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上翟提学书 宋 · 王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九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九八
多士所以高天下者气,中原所以强海内者气。中原何有他气哉?资气于士而已矣。有国家者托体于万国,资气于兆人,士气强则国体强,士气弱则国体弱。善驭气者但闻达之使伸,不闻拥之使郁;但闻养之而使说,不闻挫之而使衰。譬之莫铘干将,时出而淬砺之,其挥霍之艳、舒辟之光,已足慑奸宄而屏魑魅。有贱丈夫不知此,匣而埋之牖下,虽百鍊之钢,水津土蚀,复几年而不钝且腐也?晋武平吴,吴人之气每怀不平,流言吴祚必复。元帝因之,用续大统。王导为相,劝帝参用吴之秀彦以安遗人。当是之时,吴之疆域,视北方裁四之一,强兵猛士三之一,卒能抗北虏而垂百年,根植之牢,施及数姓,直无他,特恃吴人之气有以固之也。李氏以柱国之贵,世显北朝。太宗既有天下,每议论间常佑北人,魏郑公进言:「陛下天下主,不宜有所偏徇」。帝韪其言,南北参用而天下安。此无他,用舍均而天下之气平也。如王导、魏公,可谓知国势矣。汉诛董卓,或劝赦凉州部曲,王允不从,而汉家遂亡。田洪正以河北归唐,悉籍土人之桀黠者,言诸朝而请用之。宰相崔植喑于谋国,不从其言。及洪正北还,失职之徒从之如云,唐复失河北。使王允、崔植稍疏通,赦书一下,则李傕、郭氾知有生意,而无陷城之虞;恩泽稍施,则朱克融、王廷凑苟望寸禄,而无割据之患。呜呼!凶悍狂狡之徒气一伸,则天下之害可转而为利,况士人乎哉!利害兴废之机,较之止在一线间,所以判者,睹与不睹耳。方今天下一家,朝廷措置之术,曲尽其妙,所以待吾蜀之士亦无异于他方。学术文章可为南省第一者,公取为第一;可为廉陛第一者,公取为第一。德性才术可为卿相者,卿相之;可为侍从者,侍从之。其馀后进之士,叉拊攘觕有寸长者,与三方之人错注仕籍。所以判者,四路限员,与夫士不任郡守。原朝廷设法之意,特矫蜀人怀土恋乡之枉,岂有他疑哉!然纷纷之议,谓贼谂以来,朝廷至疑蜀人,故取之与天下同,用之与天下异。众口相扇,互同一说,甚可惜也。夫示人以不疑,人尚自疑,况示人以疑,谁非可疑者?昔之任权数,阳与人合而阴疑之,然后徐观其所为。今朝廷所以待蜀人无异于天下,而阳挂可疑之声于耳目,甚非所以推腹心于人也。借使国家果有疑耶,则措置之方,不宜止于如此。借使无疑耶,则人多言,得无伤国体欤?某官先生以德行道德之选,秀出士林,持使者之重权,领师儒之高选,一路重臣,莫与为比,岂特倚席谈经,挥麈观而已哉!视听为人主之耳目,设施系生民之利害,察岷峨之习俗,采井鬼之风摇,言之庙堂,更易措置。使干进之士有以少平其气,实万世无疆之休。
论黎州买马疏 南宋 · 范成大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二、《历朝茶马奏议》卷一、《范成大佚著辑存》第二五页
臣勘会赵楙劄子,乞缓黎州一年马额,令臣相度以闻。臣自到官以来,蜀人言黎州买马利害者甚多,大抵与赵楙今来所陈相类,事理明白,众论如一,委是可行。但虑议者必谓祖宗时,西北马多,不赖西南夷马为用,故止以为羁縻蛮夷之术,与今日事势不可。臣稽之蜀人之论,则以为权免立额,示以不急,使蛮人不得挟以为重,反邀中国,而蛮人所须茶、䌽之类,皆是朝夕急须,其所产马,不卖之中国,将安所用?故不患其马之不来,正如赵楙之说。臣窃谓众论既皆如此,不若且用其说,密谕提举买马官,权与不拘岁额。若蛮马自如常年而至,有司既不怵于殿最,可以拣择良骏,其价亦可少平,恐亦未必不及额也。年岁之外,果见成效,则遂可久行,边州稍重,外侮渐消,于制御弹压蛮夷之术,至为利便。万一缘此马不时至,别议改法,亦不为晚,更合取自睿断施行。
