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寓意十首次敬助 其一 元末明初 · 王冕
 押先韵
元龙湖海豪,忘怀但高眠。
渊明辟世士,素琴不张弦
古意各有适,薄俗空媸妍。
所以武陵翁,种桃竟忘年。
柯遂卿一首 元末明初 · 刘基
 押真韵
今年夏四月余至台闻柯遂卿抗言释诬囚事甚异而伟之夫天下之大岂无慷慨激烈之士见义而勇为之者哉其作也非有私其进也非有求触于其心形于其言发于其言信于其事可不谓之大丈夫哉惜其晦而弗彰也于是乎为之诗曰
雷霆蛰神威,妖蜃跃海滨。
将军战败死,玉帐空无人。
腥涎之所被,蛭螾皆蛇鳞。
天弧不张弦,民情曷由申。
县讲亦令典,奉行在明仁。
谁令奸宄徒,并缘逞顽嚚。
俄然齿发躯,化作豺狼身。
剽金既无畏,况复枉平民。
壮哉柯夫子,义气冲九旻。
曳裾公府门,抗论回星辰。
坐令霜雪间,朽骨生阳春。
晲视夸毗儿,精魂散飞尘。
我忽耳闻之,肝胆张轮囷。
安得似卿辈,落落千百人。
出应休明时,翊赞皋陶臣。
旌别鸾与枭,再使权衡均。
上天意茫茫,感叹空悲辛!
风琴 北宋 · 韦骧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穴竹张弦耸碧空,不劳抑按任天风。
莫誇有智藏声足,须信无心触处通。
明月夜深飘更远,閒窗人静听何穷。
知音弗辨山兼水,都在洪钧一噫中。
杏园观赤文挹射弓 元末明初 · 刘崧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公子杏园中,邀人射角弓。
张弦惊满月,鸣镝应长风。
力倚千钧重,心期一中工。
清秋鞍马健,莫谩拟飞鸿。
太阴 宋 · 蔡发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二、牧堂公集
月者太阴之精,人臣之象,母之所配,己身从其所生,列宿以之旋绕,凡二十九日有馀,与日交会一月终而一周天。
在天为月,在地为水,方圆八百八十里,内有白玉兔,从东出而西没。
月御曰望舒,亦曰纤阿,晦而见西方谓之朓,朝而见东方谓之朒。
其体径一度半,一日行十三度,以分算有一万二千二百二十分也。
一百分度之三十七,以分算三百四十分八也。
合十三度,其该有一万二千五百六十分八也。
所行之路谓之白道,与黄道相交,半出黄道外,半入黄道内,出入不过六度,如黄道出入赤道二十四度也。
月有九行,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并黄道而为九。
如月行春,东从青道;
行夏,南从赤道;
行秋,西从白道;
行冬,北从黑道。
阳精犹火,阴精犹水。
火则有光,水则会影,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不照。
当日则光明,远日则光尽。
扬子曰:「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
其朔则日月之交乎!
