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刘清卿事实 南宋末 · 黄公瑾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一
清卿姓刘氏名世仍,法讳玉,世为河朔人,中兴勋臣玠之孙。
因敕葬临川,其父赘于丰城,因家焉。
受祖荫承信郎
幼慕清虚,年未弱冠,弃官从事道法,遍历江湖,捐赀无所靳。
参礼名师,初行小四直符水,继行灵官酆都地祇,考附悉有灵著
后因养浩卢君伯善来江西,以诸法付度于徐洪季,季以所得授清卿
清卿得法,方从卢游。
伯善殁于季家,气虽绝,体甚温,无敢封殓。
三日忽苏,视诸弟子,惟清卿在焉,语之曰:「我以三事当入酆都:一、母死不奔丧;
二、邪淫败真,轻慢道法;
三、改摘咒诀,传授非人。
汝法欲何阶,吾于汝当无隐,却须帅诸法友笺天,救我免入酆都」。
清卿以神霄中独体金火天丁一阶为请,卢悉以心章隐讳、内鍊秘诀倾囷付之。
笔录方竟,诸弟子辐辏,则卢复瞑目化去。
清卿自后朝斯夕斯,念兹在兹,不过此耳。
单符只将,千变万化,所向无前。
凡祷祈馘伐,刻日动雷,皆出于十手、目之所指。
视其救危难,则多用玉天心章、七十二冢讼章、三十六冢讼章、万法不救告急皂章。
其保生治病驱邪,则多用神霄告斗传忱捧表,只一天丁,大意此一身之造化,上参神霄九天之梵气,中分北斗九皇之真光,下合金生火旺之九变。
传之者迨数百人,得其说者未之一见。
余升高自下,历阶而趋,十馀年间,得其说十之七八。
而时乎未遇,清卿早仙,遂稽奏授,不啻如入宝山,空手回矣。
石笋山海门洞河南先生一见清卿,笑云:「武当殿上香钱为公使去,能记邪」?
公不能答。
乃知清卿因此堕落人间,不知仙去还归根复位否。
生平怪怪奇奇,落魄滑稽。
性能强记,尝观《云笈七签》,终身不忘。
谈三界中隐赜人所不知之事,历历如指诸掌。
于地祇一司之法,亦其平生受用,其序中敷绎,可谓深切著明矣。
刊以为后学之指迷,并摭平生大槩于后,以显其功用。
江西黄公瑾书。
按:《道法会元》卷二五三,正统道藏本。
颐浩禅寺记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五
寺据淀湖之金泽,距松江七十里。
宋景定初,巨族费辅之因里人吴进之之施有感于中,遂相与唇商齿确,买其族庐,始创经堂,以庋大藏。
命道崇主之,躬汎扫,延方来,晨光夕照,不辍翻阅。
又以如信践履真实,俾贰厥事。
崇既没,信继之,水蘖口体,竭蹶经营,爽垲其地之隘陋者,澄驶其水之卑洼者,审曲面势,鸠工饬材,弃其旧而新是图。
至元戊子,建大雄殿,搆三门,翼两庑,楼阁堂室,丹垩璀灿,像设宏丽,香灯炜烨。
凡寒燠宴息之处,储峙之器,靡所不备,过者忻然。
元贞改元,被旨升院为寺。
越五年而信殁,今住持清林宝月大师志圆踵其后。
明年,得旨甲乙流传而明满总寺事。
耆旧明寿等合志卒力,复大辟山门,建圆通殿,冶洪钟,登簨簴。
又六年,建毗卢阁,奉千佛,显贤劫应世之次第。
至大初,广庖湢。
明年,拓方丈。
即其后篑土为阜,累石为峰,以壮形势,增羡膏腴,汰除硗瘠,以永其赡。
阅历岁月,底绩于成。
圆状其事求予记,予语之曰:佛氏清净之教雄冠九流,揭云汉而昭日星,莫不知其高远也。
因果之衡平吞三世,凛雪霜而莹冰玉,莫不知其暴白也
云仍守之,恒务清白,故能风动遐迩,泽及幽明,大厦干霄,大田无税,盖有以也。
苟或专口体之安,放戒条之峻,不希冀于正觉者,得无愧乎!