连州大云岩题名 宋 · 何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二、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一二
郡守何坦就持宪节,将行,拉提干杨保中、签判谢休复、新签判梁价、教授曹靖、推官郑濙、知录李撰、桂阳令陈汲同游大云岩。嘉定癸未九秋既望后一日,谨志于石。
陈元嘉墓志铭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五、《陈亮集》卷三六、《永乐大典》卷三一五五、《八代文钞》第三七册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缙云陈君元嘉,以其读书之馀,凡山经、地志、医卜、方技之书,黄帝岐伯之所答问,郭璞吕才之所论注,无不熟复而究切之。下至弈棋,亦入能品。动息自遂,与物无忤,从容暇豫人也。元嘉娶章氏,故吏部侍郎讳服之女弟也,于是士大夫亦多知其名;闻其死,无不恻然伤之。其子桧,尝从予游。幼子猛,有豪志,尝欲问余以古人之大体,方进而未已也,奉其诸兄之命而问铭焉。乃见其乡之长老言曰:「甲戌之旱,所在摇动,乡之郭君集义兵以卫其境,元嘉亦散家赀,募少年之有武勇者,什什而伍伍之,参错能否,牵连远近,而人固不知也。会郭君之徒有谋叛者,郭窘甚,夜走乡先生胡经仲之庐,则语元嘉,命队首击锣鸣鼓,整布队伍,更出迭入,压郭氏之门而过焉。时邑令方循行四隅,以督赈粜。元嘉令伪为县牒,起义兵自卫,微使郭氏之徒闻之,而元嘉之兵先集。未几,邑令亦来。其徒震动,然犹自诡以献武艺。元嘉命翼开左右使献之,叛者卒不能逞而止」。以元嘉之才,小小自见,已能如此,而余独知其为乡之善士。盖人才因事乃见,而元嘉亦不愿以才自驰骋于世,非直余之浅于知人也。元嘉姓陈氏,讳昌运,元嘉其字也。其先繇永嘉徙缙云,为乡之大姓。曾大父捷。大父梦。父师尹迪功郎,潭州善化主簿。子男五人:椿、桧、槐、枢、猛。女六人,适周翊、何坦、沈集、王元德;坦监处州石堰银场;馀未行。孙男五人:日新、日益、日宣、日严、日勤。元嘉以淳熙八年四月十日死,死时六十有五。而其葬在其邑之仙都乡深渡之原,实十四年十一月五日。于是永康陈亮为之铭曰:
才足用世而为乡善士,非其命也,亦其志也。山夷谷堙而来者不坠,非其志也,固其义也。
沈仲一墓志铭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四、《水心文集》卷一七、民国《瑞安县志》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沈君,名体仁,字仲一。先从吴兴避唐乱迁温州,为瑞安名家。有彬老者,北游程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方禁《春秋》学,《石经》甫刻即废,彬老窃赂守者,自摹藏之。君生后百馀年,珍其遗书,严奉若秘文焉。志意闳雅,鄙远声利。常言:「沈氏本以儒术廉耻兴门户,奈何求官达,问生产,与俗人较高下哉」!敬士好文,十室之誉,一咏之工,无不降屈,坐者满堂,酬义侃侃。