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周生哀辞 北宋 · 韦骧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所到固为命,嗟君志不通。
未施稽古效,遽遘及泉凶。
玉毁垂成际,兰摧共茂中
哀歌闭新垄,寂寞四山空。
干庙堂启(代金倅)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见《宋四六选》卷二○
无介而见大人,敢惮扫门之役;
荐名而齿下士,妄希入閤之荣。
辄作缶鸣,仰干钧播。
凡步武三阶之峻,率门阑四海之英。
拔茅咸乐于汇征,采菲无嫌于下体。
周公旦为亲叔父,犹礼夫白屋之贤;
谷子云大将军,乃擢自皂衣之吏。
片言苟善,或携之堂上;
匹夫未泽,如纳之沟中。
盖将持众美而效之君,是以思多士之生此国。
在朝廷用旁招之道,宜山林无长往之人。
伏念某朴鲁不文,支离何德。
齑盐牢落,粗闻虞学之典谟;
文字扶疏,缪缀汉廷之科甲。
足不蹈有过之地,名未挂通人之门。
念无地以归耕,徒将母而逐食。
三霜蒲邑,初非健令之才;
十暑淮邦,安有康沂之咏。
惟知精一意以效抚摩之力,穷五技而为裨赞之功。
外台交剡以上闻,旧弼半言而引重,或录于荒政之局,或列在监司之科,皆出于特达之知,初不以请求而得。
方荐贤之弊极,亦当路者厌闻。
竞俗争驰,未免滥竽而并进;
正臣在上,孰云藻镜之能逃。
舍此不言,是为自弃。
恭惟某官圣人之耦,儒者所宗。
渊渊造六学之醇,堂堂秉三代之直。
栋干隆而任重,经纬远而用周。
有一德享天心,首正阿衡之任;
总众职称上意,中扶炎祚之兴。
压多难之冲而安若泰山,起殊邻之畏而隐如敌国。
威弧潜曜,和烛宣辉。
既能转乾坤于掌握之间,将见清河洛于笑谈之顷。
大收伟绩,辅熙图。
方将持谦柄以下贤,张礼罗而拔士,公平一念,贵贱两忘,溺由己溺,饥由己饥,存吾心于不忍;
老及人老,幼及人幼,锡尔类以惟均。
故令极陋之踪,亦有曲成之望。
愿留衡听,毋使陆沈。
骊龙颔而取明珠,辄敢犯重渊之险;
市骏马骨而招绝足,庶几轻千里而来。
平阳张彦升见寄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押词韵第九部
天兵出云中,一战平城破。
居庸守将亡,京畿游骑逻。
有客赴澶渊(予常倅开州。),无人送临贺
奸臣兴弑逆,时君远迁播。
圣主得中原,明诏求王佐。
胡然北海游,不得南阳
宠遇命前席,客星侵帝座。
万里金山行,三经玉门过。
于阗于阗 原作「于闻」,据渐西本改。)岁贡修,燉煌兵势挫。
国维张礼义,民生重食货。
黜陟九等分,幽明三载课。
小人绝觊觎,贤才无轗轲。
功名本忌盈,庙堂难久坐。
老矣盍归来,归欤可重和。
俯仰不心惭,宽弘从面唾(面唾 原作「而唾」,据渐西本改。)
清浊自沙汰,精粗任扬簸。
赋性嗜疏闲(疏闲 原作「疏闻」,据渐西本改。),高眠乐慵惰。
苍鸡粗庖充,黄犊足拖。
幼子事耕锄,老妻供碓磨。
随分养馀龄,虽饥而不饿。
夫子罕言利命仁论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五、《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七四
论曰:昔明王不兴而宗周衰,斯文未丧仲尼出,修败起废而变于道,扶衰救弊而反于正。
至如探造化之本,赜几深之虑,以穷乎天下之至精,立道德之防,张礼乐之致,以达乎人情之大窦。
故《易》言天地之变,吾得以辞而系;
《诗》厚风化之本,吾得以择而删;
《礼》、《乐》备三代之英,吾得以定而正;
《春秋》立一王之法,吾得以约而修。
其为教也,所以该明帝王之大猷,推见天人之至隐。
道有机而不得秘,神有密而不得藏,晓乎人伦,明乎耳目,如此而详备也。
然独以利、命、仁而罕言,其旨何哉?
请试言之。
夫利、命、仁之为道也,渊深而难明,广博而难详。
若乃诱生民以至教,周万物而不遗。
草木贲殖而无知,所以遂其生;
跂喙行息而不知,所以达其乐。
物性莫不欲茂,则薰之以太和;
人情莫不欲寿,则济之以不夭。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
衣被群生,赡足万类。
此上之利下及于物,圣人达之以和于义也。
则利之为道,岂不大哉!
函五行之秀气,兼二仪之肖貌,禀尔至命,得之自天。
厥生而静谓之性,触物而动感其欲,派而为贤愚,诱而为善恶,贤愚所以异贵贱,善恶所以定吉凶。
贫富穷达,死生夭寿,赋分而有定,循环而无端。
圣人达之,内照乎神明
小人逆之,外灭于天理。
则命之为义,岂不达哉!
