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遣使安抚江东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四
淮海惟扬。是称溪险。
山川重复。水陆殷凑。
去岁田收。稍乖丰稔。
今兹人庶。颇致饥乏。
朕为之父母。深用惕然。
近闻雨泽应节。粳稻有望。
目前之困。糊口犹切。
思从蠲省。用救荒弊。
宜令给事中杨虚受江东道安抚存问。观察疾苦。
详理冤滞。百姓閒有伟才异行。
藏鳞戢羽。隐沦屠博。
栖迟阎闾。官人内有贪冒苟得。
背公徇私。或洁己自修。
养望充位者。还日各以名闻。
所至之州。具令宣布。
求瘼恤隐。称朕意焉。
穆公集序 中唐 · 许孟容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九
班孟坚谓有汉文章。与三代同风。
巨唐化成稽古。斯文配炎灵之盛。
浸息淫靡。归于正声。
由是业文之士。蓄灵含粹。
光价时独者。往往间出。
吾友河南穆员字舆直。麟蔚凤采。
自天而授。诵六经得其研深。
阅百代得其英华。属词匠意
必本于道。夫龙图龟书。
三统之有述。皆文之蕴也。
自雅颂风骚而下。则又粉泽而成黼藻。
雕镌而为形象。比其音而曲度之。
缘其情而哀乐之。悠远易直。
昭明典则。本情性而根教化者。
率漫羡魁垒。繁音艳彩。
习怪诞而尚沉溺者也。穆君溯其波流。
择其宗师。以为文宣王经春秋。
序诗书。系易象。
犹日月不可及矣。游夏荀孟李斯贾谊之徒。
是宜学者十驾百已。钻仰而宪章者也。
故其文融朗恢健。沉深理辨。
墉阃四会。精铓百练。
结而为峻极。散而为游衍。
其工也异今而从古。其旨也惩恶而从善。
迹夫孝于其上。慈于其下。
择中庸而后蹈。推久要而后交。
则向之词艺。由积衷淳耀。
发而为身瑞者也。颜回黄宪
仁而夭促。扬雄司马迁
才而不试。穆君年逾四十。
用止幕画。并四贤之德器。
而禄寿似焉。彼洪炉埏埴。
真宰不直欤。为天地无心。
刍狗万化欤。大凡碑志文册铭赞记序六十五首。
共成十卷。于先府君先夫人元堂志。
见自身刑家。自家刑国。
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道。
于祭颜太师张相国文。见君仁臣忠。
捍患成功。感愤激烈。
死轻鸿毛之道。向使假其永龄。
登金马石渠。与献纳论思之臣。
发挥谟训。润色王度
则圣朝文苑。颂甘泉。
赋羽猎。卿云褒皋偫子之列。
加一士也。杨嗣仁所以赋已友之哀。
余所莫疑矣。宋之问遗草编次。
授于伯兄旧御史中丞常州刺史。善知音者唯子期乎。
发箧开卷。如升元圃。
将垂来代。敢失其传。
杨郎中 中唐 · 许孟容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九
维贞元十九年岁次癸未四月壬午朔二十二日癸卯
给事中许孟容吏部郎中李佣司封郎中韦成季屯田员外郎穆员右补阙张惟素京兆府司录薛丹等。
洁牢醴庶羞。
以祭于兵部郎中杨君之灵。
大钧生生。
阴骘者谁。
歼恶辅善。
胡颠倒之。
拟圣草元。
子云位卑。
中庸殆庶。
回夭不时。
吾友懋功
粹灵天姿。
文为国华。
行作人师。
不至公相
不登期颐。
呜呼昊穹。
报施云欺。
交以利合。
滔滔其众。
直义许心。
惟君伯仲。
金石非固。
韦弦迭用。
柯叶四时。
古之所共。
昔也三虎。
季夺天纵。
今也二龙。
叔闻邱恸。
甲乙论辨。
声闻我求。
桂枝昆玉
郤氏无俦。
典校蓬山
佐贤戎州
渚宫岘首。
人赖嘉猷。
瑶墀记言。
方册润色。
列宿有耀。
弥纶皇极。
鼎臣专征。
浚之郊。
辍我纲辖
俾参鞬櫜。
元侯归全。
符节自朝。
戎有伏莽。
变生中宵
呀呀获噬。
𢌅里流血。
正直之形。
豺狼不咥。
归来间燕。
望在清切。
琴史方娱。
簪裳靡屑。
抒怀摛藻。
致远词绝。
文昌贵郎。
莫最司戎。
惟是利器。
简于宸衷。
求贤得人
天下至公。
鸿鹄不剪。
麒麟在驭。
九霄咫尺。
万里跬步。
蹑影搏风。
遏之中路。
天若可问。
余徵其故。
先哲嗣仁
蕃翰荩臣。
南国之纪。
洞庭之滨。
叫呼在聆。
泪血在巾。
擿裂酸楚。
悽心动神。
宾阶寂寥。
