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问石经 南宋 · 杨冠卿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四、《客亭类稿》卷八
问:自秦灭学,圣人之经沦于煨烬,天下不复见其纯全。
残编断简出于屋壁间,赖汉儒收拾其遗而补其缺,故圣经于是复明。
然人自为学,家自为师,父子异同之论纷然而起,甚者至于改兰台漆书以合其私文。
李巡所以有刻经于石之请,而灵帝且诏诸儒雠定之也。
当时名儒如议郎辈尝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刊于石碑,立之太学门,时人谓之石经。
而天下学士咸所取法,固若可尚焉。
然石经既立,议者尚或讥其《礼经》之失,何耶?
信如其言,则诸儒之雠定亦未足为世之法则矣。
今考之《洛阳记》,其碑之残缺虽不能全,然存者十七八,皆可覆而验也,似又不容轻议于其间。
而唐人乃慨然悯经籍之讹不能刊正,力与诸儒讨论,正其遗失,立石于太学以为万世法,又何耶?
李唐去今犹未远,其载籍所传,皆耳目所接,是否尚可究也。
彼之所正遗失者竟何事,其略亦可得而闻否?
或曰:扬子云作《太玄》,后世必有扬子云者出,然后其书为可传。
圣人之经自遭秦火,后世亦必待圣人者出,然后其经为无疵。
汉唐诸儒其识见岂及乎此,纷纷之论奚益哉!
太上皇中兴以来,崇尚经术,亲洒宸翰,刊之翠珉,荫以丰宇,圣人之经固已是正遗缺,昭如日月,传诸无穷。
圣上临幸两学,思有以尽宝藏尊崇之意,又且建为杰阁,揭以璇题。
栋宇翚飞,奎壁焕烂,穷今亘古未之前闻。
士生斯时,得以圣主为师,拭目观盛典,千载一遇,何其幸耶!
窃谓自古帝王盛德大业,必见于歌颂。
诸君蒙被教养之日久,所谓老于文学者,视此其可已乎?
愿摭汉唐石经之得失,形容夫今日之盛,以待有司之所决择。
应诏李信甫徐谊郑湜王闻礼范荪杨翼之状 南宋 · 赵汝愚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九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七、《宋赵忠定奏议》卷四
臣伏见朝请郎主管建昌军仙都李信甫质实无华,刚毅有守,入居台院,颇著直声,出守近藩,亦多美政。
朝奉郎两浙西路提举常平公事徐谊育德粹温,受才肤敏,方居学校时,已慨然有忧世之志,今把麾持节,所临有声。
朝奉郎知建宁府郑湜文为国华,积有时望,建宁灾寇之后,人情未安,自下车,宽猛并用,旬月之间,吏民悦服。
右三人各曾任监司太守,可备郎官卿监之选。
宣教郎荆湖北路安抚司干办公事王闻礼,故太子詹事十朋之子,重厚质直,有其父风,临事毅然,义形于色。
宣教郎邛州蒲江知县范荪资禀粹然,清约自守。
臣见其尝临利害,群议纷纭,独退避不争,人服其量。
从政郎、前汀州武平县杨翼之风力敏彊,有志当世,莅官则政事可纪,居乡则信义可称。
右三人资历未深,可备职事官之选。
若蒙朝廷擢用之后,其间有不如所举者,臣甘坐谬举之罚。
与赵太丞书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八、《烛湖集》卷七
某顿首再拜上状几道节推尊兄:客绪无聊,日念东归,以此久不奉书,可量驰仰。
春暄,伏惟幕画奏功,解龟改秩,尊候万福!
今岁计已不及春班,受代后且还黄山,或尚小留耶?
诸公推毂寖力,或当有异渥也。
某昨便欲买舟治行,以水未生,姑以春夏之交为期。
今主人又苦留未听,盖此间事正亦要宾客商榷,通达内外之情。
蜀士持高论尚气节者,或未切事理,其他又只唯唯。
王立之幸已到,其人平直引大体,最可恃。
刘师文尚未来也。
邱丈虽刚毅,然深思而内恕,与善不疑,但不相谙者,却未免成疏隔耳。
以此恐不得不为更留至九月,乃决去。
惟是日夕念亲,不能自宁,犹赖仲兄在膝下,而荆妇颇能躬井臼之劳,以谨奉养之职耳。
比春旱损,今雨后可半收。
绵州饥甚,东川荒政,适刘副端受代,殊有利害。
朝廷于远方监司太守似少精择,帅亦不敢一一有言,但可叹息,不知都下传闻此间政事无过甚之论否。
递中附此,馀惟千万良食自重,不宣。
梅溪先生文集跋 南宋 · 王闻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四
右,先君文集合前、后并奏议五十四卷。
绍熙壬子闻礼锓木江陵,藏于家。
痛念先君即世二十有一年矣,不肖孤家贫力弱,夜抱遗书以泣,一旦惧溘先朝露,无以赎不孝罪。
会兄闻诗假守浮光,以俸馀命闻礼董其役。
始事于莫春,讫工于中秋
先君正大之学、忠愤之气、爱君忧国之诚、仁民爱物之念,庶几一展卷而尽见之。
校正迪功郎谢汝能、乡贡进士任炎。
其间阙亡者,异时为别集云。
宣教郎、充荆湖北路营田使干办公事赐绯鱼袋闻礼谨书。
按:《梅溪先生文集》卷末,四部丛刊初编本。
赏罚黎州守臣将帅庆元二年三月四日 南宋 · 宋宁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二、《宋会要辑稿》兵二○之二(第八册第七一○二页)
黎州守臣王闻礼特转一官,义勇军正将杨师杰、准备将王全各特转一官,与升擢差遣
荣州提督军马赵鼎特降一官放罢,移近里州军居住,知安静寨魏大寿特降一官,令制置司斟酌移近里州差遣,今后不得于黎州注授。
仍令制置司行下黎州,精察贼情动息,严为备,约束官兵不得邀功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