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中书令汾阴薛振行状685年4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高祖德。
给事中黄门侍郎御史中尉散骑常侍直閤辅国将军齐州刺史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华州刺史
谥曰简懿
曾祖孝通
中书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关西道大行台右丞山太守汾阴侯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齐郑二州刺史
祖道衡。
中书黄门侍郎
吏部史二侍郎上开府仪同三司陵邛潘襄四州刺史襄州总管司大夫
皇朝赠上开府临河县开国公
父收。
皇朝上开府兼陜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天策上将军记室参军文学馆学士上柱国汾阴县开国男
定州刺史太常寺卿
谥曰献
河东郡汾阴县薛振年六十二字元超状。
昔者唐尧之协和万邦也。
有若四岳之敬顺昊天。
历象日月。
虞舜慎徽五典也。
有若八元之忠肃恭懿
宣慈惠和
夏禹之分别九州也。
有若咎繇之谟明弼谐。
允迪厥德。
殷汤之南征北怨也。
有若伊尹之格于皇天。
姬文之受命作周也。
有若虢叔之闻于上帝。
自唐虞而列考。
及秦汉而无讥。
元首必藉于股肱。
方隆太平之化。
贤者必待于明主。
克致崇高之业。
若夫骖驾六龙。
驱驰七圣。
斟酌元气。
财成天道者
其惟圣人乎。
宏阐大猷。
发挥神化。
匡正八极。
阜成兆人。
其惟良宰乎。
大唐之建国也。
粤若神尧
明扬侧陋。
文王叶于朕卜。
迎太公于渭水。
高宗求于朕梦。
良弼于傅岩。
若岁大旱以为霖雨
济巨川以为舟楫者也。
公含天地之间气。
依日月之末光
能备九德。
兼资百行。
探赜索隐
极深研几
龆龀之际。
羞言霸道。
词赋之间。
成王佐。
年六岁袭爵汾阴男
十一太宗召见。
宏文馆读书。
十六为神尧皇帝挽郎
十九尚和静县
高宗升储之日也。
敕公为太子通事舍人
二十二除太子舍人
高宗践位。
诏迁朝散大夫
给事中
年二十六。
寻拜中书舍人宏文馆学士
三十二丁太夫人忧去职。
起为黄门侍郎
固辞不许。
修东殿新书毕。
进爵为侯。
公毁瘠过礼。
多不视事。
出为饶州刺史
上梦公。
徵为右成务。
四十复为东台侍郎
是岁也。
李义府于邛笮。
旧制流人禁乘马。
公为之言。
左迁简州刺史
岁馀。
上官仪伏诛。
词翰往来。
徙居越巂
五十三赦还。
正谏大夫
五十四迁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三品检校太子左庶子
五十九迁中书令
车驾幸洛阳
诏公兼户部尚书
皇太子居守
俄以风疾不视事。
高宗崩。
舆疾往成都
抗表辞位。
至于再至于三。
诏加金紫光禄大夫
仍听致仕。
光宅元年季冬旁死魄
薨于洛阳丰财里之私第。
呜乎哀哉。
公地藉膏腴。
姻连戚里。
鼎湖长往。
拜卿子而为郎。
金榜洞开。
徵列侯而尚主。
遂乃弹冠筮仕。
策名委质
天门画阙
攀凤翼于紫宸
凡升右辖者一年。
外台者两郡。
四迁门下。
二入中书
用能燮理我阴阳。
经纬我天地。
盐梅我宝鼎
梁栋我宸极。
理百官而察万人。
平邦国而和上下。
借如风后天老。
左右轩皇。
萧何曹参
谋猷汉室。
未有一心事主四十馀年。
两宫而出入。
三台而陟降。
合其道也。
大壑纵其鲲鹏。
遇其时也。
名山出其云雨。
功成辅弼。
德迈几深。
星象不愆。
方践中台之位。
山川并走。
竟游东岱之魂。
