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李伯时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四、《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三二
伯时画,或疑非是。
予尝评古今画,惟士人用笔无丹青气,如《南史》萧贲图山水于扇,咫尺万里,故少陵云:「咫尺应须论万里」。
宗室思训画笔势雄拔,世称李将军山水
王摩诘画天机所到者,以为人无间言。
郑广文画与诗书埒,玄宗署为三绝,诗人以祁岳比之,疏矣。
奉先刘少府画,或云笔迹远过杨契丹,信然。
张志和画舐笔辄成,盖其胸次自有丘壑耳。
阎立本以丹青取宰相,小人哉!
本朝王晋卿水墨,或云笔势挽回三百年,谓追踪郑虔也。
米元章画,其书有一种迈往不屑之韵。
自萧及米,皆以山水得游戏三昧。
至与可之、伯时之人物、东坡竹石,亦各妙绝一时。
与可人物虽不多见,如《归去来》所作人物,意态天成,惟此画似之,非伯时不能也。
然识画至难,世人以赝为真,如前古以朱繇画为道玄者多矣,当考。
西园雅集图记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宝晋英光集补遗、《米襄阳遗集》卷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五八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九三、《古文奇赏》卷二二、《名山胜概》卷三一、光绪《乌程县志》卷三○、《白云居米帖》卷四
李伯时唐小李将军为著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绝妙动人;
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不为凡笔也。
其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
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
幅巾青衣、据方机而凝伫者为丹阳蔡天启
捉椅而视者为李端叔
后有女奴,云鬟翠饰倚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家姬也。
孤松盘郁,上有凌霄缠络,红绿相间。
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
坐于石盘旁,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苏子由
团巾茧衣,手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
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
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
跪而捉石观画者为张文潜
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视者为郑靖老。
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二人。
坐于盘根古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
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
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
幅巾,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
前有鬅头顽童捧古研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
翠阴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团而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
旁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
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潨流于大溪之中。
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
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
嗟乎!
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
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资,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动四夷。
后之揽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彷佛其人耳。
杂说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宝晋英光集》卷八、《宝晋山林集拾遗》卷四
向与一相识,书横粘,如是卷如何?
南叔善为令,政声流于邻壤。
右军《快雪时晴帖》,真字在苏志东房,今居吴郡
张颠书,贺八清鉴,风流千载人也。
帖凡七纸,苏太简家物,液献章子厚也。
子立《收笔阵图》,前有右军真迹,并《笔样手势图》。
后为章子厚取之,使吴匠制,甚入用。
今吴有其遗制。
近知此书在章持房下。
晋画古贤十人,失其名。
苏太简孙之颜行,人间名画也。
李重光作此等纸,以供澄心堂用。
其出不一,以池州马牙硾浆者为上品。
此乃饶纸,不入墨,致字少风神。
枢密林文节观吾家右军,叹息久之。
一日云:「贞观印,阁下有一轴,相去五六寸,乃是两枚,亦有相合者,不相当也」。
余闻之内愠,不敢发视者月馀。
一旦忘之,既开,皆不相当。
忽悟文节语,即驰告,公曰:「使君愈宝重也」。
涟水陈生善作重山复岭、古木瀑泉,近世少及。
皆若真山,不以雕锼细巧为美。
吾老年方得琅琊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
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出其下。
新得右军紫金砚石,力疾书数日也。
吾不来,斯不复用此石矣。
汉画龙已如今,则剑饰所刻头圆者,周龙也。
蒋永仲昙秀,吾题云:「撑云既奇倔,怒节更坚瘦」。
怒为露也。
好事家所收帖,有如篆籀者,回视二王,顿有尘意。
晋人书一帖是也。
谢奕之浑然天成,谢安之清迈,真宜批子敬帖尾也。
其帖首尾印记多与敝笥所收同。
君倩、唐氏、陈氏之类,玉轴古锦,皆故物。
希世之珍,不可尽言。
恨不能同赏。
归即追写数十幅,顿失故步。
可笑可笑。
陆珫字士瑶,或云陆统,有一字如此不识。
统一作玩。
武帝书,纸靡溃而墨色如新,有墨处不破。
吁!
岂临学所能,欲令人弃笔砚也。
古人得此等书临学,安得不臻妙境?
独写唐人笔札,意格尪弱,岂有胜理?
其气象有若太古之人,自然淳野之质,张长史、怀素岂能臻其藩篱耶?
