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后序108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四、《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正统道藏本)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盖闻昊天皇皇,至高至邈,无梯可以倚其上,无路可以达其中。
大道默默,至幽至玄,无计可以度其元,无方可以测其理。
于是以善为升天之径,以经为入道之门。
善则通于云衢,经则露其隐奥。
则非善乃天之无路,则非经乃道之无门。
是故立经度死,垂教开生,而况厥恩莫大乎经也,其福莫大乎善也夫!
圣人垂经则有恩而无凡夫,奉善则无福而有因心,以作所由生也。
若得遇玄文,空披视巳,不戒不奉,匪究匪穷,何异有患求医,唯诵验而不饵于药?
恐刑开律,但解科而罔戒于非。
思之矣。
然而览之岂可获其济也?
凡有得遇,可戒奉之,庶乎俾寒狱之冰消,使火山之焰息可得。
蓬宫阆苑,注籍得道之名;
幽府罗酆,落部拘囚之目。
咸拯识灵,同登道岸,余行微性戆,不愧聋言,谬作叹文,标其经阕。
眉山苏轼序。
开坛法语 北宋 · 张继先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卷一
君不见千丈梯倚于峻岭,蹑之可至颠峰;
于陆地,则数尺墙不可越。
梯非不及,所立者非。
万斛之舟安于大川,济之可涉江海;
委于湫水,则数步溪不可渡。
舟非不能,所安者非。
吾家法箓,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镇邦家,小可以却灾祸。
然得之在修,失之在堕。
故匠者与规绳,不能使必巧;
师者与模范,不能使必行。
但人之恩情魔阻,名利障难,罪衅日增,未尝少息。
生形无父母,身外谁亲;
度日不过衣粮,积之何用?
荣华富贵,秉烛当风;
恩爱妻儿,同枝宿鸟。
高车大马,难将长夜之游;
美妾艳妻,宁救九幽之苦。
雕墙峻宇,白玉黄金,偶尔属君,不可长守;
茫茫三界,碌碌四生,一逐逝波,永沉苦海。
莫待酆都使至,黑簿勾名,到此悔之何及!
今日汝去父母国,来亲师匠门,蹑蹻担簦,冲霜冒雨。
倾肝涤胆,来瞻太上之真风;
赍信投名,拜受天师之秘箓。
从兹已去,革故日新,名虽奏于高穹,身尚拘于世网。
从前恩爱,割绝渐休;
日后冤憎,相逢莫结。
惟是解纷挫锐,济物救人,养性安恬,存神静虑。
攀缘既断,火必息于心猿;
妄想不生,内自停于意马。
知身是患,见命为真。
阳不煦生,阴不幽死。
自是大风不动,劫火难烧,念既绝于三尸,性岂著于五欲?
瑶台阆苑,为自己之家乡;
爱海恩山,是他人之活计。
人生何定,白首难期。
日月迅速,下手犹迟;
若更蹉跎,空成潦倒。
此生幸到宝山,不得回时空手。
伏愿皇基永固,圣寿延长,四夷不战来王,万国无私自化。
然后十方三界、六道四生,一切有情,俱登道岸
今则玄坛已就,开度俄临,不敢久立学人,伏惟珍重。
法华寺戒坛院碑 唐 · 万齐融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五
或曰。
佛法东度。
律教南流
而云尸罗波罗蜜者何。
华言持戒清净。
般若波罗蜜者何。
华言智慧明了。
故戒为德本。
万善以之为生地。
慧为胜业。
百福由之以出天。
圣人以之而修身防非止恶。
上士以之而度物劝善行慈。
持之而迷倒是生。
