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造大道天尊像记 唐 · 李撰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
有唐五十三祀。
龙集敦牂。
哀子李训谌衔恤在疚。
寘怀靡所。
永言报德。
思树良因。
敬立大道天尊及侍真像。
粤若稽古。
藐觌遂初。
真宰贞乎得一。
混成表于冲用。
元之又元。
迹超言象之域。
惟恍惟惚。
理冥视听之端。
所以峒山顺风。
劳乎靡索。
汾阳御辩。
窅然自丧。
旷矣哉道之韫也。
其寄于寥廓之场焉。
至于玉笈宣徽
琅函吐秘。
方壶神阙。
蒙谷灵游。
倏忽九陔。
飞廉而从敦圉。
俯仰六合。
戴列星而乘云气。
固亦昭章逸轨。
肸蚃孤风。
淳化其瞭。
幽契无爽。
伏以先含贞载德。
克懋柔仪。
延庆台华。
正位藩阃
动容资于典礼。
发言光乎箴训。
故纮綖是肃。
粢盛无违。
大当叶曜。
中闺以睦。
况倚闾分甘之泽。
徙居侧䀎之规。
义越人伦。
恩深振古。
重以凝神道域。
抗志澄源
淮馆仪仙。
参鸿宝之灵术。
楚坛敷教。
畅微言之盛范。
儒元兼洞。
真俗两该。
德冠母仪。
事高嫔则。
岂图昊天不惠。
善无徵。
咎罚奄钟。
荼蓼俄集。
等痛缠过隙。
感切风枝。
泣血攀号。
自期颠陨。
祗奉严训。
慈勉备隆。
偷存视息。
遄移气序。
几筵寂寞。
瞻望长违。
创巨徒深。
寄哀何地。
所以贪及馀漏。
祈福元宗
敬写真容。
庶几终古。
而土木非可久之致。
镕铸为诲盗之先。
肃奉冲规。
图辉贞质。
睟容伊穆。
元仪有炜。
金真摛耀。
疑金阙之易奔。
琳华扬彩。
若琳房之可觐。
霓裳交映。
歘驾斯留。
帝晨饰翠云之美。
香童散朱陵之馥。
载雕爰毕。
式展咸祈。
以此胜因。
上资神理。
伏愿栖真碧落。
飞步黄庭。
谒偫帝于天关。
携列仙于云路。
融心悬解。
宅美希夷。
注仪邻以同焕。
指乾坤而齐极。
介兹多祉。
藩度惟隆。
如山作固。
熊章之烈。
循陔自勔。
冀申乌鸟之志。
孔明在鉴。
匪曰道遐。
同心嘄阍。
庶斯无拔。
昔人衔哀罔极。
铅椠腾声。
柔纷克劭。
义切张凭之诔。
至德兴思。
痛深陆机之赋。
况清辉懋范。
宛若前踪。
瞻言景行。
敢忘刊纪。
馀魂弱喘。
情不逮文。
谨托真猷。
直书心事。
音仪日远。
风烈空传。
叩心感慕。
终天何及。
王屋山中岩正一先生 唐 · 卫凭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
古之所谓列仙者。执大全以御于自然。
游无有以至于不死。旁午众妙。
而登夫太元。盖著自元元。
成于天师。备诸简寂。
而详乎贞白。得贞白之道者曰升元。
升元以授于体元。自三真在天。
偫学无主。主道之柄。
必将有人。天以司马真人为木铎欤。
不然。元标灵符。
遹骏若是。尊师族司马氏。
世居温。晋彭城王权之后。
隋亲侍都督晟之孙。皇代襄滑二长史仁最之子。
夫轩冕奕代。是谓令绪。
忠贤继出。必生异人。
子阿推惠。许真于以降迹。
初成行慈。茅君所以升道。
抑有由也。宗师讳承祯。
字子微法号道隐
生而能言。幼而知道。
天锡奇表。神仙正性。
老庄大旨也。引而伸之。
杨许内学也。默而存之。
洁其行。耸其德。
识穷精微。思入虚极。
议者谓冥冥之翮。不可屈而致。
年二十一。始服巾褐入道。
师体元先生先生中岳之隐几者也。
尊师神凝用简。情汰事落。
其秉操不可渎。其执勤不知倦。
体元乃洒然异之。他日。
以金根上经三洞秘箓许真行事陶公微旨尽授于我尊师。高悟独得。
虚融大通。发挥道真。
出入元奥。尝梦有凤鸟衔玺。
置于法案。刻曰授君东华上清真人
由是宝其寿。神其行。
听于气。息于踵。
则七日而外物。三月而遗形。
一年而游于无有矣。且凿坯而遁。
其隐迹。非应物也。
狂歌而游。其内修。
非教人也。吐腾奇术。
其眩愚。非保真也。
偃仰下位。其容身。
非高代也。尊师是以务宏道不滞其用。
方善救不宁其居。入觐圣上。
九重肃广成之谒。出应时贤。
偫公交子训之请。故行而无迹。
事而无传。虚受以曲成
广照以吹万。或外符能鼓其动。
或内楗善闭其关。或燕处而潜偶偫真。
或冥升而密行上界。斯则不可测已。
而后游句曲华阳之天。栖桐入灵墟之洞。
寻大霍采金瓶之实。登衡山石廪之秘。
皆山鬼贡药。天真授经。
猛兽护门。野禽绕座。
若此又不可备论也。开元十二年
天子修明庭之。思接万灵。
动汧水之驾。奖邀四子。
乃徵尊师入内殿。受上清经法。
仍于王屋山阳台观以居之。师以王屋小有之天。
总真之府。景气幽欻。
神祗会昌。矧吾道苟行。
奚适不可。翻飞投足。
遂有终焉之志。更于观之乾维。
高邱之午。穷极绝界。
中岩台。上直大坛。
下缭大阜。巨木圆抱。
鸣溪中落。每养龙大谷
相鹤中峰。燎金洞之众香。
吸石窗之鲜气有日矣。初隐居抄撰道书。
为證真隐诀。其存修之道。
率多阙文。尊师乃著修真秘旨十二篇。
见行于世。至如发晨蕴以陈咒。
步宵坛以飞章。回冥威于三官。
走故气于百鬼。一以皇极增峻。
息金革水旱之虞。一以人寰载清。
无流庸疵疠之儆。亦尊师之力也。
抱一守寂。反道归根之理既尽。
洎鍊景回元。乘飙蹈气之术又备。
可以逶迤造物。保合大均。
观变化而冲和其心。抚阴阳而寥廓其视。
岂两仪之细。而同其浊质。
万化之杂。而拘其清神哉。
岁乙亥夏六月十八日。顾谓近侍曰。
吾已受职元都。不复得住。
遂部署封检。将若远适。
迨昏有赤云缭绕。摩地而来。
箫声泠然。乘空而去。
众咸惊骇。谓必上升。
遽奓户而入。已蜕形矣。
越二十一日。偫弟子相与瘗杖舄于西北之松台。
制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贞一
并上自制碑。申宠章也。
门人曰。尊师之生也。
五百年甲子矣。常见体如寒松。
心若明鉴。居绝忧喜。
生无嗜欲。昔住嵩嶂。
则后阜松生。及移台岭。
则东壁泉涌。幽居于南岳
则元鹤蔽野。坐忘于兹山。
则䌽云满室。若乃高姿逸轨。
近类华阳。俄闻伟蓺。
远齐抱朴。其善诲善诱。
则常以为已任。若性与天道。
亦不可得而闻。宜其驰辕于妙门。
游刃于真宰。迈元德而同世恤。
宣至理而障偫伪。及挥斥万仞。
翱翔四空。凝冰者理顺。
捕影者心伏。于戏。
岂古登天游雾而不死者夫。河东郡宝鼎县主簿司马纲。
师之犹子也。餐味密训。
倘佯精庐。禦侮道门。
翘足仙事。乃恢张遗寝。
制造新庙。将谓灵仙不妄。
且以虔奉有所。考室也。
侈而大之。立主也。
尸而祝之。徒见反宇蘧蘧。
高松杳翠。灵响虚应。
圆光夜烛。亦神异也。
佥惟昔之得道者。智有如江如海惟深也。
我师则无不在。德有如邱如陵其高也。
我师则不可升。故塞于瀛县。
馨于图史。岂游其门者。
能象其迹而缀其美乎。诚以立祠者表灵之道。
刻石者宏教之端。思存乎阜乡之遗风。
景行乎雷平之故事。若述作之奇伟。
见于萃集。感应之幽微。
存乎内传云尔。乃作颂曰。
大元混茫。上境辽廓。
