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王献可洛苑使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王献可:《传》不云乎:「诗书义之府,礼乐德之则」。禦侮捍城,亦儒者之事也。汝以词学进,而以武干闻。肆予虎臣,谓汝可用。往服新命,以成汝志。可。
元祐党籍碑 元祐奸党 北宋 · 蔡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四、《金石萃编》卷一四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二、一三一、《道命录》卷二、元祐党籍碑考、《六艺之一录》卷九三、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一九、嘉庆《临桂县志》卷九、民国《融县志》卷八、《桂林石刻》第二四○页
【文臣】曾任宰臣执政官:司马光(故)、文彦博(故)、吕公著、(故)吕大防、(故)刘挚、(故)范纯仁、(故)韩忠彦、曾布、梁焘(故)、王岩叟、(故)苏辙、王存、(故)郑雍、(故)傅尧俞(故)、赵瞻、(故)韩维(故)、孙固(故)、范百禄(故)、胡宗愈、(故)李清臣(故)、刘奉世、范纯礼、安焘、陆佃(故)、黄履(故)、张商英、蒋之奇(故)。曾任待制以上官:苏轼、(故)刘安世、范祖禹(故)、朱光庭(故)、姚勔(故)、赵君锡(故)、马默(故)、孔武仲(故)、孔文仲(故)、吴安持、(故)钱协、(故)李之纯、(故)孙觉(故)、鲜于侁、(故)赵彦若(故)、赵卨、(故)王钦臣、(故)孙升(故)、李周(故)、王汾、(故)韩川、(故)顾临(故)、贾易、吕希纯、曾肇、王觌、范纯粹、吕陶、王古、丰稷、张舜民、张问(故)、杨畏、邹浩、陈次升、谢文瓘、岑象求(故)、周鼎、徐绩、路昌衡(故)、董敦逸(故)、上官均、叶涛(故)、郭知章、杨康国、龚原、朱绂、叶祖洽、朱师服。
【馀官】秦观(故)、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吴安诗、欧阳棐、刘唐老、王巩、吕希哲、杜纯、(故)张保源、孔平仲、(故)衡钧、衮公适(故)、冯百药、周谊、孙琮、范柔中、邓考甫、王察、赵峋、封觉民、(故)胡端修、李杰、李贲、赵令畤、郭执中、石芳、金极、高公应、安信之、张集、黄策、吴安逊、周永徽、高渐、张夙(故)、鲜于绰、吕谅卿、王贯、朱纮、吴朋、(故)梁安国、王古、苏迥、檀固、何大受、王箴、鹿敏求、江公望、曾纡、高士育、邓忠臣(故)、种师极、韩治、都贶、秦希甫、钱景祥、周綍、何大正、吕彦祖、梁宽、沈千、曹兴宗、罗鼎臣、刘勃、王拯、黄安期、陈师锡、于肇、黄迁、万俟正、许尧辅、杨胐、胡良、梅君俞、寇宗颜、张居、李修、逢纯熙、(故)高遵恪、黄才、曹盥、侯顾道、周遵道、林肤、葛辉(故)、宋寿岳、王公彦、王交、张溥、许安修、刘吉甫、胡潜、董祥、杨瑰宝、倪直儒、蒋津、王守、邓允中、梁俊民、王阳、陆表民、叶世英、张裕、谢潜、陈唐、刘经国、(故)汤戫、(故)司马康(故)、宋保国、(故)黄隐、毕仲游、常安民、汪衍、余爽、郑侠、常立、程颐、唐义问(故)、余卞、李格非、陈瓘、任伯雨、张庭坚、马涓、孙谔(故)、陈郛、朱光裔、苏嘉、龚夬、王回(故)、吕希绩(故)、吴俦、(故)欧阳中立(故)、尹材、(故)叶伸、(故)李茂直、吴处厚、(故)李积中、商倚(故)、陈祐、虞防、李祉、李深、李之仪、范正平、曹盖、杨綝、苏炳、葛茂宗、刘谓、柴衮、洪羽、赵天佐、李新、扈充(故)、张恕、陈并、洪刍、周锷、萧刓、赵越、滕友、江洵、方适、许端卿、李昭玘、向紃、陈察、钟正甫、高茂华、杨彦璋、廖正一、李夷行、彭醇、梁士能。
【武臣】张巽、李备(故)、王献可(故)、胡田、马谂、王履、赵希夷、任浚、郭子旂、钱盛、赵希德、王长民、李永(故)、王庭臣、吉师雄、李愚、吴休复、(故)崔昌符、潘滋、高士权、李嘉亮、李珫、刘延肇、姚雄、李基。
