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苏辙劄子熙宁六年六月1073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五、《文潞公文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臣今复蒙圣慈从欲,均逸便藩,当求时才,助宣邦教。
切见权留守推官苏辙博通经术,深知治体,见任陈州州学教授
今已岁满,欲望圣慈就差充河阳州学教授
如臣所举不如状,及犯正入己赃,甘当同罪。
取进止。
河阳累有前例奏差学官
向经奏留教授陈安民再任,自后奏充国学直讲,本州见今阙官。
准敕举堪任升擢官状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乐全集》卷三○
御史台牒,准敕,奉圣旨于文臣内举才行堪任升擢官一员者。
臣伏见秘书省著作佐郎签书应天府判官厅公事苏辙,学识足以观其才,风节足以信其行,进士及第,贤良登科,二十馀年。
近出选调,在于士议,诚为滞淹。
臣今保举堪任升擢,即非两府及自己亲戚,如蒙升擢后不如所举,臣甘同坐。
太尉赵公祠堂记熙宁七年九月1074年9月13日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乐全集》卷三三、乾隆《续河南通志》卷七九、乾隆《陈州府志》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唐有天下三百年,其间大盗三发,明皇天宝末安禄山范阳,长驱陷两都,河北河南、关辅罹其祸。
德宗建中末朱泚乘泾师仓卒之变,以构凶逆,兵不出畿甸,寻败亡。
僖宗乾符初,草寇王仙芝黄巢秦宗权相踵作乱,流毒乃遍天下。
起曹濮,袭荆汉,破江淮,残闽岭,东极海岱,北越河,遂荡覆京邑,剽岐陇。
所至无噍类,城府为丘墟,榛莽千里,烟火断绝。
粮食既尽,啖人以饱,列巨碓数百,纳人臼中,糜肉而食,名为舂磨砦。
军行则盐尸以从,指乡聚曰:「尚有人焉,吾众何患饥也」。
惴惴遗黎,靡所寄命。
于时惟朱全忠据汴,赵犨兄弟保陈,门之外即为贼境,汴去贼差远,全忠兵力足以自固;
陈被攻围,势孤众寡,为难矣。
初,长安,朝廷除犨陈州刺史,始领事,策出关必犯陈,即缮完以待。
既而果东奔趣项,击擒其爱将孟楷。
盛怒,志必屠陈以逞,合兵数十万围其城,疏堑五周,五道攻迫。
以饥疲之众,无日不战,历三百日,竟全危城。
以此师老不振,卒溃灭。
论者纪忠烈之事,名多重于死执,功每减于生全。
忠烈士志义所存,岂有意于死生之际也?
幸不幸,存焉尔。
肃宗乾元中陈州刺史尚死于史思明之难,后蒙褒赠,至今庙食于陈。
赵公全城保民,享受宠命,顾其功名反出于死事者下。
兄弟三节度,皆著勋于王室,并终于僖、昭之世,而唐史不书德。
朱全忠之救以解其围,故事之谨,然未尝北面于梁,而梁史书之。
史官无法,笔削两失。
国朝重修《唐书》,方为立传,昶、珝附焉。
《梁书》谓珝为弟,《新书》以珝为子。
自有二子:麓、岩。
意者珝其弟也。
熙宁三年,余守淮阳州学教授苏辙为余言,赵太尉有画像在开元寺东庑僧院,以闻之不早,寻被代,不及见。
七年,复被命领州,往瞻其像,在殿之隅闇壁阖下,昼日不以烛不见也。
公殁于龙纪中,距今百九十年,陈人莫知遗像之存于此。
适邻有空院,一堂岿然,向明高爽,因命工葺饰,表为祠堂,绘素鼎新,神气如在。
《礼·祭法》曰:「能捍大患则祀之」。
太尉者,可谓能捍大患,宜列于法祀者矣。
封为上公,祀为大神。
圣人立教,著在礼典,祠堂既立,为率僚属陈馈奠,乃告所司,春秋荐时,事比群祀,以其二弟从。
又为镵《新书》本传于石,立于堂之东楹,使陈人知遗育之至于今,公之力也。
大宋熙宁七年岁在甲寅九月十三日记。
大宋故推诚保德崇仁守正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致仕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八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四百户赠司空侍中文定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庆历八年闰正月1048年4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乐全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庆历七年冬十一月壬子,元老、太子太傅致仕陇西公薨于京师,有司以闻。
上惟先帝察公忠厚,任大节而属之以政,傅导储邸,顾托之意甚重;