昔归公跋赵令畤古帖,得之矣。
欲尽举一奁书易一二帖,恐未许也。
今日已懒开箧,但磨墨终日,追想一二字以自慰也。
学书谓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
所以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
其次要得笔。
谓筋骨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一佳士也。
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形;
作意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神异。
又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
其浑然天成,如蒪丝是也。
又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
不得笔,虽粗如椽亦偏。
此虽心得,亦可学。
入学之理在先写壁,作字必悬手,以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
余初学颜,七八岁也。
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
后见而慕紧结,乃学《金刚经》。
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
久之,如印板排笇,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摺肥美,八面皆全。
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
篆便爱《诅楚》、《石鼓文》。
又悟竹简以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
退之羲之「俗书趁姿媚」。
此公不独为石鼓发想,亦见此等物耳。
《名画记》载京兆尹黎干印曰「黎氏」。
此帖前后载者是书,后一帖半贞观印,剪除不去,故不入开元御府
僧权即徐。
谢帖「怀珍」,王帖「怀充」,皆梁武帝书證也。
「世南呈」非虞笔,后人妄添,可洗除。
孝先,本朝宰相王曾也,尝跋中令《送帖》。
芊芾,名连姓合之。
楚姓米,芊是古字,屈下笔,乃芾字。
如三代「大夫」字合刻印记之义。
元祐中,为左藏隰守刘季孙跋题。
刘季孙于从行,八百置得羲、献帖。
苏轼要芾小研山,不与,季孙遂以此帖来易,与之。
芾爱帖,许之。
王诜借山去已一月,闻欲易帖,渠自欲山,恐易了,遂百简索不还。
季孙赴任数日,乃还。
山无人追及,遂不及易。
季孙卒,其子以二十千卖,王防父知太原得之。
二三年间,以数种好玩于处易不成。
季孙两浙路分司章惇要,不与。
苏轼、秦观等有诗题其后,今皆除了。
润州见时犹在,、观、惇等共题书曰「惟辟玉食」。
夫至玩、玉食,非人主,则人臣孰堪之?
乃是神物护持,并合归上圣。
吴生画,遍阅一世,未有此比。
若入御府,未装间,望假一日,使诸生识,世间不复有也。
诸生至今未给食。
马,唐画,非干笔,少圆润秀气,与芾家天王同
往往世间此等画,便假名吴生甚众。
跋快雪时晴帖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逸少书《快雪帖》,见张彦远《法书要录》。
本朝参知政事苏公太简家故物,故有翰林学士院印。
唐赐魏丞相徵,传之子孙,故有公之后印。
又传于褚遂良孙长史,故有褚氏印。
予在都下,以好玩十种易于苏太简孙秘书激字志东。
志东与予,德友也。
苏才翁、子美有跋,及「国老」押署。
绍圣丙申,以示翰林学士蔡公,仍以翰林印印之,即太简翰林时所用。
一日,驸马都尉王晋卿借观,求之不与,已乃剪去国老署及子美跋,著于摹本,乃见还。
因详录得之之自。
绍圣丁酉,海岱楼题。
米芾审定(《宝晋英光集》卷七。又见《戏鸿堂法书》卷三,《翰香馆帖》卷二,《米襄阳外纪》卷六,《海岳题跋》卷一,《石渠宝笈三编》。)
氏:原无,据库本补。
跋晋贤十三帖1098年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宝晋英光集》卷七、《宝晋山林集拾遗》卷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
右,本朝参知政事苏太简所藏。
丙寅岁,得于集贤国老孙秘阁子美子志东。
志东好事,与余通家,书画上著「邳公之后四代相」印,苏氏字印。
太简太宗遇,使弟国簿收书画三等,赐予甚多,公卿之家,无出其右,此尤著名者。
绍圣中重装,翰林蔡元长既跋,印以今翰林印。
副车王晋卿借去,剪下元长所跋,著他书轴,乃见还,其上故印存焉。
元符之元,涟漪瑞墨堂题。
宋赠卫尉少卿黄公墓志 北宋 · 朱戬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公姓黄,讳振字仲骧
自曾大父惠徙暨,大父褒、父胜家素封。
公生而警悟,及长,贯通经书,尤重寒微之士。
三衢刘仲章钱塘叶之奇、同郡齐唐辈邂逅相遇如素交,且率之家居,赒以日用,始终无吝颜。
后皆为闻人。
又轻财好施,念贫民难于遍及,特建高楼,日登以眺村落,不举炊者遗之粮,寒无衣者遗之衣。
其妻仁寿夫人刘亦出嫁资置义庄,以岁入罄济族党之不能婚葬者,乡族德之,爰名其楼曰「望烟」,曰「仁寿」。
康定元年,陕右用兵,诏天下有平戎策者上之。
长子宋卿献十策阙下,召试学士院,累官至比部员外郎
赠公卫尉少卿祀乡贤
夫人刘赠仁寿县
次子舜卿正议大夫,三子晋卿召试不就。
孙男十一人,庾、充、育、雍、钺、永、革、赓、序、侃、均,有中进士第者。
曾孙二,无慝、日新,元符三年庚辰同登进士
而曾孙之森森在目,学业有成者,未有艾也。
宁非公与夫人厚德有以致之欤?