而今而后,夕惕朝竞,颐神养浩,潜修密證,使重玄之化永永常住,殆其庶乎!
若曰以志养气,以气养勇,塞乎天地之间而为颐浩者,此余子舆氏之言,不复为上人道也。
龙隐岩(《宋诗拾遗》卷一四作陈叔信诗。题作《游龙隐岩》) 南宋 · 张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洞口岩高著数椽,湫灵听法护金仙。
腾身一跃天池后,云雾于今尚滃然(自注:鄱阳银峰张埏叔信庆元戊午季春上浣,偶因暇日携家寻胜,岩洞固多,此尤冠绝,岂非神剜地设者耶。聊书二绝以纪其异。同游乡隽余俨季庄、汪迈养浩。 以上清谢启昆《粤西金石略》卷一○)
高斯谋壮礼堂铭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七
兄子高斯谋请余名堂,为取《大壮》「非礼勿履」之义,榜曰「壮礼」而为之铭。
曰:
民受帝衷,有善无恶。
气质攸拘,刚柔厚薄。
学问之道,将揉其偏。
有能用力,人十己千。
日改月化,薄者可厚。
柔者可刚,圣贤是蹈。
是以《大壮》,繇曰利贞。
其彖正大,见天地情。
象雷天,非礼勿履。
守正由礼,壮孰大是。
阳动于《复》,于《泰》而通。
至于《大壮》,刚长不穷。
乘《乾》之健,为《震》之动。
如人方刚,血气拳勇。
而能于此,以正用之。
有不可夺,有不敢为。
以约守勇,以义胜欲。
兹其为壮,百倍贲育。
颜主克己,曾子任仁。
子舆养浩仲由喜闻。
雷天之壮,曾不是过。
彼自菲薄,则沈于愞。
心褊忌修,质柔狃安。
习久耻异,形躁病难。
泛泛悠悠,君子之弃。
小人之归,兹甚可畏。
斯谋敬止,格言是依。
申以铭词,卧兴对之。
爱说 宋 · 刘学箕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方是閒居士小稿》卷下
建亭两载而未名,嘉定十年七月二十有四日,独坐其上思索,无与是亭称者。
将归焉,归而复止焉。
坐踰时,风鸣松竹,萧骚有韵,听之不足,睨而视之。
又踰时,若有得焉,曰:我得其说矣,将揭以「云涛」,云涛谓也。
诗云:「云影乱铺地,涛声寒在空」。
曰:于得矣,如何?
不若揭之以「净香」,净香谓也。
诗云:「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曰:于得矣,其谓我何?
然则弃将怨我;
退无怨耶?
于是两全之,曰「读书」,取「读书竹林」之句也。
继自念言,予筑居此山,有书室,又有书楼,养浩有堂,颐真有馆,胡不䌷绎经史,必游玩一亭然后可以读古人之书耶?
不觉抵掌大笑,拂衣竟起。
顾山石数拳,发奇献技,予不忍去,曰:石其不可爱欤?
奇章公之所嗜者,予亦嗜之,当以「爱石」名。
自谓得其似矣,于石宜矣,于亭称矣。
进抚是石,见植者、苍者、丛者、秀者、挺而立者、直而劲者,无不可爱。
立而思之,趋而就之,走而摩拊之,绕而盘桓之,是诚足以为爱者。
子猷,槛有焉;
元亮爱菊,篱有菊焉;
隐居爱,山有焉;
君复爱梅,亭有焉;
茂实爱莲,池有莲焉;
屈原,砌有焉;
僧儒爱石,山有石焉;
禦寇爱泉,川有泉焉。
夫以数弓之地,而古之人爱者萃聚无遗,古人得其一,亦足以乐其生,我今兼之,是天与也,地与也,造物与也。
总其与而受之,合其爱而名之,使来者知我之爱者,爱其所爱,而不爱其所不爱也。
势要也,爵禄也,卿相也,富贵利达也,其可爱乎?