繐帐参差。
露湿芳树。
风凄曲池。
剑光尘昏。
履迹苔滋。
幽琴戛而无声
玉斝盈而不持。
惟古今之俱尽。
之一期。
留景餐霞兮昔人谓谁。
隙驹舟壑兮达者不悲。
齐修短于一致。
必后先之匪移。
平生理言。
造次在兹。
本悬解之达观。
吁坦怀而暂夷。
哀挽徐出。
泉台永閟。
觞豆匪馨。
涂刍有位。
苍山雾羃。
素浐波驶。
纷帷輤之依迟。
杳精魂之髣髴。
匍匐友好。
伶俜孀稚。
玉树凋。
文星昼坠。
士叹梁木。
朝嗟国瑞。
三月徒来。
百身无异。
缄惋痛于胸抱。
孰哀调之可既。
尚飨。
兵部侍郎举人自代状朝议大夫尚书兵部侍郎上柱国开国伯权德舆准制举自代官朝议大夫右散骑常侍上柱国宏农郡开国公赐紫金鱼袋杨凭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七
右。
伏准建中元年正月五日制。
常参官上后三日举一人以自代者。
前件官旷度伟才。
明诚直道。
卓尔山立。
不随波流。
自践朝伦。
时推公器。
话言形于风槩。
声猷发于事业。
庶政根本。
在于南宫。
臣以庸虚。
五赞其职。
积望实。
未阶兹选。
物议时情。
共知不可。
辄量力以循分。
期类能以审官
庶允至公。
以明朝典。
谨录奏闻。
谨奏。
兵部郎中杨君集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九
周家忠厚。
文章备乎二代。
先师有郁郁之叹。
故周任史克仍叔吉甫之伦生焉。
汉氏刬烦苛。
宏利泽。
训辞深厚。
议论宏大。
贾谊扬雄司马迁相如之才出焉。
唐兴几二百岁。
绍闻周汉之逸轨。
以人文华国
犹云汉之为章于上。
江汉之为纪于下。
九功成焉。
百度贞焉。
王泽浃洽。
故斯文焕发。
秉笔之士。
皆欲溯末流而挹清源
坺埃壒而栖颢气。
至若词合雅。
言中伦。
疏通而不流。
博富而有节。
洁静夷易。
得其英华者。
其宏农杨君欤。
君讳凝。
字懋功
孝弟纯懿。
中和特立。
早岁违难于江湖间。
与伯氏嗣仁叔氏恭履修天爵。
振儒行。
东吴贤士大夫号为三杨
易象之懿文。
孔门之言诗。
皆生知之。
进士甲科
贤公交辟。
典校秘书
四迁至冠柱后惠文。
徵拜左史
司封员外左司郎中
不附离权右。
阴为所中。
以其外相师律。
非君莫可。
他日计事如京师
复命于梁会。
其帅既殁。
军司马代之。
诏未下。
兵火气燄。
杀人以逞。
明神佑善。
独脱死地。
中贵人持尺一诏书徵还。
燕居四年。
不交人事。
磅礡三古。
推明六义。
措迹愈退。
而属词愈精。
恭履捐馆一纪。
君与嗣仁倍手足之爱。
壬午岁
嗣仁中执法廉湘中七郡风俗。
君起家为兵部郎中
伯仲昌大。
辉华中外。
方将乘迅飙。
摩赤霄。
极文采之用。
为太平嘉瑞。
协书命于谟训
荐声诗于郊庙。
命屈其才。
末如之何。
君尝以为尚气者或不能精密。
言理者或不能彪炳。
镂烝彝景钟与缘情比兴者。
或不能相为用。
仲宣体弱。
公干未遒。
才难而力不足。
从古所病。
懋功于六经百氏之中。
如良金巧冶。
锻鍊在手。
而又弛扃防。
隳约束。
恬然而据上游。
坦然而蹈中行。
其叙事推理。
况今据古。
多而不烦。
简而不遗。
弥纶条鬯。
无入而不自得。
所著文一百四十馀篇。
歌诗倍之。
皆天球大圭
奇采逸响。
不待数珩璜佩玦之目。
然后知其妙。
噫。
自天宝已还。
操文柄而爵位不称者
德舆先大夫之执曰赵郡李公遐叔
河南独孤公至之
狎主时盟。
为词林龟龙。
止于尚书郎二千石
属者亡友安定梁肃宽中
平夷朗畅。
杰迈间起。
博陵崔鹏元翰
博厚周密
精醇不杂。
二君者。
虽尝司密命。
赞书
而终不越于谏曹计部。
懋功亦以中兵下大夫奄忽不淑。
岂造物者不与其全欤。
复舛错欤。
此吾徒故人所以索然出涕。
而有百身之痛也。
嗣仁类其文为二十篇。
缄词甚哀。
猥见授简。
德舆早辱厚善。
忘其不能。
其代德家法。
与践履始中终之说。
嗣仁刻石纪墓。
既详言矣。
徒采其述作大旨。
直书以缀于篇。
尚书比部郎中萧府君墓志铭 中唐 · 苻载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一
呜呼。
兰陵萧君。
蕴贤人之业。
藏佐世之德。
大君未尽其力。
