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顺宗实录(起四月五月 其三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夏四月乙巳
上御宣政殿
皇太子
册曰。
储贰者。
必归于冢嗣
固邦本者。
允属于元良
咨尔元子广陵王某。
幼挺岐嶷。
长标徇淑。
佩诗礼之明训。
宣忠孝之宏规。
居维保和。
动必循道。
识达刑政。
器合温文。
爱敬奉于君亲。
仁德闻于士庶。
神祇龟筮。
罔不协从。
是用命尔为皇太子
于戏。
惟我烈祖之有天下也。
功格上帝。
祚流无穷。
光缵洪业。
逮予十叶。
虔恭寅畏。
日慎一日
付尔以承祧之重。
励尔以主鬯之勤。
以贞万国之心。
以扬三善之德。
尔其尊师重傅。
亲贤远佞。
非礼勿践。
非义勿行。
对越天地之耿光。
丕承祖宗之休烈
可不慎欤。
时上即位已久。
而臣下未有亲奏对者。
内外盛言王伾王叔文专行断决
日有异说。
又属频雨。
皆以为偫小用事之应。
至将册礼之夕。
雨乃止。
行事之时。
天气清朗。
有庆云见。
识者以为天意所归。
及睹皇太子仪表。
班行既退。
无不相贺。
至有感泣者。
戊申
诏曰。
惟先王光有天下。
必正我邦本。
以立人极。
储贰以承宗祧
所以启迪大猷。
安固洪业。
斯前代之令典也。
皇太子某。
体仁秉哲。
恭敬温文。
德协元良
礼当上嗣
朕奉若丕训
宪章前式。
惟承社稷之重。
载考春秋之义。
授之匕鬯。
以奉粢盛。
爰以令辰。
俾膺茂典。
今册礼云毕。
感庆交怀。
思与万方。
同其惠泽。
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已后。
至四月九日昧爽已前。
天下应犯死罪者特降从流。
流已下递减一等。
文武常参并州县官
子为父后者。
赐勋两转。
古之所以教太子
茂选师傅以翼辅之。
法于训词而行其典礼。
左右前后。
罔非正人。
是以教谕成德也。
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
积学懿文。
守经据古
夙夜讲习。
庶协于中。
并充皇太子侍读
天下孝子顺孙先旌表门闾者。
委所管州县各加存恤。
庚戌
皇太子长子宁等六人为郡王
癸酉(当作丑)
吐蕃吊祭使工部侍郎御史大夫史馆修撰张荐礼部尚书
字孝举
代居深州陆泽
文成
博学工文词。
性好诙谐。
七登文学科。
聪明强记。
历代史传
无不贯通
太师颜真卿称赏
遂知名。
大历中
江东观察表荐之。
左司禦率府兵曹参军史馆修撰
贞元初太常博士
四年。
回纥求和亲。
使送咸安公主回纥
判官
改授殿中侍御史
累迁谏议大夫
十一年。
回纥子。
秘书少监持节为使。
还。
久之。
秘书监
二十年。
吐蕃赞普死。
工部侍郎御史大夫
持节吊赠。
卒于赤岭东
回纥吐蕃传归其柩。
前后三使异国。
自始命至卒。
常兼史职
史馆二十年。
著宰辅传略五服图记寓居录灵怪集等。
景寅
闽中万安监。
先是福建观察柳冕久不迁。
欲立事迹。
以求恩宠。
乃奏云。
闽中南朝地。
畜羊马可使孳息。
请置监。
许之。
收境中畜产。
令吏其中。
羊大者不过十斤。
马之良者估不过数千。
不经时辄死。
又敛。
百姓苦之。
远近以为笑。
至是观察阎济美奏罢之。
丁卯
命焚容州所进毒药可杀人者。
五月己巳
杭州刺史韩皋尚书左丞
辛未