又惟公德义之益,弼亮之勤,隐恫之深,为废朝,遣内司宾临,奠于位,赐恤异于他公。
故事,襚以司空侍中章绂。
常准功行,易名「文定」。
庚午,㡛帷就引,内使典丧,以返濮上。
越明年闰正月丙午,葬我文定公鄄城县邓侯乡。
三月,申命史臣,撰扬休烈,表之神隧。
盖恩礼始终备已。
按牒:公讳迪,字复古
先世自赵徙燕。
大王父在钦,以武材仕范阳军,逮唐季之难,渡河,乐濮之风土,营家老焉,遂徙名数为卫人,以公贵,赠太师
王父令洵,有知略。
初,人间湖湘之乱,盗取郴、连,周保权归朝。
公为桂阳监使,建策复二州。
逮潘尹吊伐,师竟道连以绝岭,俘刘鋹
库部员外郎三司户部判官,赠太师中书令
考护,明经术名法,以御史推直使案蜀狱,归节,因言陕部多留系,连逮纠纷,太皇为遣傅理出之。
召对苑中,问蜀故,中意,赐朱绂。
国子博士、知德州,赠太师尚书令蔡国公
曾王妣潘氏,王妣杨氏、白氏,妣边氏、继母刘氏,追封鲁、韩、燕、陈、魏五国太夫人
公学通古今,深博有大度。
初从河东柳先生游,每览公文章,未尝不称善,语门人张景高弁曰:「复古乎,辅相器也,且陶冶生辈矣」。
宾兴至都,士皆目属之。
礼部奏公第居下,及廷对,天子擢居第一。
召见,容止严重,姿表甚伟。
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徐州兖州
召试翰林,迁著作郎直史馆,入谢,加绯鱼。
寻充盐铁判官
属议东巡,命二辅臣联判泰宁,经置封事,以公贰之。
公始倅兖,尝言莱芜冶废不鼓,第繇民输铁课,凡高赀家率以冶败,至没入田产,械系孤婺,请罢冶赋。
大农张空簿计文不改,公议格。
及是,悫为鲁人请,勒封肆眚,竟命除之。
稍迁右司谏,徙知郓州
召纠都狱,改右史
江淮饥甚,朝廷忧之,授公安抚使,俾以便宜从事
公到部,督吏课,彻徭赋,通关市,散利已责,赈廪劝分,劳徕安集,所以救荒之术甚设。
虽穷乡,知上恩意之及,故年虽大杀,民罔荡析,牢无缧絷,野无敚𭤑。
复命迁宰士,簉铜盐,锡服三品。
未几,擢掌诰命。
车驾祠濑乡,升亳为集庆军,以公领州事。
谯境蒙幸复除,公为均节,其尝预调役者加优焉,故礼成旋跸,谯民忘劳。
郡介京东西、淮甸之交,逋慝之衢,地有盗久横,或昼操仗入城邑,陈、蔡、颍、寿皆警,县乡蒐阅,至出库甲,捕击久之。
公谢还禁兵,缓追罢购,盗益自宽。
微得其区橐,阴简骁士,农商服而匿诸蒙馆,盗相翔稍集,掩格歼焉。
为正封圻,疏沟渎,屡见善祥,而岁大穰。
代归,章圣以治亳之政,劳勉久之,公顿首谢。
会邈川犯秦陇,边遽相及,召对长春殿,上曰:「雍,关中根柢,卿有方面才,吾蕲君重镇抚之」。
即以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府。
陛辞,上慰谕:且召君,无慊行也。
寻除本道都转运使,诏赴秦庭按边。
驰度陇,行诸屯,拊循吏士,谍离种豪,以解虏谋。
缮筑堡障,守杜要害,因与曹玮图上方略
未几,果召还禁林,充学士,特蒙眷礼。
上欲时见公,俾领审刑,每奏决谳,辄见止,访以机政。
尝出沐,内珰亟召对于侧门,语及洮戎,曰:「吾属曹玮秦州,谓足办缓急。
比缘羌变,须济师,师未出,请上郡章,殆难以持重。
君其为吾谋帅」。
公徐对曰:「骑寇剽悍,略从诸小种,势甚张。
即入塞,而秦州婴城以守,何以摄戎狄?
战则兵不足,所以数告也。
沈勇有谋,威信著,捍边擒敌,无易者」。
时方议崇上帝徽号,上意难于出车,默然。
公曰:「陛下嘉与海内臣庶行稀阔礼,岂恶祠兵西郊乎」?
上前席曰:「然则奈何」?
公曰:「臣顷巡陕右,凡伍符库仗有细札小方,今在芾带」。
遂探以进,西兵在掌。
上阅之嘉叹,指笔牍授公,具疏诸戍卒乘,度留防守之备,命枢府悉发,会秦塞下。
顾谓公曰:「今日复见颇、牧在吾禁中矣」。
师仅集,告虏入境。
上召问公:「必克乎」?
公曰:「克哉」!
「何以言之」?
公曰:「兵法: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虏数扬轻言,欲以怒,为诱兵钞秦鄙,故见羸以致我。
虏虽知情,得不胜其贪忿,而卒自致,此为在彀中者,克之必矣」。
居数日,中贵人驰召公对于龙图阁
上迎谓公曰:「曹玮大败洮寇,来献戎捷。
公何料之审也」!
三都振旅,虏以破坏,故讫今三十年,慑不敢动。
宝元中戎饱飞,西陲驿骚,而汧、陇晏如,关辅赖以为安,实章圣公远策,而公任玮之材,折冲帷幄,惠绥来世。
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其功利溥哉!
天禧初,旱蝗仍饥,县官经费不赡,上坐内阁召公入语,从容以三司所上计簿属公番阅,问:「财利何以取济」?
公曰:「放于利而为政,导民抏敝,非王度也。
盖祖宗营内帑,以备师旅凶札。
今羌狄欸怀,边亡大费,出帑物以祋岁,振百姓之急,盛德之举也」。
上曰:「善!
盍以故事贷之」?