生人未享其福。
钟厉遘痾。
殒灵休时。
哀哉。
君讳存。
字成性
梁武帝季子鄱阳王恢之裔。
五世祖唐刑部尚书雅州都督
都督左卫长史元恭
长史密州莒县主簿旻。
主簿扬州府功曹颖士
颖士字茂挺
特达聪明。
业于上才。
以诗书礼乐皇帝王霸之术为己任。
开元中进士擢第
灵凤神龙。
焕乎文章。
高价风驰。
撼动八荒。
是时禺禺昂昂。
贤隽之士。
揖涯岸。
趋闻望。
如百川之委溟海。
偫山之仰嵩岱。
君即功曹之子也。
禀乾坤清粹之气。
聚而为德义。
散而为识度。
行可以辅教。
才可以拯时。
大抵根儒术。
尚名理。
喜言人之善。
锄人之恶。
其馀九流百氏。
质文沿革。
虽千古夐绝。
如以眸子视左右掌也。
大历初
昌黎韩愈天水赵赞博陵崔造素友善齐名。
李大夫栖筠领浙西。
掇华刈楚。
遂奏授苏州常熟县主簿
颜太师真卿吴兴
纂文编韵。
延纳以修术(疑)之任。
宰相刘公晏司转运。
与能咨画。
奏授左金吾卫兵曹参军
明年迁廷尉评
建中包谏议佶掌盐铁。
聆风钦旧。
奏授监察御史
明年转殿中侍御史
贞元元年夏至十年
凡再为侍御史
四为尚书郎
御史大夫张滂董戎。
天子之俾君留务于上国。
主计张权侵官。
交关有司。
君不阿挠。
庭辩可否。
哆南箕。
烛光芒。
繇是愁愤。
乞守外职。
竟罢归浔阳
君有草堂在庐山紫霄峰
晚节学无生。
得禅悦之味。
每天气寥朗。
神有所诣。
辄驾紫骝。
携酒壶学业。
同紫府之客。
恣游其上。
弄泉坐石
不记早暮。
无几何。
黄石岩之绝巅。
谷飙䬟。
丁毒腑脏。
右体麻痹不仁。
虽药膳充席(疑)
岐和叠迹。
不得施其力焉。
春秋六十二。
十五年冬十月五日遘疾。
十六年冬十月五日
卒于浔阳湓城之私第。
遂以是年十一月十二日
窆于承仙之西冈。
未克葬于临汝故也。
凡缨绂之伦。
痛环璧之破碎。
豫章之摧拔。
莫不惊惋憯怛。
向风凄欷焉。
夫人河东裴氏。
王父琎。
越州仓曹参军事。
皇考光辅。
苏州吴县
资淑和之气。
承礼义之训。
阴范内则。
璨然有光。
有子四人。
曰夐曰东曰愿曰奂。
咸端素温良。
克荷家声。
吞茹荼蓼。
若绝生理。
相国齐公抗。
河南尹张式
给事许孟容
郢州正则。
兵部杨郎中凭
吏部郎中凝。
卢辅阙景亮。
陆殿中澧。
投分许与。
期于莫逆。
众君子振鳞奋翼。
日薄霄汉。
君未中寿。
独归泉壤。
匣有豪曹
枥有飞黄。
不发不驰。
埋骨摧铓。
可哀也哉。
可哀也哉。
相国于君有死生之交情。
至于葬旧乡。
嵇绍
盖馀力也。
足以慰其精灵焉。
载后学小子。
日游于藩。
故遗芳盛烈。
备得详悉。
见托志录。
衔酸为铭。
铭曰。
崇山郁郁连西冈。
青龙白虎为寿堂。
灵其少安乐且康。
旄头不明归旧乡。
论简勘杨凭家产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伏以杨凭犯赃。
宪司推勘。
举正朝典。
肃清人心。
此盖理之宜然。
法度之当尔。
臣但不知杨凭所犯轻重。
若所坐祇缘赃污。
法令且有明文。
合待推勘事终后。
徵赃定罪。
今所与宗儒诏。
令一物巳上。
具数闻奏。
即宗儒受诏之日。
便合勘责家资。
远近流传。
有似簿录。
凡簿录家产。
皆是逆人。
至犯赃不合同例。
伏以圣恩再三。
立法度必归至公。
事体之间。
贵于允当。
臣苟有所见。
不敢不陈。
杜司徒谢男授官表801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某言。
伏奉今月一日制。
授臣长男师损秘书省著作郎
次男式方太常寺主簿
又得进奏官裴遘状报。
伏承圣恩。
特降中使送官告到臣宅分付师损者。
宠渥非常。
授任不次。
惊跃无措。
腼惧失容。
臣某中谢
臣谬分重寄。
获守外藩。
受恩既深。
无绩可纪。
男师损等器惟凡品。
教阙义方。
早沐睿慈。
已阶官次。
每怀尘忝。
常诫满盈。
岂谓鸿霈曲覃。
大明私照。
宽臣尸素之责。
念臣葵藿之诚。
下延允息。
叨践班级。
天书出禁。
中贵临门。
荣冠等夷。
庆流宗族。
况著作乃撰论之地。
惟史才是居。
太常礼乐之司
非儒者勿履。
顾兹庸谬。
忽此超升。
内省惭惶。
若坠冰谷。
伏以圣朝立制。
建官惟贤。
名实无乖。
轮辕尽适。
微臣父子。