虚空不可以十指执捉。
学之而住著为远。
日月不可以两手扪摸。
信矣。
二法之难见也如是。
其有不教而自得。
天然而自知。
持象扇而掌数明珠。
据龟床而心照清镜。
则我元俨律师其人也。
律师俗姓徐氏
晋室南迁。
因官诸暨
遂为县族。
年始十二。
辞亲从师。
事富春僧晖。
證圣元年
恩制度人。
始堕僧数。
隶悬溜寺。
律师幼而明敏。
长而韶令。
标格峻整。
风仪凛然。
迨于弱冠。
乃从光州咨受具戒。
后乃游诣上京
探赜律范。
崇福意律师及融济律师
皆名匠十方。
南山上足。
咸能升堂睹隩。
共所印可。
由是道遵戒品。
名动京师
安国受记。
并充大德。
浚还江左
偏宏四分。
因著辅篇记十卷。
羯磨述章三篇。
至今僧徒
远近传写。
光州岸公
尝因暇寐。
忽梦神僧谓曰。
元俨当为法器。
云何教以小乘。
后乃命宏般若。
由是研精覃思。
采摭旧学。
撰金刚义疏七卷。
古德所不解。
先达所未详。
咸皆发挥光明。
若指诸掌。
誓以一生。
宣讲百遍。
越邑精舍。
时称法华
沙门昙翼曾结庵层巅。
入是法三昧。
感遍吉菩萨。
徒观其塔类多宝涌出以證经。
宫如转轮飞行而听法。
双乌所以示兆。
今尚翔鸣。
六象所以呈奇。
时犹隐现。
不可得而思议者。
盖斯之谓欤。
信如来之福庭。
是菩萨之隐岳
大师乃考槃是卜。
束钵深栖。
建置戒坛
招集律行。
若夫秦衡上士
燕代高僧
数若稻麻。
算同竹苇。
伏膺请益。
蹑屩担簦。
宴坐不出。
几三十载。
开元二十四年
我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持法镜
握神珠。
亲注金刚般若经。
诏颁天下。
宣诵。
都督河南元彦冲。
躬请律师
重光圣日。
律师阐扬幽赞。
允合天心。
令盲者见日月之光。
聋者闻雷霆之响。
师之演畅。
盖有力焉。
夫乐小法者。
迷自我而为病。
通大方者。
懵开空之法道。
若夫会三归一。
触理冥事。
自优波离已下。
犹或病诸。
律师纲纪小乘。
演畅大法。
晤佛境之非有。
识魔界之为空。
故能使涅槃将生死一如。
烦恼与菩萨齐致。
发心而登佛地。
非我而谁。
白黑归依。
当仁不让。
僧护法师常居石城。
宴坐青壁。
仰其中峰。
如有佛像。
愿造十丈。
以图兜率。
良愿未谐。
护公长逝。
梁武皇帝僧祐律师驰传经理。
规模刻划。
意匠才施。
俄而山冢崒崩。
全身坐现。
合一百五十尺。
虽金石丝竹。
四天之供施常闻。
而功德庄严。
十方之镂镌尚阙。
律师乃内倾衣钵。
亦外率檀那。
布以黄金之色。
镕以白银之相。
铜锡铅锴。
球琳琅玕。
七宝由是浑成。
八珍于焉具足。
宝积献盖。
界现三千。
迦叶贡衣。
金踰十万。
如须弥之现于大海。
若法日之出于高山。
此又律师之功德。
不可思议者也。
洺州刺史徐峤之
工部尚书徐安贞
咸以宗室设道友之敬。
国子司业康希铣。
太子宾客贺知章
朝散大夫杭州临安县朱元慎。
亦以乡曲具法朋之礼。
开元二十六载
恩制度人。
采访使润州刺史齐浣
越府都督敬诚采访使卢见义。
泗州刺史王弼
无不停旟净境。
禀承法训。
齐公乃方舟结乘。
奉迎律师丹阳馀杭吴兴诸郡。
令新度诸僧。
躬受具戒。
广陵迄于信安
地方千里。
缁黄道俗受法者。
殆出万人。
凡礼佛名经一百遍。
设无遮大会十筵。
而人境住持。
举无与比。
夫秉法传授
从佛口生。
有门人法华昙俊崇默龙兴崇一开元智符称心崇义香严怀节宝林洪霈觉允。
灌顶皆不倾油钵。
无漏浮囊。
经不云乎。
旃檀林
旃檀围绕。
如师子
师子围绕。
律师之威师有在。
法主之功德不刊。
呜呼。
三界无安。
百龄共尽。
此生已遗于后息。
他世应见于前心。