天不慭遗。
民将安仰。
越翼日。
诏赠光禄大夫使持节都督成武渭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
馀如故。
赐物四百段。
米粟四百石。
东园秘器凶事。
给仪仗至墓所往还。
司宾卿监护。
玺书吊祭。
别降中使敛衣一袭。
杂物百段。
又诏陪葬乾陵
依故事也。
公袭封之年也。
受左传于同郡韩文汪。
天王河阳
乃废书而叹曰。
周朝岂无良相。
得以臣召君。
文汪异焉。
神尧皇帝婕妤河东郡夫人
公之姑也。
每侍高祖词翰
高祖尝顾曰。
不见婕妤侄数日。
便谓社稷不安。
其见重如此。
上幸温泉射猛兽。
公奏疏极谏。
上深纳焉。
后因闲居谓公曰。
我昔在春宫。
与卿俱少壮。
光阴倏忽。
已三十年。
往日贤臣良将。
索然俱尽。
我与卿白首相见。
卿历观书传。
君臣共终白首者几人。
我观卿大怜我。
我亦记卿深。
公呜咽稽首谢曰。
先臣早参麾盖。
文皇委之以心膂。
臣又多幸。
天皇任之以股肱。
誓期杀身报国。
致一人于
伏愿天皇遵之术。
养生卫寿。
则天下幸甚。
赐金二百镒。
公有事君之节也。
不亦忠乎。
每读孝子忠臣传。
未尝不慷慨流涕。
以为帝舜非孝子。
朱云非忠臣。
客有讥之者。
公曰。
宁有扬君父之过。
称忠孝哉。
太夫人薨。
公每哭呕血。
杖而后起。
上见公柴毁
泣曰。
朕遂不识卿。
卿事朕。
君父一致。
遂至于灭性。
可谓孝乎。
中书省有一磐石。
内史府君常踞而草诏。
及公挥翰跃鳞。
每见此石。
未尝不泫然流涕。
公有至性之道也。
不亦孝乎。
其年修晋史。
笔削之美。
为当时最。
孝敬崩。
诏公为哀册。
上幸九成宫
皇太子行在所
置酒别殿。
享王公以下。
太子英王侍。
皇帝酒酒酣。
公献寿曰。
天皇合易象。
乾将三男震坎艮。
今日是也。
上大悦。
百官舞蹈称万岁。
赐杂物百段。
银镂钟一枚。
吐蕃不庭。
英王元帅
总戎西讨。
公赋西征诗一首。
上称善。
嗟叹者久之。
因代英王属和。
御笔缮写。
朝以为荣。
公有属词之美也。
不亦文乎。
黄门侍郎上疏荐高智周任希古郭正一王义方顾彻孟利贞等。
后皆有重名。
历登清贯。
及兼左庶子
又表郑祖元沈伯仪贺觊邓元捷颜强学崔融等十人为学士
天下服其知人。
公为右成务。
封禅书平夷策。
上深纳焉。
或有抵罪者。
同类数百。
经赦令。
狱官评经年不决。
竟以死论。
公上疏陈其滥。
诏百寮廷议。
狱官及诸宰臣未有所决。
公酬对如响。
众咸服焉。
上叹息曰。
几令我杀无辜之人。
百寮莫不震惧。
又上疏陈请备塞垣。
未几而匈奴背诞。
公有神通之鉴也。
不亦明乎。
仪表魁杰。
鬓眉若画。
身长七尺四寸。
望之俨然。
喜愠不形于色。
虽至于近习左右。
胥徒仆妾。
莫不待之以礼。
公有行已之方也。
不亦恭乎。
饶州六年。
以仁明驭下。
鄱阳北冈上。
忽生芝草一株。
郡人以为善政所感。
共起一舍。
号曰芝亭
因立碑颂德。
公有驭人之术也。
不亦惠乎。
在邛都十馀载。
沈研易象。
韦编三绝
赋诗纵酒。
以乐当年。
有醉后集三卷行于世。
公有安和之德也。
不亦康乎。
上初览万几。
公上疏论社稷安危。
君臣得失。
上大惊。
即日召见。
不觉膝之前席。
叹曰。
览卿疏。
若暗室而照天光。
临明镜而睹万象。
此后宠遇日隆。
每军国大事。
参谋帷幄。
中书独掌机务者五年。
出纳帝命。
口占数百。
上曰。
使卿长在中书
一夔足矣。
大驾东巡。
诏公骖乘。
上曰。
朕之留卿。
若去一目。
若断一臂。
关西事重。
一以委卿。
因赐物百段。
公有社稷之勋也。
不亦重乎。
若夫有官功者赐其官族
有大行者受其大名
公叔列国之陪臣。
犹安社稷。
黔娄匹夫之介节
不忘仁义。
古今以为通训
书籍以为美谈。
况乎辅佐明主。