独为幸人。
非据踰涯。
自中徂外。
虚受邱山之赐。
实增负乘之忧。
进退彷徨。
不知所据。
无任战汗屏营之至。
武中丞谢赐新茶第二表804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中使某乙奉宣圣旨。
赐臣新茶一斤。猥沐深恩。
再沾殊锡。承旨庆抃。
省躬惭惶。臣某中谢
伏以贡自外方。名殊众品。
效参药石。芳越椒
出自仙。俯颁私室。
义同推食。空曲成
责在素餐。实惭于虚受
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
臣某言。
今日中使某官至。
奉宣诏书。
赐臣及将士腊日口脂香药红雪等。
自天有命。
蹐地无容。
虚受宠光。
翻成忧负。
臣某中谢
臣位居方镇。
才实凡庸。
郡邑临人。
移风于弊俗。
岁时颁物。
空窃赐于圣明。
特降玺书。
重加灵药。
润之膏液。
袭以兰芳。
期美疢以蠲除。
冀颓颜而可驻。
殊私不遗于一物。
曲泽下及于三军。
未报主恩。
惭于犬马。
惟将臣节。
死于封疆。
杜相公谢赐门戟表801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某言。
臣得进奏官裴遘状报。
今月九日军器使梁延寿奉宣进止。
付所司准省牒赐臣门戟十二竿者。
恩降云天。
荣加门户。
承旨庆抃。
省躬惭惶。
伏以礼著等威。
朝有命数。
是昭懋赏。
必在畴庸。
臣谬宠光。
素无绩效。
旌旄之寄。
巳忝外藩。
棨戟爰列。
更光私第。
贲于枨闑。
庆及子孙。
睹兹盛仪。
实愧虚受
无任欣戴屏营之至。
李侍郎贺德政表806年8月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臣闻上苍垂象。
当分野者先知。元后用心。
职司者方见。是以尧称光被。
四岳得于畴咨。舜号文明。
九官禀其分命。岂非随方表志。
因事立言。陈力自参于化源。
造膝难迷于日用。伏惟皇帝陛下睿图浚发。
元德广运。恢纂鸿绪。
允升大猷。振十圣之遗休。
复百王之坠典。至如崇陵尽瘁。
率礼无违。长信归尊。
因心则感。内成则仁叙九族。
外平则义协万邦。厚俗则宠及高年。
广孝则荣加锡类。能刑则朝无隐慝。
善任则野不遗才。修文则戎蛮来威。
整武则南北继捷。此皆事悬日月。
声洽寰区。黔首之所讴歌。
搢绅之所抃蹈。其或机参造物。
意兆先天。事隔于人谣。
功隐于朝听者。若非奉职之臣。
官业所及。谅无得而称焉。
臣以庸劣。谬膺寄任。
调盈虚而驭轻重。关成败而系安危。
职思其忧。夕惕若厉。
每因罄率。披竭愚衷。
出奉温颜。累承睿旨。
有以知造化之意。有以见天地之心。
旷若发蒙。析如愈疾。
管窥所至。可得而言。
昨者臣以潮州刺史李璿放纵私盐。耗散公利。
请从免职。以儆慢官。
陛下以为法令改更。且当申谕。
道涂悠远。容或未知。
俾为后图。用缓前责。
宏恕包于广大。明察贯于精微。
此则偫臣不可望清光者一也。江南西道观察使杨凭奏。
以支郡旱歉。经赋不充。
请征居地之羡。且循税之法。
陛下以为天灾流行。有时而息。
人怨滞结。贻患则深。
纵无日新之美。忍复已除之弊。
特令寝奏。姑务通商。
有司知画一之方。负贩有昭苏之望。
此又偫臣不可望清光者二也。臣尝使推官殿中侍御史崔太素奉使淮南
臣以太素名秩甚卑。浚决务重。
徵令郡县。釐训役徒。
须示等威。请赐章服。
陛下以为职任伊始。勤效未成。
必有可观。乃申后命。
臣再陈所切。方可其奏。
虽事从权与。且符济物之宜。
而赏不僭行。已见永图之旨。
此又偫臣不可望清光者三也。臣对扬之日。
奉德音。知臣使司支计阙少。
必拟昭明俭德。振起素风。
率身为天下之先。节用自中宫而始。
又曰。台殿旧制。
己当惕虑。经营改作。
非所措怀。将不崇三尺之阶。
岂复议十家之产。发自宸念。
形于天颜。意开而河海自清。
言出而神祇知感。此又偫臣不可望清光者四也。
陛下光临大宝。星岁将周。
贵戚之赐与无闻。恩倖之沾霈殆绝。
至于赡军供国。行赏报功。
则必鸿毛府库。粪土金玉。
遂使夏州诸将。恨效浅而恩深。
剑外三军。知生轻而义重。
此又偫臣不可望清光者五也。夫唐虞盛烈。
文武馀风。莫不传诵声诗。
