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永贞贞元二十一年,德宗崩,顺宗立,改元永贞韦执谊王叔文等用事,又谋夺中官兵,制天下之命。是年八月皇太子即位,帝自称太上皇,上贬执谊叔文等,愈故作永贞行云。)805年10月 中唐 · 韩愈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
引用典故:董贤 鲧死羽 侯景九锡 谅阴 流幽州 叔敖瘗
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
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
一朝夺印付私党(是岁王叔文等以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诸行营节度使,以韩泰为其行军司马叔文欲夺取宦官兵权以自固,藉希朝老将,使主其名,而实以专其事,人情疑惧),懔懔朝士何能为。
狐鸣枭噪争署置,(式亦切)(式冉切)跳踉相妩媚
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
公然白日受贿赂,火齐磊落堆金盘。
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王叔文用事,一日诸相会食,叔文中书,欲与韦执谊计事,执谊起迎,诸相停箸以待。有顷,报叔文索饭,已与韦相同餐閤中矣。杜佑高郢惧,不敢言。郑珣瑜独叹曰:“吾岂可复居此位?”索马径归,卧不起)
董贤三公谁复惜,侯景九锡行可叹。
国家功高德且厚,天位未许庸夫干。
嗣皇卓荦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膺图受禅登明堂,共流幽州鲧死羽
四门肃穆贤俊登,数君匪亲岂其朋。
郎官清要为世称,荒郡迫野嗟可矜(谓贬礼部员外郎柳宗元邵州司封郎中韩晔池州屯田员外郎刘禹锡连州各郡刺史也)
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瘴疠烝。
江氛岭祲昏若凝,一蛇两头见未曾。
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
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
左右使令诈难凭,慎勿浪信常兢兢。
吾尝同僚情可胜,具书目见非妄徵,嗟尔既往宜为惩。
顺宗实录(起四月五月 其三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夏四月乙巳
上御宣政殿
皇太子
册曰。
储贰者。
必归于冢嗣
固邦本者。
允属于元良
咨尔元子广陵王某。
幼挺岐嶷。
长标徇淑。
佩诗礼之明训。
宣忠孝之宏规。
居维保和。
动必循道。
识达刑政。
器合温文。
爱敬奉于君亲。
仁德闻于士庶。
神祇龟筮。
罔不协从。
是用命尔为皇太子
于戏。
惟我烈祖之有天下也。
功格上帝。
祚流无穷。
光缵洪业。
逮予十叶。
虔恭寅畏。
日慎一日
付尔以承祧之重。
励尔以主鬯之勤。
以贞万国之心。
以扬三善之德。
尔其尊师重傅。
亲贤远佞。
非礼勿践。
非义勿行。
对越天地之耿光。
丕承祖宗之休烈
可不慎欤。
时上即位已久。
而臣下未有亲奏对者。
内外盛言王伾王叔文专行断决
日有异说。
又属频雨。
皆以为偫小用事之应。
至将册礼之夕。
雨乃止。
行事之时。
天气清朗。
有庆云见。
识者以为天意所归。
及睹皇太子仪表。
班行既退。
无不相贺。
至有感泣者。
戊申
诏曰。
惟先王光有天下。
必正我邦本。
以立人极。
储贰以承宗祧
所以启迪大猷。
安固洪业。
斯前代之令典也。
皇太子某。
体仁秉哲。
恭敬温文。
德协元良
礼当上嗣
朕奉若丕训
宪章前式。
惟承社稷之重。
载考春秋之义。
授之匕鬯。
以奉粢盛。
爰以令辰。
俾膺茂典。
今册礼云毕。
感庆交怀。
思与万方。
同其惠泽。
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已后。
至四月九日昧爽已前。
天下应犯死罪者特降从流。
流已下递减一等。
文武常参并州县官
子为父后者。
赐勋两转。
古之所以教太子
茂选师傅以翼辅之。
法于训词而行其典礼。
左右前后。
罔非正人。
是以教谕成德也。
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
积学懿文。
守经据古
夙夜讲习。
庶协于中。
并充皇太子侍读
天下孝子顺孙先旌表门闾者。
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庚戌
皇太子长子宁等六人为郡王
癸酉(当作丑)
吐蕃吊祭使工部侍郎御史大夫史馆修撰张荐礼部尚书
字孝举
代居深州陆泽
文成
博学工文词。
性好诙谐。
七登文学科。
聪明强记。
历代史传
无不贯通
太师颜真卿称赏
遂知名。
大历中
江东观察表荐之。
左司禦率府兵曹参军史馆修撰
贞元初太常博士
四年。
回纥求和亲。
使送咸安公主回纥
判官
改授殿中侍御史
累迁谏议大夫
十一年。
回纥子。
秘书少监持节为使。
还。
久之。
秘书监
二十年。
吐蕃赞普死。
工部侍郎御史大夫
持节吊赠。
卒于赤岭东
回纥吐蕃传归其柩。
前后三使异国。
自始命至卒。
常兼史职
史馆二十年。
著宰辅传略五服图记寓居录灵怪集等。
景寅
闽中万安监。
先是福建观察柳冕久不迁。
欲立事迹。
以求恩宠。
乃奏云。
闽中南朝地。
畜羊马可使孳息。
请置监。
许之。
收境中畜产。
令吏其中。
羊大者不过十斤。
马之良者估不过数千。
不经时辄死。
又敛。
百姓苦之。
远近以为笑。
至是观察阎济美奏罢之。
丁卯
命焚容州所进毒药可杀人者。
五月己巳
杭州刺史韩皋尚书左丞
辛未
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检校右仆射兼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
叔文欲专兵柄。
希朝年老旧将。
故用为将帅
使主其名。
而寻以其党韩泰行军司马
专其事。
甲戌
度支郎中韩泰兵部郎中中丞
充左右神策京西都栅行营兵马节度行军司马
赐紫
乙亥
追改为检校兵部郎中
职如故。
甲申