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检校右仆射兼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
叔文欲专兵柄。
希朝年老旧将。
故用为将帅
使主其名。
而寻以其党韩泰行军司马
专其事。
甲戌
度支郎中韩泰兵部郎中中丞
充左右神策京西都栅行营兵马节度行军司马
赐紫
乙亥
追改为检校兵部郎中
职如故。
甲申
以万年令房启容州刺史御史中丞
初启善于叔文之党。
因相推致。
遂获宠于叔文
求进用。
叔文以为容管经略使
使行。
约至荆南授之。
云脱不得荆南
即与湖南
宿留于江陵
久之。
方行至湖南
又久之。
叔文与执谊争权。
数有异同。
故不果。
寻闻皇太子监国
惶骇奔驰而往。
是日以郴州员外司马郑馀庆尚书左丞
乙酉
尚书左丞韩皋鄂岳观察武昌军节度使
自以前辈旧人。
累更重任
颇以倨自高。
叔文之党。
谓人曰。
吾不能事新贵人
从弟华幸于叔文
以告叔文
故出之。
辛卯
王叔文户部侍郎
职如故。
赐紫
叔文欲依前带翰林学士
宦者俱文珍等恶其专权。
削去翰林之职。
叔文见制书大惊。
谓人曰。
叔文日时至此商量公事。
若不得此院职事。
即无因而至矣。
王伾曰诺。
即疏请。
不从。
再疏。
乃许三五日一入翰林
学士名。
又与归登同日赐紫
内出衫笏赐
叔文不沾。
文珍等所恶。
独不得赐。
由此始惧。
衢州别驾令狐峘秘书少监
国子祭酒德棻元孙。
进士登第
司徒杨绾未达时遇之。
以为贤。
礼部修史
史馆
华原拾遗
累迁起居舍人
大历八年
刘晏吏部尚书
刑部员外
判南曹
累迁至礼部侍郎
判南曹
尚书
杨炎侍郎
得晏之举。
分阙必择其善者与
而以恶者与
固已不平。
礼部
为相。
有杜封者。
故相鸿渐之子。
求补宏文生。
尝出杜氏门下。
以封。
使者曰。
相公欲封成其名。
乞署封名下一字。
因得以记焉。
不意卖之。
署名属
明日疏言。
宰相炎迫臣以威。
臣从之则负陛下。
不从即当害臣。
德宗以问
具道所以。
德宗怒曰。
此奸人。
不可奈。
欲杖而流之。
救解。
乃黜为衡州别驾
贞元初
李泌为相。
左庶子史馆修撰徵。
至则与同职孔述睿争竞细碎。
数侵述睿
述睿长告以让不欲争。
卒。
窦参为相。
恶其为人。
吉州别驾
吉州刺史
齐映江西观察
吉州
自以前辈
怀怏怏。
不以刺史礼见。
入谒从容步进。
袜首属戎器。
以为恨。
去至府。
举前刺史过失。
鞫不得真。
无政事。
不宜临郡。
衢州别驾
上即位。
秘书少监徵。
未至卒。
史馆
元宗实录一百卷。
代宗实录三十卷。
虽颇勤苦。
然多遗漏。
不称良史。
初德宗将厚奉元陵事。
时为中书舍人史职
奏疏谏请薄其葬。
答诏优奖。
元和三年
修实录功。
追赠工部尚书
是月。
襄州为襄府。
临汉县于古城。
邓城县
东川节度使卢公传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
卢坦字保衡
河南人
父峦。
郑州刺史
少孤。
初任韩城县
宣城巩河南县尉
其吏河南知捕贼。
杜黄裳河南尹
曰。
某家子与恶人游。
破旧产。
公为捕贼。
盍使察之。
对曰。
凡居官终始廉白祇入俸钱者。
虽历大官
亦无厚蓄以传。
其能多积财者。
必剥下以致。
如其子孙善守之。
是天富不道人之家也。
不若恣其不道。
以归于人。
以为宜。
故不使察。
黄裳惊视。
因使升就堂坐。
自此日加重。
黄裳吏部侍郎