冲用斯应。翰飞是托。
道其深微。人孰营度。
不有真匠。畴能系作。
伟哉真匠。乘运挺生。
超乎长存。隐乎无名。
元退首出。道再演成。
润色大象。猗那之精。
至精伊何。能修体妙。
大象伊何。能勤广照。
周麾后学。缘饰垂教。
弱丧知归。晞光胥效。
从道于中。以克大道。
终处其厚。奄荒无有。
七域昭贲。百灵奔走。
夫生在命。此身能久。
且曰无待。著名列仙。
嗣武贞白。齐明稚川
解玉何地。回旌几年。
灵庙之下。空瞻洞天。
贺德音表835年12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
臣某言。
伏见今月十六日德音。
布告遐迩。
天道下济。
人情大安。
中贺。
伏惟皇帝陛下凝旒思理。
垂衣择材。
以日月无私之光
照寰区有截之内。
贵使下情尽达。
宁虞厚貌潜谋
一昨李训郑注等。
敢有逆心。
兼连凶党。
陛下睿谋神断。
左右协同。
顷刻之间。
扫除已定。
重臣毕力。
禁旅竭忠。
氛祲廓清。
华夷咸悦。
言念正刑之外。
或有诖误之徒。
再发德音。
广宣圣泽。
当星纪回天之日。
迎阳和煦物之光。
怀危疑者。
如山之安。
欲告讦者。
望风知惧。
非同谋者。
一切不问。
未结正者。
三宥从宽。
含生之伦。
普天同感。
臣恪居官次。
不获称贺阙庭。
无任忭跃屏营之至。
谨差防禦衙官朝议郎权知容州都督府司马孙惕奉表。
代谕淮西814年10月21日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某月日。山南东道节度兼申光蔡等州招抚使检校司空严某。
致书前彰义军兵马使吴侍御淮西士官吏申光蔡等州百姓等。奉十月十九日诏书。
以某充申光蔡招抚使。某月日遣使赍敕送付界首布告讫。
某顷镇太原。与吴侍御伯父相国公同受恩寄。
交问岁时。欢好不绝。
仅十馀年。可谓至矣。
吴侍御尚书继当宠命。某又领镇荆南
前好复修。款密如旧。
吊丧问疾。礼无不时。
亦可谓勤矣。某与吴侍御伯父先父既等夷。
吴侍御实丈人行。固已私矣。
况朝廷以吴侍御因丧扰惑。迷误诏旨。
欲思致训。未忍加兵。
仍以某为招抚之使。是吴尚书之嗣既绝。
而由某有复联之望。捧诏以来。
夙夜忧叹。不任怜痛之怀。
某欲上徵古类。恐引谕不明。
切为诸公以近事灼然在耳目者言之。今吴侍御弃丧背礼。
舍父干君。诱聚师徒。
希求爵位者。岂不以贞元末年
天下方镇物故。往往依凭众请而得者。
十恒二三。以此为自偷之證耶。
甚不然也。德宗皇帝御天下日久。
春秋高。理务便安。
不欲生事。或谋及卒伍而置师长
盖一时之权也。今天子二十八即皇帝位。
控一海内。臣妾夷狄。
赫然皇威。熏灼白日。
杨惠刘辟李锜犹守故态。谓朝廷未即诛擒。
曾不知逾月之间。皆头悬稿街。
腰斩都市。此诸公之所闻见也。
自是蛮夷慑窜。戎臣震惕
相与奔走朝阙之不暇。今庙堂之上。
命将择帅。容易于授卿长。
吴侍御希求非望之志。安得复行于今日哉。
此众不可凭位不可取之明验也。今吴侍御蓄聚糗粮。
缮完城垒。偷侵县邑。
不自危亡者。岂不以贞元中吴相国为谗邪所斗。
错误朝章。韩太保率众奉词。
吴相国终以宥免。又以此为自偷之證耶。
又不然也。日者谋议之臣。
算画不审。韩太保行阵之将耳。
总统非所长。而又徵天下乌合之众以授之。
是以迁延进退。不时成功。
然犹吴相国悔过乞降。深自咎责。
朝廷多之。仅乃全活。
吴相国躬服节俭。衣食与士卒同。
蓄货力耕。向三十载。
然后粗能支一战耳。今吴尚书驭众日浅。
吴侍御年位俱卑。诸将之在下者。
皆怏怏苟容。非有威怀信服之志。
百姓日蹙。赋敛月加。
天兵四临。耕织尽废。
窃闻壮者劫而为兵。老弱妻孥。
吞声于道路。而欲以吴相国三十年拊循积聚之力为自比。
甚相悬矣。况国家命全军之将。
用不竭之资。乌尚书董怀汝之师。
李尚书举陈许之众。柳中丞以鄂之全军军于安陆
令狐中丞淮南之锐旅屯于寿春。某以襄阳之劲卒数万集于唐。
而又益之以魏博之骁骑江陵之强弩。
以攻则彼有压卵之危。以守则我无出疆之费。
用三州之赋。敌天下四海之饶。
以一旅之师。抗天下无穷之众。
虽妾妇騃孩。犹知笑之。
而况于义夫壮士哉。若圣天子推含垢之化。
图不战之功。使环而守之。
塞其飞走。则男不得耕。
女不得织。盐茗之路绝。
仓廪之积空。不三数月。
求诸公于枯鱼之肆矣。傥或神算风驱。
天威电激。使齐攻四面。
各裂一隅。彼若聚而待之则自穷。
分而应之则不足。东抗则西入。
南备则北侵。腹背受攻。
首尾皆畏。赤族之刑既迫。
舆榇之计方施。则固难期于曩时之宥免矣。
此又力不可支势不可久之明验也。今吴侍御厚利买交。
严刑劫质。谓王师可敌。
谓已众不离者。岂不以大将李义等言甘约重。
许以死生之为耶。又不然也。
李锜据吴楚之雄。兼榷管之利。
选才养士。向十五年。
独以张子良为腹心不贰之将。故授以锐健先锋之兵。
又以裴行立为骨肉不欺之亲。故授以敢死酬恩之卒。
然而一朝迁延王命称疾不朝。子良朝倒戈以攻于外。
行立纵火以应于内。则戮死。
而张裴甚荣。此又诸公之所闻见也。
刘辟乘韦令饶衍之后。廪藏谷帛。
以亿万计。啖养士卒。
凭恃阻固。以仇良辅有朴厚不摇之心。
是以成其要害而授之兵。然而天兵一麾。
因垒来下。席卷馀孽。
巴蜀大定。则戮死。
而良辅甚荣。此又诸公之所闻见也。
卢从史内蕴私邪。外张威武
荧惑天听。逗留王师。
以乌尚书有委用亲信之恩。故授之以爪牙卫已之众。
然而睿略潜施。元凶就执。
尚书清垒整旅以俟命。从史放死。
尚书甚荣。此又诸公之所见闻也。
此数君子者。岂受利不厚。
誓约不明哉。盖逆顺之理殊。
而子孙之祸大也。且田太保季安藉累代继袭之势。
身没之后。允子不肖。
将卒聚谋而请之天子。天子嘉其忠而与之。
赉百万之财以赡军。复三年之赋以励俗。
郎署之英以荣其宾介。而坐专席操郡国者又相继。
彼魏博三军之士。岂独不受恩于田氏父子耶。
盖苦其束缚禁闭。终日以城门为战场。
思复泰然游泳于王泽耳。今国家用乌尚书为重镇。
所以警诸将囚缚受赏之功。用仇大夫为先驱。
所以警城堡降下宠荣之利。使田大夫统魏博向义之旅。
所以励三军去邪附正之机。奈何吴侍御碎六尺之躯。
李义辈求福之费。绝公侯之嗣。
淮西军受赏之资。其为人谋也则厚矣。
自谋何薄哉。此又将不可恃而兵不可保之明验也。
今天子垂恻隐之诏。建招抚之名。
吴侍御若束身归朝。将吏等继踵向阙。
纵不得与乌尚书张金吾分封并位。受立功之赏。
独不得与田怀谏命服趋朝。奉先人之家嗣乎。
且张伯靖五溪之蛮隶耳。聚徒杀人。
为恶甚大。圣上怜其愚。
诏某招致之。而犹据戎行之右职。
忝佐郡之清员。岂独于吴侍御淮西之将吏。
而阻其自新之路哉。谚曰天不可违。
又曰时不可失。书至之日。
善自图之。如或违天失时。
寝而不报。则王师进击于外。
义士潜谋于中。身首之戮指期。
肘腋之危坐见。异日为天下戮笑。
李义等成封侯之利。岂不大哀哉。
戎事方殷。未获周尽。
感念平昔。兴然动怀。