天宝三载岁次壬午
化缘已毕。
十一月三日
现疾于绳床。
七日午时
坐终于戒坛院。
春秋六十有八。
其月二十五日
窆于寺南秦山之下。
高树双塔
光明踰于白云。
列植千松。
秀色罗于明月。
经始则神邕崇晓。
住持则惟湛道昭
并躬护圣场。
亲传智印。
其馀三千门人。
五百弟子。
承般若之深法。
受毗尼之密行。
尽号颛门。
无待弥勒。
令并列载碑阴。
用摽律序。
律师凶问时。
余忝外役。
永怀德音。
谓如昨日。
及瞻斯拱木。
已十有馀
私念生涯。
自怜何极。
庶依神理。
敢作铭云。
律师堂堂。
宗高偃王
才华骨贵。
戒美名香。
佛国柱石。
僧门栋梁。
毗尼玉色。
般若金光。
我闻二法。
难信难解。
等有开遮。
平无高下。
生生草系。
节节支解。
念电不停。
身尘自假。
观生若幻。
视息犹风。
慧明日月。
戒性虚空。
不远无相。
修行在中。
善矣真匠。
贤哉法雄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示化众生。
随缘悟入。
去来三界。
无苦无乐。
常行一乘。
日用斯给。
哀哀释子。
资父惟师。
痛失瞻仰。
悲深住持。
方坟永翳。
圆塔长辞。
何时踊现。
更绍迦维。
换骨骰 金 · 王哲
幼慕清闲,长年间、便登道岸
上高坡细搜修炼。
遇明师,授秘诀,分开片段。
堪赞。
真性灵灿灿。
也兀底。
功行双全,占逍遥、出尘看玩。
睹长天、化成仙观
向云中,有一个,青童来叫唤。
风汉。
凡骨骰换换。
也兀底。
杭州馀姚县龙泉寺大律师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九
大朴既雕。
淳源不复。
生人溺于迷妄。
自拔无由。
我梵惟哀之力。
现灵东方。
雷起偫蛰。
间生龙象。
调御人天。
巍巍乎大明烛幽。
而品物知向矣。
噫。
稠林枝干。
荣枯不息。
火宅烟焰。
起灭相寻。
于众生速坏之身。
有诸佛常存之性。
垢衣缠宝而不见。
浊水求珠而未得。
法无高下。
根有浅深。
由是启禅那證入之门。
立毗尼摄护之藏。
土因水而成器。
火得薪而待燃。
惟此二宗。
更相为用。
律行严用。
奉则净无瑕缺。
戒定光深。
照则测见本源。
次修定门。
而自调伏。
云何为大定。
地虽倾而不动。
云何为修我。
心虽寂而无住。
然后登般若之岸。
上楞伽之峰。
以此身为法身。
了无得为真得。
或有默修元契于文义。
受教顿悟于宗师。
不由门阶。
径造堂室。
微尘学者。
时得一人。
复有大悲空隘而不穷。
宏誓海涸而不尽。
俯从像法。
以导世间。
则我大律师其人也。
师讳道一。
字法籥
馀杭严氏。
生族姓之家。
是为因地。
作如来之子。
宁有本缘。
故祖考不书。
尊上乘也。
体峻山岳。
神閒江海。
机对敏洽。
应受融明。
自襁褓至于成童。
颜色无违。
视听皆正。
年甫八岁。
辞亲就师。
鸿鹄入冥。
自然方外。
莲花出水。
不染泥间。
十七预剃度。
龙泉寺
受具于光州岸律师
行相珠圆。
涤流镜澈。
始就山阴讲涅槃经。
师既归而为众敷阐。
同时听者。
奉以为师。
恭惟此经。
佛最后说。
教旨深圆。
故草元著义。
法华经大事因缘。
授声闻记。
口诵心奉。
誓尽当来。
金刚经灭度无边。
悉离诸相。
诵起信论。
涤除邪妄。
开导心宗。
常所受持。
皆为义释。
于华严入普贤性海。
维摩得不二法门。
凡历见闻。
莫非心證。
从文悟理也。
白日顿明于世界。
飞鸟自在于空中。
从理乘如也。
尝谓天台观门。
往誓深教。
吾所归也。
夫垢因戒净。
惠定以生。
未有爱尚存而坐登三昧。
每叹曰。
持心系于刹那。
求道本于清净。
使学徒解怠。