将授以太常博士
会郑滑节度使李复表请为判官
监察御史
薛盈珍为监军使
累侵军政。
每据理以拒之。
盈珍尝言曰。
卢侍御所言皆公。
我故不违也。
有善吹笛者。
大将十馀人同启复。
请以为重职。
适在复所。
问曰。
众所请可许否。
坦笑曰。
大将等皆久在军。
积劳亟迁。
以为右职。
奈何自薄。
欲与吹笛少年同为列耶。
复告诸将曰。
卢侍御言是也。
大将惭遽走出。
谢。
且曰。
向闻侍御言。
某等羞愧汗出。
恨无穴可入。
李复病甚。
盈珍以甲士五百人入州城
人皆恐骇。
遽止之。
盈珍不敢违。
复卒。
盈珍主兵事。
制以姚南仲代。
盈珍方会客。
言曰。
姚大夫书生。
岂将材也。
私谓人曰。
姚大夫外虽柔。
中甚刚。
又能断。
监军若侵。
必不受。
祸自此萌矣。
若从公丧而西。
必遇姚大夫
吾惧为所留以及祸。
遂潜去。
姚果以牒来请。
终以不逢得解。
及盈珍与姚隙。
从事多黜死者。
王纬观察浙西。
盐铁使
转运判官
李锜代。
请如初。
殿中侍御史
所行多不循法。
每争之。
词深切。
听者皆为之惧。
累求去不得。
凡在府七年。
官不改。
恶状滋大。
虑及难。
又非可以力争。
遂与裴度李约李棱继以罢去。
后数年。
诏追入。
遂扇兵士。
杀留后以留己。
因发兵取宣州
为其将所擒送斩死。
顺宗皇帝寝疾。
王叔文翰林
决大政。
天下懔懔。
宰相韦执谊
速白立皇太子
以树国本。
执谊深纳其言。
将以为殿中侍御史
御史中丞亦以为请。
王叔文使人请
将以为员外郎
杨子留后。
假他词不受。
叔文不悦。
故事皆不行。
王叔文贬出。
坦遂为殿中侍御史
权德舆户部侍郎
请为本司员外郎
寻转库部侍御史知杂事
未久。
刑部郎中
知杂事如故。
县尉有为御史台所按者。
京兆尹密救之。
上使品官释之。
时在宅。
台吏以告。
白中丞
请覆奏然后奉诏。
品官遂以闻。
上曰。
吾固宜先命所司。
遂使宣诏乃释。
数月。
御史中丞
赐紫衣。
分司东都
寻归西台
初上禁绝罢镇节度使等献财货。
载于赦条。
时山南节度使柳晟浙东观察使阎济美皆罢镇有所献。
劾奏之。
济美皆白衣待罪。
上召对。
曰。
柳晟阎济美所献皆家财。
非刻下。
卿勿劾。
对曰。
陛下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者。
赦令是也。
且两臣首违诏。
臣职当举奏。
陛下不可以失大信于天下。
上曰。
朕既受之矣。
如何。
曰。
出归有司。
以明陛下之德。
上善之。
竟为宰相所寝。
李锜之诛。
有司将自淮安王之下坟墓皆毁之。
宰相不敢言。
奏曰。
李锜与国同族。
其反逆不道。
身既斩死。
并杀其子。
罪塞矣。
若将追毁祖父坟墓。
臣以为不可。
淮安王有佐命之功。
且国贞。
又死王事。
汉诛霍禹
不毁霍光之坟。
房遗爱伏诛。
罪不追于元龄。
此前代及圣朝之故事也。
康诰曰。
父子兄弟。
罪不相及。
若将易之。
无乃罪及良臣。
且伤大体乎。
上改容曰。
非卿言何由知。
遂命停毁。
仍禁樵采。
给五户守淮安王之坟。
以示不忘其功。
上策贤良方正之士。
有怀书策入者。
将深罪之。
奏言。
四方不明知所犯。
必以为策词抵忤。
宜轻其责。
上从之。
江宁节度使裴垍(一作均)入为仆射
行香时将处谏议常侍之上。
引故事及姚南仲近例以为證。
裴垍怒曰。
姚南仲何足为例耶。
应曰。
姚仆射但不是敕使耳。
何不足以为例也。
遂为所排。
左庶子
初为殿中。
杜黄裳为相。
