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雁荡飞泉寺豁庵讲师塔铭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
天台教观鼓行吴越间,假之以鸣者卓然有称,独未闻称豁庵,乃今得之于尝闻道于公者。
使其九原可作,驾其说于诸子,讵知夫把绛幡东乡而立者非公也耶!
公名净悟字机先东嘉乐清李氏子
幼超俗于雁荡之飞泉,十九受具足戒,以圆觉为受业师,定庵法统则传法师
初访天台教观于定庵,后见休庵可舟,舟曰:「定庵何以示人」?
公曰:「演索车义章」。
舟曰:「寂光土索车否」?
公不领,顿觉碍膺,不遑寝食。
舟拊之曰:「疑端发露矣,宝所近也」。
居无何,果默识于双涧寂寞之滨,本宗疑难,迎刃而解。
吴越讲席,高视纵观,排闼而入。
因作而言曰:「此心无愧,折铛煮饭,借大空口,对万象说,吾事济矣。
所学不充,因人成事,执数行纸上语,聚千百雏道人,大厦广居,食前方丈,甚于乞墦,吾弗忍也」。
应缘之地,若雁宕之东安、飞泉,天台之净土,皆一新于百废之馀。
指陈要奥,颖脱乎言象之表;
吟咏情性,蝉蜕乎尘埃之外。
综群书而撷英,黼黻乎藏通别圆;
御新学如养骏,筌蹄乎牝牡玄黄。
由其言与之俱化,而不知熏陶于春风和气中。
晚归故山,属疾,大书示徒曰:「吾将默观其变,问药寻医,挠吾化也」。
明日巍坐而蜕,开禧丁卯季秋二十有六。
年五十九,臈四十一。
其徒文虎裒衣盂之长以奉阇维,耳齿俨然于煨烬之末。
后三七日,树塔于飞泉之西麓而瘗焉。
铭曰:
是为豁庵听说、总持两种不坏之藏。
言为虎山,行为龙冈
夫惟言行之不骞不崩兮,愈于左右龙虎之腾骧,而宅夫教观之玄堂。
虽微吾言,其所以自著者隐而弥章,久而弥芳。
不然,由吾言以探其微,异世而同心者,将堕泪于雁山之阳。
静胜居士承务致仕詹君墓志铭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五、《洺水集》卷一四
君讳廷坚,字朝弼姓詹氏,为邓州南阳著姓。
晋太兴间,康邦公之孙曰瓘、曰敬者最知名。
敬徙新安,而瓘徙严陵
高宗朝任枢筦讳大方者,瓘后也。
其徙新安者世居婺源,流派日衍,诗书日盛。
其伯父洙登进士丙科,君其所生也。
幼颖异,日诵千言,壮从诸老游,根源伊洛。
为文词简洁精深,不为科举之习,先生长者靡不称之。
君每曰:「正心诚意,吾性所当尽也,修身齐家,吾身所当践也,科举可为吾累乎」?
其大父奇之,谓必亢吾宗。
早失所怙,事母夫人洪氏至孝。
及终,庐墓三年,未尝见齿,作堂名「孝思」。
择名儒训子孙,建楼聚书至万卷,日于其上,手不停披,得善言善行,即以训子若孙。
大监王公炎扁以「静胜」,某亦尝为记之。
往侍伯父官,游姑苏惠山梁溪之胜,适得一区,遂居焉。
园池靓深,日与高人胜士觞咏为乐,予又尝为作汉隶「山堂方壶」四字揭之。
平生视利鸿毛,重义丘山,访文正范公之孙,求义庄规模,亦为义廪以惠族属。
故旧多勉君以仕者,君独确守「性所当尽,身所得为」之语。
晚遇东朝锡类之恩,以寿拜命。
曾祖某、祖某、父某。
襟怀平旷,不求不竞,子孙森森,颀然有立,卒享高年,以微疾终于锡山正寝,亦可谓修九畴之福矣。
两娶皆汪氏,又徐氏。
男四人:长自牧,先二十二年卒;
次自任、自立,皆能力学,世其家;
其四自正,亦先卒。
女三人,胡升、胡元道、王簨其婿也。
孙八人:长京;
次亮,迪功郎绍兴萧山县
奕,迪功郎建康江宁县主簿
又次公寿、益寿、仁寿寿、齐寿。
曾孙务本。
将以某年月日葬于常州宜兴县之香山
自任、自立介其友陈圭以铭为请,辞不可也,乃序而铭之。
曰:
延陵季子之适齐也,其子葬于嬴博之间,曰骨肉复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
紫阳惠山,十许驿间,若来若仍,其敢忘旃!
晴空白云,朝往暮还。
题五显事实后 宋末元初 · 胡升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二
升为童时尚见之。
一小碑载其事,因婺源德兴争祖庙,辇之去,今不知所存。
或曰:「本朝神祠见于《会要》,姓氏皆可考
惟此神无姓氏,何耶」?
曰:莫之为而为者,此所谓鬼神也。
《周礼·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仪祠五祀。
宋朝明堂图五方帝位于昊天之侧,从之以五人帝、五官神,皆五行真气也。
盖五行为天地间至大之物,必有为之主宰者,故曰元冥,曰祝融,曰勾芒,曰神辱,曰后土。
皆指水、火、金、木、土而言之物。
今五神之降于此,岂非默助五行之造化以福生民乎?
或者又以五圣为五通,非正神也。
吁!