作《爱说》。
西岘逸民胡叔章墓铭景定三年十一月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六、《太白山斋遗稿》卷下
西岘逸民胡君,尝自状其行以授里中孙某曰:「吾生不幸,影响昧昧,倘殁而无传,是重不幸。
号为能文辞者,其必如是铭我」。
我闻其言而悲之,不忍发也。
景定二年逸民八十二,闻其以九月二十三日卒。
某既为位哭已,乃阅其状。
逸民名楚材字叔章
曾祖某,祖某,父某,世居东阳之永宁。
幼有异质,工词赋,务先理,不事磔裂雕镂。
以是游名场,率尔得在颜行,益究以古学。
尝问为学之要于端献葛公,公曰:「吾学自践履中来」。
又问于文惠乔公,公曰:「学以经为根干,子为华藻」。
晚从鍊庵许公游,每云学贵乎思,且举前贤思之说以为训。
逸民之学,以正心修己为先,铭而揭诸座右。
行己诚,与人信,少过差创艾,或加横逆,不校也。
父丧母老,下里无以养,挈而之邑,开门授徒。
年四十,始就赘邻邑刘簿家。
十年而母终,又十年而刘氏卒。
继室沈氏,后十年亦卒。
逸民寤寐西岘不忘,乃归其下闺之里居焉。
陋巷棐几,茗饮冷落,或掐搅糜,清言竟夕。
仲尼称遁世者七人,而其等有三。
君既以逸民自号,复有取于司空图,即其所居之东预为寿藏,庵其上曰息轩,其前曰养浩,赋诗酌酒,尚羊其中。
唐史臣以知命而传之《卓行》。
噫,使而遇圣人,纵不得为柳下惠、少连,独不在夷、齐之俦乎?
然则君品自断可识已。
君无子,以弟景云之子兼善为后。
明年十一月七日窆。
铭曰:
司空表圣预作冢,引客诗酒常徘徊。
自言生死一致耳,吾能暂游此中哉。
表圣倘复遇圣人,讵肯差肩称逸民
呜呼胡君表圣,后有过者尚起敬。
玄关显秘论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九、《海琼问道集》(正统道藏本)、紫清指玄集、《琼琯白先生集》卷一○、琼琯白真人集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
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
若要鍊形鍊神,须识归根复命。
所以道归根,自有归根窍。
复命还寻复命关,且如这个关窍。
若人知得真实处,则归根复命何难也!
故曰:有人要识神仙诀,只去搜寻造化根。
古者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天地,天地生万物。
则是造化之根也。
此乃真一之气,万象之先,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所可量,浩浩荡荡,非涯岸之所可测。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包天地,小入毫芒。
上无复色,下无复渊。
一物圆明,千古显露,不可得而名者。
圣人以心契之,不获已而名之曰道。
以是知即心是道也。
故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
惟此「无」之一字,包诸有而无馀,生万物而不竭。
天地虽大,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
阴阳虽妙,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
五行至精,能役有数,不能役无数;
百念纷起,能役有识,不能役无识。
今夫修此理者不若先鍊形。
鍊形之妙在乎凝神。
神凝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丹成则形固,形固则神全。
宋齐丘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
只此「忘」之一字,则是无物也。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其斯之谓乎!