夜后市音阒寂,乃闻独诵声琅然。嘉定四年,君年六十二,卒。许令适来,余谓令:「仲一疾幸少平,何遽」?令曰:「吾行也,邑之大夫集仲一所为别,劳动而然」。余始疑「君岂为县多交关耶,而力病至此」?令惨戚良久,曰:「自吾为邑三年,仲一无指尖讼到庭。然守煎倅逼,时辍假不吝。吾赖仲一,常兄事之。然每节朔,束带相看,啜茗径去矣。历十馀令,无不然者。其力病至此,为礼尔」。余以是多其保家有常节也。又参之所闻,君终身有师,陈君举是已。记其言,观其行,老而益恭,然不依以为重。其取友道广,贤者亲之,贫者存之,授庐丐食,死而不贰,然不恃以自重,盖其持身有常度也。天行或饥凶,民利欲建置,君率先推与无疑。然岁熟不以为德,役成不以为功,彼偶汗漫败事,亦无恨意,不追诮首议者,盖其应事有常准也。凡若此,岂于君于法书,书之亦为后世法也。夫人项氏。四子,曰楹,曰东卿,曰焕道,曰得翁。为尼未嫁七女,张埴、赵炳、项振玉、薛仲序、丘仲寀为其婿。埴,筠州录参;仲序,镇江府司户;仲寀,将仕郎。五年,楹等葬君于北湖马奥山,而以项氏之命来曰:「吾夫行事,知者以为贤,不知者以为难。吾虽妇人,不敢废也」。其在时,手钞予文,自甲至癸;戒东卿:「异日死,不得斯文以铭吾墓,犹不葬也」。余念一生与君相邂逅不数四,列禦寇之于南郭子疏矣,有间矣,而能望余深如此,岂其寄情高远,真有在于形质之外邪!铭曰:
冰肝雪胆自琢磨,书林画苑纷交罗,诗得好语终夜哦。今虽远矣山之阿,岂无风月相与过!
徽州儒学重修大成殿记(开禧元年三月) 南宋 · 汪知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三、弘治《徽州府志》卷一二
东阳何先生分教新安,自其始至,以迄于将代而去也,阅三岁如一日,政化两孚,百废具举。士论迹其事之可书者三,曰赠置学粮之田,曰一新学之斋宇。知言时在学正弟子员之列,甚幸及见此盛事。至曰重修学宫之大成殿,则知言实戍往严陵之明年春矣。士之游上庠、试南宫,相过而告语,外此无所闻。知言念曩从何先生游,春秋丁祭,见庙圮不足以序陈俎豆,俯仰四顾,若郁有恨焉者。乃今轮奂一新,复还旧观,每慨然为之遐想而已。未几,同舍友驰书,以记为请。知言固辞不获命,且得以疵贱姓名与坚珉俱传,又甚幸也。知言窃闻,相观而善,《大学》之教也,学者日相与居处,出门如见宾,入虚如有人,凡所以起敬者,亦必有所谓观感之机焉。横浦先生尝忧学之不加进,图夫子、颜子画像于其书室中,自渊明、曲江而下,如韩、富、欧、苏诸公画像,率环列左右,晨朝焚香瞻敬,隐然自觉其所得之多,且以为一有愧心,则无以见诸人也。士君子之学,内外交相养,槩有此理。一室之内,所得顾如此,况吾学之殿,规画经理,踰时讫事,外屏内廷,戺陛显严。继自今奉承牲醴,冠冕佩环,俯伏灌荐,百拜稽首于兹地者,意其申申訚訚,尚俨然临之,天穹地博,岳峙川流,所得当何如?于戏!是又何先生之教无时穷已者,或寓诸此。知言敢用是敬书为之记。如所致良材美石,以奉役作,一切糜用,则取诸积赋之逋,新租之馀,为数若干,虽略之可也。何先生名坦,一叟则其字也。开禧改化三月朔日,迪功郎、严州建德县尉、巡捉私盐茶矾铜器兼催纲汪知言记。