故累迁。
二十有三月而至中丞
及居官守道。
正言日闻。
而人忌其迁之速。
数月。
宰相裴垍白以为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御史中丞宣州刺史
刘辟反逆。
其婿苏强坐诛死。
强兄宏为晋州从事
自免归。
人莫敢用。
奏言苏宏有才行。
其弟强坐刘辟反诛。
宏与强相去三千里。
必不通谋。
以强废宏。
非陛下惜才之志。
因请宏以为判官
上曰。
假令苏强当时不就诛。
尚宜随材而任之。
况在其兄耶。
遂得请。
及在宣州
江淮大旱。
米价日长。
或说节其价以救人。
曰。
宣州地狭。
谷不足。
皆他州来。
若制其价。
则商不来矣。
价虽贱。
如无谷何。
后米斗及二百。
商人舟米以来者相望。
乃借兵食。
多出于市。
以平其直。
人赖以生。
当涂县渚田久废。
以为岁旱。
苟贫人得食取佣。
可易为功。
于是渚田
藉佣以活者数千人。
又以羡钱四十万代税户之贫者。
故旱虽甚。
而人忘灾。
五年冬。
刑部侍郎
诸道盐铁转运使
减冗职八十员。
自江之南补置付之。
监使无所与。
数月。
户部侍郎
判度支
历更重位。
以朝廷是非大体为己务。
故多所陈请。
或上封告。
泗州刺史薛謇为代北水运使时。
畜马四百匹。
有异马不以献者。
事下度支
乃使巡官往验之。
未反。
上迟之。
使品官刘泰昕按其事。
上陈。
以为陛下既使有司验之。
又使品官往。
岂大臣不足信于品官乎。
臣请先罢免。
疏三奏。
上是之。
遂追刘泰昕。
旧赋于州郡者。
或非土地所有。
则厚价以市之他境。
悉条奏。
各去其所无。
罢宣歙度支米。
收其价以移之于湖南
江南鹿腊。
配之鄜汝州
以韩重叶(一作华)为代北水运使
开废田。
列栅二十。
益兵三千人。
岁收二十万石。
八年。
西受降城为河所坏。
城使怀义上言宰相
议徙天德故城。
受降城张仁愿所作。
城当碛石。
得制北狄之要。
若避河流。
宜退三数里。
其费不多。
天德故城北倚山。
去河甚远。
失制虏要地。
非便。
因使水运使察视远近利病。
以图进。
上使品官强文彩覆之。
文彩言与合。
上召使条陈。
将行之。
竟为宰相所夺。
乃出剑南东川节度使
怀义数月忧卒。
燕重盱代其位。
遂移天德故城。
军士归怨。
因杀重旴。
屠其家。
宰相李绛议论多合。
藉以为己助。
出半载而罢。
东川
奏罢两税及山泽盐井榷率之籍。
夷人歌之。
锦剑二州有通文成州路。
每岁奏发二千兵以防西蕃。
其实不过一二百人。
乃奏于冲地置戍镇之。
上诛蔡州
诏发兵二千人于安州
每朔望使人问其父母妻子。
其有疾者与之药。
故兵士皆感恩而无逃者。
及薨。
礼部尚书
唐故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浙江东道观察等使赠左散骑常侍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821年9月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天下万族。言多大冠冕人物者。
凡八姓。薛其一也。
安西将军懿避寇汾阴。后世子孙。
遂与裴氏柳氏为河东三著姓。近世诸薛偫从伯季。
死丧犹相功缞者数十人。迭居中外要秩
邠州刺史宝允之二世三世孙。公讳戎。
字元夫。父曰湖州长史刑部尚书同。
母曰赠某郡太夫人陆氏。尚书景融女。
祖曰河南县给事中缣。河南邠州为季子。
