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迂论四 其六 诸葛孔明六事与今日同113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四、《梁溪集》卷一四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诸葛孔明既定蜀,将有事于中原,乃先南征。
既禽孟获,南中悉平,上疏出师屯沔阳,攻祁山,三郡相应,关中响震,于是有街亭之战,马谡败而戮之。
将复出师,又上疏条陈利害,其略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惟北征,宜先入南。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而议者谓为非计,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众难,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彷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偪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
先帝每称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杨群、马玉、阎、丁立、刘合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散骑武骑一千馀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于是有散关之役。
九年复出祁山,与张合战,射杀
十二年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据武功,与司马宣王对垒,而孔明病死于军中。
夫用区区之蜀以抗强魏,而孔明连年动众,未曾少休。
夫岂不怀安
势不得已也,以谓不然,则坐待亡耳。
观其所陈六事,与今日之势颇同,故备载之,以俟识者。
陈少阳遗稿嘉熙四年四月 宋 · 滕嘉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七、《陈修撰文集》卷一○、《陈少阳先生尽忠录》卷七
还都汴京,自建炎观之,乘舆所至,即为边面,未可为至计也。
然自陈、欧阳二公抗疏以来,李丞相宗大尹、魏公、鄂王皆惓惓此意,何与?
天下大计,岂全躯保妻子之臣所能知哉!
曹操几败屡危,然后伪定一时。
而蜀之君臣欲以不危定之,此固诸葛孔明所未解也。
春秋时,秦赂晋侯止马,晋之君臣反首茇舍从之。
秦伯曰:「晋人戚忧以重我,不图晋忧,重其怒也」。
乃归晋侯
当是时,岂惟征缮立圉,丧君有君之说,足以伐秦人之谋,诚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其气劲,其志专,敌人畏之,此晋侯之所以归也。
二帝之在青城也,群臣但有祈哀乞请之文,焚香延企之望,岂有必死之志哉。
示敌殆且弱矣!
独公所论,大义凛然,乞车驾还京,稍示吾强形以号诏四方,则中原尚可图也。
异时金虏既陷中原,不敢遽有之,则以授伪齐,久而后取,使中原若取之齐者,以绝民心之望赵。
则知车驾还京,虏岂能有中原哉!
跨江涉淮,渡钱塘,犯四明,自不守汴京始也。
不知咎此,而反因是谓汴不可守,何足以知天下大计哉!
秦桧史浩父子秉执和议,行乎国政,如彼其久,天下公论终不肯与李丞相诸人同日语者,是非得失,自不可泯也。
嗟夫!
二公效死之节,圣主悔过之诚,中兴之根本,本朝之兴替,览卷涕洟,不知所从。
方二公上疏且得罪,余曾大父为尚书郎,上书申救,义概藉藉缙绅间,丞相益公志曾大父墓云然。
且与大父云,在馆中尝见此书藁,而余家不传,文献不足證也。
观公真迹,又重愧云。
嘉熙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书灯蛾 宋 · 危涴
七言绝句 押鱼韵
三生炙手权门者,此日趋炎态未除。
汝自燃脐何所恨,可怜遗臭入诗书(《萧冰崖诗集拾遗》卷中《赠危定之芳洲吟卷》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