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乞产盐路分依法打袋奏乾道八年十一月 南宋 · 叶衡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九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七之四一(第六册第五二七六页)
契勘在法盐以三百斤为袋。
今淮浙路支盐仓与买纳场相为表里,务欲招诱客人,或受客人计嘱,往往多搭斤数,有增数千斤者,是致亭户词诉不绝。
乞诏有司申严行下淮浙产盐路分,皆依法打袋,不许擅加斤数;
令诸州商税务遇客人般贩到淮浙盐,经须管依条检封抽称。
仍委逐路提举司行觉察。
春花好(吴谚以蚕、及菜豆子多收谓之春花好。)丙午 清 · 钱载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四十八
乡农入郡喜云云,菜豆先收已十分。
蚕熟底妨桑叶贵,麦香行觉稻花闻。
种田戽水民恒业,平粜宽租岁圣君。
叠布诏恩苍昊答,慎司能不体忧勤。
止观统例议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七
夫止观何为也。
导万法之理。
而复于实际者也。
实际者何也。
性之本也。
物之所以不能复者。
昏与动使之然也。
照昏者谓之明。
驻动者谓之静。
明与静。
止观之体也。
在因谓之止观。
在果谓之智定。
因谓之行。
果谓之成。
行者行此者也。
成者證此者也。
原夫圣人有以见惑足以丧志。
动足以失方。
于是乎止而观之。
静而明之。
使其动而能静。
静而能明。
因相待以成法。
即绝待以照本。
立大车以御正
乘大事而总权。
消息乎不二之场。
鼓舞于说三之域。
至微以尽性。
至赜以体神。
语其近。
则一毫之善可通也。
语其远。
则重元之门可窥也。
用至圆以圆之。
物无偏也。
用至实以实之。
物无妄也。
圣人举其言。
所以示也。
广其用。
所以告也。
优而柔之。
使自求之。
拟而议之。
使自至之
此止观所由作也。
夫三谛者何也。
一之谓也。
空假中者何也。
一之目也。
空假者相对之义。
道者得一之名。
此思议之说。
非至一之旨也。
至一即三。
至三即一。
非相含而然也。
非相生而然也。
非数义也。
非强名也。
自然之理也。
言而传之者迹也。
理谓之本。
迹谓之末。
本也者。
圣人所至之地也。
末也者。
圣人所示之教也。
由本以垂迹。
则为小为大。
为通为别。
为顿为渐。
为显为秘。
为权为实。
为定为不定。
循迹以返本。
则为一为大。
为圆为实。
为无住为中。
为妙为第一义。
是三一之蕴也。
所谓空也者。
通万法而为言者也。
假也者。
立万法而为言者也。
中也者。
妙万法而为言者也。
破一切惑。
莫盛乎空。
建一切法。
莫盛乎假。
究竟一切性。
莫大乎中。
举中则无法非中。
举假则何法非假。
举空则无法不空。
成之谓之三德。
修之谓之三观。
举其要。
则圣人极深研几穷理尽性之说乎。
昧者使明。
塞者使通。
通则悟。
悟则至。
至则常。
常则尽矣。
明则照。
照则化。
化则成。
成则一矣。
圣人有以弥纶万法而不差。
磅礡万劫而不遗。
焘载恒沙而不有。
复归无物而不无。
寓名之曰佛。
经号之曰觉。
究其旨。
其解脱自在莫大极妙之德乎。
夫三观成功者如此。
所谓圆顿者。
非渐次非不定指论十章之义也。
十章者。
恢演始末通道之关也。
五略者。
举其宏纲截流之津也。
十境者。
发动之机。
立观之谛也。
十乘者。
妙用所修。
发行之门也。
止于正观而终于见境者。
义备故也。
阙其馀者。
非所修之要故也。
乘者何也。
载物而运者也。
十者何也。
成载之事者也。
知其境之妙不行而至者。
德之上也。
乘一而已矣。
岂藉夫九哉。
九者非他。
相生之说未至者之所践也故发心者发无所发。
安心者安无所安。
偏破者偏无所偏爰至馀乘。
皆不得已而说也。
至于别其义例。
判为章目推而广之不为繁。
统而之不为少。
如连环不可解也。
如贯珠不可杂也。
如悬镜不可掩也。
通川不可遏也。
议家多门。
非诤论也。
按经證义
非虚说也。
辨四教浅深。
事有源也。
成一事因缘。
理无遗也。
噫。
止观其救世明道之书乎。
非夫圣智超绝。
卓尔独立。
其孰能为乎。
非夫聪明深达。
得意忘象
其孰能知乎。
今之人乃专用章句文字。
从而释之。
又何疏漏耶。