宁济天下。
生死无二。
始终若一。
业高于六相。
道贯于五臣。
其生也荣。
同心比于周召。
其死也哀。
陪葬均于卫霍。
岂使易名之典。
不及于会同。
赐谥之文。
不传于终古。
门生故吏。
愿述德音。
博士礼官
伫闻清议。
是则钟繇之策。
降于皇魏之年。
王导之疏。
寝于中兴之日。
谨状。
垂拱元年四月四日
中书令汾阳公功曹姓名谨状文昌台考功
窃闻生为贵臣。
车服昭其令德。
死而不朽。
谥号光其大名
今谨桉故府主中书令汾阴公赠秦州都督薛元超
以王佐之才。
逢太平之会。
抚绥万国。
康济兆人。
力牧辅轩皇。
未为尽善。
皋陶大禹
犹有惭德。
名遂身退。
生荣死哀。
羽父之请鲁君。
抑惟旧典。
卫侯之谥文子
庶几前列。
谨上。
唐故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江君墓志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五、全宋文卷三○、《徐公文集》卷一五、《全唐文》卷八八五
公讳文蔚字君章
其先济阳考城人也。
高阳恢若水之灵,光有万国;
伯益箕山之护,克成夏功。
故其子孙,延祚丕显,茅土锡胤,圭组流光。
在汉者为孝子,在宋者为忠宰,在梁者为烈将,在陈者为词臣
长城既封,淮水亦绝,辞周粟而远骛,避嬴乱而深藏,徙籍建安,世为大姓。
至于我王考毗、考秦,皆以隐德清操,垂为门风。
公嗣奕叶之贤,有生知之异,幼挺奇表,夙韬殊量。
殚儒墨之秘奥,穷文史之菁英。
闾里归仁,宗党称孝。
于时天下未一,遐方不宁,公鄙尺鴳之为,从黄鹄之举,类延州之观乐,同太史之探书,升名俊造,从事河洛。
衰俗难佐,天壤不支。
烈祖高皇帝,王业始于江东,仁风被于四裔,公杖策高蹈,款关来仪。
府朝肃以生风,台阁蔼其增气。
宣州观察巡官,试秘书郎,迁水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王国初建,改比部员外郎知制诰
于时天人协应,狱讼攸归,舜、禹相与言,游、夏不能措,润色之任,我则无惭。
既受禅,迁主客郎中知制诰如故。
俄而真拜,仍赐金紫。
今上嗣位,大礼聿修,徙公为给事中判太常卿事
同轨胥会,有司失职,公与司门郎中萧君俨、博士韩君熙载,协力建仪,周行翕然。
由是祖功宗德之位定,大行昭名之义允,功署高庙,与天无穷。
明年,拜御史中丞,矫枉持平,无所顾惮,坐廷劾宰相,其言深切,贬江州司士参军
初,国朝自王义方之后,旷数百年,宪署之间,举无废职,然未有危言激论如此之彰灼者也。
故权右振竦,朝野喧腾,传写弹文,为之纸贵。
人心既尔,天鉴亦回,前所劾者,或免或黜,公就加江州营田副使
顷之,徵为卫尉卿
俄拜右谏议大夫,充翰林学士权知贡举
出纳密命,枢机靡失,登进造士,衡镜无私,耸禁署之清风,著春官之故事。
荐贤之赏,行及于台司
曳杖之期,奄先于朝露。
春秋五十有二,保大十年八月二日卒于京师官舍。
皇上痛惜,为之废朝,送死恤孤,一从公赐。
有司考行,易名曰简。
即以其年九月十三日,葬于某县某里之原,礼也。
长子翥,秘书省正字,次子鶱,皆早卒。
今以从子翘为嗣。
呜呼哀哉!
公心平气和,貌古神正。
雅好玄理,有方外之期;
尤善词赋,得《国风》之体。
去华简礼,不以位望骄人;
怜才诱善,不以威名傲物。
操履坚正,靡得动摇;
襟怀坦夷,初无蒂介。
谪居江楚,恬然自足。
孜孜色养,烝烝孝心。
尝为诗云:「屈平若遇高堂在,应不怀沙葬鱼」。
此其心也。
江州节度使贾公崇,以武立功,以刚肃物,事公如师傅,亲公如兄弟。
时皆服公之重名,而贤贾之乐善也。
既归京,寓居公廨,无以家为。
二子继亡,一恸而已。
齐死生于梦觉,遗宠辱于锱铢,古之达者,何以过此。
呜呼!