刑部五男。乂终郎。
丹终宾客。拥终御史
公实刑部府君第某子。今尚书兵部侍郎集贤殿学士放于公为季弟。
公初不乐为吏。徒以家世多贵富。
门户当有持之者。会两弟相继举进士
中选。公自喜。
遂入阳羡山。年四十馀不出。
李衡刺史。能以礼下公。
观察江西。求公为幕中宾。
公许迁。
复为观察使齐映乞自佐。卒。
河南观察使李巽遽辟之。未几。
福建观察使柳冕奏署书下。诏公判观察府中事。
累迁殿中侍御史俾公摄行泉州刺史事。
时贞元中宠重方镇。
方镇喜自用。不用朝廷法。
公在郡用朝廷法。不用所自用者。
恶之。先是宦者薛盈珍谮马总泉州别驾
谕公陷无罪。
公不忍陷。怒。
并囚之。值病。
俱得脱。公由以义闻。
卒。阎济美使福建
复请公副团练事。始受五品服。
济美使浙东。公亦随副之。
侍御史给事中穆质有直气。
爱公称于朝。因拜尚书刑部员外郎
河南令。王师出征。
以中贵人护诸将。州府吏迎迓馆谷畏不及。
畚斸于道路者相接。唯公境内按故。
道途无所役。且制阛阓无得授。
留守卒坏公制。公命寘诸狱。
留守怒。遣将率徒略出之。
公不与卒致留守。诸市人皆赖之。
衢州刺史。到所部。
视前刺史所为皆便俗。公忻然无所改。
不周月而政就。移刺湖州
其最患人者。荻塘河水潴淤。
逼塞不能负舟。公浚之百馀里。
改刺常州。不累月。
遽刺越州。仍以御史中丞观察团练浙东西。
所部郡皆禁酒。官自为垆。
以酒禁坐死者。每岁不知数。
而产生祠祀之家。受酒于官。
皆醨伪滓坏。不宜复进于杯棬者。
公即日奏罢之。旧制包橘之贡取于人。
未三贡鬻者。罪且死。
公命市贡之鬻者无所禁。旬月之内。
越俗无馀弊。朝廷宜之。
积累岁不迁。长庆元年
以疾自去。九月庚申
薨于苏州之私第。始生岁丁亥
至是七十五年矣。天子废视朝。
使使者赠赗。赙祭临。
且以左散骑常侍追加焉。十一月庚申
洎夫人韦氏葬偃师河南府之墓左。公后娶李夫人
亦又殁于天。子曰沂。
始九岁。洽次之。
有女四人。皆及其嫁。
公始以隐者心为吏。不尚约束。
不求名誉。人人便安。
尤恶苛杂。为郡时。
有善归之所部县。为镇时。
有善归之所部郡。是以在郡在镇时。
无灼灼可惊者。既去人思。
赋敛多饶裕人。然而俭于用。
予视其库庾案牍盈羡无逋负。予在中书时。
公既殁。浙东使上公所羡之财贯缗积帛之数。
凡三十有九万。则其去他郡也可知矣。
惜乎今之人扬善政者少。公既不自称。
人亦莫能尽知公之所以理。至于脱马总之祸。
居守之略。弛酒禁。
市贡惠施于人。
而殁而盈羡。皆予之适知者。
非公之不能有以多于此也。性诚厚温重
然而欢爱亲戚。及为大官
远近多归之。衣食婚嫁之外无馀财。
一旦尽所有分遗亲戚曰。吾病矣。
尔辈各为归去资。亲戚故旧皆哭泣。
尽散去。及公去越之日。
徒御不过数十人。观者嗟叹多出涕。
公为河南令。余以御史理东台
自是熟公之所为。又尝与公季弟放为南北曹侍郎
公殁矣。非我传信
孰当传焉。铭曰。
婉婉邠州。厥生九子。
子又生孙。实大以祉。
祉延于公。有浙之东。
仲氏临汝。季氏南宫。
门户有赫。有赫斯融。
我禄斯美。我族斯丰。
朋旧亲戚。羁离困穷。
无远无迩。有来斯雍。
公之丧矣。族亦瘁止。
分散舟车。各自乡里。
有今之季。悲哀不已。
前年孟亡。今年仲死。
抚视遗孤。瞻望坟垒
何以推之。古今同此。
贻之斯文。以永来祀。
重修韩退之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三、《灌园集》卷一六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三岁而孤,养于从兄嫂。
