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许迥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蔡忠惠集》卷二九、《新安志》卷六、《八代文钞》第三六册、乾隆《仙游县志》卷四九、《莆阳文辑》卷四
许迥字光远歙人也。
歙于五代末属伪唐。
伪唐士人尤以权利舆服相夸,独好击剑,负气,以贫事其母,不屈。
开宝七年,王师伐金陵仲兄为光庆殿使,分护北城,亦以光庆殿承旨从焉。
外攻急,矢雨下,兄被重伤,戒曰:「我将死主矣,汝归慰吾亲」。
以身蔽之,兄骂曰:「君亲忠孝,我与汝均有,不可乎」?
乃去。
明年金陵平,例迁汴。
及兄为冠氏,部所部城州城
有贼李潜号为强桀,所过剽掠,入冠氏,问令在否,曰:「令魏城下,独其弟在耳」。
曰:「吾固闻许迥之为人」。
即领徒去。
惟岳以文词名江南与之善。
惟岳尝从后主弟朝京师,俱留不遣。
金陵平,惟岳之族归汴。
惟岳有子,先因兵乱,失其所之,后迹知其为淝水钜盗李某所俘,以为己子。
李日杀夺道上,州县莫能禁。
惟岳泣谓曰:「吾且死,则谁收之?
唯公为能出吾子」。
时在魏,径之淝水
且至,果遇盗二人遮剌。
曰:「李家若雄豪,欲杀义士,无所事刃」。
盗惊止。
前泣曰:「汝所俘子,吾兄弟子也。
闻义者哀人之急,而勇者明己以信。
汝岂效草间无知辈耶」?
盗迎舍,厚饮食之,还金氏子。
当是时,以节勇闻,而河北大官屡欲荐之于朝。
曰:「能宁浮游江淮,不能就刀尺间以活」。
遂终淮上,年五十八。
有子会云。
李公择(三)1074年9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某再拜。
孝叔丈向有径山之约,今已不遂。
无缘一别,且乞致意。
陈令举有书来,云相次去奉谒,相聚必欸。
东莱所乏与柑橙,而君地生焉,可各致少许为赆。
若要瓜齑,到任后当寄献。
呵呵。
李君行时,不及奉书,兼醉后挥抹,殊鲜礼。
悚!
悚!
程彝仲(一 以下俱密州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五
某启:奉别积年,因循不修书问,每以为愧。
递中辱手书,问劳勤厚,感戴不可言也。
承以科诏入都,跋履之馀,起居佳否?
老兄循习既久,文行愈粹,决无终否不振之理。
更少贬以就绳墨,即当俯拾也。
未缘披奉,惟冀以时自重,不宣。
谨因乡人李君行,奉启布问(《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八。)
「谨因」云云十一字原缺,据《七集·续集》卷五补。
手记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七、《范太史集》卷五五
傅尧俞/钦之苏轼元祐五年正月乞召还。)/苏辙/子由赵彦若元考/司马康/公休元祐三年讲官,除侍讲。)王岩叟彦霖/朱光庭公掞/吴安诗正)/贾易/明叔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除殿中。)刘安世/器之吕陶/元钧吕大忠进伯/吕大临/张舜民/芸叟李周纯之/杨国宝/应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御史。)杨瑰宝器之/谢卿材/仲适游师雄景叔/常安民/希古王汾/彦祖姚勔辉中/张耒文潜/晁补之无咎/刘唐老/寿臣廖正一明略/郝辟之希孟/吴立礼/张举子/(厚阙。志趣高洁,词学清赡,甲科登第。二十馀年,侍亲终养,屏居不仕,安恬之节,臣实不如。)曾孝纯/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馆阁。)孙贲/钱世雄/元祐五年八月,升陟,时权进奏院户部检法官。)宋大章/乐京/(已卒)丁骘/公默吴师仁坦求元祐五年四月一日三免讲,乞擢用。前此十科讲读。)