以万年令房启容州刺史御史中丞
初启善于叔文之党。
因相推致。
遂获宠于叔文
求进用。
叔文以为容管经略使
使行。
约至荆南授之。
云脱不得荆南
即与湖南
宿留于江陵
久之。
方行至湖南
又久之。
叔文与执谊争权。
数有异同。
故不果。
寻闻皇太子监国
惶骇奔驰而往。
是日以郴州员外司马郑馀庆尚书左丞
乙酉
尚书左丞韩皋为鄂岳观察武昌军节度使
自以前辈旧人。
累更重任
颇以倨自高。
叔文之党。
谓人曰。
吾不能事新贵人
从弟华幸于叔文
以告叔文
故出之。
辛卯
王叔文户部侍郎
职如故。
赐紫
叔文欲依前带翰林学士
宦者俱文珍等恶其专权。
削去翰林之职。
叔文见制书大惊。
谓人曰。
叔文日时至此商量公事。
若不得此院职事。
即无因而至矣。
王伾曰诺。
即疏请。
不从。
再疏。
乃许三五日一入翰林
学士名。
又与归登同日赐紫
内出衫笏赐
叔文不沾。
珍等所恶。
独不得赐。
由此始惧。
衢州别驾令狐峘秘书少监
国子祭酒德棻元孙。
进士登第
司徒杨绾未达时遇之。
以为贤。
为礼部修史
史馆
华原拾遗
累迁起居舍人
大历八年
刘晏吏部尚书
刑部员外
判南曹
累迁至礼部侍郎
判南曹
尚书
杨炎侍郎
得晏之举。
分阙必择其善者与
而以恶者与
固已不平。
为礼部。
为相。
有杜封者。
故相鸿渐之子。
求补宏文生。
尝出杜氏门下。
以封。
使者曰。
相公欲封成其名。
乞署封名下一字。
因得以记焉。
不意卖之。
署名属
明日疏言。
宰相炎迫臣以威。
臣从之则负陛下。
不从即当害臣。
德宗以问
具道所以。
德宗怒曰。
此奸人。
不可奈。
欲杖而流之。
救解。
乃黜为衡州别驾
贞元初
李泌为相。
左庶子史馆修撰徵。
至则与同职孔述睿争竞细碎。
数侵述睿
述睿长告以让不欲争。
卒。
窦参为相。
恶其为人。
吉州别驾
吉州刺史
齐映江西观察
吉州
自以前辈
怀怏怏。
不以刺史礼见。
入谒从容步进。
袜首属戎器。
以为恨。
去至府。
举前刺史过失。
鞫不得真。
无政事。
不宜临郡。
衢州别驾
上即位。
秘书少监徵。
未至卒。
史馆
元宗实录一百卷。
代宗实录三十卷。
虽颇勤苦。
然多遗漏。
不称良史。
初德宗将厚奉元陵事。
时为中书舍人史职
奏疏谏请薄其葬。
答诏优奖。
元和三年
修实录功。
追赠工部尚书
是月。
襄州为襄府。
临汉县于古城。
邓城县
顺宗实录(起八月尽至山陵) 其五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八月庚子。诏曰。
惟皇天祐命烈祖诞受方国
九圣储祉。万方咸休。
肆予一人。获缵丕业。
严恭守位。不遑暇逸。
而天祐匪降。疾恙无瘳。
将何以奉宗庙之灵。展郊禋之礼。
畴咨庶尹。对越上元
内愧于朕心。上畏于天命。
夙夜祗慄。惟怀永图。
一日万机。不可以久旷。
天工人代。不可以久违。
皇太子某。睿哲温文。
宽和慈惠。孝友之德。
爱敬之诚。通于神明。
格于上下。是用推皇王至公之道。
遵父子传归之制。付之重器。
以抚兆人。必能宣祖宗之重光。
天地之休命。奉若成宪。
永绥四方。宜令皇太子即皇帝位。
朕称太上皇。居兴庆宫
制敕称诰。所司择日行册礼。
永贞元年八月辛丑太上皇兴庆宫
诰曰。有天下者。
传归于子。前王之制也。
钦若大典。斯为至公。
式扬耿光。用体文德。
朕获奉宗庙。临御万方。
降疾不瘳。庶政多阙。
乃命元子。代予守邦
爰以令辰。光膺册礼。
宜以今月九日册皇帝于宣政殿。仍命检校司徒杜佑充册使。
门下侍郎杜黄裳副使。国有大命。
恩俾惟新。宜因纪元之庆。
用覃在宥之泽。宜改贞元二十一年永贞元年
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昧爽已前。天下应犯死罪特降从流。
流已下递减一等。又下诰曰。
人伦之本。王化之先。
爰举令图。允资内辅
式表后妃之德。俾形邦国之风。
兹礼经之大典也。良娣王氏。
家承茂族。德冠中宫
雅修彤管之规。克佩姆师之训。
自服勤藻。祗奉宗祧。
令范益彰。母仪斯著。
宜正长之位。以明继体之尊。
良媛董氏。备位后庭
素称淑慎。进升号位
礼亦宜之。良娣可册为太上皇后
良媛宜册为太上皇德妃。仍令所司备礼。
择日册命。宣示中外。
咸使知闻。壬寅
王伾开州司马王叔文渝州司户
员外置。驰驿发遣。
叔文越州人
以棋入东宫。颇自言读书知理道。
乘閒尝言人閒疾苦。上将大论宫市事。
叔文说中上意。遂有宠。
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
异日用之。密结韦执谊
并有当时名欲侥倖而速进者陆质吕温李景俭韩华韩泰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十数人。定为死交
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交游踪迹诡秘。
莫有知其端者。贞元十九年
补阙张正买疏他事。得召见。
正买与王仲舒刘伯刍裴茝常仲儒吕洞相善。数游止。
正买得召见。诸往来者皆往贺之。
有与之不善者。告叔文执谊云。
正买疏似论君朋党事。宜少诫。
执谊叔文信之。执谊尝为翰林学士
父死罢官。此时虽为散郎
以恩时时召入问外事。执谊因言成季朋宴聚游无度。
谴斥之。人莫知其由。
叔文既得志。与王伾李忠言等专断外事。
遂首用韦执谊为相。其常所交结。
相次拔擢。至一日除数人。
日夜偫聚。侍书幸。
寝陋吴语。上所亵狎。
叔文颇任事。自许微知文义。
好言事。上以故稍敬之。
不得如出入无阻。叔文入至翰林
入至柿林院。见李忠牛昭容等。
故各有所主。主往来传授
刘禹锡陈谏韩华韩泰柳宗元房启凌准等主谋议唱和。采听外事。
上疾久不瘳。内外皆欲上早定太子位。
叔文默不发议。已立太子
天下喜。而叔文独有忧色。
尝吟杜甫诸葛亮诗末句云。出师未用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因歔欷流涕。
闻者咸窃笑之。虽判两使事。
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
谋夺宦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希朝韩泰总统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中人尚未悟。
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