公生于咸平三年庚子九月二十一日,卒于熙宁十年丁巳五月六日,享寿七十有八。
葬四十一都下碧山仙人跷足形。
夫人后公五年卒,别葬金鹅山之原。
按:光绪《诸暨县志》卷七,宣统二年刻本。
俞恕道掾郎入闽赠别(时王驸马辟之 壬子 明 · 朱同
 押虞韵
君子务行道,仕隐非二途。
胡为斯世人,视如冰炭殊。
醉心轩冕场,如有桎梏拘。
放志丘壑间,自谓巢由徒。
俞君通济才,况乃世业儒。
端居岂傲世,宦游岂荣躯。
驸马王晋卿,好贤当代无。
闽徼开大藩,一夫宁向隅。
君方居幕下,赞画多良图。
俊彦集一时,青紫咸拖纡。
进取宁我心,慨然思莼鲈。
归来且慰意,山水亦足娱。
知己终未酬,明当戒仆夫。
秋风动征旆,朋从饯城郛。
三山邈天涯,兴至成斯须。
贱子亦感恩,未能效驰驱。
送君千里行,屏营当路衢。
大李将军江山渔乐卷 清末民国初 · 裴景福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淮隐集上卷
生绡突起金碧堆,造化元气争胚胎。
将军使笔如使剑,北宗画苑家法开。
秦宫汉殿久荆棘,峦容川色成死灰。
将军蓬岛贮胸臆,丹青照耀千琼瑰。
太华少华翠郁嵂,太室少室青崔巍。
飞楼杰阁冠壑起,危樯细路临崖回。
远人如蚁马如豆,绕檐有竹庭有槐
邻女应门浆可乞,渔父争席醉相偎。
江边一径更幽绝,绿树掩映黄茅斋。
长天渺渺带洲渚,幽栖漠漠生莓苔。
瘦金早题宣和殿,劫火幸免柏梁台。
晴窗展卷揩老眼,龙章凤篆滋疑猜(有数玺不能尽识。)
经筵侍书问谁氏(有太常少卿经筵侍书一笺,已损其半。),蜡笺题句真吾侪(有马驸题诗甚精。)
仇英王诜赵千里,不到圣处吁天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治平四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八、《司马公文集》卷七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七、《齐乘》卷六
周以国为氏,汉魏以来,世有显人。
公之先,家于益都
曾祖考讳仁贵,不仕。
祖考讳子元,举三《礼》登科,为深州司法参军
契丹深州,举室罹祸,朝廷哀之,赠大理寺丞
祖妣田氏,追封仙游县太君
考讳圭,时适在外,得免。
朝廷赐以官,终太子中舍,累赠尚书左仆射
妣李氏,累封常山县太君
公讳沆,字子真
进士,一上中第,除胶水县主簿
初试吏事,精敏如素习,上下称其能。
诸城主簿,用蔡文忠公荐,迁镇海军节度推官,知勃海县。
滨州大吏恃府势筑室鄣民居,害其出入,民诉县以十数,前令莫敢直。
公立表撤室,收吏抵罪,豪猾惕息。
岁馀召入,改著作佐郎,县民诣转运使杜祁公请留。
祁公为奏,诏许之。
会公以母老疾,求监青州税,寻以忧去职。
服除,知嘉兴县
赵元昊西陲,诏近臣举可通判陕西诸州者,富丞相知制诰,以公名闻,擢通判凤翔府
权发遣盐铁判官召还,改江西转运判官
公固辞,愿得近乡里一官以谋葬,乃改知沂州
京师,入对言事,仁宗善之,赐服银绯。
到官数月,召还,为开封府推官,俄迁判官
湖南蛮唐、盘二族杀掠居民,官军讨之,数不利,有诏本路遣人招抚,蛮辄杀之,乃以公为转运使,委之经画。
辞行,仍服金紫。
公至,上言:「蛮骤胜方骄,未易怀服,宜须秋冬进兵击之。