凡我僚旧,均哀共戚。
黔娄之门阃,览伯喈之经籍。
睇落日以流恸,愬秋风而沾臆。
企景行于高山,勒哀词于乐石。
其词曰:
高阳之裔,伯益之孙。
展矣君子,载大其门。
爰翔爰集,乐我树檀。
彯缨幕府,振藻西垣
礼仪卒获,风宪攸端。
道行在时,业隆自我。
英英若人,见义必果。
直指烈烈,宫邻琐琐。
死生以之,何适不可?
允矣天鉴,明哉主恩。
乃还宣室,乃入脩门。
从容禁署,密勿王言。
得才为盛,知人则难。
求尸宗伯,载善其官。
人必有终,古无不死。
嗟嗟若人,风流永矣。
徐庶有母,邓攸无子
阙里诸生荆州故吏
谓之何哉?
啜其泣矣
秋风落木,逝水成川。
昨朝飞盖,今日荒阡。
一丘残照,万古愁烟。
素车自返,宝剑高悬
高才兮直道,共尽兮何言!
涟水军王御史994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小畜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儒家者流,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尊师而奉教也。
至于精诚所感,通于梦思,即仲尼犹言之,岂曰怪乎?
故曰「吾不复梦见周公」,又曰「梦奠两楹」是也。
及述作六经,其文甚著。
《诗》曰:「吉梦维何,维熊维罴」。
《书》曰:「高宗得说」。
《礼》曰:「梦帝与我九龄」。
是皆经夫子之手而不之去,盖有益于教,不惑于民,焉谓之神且怪邪?
吾友渤海高绅,以著作佐郎涟水军事。
会夏旱,方祠祷请雨。
一夕梦神人服古衣冠而至者,授诗一章。
既寤,记诗中数字云「赤岸大夫」,若神之自谓然。
明日,遍祭神之在境内者,得唐御史王义方之祠,乡人不知,但云东赤岸大夫庙尔。
高君晓其梦,因加礼而恳祷之,是日雨足。
乃新其庙,立石为文,按《唐史》而述其事迹焉。
高君,纯儒也,不欲自言其梦。
入朝,往往语乎公卿间。
执政苏公闻之曰:「是不可默也,宜择能文者书其事,刻于石阴」。
某于高君,进士同年生也,以故见请。
尝试议之曰:子产云:「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伯有尚尔,况王御史者乎?
且欲后人见斯文也,知义方者知惧,如义方者知劝,又胡戾于圣人之旨哉。
年月日述。
张君实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八四、《跨鳌集》卷二一
年月日,太学生李新振衣弹冠,撰书再拜君实明公阁下、非义足不登侯门,名不通豪贵耳。
平居以贾生自许,故言有近乎自誉而非誉也。
然则自誉者,古人多矣。
高论以求知,矜诧以取信,少正卯不容于孔子东方朔取讥于扬雄舒元舆、员半干不售于盛唐之世。
某不才,为言近似数子,而非数子之比也。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仆将有望于阁下者已几月矣。
且某二十有三年,无它知,喜与黄卷圣贤语,故于书无所不读,罗孔校孟,搜扬络韩,古人竹简,今人纸轴,百家九流,日与之偶。
昔所谓董仲舒下帷卒业,三年不窥园者,殆将学之矣。
且又有四方志,故尝走半天下,南经江淮,西过关陇,往来陕雒之郊,而索米长安者,尝再见秋。
昔所谓司马迁龙门会稽,浮湘沅,涉汶泗,然后归而作史者,殆将学之矣。
夫读书万卷,则下笔有神,文章骇人,则在处鬼物为之护持。
少壮出游,则知山川形势,不守一乡,则通九州风俗。
负是二者,故气宇廓落,志思洒然,酒肉交、儿女戏,未尝一日过门,而胸臆之论豪愤不已,所以每重然诺,赴人之急,而囊无留储,尝谓万金只马,不告姓名,推以赒人,盖王义方郭元振之细事,诚学术游从使之然也。
比者西归,旅见左右,虽负戴迎遇,重于丘山,而希言无色,可敬而畏,如近冰玉武库,使人凛然。
欲进一言而起其臭秽,辄复已矣。
然丘墓之邑,桑梓之籍,实隶麾下,借未能求伸于清识,而苟有所闻见,亦可以备精思之馀,则虽以言陈,何伤乎彊聒!