中人始悟兵柄叔文所夺。乃大怒曰。
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
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曰。无以兵属人。
希朝奉天。诸将无至者。
韩泰叔文。计无所出。
唯曰奈何奈何。无几而母死。
执谊益不用其语。叔文怒。
与其党日夜谋起复。起复必先斩执谊
而尽诛不附已者。闻者皆恟惧。
皇太子监国。遂逐之。
明年乃杀之。
杭州人。病死迁所。
其党皆斥逐。叔文最所贤重者李景俭
而最所谓奇才者吕温叔文用事时。
景俭持母丧在东都。而吕温使吐蕃半岁。
叔文败方归。故二人皆不得用。
叔文败后数月。乃贬执谊崖州司马
后二年。病死海上。
执谊杜黄裳子婿。
黄裳同在相位。故最在后贬。
执谊进士对策高等。骤迁拾遗
年二十馀入翰林。巧慧便辟。
媚幸于德宗。而性贪婪诡贼
其从祖兄夏卿吏部侍郎执谊翰林学士
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应。
乃探出怀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惊曰。
吾与卿赖先人德致名位。幸各已达。
岂可如此自毁坏。摆袖引身而去。
执谊大惭恨。既而为叔文所引用。
初不敢负叔文。迫公议。
时时有异同。辄令人谢叔文云。
非敢负约为异同。盖欲曲成兄弟尔。
叔文不之信。遂成仇怨
叔文败。执谊亦自失形势。
知祸且至。虽尚为相。
常不自得。长奄奄无气。
闻人行声。辄惶悸失色。
以至败死。时才四十馀。
执谊自卑。尝讳不言岭南州县名。
郎官时。尝与同舍郎诣职方观图。
每至岭南图。执谊皆命去之。
闭目不视。至拜相。
还所坐堂。北壁有图。
不就省。七八日试就观之。
崖州图也以为不祥。甚恶之。
惮不能出口。至贬。
果得崖州焉。永贞二年正月景戌
太上皇兴庆宫受朝贺。皇帝率百寮奉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
册文曰。维永贞二年岁次景戌正月景戌
皇帝臣某。稽首再拜奉册言。
臣闻上圣元邈。独超乎希夷
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岂足以表无为之德。光不宰之功。
然称谓所施。册攸著。
涵泳道德。感于精诚。
仰奉洪徽。有以自竭。
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元元。业缵皇极。
膺千载之休历。承九圣之耿光。
昭宣化源。发扬大号。
政有敦本示俭。庆裕格天。
恩翔春风。仁育偫品。
而功成不处。褰裳去之。
付神器于冲人。想汾阳以高蹈。
体尧之德。与神同符。
其动也天。其静也地。
巍巍事表。无得而言。
顾兹寡昧。属膺大宝。
惧忝传归之业。莫申继述之志。
夙夜兢畏。惟怀永图。
今天下幸安。皆睿训所被。
而未极徽号。孰报君亲。
是以台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于内。
方伯藩守亿兆之众。同词于外。
请因寿历。以播鸿名。
臣不胜大愿。谨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
当三朝献寿之辰。应五纪启元之始。
光膺徽称。允协神休。
斯天下之庆也。元和元年正月甲申
太上皇崩于兴庆宫咸宁殿。年四十六。
遗诰曰。朕闻死生者物之大归。
修短者人之常分。古先哲王。
明于至道。莫不知其终以存义
顺其变以节哀。故存者不至于伤生。
逝者不至于甚痛。谓之达理。
以贯通丧。朕自弱龄。
即敦清静。逮乎近岁
又婴沈痼。常亦亲政
益倦于勤。以皇帝天资仁孝。
日跻圣敬。爰释重负。
委之康济。而能内睦于九族。
外勤于万机。问寝益严。
侍膳无旷。推此至德。
以安庶邦。朕之知子。
无愧天下。今厥疾大渐。
不寤不兴。付托得人
顾复何恨。四海兆庶。
亦奚所哀。但圣人大孝。
在乎善继枢务之重。
军国之殷。缵而承之。
不可暂阙以日易月
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
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
二十七日释服。方镇岳牧。
不可离任赴哀。天下吏人。
诰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
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宫中当临者。
朝晡各十五举音。非朝晡临时。
禁无得哭。释服之后。
勿禁乐。他不在诰中者。
皆以类从事。伏以崇陵仙寝
复土才终。甸邑疲人。
休功未几。今又重劳营奉
朕所哀矜。况汉魏二文。
皆著遗令。永言景行
常志夙心。其山陵制度。
务从俭约。并不用以金银锦䌽为饰。
百辟卿士。同力尽忠。
克申送往之哀。宜展事居之礼。
布告天下。明知朕怀。
七月壬申。葬丰陵。
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曰顺宗
连州刺史厅壁记816年7月24日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此郡于天文与荆州星分。田壤制与番禺犬牙
观民风与长沙祖习。故尝隶三府。
中而别合。乃今最久而安。
得人统也。桉宋高祖世。
始析郴之桂阳为小郡。后以州统县。
更名如今。其制谊也。
郡从岭。州从山。
而县从其郡。邑东之望曰顺山。
由顺以降。无名而相钦者以万数。
回环郁绕。迭高争秀。
西北朝拱于九疑。城下之浸曰湟水
由湟之外交流而合输以百数。沦涟汨潏。
擘山为渠。东南入于海。
山秀而高。灵液渗漉。
故石钟乳为天下甲。岁贡三百铢。
原鲜而膴。卉物柔泽。
故纻蕉为三服贵。岁贡十笥。
林富桂桧。土宜陶旊。
故候居以壮闻。石侔琅玕。
水孕金碧。故境物以丽闻。
环峰密林。激清储阴。
海风驱温。交战不胜。
触石转柯。化为凉飔。
城压赭冈。踞高负阳。
土伯嘘湿。抵坚而散。
袭山逗谷。化为鲜云。
故罕罹呕泄之患。亟有华皓之齿。
信荒服之善部。而炎裔之凉地也。
永贞元年。予始以尚书员外郎坐党累。
出补兹郡。居无何。
吏议以是迁也。不足偿其责。
故道贬为朗州司马。后十年。
诏书徵还。抵京师
俄复前命。佩故印绶而南。
曩之北向相徯者。咸仕郡县。
巾韝来迎。下车之日。