蛮地险气毒,其人骁悍,善用鋋盾,北军不能与之确。
请选邕、宜、融三州澄海、忠敢知其山川、习其伎艺者三千人,入捣巢穴。
馀兵络山足,出则猎取之。
俟其势穷力屈,然后可招抚也」。
朝廷用其策,二族皆降,湖南遂平
是时军旅暴兴,运路险涩,公随宜区处,资粮丰给,而民不疲病
召为度支判官,行未至,复加直史馆、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
先是,北军戍湖南山溪者,或期年,或再期,乃代去。
再期者多死瘴疠,公奏以为不均,请皆以期年为断,所生全甚众。
归朝,除河东路转运使
自庆历以来,河东行铁钱,民多盗铸,吏以峻法惩之,抵罪者日繁,终不能禁。
公乃命高估铁价,盗铸者无利,不禁自息。
入为度支副使
侬智高寇掠广南,既败走,诏以公为西路安抚使
天子以岭南地恶,命公非贼所残州县不必往,公曰:「天子之命至仁也,然远民新罹荼毒,余敢不究宣天子之泽,以面慰之乎」?
遂遍行州县,虽穷僻无不到者。
民避贼,多弃田里远去,吏以常法满半岁不还者,皆听人占佃。
公曰:「是岂与凶年逃租役者同乎」?
奏更延期一年,召使复业。
有已为人占佃者,皆夺还之,仍免其一年租、三年役,贫者县官贷以种粮。
由是岭南民复安集。
奉使契丹,还,加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
未几,改河北
,河自横陇西徙,趋德、博,后十馀年又自商胡西徙,趋恩、冀。
朝廷皆以功大,遂不复塞。
李仲昌者建议,请自商胡口下凿六塔渠,引河东注横陇故道,用功省而利大。
诏遣使者与公行视利害,公上言:「国家近议塞商胡,计用薪苏一千六百四十五万,役工五百八十三万。
仲昌奏塞六塔,计用薪苏三百万。
共是一河,其塞之工力不容若是之殊,盖仲昌故为小计以求兴役,殆非事实。
又即日河水广二百馀步,六塔渠广四十馀步,必不能容。
且横陇下流自河徙以东,填阏成高陆,其西堤粗完,东堤或在或亡。
前日六塔水微通,分大河之水,曾不及十分之三,滨水之民丧业者已三万馀户。
就使如仲昌言,全河东注,必横溃泛滥,、博、德、棣、滨五州之民,皆为鱼鳖食矣。
今自六塔距海不啻千馀里,若果欲壅河使东,宜先治水所过两堤,使皆高厚,仍备置吏兵分守其地,多积薪苏以防冲决,乃可为也。
然其劳费甚大,恐未易可办。
以臣度之,六塔实不可塞」。
朝廷卒用仲昌议塞之,既塞,不终朝复决,、博等州果大被水害。
朝廷乃窜仲昌岭南,诸阿附其议者亦抵罪,众始知公议为是。
公又上言:「民罹水灾,皆结庐堤冢,粮乏可哀。
臣欲辄发近仓赈之,顾大恩当自上出,臣不敢窃取为名,愿亟遣使者案视收恤之」。
朝廷从之。
未几,徙河东都转运使
踰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边民多阑出塞贩青盐,抵重法。
公请损官盐之价,犯者稍衰。
入判三班,监兵部太常寺、通进银台司仁宗山陵为卤簿使。
又以遗留物奉使契丹,公以二使皆有厚赉,不欲专之。
因托以力不能兼,辞使契丹,不行,士大夫美之。
英宗初即位契丹遣使贺乾元节,公为馆伴。
诏取书入,置柩前,使者固请见上,曰:「取书非故典也」。
上以方衰绖不许,使者执书不肯入閤门
公曰:「昔北朝有丧,南使至柳河而还。
今朝廷重邻好,听君前至京师,达命于先帝,恩礼厚矣。
奈何更以取书为嫌乎」?