自知读书,日记数千言。
二十五,登进士第,再试博学宏词不中。
三上宰相书,激昂无所合。
郑馀庆颇称之,稍渐有闻。
董晋汴州,辟为推官
卒,又为徐州张建封推官,一府言其鲠亮。
岁馀,入补四门博士,俄迁监察御史
上疏论宰相不专机务,天旱人饥,官不矜恤,宫市罔民。
德宗怒,贬连州阳山,东南学士多往师之。
顺宗即位,大赦,移江陵法曹
元和元年,召为国子博士分司东都
三岁为真,改都官员外郎,历河南令,迁职方。
以使事过华州,会刺史赵昌劾奏华阴柳涧,前坐法,为刺史阎济美请停任,未报而济美罢,涧教民遮济美索军顿役钱。
为挟怨逞私,谪涧房州司马
上疏言:「济美刺史相党,宜有辨白」。
诏遣御史宗奭即讯得涧赃状以闻,再贬涧封溪尉
坐是复为博士
自以才高屡蒙摈绌,作《进学解》以叹其穷。
宰相见而怜之,以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
言事者指江陵日谄事节度使裴均子锷无状,为文而饯之。
是时宰相方与中丞裴度计议伐蔡不同,而尝献计于朝,稍与合,于是用誉锷事,罢太子右庶子
宣慰淮西,奏行军司马请先走汴说韩弘协力。
蔡平,迁刑部侍郎
十四年,诏使迎佛骨至自凤翔,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
王公以下奔赴顶谒,争委珍货,至灼体肤以为供养。
恶之,上疏历陈黄帝周穆王十三君,寿高者馀百岁,少亦七八十,天下未有佛也。
自汉明世有佛,而人君寿数益促。
梁武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而国乱身饥死,不足依循,请以所迎付之焚溺。
疏入,宪宗大怒,欲置之死。
裴度崔群诚狂讦,然究其心,实忠款,宜蒙宽贷。
时百官多为请,虽戚里诸贵亦以为言,乃贬潮州刺史
到官,上表陈谢,痛自咎责,恐老死瘴海,不得重望阙廷,无以罄竭平生所善文辞,以述太平功绩,昭示无穷。
宪宗览表,语宰相:「固爱君,惟犯易耳」。
皇甫鏄忌介直,遽言狂疏,且当稍移,乃授袁州刺史
明年,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镇州之乱,牛元翼被围,诏宣抚,众为危之。
既行,穆宗亦悔,追诏许事从宜,毋必入。
王廷凑至,严兵以待,谢曰:「适为纷纭诸甲卒尔」。
大言曰:「天子以公有雄材,故以节授公,何意乃与贼反耶」?
奋而应者曰:「先太师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朝廷,而以贼见名」?
曰:「汝乃记太师乎?
当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家各有世食已乎?
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旄节。
刘悟李祐皆大镇,汝等闻之矣」。
曰:「田公刻,故此军不安」。
曰:「然,汝等已害之,又残其家,复何道」?
众稍欢,廷凑虑其变,麾使去,因谓曰:「今欲廷凑何如」?
曰:「神策将如元翼者不少,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而公久围之何也」?