诛张谷等告示中外敕844年9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顷者刘从谏李训郑注结刎颈之交。
济其奸谋。以图不轨。
张皇兵力。胁制朝廷。
自擅一方。外为三窟。
张谷陈扬庭等。皆凶险无行。
狡诈多端。比在京师
人皆嫌恶。自知险薄。
无地庇身。投迹戎藩。
寄命从谏。久怀怨望。
得肆阴谋。或妄设妖言。
成其逆志。或伪草章表。
饰以悖词。既无礼于君亲。
曾不愧于天地。自朕君临万宇。
姑务含容。而怙乱益坚。
包藏未息。诱受亡命。
招聚逆徒。志犹恃于金汤。
心不利于王室。近又敢为狂计。
挟助孽童。污我忠义之军。
叶其豺豕之党。神之所弃。
人得而诛。逆贼刘稹弟曹九满郎君郎姊四娘五娘堂兄洪卿汉卿周卿堂弟鲁卿匡尧等张谷并男涯涯男解愁陈扬庭弟宣力男丑奴张溢并男欢郎三宝等门客甄戈伎术人郑谂蒋谠逆贼李训兄仲京郭行馀男台王涯侄孙与韩约男茂章茂实王璠男圭并就昭义枭斩讫。
夫为善者天报以福。为恶者天报以殃。
今沴气既消。逆节咸服。
方布和于四海。庶息患于五兵。
宣示中外。各令知悉。
请赐仲武诏状843年9月2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等见李回说。
仲武似疑刘稹未有罪状。及见李回说从谏积恶僭侈。
便忠愤感激。告若罪状如此。
朝廷固合诛夷。臣等商量。
因处分边事。望赐仲武书。
谕以深意。要云从谏入觐之初。
与郑注交结。因缘货贿。
滥授钧衡。及归镇后。
又与李训结托。所谋狂险。
中外具悉。自训注夷灭。
心不自安。颇恃甲兵。
转怀悖慢。先朝夕虽优宠。
中实怀疑。及从谏疾病之时。
曾无诚。昨遣中使临问。
兼借名医。矫托异端。
竟不相见。便树置刘稹
将校继献章表。不待朝旨。
便令继袭。以泽潞一镇。
有启圣旧宫。艰难以来。
多用文吏。如抱真首创军募于国。
兼有大功。身殁之后。
其子皆赴京阙。比谓刘稹愚騃。
迫于军情。望其管惜家门。
稍能悛悔。频敢驰突晋绛。
侵轶河阳。近李丕投降。
及魏博收平恩县。得刘稹榜帖。
并已进来。皆呼官军为贼。
逢著即须痛杀。悖逆如此。
天地不容。想卿远闻。
应当奋激。卿宜速谕诸藩部落。
同灭可汗。卿但北边立功。
刘稹必当自溃。策勋命赏。
以卿一道为先。卿深体此怀。
兼示将校。如蒙允许。
望付翰林约此意。撰诏。
奇才论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
开成初
余作镇淮甸
会有朝之英彦。
廉问剖符于东南者。
相继而至。
余与之宴言。
皆曰。
圣上谓丞相郑公覃李公固言李公石曰。
李训禀五常之性。
服人伦之教。
则不及卿等。
然天下之才。
卿等皆不如也。
丞相默然而退。
余曰。
李训甚狂而愚。
曾不及于徒隶。
焉得谓之奇才也。
自古天下有常势。
不可变也。
昔陈平之思吕宗。
而计无所出。
尝閒居深念。
陆贾由户而进。
不之觉也。
揣知其情。
曰。
将相和。
则社稷安矣。
因为画策。
陈平乃寤。
由是以黄金为绛侯寿。
将相交欢。
以败产禄。
近世五王之诛二张也。
汉阳王大将军李多祚谓曰。
将军爵服隆贵。
谁人与之。
曰太帝与之。
将军资产富侈
谁人与之。
曰太帝与之。
将军子弟荣禄。
谁人与之。
曰太帝与之。
因谓曰。
感太帝恩乎。
多祚漼然泪下。
又谓曰。
今太帝之子深居鹤禁
危若缀旒。
将军岂有意乎。
多祚遂感慨受命。
与之定策。
元载之图鱼朝恩也。
崔昭尹神州。
日请苑中牢醴以为朝恩羊。
及开馔。
因与北门大将军王驾鹤等结欢。
共筹阴计。
朝恩竟败。
夫举大事。
非北门无以成功。
此所谓天下之常势也。
李训守澄得幸。
虽职在近密。
而日夕游于禁中。
出入无碍。
此时挟守澄之势。
与天子契若鱼水。
北军诸将。
望其顾盼
与目睹天颜无异。
若以中旨谕之。
购以爵赏。
即诸将从之。
势如风靡矣。
舍此不用。
而欲以神州灵台游徼搏击之吏。
抱关拥彗之徒。
以当精甲利兵。
亦犹霜蓬之禦烈火矣。
赖中人觉其变。
未及其乱。
向使计尽行。
所诛者不过侍从数百人而已。
其徒尚数千人。
与北门协力报怨。
则天下横流矣。
何以知之。
窦武之举事也。
以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
中官矫诏令张奂率营士与阵对阵。
乃大呼武军曰。
窦武反。
汝皆禁兵。
当宿卫宫省
何故随反者乎。
自旦至食时。
兵降略尽。
由是知自前代以来。
禁军皆畏伏中官
宰臣焉能使其效死。
嗟乎。
焚林而畋。
明年无兽。
竭泽而渔。
明年无鱼。
既经李训猖獗。
则天下大势。
亦不可用也。
舒元舆李训尚书同平章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九
出纳王命。
流品众职。
覃理化于区夏。
谨法度于岩廊。
是有文可经邦。
才惟济代。
列于百辟之上。
俾辉三台之光。
令我梦劳。
果获惟肖。
爰举并命。
以宠非常。
朝议郎御史中丞刑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舒元舆
杞梓长材。
金玉正性。
道怀邴魏。
词擅菁英。
居然不器之能。
蹈中庸之美。
自擢领纲纪。
肃清朝廷。
硕望允归于应期。
谠言莫匪乎体国。
兵部郎中知制诰翰林学士赐绯鱼袋李训
轩缨鼎族。
河岳閒贤。
德茂
文含雅诰。
穷易悟象系之表。
吐论成邦国之经。
洎参职内庭。
发挥王度
盛业见乎造膝。
明识蔼于伏蒲。
并冲敏执中。
端粹不倚。
咸蕴莫磷之志。
克宏作砺之规。
圭璋有声。
鸾凤有采。
朕常法宫高视。
所宝惟贤。
方清化源。
遂得时杰。
呜呼。
君执象以端扆。
臣推公以秉钧
夙夜一心。
小大同体。
则和天地。
序阴阳。
臻乎治平
吾所寝寤。
尔宜率匡国之道。
明理人之方。
俾其致君。
无愧往哲。
咸陟枢柄。
伫宏大猷。
秋官礼闱
莫非宠任。
祗厥成命。
往惟钦哉。
往者朕究大易。
皆训之义也。
尚未终卷。
政事之暇。
宜三两日一度入翰林
兀舆可守尚书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可守尚书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赐紫金鱼袋。
赏诛郑注功臣军士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朕以寡德。
睿图。
于兹十年。
夙夜惟寅。
尝恐至诚不达。
景化未敷。
屈已以安四方。
推信以待百辟。
岂有患生毗倚。
变起奸凶。
亦以失于任人。
致此氛沴。
然朕为人父母。
子育生灵。
忧万姓之靡宁。
惧一物之失所。
况至理之代。
先德而后刑。
以上下欢康。
中外清晏。
虑有连累。
即伤太和。
宜赏不逾时。
式彰褒劝。
其今月二十一日排难宣力功成谋议。
及能应机枭斩郑注者。
节级各加官赏。