月与日同度谓之朔,月行潜乎日下,与日会也。
迩一遐三谓之弦。
分天体于四分,曰朔望弦晦,谓初八日上弦,二十三日下弦。
月行近日一分谓之迩一,远日三分谓之遐三。
迩日一分,受日光之半,故半明半魄,如弓张弦
上弦昏见,故光在西,下弦旦见,故光在东也。
衡分中天谓之望,谓十五之夜日入酉,月出卯,东西相望而魄死也。
光尽体伏谓之晦,谓三十日之夜月行近于日,不受日光,亡对照处而为暗也。
兵要望江南 其十 占雷第九(京本列第二十五) 唐 · 易静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兵发日,风送逆雷声。
天意欲将(京本作「显然」)兵仔细,不宜先举恐伤危,遇敌恐(京本作「必」)遭摧(京本注:夫雷霆者,天地之成,震则以惊万物,兵者尤宜祭之。凡雷霆于将军士卒,宜擐甲张弦,其兵得天助也。)
太常寺进案到钟磬一部表1035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宋景文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凫氏之为钟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故以弇侈之量齐焉;
磬氏之为磬也,上则磨其旁,下则磨其端,故以清浊之法制焉。
是则器先利而音调,民已和而乐应。
《礼》著夏歌者,实先于人奏;
《诗》次《商颂》者,本依于磬声。
然后奋豫饰情,统同布度,尽《韶》之美,黜《武》之惭,谐下管以九成,绚崇牙而四合。
圣期累盛,至范交修。
恭惟皇帝陛下,考古立均,披图迎律。
大猷翕作,《韶》《象》嘉成。
推至乐以求音,本乎在治;
顾攸司之合奏,容有失传。
所属以闻,发中垂可。
特颁明命,俾考正声。
臣等共率惷冥,仰祗推择,昧阮咸识微之妙,非文收调哑之能。
淹久日时,咨求典故,方且校堵肆之全缺,参宫羽之重轻。
或铝其铣栾,均疾舒之所在;
或镵其鼓股,取击拊之有宜。
惟周臣,肇营律准,张弦列位,代管还宫,居有雅音,取为定法。
今已考齐钟磬一部,与律准之声悉无差异。
七均有叙,九变告和,诎然能终,纯如可纵。
惟夫金有大定之德,石无可转之文。
茍二器应以克谐,则八音受而为度,上符丕律,有焕懿纲。
窃惟真圣之朝,已尝修正雅乐。
旧章故在,年所聿迁,遗我成规,以启淳烈。
况今穆清多裕,听览馀閒。
幸得树羽充庭,瞭人肄业。
虑治音之有误,丐善听之所裁。
庶使靡靡遗声,不容于五降;
愔愔王度,来格于三神。
永示方来,以矜能述。
臣等无任省循干冒,激切屏营之至。
其钟磬谨随表上进以闻。
风瑟联句1032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窍竹漏天风,张弦拟峄桐。
佳名从此得,妙响未曾穷希深
夜静危台上,人闲皎月中。
依依听不足,秋露满兰丛圣俞
按:以上宋梅尧臣宛陵集》卷一一
感秋 其八 明 · 林鸿
 押词韵第七部
至人不凝物,逍遥可延年。
贪者乃徇名,冠盖卧丘樊。
怀璧雠匹夫,深藏贵若渊。
邦家覆佞口,仲尼欲无言。
始终互相竭,盈亏每旋沿。
默观一元运,至理犹张弦
高宗宫词 明 · 石宝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熊峰集卷九
月射罘罳动绮烟,合欢花下夜张弦
太平公主来称寿,玉带朱袍舞帝前。
寿两涯钱先生七十华诞歌 明 · 湛若水