由轨范不明。
教之兴衰。
在我而已矣。
乃获一席。
信心必随。
尝讲大乘。
方摄齐登座。
侍者布席。
微爽律文。
即命撤席。
浣衣以俟明日。
其检身激下。
皆此类也。
自是江南律学
砥砺弥精矣。
至若齐场星列。
谈座云绕。
四众仰山王之高。
万里赴龙宫之会。
远夷逾海而来听。
长老顺风而请益。
至仁生灭。
至辨成简。
判析疑问。
阳和解冰。
宏敷妙理。
止水观月。
化童蒙为上智。
伏我慢为调柔。
引诸佛戒定之池。
浴众生轻重之垢。
垢自流去。
池常湛然。
又以儒墨者般若之笙簧。
词赋者伽陀之鼓吹。
故博通外学
时复著文。
在我法中。
无非佛事。
李大理升期崔河南希逸尝抚本州。
麾幢往复。
故成御史广业卢华州元裕兵部韩员外赏屈身郡邑。
䑳舸洄沿。
及乡人故汴州何司户寒同与叩绝韵于清风。
味元机于永夕。
庐山师友。
今古一时。
诚愿密宏。
崇修本寺。
导容缨网。
高殿栋宇。
工人殚其百栌。
信士竭其千金。
佛宫严丽。
一方胜绝。
写大藏经。
手自刊校。
学者赖焉。
广常住田。
通给无阂。
凡圣均焉。
天竺寺造慈氏变相。
凭高为台。
与众均福。
光灵肸蚃。
如在会中。
永以报生育劬劳之恩。
光先师训诱之德。
不离宴坐。
应者归。
天宝十三年春
忽洒。
饰道场。
端理经论。
惟铜瓶锡杖。
留置左右。
具见五天大德。
十八罗汉。
幡盖迎引。
请与俱西。
二月八日
恬然化灭。
报龄七十六。
僧腊五十七。
生以其日。
灭亦如之。
昔同来舍位之辰。
今是菩萨往生之日。
古先大士。
无此明徵。
先时院庭有百合两本。
对发白花。
月轮。
照于昏夜。
呜呼。
慈云既归。
花亦彫萎。
物感如是。
人哀可知。
至某月日。
迁厝于寺之西偏。
江岭淮湖。
缁麻缟素。
荼毗之会。
声动山川。
寂寥原野。
人亡地古。
悲夫。
一为人师。
六十年矣。
远名利故不游京国。
乐閒安故不出户庭。
有请方去。
故深慈密行。
莫得而究焉。
门人之冠者一行禅师惠罕法师津梁寺乾应律师苏州东林寺怀哲律师
湖州开元寺惠灯少明之记。
长者宝藏。
修身执持。
导师化城
无处瞻仰。
眷属之贤。
有若族人神都等。
如来影中。
怖畏都尽。
力生今地。
哀号不穷。
以华曾史之风。
尚竺乾之道。
追书本行。
见托斯文。
铭曰。
苕溪教源。
因戒生定。
百千人俱。
见性情净。
裂除意网。
磨拂心镜。
虽会一乘。
终修万行。
说法登坛。
天龙谛听。
须弥峰顶。
白月孤映。
彼迷方者。
从我得正。
报尽生尽。
归自法身。
最朝涕泣。
江上门人。
炬灭阴夜。
舟沈海津。
雪山灵草。
无复青春。
欲报之德。
苍苍罔极。
既断言语。
又非空色。
假言喻空。
观我为则。
如梦令 继重阳韵 金 · 马钰
 押词韵第七部
不论赵州几碗。
更不卢仝请唤。
祷告太原公,免了睡魔厮玩。
明灿。
明灿。
得见长生道岸
左溪大师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百亿三昧。
无非度门。
于觉照中。
而得自在。
过去大士。
时惟左溪
傅氏之子。
法号元朗
字惠明
其先北地泥阳人
汉魏大族。
随晋南度。
家于义乌
今为东阳义乌人也。
自江夏太守梁居士翕。
贤达相承。
世谓居士为诸佛化身。
杳不可测。
左溪居士六代孙。
梵行之门。
宜生上德。
母葛氏。
梦天降灵瑞。
而娠左溪
心静体安。
及于乳育。
生九年矣。
辞家入道。
兼综偫言曰。
此法门之畎浍也。
如意年中薙度。
义乌清泰寺。
光州岸律师受具戒。
会稽印宗禅师商律部。
重山深林。
怖畏之地。
独处岩穴。
凡三十年。
宴居左溪
因以为号。
每言泉石可以洗昏蒙。