私唁且笑。既视事。
得前二千石名姓于壁端。宰臣王晙倖卿刘晃儒官严士元闻人韩泰佥拜焉。
或久于其治。功利存乎人民。
或不之厥官。翘禺载于歌谣。
余不佞。从偫公之后。
武德距于今。凡五十有七人。
所举者四君子。犹振裘之于领袖焉。
元和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刺史中山刘某记。
答元饶州论春秋书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四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辱复书。
教以报张生书及答衢州书言春秋。
此诚世所希闻。
兄之学为不负孔氏矣。
往年曾记裴封叔宅闻兄与裴太常言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一义。
讽习之。
又闻韩宣英及亡友吕和叔辈言他义。
知春秋之道久隐。
而近乃出焉。
京中于韩安平处始得微指。
和叔处始见集注。
恒愿扫于陆先生之门。
先生给事中
宗元尚书同日。
居又与先生同巷。
始得执弟子礼。
未及讲讨
先生病。
时闻要论。
常以易教诲见宠。
不幸先生疾弥甚。
宗元又出邵州
乃大乖谬。
不克卒业。
复于亡友淩生处尽得宗指辨疑集注等一通。
伏而读之。
纪侯大去其国。
见圣人之道与合。
不惟文王周公之志。
独取其法耳。
于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见圣人立孝经之大端。
所以明其分也。
于楚人杀陈夏徵舒
丁亥楚子入陈。
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见圣人褒贬与夺。
唯当之所在。
所谓瑕瑜不掩也。
反覆甚喜。
若吾生前距此数十年。
则不得是学矣。
今适后之。
不为不遇也。
兄书中所陈。
皆孔氏大趣。
无得踰焉。
其言书荀息
贬立卓之意也。
顷尝怪荀息奉君之邪心以立嬖子。
不务正义。
重耳于外而专其宠。
孔子同于仇牧孔父为之辞。
今兄言贬大善。
固当贬也。
然则春秋与仇孔辞不异。
仇孔亦有贬欤。
宗元尝著非国语六十馀篇。
其一篇为发也。
今录以往。
可如愚之所谓者乎。
微指中明郑人来渝平。
量力而退。
告而后绝。
固先同后异者也。
今检此。
前无与郑同之文。
后无与郑异之据。
独疑此一义。
理甚精而事有不合。
兄亦当指而教焉。
往年又闻和叔言兄论楚商臣一义。
虽啖赵陆氏。
皆所未及。
请具录当疏微指下以传末学。
前书。
亦请见及。
至之日。
勒为一卷。
以垂将来。
宗元始至是州。
陆先生墓表
今以奉献。
宣英读之。
春秋之道。
如日月不可赞也。
若赞焉。
必同于孔蹠优劣之说。
故举其一二。
不宣。
宗元再拜。
崔偫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七
贞松产于岩领。高直耸秀。
条畅硕茂。粹然立于千仞之表。
和气之发也。禀和气之至者。
必合以正性。于是有贞心劲质。
用固其本。禦攘冰霜。
以贯岁寒。故君子仪之。
清河崔敦诗。有柔儒温文之道。
以和其气。近仁复礼
物议归厚。其有禀者欤。
有雅厚质方之诚。以正其性。
悫论忠告。交道甚直。
其有合者欤。是故日章之声。
振于京师。尝与陇西李杓直南阳韩安平洎予交友。
杓直敦柔深明。冲旷坦夷。
崔君之和。安平厉庄端毅。
高朗振迈。悦崔君之正。
予以刚柔不常。造次爽宜。
求正于韩。袭和于
崔君而考其中焉。忘言相视。
默与道合。今将宁觐东周
振策于迈。且饯于野。
或命为之序。予于崔君
有通家之旧。外党之亲。
然吾不以是合之。崔君文学登于仪曹
扬于王庭。甲俊造之选。
首雠校之列。然吾不以是视之。
于其序也。故载之其末云。
送韩丰偫公诗后序805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春秋时
晋有叔向者。
垂声迈烈。
显白当世。
而其兄铜鞮伯华
匿德藏光
退居保和
士大夫其不与叔向游者。
罕知伯华矣。
仲尼叔向曰遗直由义。
又称伯华曰多闻内植。
进退两尊。
荣于策书。
故羊舌氏之美。
至于今不废。
宗元常与韩安平遇于上京
追用古道。
交于今世。
以是知吾兄矣。
字茂实
敦朴而知变。
宏和而守节
温淳重厚。
与直道为伍。
尝又著书。
言礼家之事。
条综古今。
大备制量。
遗名居实。
澹泊如也。
他日当为达者称焉。
在吾侪乎。
则韩氏之美。
亦将焜耀于后矣。
今将浮游淮湖。
观艺诸侯。
凡知兄者。
咸出祖于外。
天水赵佶
秉翰序事。
殷勤宣备。
词旨甚当。
予谓春秋之道。
或始事。
或终义。
大易之制。
序卦处末。
然则后序之设。
不为非经也。
于是编其饯诗若干篇。
纪于末简。
以贶行李。
遂抗手而别。
驿使壁记80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凡万国之会。
四夷之来。
天下之道途。
毕出于邦畿之内。
奉贡输赋。
修职于王都者。
入于近关。
则皆重足错毂。
以听有司之命。
徵令赐予。
布政于下国者。
出于甸服。
而后桉行成列。
以就诸侯之馆。
故馆驿之制。
于千里之内尤重。
自万年至于渭南
其驿六。
其蔽曰华州
其关曰潼关
自华而北界于栎阳
其驿六。
其蔽曰同州
其关曰蒲津
自灞而南至于蓝田
其驿六。
其蔽曰商州
其关曰武关。
长安至于盩厔
其驿十有一。
其蔽曰洋州
其关曰华阳
武功而西至于好畤
其驿三。
其蔽曰凤翔府
其关曰陇关。
自渭而北至华原
其驿九。
其蔽曰坊州
咸阳而西至于奉天
其驿六。
其蔽曰邠州
由四海之内。
总而合之。
以至于关。
由关之内。
束而会之。
以至于王都。
华人夷人往复而授馆者。
旁午而至。
传吏奉符而阅其数。
县吏执牍而书其物。
告至告去之役。
不绝于道。
寓望迎劳之礼。
无旷于日。
而春秋朝陵之邑。
皆有传馆。
其饮饫饩馈。
咸出于丰给。
缮完筑复。
必归于整顿。
列其田租。
布其货利。
权其入而用其积。
于是有出纳奇赢之数。
勾会考校之政。
大历十四年
始命御史为之使。
俾考其成。
以质于尚书
季月之晦。
必合其簿书
以视其等列。
而校其信宿。
必称其制。
有不当者。
反之于官。
尸其事者有劳焉。
则复于天子而优升之。
劳大者增其官。
其次者降其调之数。
又其次犹异其考绩。
官有不职。
则以告而罪之。
故月受俸二万于太府
史五人。
承符者二人。
皆有食焉。