【内臣】梁惟简(故)、陈衍(故)、张士良、梁知新(故)、李倬、谭扆、窦钺、赵约、黄卿从、冯说、曾焘、苏舜民、杨称、梁弼、陈恂、张茂则(故)、张琳、裴彦臣、李称、(故)阎守勤、王绂、李穆、蔡克明、王化基、王道、邓世昌、郑居简、张祜、王化臣。
【为臣不忠】曾任宰臣:王圭、章惇。
绍圣创都仓记 宋 · 家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七、《永乐大典》卷七五一六
君子明天下之务者,变而能通;周万事之理者,动而多功。然不精义无以致用,不应物无以宜众,此古今之大患也。余尝病班孟坚记汉文帝称条侯之语,止以严守军壁,虽天子车骑不得驰骋为真将军,而丰储广廪之善不载焉。使后世将帅军容者缓国政,安近利者忘远图,不思文帝亲屈万乘之尊,按辔徐行,以伸其令者。岂止此哉,当知有大过人之事。观汉文之初,关中之民,未识耕稼,野无完箱,府无实庾,匈奴兵焰,岁通甘泉。当是时,营三将于长安之东,虽曰备胡,而所忧岂止匈奴也?条侯能知先务,即军中置细柳仓,笼关辅之粟,十贮其七。三年分营吴楚兵,作细柳,馀积飞入雒阳,吴人之兵冲伏崤黾,不能绝之,此所以为真将军矣。棘门灞上,画桴夜鼓,仰食太仓,岂不谓儿戏哉!泸虽边州,熙宁之前,人民官府,仅若一戌之聚,土田舆赋,一能给一旅之众。元丰四年,神宗皇帝遣将开边,赦蛮之罪,斥数百里之土,置十三堡寨,岁移嘉、眉米三万斛以实之。移梓夔路兵马钤辖司,置泸南沿边安抚使司,帅边面千里,兵屯万计,张官布吏,十倍于前。漕府谋饷,忧在转粟。议者请以新田募夷汉之民,计田授耕,分垒相望,有警则兵,无事则农,将以寨给一寨,城赒一城,官免支移,民脱飞挽。议奏未报,首膺帅任者,手提三印,当措置之初,切于官守,昧于体国,遂以新田饵安旧寇,岁取茶蜡,不偿牛酒。自是邻路告籴,漕府移饷,交集境上,惟分寄县寨,以就蓄藏。州有颓廪百年之构,不能增赤椽以足一岁之备。绍圣元年十二月,元城王公以作坊使守方渠,诏帅州事,轻裘缓带,日以补敝经远为务。一日按军储之数,吏告曰:「州无多廪,半且颓圮,常岁之积,分寄县寨」。公曰:「金城汤池,非粟谷不守,饥馑军旅,非食不救,水不藏海,散之江湖,此自谒之势也。百亩之农,尚知有困箱之用,何万兵之府,连戌之国,不能完大廪,务多积,以备凶荒水旱」?乃请漕台,得省金一千八百缗,购材于山,陶土于野,募民五千六百手,役兵之力以足之。公减宾客燕集之费,月视工徒,躬劳而悦使之。故人若其家,陈力竭作。戊寅仲春起役,中冬讫事。飞翚大栋,环七十三间,共五百眼,给纳有亭,斗量有库,外筑池禦,以修火禁,中辟广庭,以分癐事。百工告成,无横草取民。噫!安平之日,兵肥穷边,粟陈高廪,其利在国。丰年善岁,常平之谷转山而藏,一朝饥馑水旱,疆埸生齿,免于捐瘠,其利在民。安国强咶,晚贰州事,经始之善,虽莫己有,落成之喜,实与众同,故直书而无愧。元符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谨记。宣教郎、权通判泸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借绯家安国撰。左骐骥使、持节英州诸军事、英州刺史、权发遣梓夔路兵马钤辖、管勾泸南沿边安抚、兼泸州军州王献可。
王先生十七史蒙求序 宋 · 王献可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
先生讳令,字逢原。少有英誉,大丞相王文公深器重之。旬月不见,即以诗思之,曰「力排异端谁助我,忆见夫子真奇材」,槩可知矣。先生富学该博,十七史书莫不通究。其间圣君、贤相、忠臣、义士、文人、武夫、孝子、烈妇,功业事实以类纂集,参为对偶,联以音韵,分为十六卷,目曰《十七史蒙求》,以资记诵讨论。惜乎蚤世,其书湮没不传。余昨自吴中寻访得所遗文十卷,见已刊行。今复得此书,难以自秘,当与学者共之,用传不朽。时建中靖国改元祓禊日,弟英州刺史献可序。
