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田锡 宋初 · 胡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
仆与足下别亦已久矣,惟明月相共,清风尚遥,芳春素秋,频隔嘉会
想计学吞云梦,才高泰山,日隆王霸之图,时积经纶之业,将期大变,塞吾与天下之望也。
近者拾遗拜官,小子躬贺,喜沃无已,吾子可知。
又论将来举公之杰拔者,屈指算数,中无几人。
有宋元瑜李度,二后之弟也,赵昌言名闻京师,其馀势家仅数十辈。
何士宗卓然独立,有不愤之色,愿与仅同群为之力战。
公蜀人也,久在关辅,远于京阙,家贫援孤,与我相角,傥闻斯言,必大喜也。
请速来,三月尽约为忧谋,三人同志,以振吾道。
将横摆笔阵,铦淬辞锋,张雄文以遏其势,鼓大名以挫其气。
吾子击其前,何公刺其后,仆则左掎右角。
彼入我出,拔旗挟辀,斩将折馘,英声一振,京师动摇。
为此之计,不亦大乎!
愿足下速与谋焉。
夫敌人者不先扼其亢,抚其背,刺虎者不先断其爪,灭其牙,则彼不可得也。
惟足下详之。
春色将青,良会在近,遥望命驾,在乎朝夕。
跋涉之间,想无怠也。
不宣。
丽天顿首。
正月二十九日
按:《咸平集》卷三,南城李氏宜秋馆刊宋人集丁编本。
请立文章模楷疏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七
臣闻士为科举之文,其工拙若无所系于国家,而臣谆谆为陛下言之者,不独以格气卑弱负陛下教育之意,且陛下立政造事,皆将复三代之盛。
臣愚以谓典谟训诰,所以播之四方,传之万世,亦当尽如六经而后为称。
士生于此时,不能自振拔于颓波之中,使至治之世文事缺然,此贱臣所深惜也。
文章小技,而古人未有不苦心勤力,而后仅能工者,甚非可以一旦把笔而学为也。
如是,则陛下亦无怪乎学者之不能文也。
彼志于禄而已,故自为儿童,而父兄教之以义格,比十馀岁则已诵数百篇,稍长而能执笔,则皆不治它技,惟以模拟为工。
已而试于有司,则固足以得禄矣,及其入官之后,年日加长,而志不加专,偶俪漫汗之文已熟于其手,而古文奇字或未始识也。
夫文之体固不一矣,而今之为文者则一之。
何则?
其素所积畜者然也。
然陛下它日使掌西掖之诰,视北门之草,与夫䌷石室金匮之书者,例皆取此。
今不教之于初学之时,而欲责之于入官之后,臣以为难矣。
及失职不称,然后摈斥之,此又非学者之罪也。
士方未仕,固不可使杂治它技,以妨其业。
诚如臣言,使为科举之文,已略仿依三代之体,则它日遣言立意,自当不愧于古人。
且臣非敢厚诬天下之进士也,陛下何不试于清閒之燕,取义格而观之?
观其遣言立意,它日有能为陛下编年记事,如刘向班固者乎?
有能为陛下陈谟奏议,如马周、贾谊者乎?
有能歌功颂德,如柳宗元韩愈者乎?
有能发诰施命,如权德舆白居易者乎?
臣有以知其不能为也。
此六七公尚不可及,况其上者乎?
今之学者则以为此等皆不足为也,曰通经而已。
甚乎其不思也!
臣不敢借古人以为喻,今之所尊师者莫如王安石文集数十百卷,其间箴、铭、歌、诗、赋、颂、表、奏之类无不皆善,经术特其文章之一端尔。
世有丑女见邻妇之美而学之,其眉目、肤发、手足、鼻口举无所似也,独以一节之似,而曰我尽得其美,则未有不为人之所殴弃者矣。
此则士学安石之比也。
往者哲宗皇帝患其若此,始立宏词之科,陛下前又置词学兼茂科,欲以此等求天下之士,其意既美矣,第恐所得不广,不足以储他日之用,故臣窃效愚策,以为莫若教之于初学之时,又皆取六经、孟轲之体以为模楷,则自当不陷于邪说。
前所谓宜间求四方之能文者,不问疏贱而尊显之,尚虑有司之选,有幸不幸,则士亦未劝也。
臣闻累圣敦奖词学,当时群臣号能文者,无不旋被褒擢,臣畎亩书生,所记者才二三事尔。
太宗尝夜读李度诗,朝而问丞相曰:「今何在」?
丞相言:「坐法居绛州」。
有诏乘传入直史馆
小官,谪于外州,而一诗之善,已蒙记识矣,则学者何得不劝焉?
今四海之大,岂无如者?
陛下留意微臣之言,详延俊彦,以助圣化,不胜幸甚!
重建大成殿嘉定八年正月 南宋 · 黄由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一、《吴都文粹》续集卷六、乾隆《吴江县志》卷五二、道光《苏州府志》卷二六
祥符五年二月吴江县始建学,丞相文惠陈公尧佐两浙转运使,寔记其成。
当是时,宋兴六七十载,海内无事,文治大兴,诏郡县悉置学,守若令得祀夫子,令李度筑县西偏以奉诏书。
规制轩伟,庙貌遹严,俊语明章,相为发挥,学校之盛,称于二浙。
既厄于兵,令石公辙乃改而南。
大成殿之建,距今又七十载,栋桡榱腐,圣绘漫漶,春秋释奠,观者太息。
令刘伯麟辇钱五十万议治,不果。
今令孙君仁荣初拜学宫,有慨于心,义刘之为,愿竟其役。
于是捐金糜谷,至割圭租,躬执朴,略无留难。
明年夏六月已成。
檐楹飞敞,像设一新,承平气象,宛然如在。
由有园百亩,摭上所赐诏墨,是名盘野,幸与学邻。
扁舟过之,轮奂夺目,乃载酒为诸友贺。
席间人人言:令君之贤,岂弟不扰,百废具兴。
未几,皆及吾门,且述所以嘉惠乡校者,谒由书之。
由再三辞,不获,则进诸君而告之曰:学之废兴,时也;
道之穷通,命也。
惟不以穷通二其心,而一以救时行道为事,此吾夫子所以异诸子也。
至于今名教被于四海,祀典垂于百王,其于启人心、惠斯世者,盖与天地相为无穷,岂直笾豆司存,岁时奠谒而已。
吴江壮哉县!
水天寥阔,清淑扶舆,数千百年间,岂无长才秀民行夫子之道于世?
顾使高人隐士脱身世鞅者多擅兹邑,是岂夫子诏吾党之意哉!
沮、溺耦耕,晨门荷蒉,谓非知几有道之士则不可,夫子奚不深取?
以为世道计也?
噫,出处何常,惟义之归。
屑意轩冕,颠倒利害之途而不知返,固非也;
忘斯世,独善其身,将孰与任天下之事?
辙环诸国,削迹伐木,夫子有不得已于此者矣,诸君勉之。
入宫墙,拜冠履,而念及乎此,则通经学古,期于有用。
得时行道,思济斯民,皆圣门事业,无徒狃于章句之学,此则由之愿也,亦令君所以尊严先圣、淑艾吾党之意也。
《语》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不如丘之好学也」。
诸君勉之!
嘉定八年正月十五日正奉大夫提举隆兴府黄龙万寿宫宝谟阁学士吴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食实封一百户长洲黄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