布在方册。且匹夫匹妇。
片善必书。飞羽沈鳞。
一祥皆纪。况陛下动关教化。
言在政刑。理参至道之精。
躬行盛德之事。而冲虚谦让。
郁而未发。将何以光扬艺祖
昭示后昆。伏请宣付史馆
永为大法。臣幸蒙恩遇。
获奉昌期。言必亲闻。
事皆目睹。分深骨髓。
义激血诚。轻黩宸严。
魂宇飞越。无任屏营之至。
代韦永州谢上表812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一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臣某言。伏奉月日制书。
除臣永州刺史。以月日到州上讫。
受命若惊。临职弥惧。
臣以无能。累更事任。
神州赤县实所备尝。过量逾涯
每深兢惕。不谓圣恩推择。
滥驾朱轮。禄秩徒增。
讵施乳哺之惠。服命虚受
宁兴襦裤之谣。况此州地极三湘
俗参百越。左衽居椎髻之半。
可垦乃石田之馀。旷牧守于再
弥骄犷俗。代徵赋于三郡。
重困疲人。分灾本出于一时。
积弊遂逾于十稔。抚安未易。
知法出而奸生。子育诚难。
惧力劳而功寡。夙夜忧切。
不敢遑宁。庶当宣布天慈。
奉扬神化。以日系月。
傥或有成。少裨恺悌之风。
用答生成之造。无任感恩陨越之至。
韩愈史官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四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正月二十一日
某顿首十八丈退之侍者
前获书言史事。
云具与刘秀才书。
及今乃见书稿
私心甚不喜。
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谬。
若书中言退之不宜一日在馆下
安有探宰相意。
以为苟以史荣一韩退之耶。
若果尔。
退之岂宜虚受宰相荣已。
而冒居馆下密地
食奉养役使掌故。
利纸笔为私书。
取以供子弟费。
古之志于道者不宜若是。
退之以为纪录者有刑祸
避不肯就。
尤非也。
史以名为褒贬。
犹且恐惧不敢为。
设使退之御史中丞大夫
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
其宜恐惧尤大也。
则又将扬扬入台府
美食安坐。
呼唱于朝廷而已耶。
御史犹尔。
设使退之宰相
生杀出入。
升黜天下士。
其敌益众。
则又将扬扬入政事堂
美食安坐。
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耶。
又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也。
又言不有人祸。
(一作必)有天刑。
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
然亦甚惑。
凡居其位。
思直其道。
道苟直。
虽死不可回也。
如回之。
莫若亟去其位。
孔子之困于鲁卫陈宋蔡齐楚者。
其时闇。
诸侯不能以也。
其不遇而死。
不以作春秋故也。
当其时。
虽不作春秋。
孔子犹不遇而死也。
周公史佚
虽纪言书事。
犹遇且显也。
又不得以春秋为孔子累。
范煜悖乱。
虽不为史。
其族亦诛。
司马迁触天子喜怒。
班固不检下。
崔浩沽其直以斗暴虏。
皆非中道。
邱明以疾盲。
出于不幸。
子夏不为史亦盲。
不可以是为戒。
其馀皆不出此。
退之宜守中道。
不忘其直。
无以他事自恐。
退之之恐。
唯在不直不得中道。
刑祸非所恐也。
凡言二百年文武事多有诚如此者。
退之曰。
我一人也何能
则同职者又所云若是。
后来继今者又所云若是。
人人皆曰我一人。
则卒谁能纪传之耶。
退之但以所闻知。
孜孜不敢怠。
同职者及后来继今者。
亦各以所闻知。
孜孜不敢怠。
则庶几不坠。
使卒有明也。
不然。
徒信人口语。
每每异辞。
日以滋多。
则所云磊磊轩天地者。
决必沈没。
且乱杂无可考。
非有志者所忍恣也。
果有志。
岂当待人督责迫蹙。
然后为官守耶。
又凡鬼神事。
渺茫荒惑无可准。
明者所不道。
退之之智。
而犹惧于此。
今学如退之
辞如退之
好议论如退之