伏惟阁下以非常之才,应非常之诏,以不羁之学,求不次之用。
辩论国家体,敷陈宗社计,执事造廷,待天子问,虽万刘蕡,不足介畏。
讦宦竖则黄门骨寒,疏贵戚则近侍胆落,对御史所不能对,言宰相所不及言。
论事回天,吐辞倒海,拔犀之角,擢象之齿,以为词刃,而螭头一言,士气增长。
此阁下之素志,而仆亦与有操焉。
且制举之废已十馀年,而豪迈有为不过窃进士之选。
方今朝廷数路,旁招十科兼进,自以为不足以笼络天下之英隽,而兴复制举,以新儒林之耳目。
而阁下独于此时自拔于蜀,其所推毂,相为后先者已得虢国公数人而已!
是则一朝陈言,半夜悟主,昧旦而指期卿相矣!
然后千金成诺,足以走冠盖,而一巾折角,足以作风俗。
北斗以南,大海以北,风马牛所在,皆知所谓君实之名。
仆于是时,将亦重其身于温隰,而摄阁下之踵,以就此选也。
且株守一经,不能自植一家,雕篆数韵,不能耀名数世。
仆之所愧,每每在此。
幸不惜虚尺寸之地,以为仆之周旋,而仆之读书游观,浩闻多识,数事可谈,亦足以补助门下之万一。
此其张本也。
言乱不经,犹以青眼为望,不辱前席,且羞死矣。
强仲北游序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石门文字禅》卷二三
洛生郭玉,得程高方脉六微之技,阴阳不测之术。
汉和帝时,为大医王,多有应效。
性仁爱,虽贱如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贵人,时或不愈。
帝使贵人衣厮养服,问医辄效。
问状,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则乖。
存神于心手之际,可得解,不可得言也。
夫贵者以高显临臣,臣以怖慑承之,其为难也有四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也;
将身不谨,二也;
骨节不能使药,三也;
好逸恶劳,四也。
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
此其所以不愈也」。
嗟乎,人之理患不能知之,知之患不能行之,观所论甚明,而竟不能用,虽得之,亦失之之谓也。
玉盖所谓有技之医,非有道之医也。
有道之医,如庖丁解牛,但见其理,不见全牛也。
孙武之诛二队长,但见其法,不见吴之宠姬也。
吾友强仲,少任侠,喜立奇节,赴人之急难,义形于色。
太史子义王义方之为人,中年学道,一饭奉身,为伊蒲塞之行,虽摧缩锋角,而剧谈滑稽,每每绝倒坐客。
强仲盖寓于技,以游人间世者也,而喜医。
贵人强仲跫然足音,即其疾不辞而去。
余尝问之,对曰:「吾治贵人有三易。
方视其疾以投药,不知有富贵,如承蜩也,不以天下易蜩之翼,一也;
贵人必聪明,可晓以避就之理,二也;
且吾期于活人,而非事于名,一醉之外无所恤,三也」。
以四难自藏,而强仲以三易自,殆所谓有道之医也。
王城,贵人之都会,强仲往游焉。
明年山林间闻京师有异人,能生人于死中,如秦越人华佗者,必强仲也。
王察推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七、《西山文集》卷二七
莆故多奇产,中兴以来,三山名辅弼功烈磊落相望,其他人物接迹中外者,至不可胜纪,何其盛也!
予顷自泉过是邦,登方氏诗境之楼,环挹苍翠,应接不暇。
壶公一峰伟然特立于群巘之表,若王义方之正衙对仗而叱义府也,若张万福之拜延英殿下而呼太平万岁也。
夫其山川之峻秀雄丽如此,则其人物之盛也固宜。
王君实之年甫三十,以直言对策,擢进士第四人,名声日以进耀,斯其所钟美者欤!
然天之生材,非苟私其身而已,盖将有望焉。
况夫有盛名者多获显位,居显位者必任重责,此尤君子之所畏也,王君于此虽欲已于学,其可得乎?