公曰:「贷之为言,亏广大体,不若遂赐之」。
上喜,为制《宽财利论》,发内府金缯给度支,使无加赋天下。
公因启曰:「古之君人者,必时视民之所勤,民勤于力则功筑罕,勤于食则百事废。
曩者上封,诏郡国,勿伐木除道,宿顿传邮,以示恭俭。
已而祠汾、款亳,有司侈设,寝爽诏意,缮灵馆,殊庭,斩艾山林,更费无艺。
恒旸羽孽,乃天意所以申儆」。
上悚然,即禁采伐,弛力役,申戒四方,省不急之
公之论事,诚心为质,引义慷慨,不崇空语,故人主察其忠实,虚怀嘉纳,启心造膝,云补宏矣。
章圣尝目公廊庙之器,盖知公之深也。
寻以给事中参知政事
储闱肇建,始初预闻,及是,首除太子少傅,手疏援先朝之故以让,遂兼宾客
诏储后接宾客如师傅,累牍逊免,许从客礼焉。
赐之御篇《元良述》、《六艺箴》,勉以辅导之意。
俄迁礼部侍郎
寇忠悯公宫僚罢相,诐辞谰衍。
公因燕见,上颇问春坊事。
公曰:「皇太子仁孝天纵,睿问日跻,群臣佐翼,实无过事。
或有他语者,臣请付御史辨之」。
上改容慰罢焉。
丞相缺,公以参知政事独当国,谋猷燮谐,率循训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面命之相者数矣,辄恳辞。
一日,对滋福殿东序皇太子趋下称谢曰:蒙恩擢宾客宰相,因再拜上,顾公其可复让欤?
翼日制出,以吏部侍郎太子少傅中书门下平章事,赐赉皆异数。
厚恩,厉精索虑,竭股肱之力,知无不为。
而与朱崖丁谓相同秉政,颛权不轨,公意在纲纪国体,论议不能平。
章圣不豫,始议储,后听决,立异,以为太子总万机,即上躬良已,殆难为朝廷礼。
公进曰:「抚军监国汉唐以之。
上疾止如初,何愆于义」?
由是资善决事,国本固焉。
益横其心,间忠旧,钩党攀援相入,伤危不附,至辄除吏,不以闻。
公愤然语同列曰:「迪起布衣,无左右之先,上特达称举,十年至宰相,知竭诚奉公,岂能阿权臣取容乎」!
是日,廷数执邪罔谖,倾乱宪度,颛威福,悖大臣节。
因质责其状,乃并自劾奸臣窃国命而不能正,请同免。
上深感悟,叹公忠孝,又称「忠!
忠」!
者数四,遂与偕罢归班。
既还第,喜甚,所亲曰:「古之君子乎,无求生以害仁。
今日吾所以报也」。
属上疾稍侵,谋得施,顷之复相。
是日,除公户部侍郎、知郓州
真驾升遐,贬公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衡州团练副使,志且杀公。
或说:「衡州之谪,若士议何」!
曰:「是庸何伤!
他日好事生传衡州事,不过云『天下惜之』而已」。
时乾兴元年三月也。
七月败;
十二月,复秘书监、知舒州,徙建康,就改刑部侍郎
徙兖海,改兵部
徙东秦,又徙河南
诏朝京师,公既对留,五日而辞,绝口不及旧事。
至洛师,改尚书右丞,徙三城,就迁工部尚书
耕籍之岁,献后上仙,今上驰驲还公,授资政殿学士,图旧共政,遂复相。
章圣朝,公雅见亲重,君臣之际无间然者。
毅然庙堂,以身许国,自「临大故,弗能夺」。
不结党友,取游说之助,见加彊诐,播越在外,故莫为之地者。
精诚忠义,贯于神明,惟帝念兹,复我弼直。
然天资刚劲,秉心醇一,虽历危难艰阻,仅全折而不挠,正色益厉,当轴处中,用是亦弗能久也。
景祐二年,以刑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解机柄,留侍经筵,竟罥僿文,除太常卿、知高密
寻复秋官,徙彭门。
又改地官,徙兖海。
党羌不恭,大入内地,公上疏:「愿以属老臣」。
上曰:「是岂宜以烦耆德乎」?
诏慰答。
西师在野,辽戎睢盱,朝议藉公威重,绥定河朔,因授彰信军节旄,判天雄军。
吏民卒旅至于四夷,皆知公两朝二十年旧相,故不严而治,疆埸乂宁。
复徙青社,诏赴本镇。
过乡展墓,因慨然曰:「吾遭时至将相,幸全节义,不忝先人。
盍归来乎,佚吾馀日也」!
及曹南,遂引年还君事。
疏三上,天子悯以职务留,以除太子太傅致仕。
归老濮上,放怀物外,逍遥六年。
子东之以侍御史知杂奉安舆至都,使珰饷茗饵,致上意存劳,谓公:「不可彊自力一见我欤」?
公谢衰疾,竟弗入。
故吏曰:「吾笃老,槁骸灰心,圣君念雅素,傥加恩,是吾为子孙见也。
张禹数视其儿,犹市攫尔」。
启手足之日,无他恙。
时凝凛,偃毡庐中,顾左右曰:「安得大幄冒天下之寒者乎」!
神爽恬泊,颓然委化,享年七十有七。
配时氏,卒公约时,子东之请诸朝,追封永嘉郡夫人
继室荣国夫人皇甫氏
皆有德礼,式宪宗姻。
三子:曰东之,尚书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徽之,度支员外郎京西转运使
皆以才进,著名迹,称贤士大夫,不藉世家。
幼辅之,太常寺太祝
六女:长归国子博士向绛,次祠部员外集贤校理张充,次太常博士王端,次未有行而亡,次归大理评事陈袭古,次在室。
诸孙、曾孙十一人。
德厚流光,宜乎世济其美者。
公孝于亲,友于昆季,笃于朋友。
不迁怒,不逆诈,计数回巧,不接心术。
不茍进,不洁退,功美不居,患难不悔。
誉善不为谄,嫉恶不为忌。
率由天至,非有勉者。
蕴之为行谊,发之为事业,在公之道,盖土苴尔。
夫夸者死权,矜者徇名,逞祸机而导争端,闻公之风,薄斯知敦,贪斯知约矣。
臣承学浅昧,然粗闻《春秋》义例矣,大君有命,敢诬信书?