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
犹所云若是。
则唐之史述。
其卒无可托乎。
天子贤宰相得史才如此。
而又不果。
甚可痛哉。
退之宜更思。
可为速为。
果卒以为恐惧不敢。
则一日可引去。
又何以云行且谋也。
今当为而不为。
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
此大惑巳。
不勉巳而欲勉人。
难矣哉。
杨凭临贺县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
杨凭顷在先朝。委以藩镇。
累更选用。位列大官
近者宪司奏劾。暴扬前事。
计钱累万。曾不报闻。
蒙蔽之罪。于何逃责。
又营建居室。制度过差。
侈靡之风。伤我俭德。
以其自尹京邑。人颇怀之。
将议刑书。是加悯恻。
宜从遐谴。以诫百僚。
可守贺州临贺县同正。仍驰驿发遣。
建昌军景德寺重修大殿并造弥陀阁记庆历七年十月1047年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五、《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二四、《皇朝文鉴》卷八○、正德《建昌志》卷一八、《文章正宗》卷一五
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
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
天下之人,若饥渴之于饮食,苟得而已。
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
无思无为之义晦而心法胜,积善积恶之诫泯而因缘作。
空假中则道器之云,戒定慧则明诚之别。
至于虞祔练祥,春秋祭祀之仪不竞,则七日三年、地狱劫化之辩亦随而进。
蕃衍光大,繄此之由。
故嗣迦叶者师子达摩,流为东山牛头;
传龙树者惠文、惠思,炽于天台灌顶
二家之学,并用于世。
若夫律戒之盛,凡出家者,当由此涂。
白居易抚州景云寺律和尚碑文》,如来十弟子中,优波离善持律。
波离灭,南岳大师得之。
南岳灭,景云大师得之。
师,南城人,初隶景云寺,徙洪州龙兴,终庐山东林,度娑婆男女万五千人。
姜相国公辅颜太师真卿、本道廉使杨凭韦丹,皆与友善。
乐天之叙如此。
南城于宋为建昌军景云景德寺律和尚之迹已无见。
土木之坚久者,唯殿与门。
殿之制不靡而其材良,乃今所无。
基高而旁裸入风雨者,四面如一。
将恐腐折,后难为功,寺僧义明乃营屋若干,柱以翼之,且作弥陀阁于其前右。
兼壮与丽,为永永计。
先共谋者文宪宗正,既而宪住他院,正亦遂辍,克有终者唯明。
殿之财集于众,阁成于孀何氏,始卒凡八年。
明讲经论,颇憙事,以雅于予,来乞文。
因论释之所由兴,亦使其徒知此寺昔尝有僧为戒师,于江之南度人以万数,当世贤者与之游,以为寺之荣而有所慕焉。
庆历七年冬十月己未记。
引说先友记109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柳子厚记其先友六十七人于其墓碑之阴。
考之于《传》,卓然知名者盖二十人。
子厚曰:「先君之所友,天下之善士举集焉」。
袁高:恕己子,《唐·传》第四十五卷。
姜公辅:七十七。
齐映:七十五。
严郢:七十。
穆赞:举子,弟质,八十八。
裴枢:六十五。
杜黄裳:九十四。
杨凭:弟凝,八十五。
李鄘:七十一。
梁肃:一百二十七《文艺传》中。
韩愈:一百一。
许孟容:八十七。
袁滋:七十六。
卢群:七十二。
郑馀庆:九十。
奚陟:八十九。
卢景亮:八十九。
杨于陵:八十八。
高郢:九十。
柳登:芳子,弟冕,五十七。
按:《河东先生集》附录。又见《河东先生集》卷一二《先君石表阴先友记》题下注文节引。
仪真从事张沂墓志铭元丰二年 北宋 · 李先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八、《湖北金石志》卷九、嘉庆《汉阳县志》卷三一、同治《续汉阳县志》卷二七