先是假废官之印而用之。
贞元十九年
南阳韩泰告于上。
始铸使印而正其名。
然其嗣当斯职。
未尝有记之者。
追而求之。
盖数岁而往。
则失之矣。
今余为之记。
遂以韩氏为首。
且曰。
修其职。
故首之也。
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802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
呜呼。
唐仁人独孤君之墓。
祔于其父太子舍人讳助之墓之后。
自其祖赠太子少保讳问俗而上。
其墓皆在灞水之左。
今王父营陵于其侧。
故再世在此。
呜呼。
在独孤君之道和而纯。
其用端而明。
内之为孝。
外之为仁。
默而智。
言而信。
其穷也不忧。
其乐也不淫。
读书推孔子之道。
必求诸其中。
其为文深而厚。
尤慕古雅。
善赋颂。
其要咸归于道。
孔子之世。
颜回者。
能得于孔子
后之仰其贤者。
譬之如日月。
而莫有议者焉。
呜呼。
独孤君之明且仁。
如遭孔子
是有两颜氏也。
今之世有知其然者。
其信于天下乎。
使夫人也夭而不嗣。
世之惑者。
犹曰尚有天道。
噫乎甚邪。
君讳申叔。
字子重
年二十二举进士
又二年用博学宏词校书郎
又三年居父丧。
未练而没。
贞元十八年四月五日也。
是年七月十日而葬。
乡曰某乡。
原曰某原。
呜呼。
君短命。
行道之日未久。
故其道信于其友。
而未信于天下。
今记其知君者于墓。
韩泰安平
南阳人
李行谌元固
其弟行敏中明。
赵郡赞皇人
柳宗元
河东解人
崔广略
清河人
韩愈退之
昌黎人
王涯广津
太原人
吕温和叔
东平人
崔偫敦诗
清河人
刘禹锡梦得
中山人
李景俭致用
陇西人
严休复元锡
冯翊人
韦词致用
京兆杜陵人
李中丞804年5月22日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贞元二十年岁次甲申五月某朔二十二日
故吏儒林郎侍御史王播将仕郎殿中侍御史穆质奉议郎殿中侍御史冯邈承奉郎监察御史韩泰宣德郎监察御史范传正文林郎监察御史刘禹锡承务郎监察御史里行柳宗元承务郎监察御史里行李程等。
谨以清酌之奠。
敬祭于故中丞刑部侍郎李公之灵。
惟公坚贞守道。
洁廉成德。
当官秉彝。
卓尔孤直。
高节外峻。
纯诚内植。
临事不回。
执心无惑。
矫矫劲质。
擢于天枝。
式是邦族。
粲其羽仪。
发迹内史
参其军事
自下劘上。
直词屡至。
于后受邑。
历抚疲人。
公去逾久。
人滋咏呻。
复从京邑
辟署司录
振其纲条
端我甸服。
黠吏屏气。
贪官窒欲。
赫赫有命。
登于王庭。
邦赋以修。
国用是经。
实抗其长。
以奉准程。
校其簿书
无失奇赢。
进为正郎
勾会是专。
乃刺于商。
虎节登山。
化塉为沃。
致夷于艰。
道途讴歌。
有诏徵还。
丞我御史
执其宪矩。
纠逖之志。
直清是举。
慎择寮吏。
必薪之楚。
终始七载。
不忘祗勤。
事无观瞻。
道有屈伸。
皂囊密启。
忠恳屡陈。
令望逾重。
名卿是属。
拖绅遽闻。
卷衣已复。
礼备赗赠。
恩加命服。
窀穸有时。
岁月逾蹙。
等猥备官属
况当荐延。
承其规模。
奉以周旋。
近或逾月。
远则累年。
咸承至公。
官守获全。
故事尽在。
遗风蔼然。
俯仰庭除。
顾慕潺湲。
致诚一觞。
拜诀堂筵。
呜呼哀哉。
来南809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元和三年十月。翱既受岭南尚书公之命。
四年正月己丑。自旌善第以妻子上船于漕。
乙未。去东都。
韩退之石浚川假舟送子。明日
及故洛东吊孟东野。遂以东野行。
浚川以妻疾自漕口先归。黄昏到景云山居。
诘朝登上方。南望嵩山
姓名记别。既食。
韩孟别予西归。戊戌
子病寒。饮葱酒以解表
暮宿于巩。庚子
洛下河。止汴梁口。
遂泛汴流。通河于淮。
辛丑。及河阴
乙巳。次汴州
疾又加。召医察脉。
使人入卢。又二月丁未朔
宿陈留戊申
庄人自卢又来。宿雍邱
乙酉。次宋州
疾渐瘳。壬子
永城甲寅
至埇口。丙辰
泗州。见刺史假舟。
转淮上河如扬州庚申
下汴渠入淮。风帆及盱眙
风逆天黑。色波水激。
顺潮入新浦壬戌
楚州丁卯
扬州戊辰
上栖灵浮图。辛未
大江润州戊寅
常州壬午
苏州癸未
如虎邶之山。息足千人石。
剑池。宿望海楼
观走砌石。将游报恩。
水涸舟不通。无马道
不果游。乙酉
松江丁亥
官艘隙。水溺舟败。
戊子。至杭州
己丑。如武林之山。
临曲波观轮桩。登石桥。
宿高亭。晨望平湖孤山江涛。
道。上新堂
周眺偫峰。听松风。
灵山永吟叫猿。山童学反舌声。
癸巳。驾涛江逆波至富春
丙申七里滩睦州
庚子。上杨盈川亭。
辛丑。至衢州
以妻疾止行。居开元佛寺临江亭后。
三月丁未朔。翱在衢州
甲子。女某生。
四月丙子朔。翱在衢州
侯高宿石桥。丙戌
衢州戊子
常山上岭至玉山庚寅
信州甲午
望君阳山。怪峰直耸似华山
丙申。上于越亭。
己亥。直渡担石湖
辛丑。至洪州
岭南使。游徐孺亭。
荷花五月壬子
吉州壬戌
虔州己丑
韩泰安平渡江。游灵应山居。
辛未。上大庾岭
明日。至浈昌
癸酉。上灵屯西岭。
韶石甲戌
宿灵鹫山居。六月乙亥朔
韶州丙子
始兴公室。戊寅
入东荫山。看大竹如婴儿。
浈阳峡己卯
宿清远峡山癸未
广州。自东京广州
水道。出衢信七千六百里。
出上元西江七千一百又三十里。自洛州下黄河汴梁过淮至淮阴一千八百有三十里。
顺流。自淮阴邵伯三百有五十里。
逆流。自邵伯至江九十里。
润州杭州八百里。渠有高下。
水皆不流。自杭州常山六百九十有五里。
逆流。多惊滩
索引船。乃可上。
常山玉山八十里。陆道。
谓之玉山岭。自玉山至湖七百有一十里。
顺流。谓之高溪
自湖至洪州一百有一十八里。逆流。
洪州大庾岭一千有八百里。逆流。
谓之漳江。自大庾岭浈昌一百有一十里。
陆道。谓之大庾岭
浈昌广州九百有四十里。顺流。
谓之浈江。出韶州谓之韶江。
赵协律832年 唐 · 李商隐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引用典故:安石妓
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一作皆)同。
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原注:愚与赵俱出今吏部相公门下,又同为故尚书安平公所知,复皆是安平公表侄)