天目,寿两涯君也。何寿乎两涯君也?两涯君者,大行人钱子采之之家君也。居海盐韩墩之涯,故自称两涯居士,人称之曰两涯先生,乡之人称之曰乡先生,则尽善士矣。暨其从兄弟者从甘泉子游,问学圣贤之道,以立其身,以奉其亲。进士大行人,以今年夏六月二十七日为两涯先生初度之辰,与母夫人某氏双寿康疆,乃假使归省,与其兄著称寿觞焉。或曰钱生学古之道,善原百行,道备三养,则无时而非孝敬矣,何假乎兹辰寿觞之为?甘泉子曰:是非尔所知也,夫有所本之也。岂若今之称寿者,而徒以酒食为哉。曷谓三养?一曰志养,二曰善养,三曰禄养。曷谓志养?曰志养者,养志之谓也,所膳必视,所馀必请,若曾子者也,是之谓志养。曷谓善养?曰善养者,养以善也,致其至诚深爱谕亲于道,若大舜者也,是之谓善养。曷谓禄养?曰禄养者,养以禄也,若孟之三鼎五鼎者也,是之谓禄养。今钱子者,盖本其二养之诚心,而为之以致孝者也,岂若世俗本无爱敬之实,逢辰设席,招宾耀美,而不知犬马其父母者哉。故三养者,钱子之常养也。寿觞者,钱子斯须之致养也。岂比而同之哉。甘泉子乃为之诗歌,以寓诸钱氏之子,俾咏之以侑寿觞焉,其诗曰:
天目之山,东驰遥遥,数百里之相糺。
五湖三江,汨汨滔滔不尽流,表忠峍屼东海头。
海盐之墟,韩墩之陬,钟奇汇秀无期休。
往往异人,生乎其间,富寿康宁多好修。
有如钱氏子者,兄弟三二人,笃志好学勇直前
身以父母为仁贤,兄弟无故父母存。
志养善养禄养全,俯仰愧怍无天人。
风日清秋岳降辰,上堂称觞祝大年
琼浆玉液开华筵,锦帐光生五色云。
寿山为之俎,福海为之尊。
天吴为之起缕舞,琴川为之遥张弦
长庚天姥来嘉宾,花开顷刻酒逡巡。
交酬箫鼓何喧阗,不知此乐复有何人天。
显亲扬名在立身,天性之乐乐无垠,猗哉乐无垠。
达兼善典佥 元 · 李孝光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五峰集卷九
江头风多花暗天,舟子击鼓牵官船。
绣鞍大马来如烟,学士翠雕袍领妍。
袖中三尺软玉鞭,手挥送者日在山。
陇西男子更致言,东方民力愿少宽。
达官担橐横索钱,先生归到明主前。
上言赤子天哀怜,仁人在位如解悬。
大臣不让皋夔贤,天下画一徽张弦
未将俎鼎烹小鲜,如吾但愿兴力田。
眼见霖雨开丰年,墙下饭牛荠花圆。
送成礼部谊叔察访守令河南山东 元 · 张翥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三部
历数开千载,明良会一时。
朝廷严守令,宵旰为黔黎。
南服方多故,东州复阻饥。
郎官膺简拔,使者出询咨。
此命于今重,如君众论推。
直承廉察往,肯作畏难辞。
灵雨随华毂,流风度䌽旗。
草兼骢一色,与辔同丝。
梁宋分淮甸,青齐并海涯。
政苛嗟虎猛,民散念鸿离。
罢软宁胜任,奸贪只自私。
中牟因雉见,单父得鱼知。
或有隳其职,谁能慎所司。
张弦从急缓,朗鉴各妍媸。
治道诚先务,皇心实在兹。
俱为良吏选,足慰远人思。
空阔青云步,孤高玉树姿。
暂倾冠盖饯,行赴简书期。
事业悬钟鼎,光华映羽仪。
归来前席问,请入史臣词。
于浒西别业同承裕升之作 明 · 康海
 押侵韵 出处:对山集卷九
还耕惬初愿,揖世返空林。
虽非志士理,已获静者心。
嘉宾清云客,枉驾忽相临。
携酒共斟酌,张弦扬妙音。
义厚情自叶,道合契滋深。
漪漪湋川水,幽幽南山岑。
相值不相乐,奈此逝者侵。
谢参军十八韵 元末明初 · 陈基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帷幄抡材日,君侯许国年。
三吴修职贡,六合倚蕃宣。
绛灌功难并,龚黄政独贤。
金汤新设险,琴瑟重张弦
借寇心虽切,安刘策最全。
肯甘周顗泣,勇著祖生
杀气连区夏,妖氛亘海壖。
丹心期捧日,赤手欲擎天。
绿爱苏堤,红依庾幕莲。
此行真特达,临别更留连。
夜蹙西湖席,春回震泽船。
轻风吹解缆,落日惨离筵。
浩荡十年客,衰迟百虑牵。
眼青惭阮籍,头白事孙坚
迹忝枢机近,恩沾雨露偏。
委身同草莽,报主乏埃涓。
知己青云上,忘形太古前。
愿君容一壑,随分老林泉。
柴桑 南宋 · 余观复
 押词韵第八部
游心太古初,得句万物表。
平生一樽酒,寂寞三径小。
有琴不张弦,正以知音少。
伊予挹残芳,道心炯相照。
北窗清梦长,山间自啼鸟。
吾欲问先生,天阔白云杳。
缓斋 明 · 黄衷
人生快意苦不早,恰有高斋名得好。
翕辟长虚众妙门,碧阶春动元公草。
玄机不疾还自速,七十二候年年足。
邯郸道上枕边逢,到了功成先熟。
缓时终见鬼神情(见,原作“见见”,删一衍字。),世人未解徒相惊。