张,姓也,沂名,而乐道字也。
郑管城,其先之所居,鄂之汉阳,后所迁也。
蔼,左司外郎、赠太常少卿,曾大父也;
峤,考功外郎、赠工部尚书,大父也;
仿,太常少卿、赠兵部尚书,父也;
将作监主簿,用父荫也。
两尉蕲之蕲春、嘉之峨嵋,主簿于彭之九陇〔一〕,从事于仪真,君之所历官也。
白昼大邑、剽掠居民,前人所不能禁,选壮士行诡道,出其不意,捕全夥者二十三人。
朝廷著令,获七人者迁其官。
君之所获,再倍其数而不得迁者,不亲乎矢石,人皆以此惜之。
此君之尉蕲春也。
簿书,而滑吏不能以非文其是;
司符印,而奸人不能以伪售其真。
尝有以事私谒于君,正色却之,以示其公,此君之主簿九陇也。
修器械,严禁令,出则有警,居则有备,寇盗公行而独不入其境,此君之尉峨嵋也。
谋一政必推其忠,决一狱曲尽其理,州将烦以数局,事无大小,一皆剖断,若无所事。
外召委以军储五万,不越旬决闻如其数。
官满用举者,改京秩。
未遂行,偶疾而卒,此君之从事于仪真也。
始,君之在九陇,代将及期,漕宪惜其去,表移峨嵋,既又用举者,授仪真。
盖君之少时有志于学,才习事业,即有过人之材学,士大夫多器重之。
尝语人曰:「天下之士起于进士者常少,而由门阀者比肩于四方,世之人多以进士为可重,门阀为可轻。
彼岂知材足以任官,位足以行道,则门阀亦进士已,奚轻重之间哉」!
由是起而调官,故所至见称。
大漕罗公拯、漕使公克,皆一时名人,交荐其才,则君虽出于门阀,其视进士亦无少愧焉。
不幸早世,不能尽其素志,如使得以寿终,其所施为,有足言矣。
虽然,君之为人,其性敏捷而行廉,精力强记,无所不能。
尝攻天文地理之学,书札弈棋之事,而于弈棋为尤长也。
噫!
弈棋小数,恶足为君道哉!
里人多以此称君,故予亦不得而略也。
君之夫人乃泰之凌氏,而工部侍郎之孙女,供备使副之女。
既笄之五岁适于君,其为人有贤行,居常以不得事舅姑为恨,而其夫得以尽心于外事、而见知于上官者,以夫人为之内也。
君之享年甲子二百四十二,而夫人则多君之甲子二十四。
君之卒于熙宁八年六月初三癸巳日,而夫人则后君之四年,卒于元丰元年十二月初六日午日
君用元丰二年三月十九日丙申葬于沌口先茔之西百步,已而夫人祔。
嗣方、嗣文嗣仁,君之三子,而二女尚幼,在室。
嗣方状其实,请铭以葬,而侯官李先论次其事而为之铭。
铭曰:
迪可以惠兮,逆不可从。
惠迪则吉兮,从逆乃凶;
回年不益兮,蹠乃寿终。
天之报施兮,莫得而穷。
圆通禅师行状1082年9月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八、《淮海集》卷三六、《金山志》卷二○、《雪窦寺志》卷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
师讳怀贤,字潜道俗姓何氏温州永嘉人也。
在襁褓中,能合掌僧坐,父母异之。
时郡之西山有僧嗣仁,修西方白莲净观,行甚高,众归之勤,号嗣仁社主
乃以师从社主出家。
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发受具戒,时年四岁也。
师既得法器,又幼得高僧为之依归,艺行日进,同辈无与比者。
有讲肄辄往听,未几尽传其学。
及长,慨然有游方之志,即辞社主去,遍参知识。
所至处,延居上游。
最后见达观禅师昙颖润之因圣,遂得其法。
皇祐初,润守王公琪雅闻师名,乃具礼请传法于甘露,而太平繁昌亦以隐静召师。
以甘露近城邑而隐静僻在深山中,遂从太平繁昌之请,开堂于郡之瑞竹院。
初,师从瑞新禅师游十有二年,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事,自谓无以复加矣。
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以嵬琐谈谐之言,又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堂,辄追骂至累日犹不已。
师心陋之,乃潜诣丈室,谓达观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俗间事?