其次立功及军队将士合在赏级者。
即有差等处分。
将校等合与改转。
委本军条疏具名闻奏。
谋逆之人。
巳断腰领。
子戮家破。
俾当极诛。
元恶李训王涯家族。
除巳处置外。
妻女奴婢并入官。
资货产业。
天下所在。
切加责。
据数闻奏。
其馀亲党。
除同居知情外。
不同谋计者。
一切不问。
诸色官吏所繇。
其受逆长指合欲出力同恶者。
并巳两军推问。
寻捕处斩讫。
尚虑因缘雠隙。
妄告平人。
自今巳后。
纵同官司微涉诖误者。
一切不问。
潜藏疑惧者。
许三日内各归本司。
不得辄相恐动。
韩约首为诈恶。
逆罪滔天。
虽罗捕未获。
终天网不漏。
宜委御史台京兆府金吾速催促所繇。
齐出搜索。
获日闻奏。
如辄有人隐藏不告者。
罪及一门。
如知处隐藏。
密来告说者。
必当厚有赏赐。
于戏。
朕求理之心。
惟才是与。
听言信行。
不虑包藏。
岂谓邪人。
负我如此。
其中诱陷。
必有胁从。
须挂刑名。
载深冤叹。
其中节目
疏理未尽。
须更商量者。
中书门下续即条奏。
宣示远迩。
咸使闻知。
讨郑注优赏军士德音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五
门下。王者之御天下也。
推至诚以格物。委大信以任人。
故能邦家用宁。上下交感。
所以诏爵禄而不吝。待臣下而无疑。
岂谓变起股肱。患生毗倚。
寤寐兴叹。难弭于怀。
且负德背恩。干纪悖戾。
古今未有能济者。盖人神之所不容。
逆贼郑注。气本凶狂。
志怀奸逆。害时蠹政。
卜射张皇。行诈而径术多端。
黩货而溪壑难满。情惟点白。
口可铄金。罔冒包藏。
为恶滋甚。朕九重之内。
不得备闻。擢于妄庸。
骤列华贯。入司喉舌。
出总爪牙。惟务废忘。
不思报国。弃生成之恩义。
乱君臣之纪纲。稔慝兴祆。
前古未有。罪同枭獍。
法在必诛。况诏旨既追。
巳离城堞。险谋且败。
中路遽回。又迤逦使人。
迎接逆贼李训。稽之国法。
岂逭常刑。其郑注在身所有官爵。
并宜削夺。将士如有能奋扬义勇。
执戮渠魁者。先是六品巳下官者。
便授三品正员官。其先是五品巳上官者。
节级超奖。仍赐庄田各一区。
钱二万贯。如有能率所管兵马。
以州郡来降者。超三资与官。
便正授岳牧。仍赐钱帛。
诸道将士。虽各守疆土。
非为进攻。如被侵掩因事立效者。
亦准前例节级处分。贼如能知义悔过。
束身归朝。并与洗雪。
仍加宠奖。幽明可鉴。
朕不食言。但有款诚自通。
即委诸道与奏。若不能悛改。
自取诛夷。罪止一身。
其馀胁污。一切不问。
其有迫于凶威。曾著失节。
顾存家族。事出权时。
待其平宁。并从宽宥。
将士如有潜谋立功效顺。被其屠戮。
并优加追赠。并赐钱帛。
仍与一子官。应州县百姓。
陷在暴虐。莫保性命。
诚可哀矜。诸军环境。
不得妄加杀戮。并焚毁庐舍。
掠夺资产。及有拘执。
以为俘囚。如有归投者。
委诸道据丁壮老弱。量加优恤。
仍给与空閒田地。使就生业。
事平之后。愿归本贯者亦听。
凤翔一军。素著忠义。
每临霜雪之际。实见松筠之心。
凛然义风。在朕志。
大将及军士。并宜坦怀自处。
勿以为忧。兵革既平。
宠待如故。郑注初到镇日。
闻有优赏。军将常事。
不足为疑。州县百姓。
亦当优给复。勉于自效。
以保令图。于戏。
佳兵者。圣祖之所戒。
文德者。前哲之所崇。
肆予寡昧。敢忘丕教。
然以齐四方者号令。立人纪者君臣。
斯言苟违。大伦安设。
今则绝其奔轶。示以申严。
怀柔诚贵于止戈。执恶何惭于用武。
布告中外。咸知朕意。
王涯郑注加恩中外德音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五
朕以翼翼之心。孜孜求理。
十年之内。庶政未凝。
极其焦劳。志在博采。
聿观奇士。冀获长才。
取其节焉。不顾发迹。
李训郑注。咸得进言。
望其沃心。每许造膝。
邪人奸色。顺非而泽。
信行听言。深心厚貌。
包藏不怍。伪辨无疑。
枭獍为心。祸乱忽作。
意欲剪除中外。悉去大臣。
志愿非常。自谋安泰
赖上天垂祐。宗社降灵。
同恶虽多。奸谋竟败。
忠臣输力。保护朕躬。
是日弭宁。巳尝布告。
尚闻闾里。未悉予心。
犹有浮言。谬相诳惑。
朕君臣之际。疑閒不行。
致此妖妄。惭非哲惠。
前月二十一日。王涯贾餗舒元舆李训郑注李孝本韩约罗立言王璠郭行馀魏逢等亲率金吾兵仗。
郭行馀王璠领所部将健。持兵上殿。
叶谋不轨。倾覆社稷。
谋害中外。凡此凶徒。
悉巳枭戮。绝其遗类。
以谢忠良。内外庶臣。
卿士百辟。体予前志。
宜即自安。无惑浮言。
尚相恐怖。式布维新之庆。
宜申在宥之恩。京百司见禁囚徒。
死流罪递减一等。未结正者。
推问毕日。准此处分。
诸色所繇官吏。陷于胁从。
虽有名籍。涉于诖误者。
一切不用更问。仍付左右神策两金吾京兆府御史台
并准恩赦处分。休便追捕。
其有潜藏回避。限令出三日。
各归本司。逆人亲族。
巳处置外。其馀周亲巳上。
一切不问。所在更不用系留闻报。
其先有定名捕捉者。所在寻追。
获日奏闻。不得漏网。
昨者有擅入逆人之家。盗掠财物。
拥无故之利。生怙乱之心。
尚有纵酒聚徒。妖言惑众。
志于掠盗。恐吓居人。
假托军司。辄持兵器。
及以前月二十一日事妄相告讦者。委御史台京兆府严加伺察。
擒捉奏闻。所在集众决杀。
不在恩赦之限。于戏。
齐晋之难。桓文是兴。
注训之妖。朕志先定。
识邪正之路。辨消长之端。
睹众臣宣力于急难。见禁旅摧凶于顷刻。
当危急之际。识臣节之勤。
藏于予心。何日可忘。
宣示中外。宜体朕怀。
开成改元赦文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五
朕以寡昧。
祗奉昌图
兢业为心。
不敢自怠。
庶乎播祖宗之光烈
致区宇之康平。
推诚不疑。
惟才是用。
岂谓凶奸背德。
宗社将危。
中外叶谋。
咸加显戮。
知人则哲。
实在帝而犹难。
罪已兴怀。
诚为君之不易。
缅惭古理。
良用惕然。
是用因元正御正殿。
先明首罪。
仍布鸿恩。
王守澄累朝奖任。
久掌禁军。
忠力虽多。
愆误难掩。
交通杂类。
延进奸邪。
专弄威权。
蠹害时政。
郑注李训
因缘引见。
忝窃恩荣。
二三旧臣。
诬陷非罪。
成予寡昧。
抑有其由。
遂使奸恶搆连。
窃起前殿
王涯贾餗舒元舆李训
宰辅股肱。
叶谋不轨。
王璠郭行馀
节将在京。
率兵上殿。
罗立言李孝本
纪纲台府
深入领徒。
韩约金吾卫兵。
立成向背。
魏逢驿骑来往。
郑注自出成师
将相通谋。
情状咸具。
上天降祐。
氛祲巳清。
讨其本因。
巳正刑辟。
王守澄既巳云亡。
难议深责。
特进巳下官爵及实封。
并宜削夺。
祸巳终于既往。
恩宜覃于有截。
可大赦天下。
宜改太和十年开成元年
正月一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
罪无轻重。
常赦所不原。
咸赦除之。
其左降官量移。
复资及才用有足称者。
中书门下处分。
贬流人中。
元敕不许量移。