/邵伯温/子文杜敏求拙翁元祐四年台阁清要,升。)/刘敦夫元祐四年著述科。)/龚史彦和/冯如晦叔明/冯山/允南陈鹏/图南赵伋/思诚张康国/饶州教授改官。徐铎榜及第,元祐七年学官。)章元弼(蒙之子。公肃纪常极称其有文。元祐五年学官七年再荐。)/马涓/朱绂/郑倞/周行己/师正叔)秦觏(能文)/程遵彦/(杭签。子瞻极称其才,云温公亦知之,而口未尝言。)苏坚/(衮子。子瞻称之如程。)韩纯彦(好学有文,申公尝欲除馆职。)/侯临/邵光子瞻称之。已卒。)/韩宗直/公掞称之)王普/王当/李楚怀州人,能文。)/范致明/(应制,能文。)范致虚/元祐三年及第。文甚豪。)贺铸(班行,有文。)/朱勃逊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与公掞御史。)/王浃/(能诗赋)杜常(诗学)/王奎永兴通判回,方识。久在陕西,言边事甚详,言:元祐二年秋,西人数十万点集;半年方起,至镇戎城下,五日而去。本无意入寇,乃梁沁布欲姑以此人情也。三家共一驼载乾粮,人甚苦之。既无所得,自后未易点集。沁布更以恩结人心,又欲立功以服国人。年方三十二。泾原之寇,先杀烽子,故无斥堠,边吏亦不知。六年六月三日镇戎之役,官军聚城中不出,并听张之练节制,帅臣无所施为。李由颐云:沁布保护嗣子,乃之伊、霍,观其所为,无篡夺之形。)/赵竦/(平吕梁百步洪之险。元祐七年举公私俱便。善治财赋。)/李潜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张瓛/游冠卿/雍钧/苏嘉元祐七年升擢清要。)/石嗣庆/李格之、子敦极称之。)/孙谔元祐七年台阁。)/陈沂/元祐七年升擢。)杨宗惠/敦夫处厚敦夫。唐大极称之。)/赵令畤/(颍签。子瞻字之曰德麟,作字说,并书来,盛称之,云已荐馆阁。)宇文邦彦/傅耆/杨阜/王涣之/张东元祐八年著述。)/商倚/刘羲仲/尹材/处初元祐四年献纳科。卒。)张云卿/伯纪元祐八年学官。)陈师锡/伯修秦观/少游陈轩元舆。坡自代。)/孔武仲彦常/应昭纬/苏炳/周尹/正孺。卒。)李由(养正)/朱光裔公远/陈元直/叔正陈元纮/张重子威/吴俦/陈瓘莹中/李百禄祐父/荣辑/子雍元祐八年学官。)陈恢/宋匪躬(履中)/宋景年遐叔/家彬中孺元祐六年台阁。)/石景略/蔡肇天启元祐六年台阁。)/李格非/李彻/(择之)韩宗质/王寔/仲弓王宁/幼安徐铎(振父)/游酢/元祐五年著述科。)田述古/(明之)李豸/方叔张庭坚/广安人盛侨司业称之。)李纯中/(师中弟。李彻言:正叔尝责尧夫不与换官。)鲜于绰大受/祝康/(法家)孙览傅师/程之才/程之元德孺/程之邵(懿父)/高士英子容/范子奇/中济刘昱/晦叔乔执中/希圣谢绶/(乔云:论议似从二程淮南发运司。)赵屼景仁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御史。)/范纯礼/夷叟自代。)赵泽/元祐四年两省御史。)郭晙(已卒。)/刘当时/叔郑富绍庭德先/田子谅/丁綖邃翁/陈陔/孙安(永弟。长社宰,宣德有能政。)/苏京/罗适/张升卿(与张宗谔以茶法勒停。)/文勋/徐君平(久从荆公学,当国时不随,子由称其文字。)/李曼/修儒。有吏才。元祐六年荐献纳。)宇文昌龄/伯脩安鼎/元祐四年两省御史。)赵君锡/无愧郑穆/闳中元祐五年正月经筵。)郑雍公肃元祐五年正月经筵。)/李栝元祐五年洋州回始识。)/石亘/毛渐(知高邮军,复三十六堰。)/朱京/杨畏子安/傅传师/传正弟。原明称之。)李君卿(考课第一,未奖。)/张安上(能吏也。)/刘涣公济元祐五年七月博士。)/李傅/(同上荐。)张景仁(同上荐。晁无咎称之。除教授。)/张咸/元祐五年七月乞免应制。)司马槱/元祐五年八月贤良。)谢良佐/公掞正叔皆称之。元祐六年著述。)畅大隐/虞策/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御史,自湖南运判除监察。)裴纶元祐五年御史,辞不就。)