铭曰:
侍中刚塞,蕴涵纯德,发为正色,隐然柱石。
章圣惠哲,察公忠烈,可临大节,托之喉舌。
遂付宰柄,爰属之政,实受命,宾傅储圣。
孽臣专朝,僻讹奸骄,钩连日嚣,我心郁焦。
感愤中激,志除邪偪,乃诚靖国,以宁社稷。
缀衣出庭,遘闵南征,不远湘衡,顾怀周京
大人继照,图旧广孝,显扬辅导,俄还廊庙。
平泰阶,谟明弼谐,若作梓材,尔惟盐梅。
师戍羌落,帝念辽漠,公在河朔,敌崩厥角。
宣力中外,文武尽瘁,若时进退,道德益大。
攻夺为利,太息为义,处心云异,于道同敝。
公冲而用,不激不耸,率诚以动,不勉伊中。
岩廊穆清,轸念老成,俾扬颂声,式昭典刑。
文安先生墓表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乐全集》卷三九、《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二、《记纂渊海》卷四三、《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八六、《王文公年谱》卷一
仁宗皇祐中,仆领益部,念蜀异日常有高贤奇士,今独乏耶?
或曰:「勿谓蜀无人,有人焉。
眉山处士苏洵,其人也」。
请问苏君之为人,曰:「苏君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然非为亢者也,为乎蕴而未施,行而未成,我不求诸人,而人莫我知者,故今年四十馀不仕。
公不礼士,士莫至;
公有思见之意,宜来久之」。
苏君果至,即之穆如也。
听其言,知其博物洽闻矣。
既而得其所著《权书》、《衡论》,阅之如大云之出于山,忽布无方,倏散无馀;
大川之滔滔东至于海源也,委蛇其无间断也。
因谓苏君:「左丘明《国语》、司马迁善叙事,贾谊王道,君兼之矣。
远方不足成君名,盍游京师乎」?
因以书先之于欧阳永叔
君然仆言,至京师永叔一见,大称叹,以为未始见夫人也,目为孙卿子,献其书于朝。
自是名动天下,士争传诵其文,时文为之一变,称为老苏。
时相韩公琦闻其风而厚待之,尝与论天下事,亦以为贾谊不能过也。
然知其才而不能用。
初,作昭陵,凶礼废阙,大礼使,事从其厚,调发辄办,州县骚动。
先生以书谏且再三,至引华元不臣以责之,为变色,然顾大义,为稍省其过甚者。
先生没,韩亦颇自咎恨,以诗哭之,曰:「知贤而不早用,愧莫先于余者矣」。
先生亮直寡合,有倦游之意,独与其子居,非道义不谈,至于名理称会,自有之乐,一廛一区,侃侃如也。
又数年,召试紫微阁下,不至,乃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俾就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
集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奏未报,而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八,实治平三年四月
英宗闻而伤之,命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葬于
明年八月壬辰,葬于眉州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
朝野之士为诔者百一十有三人。
先生字明允
考序,大理评事,累赠职方员外郎,以节义自重,人贵之。
三子:澹、涣,教训甚至,各成名宦;
先生其季也。
已冠,犹不知书,职方不教,乡人问其故,笑曰:「非尔所知也」。
年二十七始读书,不一二年,出诸老先生之右。
一日,因览旧文,作而曰:「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已」!
取旧文稿悉焚之,杜门绝宾友,翻《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由是著述根柢深矣。
质直忠信,与人交共其忧患,死则收恤其子孙。
不喜饮酒,未尝戏狎,常谈陋今而高古。
先生者,非古之人欤!
谓今莫如古者,斯焉取斯!
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党友倾一时,其命相制曰:「生民以来,数人而已」。
造作言语,至以为几于圣人。
欧阳修亦善之,劝先生与之游,而安石亦愿交于先生
先生曰:「吾知其人矣。
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天下患」。
安石之母死,士大夫皆吊之,先生独不往。
作《辨奸论》一篇,其文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羊叔子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
郭汾阳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
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也,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之行,召收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
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巨卢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之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
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当时见者,多不谓然,曰:「嘻,其甚矣」!
先生既没三年,而安石用事,其言乃信。
夫惟有国者之患,常由辨之不早。
子言之,知风之自,见动之微,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至于此!
尝试评之曰:定天下之臧否,一人而已。
所著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易传》十卷。
初,君将游京师,过益州,与仆别,且见其二子及其文卷,曰:「二子者将以从乡举,可哉」?
仆披其卷,曰:「从乡举,乘骐骥而驰闾巷也。
六科所以擢英俊,君二子从此选,犹不足骋其逸力尔」。
君曰:「姑为后图」。
遂以就举,一上皆登进士第,再举制策,并入高等,今则皆为国士。
仁宗时,海内乂安,朝廷谨持宪度,取士有常格,故羔雁不至于岩谷,奉常特召,已为异礼,属之论撰,台阁之渐也,而君不待,惜乎,其啬于命也!
