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再和胡右丞视学 北宋 · 吕陶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士有幸不幸,所逢皆一时。
道隆学自正,文敝俗亦衰。
匪惟古今异,况复好恶随。
观诗不观政,争议毓与基(自注:诗有孙毓、王基之学。)。
穷经不穷法,区区论桓僖。
必得大匠诲,然后圆中规。
譬欲考躔度,亦先由浑仪。
所以君子教,众材无弃遗。
公来镇西州,为民张四维。
且曰化未孚,执咎归之谁。
醇醲造礼义,偷薄生夸毗。
予其本庠序,动以经为师。
善道易牖进,应和如埙篪。
自此石室生,处躬无匪彝。
勤诚戒挑达,美颂赞缉熙。
屡闻讲鼓集,不见儒冠攲。
远或千里至,箧笥相携持。
公堂坐无地,布满东西垂。
学殖务栽培,心茅悉芟夷。
前瞻数仞墙,竞欲趋公扉。
谓公富经术,执卷将问逵。
诵公勤学篇,华柔鄙玄晖。
杏坛乘春风,一日千万枝。
昔公长乌台,奏囊成殿帷。
药石尽晦密,世人罕闻知。
今公倡儒教,群情革其非。
道胜逢大壮,文明契重离。
继有巨篇作,拜贶如受龟。
咸韶奏清庙,音中爽与蕤。
琳琅聚宝肆,亘夜腾晶辉。
蛙鼓畏不鸣,鼠璞羞路岐。
信矣蜀政美,声闻已四驰。
海宇翘首望,天高终听卑。
行闻十行诏,匪朝促公归。
虽欲在泮饮,盛事安可期。
儒言 其六十九 党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二
国家因党与而倾亡,经术因党与而不明,《春秋》以《传》而分为三,董仲舒、江公、刘歆于三家始倡其所异而堤防之,杜预、何休、范宁又辟土宇而兴干戈焉。毛《诗》初异于郑氏,而王肃申毛,孙毓理郑,皆相待如寇雠,愈出而愈怨矣。元行冲叹其「父康成、兄子慎」,「宁言孔圣误,不道服、郑非」,良有以也。
答吴斗南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七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九
所示《庙议》,乃全用《左氏》「临于周庙」一条为说,然不知似此安排有何经据?如高祖以下通为祢庙,已非所安,又皆以西为上,乃后汉同堂异室之制,无复左昭右穆之分,非古法也。若如《江都集礼》所载孙毓之说,却似可信,而所示旧八庙图近之。不知是谁所定?但其图又以庙皆东向,而以北为昭,南为穆,乃是室中祫祭之位,而非庙制耳。周有帝喾庙,礼书并无此文,《左传》亦无此说,似难臆断。况僖祖只可比后稷,又与帝喾不相似。如此牵合,如熹之陋,固不敢尽信,况朝廷诸贤皆深于礼者,恐亦未敢便依此改作也。《草木疏》用力多矣,然其说兰蕙殊不分明。盖古人所说似泽兰者,非今之兰(泽兰此中有之,尖叶方茎紫节,正如洪庆善说。若兰草似此,则决非今之兰矣。),自刘次庄以下所说,乃今之兰而非古之兰也。今并引之而无结断,却只辨得「畦畹」二字,似欠子细。又所谓蕙,以兰推之,则古之蕙恐当如陈藏器说乃是。若山谷说,乃今之蕙而亦非古之蕙也。此等处正当掊击,乃见功夫。今皆如此放过,似亦太草草矣。荼恐是蓼属(见《诗》疏《载芟》篇。),故诗人与堇并称。堇乃乌头,非先苦而后甘也。又云荼毒,盖荼有毒,今人用以药溪取鱼,荼是其类,则宜亦有毒而不得为苦苣矣。「如荠」「如饴」,乃诗人甚言周原之美,旧室之悲,如《易》之载鬼,《诗》之童羖,非荼实能甘也。熹读书最少,然见此类,不能无疑者尚多,则恐此书亦更少子细也。若论为学,则考證已是末流,况此又考證之末流,恐自此不须更留意,却且收拾身心向里做些工夫,以左右之明,其必有所至矣。若遂困于所长而不知所以自反,则熹之愚窃为贤者惜之也。因便奉报,不觉倾倒,勿过勿过!南北相望,未知见日,千万珍重,以副愿言。
贺皇子国公诞生皇孙劄子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六、《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恭审帝胄绵休,文孙毓秀,宸欢允洽,民气咸和。恭惟皇子国公迪德温恭,秉心端厚。佩陆离而中度,玉孚尹而含辉。仰承燕翼之谋,爰叶熊占之梦。世之不显,益隆周室之本支;国以永存,丕启汉家之苗裔。有室大竞,无疆惟休。某叨侍严宸,幸逢熙旦。覃吁载路,已觇嶷嶷之姿;蕃衍盈升,更兆绳绳之庆。厥为忻跃,罔既敷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