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
然此道视之寂寥而无所睹,听之杳冥而无所闻,惟以心视之则有象,以心听之则有声。
若学道之士冥心凝神,致虚守静,则虚室生白,信乎自然也。
惟太上度人,教人修炼,以乾坤为鼎器,以乌兔为药物,以日魂之升沉应气血之升降,以月魄之亏盈应精神之衰旺,以四季之节候应一日之时刻,以周天之星数应一炉之造化。
是故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
以静定之火而鍊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
盖真阴真阳之交会,一水一火之配合,要在先辨浮沉,次明主客,审抽添之运用,察反覆之安危。
高象先云:「采有日,取有时」。
刘海蟾云:「开阖乾坤造化权,煅炼一炉真日月」。
能悟之者,效日月之运用,与天地以同功。
夫岂知天养无象,地养无体。
天长地久,日光月明,真一长存,虚空不朽也。
吾今则而象之,无事于心,无心于事。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知心无心,知形无形,知物无物,超出万幻,确然一灵。
古经云:「生我于虚,置我于无」。
是宜归性根之太始,反未生之已前,藏心于心而不见,藏神于神而不出。
故能三际圆通,万缘澄寂,六根清净,方寸虚明,不滞于空,不滞于无,空诸所空,无诸所无,至于空无所空,无无所无,净裸裸,赤洒洒地,则灵然而独存者也。
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
道本无名,近不可取,远不可舍,非方非圆,非内非外,惟圣人知之。
三毒无根,六欲无种,顿悟此理,归于虚无。
老君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若能于静定之中抱冲和之气,守真一之精,则是封炉固济以行火候也。
火本南方离卦,离属心,心者神也,神则火也,气则药也。
以火鍊药而成丹者,即是以神御气而成道也。
人能手抟日月,心握鸿濛,自然见橐籥之开辟,河车之升降。
水济命宫,火溉丹台。
金木交并,水土融和。
姹女乘龙,金翁跨虎。
逆透三关,上升内院。
化为玉汞,下入重楼。
中有一穴,名曰丹台。
铅汞相投,水火相合。
才若意到,即如印圈。
契约也自然而然,不约而合。
有动之动,出于不动;
有为之为,出于无为。
当是时也,白雪漫天,黄芽满地。
龙吟虎啸,夫唱妇随。
玉鼎汤煎,金炉火炽。
雷轰电掣,撼动乾坤。
百脉耸然,三关透彻。
玄珠成象,太乙归真。
泥丸风生,绛宫月明。
丹田烟暖,谷沼波澄。
鍊成还丹,易如反掌。
七返九还,方成大药。
日鍊时烹,以至丸转。
天关地轴,在吾手中。
经云:「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则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可以入众妙门,玄之又玄也。
更能昼运灵旗,夜孕火芝。
温养圣胎,产成赤子。
至于脱胎神化,回阳换骨,则是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
张平叔云:「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
诚哉是言!
盖道之基,丹之本,龙虎之宗,铅汞之祖,三火所聚,八水所归,万神朝会之门,金丹妙用之源,乃归根复命之关窍也。
既能知此,则欲不必遣而心自净,心不必澄而神自清。
一念不生,万幻俱寝。
身驭扶摇,神游恢漠。
方知道风清月白,皆显扬铅汞之机,水绿山青,尽发露虎龙之旨。
海南白玉蟾幼从先师陈泥丸学丹法,每到日中冬至之时,则开乾闭巽,留坤塞艮,据天罡,持斗柄,谒轩辕,过扶桑,入广寒,面鹑尾,举黄钟,泛海槎,登昆崙,佩唐符,撼天雷,游巫山,呼黄童,召朱儿,取青龙,肝白虎,髓赤凤,血黑龟。
精入土釜启荧惑,命阏伯化成丹砂。
华池,吸神水,饮刀圭,从无入有,无质生质,抽铅添汞,结成圣胎。
十月既满,气足形圆,身外有身,谓之胎仙。
其诀曰:「用志不分,乃可凝神。
灰心冥冥,金丹内成」。
此予之所得也。
如昔施肩吾之诗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能为神气主,便是得仙人」。
惟此诗简明通玄,玉蟾因阅而诵之,自然到秋蟾丽天,虚空消殒之地,非枯木寒灰之士不能知此。
予既得此,不敢自默。
《太上玄科》曰:遇人不传失天道,传非其人泄天宝。
天涯海角,寻遍无人,不容轻传,恐受天谴。
深虑大道无传,丹法湮泯,故作《玄关显秘论》,盖将晓斯世而诏后学,以寿金丹一线之脉也。
复恐世人犹昧此理,乃复为之言曰:以眼视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
潜藏飞跃,本乎一心。
先当习定凝神,惩忿窒欲,惩忿窒欲,则水火既济。
水火既济,则金木交并。
金木交并,则真土归位。
真土归位,则金丹自然大如黍米。
日复一粒,神归气复,充塞天地。
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者此也。
肝气全则仁,肺气全则义,心气全则礼,肾气全则智,脾气全则信。
若受气不足,则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岂人也哉!