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濮阳公祭太常崔丞文840年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年月日。惟灵泰岳繁祉。
安平望族。润地势于长源。
构堂基于修麓。蓝田之产。
宜有良玉。徂徕之林。
宜无凡木。昔我待子。
玉之间。冀十城之得价。
望千寻而可攀。大年不登。
逸足方驶。欲秀而先蠹。
玉将攻而遽毁。闻问之时。
叹悼何已。惟我承乏。
受命南征。一言相许。
携手同行。夐绝万里。
飘泊双旌。念两婢之价倍。
五羖之酬轻。地接殊邻。
风移中土。五岭三江
炎风瘴雨。钓犀之潭。
跕鸢之渚。席上从容。
幕中宴语。先防载苡之谤。
更示投香之所。因使庸虚。
不罹罪罟。越井之酋。
甘绥之女。时清则铜镝纳厨。
岁稔则银簪叩鼓。岂我之自。
惟子是与。相从来觐。
又往于泾。风埃古戍。
霜雪孤亭。偏裻之服。
缦胡之缨。塞迥而晨严刁斗。
沙平而夜警兜零。指吾以虏隙。
勉吾以武经。正慰穷边。
俄还京邑北庭减价。
南辕雪泣。章台辟掾。
方喜赵嘉之来。棘署选丞。
仍见谯元之入。是焉践历。
更俟飞翻。况乎凤沼。
又接鸰原。何衅成乎燥湿。
而厉结乎寒暄。未及西山之药。
旋为东岳之魂。忆昔旧许员归。
青门出饯。乐作而叹起。
杯行而泪泫。但容与于风波。
共沈吟于钟箭。挥袂如昨。
邮书甚频。虽遥道里。
未阔声尘。孰谓念归之日。
翻为有恸之晨。呜呼哀哉。
髣髴荒阡。依稀古陌。
徐动丹旐。永归元宅。
愿执绋而身远。想移舟而莫及。
迥夜秋思。偫山暮色。
恨白发之衰翁。哭青云之旧客。
聊兹寄奠。莫写西悲。
巳乎崔子。为吾歆之。
癸未醮谢青词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九
归心大道,托命至仁。
住世今八十三年,聚族殆千五百指。
天行代有,每怀疾疠不测之忧;
世事多虞,又惧水火非常之变。
辄伸丹悃,仰扣天阍;
曲轸鸿私,俯从人欲。
蠲除疾恙,洗涤罪愆。
门户清宁,田园登稔。
养老慈幼,有团栾之喜;
安居暇食,无啼号之声。
退省馀生,实繄大造。
虽乾坤之施,义无所谢;
而豺獭之祭,物有固然。
爰即家庭,恭修报礼。
固不敢以贪瞋痴,侥求无妄之福;
乃所愿者安平泰,优游垂尽之龄。
按:《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九。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一三。
钱待制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六八、《斐然集》卷七
伏审光膺中诏,还直西清,公议稍伸,士流交庆。
某官三朝旧德,一世伟人。
忠孝王家,矧继文儒之后;
安平泰日,已高法从之名。
峣峣多困于不全,落落固知其难用。
江湖远迹,屡易岁阴;
柏后凋,方腾月旦。
果动达聪之听,俾归持橐之班。
献纳是资,职不分于中外;
典型未泯,人思见于老成
徯闻环召之音,那遂琳庭之逸。
念驰笺之未果,辱坠翰之遽先。
谦厚俯临,愧怀交集。
严州马目山祈雨祝文 其一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五、《渭南文集》卷二四
维神有祠,兹山尚矣。
唐刺史韩泰,以祷雨获应,载新庙貌。
今又四百馀年,而未列命祀,无以慰父老祝史之心。
今兹旱势已极,某虽愚,蒙恩假守,得以专达于朝。
敢与尔神期以三日,甘泽沾足,槁苗复兴,当列奏乞封,以侈神之威灵。
顾以守郡,不获亲行,谨遣迪功郎建德县主簿汪仲仪即事祠下,而某帅郡僚,望拜于军门,伛以俟命。
王中书1193年 南宋 · 范成大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一、《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六、《范成大佚著辑存》第一一八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宠随龙驭,荣陟凤池。
当风云感会之时,复天地交泰之象。
传闻四海,欢喜一辞。
窃以国步方艰,方拨乱而反正;
仕途久壅,当为官而择人。
中书政事之原,乃天下根本之地。
有德在位,斯民举安。
恭惟中书相公学赞皇猷,才全王佐
直方大以求诸己,安平泰以济斯民。
洗光咸池,亲逢盛旦;
宣威沙漠,定策元勋。
眷注益隆,誉望弥著。
某刻心盛德,翘首下风。
附骥尾以无阶,贺燕厦之有托。
仁者在高位,已符孟子之言;
圣主得贤臣,愿奏王褒之颂。
谢漕使荐举启 南宋 · 胡元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六六
匦函朝出,未能上自达之书;
黍谷春回,政有藉吹生之律。
荐墨俄惊其误宠,报环敢负于深恩!
窃闻先生长者之言,可为小官下吏之戒。
欧文忠公则日有差使,不得避事;
吕文正公则日但勤职,便是求知。
前辈之子弟,惟尚于恬藏;
何今人之父兄,反心乎奔竞?
盖权势之党,多贪于躁进;
此荐举之法,仍坏于干求。
与之既徇其私,议者辄付以笑。
且如奴颜婢膝媚子,皆预于品题;
况竿牍苞苴小夫,例为之汲引。
弊既若此,人其谓何?
如其取之以公,而请托勿庸;
与夫观其所行,而藻鉴不爽。
则素餐无至于滥,而清议亦有所归。
智者可与道,而俗士难言;
贱子请自陈,而丈人试听。
某之学荒芜而无所殖,某之才臃肿而非其长。
布韦仅免于酸寒,缨笏遂牵于羁絷。
不苟求速化之术,亦已失自高之心。
居数月而致二生,难齿于洛阳多士之列;
举四人而得三相,每想夫河南同官之贤。
自甘随鸷鸟累百而成群,岂有顾骐骥十倍而增价?
能以国士而遇我,幸而恩家之有人。
兹盖伏遇都运中大先生吾儒宗盟,斯道祖述。
胸襟洞达而泾渭别,眄睐甚明而皂白分。
魏舒于魏氏无他,盖同县惟善所在;
韩愈韩泰自代,虽共姓何有于嫌?
于葛藟欲庇本根,谓草木则同臭味。
猥怜族类,收入门阑。
惟箠楚之未辞,岂免尘埃之自辱。
当勉厥志,无累所知。
按: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四。
回二广谭提举贺新除秘书少监1187年11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六、《诚斋集》卷五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伏以作掾西曹,安得将无同之对?