云松可以遗身世。
吾以此始。
亦以此终。
于所居之方。
建立精舍。
约而不陋。
跪忏其间。
如来诸大弟子。
皆菩萨僧。
大迦叶之头陀。
舍利佛之智慧。
罗喉罗之密行。
须菩提之解空。
由此四者。
皆最上乘。
同趣异名。
分流合体。
舍利佛先佛灭度
佛以心法付大迦叶。
此后相承。
凡二十九世。
至梁魏间。
有菩萨僧菩提达摩禅师
传楞伽法。
八世至东京圣善寺宏正禅师
今北宗是也。
达摩六世至大通禅师
大通又授大智禅师
降及长安山北寺融禅师
盖北宗之一源也。
达摩五世至璨禅师
又授能禅师
今南宗是也。
达摩四世至信禅师
又授融禅师
牛头山
今径山禅师承其后也。
至梁陈间。
慧文禅师学龙树法。
授惠思大师
南岳祖师是也。
思传智者大师
天台法门是也。
智者灌顶大师
灌顶缙云威大师
缙云东阳威大师
左溪是也。
又宏景禅师得天台法
荆州当阳
真禅师
俗谓若和尚是也。
左溪所传。
止观为本。
祇树园内。
常闻此经。
然灯佛前。
无有少法。
因字以诠义。
因义以明理。
因理以同如。
定慧双修。
空有皆舍。
此其略也。
菩萨或以性海度。
或以普门化。
香象至底。
弥楼最高。
其馀幽赞不知。
充满法界。
夫知上法易行。
上法难修。
上法易證。
上法难明。
左溪为有。
则实无所行。
左溪为无。
则妙有常住。
视听之表巍巍。
左溪恭禅师重研心法。
唯十八种物行头陀教。
厥后奉东阳威大师
得最上乘。
诠第一义。
现声闻像。
宏大觉心。
大无可名也。
偏袒跪膝。
奉观音上圣。
愿生兜率天。
亲近弥勒。
殚罄衣钵。
严具尊仪。
焚香稽首。
则舍利降。
灵光发。
寺非正阳。
屋宇凋落。
殿移则像毁。
财匮则力艰。
左溪锡杖指挥
工人听命。
如从旧贯。
俨若天成。
心不离定中。
口不尝药味。
耄期之岁。
同于壮龄。
告门人曰。
吾六印道圆。
万行无碍。
戒为心本。
汝等师之。
天宝十三载九月十六日就灭。
春秋八十二。
僧夏六十一。
四辈号恸。
如慕如疑。
香花幢幡。
雷动山谷。
乡人或梦左溪居宝阁第四重者。
寤告其邻。
与之梦协。
兜率天者。
第四天也。
愿力所届。
广度人天。
既荼毗已。
门人分舍利
起塔于左溪之西源。
遵相法也。
城邑之人。
愿获亲近。
分半舍利
起塔于州之东原。
申永慕也。
左溪僻在深山。
衣弊食绝。
布纸而衣。
掬泉而斋。
如缯纩之温。
均滑甘之饱。
诵经则翔禽下听。
洗钵则腾猿跪捧。
宴坐一室。
如法界之乐。
萧然一院。
等他方之游。
或问曰。
万行皆空。
云何苦行。
对曰。
本无苦乐。
妄习为因。
众生妄除。
我苦随尽。
又问曰。
山水自利。
如聚落何。
对曰。
名香挺根于海岸。
如来成道于雪山。
未闻笼中。
比大辽廓。
至若旱蛙跃流。
瞽犬视。
雷云兴而猎者舍弓矢。
鳞介绝而渔者坏罾梁。
举其倬然。
曷可殚载。
弟子衢州龙邱九嵓寺僧道宾越州法华寺僧法源僧神邕本州灵隐寺僧元净栖嵓寺僧法开苏州报恩寺僧道尊。
皆菩萨僧。
左溪之秘藏。
常州福业寺僧守真杭州灵曜寺僧法澄灵隐寺法真明州天宝寺僧道源净安寺僧惠从本州开元寺僧清辨。
纯得醍醐。
左溪之道味。
入室弟子本州开元寺僧行宣常州妙乐寺僧湛然
见如来性。
左溪之法门。
新罗法融理应英纯。
理应归国。
化行东表。
左溪之妙愿。
菩萨戒弟子傅礼王光福等。
菩萨惠芽。
左溪之一雨。
辨禅师等荷担遗烈。
见请斯文。
铭曰。
磁石凑金。
流见月。
法与心起。
缘随定设。
众生未度。
我为舟筏。
将如赵代
岂望荆越。
趋道云何。
知之在行。
殈烦恼●8B6D。
归寂灭城。
不住之住。
无生之生。
兜率天乐。
徘徊下迎。
潺湲左溪
东入苍海。