又若兼百行以全美,居五常而称首,爱人而及物,力行而能近。
守而行之,一日由乎复礼
推而引之,天下称乎达道。
则仁之为理,岂不盛哉!
噫,三者之说,诚皆圣人之深达,非难言之也。
《易》曰「乾以美利利乎天下」,又曰「利者义之和」。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又曰「君子居易以俟命」。
《系辞》曰「乐天知命,故不忧」。
《礼记》曰「仁者天下之表」,又曰「仁者右也,道者左也」。
酌是而论之,则非不言也。
然罕言及者,得非以利、命、仁之为道,微而奥,博而远。
贤者诚而明之,不假言之道也。
愚者鲜能及之,虽言之,弗可晓也。
故曰「中人已上可以语上,中人已下不可以语上」,又曰「仁则吾不知」者,举一可知也。
子贡以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者,诚在是乎。
然则利、命、仁之罕言,由此而见矣。
谨论。
梁适父颢皇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累赠太师中书令可赠兼尚书令馀如故制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九、《蔡忠惠集》卷一三
敕:近以宰辅虚席,擢任参贰,以正其位。
朕念被命之际,入陟帝庭,则陈道注委之大;
退款家庙,罔不兴劬劳之感。
非有悯章追册,何以发扬其先烈,而慰安其孝心乎?
具官某父某,以文业茂中乎选首,以才德之劭登于禁涂。
蕴泽利之资而屈于当时,积阴施之厚而施于后世。
厥有嗣续,弼于政机。
甫兹调燮之初,眷夫诒燕之远。
稽考典故,申命褒荣。
升冠文昌,显贲幽穸。
嗟尔九原之魄,歆予三事之崇。
复解额申省状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八、《盘洲文集》卷五一
本军据军学进士张礼等一百二十九人陈状,称本军旧解额五人,靖康元年范如圭、任彦直、高扬、田憣然、扈夔同年发解。
范如圭见任利路提刑,任彦直见任恭州监税
顷因剧盗以荆门为巢穴,军治鞠为荆棘,人民死徙略尽。
至绍兴五年收复,以武臣作守,驱除虎狼,鸠合遗萌,始有人烟。
至绍兴七年省部会问靖康元年终场人数,纽取立额。
其时本军土人逃散未归,知军胡修武不以儒生为意,只就军城据流寓陈天将供称,靖康年有二百二十人终场,其年就江陵府附试,遂以四十四人解发一人。
续后本军士人渐归,却见解额人数异同,遂于绍兴二十一年转运司及本军陈诉,称在承平时本军初未曾及二百人终场之数。
蒙追问陈天将供称,系是应天府流寓人,当来实不曾就荆门取应靖康年科场,盖是一时公吏且欲回报上司,令天将妄乱供报。
所有本军士人,除建炎绍兴之初两次无人取应外,绍兴七年江陵府附试终场七人,解发一名。
至绍兴二十六年,终场四十六人,亦只解发一名。
今来士子蒙朝廷养育作成垂三十年,已及承平人数。
缘本军去江陵一百八十里,贫者乏于裹粮而幼者父母不容远去,遂使每次不能尽往附试,致见人数不增,只以一人备数,乞行申明复额。
某遂取责到本军绍兴二十六年乡饮酒,除疾患不赴人外,有八十八人成礼,并见今系籍学生共一百六人。
并会问到邻近州府体例:江陵府以省记到靖康元年数系十人,七分取一人;
绍兴七年终场五十二人,解发三人;
绍兴十七年终场一百六十六人,解发十一人;
已复旧额。
峡州靖康元年系八人取一人;
绍兴七年终场二十人,解发三人;
绍兴十四年终场七十三人,解发五人;
已复旧额。
归州靖康元年系七人,五分取一人;
绍兴四年终场二十人,解发三人;
绍兴十年终场二十九人,解发四人;
已复旧额。
复州靖康元年系十二人取一人;
绍兴十年终场五人,解发一人;
绍兴二十六年终场三十人,解发三人。
某检照本军公案,有绍兴二十一年内取责到靖康元年发解人高扬主簿供称,当年终场系是六十五人,并见存乡贡进士丁庭瑞,亦系靖康取应之人,所供符同。
其陈天将供伏妄报,文状具在可考。
某切胡文定父子俱在荆门寄居,故朱内翰之类远来就学,如朱内翰、胡侍郎皆是荆门预荐登科,所以荆门士人师授颇有渊源。
今既解额顿窄,又附试他郡,惮远不能尽行,致令荐送数损,无以激劝,有阻远方士人进修之意。
某又伏睹绍兴重修荐举法,备载绍兴四年指挥,缘淮南两路无靖康元年终场之数,只比附泰州之数权立诸州解额,每十三人解一人。
湖北诸郡并是十五人以下解发一名,不应荆门独以四十馀人为额,显是多寡不均。
江陵府只是凭据人吏省记立额,本军见存靖康发解取应之人,可验不诬。
已将会到诸州府解发人数录白申纳礼部,准备取索照会讫。
谨具申尚书省,伏望钧慈怜念远方士人,乞将绍兴二十九年科场比附本路邻近州军体例,别赐详酌,改立解额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