廷凑请即出之,会元翼突围去,遂不追。
还奏,穆宗大悦,转吏部侍郎
李逢吉欲逐李绅,以俱褊忿可激,乃除中丞,而荐京兆尹御史大夫,特诏勿台参。
果奏论,与交刺,有诏两罢,兵部侍郎观察江西,辞见泣诉得留,亦复为吏部
长庆四年八月以疾免,十二月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有集四十卷。
善与人交,不以穷达易情,最喜延誉朋类,专容其短。
后进经指授,往往成名。
存抚内外孤遗,始终一意。
其为文自视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不录班固已下,而世不敢不服也。
潮州,闻其俗苦恶溪鳄鱼食人畜无艺,乃投羊豕,以文告,约三日不远徙,即以劲弓毒矢从事
是夕风雷起溪中,鱼徙六十里。
自此溪涸,民无患,以为诚格所致。
论曰:东汉至于元和,学士辞章日以衰落,敷宣叙述,仅就而已。
只字适安,篇句偶全,世以文士许之矣。
畅达雄浑,峻丽严明,肆之不踰,约之不迫,脱去凡近,且趋作者之奥。
落笔擅美,出口同书,下视秦汉以来,俨无愧色。
虽或杂出嘲笑,而其归致,犹与荀况相如并驾方轨。
后世虽有追踵,不可过也。
盛哉文乎!
人不称于耕耨而名农,不善于通贸而名商,妇人竖子知其忝冒可羞,至于文不足乎言,独非学士之羞欤?
文盖高,亦免羞而已矣,惟其未免者众,故可贵。
使当诗书之代,其能独步乎哉?
昔者水土失序,大禹平之,同宅涤陂,迹在群目,功不待赞。
孟轲好辩,排墨辟杨,以为功与侔。
夫行之与言,难易孰若?
水害去矣,而为我、兼爱之风,千载煽荡,天下偃靡。
然则之区区攘斥佛老,思以追踪孟氏,其气则强,其功烈异于亦明矣。
唐之人,前乎傅奕果于言,后乎李德裕果于行,其于佛氏未有以摇而药之。
世不咨傅奕李德裕,而之推,则组染胜者帛价闻故也。
之于学,明仁义以守教者也。
议不出入故醇,文不袭蹈故高。
夫如是,足以为
今之论者乃曰不知道德,然则必若柳宗元刘禹锡涉略玄幻,乃为知道德欤?
文既多,固无不工者,其间有补典训,如《丰陵行》、《谢自然诗》、《李千墓志》《、讳辩》、《师说》、《丧服议》等书,皆人伦之药石也。
云溪龙舟篇戊辰 清 · 洪亮吉
 出处:更生斋诗续集卷八
白云溪水清如许,忽换祥风及甘雨。
一万人家税麦租,帆樯尽向溪头举。
麦舟已过龙舟来,五月五日窗齐开。
新晴乍展波中月,宿雨初圆树上
东红桥接西金谷,春水居然十分拓。
双桨争飞燕子舟,三椽聊赁鸳鸯阁蒋通守玉予于吴门买妾,欲于阁上合卺。)
树树银花问烛龙,更无人处火榴红。
晨妆竞炫齐三服,逸客谁誇楚两龚龚上舍大投暨小阮刺史济美,并善于音乐。)
阑干宛转飞胡蝶,迎遍桃根桃叶
一片笙歌天上来,四边灯火云头接。
水马吴门骑不如,波离层叠入窗舒。
管弦别奏春坊刘赞善存子家曲部最精。),虾菜新开方伯(谓朱方伯晋阶。)
晏公祠外将残月,所喜朝霞已先出。
鸂鶒偏迎画舫飞,杨梅半解文园渴。
丰年已变凶年苦,闰岁仍逢闰端五
海雾难迷西蠡河,江鲜屡送春申浦
西湖看罢夗湖再,更有石湖弦管碎。
何意频开蒲艾觞,乡园乐事依然在。
我住云溪五十年,升平嘉节记犹全。
杏花仙馆凝眸处,癸甲楼台子午船(余八九岁时为癸酉甲戌,赵大令思勤,余王母弟也,所居擅云溪之胜。五日前后,每于文昌阁外别结䌽楼,选名部奏乐,至今人犹忆之。稍长,则壬午戊子二年竞渡亦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