按:《十七史蒙求》卷首,康熙刻本。
朱孝子墓亭记(绍兴二十六年二月) 南宋 · 黄次元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五、《湘山事状全集》卷九
绍兴二十有五年,天子以冬至之日躬行三岁一郊之礼,讫飨,沛泽形于赦音者勤恳切至,无不以民为先。且曰:忠臣孝子坟墓,仰州县量加封护,不得侵损。于时,济南王次山以倅摄湘源郡事,虔奉德意,谂于众曰:「其有能询访郡境内以孝行闻者,无吝以告」。于是州学正管箕以行状来白:「昔有朱氏,家自本朝,世以孝闻」。公得其状,曰:「果尔,讵可隐乎」?乃诣学嘱教官宜春黄次元曰:「其为次山采摭前事,务得实状,以记其事,仰副皇家敦乐孝行之意,不亦韪乎」?次元备员庠序,职当激励孝行,不敢固辞。乃窍实于众,为述其一二。孝子朱氏讳道诚,字信中。本青州益都县人,后寓居清湘。笃好儒术。幼丧父,事母俞氏至孝。俞氏多病,孝子截发求医。俞氏于景祐二年二月戊寅卒,葬于湘山下景德寺之左。乃筑庵宿守于坟侧,至感冬笋生成瑞竹,以盖其坟。清湘、灌阳两县百姓僧道父老管殊等凡九百三十二人以其迹状闻于州,州以其事表闻于朝。四年闰四月丁亥,太傅、中书令寇准奉旨令全州赐道诚束帛、米各有疋硕,仍令本州常加安抚。其事备载《仁宗皇帝实录》,而《圣宋蒙求》亦有「道诚冬笋」之句,则信不诬矣。孝子尽将所赐作祝圣道场凡七昼夜。此又事亲孝,而移其忠于君也。崇仪使陶辅尝赠之诗曰:「沛国孝廉士,片心秋月明。诸侯不知己,天子已闻名。抚下有愉色,处贫无叹声。皇家旧科在,看即晓猿惊」。孝子于皇祐五年六月丁巳卒,享年四十有九,祔葬于母坟之侧。泸南安抚王献可以诗吊之曰:「孝弟闻名久,清贫道愈光。奄归泉下路,未有鬓边霜。夜月明孤冢,秋风啸白杨。皇天常祐善,行看子孙昌」。娶周氏,子三人,长曰勖,二曰扬善,三曰升。扬善又于父孝子坟侧为庵以守。两县父老举人等亦以闻于州,州闻于朝。至和二年,中书省奉旨赐扬善束帛如父恩。扬善后改名冕,李常宁榜蒙恩,官至宣教郎、权守融州。孙十二人。长曰浩,以母胡氏多病,誓终身不娶,不饮酒食肉。胡氏卒,祷于湘塔祖师,翌日复生如平时。清虚居士王定国喜其为人,字之曰子直,因附其事于祖师碑中。次曰泳,弱冠两预乡荐。次曰激,以边功从事,至化州刑曹。今曰洪者,即冕之子也,克志读书,不喜应举。曰澈者,即升之子,处己谦厚,乐善慕贤。激之子曰相,字彦章,又勖之孙也,尝为舍法孙。山谷老人与激善,爱其子有文行,乃名字之。相卒,以诗哭者几百馀篇。权守王公之为州也,奉法不扰,民俗安之。尤急于遵行国家稽古礼文之事,乃辍公帑常费,命清湘知县赵善政为亭于孝子墓之上,以为其子孙春秋享祀之所。成于次年上元之日,不斲不削,不动众,亭成而人不知也。次元窃考《周官》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二曰六行,以孝为先。汉唐之间取士,亦有孝弟、孝廉之科。孔子之设四科,以「孝哉闵子骞」居德行之选。则自古敦孝行可见矣。又考古《孝经援神契》曰:「元气混沌,孝在其中。庶人之孝则泽林茂,浮珍舒怪草,秀水出神鱼」。以此知孝子之母坟感冬笋生,作瑞竹为盖,乃孝子之證兆也。今在学有舜选者,孝子五世孙,相之子也。居乡里,恂恂谨士行,业文为科举计,且能通经。以谕诸生,异日高大朱氏门户者必兹人欤。亦累世积孝,理或然也。绍兴二十有六年二月旦日谨记。右迪功郎、全州清湘县令、主管劝农营田公事赵善政立石。左通直郎、充全州州学教授、赐绯鱼袋黄次元撰。右朝奉郎、通判全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权州事、赐绯鱼袋王次山书并题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