/郭知章/陈祥道/用之。精礼学。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劄乞其所进《礼书》。元祐七年四月二日又荐,乞复为礼言。)丰稷/泽夫彭汝砺/器资藩兴嗣/晁说之(作《扬雄别传》,有史才。又六荐著述科。)/李/(同年。袭弟。廷珍称其文与李傅相上下。)吴仪传正侄,极称其文。)/许奉世/尧夫荐经,特就殿试。注《孝经》。)扈充元祐六年升擢清要。)/鲜于之武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周锷廉彦/许彦(处中。元祐七年台阁元祐七年十二月宫教。)/司马庭直孺/王任叔重元祐七年著述。)/李晰(邛人。能文。元祐八年学官。)/晁将之/元祐八年学官。)孙协元祐八年荐学。)/刘逵/焦蹈榜第二人。)李瑺/纪常称其能文。)虞芮乔希圣贤良,极称之。)/王谊/王发刘器之贤良。子瞻称其文。)/舒焕/吴默
彭泽县题名绍圣元年六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六、《山谷年谱》卷二六
绍圣元年六月八日来谒石兴宗李几道在焉。
寻胜至此,休于橘阴者久之。
伯氏元明、舍弟天民将侄朴、桓自微径来。
江西黄庭坚鲁直记。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序崇宁三年三月 宋 · 李潜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津逮秘书本)
麻衣道者羲皇氏《正易心法》,顷得之庐山一异人。
或云许坚
或有疑而问者,余应之云:何疑之有,顾其议论可也。
昔黄帝《素问》,孔子《易大传》,世尚有疑之。
尝曰:世固有能作《素问》者乎?
固有能作《易大传》者乎?
虽非本真,亦黄帝孔子之徒也。
余于《正易心法》,亦曰世固能有作之者乎?
虽非麻衣,是乃麻衣之徒也。
胡不观其文辞议论乎?
一滴真金,源流天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翩然于羲皇,心地驰骋,实物外真仙之书也。
读来十年方悟,浸渍触类,以知《易》道之大如是也,得其人当与共之。
崇宁三年三月九日庐峰隐者李潜几道书。
崇明寺大佛殿庄功德记元符三年正月 宋 · 李潜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三、《江苏金石记》卷一○、《句容金石志》卷四
直俗互即,故圣凡所以交归;
相用同时,而理智所以融会。
然而现身云于金地,布法雨于祗园者,岂徒为哉!
盖悲悯于有情,而示迹以受生故也。
繇是佛佛绍补,弥勒将次于降神;
灯灯继明,天亲夙承于顾命。
教所谓不动真际而为诸法立处者,乃圣人之能事矣。
句容崇明寺,即西晋之义和也。
暨唐以会昌之难,因而见废。
宣宗即位,从而复之。
皇朝太平中改赐今额,其正殿乃尊弥勒像焉。
绵历岁远,相好日昏,有大比丘绍明,喟然叹曰:「吾辈为法王子,享如来荫,像貌勿严,甚非其徒所以奉崇之意,将曷以报思于至德哉」!
因议寺有岁输之,既得请,又出囊资及募缘,适周其用,与文殊、普贤侍卫之神,凡七躯,中有仪制未备者,增而饰之。
于是绘事毕集,而心匠惟精;
彰采灿然,而英华尽美。
聚紫金体,端穆穆之圣容;
秀青莲眸,湛昭昭之离象。
谅彼兜率之妙相,宝宫之梵仪,其能异于此乎?
使无擎跽而瞻向者心哼景慕,诚加肃敬,兹岂独弭罪希福而已哉!
致一信之善,将见乎有以自性之本,其为拯物之利,亦以大矣!
明公尝学诸方,得法于庐山栖贤迁禅师
既而归以驻锡,每见其众共之所,有□未完,慨然图治,孜孜焉过于己居之急。
钟楼倾敝则新之以大壮,庭阶荒翳则甓之以如砥。
凡先后材用之费,计其缗钱无啻二百万,皆出于诱化之力,实自精诚之致也。
余以谓释子之学者专,或习禅那,辄忘兴于佛事;
或勤修梵行,遂复昧于已灵。
且圣人之意,乌乎相戾哉!