古之学者自其少时,师友之所讲肄,朝夕之所服行,已莫非大人之事。
迨其长也,从事于《大学》,则凡天地万物之理无不察,古今兴坏存亡之变无不考。
其所以然,人之位乎两间,当为之职无不究其极,故内焉足以成己,外焉足以成物,本末先后,非二致也。
后世之士,知为场屋之学以钓利禄而已,若夫明善以诚其身,格物以致其知,固有所未暇也。
及其一旦任人之事,则饥者欲哺,寒者欲衣,戚嗟不平之鸣,赖我而息,纷纭澒洞,交至迭起之变,俟我而定,乃始茫然莫知所措矣。
繇昔暨今,腐儒俗士误人家国者,何可胜数!
盖其平时汲汲于求仕之学,而未尝治其本故也。
夫学焉以求仕,固后世之所不免,惟其得之也,遂以为既足而不复用其力于学,或知用其力矣,而其所学又非古人之所谓学也,则其植立之卑,成就之陋,顾不宜哉!
王君有志之士也,予故以古人之事勉之。
今者始仕于潭,盖朱文公先生所尝治且教之地,道林岳麓、山谷巉绝之处,必有传先生之学而人不知者,君行且求之,其于予言当有不约而契者。
然予亦好学而未知其方者,故因以自警焉。
嘉定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建安真某序。
内引第一劄壬子六月三日,以春官夕郎召对。) 南宋 · 赵汝腾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九、《庸斋集》卷四
臣闻明德、新民者,帝王之能事也;
止于至善者,明、新之极致也。
苟不止于极致,以仅可为税驾,则明者复昏,新者复旧。
其幸而频复,犹为厉也;
其不幸而迷复,咎可知矣。
皇帝陛下聪明神武,生知法式。
盖自践阼以来,即垂意于宗社生灵。
方其握真德秀手而与之商搉当世,何其清且明也。
奈何弥远恃恩旧之为相,日夜以仇士良术蛊陛下。
赖天之灵,弥远自毙,陛下昭德塞违之志,于是始形中而发外。
端平甲午,乃陛下明德、新民第一机也。
不幸清之复以恩旧相,不学无术,无以上佐陛下之末光,而更用弥远故智,进邪说以蛊陛下。
方陛下锐于与士夫更始,彼乃蛊以藏疾匿瑕之说;
陛下思保金瓯,彼乃蛊以耀武开边之说;
陛下为天下守藏;
彼乃蛊以损下益上之说。
三说进,而陛下之明明德者晦矣。
所谓新民,当时诸贤莫不悉聘,然德秀了翁号忠直之尤,乃踰年而后召。
迨其翔集,河洛之师一举而大败矣。
陛下新民之志,顿为之消沮。
于是嵩之复出理襄、汉,天锡入政事庭,蒋岘据台谏矣。
使陛下不收端平更化之功者,清之误陛下也。
然亦陛下知以明德、新民为更化,而不知以至善为止也。
其后嵩之以恩旧犹子相,挟势怙权,公论拂郁。
幸而嵩之以经营起复败,陛下好善恶恶之衷,于是形于夜半,而白于宇宙间矣。
甲辰乙巳,是又陛下明德、新民第二机也。
然以范钟为相,首鼠脂韦。
继相游似,仅以人望,不幸值朋奸之郑寀以说化台谏为智术,聚敛之与缙以蛊惑上心为智术,图为凶奸复出之地。
执政且多龃龉,经筵又望恩之,清之伺间抵巇,倾攘相印,变白与黑,无所不至。
陛下昭昭明明者,又大蚀于是数人之手。
一时侍从馆学,虽号极天下选,然台谏给舍未纯,何益于作新之治?
未几监督说进,出,而清之相矣。
使陛下不得收淳祐甲辰乙巳更化之功,非辈有以误陛下欤?
然亦陛下知以明德、新民为更化,不知以至善为止也。
清之再相,庸转而谬,其徒又皆寡廉鲜耻,识虑不远,更羽翼其恶,至谓之空诸贤、空士类。
当是时,凶德参会,贿道盛行。
夐班华列,率以钱神,秉节持麾,预议价直,突未及黔,相府遣苍头奴索逋矣。
使清之更无恙,一贪相扇,中外放效,黎元何辜?
宗社事可知矣。
赖其自毙牖下,是又天锡陛下以明德、新民第三机也。
陛下所当痛自悔艾,改过迁善,百倍于端平甲午淳祐乙巳可也,世道庶乎可以救药。
闻之道涂,深有未然。
元载之污,何止斛!