使者立授书。
是时朝廷未知契丹主之年,公从容杂佗语以问使者使者出不意,遽以实对,既而悔之,相顾愕眙,曰:「今复应兄事南朝矣」。
顷之,迁枢密直学士知成德军,兼真定府路安抚使
土俗多弃亲事浮屠,公案籍阅其不知法者,皆斥还其家,凡斥数千人。
真定数年,以疾辞位。
治平四年,以户部侍郎致仕。
其年八月丁未朔薨于家,年六十九。
公为人庄重,动止皆有法,不妄笑语。
居家孝友甚至,而当官谨严,始终如一
锄奸卫良,摧彊抚弱。
嘉兴二十年,人有过其县,闻民间犹思咏之,以为前后无有。
潭州,民遮道不得行,公谕解不能却,乃旋鞚而南曰:「当与汝归耳」。
众喜奔呼争先,道稍开,跃马北去,追至境者尚数百人。
僚佐议事,其言当者立从之,不当,不面斥其短,徐曰:「某意欲如此为安」。
众亦不能易也。
所部官属有罪,先以好言谕之,不变,乃诮责之。
惧而自改者盖十七八。
茍尚不变,乃案致于法,犹为亏除,不尽绳也。
有死于官下,其家孤贫不能自归者,必为赙歛卫送。
或无归者,则为存处立生业,嫁其女,诲其子弟,视如亲戚故人。
始望其貌,皆懔然畏之,久而求其心,乃知实仁厚长者也。
先娶王氏,再娶刘氏,封彭城郡君,皆先公即世。
三男:莘,将作监主簿
百药,大理寺丞
常,大理评事
二女,适太常博士荣安道、来安江懋简。
公薨之岁十月己酉葬于先茔。
百药暨常欲刻碑临道,俾异日乡人皆得瞻公之墓,不忘公之德。
馆阁校勘梁君焘状公之功行以授光,命为之铭。
光昔通判并州事,事公于河东,虽自知无文,不敢终辞。
铭曰:
古之君子,德盛道尊。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公正衣冠,严不可干。
施之于政,乃仁乃宽。
吏畏而悛,民思不谖。
款铭垂美,以告后昆。
王晋卿 元末 · 吴镇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一 山水类
晋卿绘事诚无匹,尺素能参造化功。
碧树依微春水阔,苍山缥缈暮云笼。
幽深自觉尘氛远,閒澹从教色相空。
更喜涪翁遗墨好,草堂何必独称工。
烟江叠嶂图为陈推官 明 · 黄云
 押庚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四十三
赵家驸马王晋卿,画笔直与造化争。
宝绘堂开品神妙,烟江叠嶂新图成。
东坡老人发天趣,树摇江色春空晴。
武昌樊口五年住,楚泽放臣同濯缨。
后来乌台入诗案,娇红泣露啼春莺啭春莺晋卿家姬晋卿东坡同谪姬流落人间)
两翁富贵春梦破,寓意奚啻鸿毛轻。
后来吴兴王孙规模亦神似,终逊旧本尤精英。
陈侯出佐山水郡,桁杨昼卧莓苔生。
挂之高斋一丈壁,仿佛坐听秋泉声。
陈侯陈侯慎勿卷,还椟或恐飞去难为情。
纯阳会 南宋 · 白玉蟾
一点薰风舞绿槐祝融衮火从南来。
海棠落地蜂蝶去,池馆无人莲未开。
溶溶一掬清和髓,纯乾已作牝马矣。
岳渎将此英雄气,收来顿在葫芦里。
阶前十有四荚谏议夜来梦麒麟。
披槲老翁自鼻笑,胞胎未兆天元春。
洞宾弄巧翻成拙,蓬莱路上空明月。
墙头梅子枝上蜡,池畔榴花叶底血。
生来挺挺其刘本、乾隆作甚)精神,所适性癖穷天真。
蓦然悟得铅汞机,敢谓大道无楚秦。
忽尔金丹成九转,十月胎团(上清集、刘本作圆)人不问。
撼动乾坤走鬼神,青云白鹤方解闷。
天下后世思真人,常与真人庆诞辰。
樱笋厨开正来日,释氏亦欲制蜡人。
不知故事自谁始,实是五代谯陵起。
王诜建会集冠褐,飞来白鹤不知几。
次则萧氏建宅仙,七闽万户生祥烟。
一郡二郡渐风化,骎骎知省洞宾贤。
城南城北走几次,人亦不知回老是。