盖所趣者异也。
明公解于行兼而两得之,故乐为之道。
时元符庚辰正月望日,山阳李潜记并书。
李潜自代状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九、《道乡集》卷二○
伏见朝奉郎秘阁校理致仕李潜隆德备,言约行高,书所谓儒,士以为法。
虽已引年归老,然臣去岁过虔州见之,其形神充盛,耳目聪明,精力少年,殆莫能及。
陛下寤寐贤俊,陪辅太平,擢为从官,臣且在选,顾足以任重致远如潜之老成者,乃独休处乎名器之外,岂惟有识咨叹,臣亦愧怍无穷。
举以代臣,实允公议。
提点刑狱崔君墓志铭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五、《道乡集》卷三四、《永乐大典》卷二七四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符三年春,天子既嗣位,妙简畯良,助隆初政,而朝奉郎嘉兴崔君遹孝立实由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召为尚书户部员外郎
道病,十月四日常州无锡而卒,享年五十有二。
寿光县太君沈氏垂老,子传世尚幼,三女皆未行,诸弟举进士未第,弟之子以贡贺奉表沾恩未出官,上下内外赖君以济,而君逝矣,闻者悲焉。
其家以建中靖国元年某月某日葬于杭州临安县灵凤乡某所之原。
其弟适,太学名士也,以君行状来求铭,曰:「君讳仁授之曾孙,国子监丞讳伸之孙,歙州婺源主簿、赠朝散郎敏中之子。
初学即崇义理,不务词章。
会神宗以经术取士,遂登乙科,调宣州宣城主簿
朝廷方选教官,委国子监考所业以闻。
君进《诗说》十卷,丞相王文公称之,擢为夔州教授
夔险远,难侍亲以行,辞不赴。
宣城,用荐者迁杭州于潜,又用荐者改宣德郎、知袁州分宜县
丁朝散忧,服阕,知颍昌长社县。
户部奏留为校法官,又留驱磨文字,就除干当公事。
会哲宗复遣常平使者,遂使淮南西路
主义者怼不向己,降通判定州
久之事明,除广南东路转运判官
辞以母老,改江南西路,就除提点刑狱
再娶皆殿中侍御史钱公顗之女,长赠德化县,季封德清县君
君侍亲孝,友弟睦,行己待人,一本于义。
朝散贫甚,乡有高其节者出缗钱数百千助毕婚嫁,其名虽贷,其实非也。
君既终丧,乃力自俭约,月储半俸偿之,必其受而后已。
少年登科,声动辇下,公卿争欲妻之以子。
不就,曰:『以贵富偶贫贱,肯屈意事吾亲哉』!
钱公方斥监秀州税,乃自请婚焉,又取其季以继其室。
诸弟试有司不利,往往连日咨慨,若无所容。
至其绌为通判,则怡然修职如州县时,在宣城复圩田,在于潜去猾吏,民到于今怀其赐。
绳奸不避要权,荐士必先寒远,与人交久而益固,闻人善不啻如己。
有自宣德郎再迁至承议郎,不磨勘者八年,或问其故,曰:『尝梦官至朝奉,母老矣,幸少延以奉甘旨』。
已而覃恩自迁其官,乃泫然叹曰:『终于此乎』!
后数月,果不幸。
其生平可知者如此,其惟恐人知与人不得而知者可以推此概见也,念非铭得所托则无以信后世,敢请」。
呜呼!
孝立者,殆庶几所谓躬行君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者欤,某何足以铭之?
然某不敏,孝立取以为友有年矣。
去年北归过赣上,相见惊喜,且曰:「自子窜瘴乡,吾母日诵佛书,祝子无恙」。
然则孝立虽不可作,所以慰其母夫人无穷之哀思者,敢不勉为铭耶?
铭曰:
孰不戴天,孰不比人?
孰无愧怍,以立其身?
安于躬行,是谓君子。
将圣不亡,我知其与。
显岂在位,传岂在嗣,昭如列星,庶其在此。
张唐英志铭崇宁五年十月1106年10月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五、《道乡集》卷三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君张氏,讳某字唐英常州宜兴人
曾大父延矩、大父麟、父宗道,皆晦殖厥德,至君遂奋立为儒家。
才出就举,即为举首,修简胡公宗愈司封丁公骘皆一时领袖,乃居其次。
二公得其文读之,欣然无异语。
自至和迄元丰,二十年间,六试于礼部
元丰八年,当以累举特持恩与其类策试,既已为第一,与进士试又入第三第,遂赐进士出身,调蜀州江原县
终更,当进秩,会修简公成都,辟置幕府
不行,辟监嘉州丰远监
考满,当改官,有司辄疑沮。
例故可辩,惧扳以累人,弗辩,遂受淮南节度推官,监高邮税。
用辟移监海州临洪场。
建中靖国元年十月十五日卒于官,享年七十有一。
君以奇童子拔起垄亩,不舍昼夜,博极群书,作赋以赋称,治经以经显,学者翕然师之。
张庄张氏,赀高一方,筠州高安稹实主家事。
人以利,故多为其窃笑。
独君居其馆,训诲其子弟,十年未尝干一毫。
高安畏服,待之礼有加焉。
君赴江原且行,高安已得疾,犹力疾入城饯君,君行高安卒。
嘉州教授,月有食钱,积二岁一不取。
或诘其故,曰:「钱不足以赡诸生,可分以自润乎」?