及终身勿齿者。
并与量移。
其去年应缘朋党连累。
十一月二十一日坐罪流贬者。
不在此限。
其身亡伏法者。
委所在州府量给棺殓。
任所亲收葬制服。
户部度支盐铁。
应有诸色欠负太和五年巳前者并放免。
诸道贺正端午降诞贺冬进奉。
起今权停三年。
其钱充纽放百姓两税。
所在除药物口味茶果外
不得辄有进献。
百司及诸道应宣索制造。
一物巳上者。
并停三年。
京畿百姓。
两税巳下。
凡一岁之内徵取者。
并百官职田。
并全放一年。
京兆府一年所支用钱物斛斗草等。
并勒盐铁使开成元年直进绫绢充还。
同州河中绛州
去年旱歉。
赋敛不登。
宜放开成元年夏青苗钱。
同州赐杂谷六万石。
河中绛州共赐十万石。
度支户部以见贮充赐。
三省九列御史台黜陟使十人。
视问风俗。
进贤退不肖。
兴行新制。
通流。
天下戎镇文武带宪官者。
解补进退。
并须奏闻。
其边州令制译语学官
常令教习
以达异意。
内外文武官及诸色人。
任上封事。
极言得失。
有裨时政者。
必加升擢。
待以不次。
其有藏器时。
隐身岩穴。
奇节独行。
可激风俗者。
委常参官及所在长吏各以名闻。
文武之道。
合而兼济。
勋臣子弟。
有能修词务学。
进士明经及通诸科者。
委有司先加奖引。
河朔节将以州县归国者。
张茂昭田宏正程权
各与一子官。
子弟堪任使者
中书门下量加引用。
应内外文武官进阶加爵有差。
内侍省监楚国公仇士良神道碑 唐 · 郑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
运巨壑者。必资帆楫之便。
以鼓其波涛。筑广厦者。
必坚柱石之材。以完其结构。
故明王圣帝。立国保家。
莫不求竭忠宣力之臣。配帆楫柱石之用。
懋崇基业。宏济艰难。
百代通规。千载相遇。
孰称全德。其故开府仪同三司内侍监致仕楚国仇公乎。
公讳士良字匡美
海丰兴宁人也。宋大夫牧。
以忠烈正直书于春秋。公实其裔焉。
其后香以文雅仕于东汉。儒以议论贵乎北燕
蝉联圭冕。晖映简册。
代著奇节。率多令人。
史编家谱。一二详焉。
显公之曾祖考皇朝正议大夫内给事赐绯鱼袋讳上客府君。忠昭事任。
绩懋声猷。躬行正途。
克嗣先业。烈祖皇朝议大夫内常侍赐紫金鱼袋讳奉诠府君
名以才彰。功由道著。
王氏教让。羲之巳行。
于公高门定国方大。
皇考讳文晟府君。精持贞廉。
高挹尘俗。位以命屈。
庆因善馀。厥惟楚公
克振勋德。追赠特进左监门卫将军
赐紫金鱼袋。申公之诚孝也。
公年未弱冠。入仕东朝
是时宪宗皇帝主器承华。体元储两
亲奉再饭。共欢九龄。
助澄少海之澜。更阐前星之耀。
永贞十年授掖庭局宫教博士。赐绯鱼袋。
元和初以旧恩本固。新渥弥隆。
既颁侍从之勤。首举宠迁之命。
宣徽供奉官赐紫金鱼袋。
检身极敬。奉辇施劳。
励自牧于撝谦。表无私于应对。
闰六月朝散大夫内侍省内给事宣徽供奉官如故。
材力彰于省局。周旋美于禁闱。
骤议甄升。更加命秩。
冬十月内常侍。馀如故。
未周星纪。三历显途。
既洽讴谣。且明恩泽。
虞卿再见。为赵上卿
荀爽九旬。登汉三事。
允膺时议。彼或多惭。
三年以本官充内外五坊使。寻或迁宣徽供奉官
发彼五豝。辅驺虞之仁化
殪此大兕。咏吉日于蒐。
外抚之暴横自消。中野之井闾知感。
十年大中大夫内侍省内常侍。寻以本官充平卢军监军使
全齐旧壤。继代邀恩。
甲兵盛充。贡赋不入。
公闻其叛涣。谕以忠贞。
爰革非心。几至效顺。
明年诏徵。又以内侍依前宣徽供奉官
吴寇据淮。天兵在野。
逗遛不进。沮败为忧。
使臣往谕中旨。遂命公以本官及职充淮西行营宣慰使
至则大布皇泽。益励军威。
四远瞻风。万夫振气。
而又尽得机要。既还奏闻。
竟至成功。期为显效。
十五年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充内外五坊使
仍赐上柱国。又进封南安县开国男
食邑三百户。驱兽而无害五谷。
充庖而有事三田。蕙圃兰塘。
落飞驻走。助开三面之网。
勤施一目之罗。鄙长杨之大誇胡人。
笑上林之务矜楚使。条令既肃。
巡游尽欢。其冬复加冠军大将军
长庆初五坊使。以本县进封开国子
寻进侯爵。食邑一千户。
宣徽供奉官皆如故。二年凤翔监军使
进封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亶父旧疆。缪公遗政。
郡邑则武安留守扶风则马谟擅名。
杂于版屋之郊。号为难治之俗
公揽辔即路。下车抚戎。
三军畏威。百姓怀惠。
宝历二年徵。复为宣徽供奉。
以本爵进封郡食邑二千户
寻除鄂岳监军使。傍连荆楚
南接湖湘。闾阎皆土著之安。
货贝有山积之富。兵不坚利。
人皆惰游。公深赞训齐。
同为勖勉。知方有勇。
自我而能。太和元年入为宣徽供奉官
转内坊典内侍省。秩清事简。
优逸自娱。莫展长才。
郁于偫论。俄拜右神策军副使
公于是端肃以贰戎政。廉让以播军声。
屏卫益严。暴悍知禁。
二年擢为右领军卫将军内外五坊使。讲事一时。
农不易陇。选徒百队。
人不告劳。鲜扁而布青林。
行事而无遗兖。貙貗古法。
蒐狝新规。指顾之间。
莫非尽善。六年真拜内侍省事
馀如故。明年转大盈库。
领染坊。依前知省事
恩泽浃于寰瀛。宠赐周于藩服。
绮罗万段。锦绣千筐。
每极珍华。曾无滥恶。
又元黄朱紫。染彩文章。
靡不精鲜。悉中程度。
以赏能陟于飞龙使。本官并仍旧。
御闲二六。天骥三千。
异骨峰生。深沟血溢。
亲习尽驰驱之妙。偫分多驵骏之奇。
刍秣尤精。稿秸常羡。
九年五月左神策军中尉左街功德使将军省事如故。
练达戎机。总亲护禁。
典理爪牙之卫。左右心膂之师。
宽不丧威。简不旷务。
气励熊罴之勇。手持虎豹之韬。
恩由忠深。士以诚感。
张孺骖乘。孝宣乃安。
赵喜宿卫显宗加厚。
左骁卫将军。馀如故。
既而郑注挺妖。李训附会。
列奏伪瑞。固邀銮舆。
图害腹心。渐逞奸毒。
公先机立断。禁旅遽齐。
坐遏凶渠。保护帝辇。
指名魁首。俄顷追擒。
其馀躁竞进取之徒。枝连叶著之党。
或志谐狂计。罔自正身。
或迹比顽童。居然就祸。
莫不尽苞恢网。同抵国章。
由是宗社乂宁。中外协睦。
非夫忠谋天假。广业神通。
其孰能如此乎。及于庙堂议功。
公在第一。优诏加特进本卫上将军
中尉省事如故。位轻于德。
赏不配勋。难许冲谦。
终升峻级。寻迁骠骑大将军
开成五年开府仪同三司卫上将军封楚国公
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
颁恩常例。非私受也。
会昌元年又加食实封二百户。寻擢为观军容使
兼统左右三军。奖旧常仪
昭异渥也。公每念祸伏福中。
禄为身累。将持盈满。
莫过退休。三年
以寒暑内侵。针凿罕效。
因求散秩。用遂素怀。
乃除内侍监将军省事如故。
寻又连表陈让。固辞恩荣。
优诏以本官致仕。其年六月二十三日
薨于广化里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三。
呜呼。身随运往。