其事业不得举,而措诸天下,独新礼百篇,今为太常施用。
若夫乡党之行,家世之详,则有别传存焉,今举其始卒之大概,以表其墓。
惟其有之,是以言之不怍云。
后汉司隶杨君碑跋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六、《集古录》卷三、《六一题跋》卷三
右汉《司隶校尉杨厥碑》,云:「惟川灵定位,川泽攸同。
泽有所注,川有所通。
余谷之川,其泽南隆。
方所达,益城为充。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
道由子午,出散入秦。
建定帝位,以汉诋焉。
后以子午,涂路涩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
凡此四道,垓鬲允艰。
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余,凿通石门
中遭元二,西夷虐残,桥梁断绝,子谷复循。
于是故司隶校尉犍为武阳杨厥字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废子由斯,得其度经。
至建和二年汉中太守王升字稚纪,嘉君明知,美其仁贤,勒石颂德,以明勋」。
其辞大略如此,其刻画尚完可读,大抵述修复斜谷路尔。
但其用字简省,复多舛缪,惟以「川」为「坤」,以「余」为「斜」,汉人皆尔,独「诋」字未详。
永平明帝
建和,桓帝年号也。
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1067年4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嘉祐集》附录、《皇朝文鉴》卷一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二、《续文章正宗》卷七、《名世文宗》卷二○、《文编》卷六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
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
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
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
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
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
呜呼!
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祐。
祖讳杲。
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
三世皆不显。
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进士
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
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
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岁馀,举进士,再不中。
又举茂材异等,不中。
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畜充溢,抑而不发。
久之,慨然曰:「可矣」。
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
志也悫,故得之精。
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秘书省校书郎
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
享年五十有八。
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
君娶程氏,大理寺丞文应之女。
生三子:曰景先,早卒;
轼,今为殿中丞直史馆
辙,权大名府推官
三女,皆早卒。
孙曰迈、曰迟。
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君善与人交,急人患难,死则恤养其孤,乡人多德之。
盖晚而好《易》,曰:「《易》之道深矣,汩而不明者,诸儒以附会之说乱之也,去之,则圣人之旨见矣」。
作《易传》,未成而卒。
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
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惟吾父与欧阳公也」。
然则,非余谁宜铭?
铭曰:
苏显唐世,实栾城人
以宦留眉,蕃蕃子孙。
自其高曾,乡里称仁。
伟欤明允,大发于文。
亦既有文,而又有子。
其存不朽,其嗣弥昌。
呜呼明允,可谓不亡。
欧阳内翰第三书1057年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九、《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启:昨出京仓惶,遂不得一别。
去后数日,始知悔恨。
盖一时间变出不意,遂扰乱如此,怏怅怏怅
不审日来尊履何似?
二子竟不免丁忧
今已到家月馀,幸且存活。
道途奔波,老病侵陵,成一翁矣。
羁蹇不遇,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非徒欲援之于贫贱之中,乃与切磨议论,共为不朽之计。
而事未及成,辄闻此变。
孟轲有云:「行或使之,止或尼之」。
岂信然邪?
离家时,无壮子弟守舍,归来屋庐倒坏,篱落破漏,如逃亡人家。
今且谢绝过从,杜门不出,亦稍稍取旧书读之。
时有所怀,辄欲就阁下评议。
忽惊相去已四千里,思欲跂首望见君子之门庭,不可得也。
所示范公碑文,议及申公事节,最为深厚。
近试以语人,果无有晓者。
每念及此,郁郁不乐。
阁下虽贤俊满门,足以啸歌俯仰,终日不闷,然至于不言而心相谕者,阁下于谁取之?
自蜀至秦,山行一月,自秦至京师,又沙行数千里。
非有名利之所驱,与凡事之不得已者,孰为来哉?
老矣,恐不能复东。
阁下当时赐音问,以慰孤耿。
病中无聊,深愧疏略,惟千万珍重。
欧阳内翰第四书1059年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九、《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洵启:夏热,伏惟提举内翰尊候万福。
向为京兆尹,天下谓公当由此得政;
其后闻有此授,或以为拂世戾俗,过在于不肯卤莽。
然此岂足为公损益哉?
洵久不奉书,非敢有懈,以为用公之奏而得召,恐有私谢之嫌。
今者洵既不行,而朝廷又欲必致之。
恐听者不察,以为匹夫而要君命,茍以为高而求名,亦且得罪于门下,是故略陈其一二,以晓左右。
闻之孟轲曰:「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
洵之所为欲仕者,为贫乎?
实未至于饥寒而不择。
以为行道乎?
道固不在我。
且朝廷将何以待之?
今人之所谓富贵高显而近于君,可以行道者,莫若两制
然犹以为不得为宰相,有所牵制于其上,而不得行其志。
宰相者,又以为时不可为,而我将有所待。
若洵又可以行道责之邪?
始公进其文,自丙申秋至戊戌之冬,凡七百馀日而得召。
朝廷之事,其节目期限,如此之繁且久也。
使洵今日治行,数月而至京师
旅食于都市以待命,而数月间得试于所谓舍人院者;
然后使诸公专考其文,亦一二年;
幸而以为不谬,可以及等而奏之,从中下相府,相与拟议,又须年载间,而后可以庶几有望于一官。
如此,洵固以老而不能为矣。
人皆曰求仕将以行道,若此者,果足以行道乎?