人能凝虚养浩,心广体胖,气母既成,结丹甚易,可不厚其所养,以保我之元欤!
学者思之,敬书以授留紫元云。
祭胡文伟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一○、《秋崖集》卷三九
惟公蜚英场屋,养浩丘园。
雍齿且侯,长负秋风之恨;
刘蕡不第,空馀月旦之评。
驹阴奄及于禫祥,马鬣永怀于窀穸。
属某负薪之有疾,吁嗟执绋之无繇。
乃溯刍灵,渍予絮酒。
呜呼,兄子犹子,愈增坦腹之悲;
吾翁乃翁,徒洒交颐之泪。
祭钟子鸿文 南宋 · 李昴英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四、《文溪集》卷一二
维年月日,朝散大夫、直秘阁李某敬奠于故友堂长秘校子鸿之灵、潮号士区,君名最早。
昴藏标度,磊磈胸抱。
天文地理,瞿昙庄老,博识其书,妙处精到。
桂湘闽浙,江淮蜀道,名山古迹,穷极幽讨。
文窥先秦,诗轧郊岛,长章钜篇,奋笔一扫。
小奚蹇驴,轻裘短帽,掀髯挥麈,广座倾倒。
所至交其豪杰,诸老爱如至宝。
屡空,充然养浩
斗酒孤酌,丝桐一操。
不屑意于科举,趣林泉而高蹈。
乐窝之叟,茹芝之皓,喜方外之散侣,对王公而睨傲。
达观大方,齐物自号。
希年少一,素无病恼。
卧才数日,遽以讣告。
幸有诸郎,收拾遗稿。
某三十年间,情笃交好。
日从吾游,研索理奥。
益者亡矣,可胜悲悼。
寸心惘惘,一奠草草。
尚享!
谢大帅制使陈留守 宋 · 戴翼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翰苑新书》别集卷五
某伏以平分,金天爽豁,共惟某官帅垣山立,宫钥穹严,华夷具瞻,天人森卫,台候动止万福。
某三熏九顿,东向百拜,洁蠲泓颖,裁书申谢于星阃之下,鉴在为荣。
某初筮惟谨,副墨嗣申。
仰惟天以一世宗工劢相我国家,道义养浩,精神折冲,福禄无穷,与国匹休。
嵩高》、《烝民》之诗,某卷卷瓣香虔祝。
某门墙旧吏,里社寒生。
兹者恭承使阃驿遣邮筒,于此月十二日夜戌时递奏牍一通,举某堪充升陟任使。
某盥手剪蜡,焚香启缄,亟拜亟受,铭心感佩。
当已谨具公状申闻,伏乞台照。
某尝谓荐举良法,古者以为升擢人才之阶,后世反为私徇人情之地。
取士不观其实绩,随势转移;
荐人不考于平时,取决左右。
从古如此,非今而然。
恭以某官诗书元帅,人物宗师。
布公道开诚心,不存形迹;
举贤才赦小过,无弃疏微。
收拾时髦于袋箧之中,考核实能于履绂之际,有所誉者,得于已试,心乎爱矣,不以为遐。
悉出精神心术之感通,不容文字言语之干请。
所以至微且贱如某者,亦蒙甄陶,曲赐收录。
希旷之遇,今古所无。
感极肺肝,恩生骨肉。
某无任忻愉激厉之至!
某九年学制,五技告穷,寸步跻攀,迁乔敢望!
末涂艰阻,息肩无繇,赖有此天,特为之地。
秋风万里,既首腾一鹗之飞;
春日载阳,又许信尺蠖之屈。
何修得此,欲报若何!