名寄勋留。一代推雄。
九原表杰。天子悼之。
罢朝两日。赠扬州大都督
公弱冠以辨智取位。强仕以干蛊居官。
及莅大政。以机略致勋劳。
臻于贵寿。以恬退保终始。
事在简册。爵极天人。
出入七朝。显扬三纪。
秩以功艺进。道由忠直彰。
击鞠广场。则驰先百马。
弯弧迥野。则飞落双雕。
故得侍娱游则三领五坊。承顾问则八加供奉。
元和中卢从史上党兵劲。
阴结叛臣。宪宗皇帝护军中尉吐突公统戎专征。
密勿神算。诱至幕下
缚送阙庭。是时公适在军。
助成丕绩。其或扬镳宣命。
电扫雷惊。每播深恩。
亲当横阵。两河平殄。
颇预其功。虽不自矜。
实传众口。而多材多艺。
强记博闻。举策画若应神明。
簿书无逃心目。而又精鉴。
冠绝当时。门馆宾僚
荐延功行。必求明德。
用辅圣朝。则有秉忠正之心。
匡赞之任。才表正佐。
出为国桢。康济偫生。
辉华四海者矣。然后知卫将军七击匈奴
封侯九国。崔骠骑六征绝塞。
列将八人。特美高勋。
岂膺贤弼。以今方古。
我德为优。以四年正月二十三日
归葬于万年县宁安乡凤栖原社季村。夫人安定胡氏祔焉。
礼也。夫人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宾客御史大夫户部尚书承恩之女。
性德天才。仪标冠族。
叶组紃之懿范。彰图史之贞规
法度所以正家。柔闲所以遵道。
洎祥开凤兆。德协鹊巢。
芳徽溢于闺闱。令则洽于姻族。
以公勋位峻重。累封至鲁国夫人
壬戌岁先公而殁。有男五人。
宣徽使银青光禄大夫内侍省内给事赐紫金鱼袋曰从广。次光禄大夫检校散骑常侍持节曹州诸军事曹州刺史御史中丞上柱国南安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曰亢宗
閤门使朝散大夫内侍省内府局丞赐绯鱼袋曰从源。次邠宁监军使中散大夫内侍省内侍局丞赐绯鱼袋曰从渭。
幼曰从潩。皆禀训过庭
早通诗礼。承恩入仕。
共效忠勤。为明庭之羽翰。
作私室之符瑞。不忘素业。
自致青云。宜乎懿德有后。
信不诬矣。大中纪号五年。
克平四裔。东南款化。
西北开疆。三耀舒光。
八纮无事。皇帝念功轸虑。
录旧申恩。惟楚公永贞时祖宫有翼戴之劳。
元和时宣徽有委遇之渥。今则已悲封树。
未刻松铭。乃命举其殊庸。
勒在贞石。用传不朽。
昭示将来。特诏词臣
俾其撰述。臣薰恐惶直叙。
不敢虚美。谨为铭曰。
仇氏之先。本宋大夫
就义轻死。名昭册书。
厥后闻人。汉香燕儒。
乃生楚公。前修不渝(其一)
焯焯楚公俊乂迈德。
克抱才器。必循典则。
天资忠孝。神助正直。
高揭勋名。几摧奸慝(其二)
从史负力。潜通镇郊。
上将授诏。缚归天朝。
楚公佐成。众不敢摇。
东国大定。尘氛自消(其三)
蔡寇不庭。诛行原野。
偫校伤败。师无进者。
楚公衔命。汗血波泻。
貔貅鼓气。城垒连下(其四)
注训勃戾。妖淩北宫
和銮在御。狂祲来冲。
楚公奋臂。甲士趋风。
克歼渠孽。乃建殊庸(其五)
五坊三居。公畋有节。
宣徽八人。密议攸竭。
再监戎阃。将校感悦。
一牧郊垌。骅骝夐绝(其六)
佐佑帝室。手提禁师。
士伍胥附。皇心勿疑。
持满先戒。居高不危
悬车告谢。彭薛肩随(其七)
骇起截飙。哀缠逝水。
空留洪烈。永载青史。
精爽何之。壮猷已矣。
京兆开阡。寿堂在此(其八)
仕承泰运。殁偶昌期。
徽音不泯。令嗣衔悲。
圣念既勤。爰斲丰碑。
事功难究。有腼色丝(其九)
川常不移。已列。
元室虽闭。清风靡歇。
作皇代之英臣。期终古兮无绝(其十)
罗道士 唐 · 李郢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子训成仙色似花,每人思见礼烟霞。
气呵云液变白发,爪入水精尝绿瓜。
五岳真官随起坐,百年风烛笑荣华。
明朝又跨青骡去,三十三家到几家?
大唐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渤海高公神道碑 唐 · 萧邺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四
公讳元裕
字景圭
六代祖申国公讳士廉
皇朝□□中尚书右仆射
仁俭之□□文(阙二十三字)陶唐氏□□□□□以隐德起为周文王师者。
号为太公望
始受封于吕。
子孙世仕于齐。
□世孙公子□□孙□与管敬仲俱为齐上卿
合□侯有功(阙十一字)廿七世孙洪后□□为渤海太守
因家焉。
高氏故著□□□平□□□□后魏□□录尚书事生岳。
北齐侍中
封清河王
敬德
开府仪同三司
改封□安王申公□□□之令(阙十二字)皇朝□州长□□□之行□□曾祖讳□□州馀杭
尚书户部员外郎
大父讳甝。
秘书省著作郎
赠右□□大夫
皇考讳□太原少尹御史中丞(阙十二字)
之少子也。
幼而颖悟。
及长魁岸秀发。
弱冠博学工文。
进士上第。
调补秘书省正字
山南西道荆南二镇为掌书记
转试协律郎大理评事
监察御史
入拜真御史
转右□□□□侍御史□□□□□豪举□拜司勋员外郎
吏部员外郎
公之佐山南西道也。
节度使崔公从清明藻鉴。
推重簪组。
洎公抗揖上席。
雅望益洽。
及登御史府
好为荦荦事。
自荆涉(阙十一字)急宣居常摧秣在枥厩吏多□□□□条制争□□客□呵□导者必恐遽恇迫。
授以驿马不敢问。
积习为弊。
刺史不能治。
道士赵归真者。
长庆初秘言得恩倖。
□□旁□□言□怪在驿□□□□自给时公方徵入。
遇归真于途。
连叱之。
谓曰。
汝妄人耳。
天子置驿马。
俾尔鼠辈疾驱耶。
且黄冠驿驰。
用何条制。
顾左右牵□之。
归真沮挠不敢仰视。
□□□□以□□□□□归真□□□□闻者惮焉。
公之为柱国也。
宝历初
天子年少。
新即位。
事多决于内。
或坐朝颇旷旬朔。
大臣罕得□谒。
公上疏指斥。
极言□□中外之□以镇□□□□□公□□□之侃然公之为吏部郎也。
精□简峻。
胥徒□戢。
若践刀戟。
未竟南曹事。
会与铨长以公事争短长。
刚愤不能下。
请急□□□□□□道除左司□□迁□□□□中书舍人
公之为谏议也。
属朝廷多故。
李训郑注贻祸□乱。
欲先立威定事。
公察其必变。
锐以劲□□其头角。
章疏□上。
文宗知而不能用。
及为中书舍人
逆注益用事。
注初以药道进。
至是□然以才望自居。
会注迁秩(阙七字)扬其□□□状注方倚恩自大。
恚不能堪。
遽出公为□州刺史
注败。
复入为谏大夫
兼充侍讲学士
寻兼太子宾客
文宗重儒术。
尊奉讲席。
公发挥教化之本。
依经传纳。
上倾心焉(阙八字)
筵□□为□□□□护之授□公□□通经文雅任职。
而操剸□济素重朝廷上复欲□之未几。
擢拜御史中丞
兼金章紫绶之锡。
公正色立朝。
百吏震肃。
□暑(阙七字)下□□僚吏率多□□□奖体□不笃济办□倪甚威邪朋自远。
班行相顾。
耸动屏息。
议者以为风宪振职。
自元和以来。
惟公为称首。
尚书右丞
京兆尹
未几。
左散骑常侍
兵部侍郎
尚书左丞
知吏部尚书铨事
会恭僖皇太后陵寝有日。
礼仪使
公为左右辖也。
郎吏籍公岸谷之峻。