既不足以行道,而又不至于为贫,是二者皆无名焉,是故其来迟迟,而未甚乐也。
王命且再下,洵若固辞,必将以为沽名而有所希望。
今岁之已服阕,亦不可不与之俱东。
内翰怪其久而不来,是以略陈其意。
拜见尚远,惟千万为国自重。
张侍郎第一书1056年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一二、《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侍郎执事明公之知洵,洵知之,明公知之,他人亦知之。
洵之所以获知于明公明公之所以知洵者,虽暴之天下,皆可以无愧。
今也,将有所私告于执事
念将以屑屑之私,坏败其至公之节,欲忍而不言而不能,欲言而不果,勃然交于胸中,心不宁而颜忸怩者累月而后决。
窃见古之君子,知其人也忧其人,以至于其父母、昆弟、妻子,以至于其亲族、朋友,忧之固其责也。
虽然,自我求之,则君子讥焉。
知之而不忧,不忧而求人忧,则君子交讥之。
洵之意以为宁在我,而无宁在明公,故用此决其意而发其言,以私告于下执事明公试一听之。
洵有二子,龆龀授经,不知他习,进趋拜跪,仪状甚野,而独于文字中有可观者。
始学声律,既成,以为不足尽力于其间,读孟、韩文,一见以为可作。
引笔书纸,日数千言,坌然溢出,若有所相。
年少狂勇,未尝更变,以为天子之爵禄可以攫取。
京师多贤士大夫,欲往从之游,因以举进士
洵今年几五十,以懒钝废于世,誓将绝进取之意。
惟此二子,不忍使之复为湮沦弃置之人。
今年三月,将与之如京师
一门之中,行者三人,而居者尚十数口。
为行者计,则害居者;
为居者计,则不能行。
恓恓焉无所告诉。
夫以负贩之夫,左提妻、右挈子,奋身而往,尚不可禦;
明公以为主,夫焉往而不济?
今也望数千里之外,茫然如梯天而航海,蓄缩而不进,洵亦羞见朋友。
明公居齐桓、晋文之位,惟其不知洵,惟其知而不忧,则又何说?
不然,何求而不克?
轻之于鸿毛,重之于泰山,高之于九天,远之于万里,明公一言,天下谁议?
将使求进于下风,明公引而察之。
有一不如所言,愿赐诛绝,以惩欺罔之罪。
乞宣召司马光苏轼苏辙熙宁七年五月 北宋 · 李师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三、《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二、《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六三、《续资治通鉴》卷七○
臣闻应天以实者见于行事,勤民以行者不以空言。
天生愚臣,盖为圣世。
文武之道,识其大者;
简易之理,求诸天地。
陛下早用臣说,则太平之事略已施行。
、文、景未足企慕,朝廷阙失,岂待人言而后知之,天难忱斯,帝命可畏,旱既太甚,民将失所。
今日之事,非有勤民之行、应天之实,臣恐不足以塞天变,一切利害,曾何足数!
伏望陛下诏求方正有道之士,召诣公车对策。
司马光苏辙辈,复置左右,以辅圣德。
如此而后,庶几有敢言者。
臣泣血雨泪而拜封章,陛下闻臣此言,忍不感悟!
臣未尝有一言及钱谷甲兵者,盖知事君以道,直欲以伊尹致君之事为师,不敢以近世有为之君待陛下。
及得罪去国,安于报效,并心一意,以望太平,五年于兹,而未免陛下焦心劳思,不有人患,谁兴厉阶?
臣欲杀身,无益于事,长叹大恸,昊天不闻。
陛下承祖宗之基,求治如此。
臣愚不肖,亦未忘旧学。
陛下欲为富国强兵之事,则有禁暴丰财之务;
欲为代工熙载之事,则有利用厚生之道。
有臣如是,陛下其舍诸?
熙宁经筵论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章藁1076年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端明殿学士右谏议大夫集贤院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司马光,素有行实,忠亮正直,以道自任,博通书史之学。
可备顾问。
端明殿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许州韩维,器质方重,学亦醇正。
知尽心性理之说,得道于内,则可以应物于外矣。
翰林侍读学士宝文阁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吕公著,道德醇明,学有原本,事君以进贤汲善为己任,可谓知务矣。
三人者,皆股肱心膂之臣,不当久外,乞诏还词苑,或居经帏,日侍燕闲,论思献纳。
学士有博学通典故者:秘书监集贤院学士、知杭州苏颂,记问博洽,长于史学,国朝典故,多所练达。
所学,宋敏求之比。
宜编撰检讨之任。
馆职有学行器识可备侍从者:右司谏直集贤院孙觉,素有乡行,明经术义理之学,端良信厚,可以镇浮厉世。
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知齐州李常,性行醇正,兼治经术,久补外官,有循良之政,可比于
尚书兵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和州范纯仁,器识通明,忠义骨鲠,其才足以济大事。
三人者皆可充近侍耳目之官。
馆职文学可为词臣者: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河中府苏轼,豪俊端方,所学虽不长于经术,然子史百氏之书,无所不览。
文词美丽,擅于一时。
居官敏恕,尤通政事。
尚书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权知洪州曾巩,以文学名于时,人皆称其有才,然其文词近典雅,与之文各为一体。
二人者皆词人之杰,可备文翰之职。
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孙洙,博学能文,才识通敏,所守亦端,可充文翰史臣之选。
兼明世务,通晓民政。
近蒙进擢修注,深厌士论。