自此愈当永肩一心,一以报国家,一以报知遇,虽糜捐不避。
二天在上,幸鉴临之。
某素知先生以公道荐贤,不容私谢;
某赤心以直道事上,亦不敢效尤。
第称谢有礼,不可虚拘,短启贽诚,拙不腆,宗匠一赐览掷,荣幸万斯。
某揆分崇严,不敢僭申崇阃珠星列纬之恭;
庀职微眇,又不敢请约束驱册之目。
惟有勉修职业,以期无负师门。
夙夜匪懈,伏乞台照。
东阳中兴寺环翠阁记淳熙七年 宋 · 曹冠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九四、道光《东阳县志》卷二三、《金华文徵》卷五
东阳,婺之壮县,以佳山水得名,而襟带溪流,雄杰秀丽者,南山其尤也。
山之下有寺焉曰中兴,规模宏大,甲于诸刹。
治平甲辰,权令陈恂司直建阁于寺之坤维。
绍兴初令尹王榕德林名之曰环翠。
凭栏徙倚,极目虚旷,东接涵碧,西望甑山,南临岘峰,北瞰画水。
疏篁密樾,烟霏敛散,平田迥野,鸥鹭去来,松声泉溜,清音唱喁,雨旸晦明,变态万状。
四序之景不同,而览物之际,咸足以畅幽情也。
若夫春日迟迟,民物熙熙,兰径桃溪,芬馥芳菲,游人络绎,盖有竟夕而忘归者矣。
序应薰弦,清风飒至,云峰多奇,馀霞散绮,披襟逭暑,盖有爱长日而醉吟者矣。
至于金飙肃岩,桂芳万宝告成,绿橙黄。
于斯时也,清宵玩月,嘉节吹帽,岂羡夫庾楼之集,龙山之阴哉?
而或同云布密,雪飞琼树瑶林,一望千里,于斯时也,乘兴相羊,骋怀触咏,岂羡夫剡溪访戴之游,梁园授简之赋哉?
《尔雅》曰:「山未及上曰翠微」。
是阁也,迄乎翠微之间,近巘遥岑,回环拱揖,寒光翠色,亹亹逼人。
榜以环翠,信乎尽得其美矣。
然予尝谓怀材抱道之士,养浩自得,极耳目之玩,不足以动其心。
居陋室如庙堂,而何取乎登临之乐?
君子之至于斯也,情感于物若是。
岂所养之不固哉?
尝考其所以然矣,盖诗人六义,兴居其一,君子九能,升高之赋与焉。
夫怀忠畎亩,志在泽民,登览以娱情,对物而有感。
乐山之静,以象吾仁;
观水之动,以象吾志。
此固圣门之所取,而又何疑乎?
县当孔道,而斯阁密迩,过客经从,靡不游览。
多历年所,梁楹朽蠹。
玉牒赵彦珖国器以丞摄邑,慨其将圮,庀工重修。
敞南檐,辟四壁以面山光;
夷阜堆,广廊庑以便陟降。
而环翠之名,始宾其实矣。
既讫功,求予文以纪岁月。
予谓斯阁之建,百十有六年,而未始有记,兹亦阙典。
乃不辞而记之,亦使九牧之人,知吾邑登临之壮观也,猗欤伟哉!