芹涧桥记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芹岭在衢之开化。端明演山黄公裳少过之,有「更高千万丈,还我上头行」之句,后魁天下,遂为诗谶。白云徐公之来,始亭其上,勒诗于石,侍郎韦轩王公与权跋焉。涧在岭之阳,东流百折,入于淮、江,饶、徽孔道也。昔人以枯桩断木杂沙土桥涧上,以便往来,期岁辄一再。如遇涨潦积雪,或揭厉濡足乃达彼岸。徐君汝丁字登明,所居濒涧,乃以私财撤而新之。伐石于山,市木于乡,僦夫廪匠,不以丝毫累里人。伯氏汝乙字伯东,方总戎于闽,捐俸来助。景定甲子桥成。风月佳时,芹岭泼黛于云汉之表,淮江抹练于栏槛之外,止者行者,负者乘者,皆相贺曰:「昔畏涂,今康庄,谁之力也」!前太守、今大宗伯东轩常公挺既榜其里曰「香芹福地」,枢相忠斋留公梦炎大书「芹涧桥」三字以落之。伯东来请余记。自有宇宙,已有是岭与涧,然至演山而岭始著名,至徐氏一翁二季而涧始有桥,岂山川之秉灵亦如士之生世,显晦自有时耶!余闻积善必有馀庆,阴德必有阳报。昔二宋方少,异僧相小宋抡魁,大宋甲科。后十年僧见之,惊谓大宋曰:「君神采顿异,若尝活百千万人命者,必为抡魁矣」。公曰:「贫儒何力及此」。僧曰:「肖翘之物皆命也」。公言:「昨见堂上雨漂蚁穴,群蚁扰扰,戏为竹桥以渡之」。僧曰:「是矣」。及唱第,大宋第一,小宋甲科。夫人命重于群蚁,桥费钜于片竹,徐氏其兴乎!高科异等不在身必在其后乎!白云表章演山之诗,盖其先兆矣。虽然,二宋以文章事业重,与欧、晏齐名;演山以德望重,宋文公见而屈膝,不专以科目重也。二君勉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三。又见《爱日斋丛钞》卷二。)。
丁字登明:原缺,据清抄本补。
跋北山书朱子诗送韦轩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鲁斋集》卷一三
朱子《远游歌》虽少年之作,已见其器局之广,立志之坚,既有以开拓其问学之基矣。其送胡籍溪、刘忠肃二诗,则绍兴己卯,时年方三十。《克己》一诗、《观书有感》二诗,则绍兴庚辰也。《挽延平先生》二诗,则隆兴也。《酬南轩赠言》,则乾道丁亥也。《斋居感兴》二十首及《分水岭》绝句,则乾道壬辰也。《论启蒙绝句》,则淳熙丙申也。《题写真》绝句,则庆元庚申,踰月而易箦矣。朱子之诗凡十卷,其精微之蕴,正大之情,皆所以羽翼六经,发挥圣道,何止此三十有二章而已!盖余平日之所涵泳,独于此而有得焉。端平丙申,请于北山何先生,书于一编,清劲端楷,无一笔匆匆,亦足以见其心德深潜淳粹之懿。慨北山已不可复见,将谁与同此心乎?韦轩别驾纯实廉介,恪守家法,景慕朱子,发于诚心,归敬北山,意亦独至。于其满替而归侍庭也,敢以朱子遗成公一帖及此编相其行。行必有赆,礼也。或暇日整衿澄虑,披展玩索,跃然兴起,如相与撰杖于沧洲云谷之间,不知古今之远、出处之异,庶不负尊贤之初心云。
西畴常言序 南宋 · 李昴英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一、《文溪集》卷三
孝以显亲为大,先训之善,而世无传,为子安乎?立言如河汾,犹不免六籍奴婢之讥,有福畤分宗辩类,至今脍炙人口。旴江何公坦宪岭东,折奸洗贪,风力凛凛难犯。余以廛民见则,温其和气,有古君子典刑。既一纪过淩江,涂之人多谈郡纠贤,盖其子铸也。捧公所著常言来试阅,无艰深可怪语,诚如所编,其书者参以圣贤儒先论议,则愈读愈有味,学焉治焉,此其纪纲,于世教非全无裨,不但可私藏家淑后而已。纠曹睹手泽怆然,谨布于刻,昌其传,繇是心而充,其公、其廉、其勤,必能率父道矣。或谓韩笔独步有唐,虽根银之痴,而书不坐是废也。噫!千载所共师尊如昌黎代能几,士稍出其类,平生学力岂尽无所得。他人且叹鸡肋,矧必箕必裘,而忍高阁束之耶?有是言西畴未必闻,有是子西畴将不朽,纠曹可谓能显其亲矣。孝哉!孝哉!