皆𰦧□□□□事迎理。
及铨综衡镜之务。
抉奸与善。
如见肝膈。
猾吏□勿又□□窜□记□为防□□迷视听公指摘□病是非立辨。
标为成宪。
迄今赖焉。
不杖一人。
九流式□寻改宣歙池□□□□使兼□□□□入拜吏部尚书
□□□□□懿(阙十七字)为□□使(阙一字)事迁检校吏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
公友睦清约。
车服饮食比寒士。
而□□吏□奉公□□汲汲如嗜欲。
居一室。
凝尘积机。
澹如也。
宛陵□二郡理于汉南□八郡化率用□兴利除害。
刊为故实。
汉南奏免□内积年逋租七千八百馀万贯。
节用而已。
公私□□百姓□□之初公自侍讲御史中丞
文宗久□□□□□□内举母兄少逸
上喜纳而遂其志。
少逸果能□二帝三王之业。
发明□□上益敬重□□□者咸谓公以诚事君者也。
爱□□不忘举其亲。
举其亲不忘存其义。
眉寿景福。
□□□归公为□州之五岁。
慨然有悬车之念。
累章陈恳。
故复有□□□□之□即日渡江。
将休于□□行□志□大大中四年夏六月廿日
次于邓。
无疾暴薨于南阳县之官舍。
享年七十六。
上闻。
抚机震悼。
废朝□日(阙七字)
十一月十日
归葬于□南府□□县□□之南原。
李夫人合窆。
从祔于□府君之兆次□□公前娶陇西李□吉州刺史宣之女也。
再娶京兆韦氏。
郑国公孝宽七代孙(阙十字)先考司徒府君□□衽席□□□国太夫人□氏阴教修备。
及公贵□□□□□服□□□□哀荣之礼渥缛矣。
□子□一人曰璩。
李出也。
进士擢第
秘书省校书□文行(阙字)记曰。
有大德者。
必得其禄其位其名其寿。
□公始终可谓全□□铭曰。
烈山之□□□太古(阙十三字)功锡姓申公嗣兴□□佐命□□□赫□□秀令降□公生□□□□□为□师□为廿资□□□□□□二□行茂□□□高霜□回(阙九字)政严官□□大竞嚣□我敦德义时(阙十一字)大羹□味(阙九字)(阙七字)我坚豸□大方□□以□□□禁林密侍讲席陪升因经纳诲承问□能辅道(阙七字)(阙二十五字)多□□□□□。
仲由不得配祀说 唐 · 来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语曰。
民生于三。
视之如一。
父生之。
师教之。
君食之。
惟其所在。
则致死焉。
孔氏之徒。
回圣也。
赐辩也。
商贤也。
子我才也。
曾闵孝也。
及诸子言志。
夫子皆信而从之。
惟由教而励之以成也。
故夫子训由而功倍。
始衣戎服则摄齐。
始卫以剑。
则卫以仁。
为蒲宰劳民以箪食壶浆。
孔子恐。
私以食馈民。
是明君之无惠。
使子贡止之。
其于教亦至矣。
由也诚宜葆死焉以俟乎致。
保身以全乎用。
何取临于卫门。
召忽之死。
而至衋圣人之心。
叹曰。
自吾有由。
恶言不入于耳。
尝围于陈蔡。
胡以不如卫之于夫子耶。
且诸侯有相灭亡者。
桓公不能救则耻之。
夫诸侯有堑垒以遏寇。
有甲兵以禦侮。
而小白犹能为辞其耻。
而终为霸主以救之。
矧夫子累然若丧家之狗
无堑垒。
无甲兵。
脱载为宋卫所暴。
匡季陵劫。
则由也不得施。
其后浪死于燔台。
何齐桓能救异侯之耻。
而由反不能终缓夫子之穷。
使夫子以由在。
则曰恶言不闻于耳。
今日没。
岂恶言不日闻乎。
又奚用白羽若月赤羽若日之多为哉。
祭法曰。
捍大患则祀之。
素王道穷。
患非大乎。
由不终捍。
岂为祀乎。
曰。
汝何无罪。
今由也。
而汝亦何无罪。
宜贬其祀以观来者。
临川崇仁县地普安禅院碑铭 南唐 · 任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夫真觉了然。离诸名相。
横大千而非有。等虚无以非空。
譬夫色映琉璃。睹之则元黄斯在。
月涵止水。为之则游泳徒劳。
自四大相摩。六根竞炽。
认贼作子。以幻为真。
情尘逾于峻极。爱流深乎浩杳。
然后因病而须药。以渡而假筏。
故我竺乾先生唱以无缘之慈。不尽有无之法。
化分万行。教立三乘。
随彼性根。次第启迪。
则造幢造像。施力施财。
皆福报之大端。回向之广途也。
地藏普安禅院者。邑人右军牙将充昭武军客司引客虞候邓进与弟亮弟逵等之所建置也。
地居爽垲。境占幽奇。
法宇禅堂。洞然虚白。
金容宝像。焕若庄严。
清溪经其前。崇林映其后。
入座而风传爽籁。开轩而云吐凝岚。
盖禅那宴寂之场。大士栖真之所也。
初邑中无禅刹。或毳侣经游。
则投足无地。往往止于白衣之家。
甲子年中。有守勋和尚者。
法门之柱石也。振衣而来。
睹斯衋然。谓邓生曰。
闻君豪富特达。好事然诺。
老僧欲构一禅斋。以待南北。
乃此方未曾有之胜事也。吾子其可为乎。
邓生闻之。忻然炷香礼拜曰。
若和尚能此驻锡。则弟子敢不发心。
于县西南巴水之阴。得此福地。
创是道场。故曰地藏者。
因废额也。普安者。
表新意也。自诛茅剪棘。
从基作构。咸咨其规度。
无有限量。一物已上。
靡不完整。凡有缗数百万焉。
彼优填作像。须达布金。
比诸信施。可谓至矣。
土木既毕。会勋公从鄱阳法眷造先师亭之请。
且曰。功成不居。
古人之道也。矧往毕吾师之遗懿乎。
固留不诺而去。监院僧惠崇
理心淳熟。练行精明。
识中之智慧荧煌。尘外之空花零落。
随缘利物。有感必通。
勋公既去。邓生眷其德业。
恳请而来。以为欲阐真宗
虑食轮之将柅。或难周给。
虽海会以畴依。盍置田园。
用计悠久。邓生曰然。
即舍附郭田三千把入常住。俾夫金绳既耀。
香积弥芬。二时既获于坐丰。
四众攸加于景附。夫饭一僧。
图一像。犹获大利益。
况斯邑之地。前瞻何玉。
旁即曹山寺。达疏山诸祖道场多由此出。
或摩尼在握。或穷子垂归。
使至是者皆洗足而居。开盂以食。
于此津涉。自我权舆。
可谓未尝有之胜事也。盖有以知邓氏之善因。
信无量矣。邓氏之福报。
信无量矣。予比佐是邑。
属时和岁丰。居多暇日。
明府扶风公每游斯院。而崇公以予早因薄伎。
尝窃高科。缮录所因。
以碑见请。适苦多病。
辞之未能。秋九月
承诏命归京师。即路有期。
前请愈确。勉书事实。
有愧斐然。铭曰。
至哉空王。妙道无方。
失在拣择。得非思量。
风寂水定。尘销镜光。
本来无物。是谓真常
真常甚夷。金言不欺。
爱见所缚。众生莫知。
三乘引拔。六度针医。
不有权变。畴将救之。
良田如金。不种何穫。
巨福如海。不劝何作。
惟彼上人。能先斧凿。
惟此信士。能应彫斲。
巴水之阴。肇兴禅室。
壮若神运。巧同化出。
永茂空林。长光佛日。
巍巍福田。与道相毕。
伊尹五就桀论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咸平集》卷一一
柳宗元尝有《伊尹五就桀赞》,其序略曰:伊尹者,圣人也。
不夏、商其心,心乎生人而已。
汤诚仁,其功迟;
桀诚不仁,朝暮及于天下。
又曰:「汤、桀之辨,一常人尽之矣」。
又曰:「圣人之急生人,莫若伊尹」。
锡以为柳公所美之意尚未尽。
伊尹在夏也,日见其暴,月闻其恶,岁熟其过,在明识先见,岂不知桀之恶确然必不可革乎?