但见老松作人语,先生携墨归谁氏。
太平寺里作篇诗,又道摩镜嫌人痴。
岳阳市心一长啸,铁笛无声今几时。
宝婺有人潘氏子,功名愿足心肺喜。
髫年崇奉迄今日,四海杖屦纷如蚁。
万指丛中见玉蟾,不作衣衫褴褛嫌。
题诗祝君励金石,晨香夕烛增肃严。
妙通老人暗抚掌,何年熊罴入梦想。
待渠峥嵘欲及笄,整顿衣钵福无量。
半千白鹤呼青云,青云深处琼梅新。
有人要问飞升事,只看天边日月轮。
夏过北兰寺 其四 清 · 朱载震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晴檐对景閒披卷,松雪翁书文沈图。
不是漫堂雅好事,阿谁举似到王苏宋王晋卿烟江叠嶂图东坡题诗真迹今不可得公有赵承旨书苏诗沈启南文衡山补图卷是日携至同观)
题破琴诗后1127年1月13日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嵩山文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予有王晋卿淡碧绢画《房琯悟前生图》,写此诗于其后,甲午年遭火矣。
靖康丁未正月十三日晁说之题。
户部侍郎致仕周公墓志铭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一、《郧溪集》卷二○
周出姬姓,秦夺之地,迁于南阳彭城谯、汝南
古之杰德钜人,多出于汝南
后又徙渤海
公之祖乃居青州,遂为青之益都人
曾祖讳仁贵,世乱自匿不仕。
祖讳子元,传《戴氏礼》,中某科,为泾州司法参军
雍熙间,胡骑剽州,与田夫人俱殁,忠义明白,诏赠大理寺丞,夫人仙游县,官其子圭某官,是为公之考也。
仕至太子中舍,累赠兵部尚书
夫人李氏,常山郡太君
公讳沆,字子真
天圣二年进士科,主莱州胶水簿,又主密州诸城簿,迁镇宁军节度推官,知滨州渤海县。
荐者言其才,召为著作佐郎
公浑厚有气节,勤而敏于事。
胶水,乍治文案,穿陷根节,已若宿吏。
邑令老疲不任事,公徐引之,使就绳墨而未尝暴辞气,人以为难。
其去渤海也,民叩转运使乞留,天子闻之,即诏还渤海
公曰:「亲老矣,盍归养故乡乎」!
辞不行。
青州税,连以忧去职,服除,知秀州嘉兴县
兵诛西羌,擢同知凤翔府,再迁太常博士
道初转运判官以察不法,公首得之,贺者踵门,公方辞以亲未葬,遂知沂州,归葬于青。
已窆而召命至,入开封府推官
累奏事进退群辩,仁宗大异之。
及溪蛮出为盗,兵拿而不复解,求可以治蛮者,近臣以公闻。
上大喜,曰:「朕已识之矣,必能办吾事」。
刑部员外郎荆湖南路转运使
驰至徼下,蒐讲破贼计,以谓僚人伏于穷山荒林绝险之间,持盾出斗,僄如群鸟之跃。
北兵虽壮大,被铠挟矛而刓钝不可支,故屡奔折不救。
此未易倒穴而诛,独可钩致之耳。
乃募土豪镌谕之,繇是盘唐之族四百馀人携持而出,伏于旗下,馀党悉解散遁去,贼遂平
湖湘间方恃公,而召为度支判官,议者谓夺之非宜,复以直史馆潭州
吏民相传告,哗叫以喜。
公即旧政益为久完策,分屯卫士诸栅,增置武吏,以逻贼出入。
戍兵被瘴病十七八,多物故,乃请以一岁更,士愈感奋为用。
居二年,南方益坚固,乃除河东路转运使,入为度支副使
南越罹侬贼戕燬,俾公为西路安抚使,诏非贼所经历不须行。
公谓不可使远民不遍知天子意,遂行不顾,所至宣布德泽,荒瘴茅草之乡,皆被天子涵毓之恩。
还为龙图阁待制,改直学士河东河北都转运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入判三班院银台司太常寺,兼礼仪事。
契丹遣使来献,于时仁宗已厌世,契丹欲置币于上前,公遽以义折之,契丹辞沮,卒授币有司,朝廷伟之。
