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论明堂秋享宜特举行状淳熙六年三月 南宋 · 范仲艺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中兴礼书》卷五一、《宋代蜀文辑存》卷六四
臣等窃观传载黄帝拜祀上帝于明堂,唐虞祀五帝于五府,历时既久,其详莫得而闻。
至《礼记》始载《明堂位》一篇,言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内之公、侯、伯、子、男,外之蛮、夷、戎、狄,以序而立,故曰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
孟子亦曰:「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周礼·大司乐》有冬至圜丘之乐,夏至方丘之乐,宗庙九变之乐,三者皆大祭祀,惟不及明堂,岂非明堂者布政会朝之地,周成王时尝于此歌《我将》之颂,宗祀其祖文王乎?
后暨汉唐,虽有沿革,至于祀帝而配以祖宗,多由义起,未始执一。
本朝仁宗皇祐中破诸儒异同之论,即大庆殿行亲飨之礼,并侑祖宗,从以百神,前期朝献景灵宫,飨太庙,一如郊祀之制。
太上皇帝中兴,斟酌家法,举行于绍兴之初,亦在殿庭,盖得圣经之遗意。
且国家大祀亦有四:春祈谷,夏雩祀,秋明堂,郊祀是也。
陛下即位以来,固尝一讲祈谷,四躬祀,惟合宫雩坛之礼犹未亲行。
今若特举飨,于义为允。
臣等今据已行典礼及具录到仁宗时名儒李泰伯《明堂严祖说》,并治平中吕诲、司马光等集、近岁李焘奏劄,伏候敕旨,仍连具录到典礼。
麻姑山仙都观新殿记1203年12月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一、《平园续稿》卷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物生天地间,有象斯有数,成毁相寻,抑有理焉。
孔子作《春秋》,既书成周宣榭火,又书晋梁山崩。
夫无室曰榭,犹未免于火,山有朽壤,亦未免于崩,况夫名山胜境,道宫极土木之工,岁月侵久,非朽即燬,岂特数哉,理固然也。
或葺或新,乃传无穷。
建昌军抚州南城县,出南门六七里有麻姑山,予尝游焉。
自寻真亭而上,径蹊纡峻,次以界青、双练、枕流三亭,县瀑对泻,雪溅雷吼,天下奇观也。
进至龙潭唐明皇时黄龙尝见,奉祀至今。
自此骤得平地,是为仙都观,世传蔡经旧宅,方士号丹霞小有天
麻姑事实具载颜鲁公碑。
仁宗尝赐飞白「来」字,元丰间封清真夫人,元祐改封妙寂真人。
徽宗加号真寂冲应元君,榜曰「元通之殿」,皆宣和御笔也。
观后齐云亭,望军城仅如聚落。
其西十里别有丹霞福地,初循稻畦,寻复陟巘。
两山之间,圳亩层出,原泉灌注,旱则蓄之故不乾,涝则泄之故不溢,黄冠藉以自给。
庆元六年庚申三月戊寅,融风告灾,栋宇夜烬。
明年改元嘉泰,知观事李惟宾创正殿七间,博十丈,深六丈有奇,依《营造法式》。
容阁帐三间,分列三清及天帝、地示九位于上,其下则元君居中。
东偏奉宣和二牌、三朝内禅诏;
西为皇帝本命殿。
宏壮华丽,殆过于旧。
群祠外环,三门前耸,位置先定,以渐图之。
方营求之初,故妻益国夫人王氏首施钱三十万,于是宾以记为请。
案颜碑及郡人李泰伯文,观兴于天宝,至梁凡百六十年而葺焉。
由梁迄本朝康定辛巳垂百四十年,敝又改为,今复一百六十年。
数虽适然,理则存乎其人。
戒谨所不睹,恐惧所不闻,何畏乎郁攸?
风雨攸除,鸟鼠攸去,何忧乎朽蠹?
东海扬尘,犹或可待,况二百载之近乎?
三年十二月旦,周某谨记。
论大臣形迹事奏知谏院时作)1050年 北宋 · 包拯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包拯集》卷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二五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朝廷累年以来,凡进用庶官,裁处大事,必避形迹,以为公道。
下相蔽,习以为常。
有才者以形迹而不敢用,不才者以形迹而不敢去;
事有可为者以形迹而不为,事有不可行者以形迹而或行。
此盖苟避中伤,以防后害尔。
为身谋则可,为国谋则不当如是,此最时政之大害也。
且天子择宰相宰相诸司官长,诸司官长参举僚属,俾公卿大夫而下,各称其职,然后推诚委任,坦无疑贰,则中外协济,政务脩举,如此而不臻古治者,臣所未喻也。
臣伏读《唐书》,太宗朝或言魏徵阿党者,帝使温彦博验之,无状,因令彦博让之,且曰:「今后不得不存形迹」。
他日,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岂可不存公道,惟事形迹。
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矣」。
高宗尝责侍臣不进贤才,李安期对曰:「圣帝明王,莫不劳于求贤,逸于任使,设使尧、舜苦己癯瘠,不能用贤,亦王化不行。
况天下至广,非无英彦。
但比近公卿荐引,即遭嚣谤,以为朋党。
况沈滞者未伸,而在位者已损,所以人思茍免,竞为缄默。
若人主虚己招纳,广务搜访,不忌恩雠,惟能是用,谗既不入,谁敢不竭忠诚。
此皆事由君上,非臣下所能致也」。
高宗深纳其言。
所以贞观永徽之代,最号太平者,盖由广延纳之道,推至公之心,使之然矣。
宜乎载在史册,焕为美谈。
伏自陛下嗣守神器,已逾二纪,日御便殿,孜孜求治,虽古先哲王,未有如是之焦劳也。
而时多疵疠,民未富庶,国廪罕蓄,邦计益削者,何也?