岂不知天之历数在于汤乎?
而去就自惑之若是,虽急于吾民,冀朝暮及于天下,所谓徒汲汲于康济,而思虑不精审也。
使之速去桀而干汤,汤之圣,伊尹之贤,贤与圣合,则天下之政,孰云晚矣?
与其五就桀,孰若亟去之速也?
矧君子俟时以行其志,时之弗来,虽圣与贤,孰敢妄动?
使伊尹忍期月之迟,周岁之晚,未为后时矣;
欲朝暮之速,无乃太速乎?
锡以为伊尹于一日而五就桀乎?
以周月而五就桀乎?
殆数岁而五就桀乎?
以理酌之,岂一日乎,岂周月乎,必数月之外,不然数岁矣。
以是计之,益不如亟去之速也。
较而论之,肇适于亳,丑夏之心素定矣;
再适于亳,相汤之时将至矣。
于是升自陑以一战,相汤之功,行己之志,得其时矣。
时之疾速,伊尹岂不预料哉?
《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伊尹知时久矣,五就之言,锡谓孟子垂训之旨也。
若然者,虽欲疾速其功,可得而疾速乎?
设使桀能返狂作圣,伊尹而相之,其仁虽朝夕及于天下矣,而天之历数复弃汤而在桀乎?
伊尹,圣人也,岂懵于天时人事之向背,而惑于丑夏适亳之去就哉!
张无梦天台 北宋 · 陈尧叟
山人之所隐,临海赤城閒。
天台峰峨峨,剡水声潺潺。
绝顶一室非尘寰,忘形终日同云閒。
仙軿每戾止,人迹绝跻攀。
沆瀣挹朝味,冰雪留童颜。
手持百首还元诗,诗成自谓人不知。
世人得之蹈,希夷自此游,朝市皆争识形仪。
承祯以道遇明主,子训卖药归会稽
张君今能尽继之。
冥冥孤鸿东南飞,邈然不负烟霞(《天台续集》卷上)
辨朋党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唐史论断》卷下、《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三五、《唐宋名贤确论》卷一○
论曰:人君恶臣下朋党者,以其植私而背公,欺聪明,窃威福,乱国政也。
朋党为患如是,诚不可不防,然在辨之精尔;
辨之不精,君子为小人所陷矣。
盖君子、小人各有其徒,君子之徒以道合,小人之徒以利合。
以道合者思济其功,此同心于国事,非朋党也;
以利合者思济其欲,此同心于私计,乃朋党也。
二者混淆并进,非明君曷易辨之?
君不能辨,则君子为小人所胜必矣。
盖君子之徒,见义则锐意以进,诚其言,直其道,不能曲防非意之事。
小人窥之,惧君子道行则不便于己,取疑似之迹谗之于君矣。
君子被谗,又耻自辨,但守道自信而已。
小人之徒不然,见利则诡计以进,巧其言,曲其意,复弥缝其隙,用心无所不至。
胜于人,便于己,险薄邪佞皆可为,所以常胜于君子也。
君子、小人情状如此,非君之明,曷能辨也?
前代之君辨者少,而不辨者多,其事不能疏举,直以唐之四事论之。
君至明,则人不能诬人以朋党;
君虽明,为情所惑,则不能察小人之党,辨君子之不党;
君虽明而弱,虽辨君子小人,而不能制其党;
君明不足,虽察其有党,而不能辨其情之轻重。
贞观中萧瑀房乔辈数大臣相党,常独奏云:「此等相与执权,有同胶漆,陛下宜细诘之,但未反尔」。
太宗曰:「为人君者须驾驭英才,推心待士,卿言不亦甚乎?
何至于此」!
房乔辈同心国事,知无不为,虽非小人,但以性刚躁,复多猜惑,妄言辈朋党。
太宗英明,方辨其事,不然数贤何以免责?
不惟不免其责,且无以尽其才谋,助成治平之业矣。
此所谓「君至明,则人不能诬人以朋党」也。
元和末裴度崔群同相,以勋德,以仁贤,为天下瞻望。
皇甫镈以聚敛进,复结倖臣,取相位,中外大以为非。
累言邪险之状,宪宗反疑朋党,宠愈甚,至谓等曰:「人臣事君,但力行善事,自致公望,何乃好植朋党」?
对曰:「君子、小人,未有无徒者。
君子之徒,则同心同德;
小人之徒,是谓朋党」。
帝曰:「他人之言,亦与卿言相似,岂易辨之」?
夫以之大贤,视之邪党,如鸾凤之与蚊虻,人人可见,而宪宗惑之,盖方务邪乐恶,恶忠而喜佞也。
观初用度、之意,非为不明,一日昏惑至此,此所谓「君虽明,为情所惑,则不能察小人之党,辨君子之不党」也。
昭悯即位,其相李逢吉大植朋党、明报仇怨,排裴度,逐李绅,欺君冲幼,略无所惮。
韦处厚不顾凶险气燄,言度之大贤,雪之非辜。
昭悯深信处厚之忠,许复相,悯贬逐,然不能诛逢吉之奸党,此所谓「君虽明而弱,虽辨君子、小人之徒,不能制其党」也。
文宗德裕、宗闵之党,大恶之。
然观二李之过似均,而情之轻重则异矣,亦在辨之也。
宗闵辈在元和中对贤良策,深诋时病,李吉甫作相,怒其言,薄其恩命,故宗闵辈憾焉。
后宗闵得用,排李德裕及其相与者;
德裕得用,亦排宗闵及其相与者,故交怨不解,其过似均矣。
德裕未相,在穆宗昭悯朝论事忠直,有补于时,所历方镇,大著功效。
裴度常荐之作相,为宗闵辈所沮而罢,遂领剑南
虽因监军王践言入言维州事,文宗召以归朝,遂命作相,本由功名用也。
及秉政,邪不悦,竟为奸人李训、郑注所谮,引宗闵代之。
宗闵未相,绝无功效著闻;
侍郎日,结女学士宋若宪枢密杨承和求作相,以此得之。
及其出镇也,又由训、注复用。
德裕之贤,与宗闵不侔矣。
德裕所与者多才德之人,几于不党,但刚强之性,好胜于人,所怨者不忘,所与者必进,以此不免朋党之累,然比宗闵之奸,则情轻也。
文宗但以其各有党嫉之,不能辨其轻重之情,明已不足矣;
又听训、注所谮,朝之善士多目为二李党而逐之,此所谓「君明不足,虽察其朋党,而不能辨其情之轻重」也。
太宗之明,为人君者当法之;
宪宗之惑,为人君者当戒之;
昭悯之弱,为人君者当勉之;
文宗之明不足,为人君者当深思之。
深思之术,尤在尽心焉。
且有人言于君曰:「某人,朋党也」。
若其人道未信,功未明,君当诘之曰:「朋党有何状」?
言者必曰:「相援以欺君也」。
君又当诘之曰:「所欺者何事」?
若陈所欺之事害于国,病于人,图于利,其状明白,此朋党无疑,大则罪之,小则疏之宜矣。
若言者不能陈害人图利之状,此乃诬人以朋党,大则罪之,小则疏之亦宜矣。
又或言者陈似是之状,未甚明白,君当审其人与言者位不相逼乎,素无仇怨乎,何人以公议进,何人以权倖用,何人论议有补于国,何人才行有称于时?
复参验他臣,而究其本末,则言者与被言之人,是非辨矣。
人君能如此,臣下岂有朋党之事?
或曰:「何以能如此」?
答曰:「在明与公」。
或曰:「中智之主,性有所蔽,明与公安得两尽也」?
曰:「不听左右之偏言,则明矣;
不以说意亲之,不以忤意疏之,则公矣。
能戒事事,明与公庶乎可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