枢密直学士真定路安抚使知成德军,累迁工部侍郎
以疾愿解成德印,遂以户部侍郎致仕,归于青乡里。
故人来谒,必扶力具尊酒相劳,道平生,甚乐。
疾甚,家人进药,挥去之,遂不复召医。
治平四年八月甲子,终于正寝,年六十九。
夫人王氏,继室刘氏,彭城郡
子莘,守将作监主簿,早卒;
百药,大理寺丞
常,大理评事
女适秘书丞荣安道,次适滁州来安江懋简,卒。
其年十月甲子,葬于益都县永固乡东邓村,祔先尚书之茔次。
文集二十一卷,奏议十五卷。
其为治清简,不张铓角,议政必先属官,有未尽乃出己意,酬问蹂至极当而后行之。
然嫉恶专断则无所屈,猾盗囊橐薰搜之无遗种,淫祠怪神一切撤去,学为浮屠而籍不应法者悉放为农焉。
嘉兴于今三十年,或问父老令孰贤,必以公对。
湖湘时,诏以閒田为官吏食租,受田者皆不如诏,自岭以南皆被劾得罪罢去。
公移文属部,应受田者悉还之,湖南一道独不挂吏议,当时称其长者。
其施设钜细缓急,各中文理如此。
自结发至引年而归,操履醇洁,老益不懈,其可铭也哉!
铭曰:
周自丰镐,后稷之孙。
赧迁惮狐,褫爵于秦。
汉祠王公,维号之存。
法曹孝廉,俱出汝坟
毁家见忠,廷尉维仁。
维公自奋,累然布衣。
遂以仕显,白发仪仪。
出入完洁,曾莫我疵。
茍有可诛,公发不疑。
度可掩覆,孰能公窥?
长于治人,古称吏师。
湘南之功,湘人歌之。
病知所止,引车以归。
于何考铭?
自公成德。
埋之幽墟,维年维亿。
秋日重过北兰寺六首 其四 清 · 宋荦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西陂类稿卷十
烟江叠嶂曾看画,列岫亭边画意赊。
奇绝庐山飞鸟外,一痕晴碧落檐牙宋王晋卿有烟江叠嶂图)
续董子温咏陶潜诗八首 其五 北宋 · 刘攽
 押词韵第六部
时命昔大谬,贤杰同隐沦。
陶公晋卿族,晚节耻屈身。
躬耕抱羸疾,嗟哉畎亩勤。
题艺苑藏真集古册 其七 张敦礼閒庭蹴鞠乾隆甲寅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七
赵家戚里多工绘,张姓连天不让王(谓王晋卿
习气微嫌存富贵,锦靴绣带满毬场。
庆帅厅落成致语 北宋 · 张刚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
万兵开府,仗使节以安边;
百堵兴工,壮石公之营室。
方即旧藩之燕,肇修元帅之居。
役缓天时,人和功倍。
伏惟某官将垣人杰,王国世臣。
百蛮仰之如神明,南士爱之如父母。
念公归之无所,永膺舄履之荣安
固去故以取新,俾息劳而养佚。
榱题数仞,岂惟风雨之去除;
寿考百年,愿与山川之悠远。
南边千里拓蛮疆,万斧鸠材架使堂。
拔地土垣方橐橐,倚天铃阁渐琅琅。
一时岂特除风雨,千载应图藉栋梁。
伫看老成同众乐,振振公族会元章
雅集图为许谦 明 · 陈琏
 押词韵第三部
东坡先生百世师,落笔顷刻成珠玑。
桃巾紫裘坐者谁,晋卿王公美丰仪。
二姝夹侍双鬟垂,风韵自是名家姬。
丹阳蔡君性坦夷,座隅凝伫真若痴。
何人为写渊明姿,云是龙眠李伯时
子由傍睨方注思,鲁直挥箑来何迟。
碧虚擘阮众所推,少游嗜之犹渴饥。
米君南宫书法奇,千丈石壁蟠蛟螭。
仲至仰首频嗟咨,髼头捧砚空朵颐。
圆通谈禅世莫知,巨济谛聪忘其疲。
岂独山水供游嬉,亦有童稚相追随。
石床棐几宁别施,唯陈琴尊与鼎彝。
诸公之乐乐在兹,至今图画形歌诗。
击丸蹴鞠徒尔为,如此雅集胡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