校文东观,俾读所未见之书。
可能下笔之有神,自笑上车而不落。
永怀平生久要之友,超然命世渊伟之英。
龙翔韶钧之文,名高昭代;
凤举金碧之使,光华远郊。
挈携辈流,推择气类。
已蒙嘘枯吹生之力,更诒浮声切响之笺。
远所不如,故应举韩泰而自代;
佩之无斁,庶勿忘王粲之好音。
王蔺 南宋 · 杜范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五四
字谦仲,淮之庐江人
进士第,为信州上饶簿、鄂州教授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所至能于其职。
武学谕
孝宗皇帝幸两学,迎法驾,立道周,帝目而异之,命小黄门问之姓名,自是简在。
枢密院编修官,轮对奏五事,其一言:「绝左右之毁誉,而来众正之言;
杜权幸之请求,而行大公之道。
勿使如牢梁五鹿充宗贡禹匡衡之结交石显,勿使如柳宗元刘禹锡韩泰吕温之附丽王叔文」。
其二言:「今之从官,他时执政,岂容任非其人,进不以道,脂韦患失,尸位献谀。
知人主之愆违,而未尝有正救之言;
睹朝廷之阙失,而不闻有论列之疏。
专求琐细,以备对扬,唯恐一事之背时,一言之忤意。
苏轼有言:『为国者,平居必有忘躯犯颜之士,则临难庶几有徇义守死之臣』。
愿明示德意,训饬从臣,革偷谀之风,作忠直之气」。
其三言:「贪暴之吏,榷剥侵渔,以羡馀悦朝廷,以贿赂结权要。
托名献助,而恣贪饕;
征利敛财,以钓官职。
或超居侍从,或擢为监司
执政典藩,亦且效尤市宠。
至于中外兵将,沿边帅守,权要贩鬻,皆有主名,狐鼠依托,气焰赫然。
群小争趋,其门如市,请求必获,如探诸囊。
纵使弹击,不过罢免,经营擢用,旋即如故。
傥去贪暴,如比者斥胡仰许子中之徒而不用,追周极、韩蘖之命而不行,允合人心,闻者称快,庶几齐威王烹阿大夫与左右尝誉者之为也」。
其四言:「淮为江浙藩篱,民为藩篱根本,岂宜兴无益之役,而自摇根本?
无益之役,今有三焉:和州泰州开河填河,一也;
定山创建牧马寨,二也;
沿江州郡烧六合城砖,三也。
《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愿图不见之怨,思萧墙之忧」。
其五言:「近年贵戚,特旨除授,频挠朝纲,专徇私欲。
王旦不许其兄子举进士,与寒畯争;
至其终,子素犹未官。
陈执中为相,其女为婿求官,执中以为非房奁中物,而不与。
岂可坏公道而不恤人言」?
读未竟,帝喜见颜色,明日谕大臣曰:「王某敢言,宜加奖擢」。
遂有宗正丞之命。
寻出守舒州,陛辞,奏疏言:「陛下任贤去邪,而臣下犹有附丽之行;
听言纳谏,而臣下犹有谄谀之风;
循名责实,而臣下犹有苟且之习;
清心寡欲,而臣下犹有聚敛之政。
爱惜名器,而不能止予夺之偏私;
总揽权纲,而不能绝左右之毁誉。
大纲不举,而详法是备;
诚意不孚,而虚文是崇。
吏治苛而民劳,军政乖而士怨。
诸路置丞受,而开士夫交结之路;
诸军置丞受,而为监司遥领之名。
如此之类,皆今日事之未得其正者。
欲事之得其正,莫若来切直之言,以通下情。
今有为切直之言,则欲壅蔽陛下之聪明者皆指以为求名,求名之说一闻,而陛下不复知天下之事、奸邪之迹矣。
夫士不使之趋名,而使之趍利乎?
名者,圣人所以纲维万世,而奔走天下者也。
圣人知夫区区爵禄刑诛有不足恃,而后为之名,曰名教,曰名分,曰名节,曰名义,曰名器。
凡加之以名者,天下视之以为防范,虽奸雄睨之,而不敢有轻心焉,上之人乃欲自轻之乎」?
又言:「立国大务,在民与兵。
民者国之根本,兵者国之爪牙。
欲得实惠及民,莫如宽恤州县,使户部勿急迫于内,转运勿急迫于外。
欲结士心,以张国势,当使主将偏裨偏裨恤行伍。
庶兵民不致俱困,而根本、爪牙两得之也」。
又言:「铸铁钱,岁以二十五万缗为额。
城中置监,去江百里,滩碛浅涩,铁岸不通,悉市于民,不堪其扰。
乞与减额,无使重困」。
曰:「卿议论峭直」。
寻降御笔:「王某鲠亮敢言,除监察御史」。
时相赵雄除帅成都,即上疏言:「蜀去朝廷甚远,祖宗未尝用蜀人守之。
在相位累年,水旱相仍,公私交病,灾变屡见,乃全身而去,复捐全蜀,以便其私,无乃不可乎」?
帝从之。
既而搏击屡上,人所难言,奋不顾身,任怨无忌。
崇政殿说书
一日,帝袖出幅纸赐之,曰:「比览陆贽奏议,所陈深切。
今日之政恐有如德宗之弊者,可思朕之阙失,条陈来上」。
即对曰:「德宗之失在于自用遂非,尽疑天下之士」。
退,上疏言:「陛下圣学日益,盛德日新,乃以德宗自警,既往之悔,想所欲闻。
有以宫僚攀附而登辅佐者,贰陛下精一之心,汩陛下清明之德,而外戚始用,而武臣继之;
武臣用,而财利小人、诞妄附丽者又继之。
引类援朋,非贪即鄙。
盖群臣误陛下,非陛下本心,何必自疑,而恐有德宗之弊也?
德宗之弊有三,一曰姑息藩镇,二曰委任宦者,三曰聚敛财货。
今朝廷再置宣抚,而军帅再逐之;
武臣无攻战之劳,而以节钺宠之
曾怀以财用交结而取宰相吴渊陈岘、盖泾之徒以聚敛而取侍从,近又有以聚敛而厕版曹者。
至于委任之弊,害政尤大。
秦二世偏信赵高梁武偏信朱异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唐宪宗偏信吐突承璀,可不监乎」?
帝嘉纳之。
起居舍人,奏疏言:「二三大臣当同心协谋国事。
事可行,某人可用,则相与请而行之;
事宜罢,某人宜黜,则亦如之。
若面不相规,背辄互毁,蓄缩首鼠,非所望于大臣」。
又奏疏言:「连岁星变,荧惑、太白,多为兵占。
顷者湖南之郴寇,江西盗,二广之妖贼,沉黎之小丑,丹阳之饥剽,宁国之凶谋,幸而剿殄,宜豫备禦
又三阳用事之时,日中有黑子蔽明之,殆踰两旬。
二月三月之交,风雨霰雪,踰旬不解。
变不虚生,当知警惧。
君之用人,善则爵之,恶则弃之,今不问其才不才,因缘私恩,宠以公器。
如录用旧学之臣之家,而某人某人一时同命,众论骇然。
贪污已著,畀以郡寄,台谏论列,反令监司体究,监司又畀之。
由是州县贪沓尚多,朝廷除授失当,台谏不悉举职,给舍殆废缴駮。
内侍邓从义死,赐予直万数千缗,而步军司兵人贫乏,至于为盗。
内官医官、乐官赐予之多,服用之侈,迁转之易,闻诸市里,簇谈窃议,谓今最乐,莫如三官。
其愤怨也深矣,可不思警惧,而有以正之乎」?