馆职有学行端正可以擢居清要者:秘书丞集贤校理王存,学行素著,方重有守,不为势利所迁。
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判武学顾临,才豪而气刚,兼有识略,乐义尚贤,喜于闻过,可属以危难之事。
秘书省著作佐郎集贤校理林希,少有文行,明敏劲正,学亦该博,长于记问,可与编撰检讨之职。
谪官未复职者:尚书右司郎中分司南京李师中,人多称其有才,可当边帅之任。
往岁近臣尝有论荐,其才它日为名臣。
向因言事分务,若遂蠲洗,不惟责其后效,抑足以开言路也。
尚书兵部员外郎傅尧俞,言事官以义去就,有古诤臣之风,不幸坐累褫职,未蒙牵复。
太常博士、新差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胡宗愈,文醇行循,兼明经术,东南人士,多所师服
向以言事被谪,累经恩宥,未蒙复职。
秘书省著作佐郎王安国,材器磊落,文亦豪迈,可充词翰之职。
向居罪废间,不忘进学,亦奇伟之才也。
京朝官、选人有学行才器可进擢台阁者: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签书应天府判官厅公事刘挚,性行端淳,词学渊远,若置之文馆,优游长育,必为远器。
太常博士崇文院校书勾当宗正丞公事虞太熙,治经有行,端方自守,不茍于进,可充台阁之选。
太子中允、监西京洛河竹木务程颢,性行端醇,明于义理,可备风宪职司之任。
太子中允权发遣淮南西路转运判官公事刘载,少治经术,兼有文行,可备台阁之选。
殿中丞、新差充秦凤熙河路措置边事勾当公事兼催督军须薛昌朝,才质俱美,持守端直,当置台阁,以养其才。
久从机宜之辟,非所以处之也。
秘书省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张载,学行修明,养心事道,不茍仕进。
西方学者,如载一人而已。
若稍加优宠,所劝大矣。
兴国军节度掌书记苏辙,其学与文,若不逮轼,而静厚过之。
自登第及中制科,凡二十年,尚在选调,未蒙褒擢。
台州司户参军召试馆阁孔文仲,性醇行粹,如不能言,发为文章,温厚正直,稍加长育,必为瑰硕之器。
新差歙州军事推官吴贲,端良质实,少以孝行闻于州乡。
治《易》、《春秋》之学,而文亦淳雅。
尤尽心于民政,所至以惠爱称。
润州延陵县令吴恕,器识淳深,学通义理,若置之文馆,长育而成就之,可以与有为也。
常僚中才行器识可升擢任使者尚书屯田郎中知开封府太康县林英,有才与行,安静详明,和而不随,直而无挠。
尚书都官员外郎、监泗州河南转般仓孙奕,士行著于乡闾,节义信于朋友。
外虽朴淳,而中实强敏。
所至,皆以善政闻,可谓循良之吏。
使当一路,则可以厚风俗而安民矣。
秘书省著作佐郎监扬州粮料院林旦,才力强明,通晓民政,兼有持守,可责任以事。
太常博士、新差监衡州在城盐仓邹何,操履端方,吏材通敏,久居务局,士论惜之。
小臣言事黜废有可矜者:太子中允降授大理评事唐坰,性虽轻脱,然才干明敏。
向以言事被窜,两经赦宥,初监广州军资库,次移监吉州太和县盐酒税,又次移监杭州龙山税。
流落远方,已是数年,愿特与亲民差遣,以来敢言之士。
光州司法参军、监安上门、英州安置勒停郑侠,向以狂言得罪,窜废海隅瘴疠之地,朝不保夕。
小臣愚直敢言如此,是亦发于忠义,非陛下矜怜其志,而使得生还,谁复为言者(《古灵先生文集》卷一。)
正文前有司马光韩维等三十三人姓名,今略。
孙觉范纯仁等奏元丰八年六月 北宋 · 吕公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七
臣迩具手奏,乞陛下广开言路,登用正人,此最为当今急务。
臣尚虑陛下深居九重,未能尽知人才,辄敢冒陈愚见,以助收采。
臣伏睹秘书少监孙觉,方正有学识,可以充谏议大夫给事中
直龙图阁范纯仁,劲挺有风力,可充谏议大夫户部右曹侍郎,使议青苗、免役、市易等法。
礼部侍郎李常,清直有守,可备御史中丞
吏部郎中刘挚,资性端厚,可充侍御史
承议郎苏辙,新授察官王岩叟,并有才气,可充谏官言事御史
臣诚见陛下有意更张,而阙人裨助,故不避狂妄,辄有论荐。
更乞圣慈详择。
请选差近臣详定役法奏(二 元祐元年二月 北宋 · 吕公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七、《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三之一三(第六册第五○二六页)、《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一
自来故事,朝廷有大议论,亦多选差两制或下两省定夺。
刘挚王岩叟苏辙数有论奏,恐涉嫌疑,惟宸衷裁择。
子瞻子由依韵奉和 北宋 · 文同
子由在陈穷于丘,正若浅港横巨舟。
每朝升堂讲书罢,紧合两眼深埋头。
才名至高位至下,此事自属他人羞。
犹胜俣俣彼贤者,手把翟籥随群优。
(原作笈,据四库本改)如老鹤立海上,退避不与鹙鸧游。
文章岂肯用一律,独取无间有神术。
所蓄未尝资己身,搰搰(原作榾榾,据四库本改)恰如蜂聚蜜。
有时七日不火食,支体虽羸心不屈。
陵阳谬守卑且劳,马前空愧持旌旄。
平生读书若(四库本作苦)奊诟,老大下笔侵离骚。
贫且贱焉真可耻,欲挞群邪无尺箠。
安得来亲绛帐旁,日与诸生供唯唯。
须知道义故可乐,莫问功名能得几。
君子道远不计程,死而后已方成名。
千钧一羽不须校,女子小人知重轻。
赵抃王素苏寀诗记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成都文类》卷一三
嘉祐中翰林侍读学士太原王公成都,以乖崖之昔守于益也,丰功茂烈,浸灌其下,祖传妪授,世世称述,乃谓其僚曰:「汉文翁始以学校化斯民,民既被文采,议伦理,皆德之,立石室以祠,未尝辄废至今。
唐韦南康驻节久之,圉捍蕃诏,虐不及内,元元蒙休,绘容植宫,无户无矣,竭诚荐洁,称尽所报。
二公者,利既惠于蜀人,而蜀人奉二公之威灵,亦已深矣。
惟我文定公当二宗之付畀其西南也,整辑破碎,为立矩法,除残解弊,安养喣咻。
度越四纪,烂然风迹。
近世凡将举良吏之首者,其谁先之?
