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松山郡守袁州庆丰堂记石本见贻赋酬丙午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三
龙图学士非吏隐,手向东湖石笋
盱江自有校官碑,谁谓年深迹已泯。
章友直柳淇书,三绝之名传不尽。
郡人犹说丛桂堂,介石亭同记栏楯。
宜阳问俗盛弦歌,一洗十年顽与惷。
侃侃议礼果无负,化起宫墙作根本。
遂招和气致年丰,岂独宾筵喧笑辴。
当时僚佐陈与阎,煮酒烹茶破寒窘。
文章适为江山用,唱和都成豳蜡引。
书虽拟浯溪颂,章篆最与阳冰近。
我宝开封残石画,南仲胡恢一标准。
即看题额炯炯光,巉绝中锋去畦畛。
松山先生今祖侯,试追逸韵留徽轸。
宜春山色飞翠来,助我霜豪掣秋隼。
章伯益石篆诗示学官弟子丁未 清 · 翁方纲
 押陌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三
韩取胡恢诗,欧借南仲释。
我怀嘉祐篆,每访开封石。
洪范春官,残简等圭璧。
尝举晢醋文,以订乡塾籍(嘉祐石经「酬醋」字从昔不从乍,「晢谋」字从日不从口。)
呜呼阳冰后,篆学日沦斁。
二徐功与过,千载难区择。
中郎礼为丰,徒供佩觿摘。
安得大书镌,有如此碑额。
岁维皇祐五,犹先石经迹。
丰豆孰形声,疏解奚沿革(「丰」字上半,《韵会》引《说文》作象形,而《大射仪》疏以为谐声。)
溯流可讨源,举一以赅百。
昨题李觏碑,岂为书惜。
因之辨盱水,并不仿伯益
古学扶根荄,怊怅苔藓碧。
王太尉送行诗后1098年10月7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八、《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河东先生集》附录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杜衍
贾黯
宋敏求
司马光
王安石
苏涣/王畴。
邵亢
元绛
王纯臣
吕夏卿
张瑰/何涉。
仲弓
陈洙
胡恢
王举正
赵槩/张揆。
曾公亮
王圭
王洙
曾公定。
胡宿/范镇。
李复圭
张刍吴几复
范百之。
晁仲衍/石扬休。
李绚
宋敏脩/(右三十三人)丁度。
郭劝
齐廓
马仲甫
令狐挺
施昌言/吕居简。
孙沔
刘瑾
冯浩
黄灏。
韩铎/李师中
辛若渝
李寿朋
刘参
张师中
李先/楚泰。
洪亶。
周延隽
钱延年
解宾王
黄从政/孟询。
阎颙
谢徽。
张孜
吴可几
范宽之/张中庸。
从周/《(右三十三人)送行诗》上下二卷,凡六十有六人。
庆历皇祐间,朝廷号称多士,故光禄卿、赠太尉王公挂冠归江陵,作诗纪行者,多一时之杰。
呜呼,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非独以见王公取友之端,亦足以知朝廷得士之美也。
柳宗元记其先友六十七人于墓碑之阴,考之于史,卓然知名者盖二十人。
宗元曰:「先君之所友,天下之善士举集焉」。
余于王公亦云。
元符元年十月初七日
摄山江总栖霞寺及虎穴寺韵 清 · 孙星衍
 出处:冶城遗集一卷
兹山吴楚望,古迹宋齐肇。
小别四载前,重来三月杪。
腾身入岩坳,飞步出林表。
历劫几树存(寺有六朝银杏,排空万松小。
舍宅今尚存,题名古逾少天开岩唐沈传师题名遍觅不得惟佛龛内有宋胡恢王雱题字)
繁华及春馀,浓香发清晓。
红或锦缬然,白疑月华皎(时绣球牡丹正放)
溪香閟灵药,山静辨鸣鸟。
未穷绝顶游,犹望空烟袅。
吾衰取适志,勇退岂云矫。
幸遇名僧谈(僧默然冒氏巢民之后能诗),无嫌俗人扰。
入谷亦不深,能使世虑捐。
残春去何驶,满地惊飞绵。
瞻眺故乡近,定省归思悬。
爱此无心云,舒卷东南天。
山回隔林薄,径转通人烟。
蔬香胜肉食,茗酌非贪泉。
伐木尚求友,宿桑匪栖禅。
大还乏仙术,小隐逢尧年。
其九 北宋 · 宋庠
青牛恃力狂挨树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临汉隐居诗话》:有武士方圭好作恶诗。庆历初宋丞相庠扬州,会经过赴会,至于席上谈诗,嘲哳可厌。宋公厌之,因顾望野外有牛系树下,牛拽树将折,宋公谓坐客胡恢云云。已晓公意,应声对曰:“怪鸟啼不避人。”公大笑,亦惭怒。)
宋故赠承议郎陈公墓志铭宣和四年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九、《嵩山文集》卷二○
丞相文忠陈公长子师古,尚书都官郎中,知七郡,有政绩。
生子知章大理评事,幼有大才,日诵万馀言,落笔数千字,在须臾间。
尝行役,下马道傍,读古碑二千馀言,归覆之,一字不谬
谢希深手书启事上尊府,廷评随众目在傍,胡恢乃携启本去,廷评取纸平空细字写一通如初。
夏英公雅重其诗文,数来问典故及奇字。
卒年二十有四。
殿中丞贾守文之女,参知政事之孙。
生子造,字公甫,其生四月而孤。
曾祖母邠国太夫人宋尚无恙,深怜抚之。
仁宗邠国以异礼,出入广内,称呼如家人。
既薨,上震悼之,乃特录孤曾孙以太庙斋郎
既冠,调黔州司户参军,寻罢去,复司户戎州,兼录司法参军
不以门地自慢,遇事如老于为吏者。
国朝自丞相贾公、枢密副使吴公庆历八年上《编敕》二十卷后,逮公之出仕,几二十年,不复设官编敕。
其下郡国者,虽稀简而必具起请申明若奏可本末,写成大轴,非若其后一事一印纸,日沓至,虽数纸不厌也。
以故敕令压架弥栋,尘垢莫可触,壤鼠糜烂,不能文字。
吏幸以轻重出入为利,况在戎州远徼?