青松白日。
人亡地在。
四辈尽哀。
时乎不待。
颂德空岭。
劫尘无改。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序 中唐 · 德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五
大朴既散。有为遂作。
名利牵乎伐。巧智丧乎真。
爱恶攻乎性情。因缘坚其染习。
内则百虑无节。外则六根竞诱。
天理灭而莫知。道源迷而忘返。
沦溺苦海。劫尽还初。
惟至人了万物之宗。越三界之表。
廓独立而不改。遍诸有而常然。
故能开导群疑。济拔流品。
波罗密多经者。众法之津梁。
度门之圆极也。昔日月灯明如来为菩萨说。
历劫旷远。真偈寂寥。
文殊师利于耆阇会中。尝与弥勒菩萨语及其事。
成一切种智。会无量义因。
唯佛能知。惟佛能说。
教必有主。其在兹乎。
是以释迦如来。为法而生。
俟时而现。三身不异。
故处代而常离。万行无修。
故随方而自在。运慈悲之力。
开摄护之门。因其六尘。
示之六度。导于法分。
令證法身。结习纷纶。
乘理而悟。是真般若之旨也。
故有慈氏善问。大音赞言。
天垂宝华。云集仙盖。
甘露流液。光明烛幽。
使迷方浅深。皆得自然之慧。
恒沙亿众。能通般若之知。
尝试论之。先儒有言。
诚者自成。而道自道也。
夫诚己于内。则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诚物于外。
则不言而应。不为而成。
其内者證法之身。其外者大悲之力。
德产之致也密。化育之功也大。
春风发吹。万类咸滋。
旭日升昼。群阴尽释。
乾坤易之道。是则大同。
神明幽赞之情。孰云区别。
殊涂一致。其理固然。
朕虔奉丕图。保乂蒸庶。
思建皇极。以升大猷。
遐想灵踪。期于叶契。
舍城妙说。久秘梵文。
徒怀泻瓶。未启遗夹。
微言不昧。将或起予。
于是罽宾沙门般若受旨宣扬。光宅沙门利言为之翻译。
时大德则资圣寺道液醴泉寺超悟慈恩寺应真庄严寺圆照光宅寺道岸西明寺圆照䛒空良秀等。法门领袖
人中龙象。證明正义。
辉润元文。知释迦宝城
识众尊之满字。以贞元四年岁次戊辰十二月二十八日
西明寺译成上进。凡一部十卷。
龙神翼卫。如从金口之传。
梵众护持。无异毫光之现。
朕斋心涤虑。仰味宗源。
闻所未闻。实为希有。
然以汲引之旨。流布为先。
庶凭真诠。永济浮俗。
聊因暇日。三复斯经。
虽法海甚深。而波流不让。
举其梗槩。昭悟将来。
刻拔罪心印妙经记崇宁元年四月 北宋 · 宋永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
大宋崇宁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耀州美原县施主宋永于本县圣帝东庙立石。
以此功德,先用上祝皇帝龙图启焕,凤历腾芳,庆祚无疆,洪基永固,公卿明允,攸序皇猷,文武雄才,孔修帝业;
次愿士农工商,一切等众,各协康安,遍增悦豫。
然冀幽关□族,长夜沉冤,脱死录于酆山,跻福堂于净土。
飞沉动植,俱获逍遥;
法界有情,同登道岸
住持、讲经道士刘善渊校勘,同住持道士孔道仲劝缘,法录道士董□颜、都讲道士樊惟铎同劝缘,□龙坊紫□□道士李宗颜书,泥阳刘源刊,王鼎、李康、武良、梁、莫泰、贺钦、□彦、雷成、张永南谨赞成。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未编。
书太上说九幽拔罪心印妙经 北宋 · 刘善渊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八、艺风堂拓片、《道家金石略》第三○八页