又面奏言崇观间章、蔡之徒变国事,驯至犬羊乱华之害。
帝耸然曰:「非卿言,朕皆不闻。
磊磊落落,惟卿一人」。
中书舍人侍读
入谢,奏疏言:「臣向者将命使虏,往来中原,有黍离麦秀之感,因思中原之乱。
盖其始也,兆于法度之纷更;
而其终也,成于忠贤之放逐。
由是朋党之论日坚,邪枉之类日炽,是非之真日乱,威福之柄日移。
国家之乱,于此乎成。
自是而后,贤人君子不复可以容身于朝,奸佞得时,阉寺坏政。
聪明壅蔽于上,而下不敢言;
亿兆怨讟于下,而上不得知。
天下之势,一旦溃决,至于今日。
陛下圣略神谟,昭灼理乱,而外攘之效未若周之宣王,今日内修者犹有恨也」。
帝览疏,批问内修之道,再奏云:「今日急务,天下大计,在于教化未孚,人才未得,民力未宽,兵势未强,财用未裕,有僭侈之习,无廉耻之节,守宰之贪蠹,征敛之苛刻,州县之困匮,官吏之烦冗,失将士之心,忘战守之具。
陛下虽欲为宣王之功业,而未修宣王之政事;
虽有宣王欲为之志,而未见有如申、甫、方、召能为之臣。
广求人之方,尽用人之道,使才各当职,人各自竭,政事修饬,纪律赫张,然后惟陛下所志」。
时旱暵求言,诏中外条上阙失,奏言:「今巨贪大猾,为民蠹、为军蠹者,安意肆志,坐享爵禄,彼其始何自来哉?
前者获焉,后者效焉,风俗波荡,漫不可收。
故寻蹑他蹊,依附馀热,以假借窃取者,今犹纷纷。
人言不平,则其心之不悦可知矣。
人心不悦,则必伤害和气,故上天谴告,灾异重仍,星辰失行,旱暵为虐,闾里疾疫,人民流徙。
此岂可归之于数,盖必有召之者也」。
礼部侍郎吏部侍郎
因讲《周易》彻章,帝言其难,奏言:「陛下即位二十有二年,而《易》方终帙。
经筵进讲,月不过二十馀日,或视朝对班,多不及御讲殿,则又仅半其数。
臣谓不御讲殿日,宜令进入讲义,清燕览观。
如此,庶几讲官皆不废职」。
帝喜曰:「虑不及此,卿言是也」。
又上疏言:「风俗靡靡,激昂奋厉之气不能胜软熟偷惰之习。
庙堂之上,不过酬酢节目,而皆非大务。
监司郡守聚敛无艺,国家之元气、政事之大本、民生之司命,皆不及讲。
武爵超越,人皆轻易,当谨名器,以为激劝」。
御笔:「谋选监司,欲得刚正如卿者,可举数人」。
即奏举潘畤郑侨林大中等八人,乞赐擢用。
又奏言:「人才之趋向,视一时所用如何。
今朝之职事官,号为收才养望之地,而龌龊循默、衰病昏聩者居之。
六院四辖,本以擢县最、备台察,而多举情故,专收掊克。
六院架阁,率是庸懦,至于刚毅特立、不屈于人者,则往往惮其见用而屏废之。
用舍之势,必有以鼓动天下,然后可以得人,为邦家之光」。
又奏言:「贪刻之政尚多于州县,愁叹之声未销于田里。
廊庙私意,未能一除授之论;
台省要任,未能罄绳駮之公。
朋比将成,蒙蔽有渐。
苟贱之行,士人不羞;
赃墨之风,大吏不革。
人思侥倖,网复阔疏。
康澄后唐明宗言国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
愿陛下思康澄言,六畏渐去,而五惧以销,人之意也,天之意也」。
帝为之改容听纳,明谕以大用意。
会以母忧去国,服阕,除帅江西
不期年,召还,除礼部尚书
甫踰月,除参知政事
未几,孝宗内禅,光宗即位,除知枢密使
光宗厉精初政,而公亦不存形迹,除目或从中出,有未惬人心者,公辄留之,纳诸御坐。
或议建皇后家庙,力争之,以为不可。
应诏,奏言:「天下之治无他,其要在君志之先定,愿陛下先定圣志。
国之所恃者,曰民、曰兵、曰财、曰纪纲、曰版图。
今民穷,兵冗,财乏,纪纲废弛,版图未复,甚可畏也。
傥圣志先定,则事事一新;
志不先定,则日复一日,天下事去矣」。
条列八事上之,一曰择边帅以责久成,二曰越绳墨以收奇杰,三曰惩姑息之弊,四曰储三衙将帅,五曰止绝内降,六曰贵重武爵,七曰罢额外军官,八曰去御前祗应名色,皆当世务要。
援引祖宗成宪,请遵而行之。
疏入不报。
谏臣论之,以罢去。
起帅闽,改祠官
易镇蜀,不就,复领祠,除帅江陵
宁宗嗣位,易镇湖南
久之,台臣论罢归里,奉祠者七年,微疾而薨。
气貌魁岸,才量轩辟。
初受知孝宗,感激殊遇,每有论奏,辄尽言无隐。
将相近臣、大帅巨阉,不协于法,悉抗疏极论。
旁观慑气股栗,而山立不移。
事无大小,造膝密启,莫知何语,至有罢行,人始知之。
一时声望赫奕,虽庸人孺子,闻其名亦竦立起敬。
尝使金虏,谓接伴曰:「两朝岁遣使,南北通驩,北朝使者南朝臣子,胡为弗虔?
北朝,凡遣使者,勿用憸人,无使如魏正吉、乌林答天锡、张九思之颉颃不恭」。
色正词厉,接伴拱听。
公归以奏,孝宗曰:「卿如此谕彼耶」?
后北使来,问公起居,曰:「王尚书尚无恙否」?
盖其直谅刚正,虽夷狄亦敬畏之。
一时君臣相得之盛,所罕俦。
其后卒以言者排诋去国,亦所遭之时然也。
平生所为文,奏议最多,传于世(《清献集》卷一九。)
:同治本作「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