或称不思议境
与不思议事。
皆极圣之域。
等觉至人。
犹所未尽。
若凡夫生灭心行三惑。
浩然于言说之中。
推上妙之理。
是犹醯鸡而说大鹏。
夏虫之议层冰。
其不可见明矣。
今止观之说。
文字万数。
广论果地。
无益初学。
岂如暗然自修。
功至自至。
何必以早计为事乎。
是大不然。
凡所为上圣之域。
岂隔阔辽夐。
与凡境杳绝欤。
是惟一性而已。
得之为悟。
失之为迷。
一理而已。
迷而为凡。
悟而为圣。
述者自隔。
理不隔也。
失者自失。
性不失也。
止观之作。
所以辨异同而究圣神。
使偫生正性而顺理者也。
正性顺理。
所以行觉路而至妙境也。
不知此教者。
则学何所入。
功何所施。
智何所发。
譬如无目。
昧于日月之光。
行于重险之处。
颠踣堕落。
可胜既乎。
噫。
去圣久远。
贤人不出。
庸昏之徒。
含识而已。
至使魔邪诡惑。
诸党并炽。
空有云云。
为坑为阱。
有胶于文句不敢动者。
有流于漭浪不能住者。
有太远而甘心不至者。
有太近而我身即是者。
有枯木而称定者
有窍号而称慧者。
有奔走非道而言权者。
有假于鬼而言通者。
有放心而言广者。
有罕言而为密者。
有齿舌潜传为口诀者。
凡此之类。
自立为祖。
继祖为家。
反经非圣。
昧者不觉。
仲尼有言。
道之不明也。
我知之矣。
由物累也。
悲夫。
隋开皇十七年
智者大师去世。
至皇朝建中
垂二百载。
以斯文相传。
凡五家师。
其始曰灌顶。
其次曰缙云威。
又其次曰东阳小威
又其次曰左溪朗公
其五曰荆溪然公。
顶于同门中慧解第一。
能奉师训。
集成此书。
盖不以文词为本故也。
或失则烦。
或失则野。
当二威之际。
缄受而已。
其道不行。
天宝中
左溪始宏解说。
而知者盖寡。
荆溪广以传记数十万言。
网罗遗法。
勤矣备矣。
荆溪灭后。
知其说者适三四人。
古人云。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
夫生而知之者。
盖性德者也。
学而知之者。
天机深者也。
若嗜欲深。
耳目塞。
虽学而不能知。
斯为下矣。
今夫学者。
内病于蔽。
外役于烦。
没世不能通其文。
数年不能得其益。
是则业文为之屦校梏足也。
棼句为之簸糠眯目也。
以不能喻之师。
教不领之弟子。
止观所以未光大于时也。
予常戚戚于是。
整其宏纲。
撮其机要。
其理之所存。
教之所急。
或易置之。
或引伸之。
其义之迂。
其辞之鄙。
或薙除之。
或润色之。
大凡浮疏之患。
十愈其九。
广略之宜。
三存其一。
于是袪鄙滞。
导蒙童。
贻诸他人。
则吾岂敢。
若同见同行。
且不以止观罪我。
亦无隐乎尔。
建中上元甲子首事。
笔削三岁。
岁在析木之津。
功毕云尔。
赵北口行宫即事乾隆甲寅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七
隔淀长堤在,行宫搆久年(此处行宫乃康熙年间所建)
往来必一驻,烟水恰相延。
心得于何也,手题厌屡焉。
水围亦权罢(皇祖当年巡阅淀池岁设水围戊辰过此亦试为之庚午癸酉辛巳尚循旧制自后遂不复举行觉水光接天自饶清赏),静赏觉为便。
赋得船痕半载书雍正癸丑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六
春水弱无力,春船行觉迟。
饶他乘兴日,是我读书时。
桂棹逍遥去,芸编左右披。
绠长堪汲古,何用钓竿垂。
唐子西文录记绍兴八年三月 北宋 · 强行父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
宣和元年行父钱塘罢官如京师眉山唐先生同寓于城东景德僧舍,与同郡关注子东日从之游,实闻所未闻,退而记其论文之语,得数纸以归。
己亥九月十三日明年正月六日而别。
先生北归还朝,得请宫祠泸南,道卒于凤翔,年五十一。
己亥距今绍兴八年戊午二十年矣,旧所记,更兵火无复存者。
子东书来,属余追录,且欲得仆自书,云:「将置之隅坐,如见师友」。
衰病废忘,十不省五六,乃为书所记,得三十五条。
先生尝次韵行父冬日旅舍诗》:「残岁无多日,此身犹旅人。
客情安枕少,天色举杯频。
桂玉黄金尽,风尘白发新。
异乡梅信远,谁寄一枝」。
又次《留别》韵云:「白头重踏软红尘,独立鸳行觉异伦。
往事已空谁叙旧,好诗乍见且尝新。
细思寂寂门罗雀,犹胜累累冢卧麟。
力请宫祠知意否,渐谋归老锦江滨」。
盖绝笔于是矣,集者逸之,故并记云。
三月癸巳馀杭强行父幼安记。