孤女赎父田判 南宋 · 吴革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九、《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九
俞梁有田九亩三步,开禧二年典与戴士壬,计钱八十七贯。俞梁死于绍定二年,并无子孙,仅有女俞百六娘,赘陈应龙为夫。当是之时,阿俞夫妇亦未知此田为或典或卖。至嘉熙二年二月,始经县陈诉取赎。而戴士壬者称于绍定元年内,俞梁续将上件田作价钱四十五贯,已行断卖,坚不伏退赎。展转五年,互诉于县,两经县判,谓士壬执出俞梁典卖契字分明,应龙夫妇不应取赎。今应龙复经府番诉不已,准台判,佥厅点对,寻引两词盘问,及索俞梁先典卖契字辨验看详。切惟官司理断典卖田地之讼,法当以契书为主,而所执契书又当明辨其真伪,则无遁情。惟本县但以契书为可凭,而不知契之真伪尤当辨,此所以固士壬执留之心,而激应龙纷纭之争也。今索到戴士壬原典卖俞梁田契,唤上书铺,当厅辨验,典于开禧,卖于绍定,俞梁书押,夐出两手,笔迹显然,典契是真,卖契是伪,三尺童子不可欺也。作伪心劳,手足俱露。又有可證者,俞百六娘诉取赎于嘉熙二年二月,而士壬乃旋印卖契于嘉熙三年十二月,又尝于嘉熙三年三月内,将钱说诱应龙立契断卖四亩,以俞百六娘不从,而牙保人骆元圭者,尝献其钱于官。使其委曾断买,契字真实,何必再令应龙立断卖契,又何为旋投印卖契于俞百六娘有词一年之后耶?此其因阿俞有词取赎,旋造伪契,以为欺罔昏赖之计,益不容掩。切原士壬之心,自得此田,历年已深,盖已认为己物,一旦退赎与业主之婿,有所不甘,故出此计。照得诸妇人随嫁资及承户绝财产,并同夫为主。准令:户绝财产尽给在室诸女,而归宗女减半。今俞梁身后既别无男女,仅有俞百六娘一人在家,坐当招应龙为夫,此外又别无财产,此田合听俞百六娘夫妇照典契取赎,庶合理法。所有假伪卖契,当官毁抹。但应龙既欲取赎此田,当念士壬培壅之功,盖已年深,亦有当参酌人情者。开禧田价,律今倍有所增;开禧会价,较今不无所损。观应龙为人,破落浇浮,亦岂真有钱赎田,必有一等欲炙之徒资给之,所以兴连年之讼。欲监陈应龙当官备十八界官会八十七贯,还戴士壬,却与给还一宗契字照业。俞梁既别无子孙,仰以续祭祀者惟俞百六娘而已,赎回此田,所当永远存留,充岁时祭祀之用,责状在官,不许卖与外人。如应龙辄敢出卖,许士壬陈首,即与拘籍入官,庶可存继绝之美意,又可杜应龙贱赎贵卖之私谋,士壬愤嫉之心,亦少平矣!