士大夫高其义,争遣子弟从之学。
外姑老矣,无子而孙甚贫,乃奉以入蜀。
及其亡也,多勉君火其柩。
君泣下曰:「忍为此耶!
虽险远,距吾乡不过万里耳」。
竟护以归葬。
居乡徒行,虽夜分必冠带,朋友止之,曰:「幽有鬼神,其可忽」?
接人无贤愚少长,谆谆曲尽诚意,外若无所不可,其中介不可夺。
至今乡人时时道君作为,以警后生,至有追感而流涕者。
歌诗杂文仅存二百篇,为一帙藏于家。
两娶吴氏,前室生一男,早卒。
一女,归贡士陈策,后君卒。
继室生二男,孝述、孝立,皆笃学自重,必能亢其宗。
一女,归进士严知训。
孙女一人。
孝述等卜以崇宁五年十月乙酉葬君于晋陵县万安西乡姚野村之原。
前事,持其内兄进士吴燮所为行状,且泣且拜请铭。
夫君盖乡先生也,安可辞,遂铭。
铭曰:
谁为幽明,吾一贯之。
谁为义利,吾一判之。
彼或言不足,吾裕然行之。
贵富贱贫,谁其令之。
顺受其正,终身其宁之。
子孙其承之,富禄其迎之。
不俟已日,君子信之。
题伯祖紫微翁与曾信道手简后1181年春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二、《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先君子尝诲某曰:「吾家全盛时,与江西诸贤特厚。
文靖公与晏公戮力王室,正献公静默自守,名实加于上下,盖自欧阳公发之。
平生交友如王荆公刘侍读曾舍人,屈指不满十。
虽中间以国论与荆公异同,元丰末广陵钟山犹有书来,甚惓惓,且有绝江款郡斋之约,会公召归乃止。
已而自讲筵还政路,遂相元祐二刘三孔曾子开黄鲁直诸公,皆公所甄叙也。
侍讲荆公乃通家子弟,李泰伯入汴,亦尝讲绎焉。
绍圣后,始与李君行游。
晚节居党籍,右丞筦库之禄养亲,虽门可设爵罗,然四方有志之士多不远千里从公。
谢无逸汪信民饶德操临川至,奉几杖、侍左右如子侄。
退见右丞,亦卑抑严事,不敢用钧敌之礼。
舍人以长孙应接宾客,三君一见,折辈行为忘年交,谈赏篇什,于天下。
是时吾家筐筥琐碎,僮仆能言,诸名胜无不谙悉。
南渡以来,此事便废。
绍兴初,寇贼稍定,舍人与诸父相扶携出桂岭,愒临川,访旧友,多死生,慨然太息。
乃收聚故人子曾益父、裘父辈,与吾兄弟共学,亲指画,孳孳不怠。
既又作诗勉之,今集中寄临川聚学诸生数诗是也。
自秦氏专国,风俗日益隘陋,吾几案间无江西书札久矣。
江西人物之盛衰,观人文者将于此乎考。
而吾家江西贤士大夫之疏密,亦门户兴替之一验也」。
言毕复蹙然久之。
某再拜识之,不敢忘。
建昌曾信道丈,以学问识度为舍人伯祖所许,不幸早世。
其子撙节夫,复与某为同年进士,而节夫外舅李夔州,则某少所承事者也。
故虽未得与节夫合堂同席,而知其父子之贤为详。
病废三年,不复知户限外事。
今年春,节夫以伯祖与信道丈尺牍墨本见遗,反复展玩,不能去手。
顾诸弟曰:「吾家其犹庶几乎?
今日真得江西书札矣」。
因录先君之语寄节夫,且以交相厉云。
游井水原寄刘士元熊孟秉 元末明初 · 蓝智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连山西来群马奔,下有流水桃源
故家尚想衣冠盛,乔木徒悲丘垄存。
天际断云横翠黛,沙头疏雨送黄昏。
庐峰隐者相邻并,松菊萧萧对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