而曾未若二公者得以庙居享祀事,下必有以慊然,而为其上者岂不谓陋于从民之欲者乎」!
遂卜地营宇,壮伟宏丽。
他日,列部编邑,扶老提稚,鸡豚薰币,山拥川集,争献廷下,叹伏欣喜。
来者漫漫,无有虚日。
是时,今大尹龙图赵公以弹察之职,总转输之任,景贤乐善,重此建置,乃抒己之意,缉民之声,形于咏歌,以侈厥事。
太原公与按宪苏侯咸属其韵,流于里巷,万口腾习。
后五年,龙图公复此镇临,苏侯亦继领将漕
间问前句,失于纪刻,追诵搜录,宛然尽在。
图镂坚础,以寘诸壁。
顾属吏同,使序其略。
同既铺列所事,复系之以歌曰:
岿尔之祠兮,铿然之诗兮。
乃民之宜兮,千万年之思兮。
噫!
后之人瞻于是,读于是,能不如召伯之棠,爱之而不忍去,羊公之碑,览之而涕无从者耶?
彦文送敦儒宰晋陵 北宋 · 刘敞
 押词韵第七部
朝廷贵儒术,子以文学显。
郡国重民社,子由政事选。
荣名信难兼,众望固不浅。
古人定何如,壮志独能勉。
由来跬步益,必有千里远。
去去聆弦歌,吾当谢言偃。
奉诏荐举贤才奏元丰八年六月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七、《续资治通鉴》卷七八
昨僭妄上言用人等事,寻准御前劄子:所奏职位卑微,如堪大任者,令具姓名奏入。
陛下推心于臣,俾择多士,无复疑间。
臣承命惶恐,惟惧不称,岂可阿私?
窃见吏部郎中刘挚,公忠刚正,终始不变;
龙图阁待制、知亳州赵彦若,博学有父风,内行修饬;
朝请郎傅尧俞,清立安恬,淹滞岁久;
直龙图阁、知庆州范纯仁,临事明敏,不畏强禦;
朝请郎唐淑问,行己有耻,难进易退;
秘书省正字范祖禹,温良端愿,修身无缺。
此六人者,皆臣素所熟知,节操坚正。
虽不敢言遽当大任,若使之或处台谏,或侍讲读,必有裨益。
其人或与臣有亲,或有过失,臣窃慕古人内举不避亲,不以一眚掩大德,既蒙访问,不敢自避嫌疑,致国家遗才。
自馀如新翰林学士吕大防兵部尚书王存、礼部侍郎李常、秘书少监孙觉右司郎中胡宗愈户部郎中韩宗道工部郎中梁焘开封府推官赵君锡、新监察御史王岩叟朝议大夫泽州晏知止朝请大夫范纯礼、知登州苏轼、知歙州绩溪县苏辙承议郎朱光廷,或以行义,或以文学,皆为众所推伏。
臣虽与往还不熟,不敢隐蔽。
伏望陛下纪其姓名,各随器能,临时任使。
然知人则哲,自古所难,况臣愚陋,加以屏居岁久,与士大夫多不相接,岂敢尽天下之贤才?
伏望圣慈博加采访。
文彦博吕公著冯京孙固韩维等,皆国之老成,可以倚信,乞亦令各举所知,庶几可以参考异同,无所遗逸。
吕献可章奏集序熙宁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七、《司马公文集》卷六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八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欧阳观文有言:「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宰相等。
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
立乎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
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
谏官失职者,取讥于君子。
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策书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
诚哉是言也。
然士之居其任,果能不失职者亦鲜矣。
献可台谏官,前后凡若干年,遇黜者三,皆以弹奏执政确切不已,天子重伤大臣意,不得已而黜之,其直声赫然振动天下。
自馀百官之愆违,政事之阙失,苟与之同时,无彊弱大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献可者,于其职业可谓无所愧负矣。
古之人称死而不朽者,如臧文仲既没,其言立是也。
文仲之言传于今者无几,盖时人不能存录,遂使遗逸,岂不惜哉!
光于献可,忝备僚友,献可平生造膝之言,固不可得而闻。
今既没,其子由庚等搜求章奏遗藁,得二百馀篇。
光请而序之,俾后之人察其言,足以知献可之心。
然则献可身虽没,其心长存也。
呜呼!
献可以直道自立,终始无缺,而官止于谏议大夫,年止于五十八。
彼不以其道得者,或位极将相,寿及胡耇
从愚者视之,则可为愤邑;
从贤者视之,以此况彼,所得所失,孰为多少邪?
后之人得是书者,宜宝蓄之。
当官事君,茍能效其一二,斯为伟人矣。
熙宁五年八月二十九日司马光序。
苏主簿夫人墓志铭治平三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六、《司马公文集》卷七六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
二孤哭且言曰:「某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
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
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
光固辞不获命,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
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
生十八年归苏氏。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
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倨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
或谓夫人曰:「若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
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
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
卒不求。
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
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说。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旦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
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子茍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
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成大儒。
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之幼也,夫人亲教之。
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自名而已」。
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励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无戚焉」。
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目。
宋兴以来,唯故资政殿大学士吴公育与轼制策入三等,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
繇夫人素勖之也。
若夫人者,可谓知爱其子矣。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馀,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
不已,且愚吾子孙」。
因求族姻之孤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乡人有急者,时亦赒焉。
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其年十一月庚子葬某地,年四十八。
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
凡生六子。
长男景山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
呜呼!
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
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
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于闺门。
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铭曰:
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
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
勉夫教子,底于光大。
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