淳熙中署事丞赵彦珖重修。
从仕郎汪君墓志铭嘉定十一年十二月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八七、《絜斋集》卷一九
君讳伋,字及甫,其先自歙徙明,明升府,遂为庆元奉化人
家于双溪之上,非通都也。
持家谨恪,不自表暴,非干誉之士也。
而名声日出,蔼然芬芳,取重于士大夫,下至闾里细民,亦称之曰君子人也。
迨其殁,皆痛伤之。
人心爱敬如此,岂易得哉。
培其根,浚其源,所由来者远矣。
曾祖讳康世,妣徐氏。
祖讳邦式,高州助教,妣孺人陈氏。
父讳汝贤,常州录事参军,妣安人张氏。
君自为儿时,识趣已不凡。
长益严重,有植立之志。
宜州通守舒公之未第也,已有盛名,录参公器之,妻以女。
君与之款密,薰染浸灌,新益有加,美质增长,遂因舒公而熟闻四方师友学问操履之详。
太学录沈公严毅不苟合,君勤勤请益,以得亲炙为幸。
又从将作监杨公讲立身之要,一话一言,服膺无斁。
夫以君之志操,而周旋于明师畏友之间,进而不止,谁能禦之。
故虽生长巨室,而食饮被服,与寒素无异。
遵规矩,履绳约,不溺于骄侈之习,而非啬于财者,义所当为,勇决不靳。
其于族属也,高年者敬馈之,匮乏者周恤之,可教者奖拔之,或资以脩脯,勉使从学,或毕其嫁娶,或助其丧葬。
里有重费,则以为己任。
更新县学,材良工坚,有助风教。
石梁双溪,新既坏于南江,续惠政于归湖。
建炎十年中兴,兴大役,费缗钱殆数百万,岁租减价而粜,凶年损廪赈饥,代输口赋关征,以宽民旅。
仁心孚洽,闻风起敬,士之过其里者,必求见焉。
大学》曰:「仁者以财发身」。
其斯之谓欤?
淳熙中,乡士大夫列其行义于朝,补迪功郎,该思陵庆寿恩,循修职郎,调汉阳,不赴。
绍熙四年郡太守表荐其材,超转从事郎。
请祠,监南岳庙,自是不复调矣。
虽恬于仕进,居官之美,不克著见,行乎闺门者,是亦为政也。
事亲惟谨,年垂六十,愉色养母,慕若婴孺,承其志意而敬行之,凡轻财乐施,皆庭闱意也。
不尚峻急,而家人惮之,如侍严师;
不事苛细,而家政有条,疾徐得所。
尤急于教子,以身率之,鸡鸣而起,盥颒诵书有程。
点勘讹舛,手自亲之,心所未安,质之同志。
笔其格言大训,朝夕对之,勉自警策,至老而不倦,以故诸子皆知务学。
又尝遣其长子受业于永嘉,其志念深矣。
雅意林壑,幅巾藜杖,逍遥自适,时以棋酒自随。
款故人隐士之庐,谭论竟日,精神不衰。
既属疾,知不可为,语人曰:「吾将逝矣」。
胸中了无一事,正巾整冠,有问者必拱而对,至属纩亦拱,临死生之变,而泰定如此,寔嘉定十一年十月七日也,享年七十一。
娶王氏,先三年卒,葬于邑松林乡安住山。
子男三人,龙友,尝偕漕计,龙纪、龙允。
女四人,长适甥袁邦度,次适迪功郎景陵郑次申,次适承事郎长兴谢奕修,次适迪功郎、前于潜陈祖开。
孙男一,介。
孙女一。
君殁之次年,诸孤来见,泣且言曰:「龙友等将以十有二月壬午奉先君之丧,启先妣之窆,以合葬焉。
敢以德铭为请」。
余虽老且钝,然四十年交游之久,知之深矣,奚可以辞,于是勉从之。
铭曰:
汪氏一门,乡评所宗。
都漕种德,久而愈丰。
伟欤及甫,前规是蹈。
造次不忘,可谓克孝。
猗欤渥欤,及甫之泽。
咨尔后人,续次血脉。
东坡天庆观乳泉淳祐四年四月 南宋 · 谢奕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八、《石渠宝笈》卷一三、《珊湖网》卷四、《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
乳泉赋》不待多赞,特恨此轴尚有馀纸,安得起坡翁书满卷后耶?
天台谢奕修书于西湖淳祐甲辰首夏望后二日
李公麟九歌图淳祐二年 南宋 · 谢奕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八、《清河书画舫》卷八上、《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二
是岁首夏五日,谢奕修借临于青屿,且恭自模写,皆仅得其一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