公视而笑曰:「乃今可为矣」。
白郡守武侯曰:「无斧斤则失凿枘,愿以《编敕》后所降依门次第之。
上奉朝廷之命,下绝吏为民奸,幸甚」。
于是未半年书成。
居数年,是谓嘉祐七年丞相韩公上《编敕》三十卷颁之。
以勘公之私书,其异同者两条,馀如同绳墨尺寸出也。
戎人杨三尊者,黠骜自异,喜生事渔猎,其酋长亦惮畏之。
公一见嫉之,曰:「豺虺也,留之异日必贻患于人」。
无几何,三尊被轻系,公乃发其前后杀人死罪数十,立以法诛之,戎塞悦伏,以公为神明,而戎汉赖公以宁居者数十年。
州将一旦率官属登城楼,语非所宜言者,为人告之,一郡官悉就逮。
公初未尝从之楼上,乃领州事。
久之,益得尽其才。
贾夫人感疾,公帆江下三峡,谒殿中丞单骧,其劳万里。
夫人疾愈,去为扬州节度推官
王君玉侍郎扬州,以声誉老成自高,待公忘年,每与论《新唐书》牴牾,而不吏之也。
韩丞相玉汝员外郎,年甫三十馀,来知州事,风棱,人不敢喘息。
晨坐得盐贼付狱,日未午,督案具甚急,公乃故迟之,心知其非真盗也。
韩公怒,取囚由大书杖脊二十下。
未几,真盗得,而韩公为公惭焉。
自是韩公之威少霁,而多与公议事。
江都宰者,地寒而贤,后太守朱大监以私意欲罪去之,公率郡官廷辩曰:「江都宰无罪且才之」。
公在扬州四年,晚权江都,时散青苗钱之初也,公视可与者与之,不以殿最为己事,卒无一人妄请者,而刑戮赖之以省,非他县比。
三司使举监广利门,初罢使臣门官,而新城门设水扉,创格令,条禁甚密。
所谓三司使者,一时风力人也。
多从公之建明,至今人赖之以不苛。
宿州观察推官,未行,王丞相荆公用以便籴河北
丁贾夫人忧,免丧,臞然叹曰:「吾少举进士,而卒不得一第,每更一官归,当改秩,而举将之格必亏。
其尚黾俛于斯世者,吾母待养也。
今既不得终养,则吾何用禄为」?
乃屏居阳翟涧上,菜饭不肉者十年,日诵佛经宴坐,间则往来嵩少,穷山水之娱。
且尝得法于天衣之门人法清
既感疾,弥年不问医,卒年四十有六,元丰五年二月一日也。
娶阮氏,自有志铭。
子五人:长恬,海内知名士也,起处士,今为奉议郎,遇郊恩赠公承议郎
次绎思、近思、惟、恺,四人皆早卒。
女三人,婿曰文林郎吴偕、张文定公诸孙彦之、鞠待制之曾孙正彦。
孙男三人:昌邦、昌谔、昌裔。
女二人,长适邯郸,一幼。
公骨相甚伟,能与人交,而不忘规过。
葬两叔父及其舅氏,嫁孤女数人,皆尽力。
其才识文艺,不减其父,而不自多也。
恬以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二十四日葬公于新郑世墓之次,不及铭。
后二十有一年,因祔阮夫人,乃得铭于恬之友嵩山晁说之
铭曰:
昭陵之时无穷士,何夫子之杰才骏识早声闻,而辱下僚兮。
敕令刺于私室,而虺戎诛以独见,乃未老而涧滨藜藿与嵩高兮。
相门之初必复,其难去斯世,而有觉者以超超兮。
有祖有父之风烈,而有子以景烁,则吾之幽篆昭昭兮。
秦昭和钟铭说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一、《东观馀论》卷上
此钟盖庆历中叶翰林清臣守长安所得,上之大乐,考之音中大吕。
胡恢题云:「《世家》言秦侯穆公十三世,而中閒出子遇杀,岂不得列于世数邪」?
欧阳文忠题云:「据《史记·年表》,始秦仲,至康公,为十二公,此钟则为共公时作也。
据《本纪》,始襄公,至桓公,为十二公,此钟则为景公时作也」。
子按《本纪》,周孝王命非子曰:「昔柏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
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
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嬴生秦侯,次公伯、秦仲、庄公、襄公、文公,(《史记》作竫。)不立,宁公、出子、武公、德公、宣公、成公、穆公、康公、共公、桓公。
以铭所谓十二公考之,若以非子始为附庸,则至成公为十二公;
若以秦仲始为周大夫、襄公始为诸侯,则如欧阳说,至康公桓公为十二公。
然据铭云「不显朕皇祖,奄有下国,十有二公」,言皇祖奄有下国,盖谓如有土之君,则当以非子为始,虽曰附庸,盖亦国也。
况有周锡命分土之文,得不为奄有下国乎?
非子成公十有二世,则是钟为成公作无疑矣。
又所谓十有二公,盖自始祖而下至今为公之数,而欧阳公以为十二公者先公也,而言作钟者为十三世,亦非也。
案铭之首称「秦公曰」,则知见为君者固自称公。
春秋时列国皆然,不必言先公方谓之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