名实不辨,典故不知,徒肆为议论,亦妄矣。
盖本朝政和元年正月诏毁五通及右将军如已淫祠,至宣和五年,我五圣适有通贶等侯之封。
前后十馀年间,黜彼之邪,崇此之正,昭然甚明,尚可得而并论之乎?
亦缘乡曲前辈偶傅会佛有六通、弟子五通之说,以启后人之疑。
每岁四月八日,本县启建止善无碍大斋,四方并海外来者辐辏,斋宿极严,非有形驱势迫而使之然。
本朝褒封敕告并藏县库。
嘉泰二年中,屡颁降御书扇五柄,并置专局在庙收藏。
迪功郎国史实录院编校文字胡升谨书(《三圣源流搜神大全》卷二,郋园丛书本。又见《新安文献志》卷二三。)
「大」原作「人」,「物」原作「极」,均据《新安文献志》改。
续文章正宗跋 南宋 · 郑圭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九、《赤城别集》卷三、《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四
国朝东都之盛,诸儒述作,实经纬之,此西山先生辑之成书,以续《文章正宗》也。
宏斋梁公得于先生家庭之亲授,圭分教栝山,偕联事倪君得于梁公,而快所未睹,将以锓诸梓以寿其传。
呜呼!
性命文章,岂二途哉!
夫文自七篇之后,以鸣者莫善于韩子《原道》等作,性命具焉,其由文之道乎?
先生心周、程、张、朱之学,观《正宗》笔削,可以概见。
故其所次,论理为先,叙事继之,论事又继之。
夫叙事论事,而不先于理,则舍本根而事枝叶,非我朝诸儒之所谓文也,非先生名书之本旨也。
惜未脱稿,天弗憖遗,然大纲则备矣。
嘉定间,圭大父定庵公先生于著庭,先生见其亟称之,自是知遇最深。
古心先生志大父墓,所谓「彊艾之季,以文字缔交」者也。
今是书之传,既乐与朋友共,又私窃自幸,有以慰大父之志于九原云。
后学天台郑圭百拜敬书。
婺源县志序咸淳五年四月 南宋 · 洪从龙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二、民国《婺源县志》卷一
婺源为邑,由唐迄今,五百有馀年矣。
因革废置,不知其几,未有笔之书以传远者,邑一大缺典也。
某承乏来此,首尾四载,间尝摭一二,叩左右,率莫能对,益知是书不可不作。
久欲作而未暇,行将代归,虑复因循,亟奉书国史胡公升,属为之志。
公许焉,不两月而书成。
门分汇别,井井有条,盖公以史馆名笔志一邑,馀事尔。
况公生长于斯,耳目所睹记,胸中有全书久矣。
至若紫阳先生集诸儒之大成,公之蒐纂特加详焉,是又大有功于名教也
志云志云,纪录云乎哉!
咸淳五年己巳四月望日,钓台洪从龙记。
定庵文集序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四、《须溪集》卷六
去此二十年,临川胡幼谦尝校文庐陵
余为京庠时,丰城甘公幼谦属我,故知幼谦公婿也。
问公集,幼谦以铭请,曰:「方状公行未就」。
又十六年而行状不来,则幼谦亦已矣。
幼谦之子安诗以公集来求序,序有幼谦之作矣,余何言。
念他时再见如梦,梦非他人所知,他人知不能言,乃言之。
壬辰徐榜,余是年甫生,而公以戊午来校文庐陵
众谓去场屋尔久,岂复能课士?
而余尤见迂不入时者。
公得余论策,惊寘首选,殆两穷自相得也。
时有省赋魁项教汝明者别持一卷,曰:「余主斯文也,宜魁」。
公争不能胜,既相见,辄骂叱曰:「牛项屈子」!
项不能堪甚,则取公所发策与余对献之
其乡人戴正言庆炣媚贾相,戴得余策读之,感动曰:「有如此策耶?
吾不忍攘其举」。
独取公削籍置江州
于是公三削矣。
乙丑绍陵登极,古心政府,余为京教,白公冤榜朝天门,甘某三罪三雪,众欢叹奇事。
已而古心荐拟,得京局,余为公择上日,公惊曰:「见次耶」?
是日谢。
古心朝士言,余处二人,皆以识会孟故。
其一人夏司门禹锡,前吉教也。
明年余劾去,公代,公去夏代
改官日,白堂曰:「予讳禹锡,愿去禹讳锡」。
贾相怒曰:「有自讳讳耶」?
亦汰。
士穷达命也,而余独著其连蹇者,伤吾文之难遇,与知己之同时,而其与余善者命又特相似,非牵连不朽,后世复知有吾等哉?
幼谦名以逊戊辰第,待次丁外艰
其校庐陵之二年国亡,又十三年幼谦死。
平生肮脏,至为文皆似公文,似公复自胜。
若公文则有幼谦之评在,善矣哉,余不与易也。
公名茂荣,字荣可,其乡称之曰定庵先生
满庭芳 授记定庵 南宋末 · 李道纯
学佛学仙,参禅穷理,不离玄牝中间。
可怜迷谬,往往□相瞒。
一味寻枝摘叶,徒坐破、几个蒲团。
堪伤处,外边寻觅,笑杀老瞿昙

些儿真造化,诚能亲见,胆冷心寒。
定庵高士,好向定中参。
看破娘生面目,把从前、学解掀翻。
真空透,髑髅迸破,真主自离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