挽鄢晋叔主簿(名晋,同榜)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此君何坦坦,回首杏园游。
魂魄湘潭去,声名彭泽休。
百年中道短,千里故乡愁。
六子三方幼,遗言可泪流。
书感 宋末元初 · 汪梦斗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驱驰万里且归休,三十馀年只漫游。
已死舒何叫不起,霜松雪桂一山秋(自注:徽学近年惟舒公璘、何公坦大有功于学。梦斗在学时,松桂甚茂,今闻剪伐矣。)。
十五年前识舜俞于京师后以宦游不复聚首舜俞今知滨州相去不远邂逅有日退食之亭扁名多月托义卿来求诗故有是作 其一 元初 · 胡祇遹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紫山大全集卷六
不羡元龙百尺楼,玉壶窗户桂香浮。
脱巾万里星河夜,满意一帘风露秋。
照我举杯何坦率,回头顾影笑迟留。
明朝赤日红尘底,吏案来前午末休。
张道人开华盖山路 元 · 吴澄
押先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三十九
我家紫玄洞天前,洞天仰与天相连。
羊肠诘曲石荦确,每欲飞上愁攀缘。
道人可是坚愿力,开辟大道何坦然。
一跻从此出世外,着我直透昆崙巅。
浮丘握手莞尔笑,与子别去何千年。
送徐允迪还城中 明 · 李本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四
寒梅照虚牖,严霜凋敝裘。
故人动归兴,岁宴不可留。
徐卿立身何坦荡,行年五十犹偃仰。
不思唾手取公卿,却甘低头在草莽。
市中卖药能逃名,杖头挑钱还解酲。
悲来不作穷途哭,时复有诗鸣不平。
忘年之交古来有,臭味相同即为偶。
来迟去疾奈尔何,无限离情付杯酒。
北风吹雨凝作花,船头敲冰船尾划。
道傍行人指归路,城上栖乌还到家。
城市尘埃易更改,还念山林青眼在。
看花有约明年来,教我村童埽门待。
送林子山之闽中觐亲 明 · 林鸿
钓鲈桥头流水香,冬青花开榕叶凉。
垆头酌酒送行客,醉后狂吟成短章。
世人怀别多惨怆,念君此行何坦荡。
云是严君在武威,十年着尽远游衣。
鸿雁缄中空寄远,鱼龙川上苦思归。
以兹出门心草草,拂衣便向长安道。
古戍飞霜马色寒,重关曙月鸡声早。
自古秦川亦壮哉,三峰华岳掌中开。
温泉绿树胧胧见,渭水黄河曲曲来。
边庭相见悲复喜,白发依依问乡里。
九月狐裘尚觉寒,千钟黍酒难成醉。
闻道东还未有期,陇头好寄折梅诗。
翻思人世皆为客,何必临岐是别离。
自励 其一 明 · 王英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五十二
大道何坦荡,出门安所之。
吾将肃轻驾,独与万里期。
东望有泰山,其高亦巍巍。
上摩苍天表,下瞰碧海涯。
欲往一登览,素心良所思。
俯首眄穷岛,仰身临紫微。
飘遥适志意,慎哉毋疾驰。
跻高必自下,斯言不可违。
书乐邑长史高凉黄公性成六平清致 明 · 王恭
轩丘之人何坦荡,奋身拟在萧曹上。
三语曾闻作掾名,一言尚遇知音赏。
谁云枳棘不栖鸾,暂屈长才向小官。
月俸持还酒家去,春衣犹似帝京寒。
六平峰下开仙馆,案牍閒时任萧散。
南涧飞泉卧内清,西林爽气朝来满。
自从下马少鞭笞,邻邑争传赞画奇。
遂使郎官唯坐笑,每逢才子即联诗。
有时独上横琴石,万水千峰起遥忆。
金马长悬魏阙情,铜鱼不记乡山色。
南营考绩待朝天,莫笑行囊但一钱。
应知太史求循吏,籍籍声名继颍川。
燉煌太守后庭歌 明 · 陈贽
押先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八十四
太守治郡人称贤,郡中无事时高眠。
近闻境内出异泉,甲兵不试人力田。
太守胸次何坦然,到来燉煌将五年。
谯楼角残月在天,后庭为我开锦筵。
红妆翠袖艳且鲜,金翘插鬓贴翠钿。
翩翩舞向画烛前,娇歌一曲欢无边。
明日欲行懒着鞭,如此乐事直万钱,太守爱我情独偏。
分题得含春亭送李惟诚大参之陜西 明 · 罗钦顺
押尤韵 出处:整庵存稿卷十六
终南不改色,清渭仍东流。
春花几开落,亭址馀荒丘。
城头北斗低,明月满高楼。
金莲无消息,长夜风飕飕。
忆昔贞观初,庙堂多俊游。
从容奉清问,高步登瀛洲。
王道何坦荡,致理侔殷周。
嗟嗟令狐子,得君无与俦。
云胡延英奏,背汗沾重裘。
形迹一以拘,肝胆何由投。
大夫中朝彦,揽辔澄西州。
胜迹应遍览,兹亭无久留。
永怀明艮会,夙夕弘嘉猷。
休声谅自致,允矣垂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