露花朝在夕照地,佳木排云阅代成。
汇如沧海泳九有,岂必奔流沙石走。
又如大旱望霖雨,渴壤徐滋甘沫透。
斋中有客手霹雳,驱江转岳无遗力。
高明直济佩韦风,张弦却笑安于棘。
古槐斋外黄沙路,数里逶迤接天去。
宫烟翠拂九关开,千骑火城看矩步。
天文图 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六、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卷一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一
太极未判,天地人三才函于其中,谓之混沌云者,言天地人浑然而未分也。
太极既判,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清浊混者为人。
轻清者气也,重浊者形也,形气合者人也。
故凡气之发见于天者,皆太极中自然之理,运而为日月,分而为五星,列而为二十八舍,会而为斗极。
莫不皆有常理,与人道相应,可以理而知也。
今略举其梗槩列之于下:天体圆,地体方。
圆者动,方者静。
天包地,地依天。
天体周围,皆三百六十五度。
四分度之一,即百分中二十五分也;
四分度之三,即百分中七十五分也。
天左旋,东出地上,西入地下,动而不息,一昼一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度之一(缘日东行一度,故天左旋三百六十六度,然后日复出于东方。)
地体径二十四度,其厚半之,势倾东南,其西北之高不过一度。
邵雍谓水火土石合而为地,今所谓径二十四度者,乃土石之体尔。
土石之外水接于天,皆为地体。
地之径亦得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也。
两极南北,上下枢是也。
北高而南下,自地上观之,北极出地上三十五度有馀,南极入地下亦三十五度有馀。
极之中,皆去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谓之赤道。
横络天腹,以纪二十八宿。
相距之度,大抵两极正居南北之,是为天心,中气存焉。
其动有常,不疾不徐,昼夜循环。
斡旋天运,自东而西,分为四时。
寒暑所以平,阴阳所以和,此后天之太极也。
先天之太极,造天地于无形;
后天之太极,运天地于有形。
三才妙用,尽在是矣。
日,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人君之象也。
人君有道,则日五色;
失道,则日露其慝,谴告人主而儆戒之。
如史志所载,日有食之,日中乌见,日中黑子,日色赤,日无光,或变为孛星夜见,天光芒四溢之类是也。
日体径一度半,自西而东,一日行一度,一岁一周天,所行之路谓之黄道,与赤道相交,半出赤道外,半入赤道内。
冬至之日,黄道出赤道外二十四度,去北极最远。
日出辰,日入申,故时寒,昼短而夜长。
夏至之日,黄道入赤道内二十四度,去北极最近,日出寅,日入戌,故时暑,昼长而夜短。
春分秋分,黄道与赤道相交,当两极之中,日出卯,日入酉,故时和而昼夜均焉。
月,太阴之精,主刑罚威权,大臣之象。
大臣有德,能尽辅相之道,则月行合度。
或大臣擅权,贵戚宦官用事,则月露其慝而变异生焉。
如史志所载,月有食之,月掩五星,五星入月,月光昼见,或变为彗星,陵犯紫宫,侵扫列舍之类是也。
月体径一度半,一日行十三度百分度之三十七,二十七日有馀一周天。
所行之路谓之白道,与黄道相交,半出黄道外,半入黄道内。
出入不过六度,如黄道出入赤道二十四也。
阳精犹火,阴精犹水。
火则有光,水则会影,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不照。
当日则光明,就日则光尽。