按:《唐子西文录》卷首,中华书局历代诗话本。
陈正字 唐 · 赵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鲁儒今日意何如,名挂春官选籍初。
野艇几曾寻水去,故山从此与云疏。
吟怜受露花阴足,行觉嘶风马力馀。
闻说晚心心更静,竹间依旧卧看书。
科举委保严禁伪冒奏绍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南宋 · 林大中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六之二六(第五册第四五二四页)
乞申严行下,令诸路转运司遍牒诸州,如委保亲戚,则牒官及保官照牒实批印纸,如有伪冒,亦合照条科罪。
仍令内外台严行觉察,既严伪冒之门,稍宽进取之路。
乞照前举例,取旨量立解额,但比本州取解无异。
彼非甚不得已者,亦各归赴乡举。
遣病 其六 明 · 方孝孺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二月风犹劲,寒生沧海波。
呻吟知夜永,羸惫损天和。
行觉冬衣重,眠妨夜食多。
百年强壮日,排闷付高歌。
龙山五首 其三 清 · 张英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文端集卷二十二
乱山藏一壑,行觉月溪长。
竹路过危彴,松阴覆古墙。
厨烟分涧冷,山雾焙茶香。
髣髴匡庐顶,棋声响石床(月溪内有月珠庵最幽胜)
玉华岫小憩杂咏乾隆甲寅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九
登高意致艰,降卑行觉易。
弗惟游若此,可以例万事。
因思治乱间,视兹岂有异。
吾可不慎哉,会心成五字。
是处名玉华,依岫旧有寺。
其井宜育桂树盆里植。
洞中叶弗落(南方桂树弗落叶北方惟植盆内至冬间因此处有泉灌注又地值向阳且有山洞是以育者皆于此收养不至落叶若植之庭院则落叶矣),盆际花则未。
物各因其时,火攻非了义
然惟桂与莲,花师技难试(京中花师有火烘之法各花皆可催令早放惟与莲其技则弗能施惟育此经冬不凋此可以识其贞性矣)
兹乃性之贞,标嘉吟以识。
宽恤士卒疏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九六、《东塘集》卷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三
臣闻传有之曰:「惠则足以使人」。
又曰:「德以施惠,战所由克」。
又曰:「衣食足然后知荣辱」。
凡此者,皆谓抚存之于前,则可以责用于其后,而为吾所役者,亦将舒徐悦怿,愿自表见。
自昔善用天下,比皆如此,而况于用兵哉。
臣窃惟今日最不能以自赡,而衣食单穷,妻孥冻馁,养生送死,一无可恃,声嗟气叹,日甚一日。
知之而无能救之者,则惟诸军之士卒是已。
臣顷守池州,两年之间,盖尝亲见军屯士卒贫穷怨嗟之状。
且今士卒日给,虽等杀不同,大率不过二升半米与百金而已。
此固从昔定数,何前日可以自存,而今日遽谓不足哉?
臣固尝询之将帅,其说自谓今军中事力与昔年迥不相侔,上无宽裕之财可以辍惠而分给,则下无非时之与得以周急而惠穷。
方昔年事力宽裕之时,日教月习,将帅捐金与帛,以激劝事艺。
艺精者既赏,志勤者亦赏,而勇力进者又赏,盖无时无之。
而又其家有婚姻,有疾病,有亡殁,则各将言之统帅,悉有给与。
凡是数说,皆起于在上者事力宽裕,故能时有惠犒。
今大不然,统司钱物既有定数,日就窭乏,而措置料理,悉所不敢,是以上下煎迫,秦越相视。
士卒合得钱米之外,一毫无有,安得不穷且困哉!
此则将帅自为之说耳。
然臣又询之士卒,考之众论,抑又有他说焉。
一曰支有减尅,二曰米求出剩,三曰糜于苞苴。
窃闻军中支请士卒钱米,往往不即及时依数支散,循习为例,暗有消尅。
逮于支付各将,散给士卒,则合得钱米已有消折矣。
夫以毫釐之给,岂堪复有消折哉?
彼数万人之给,人各有尅,则众少致多,悉归之他用矣,此所谓支有减尅也。
大军仓官支给米斛,多有循习以求出剩,月减岁尅,自有定则,久而羡馀,则为宽剩。
虽非明取,实则暗积。
是皆瘠士卒之给,以肥在上之须,此所谓米求出剩也。
将帅之职,悉本朝廷除授。
而居是职者,怀无厌之望,济贪进之欲,则苞苴权门,取悦贵近,往来于道,习以为常,皆以求足其所望欲。
彼其苞苴之费,固何所从出哉?