且僧有过,斥去则已矣,何足追骂至累日乎」?
达观颔而不答,师因此省悟。
至是以信香嗣达观法云。
居隐静七年,王公移守金陵,复召师以清凉,辞不赴。
明年达观明州雪窦徙金山龙游,州人乃以雪窦召。
师既行,道过龙游,留一月。
达观示寂润州之衣冠缁素因以状诣郡守,请止师继焉,而龙游主者,故事当禀于朝廷,郡守白部使者上之,报可。
龙游自火灾之后,栋宇灰烬,瑞新禅师实中兴之,功未既而卒。
师至,修新公故事,大兴土木,积八年,殿堂廊庑皆具。
今宫室之盛冠绝淮海者,盖始于而成于师。
然其地当孔道,客至无虚日,师颇厌之。
熙宁元年,遂谢去,隐于金牛山,去丹阳县数十里,人迹罕至,事委其徒觉澄主之,师一切不问。
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
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
三年,刘公述谪守九江,以圆通召师。
师素闻匡庐山水之富,常以未至为恨,得疏欣然从之,题诗壁间,而其卒章云:「岁晚当期返竹门」。
圆通一年,果谢去,复还金牛。
明州复以雪窦来请,固以疾辞。
史馆刁公约谓师曰:「雪窦,东南名山,明觉达观嗣居其地。
二十年间请者三至,可谓勤矣,今又不赴,无乃孤其望乎」?
师素厚刁公,心善其说,遂登舟由海道去。
北转海门,遇大风卒起,风樯摧败,夜漂至慈溪东岸,舟破,从者百馀人皆散走,师独安坐水中不动,从者还救之,乃免。
居雪窦一年,复谢去,还金牛。
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寂,俗寿六十七,僧腊六十三。
觉澄等即以某月丁未葬师于金牛之西垄,累坟遂塔焉。
师操行卓越,而遇人有恩意,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
夜辄从众僧寝于堂中,不入丈室。
雅性乐施,所得金钱缯帛,率缘手尽,其徒以此归之。
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
閒居绝口不挂事,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无不集者。
当时贤士大夫闻其风,皆倾意愿与之游。
始用参知政事高公若讷奏,赐紫方袍,又用节度使李公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
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
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而留之,不可得也。
弟子五十有五人。
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
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
谨状。
宋故安康郡杨夫人墓志铭元丰四年八月 北宋 · 钟离景伯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二
夫人姓杨氏,其先,汉太尉震之后。
在唐为三杨望族,家长安脩行坊。
五代之乱,徙居同安,又徙,今为洛阳人
曾祖讳克让,尚书刑部郎中,赠光禄少卿
祖讳希鲁,赠驾部员外
父讳日章孟州温县主簿
母李氏,故相国昉之族女。
夫人幼渊懿颖出,宗族称贤。
通议大夫天章阁待制马公仲甫,先娶夫人族姊,贤德蚤世。
通议公追悼阅九年,无娶意。
于是夫人年浸长,通议公既旧闻夫人能贤,谓必宜吾家,乃礼聘焉。
夫人既归,事通议公犹父,御宗属,抚幼稚,一均于慈爱,内外得其欢心。
勤于治事,纤悉脩举,终身不见愠色。
善女工音律,居有馀力,则诵经史诸子,阅医药阴阳算术之书,至数千万言,皆通其大义,惟不喜为辞章。
尤深佛学,悟性命之妙。
年未三十,绝人事,屏荤血,晨夕躬治佛事,汲水焚香。
诵经禅寂,积二十年无少懈。
初封寿安县君,后封安康郡君
元丰三年冬通议公既寝疾,夫人周旋奉侍,忘废寝食。
逾年,以勤致疾,然犹自力不已。
通议公既薨背,夫人益摧毁,由是疾日以加亟,后六月而逝,实元丰四年六月一日也。
临化,泊然不乱,享年四十九。
男六人:玗,奉议郎
玿,宣德郎
珹,太常寺奉礼郎
璯、瑺、瑧,皆将作监主簿
女二人:长适宣德郎曹渊,早卒;
次适秘书省正字滕祜
孙男十四人:永修滁州全椒县主簿
永逸、永易、永覆,皆举进士
永老、永正、永忱,皆假承务郎
永中、永服、永亨、永言、永序、永谊、永叔
孙女十八人,曾孙女二人并幼。
元丰四年八月十八日,祔葬于扬州江都县西兴乡东棚村通议公之墓。
铭曰:
于美夫人,天秉渊德。
作配君子,佐佑维则。
推爱以均,惇诚于一。
游心苦空,妙悟超物。
怡然委化,安祔泉室。
按:民国江都县续志》卷一五,石刻史料新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