与日同度谓之朔(月行潜于日下,与日会也。),迩一遐三谓之弦(分天体为四分,谓初八日及二十三日,月行近日一分谓之迩一,远日三分谓之遐三。迩日一分受日光之半,故半明半魄,如弓张弦。上弦昏见,故光在西。下弦旦见,故光在东也。),衡分天中谓之望(谓十五日之昏,日入西,月出东。东西相望,光满而魄死也。),光尽体伏谓之晦(谓三十日,月行近于日,光体皆不见也。)
月行于白道与黄道正交之处,在朔则日食,在望则月食。
日食者,月体掩日光也。
月食者,月入暗虚不受日光也(暗虚者,日正对照处。)
经星三垣二十八舍,中外官星是也,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
其星不动,三垣、紫微、太微、天市垣也。
二十八舍,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为苍龙之体;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为灵龟之体;
西方七宿,奎、娄、胃、卯、毕、觜、参为白虎之体;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为朱雀之体。
中外官星,在朝象官,如三台、诸侯、九卿、骑官、羽林之类是也;
在野象物,如鸡、狗、狼、鱼、龟、鳖之类是也;
在人象事,如离宫、阙道、华盖、五车之类是也。
其馀因义制名,观其名则可知其义也。
经星皆守常位,随天运转,譬如百官万民各守其职业,而听命于七政。
七政之行,至其所居之次,或有进退不常,变异失序,则灾祥之应如影响然,可占而知也。
纬星,五行之精,木曰岁星,火曰荧惑,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并日月而言,谓之七政。
皆丽于天,天行速,七政行迟。
迟为速所带,故与天俱东出西入也。
五星辅佐日月,斡旋五气,如六官分职而治,号令天下,利害安危,由斯而出。
至治之世,人事有常,则各守其常度而行,其或君侵臣职,臣专君权,政令错缪,风教陵迟。
乖气所感则变化多端,非复常理,如史志所载荧惑入于匏瓜,一夕不见匏瓜,在黄道北三十馀度,或勾己而行,光芒震曜,如五斗器,太白忽犯狼星,狼星在黄道南四十馀度,或昼见经天,与日争明,甚者变为妖星,岁星之精变为搀抢,荧惑之精变为蚩尤之旗,填星之精变为天贼,太白之精变为天狗,辰星之精变为枉矢之类。
如日之精变为孛,月之精变为彗。
政教失于此,变异见于彼,故为政者尤谨候焉。
天汉,四渎之精也,起于鹑火,经西方之宿而过北方,至于箕尾,而入地下。
二十四气,本一气也。
以一岁言之,则一气耳。
以四时言之,则一气分为四气。
十二月言之,则一气分而为六气。
故六阴六阳为十二气,又于六阴六阳之中,每一气分为初、终,则又裂而为二十四气。
二十四气之中,每一气有三应,故又分而为三候,是为七十二候。
原其本始,实一气耳。
自一而为四,自四而为十二,自十二而为二十四,自二十四而为七十二,皆一气之节也。
十二辰,乃十二月斗纲所指之地也。
斗纲所指之辰即一月,元气所在,正月指寅,二月指卯,三月指辰,四月指巳,五月指午,六月指未,七月指申,八月指酉,九月指戌,十月指亥,十一月指子,十二月指丑,谓之月建。
天之元气,无形可见,观斗纲所建之辰即可知矣。
斗有七星,第一星曰魁,第五星曰衡,第七星曰杓,此三星谓之斗纲。
假如建寅之月昏,则杓指寅,夜半衡指寅,平旦魁指寅。
他月仿此。
十二次,乃日月所会之处。
凡日月一岁十二会,故有十二次,建子之月次名元枵,建丑之月次名星纪,建寅之月次名析木建卯之月次名大火,建辰之月次名寿星、建巳之月次名鹑尾,建午之月次名鹑火,建未之月次名鹑首、建申之月次名实沈,建酉之月次名大梁建戌之月次名降娄,建亥之月次名陬訾。
十二分野,即辰次所临之地也,在天为十二辰、十二次,在地为十二国,十二州。
凡日月之交食,星辰之变异,以所临分野占之,或吉或凶,各有当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