今纵未能少抑,以为万世宰相之戒,奈何从而表章,锡以美谥?
是昭昭然揭其恶于天下,后世不愈播元载之丑乎?
李纲、汝愚血忱卫社,得谥忠定,彼亦谥忠定,何以慰、汝愚地下乎?
宇文士及谥恭,后谥谬唐太宗犹能出此,谓陛下不能乎?
无怪乎或者议陛下之明德有所好乐,不得其正也。
李义府之残,见谓人猫;
纵未能少施行,以为万世台谏之戒,奈何至出内批以为之地?
端平李知孝梁成大逐,淳祐刘晋之王瓒逐,皆无所靳,何至于今独难之乎?
犹之可也,奈何缴驳之臣朝有所奏,暮乃与之同出?
唐高宗王义方李义府,遂出义方,圣明之主何至效尤此举乎?
无怪乎或者议陛下之明德有所忿懥,不得其正也。
王鉷之恶,敛怨基危,今纵未能少惩,以为万世盗臣之戒,何至御笔为之止台牒?
夫台谏之纠官邪,使君子耶,色斯举矣,无待于评,何暇于牒;
使小人耶,营护甚至,麾不得去,仅赖有牒。
若止台牒,则台谏自此无尺寸权矣。
或谓陛下为端人正士计,夫果为端人正士,但当择台谏,不当止台牒。
得非不能不私系兴利之耶?
汉武帝噬脐桑、孔之用,乃使痛改,拳拳富民侯之封。
武帝犹知出此,孰谓陛下不能乎?
无怪乎或者得以议陛下之明德,未能以义为利也。
是三者皆陛下明德之大者,晦蚀若此,是必有先入之说衡陛下之心矣。
独有元日之除,诸贤尽起,人无异辞,庶几有意于新民者。
然是日同除尚多公论指目之人,牛骥同皂,薰莸同器,得无以皇极并用君子小人之说误陛下欤!
中外皆曰弓旌虽召于英彦,太阿犹寄于庸人,有当任言责,不使任言责,有当任封缴,不使任封缴。
近者六十之除,出于同日,人又称善。
然英奇方正,可但寘之少蓬潜郎耶?
惜布置之未当也。
又况京、虽毙,而京、之党犹在列。
公论恶垓、荣,而与垓、荣相左右者在君侧;
公论恶钧、震,而与钧、震济恶者方向用。
操元祐之舟,未免熙、丰之烝徒,慕庆历之治,乃习靖国之矩矱,甚无谓也。
岂陛下之明德,于贤未必真好,于恶未必真恶欤?
自端平来,凡三更化,未有若今兹之驳杂晦昧为甚。
陛下储神蠖濩,燕居深念,亦尝知机括所在乎?
拳拳恩旧之心太重,私系群小之心未忘。
陛下回思二十二年恩旧之臣相踵为相,陛下正恃彼以为腹心,不知其误国事特甚。
拳拳恩旧之念,亦可以息矣。
回思前后奸谀之臣伤善害贤,自取高官要职,何益于陛下,而深损于圣德。
兴利之臣移东就西,顺适宫禁,自遂溪壑无厌之欲,何益于陛下,而深戕于国脉。
则陛下私系群小之心,可以息矣。
自念其始,赫然发愤,大昭明德,自远声利始;
以作新民,自用忠贤始。
明之而又明,理欲之界定;
新之而又新,邪枉之塞除。
必至于至善而后止,何患乎朝纲不肃,国维不张,吏治不举?
兵弱而召侮者可强,民贫而思乱者可弭。
可以固人心,可以永天命,可以复庆历嘉祐之治。
所谓「休复之仁」是也。
不然,无明、新之实,以义为表,以利为里,以理为宾,以欲为主,以名召君子,以实用小人,但取一二施行,以为更化之塞责,是所谓「迷复之咎」也,尚何至善之为勉!
臣窃为宗社生灵危之。
臣衰老多病,忧患仍年,虽有畎亩爱君之心,而无驱驰当世之想。
忽逢改纪元旦,亲擢肺腑末属,义难固避。
不远二千里,扶曳为宗社一来,陈沥悃款,以告陛下。
幸陛下垂听臣言,力扶世道,以慰祖宗在天之灵,以遂朝野惟新之望,臣归卧林泉无憾矣。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