盖知人用人之道恐有所未尽尔。
齐桓公管仲曰:「何者害霸」?
曰:「不能知人,害霸也;
知而不能用,害霸也;
用而不能信,害霸也;
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
管仲一诸侯佐尔,犹慎于信用小人,况巍巍盛德,复将有所閒然乎!
伏望陛下奋乾刚之威,确然英断,申命宰执进用贤俊,斥去形迹之弊,以广公正之路,判忠佞,抑侥倖,察左右爱憎之说,延中外谠直之议,慎重名器,振举纲目,则可使教惇于上,民悦于下,召天地之和气,致邦国于永宁,惟在陛下日慎一日,力行而已。
八十吟十绝 其十 1266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伯伦酒颂老叉诗,腹愤胸奇略泄之。
别著潜书(自注:李泰伯。)并悔藁(自注:项年父。),后千百载有人知。
王景山1049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三、《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某愚不量力,而唯古人之学,求友于天下久矣。
闻世之文章者,辄求而不置,盖取友不敢须臾忽也。
其意岂止于文章耶?
读其文章,庶几得其志之所存。
其文是也,则又欲求其质,是则固将取以为友焉。
故闻足下之名,亦欲得足下之文章以观。
不图不遗,而惠赐之,又语以见存之意,幸甚幸甚!
书称欧阳永叔、尹师鲁、蔡君谟诸君以见比,此数公,今之所谓贤者,不可以某比。
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为能文者,而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焉。
江南士大夫良多,度足下不遍识,安知无有道与艺,闭匿不自见于世者乎?
特以二君概之,亦不可也。
况如某者,岂足道哉!
恐伤足下之信,而又重某之无状,不敢当而有也。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者」。
圣人之言如此,唯足下思之而已。
闻将东游,它语须面尽之。
题伯祖紫微翁与曾信道手简后1181年春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二、《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先君子尝诲某曰:「吾家全盛时,与江西诸贤特厚。
文靖公与晏公戮力王室,正献公静默自守,名实加于上下,盖自欧阳公发之。
平生交友如王荆公、刘侍读、曾舍人,屈指不满十。
虽中间以国论与荆公异同,元丰末广陵钟山犹有书来,甚惓惓,且有绝江款郡斋之约,会公召归乃止。
已而自讲筵还政路,遂相元祐二刘三孔曾子开、黄鲁直诸公,皆公所甄叙也。
侍讲荆公乃通家子弟,李泰伯入汴,亦尝讲绎焉。
绍圣后,始与李君行游。
晚节居党籍,右丞筦库之禄养亲,虽门可设爵罗,然四方有志之士多不远千里从公。
谢无逸、汪信民、饶德操自临川至,奉几杖、侍左右如子侄。
退见右丞,亦卑抑严事,不敢用钧敌之礼。
舍人以长孙应接宾客,三君一见,折辈行为忘年交,谈赏篇什,于天下。
是时吾家筐筥琐碎,僮仆能言,诸名胜无不谙悉。
南渡以来,此事便废。
绍兴初,寇贼稍定,舍人与诸父相扶携出桂岭,愒临川,访旧友,多死生,慨然太息。
乃收聚故人子曾益父、裘父辈,与吾兄弟共学,亲指画,孳孳不怠。
既又作诗勉之,今集中寄临川聚学诸生数诗是也。
自秦氏专国,风俗日益隘陋,吾几案间无江西书札久矣。
江西人物之盛衰,观人文者将于此乎考。
而吾家江西贤士大夫之疏密,亦门户兴替之一验也」。
言毕复蹙然久之。
某再拜识之,不敢忘。
建昌曾信道丈,以学问识度为舍人伯祖所许,不幸早世。
其子撙节夫,复与某为同年进士,而节夫外舅李夔州,则某少所承事者也。
故虽未得与节夫合堂同席,而知其父子之贤为详。
病废三年,不复知户限外事。
今年春,节夫以伯祖与信道丈尺牍墨本见遗,反复展玩,不能去手。
顾诸弟曰:「吾家其犹庶几乎?
今日真得江西书札矣」。
因录先君之语寄节夫,且以交相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