大宋崇宁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耀州美原县□主宋永于本县圣帝东庙立石,以此功德,先用上祝皇帝龙图启焕,凤历腾芳,庆祚无疆,洪基□□。
□公卿明允,攸序皇猷,文武雄才,孔修帝业。
次愿士农工商一切等众,各协康安,遍增悦豫。
然冀幽关□□长夜沉冤,脱死录于酆山,跻福堂于净土。
飞沉动植,俱获逍遥;
法界有情,同登道岸
住□讲经□□刘善渊校勘同住持道士孔道仲、劝缘法箓道士董□颜、都讲道士樊惟铎。
同劝缘□□坊紫□□道士李宗颜书,泥阳刘源刊,□鼎李康、武良、梁、莫泰、贺钦、□彦、雷成、张永、南谨赞成。
西江月 其十二 宋 · 萧廷之
 押先韵
金液还丹大道,古人万劫一传。
倾心剖腹露诸篇。
接引直超道岸

莫怪天机泄尽,此玄玄外无玄。
留传万代与名贤。
有目分明觑见。
洞霄宫庄田记咸淳九年六月 南宋 · 家铉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二
《鼎》著养贤之象,凡学先王之道者,皆有养也。
自释氏、老子之教兴,学其学者莫不待养于公上,丰其庐拟于校、庠、序,食其人优于俊、造、秀,是于古养贤之义合乎否邪?
老子之道,黄帝之道也。
羲皇继天立极,肇明伦纪,循天理之自然以为教,因人心之本然以为治,无为而无不为也。
老子生于周之叔世,睹当时文弊之极,思返之淳古之上。
故其为教本礼而尚德,其为学务主静守一以求之于内,要其成就合于圣人,诚之无为,非诡流俗以自异者也。
自汉人以黄老名家,儒者病之,至于今以异端见称。
夫岂知黄帝道传老子之学,与尧舜同,称之异端过矣。
我理皇游情六艺,傍通百家之书,尝有契于神清之旨,故遇老氏独厚,为其近于儒也。
洞霄为天下第一,自祥符有锡田。
淳祐间,上特出内府道士牒赐本宫,俾易为缗,益市常产,以裨赡用之乏。
奎画昭回,焜耀于九锁之下。
住山孙君处道仰承天宠,治田义兴之野,罄己资,合群力,经度土功,再更寒暑,疆畎乃备,则常丰庄是也。
宝祐间,寻被特旨,拨赐长兴田之在荻川者,孙君复率其徒垦辟荒秽,久乃就绪,而朝命有严,俾归其产于蒲泽之暴,更以乌程归安二县官田申锡本宫。
后先五年,重施程绩,费用亿秭,乃克登粟我庾,以篑于成,则万年庄是也。
人相与言,昔岁资储屡空,官众百数弗克赡。
自二庄既成,羽衣黄冠之士来游来歌,不远千里,食者倍蓰于昔,而资用不竭。
是虽上恩衣被,而孙君师弟子坚苦不倦,瘠己裕人,其功不可没也。
叶赞其事则有王君大年、贝君大钦,皆尨眉皓首,年八九十,道岸萧散,与孙君为山中三老,松间石上,人望而见者以为神仙人。
予犹及识之,今皆衰谢,其所建置成就,自当与此山相为不朽。
住山郎公道一慨孙君创缔之艰勤,求铉翁为之记,俾后有考,谨不敢辞。
然念圣人之养贤与贤者之自为养,实交致而并举。
上遇老氏甚,学为老子者当知所以自养,食焉而思,知其学所以同于尧舜,毋以异端自处而以圣道自期,夫然后无负圣皇尊礼老氏之意云。
咸淳九年六月吉日朝奉大夫直宝谟阁、知镇江军府、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节制军马家铉翁(《洞霄图志》卷六,知不足斋丛书本。又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九四。)
为:《宋代蜀文辑存》改作「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