不过朘剥士卒,以充其所用而已,此所谓糜于苞苴也。
夫既以在上者事力之不裕,又困于三者之弊,宜其士卒憔悴穷困而不能以自存也。
是以人怀怨嗟,非一岁月。
则缓急之际,责其能效死力以济国事,盖亦难矣。
为今之计,欲以宽士卒,殆未见有速效之策。
臣以为所给钱米自有定数,增之不能,灭之不可,于前三者之弊,亦可以少革否乎?
欲望敷奏,亟发圣断,严诏诸总领所,更切措置。
支散士卒钱米之时,使之各足其数,以时而得。
毋令毫发减尅。
其大军仓官支散米斛,不得剥下丰上,循习前例,以幸宽剩。
严戒诸屯将帅苞苴之弊,广行觉察,一有违犯,重置典宪。
每遇朝廷除授统帅,升差统制,严加训饬,以警其私。
庶几知所戒惧,或能稍宽士卒穷困之苦,人知感奋,足以责其异日之用矣。
汉韩信将军,多以恩拊众,得士死力;
盖宽饶为司马,遇士卒甚有恩,卫卒至数千人,皆叩头愿留,以报厚德。
载在方策,皆其明效大验也。
惟圣主以是而命将帅焉,天下幸甚。
乞严戒沿边官吏禁戢边民生事疏 南宋 · 赵汝愚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六、《宋赵忠定奏议》卷三
臣近据金州都统司金州上津县申,自正月初四以后,有京西路郧乡县利州路上津县沿边人户将带老小惊移,不知其意。
续据探报,有州界人马深入郧乡县界约十馀里,驱掠税户解成、张四、庞博、张博等家口前去,未知的实。
或传是京西路边民争理地界,或传是均、房州有人入州界行劫,所致州界遣人搜捕,臣各据逐处申到事状备录申枢密院讫。
臣契勘得所争地界,系属京西路,不隶州界。
惟是盗贼一事,深系利害,辄有管见,合具奏陈。
臣伏见从前州界如理索归正人等,州县自合只循旧例迤逦回报外,至于本界无赖之人,擅入州界为盗,作过生事,即与前项归正人等事体不同。
或遇州界移文,其间若有赃證明白者,州县自合酌量事体轻重,物色追究,依法行遣,庶几边头无赖之人,各知畏惧,不敢越界生事。
州界之人若闻得本朝曾为如此行遣,亦自心服。
臣访闻得沿边官吏多务蔽藏,虽明知有累经作过之人,亦不敢举觉穷治,或者吏人受赂,肆为囊橐,无所忌惮。
又有不识事体之人,互争胜负,务相报复,以彊取胜,却致州界之人,或以巡绰为名,或以搜捕为说,擅入本界掠驱人口,而州县官吏隐讳不言,上司既不闻知其人,无由理索,窃恐驯致事隙。
事关边境,不可不防。
本司昨累承州界移文根究盗贼事,或将作过徒伴押回本界,臣即时酌量轻重,密谕本处官吏尽情追究,依法行遣。
如或因采樵误入州界,或被北界之人自因雠隙驱虏前去,本非为盗者,候见得著实情节,即已备牒州界官司照会去讫。
如蒙圣明见得本司前项行遣别无违碍,伏乞特降指挥,严戒沿边官吏,禁戢边民,不得越界生事。
如有违犯约束之人,仰州县官常行觉察,如法根治,重作行遣。
臣闻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况夫边境之间,尤宜务存大体。
臣近据边报,北界伪主已殂,其孙嗣立,从此事体恐有更张。
臣愚伏愿陛下远法文王遵养时晦,近同句践尝胆会稽,厚礼卑辞,不惮屈己,使彼君臣偃然肆志,不复以我为惧,然后徐观其变,起而图之。
是陛下能屈于一时,而获伸于万世也。
惟陛下留神,幸甚。
瞻园十咏为托师健方伯 其四 抱石 清 · 袁枚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十六
一轩当石起,紧抱丈人峰
花月分窗入,烟萝合户封。
坐怜红日瘦,行觉绿阴浓。
鸟问幽栖客,人间隔几重。
轩辕道士 元 · 张思濂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十、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四
子是弥明几代孙,姓名乃使世人闻。
坐惊星斗生雷剑,行觉烟霞绕练裙。
月里白鸾招子晋,山前青虎借茅君。
长春酒熟朝朝醉,高枕瑶琴卧绿云。
阆园诗为豫章李太虚先生赋四首 其三 明末清初 · 黄媛介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三十五
禹穴探奇岁,摛毫赋两京。
坐嫌天地窄,行觉水云轻。
钟远虚声应,林幽夕照生。
十年耽异致,蓬阆岂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