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周礼正义序 唐 · 贾公彦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四
夫天育蒸民。
无主则乱。
立君治乱。
事资贤辅
但天皇地皇之日。
无事安民。
降自燧皇。
方有臣矣。
是以易通卦验云。
天地成位。
君臣道生。
君有五期。
辅有三名。
注云。
三名。
公卿大夫。
又云。
燧皇始出。
握机矩表计。
寘其刻日。
苍牙通灵。
昌之成。
孔演命。
明道经。
注云。
拒燧皇谓人皇。
在伏羲前。
风姓。
始王天下者。
斗机云。
所谓人皇九头。
兄弟九人。
别长九州者也。
是政教君臣。
起自人皇之世。
至伏羲因之。
故文耀钩云。
伏羲作易名官者也。
又案论语撰考云。
黄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
伏羲以前。
虽有三名。
未必具立官位。
黄帝名位乃具。
是以春秋纬命历序云。
有九头纪时有臣。
无官位尊卑之别。
燧皇伏羲既有官。
则其间九皇六十四民有官明矣。
但无文字以知其官号也。
按左传昭十七年云。
秋。
郯子来朝。
公与之宴。
昭子问焉。
曰。
少皞氏以鸟名官。
何故也。
杜氏注云。
少皞金天氏
黄帝之子。
已姓之祖也。
郯子曰。
吾祖也。
我知之。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
故为云师而云名。
注云。
黄帝轩辕氏
姬姓之祖也。
黄帝受命有云瑞。
故以云纪事。
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
缙云氏盖其一官也。
炎帝氏以火纪。
故为火师而火名。
注云。
炎帝神农氏
姜姓之祖也。
亦有火瑞。
以火纪事。
名百官也。
共工氏以水纪。
故为水师而水名。
注云。
共工以诸侯霸有九州者。
在神农前太皞后。
亦受水瑞
以水名官也。
太皞氏以龙纪。
故为龙师而龙名。
注云。
太皞伏羲氏
风姓之祖也。
有龙瑞。
故以龙命官也。
高祖少皞之立也。
凤鸟适至。
故纪于鸟。
故为鸟师而鸟名。
又云。
凤鸟氏历正之类。
又以五鸟五鸠九扈五雉
并为官长。
亦皆有属官。
但无文以言之。
若然。
则自上以来。
所云官者。
皆是官长。
故皆云师以目之。
又云。
颛顼以来。
不能纪远。
乃纪于近。
是以少皞以前。
天下之号象其德。
百官之号象其徵。
颛顼以来。
天下之号因其地。
百官之号因其事。
事即司徒司马之类是也。
若然。
少皞氏言祝鸠氏为司徒者。
本名祝鸠
言司徒者。
以后代官况之。
少皞上官数。
略如上说。
颛顼及尧官数。
虽无明说。
可略而言之矣。
按昭二十九年。
魏献子曰。
社稷五祀。
谁氏之五官。
蔡墨对曰。
少皞氏有四叔。
曰重曰该曰修曰熙。
实能金木及水。
使重为勾芒。
该为蓐收。
修及熙为元冥。
世不失职。
遂济穷桑。
此其三祀也。
注云。
穷桑。
少皞之号也。
颛顼氏有子曰犁。
祝融
共工氏有子曰勾龙。
为后土。
此其二祀也。
后土为社稷。
田正也。
烈山氏之子曰柱。
为稷。
自夏以上祀之。
周弃亦为稷。
自商以来祀之。
故外传犁为高辛氏之火正。
此皆颛顼时之官也。
按郑语云。
重犁为高辛氏火正。
故尧典注。
高辛氏之世。
命重为南正司天
犁为火正司地。
以高辛与颛顼相继无隔。
故重犁事颛顼
又事高辛。
与禹事尧又事舜。
是以昭十七年。
服注颛顼之下云。
春官为木正。
夏官为火正。
秋官为金正。
冬官水正
中官土正
高辛氏因之。
故传云遂济穷桑。
穷桑颛顼所居。
是度颛顼至高辛也。
若然。
高辛氏之官。
唯有重犁及春之木正之等。
不见更有馀官也。
至于
官号稍改。
楚语云。
尧复育重犁之后。
重犁之后。
羲和也。
是以尧典云。
乃命羲和
注云。
高辛之世。
命重为南正司天
犁为火正司地。
尧育重犁之后。
羲氏和氏之子贤者。
使掌旧职。
天地之官。
亦纪于近。
命以民事。
其时官名盖曰稷司徒
天官稷也。
地官司徒也。
又云。
分命羲仲
申命羲叔
分命和仲
申命和叔
使分主四方。
注。
仲叔羲和之子。
尧既分阴阳四时。
又命四子为之官。
掌四时者字曰仲叔
则掌天地者其曰伯乎。
是有六官
案下驩兜共工
注。
共工水官也。
至下舜求百揆。
咎繇
帝曰弃。
黎民阻饥。
后稷播时百谷。
注。
稷弃也。
初尧天官
又云。
帝曰契。
百姓不亲。
汝作司徒
又云。
帝曰咎繇
作士
此三官是尧时事。
舜因
述其前功。
下文云。
舜命伯夷秩宗
舜时官也。
以先后参之。
唯无夏官之名。
以馀官约之。
夏传云司马在前。
又后代况之。
羲叔夏官
是司马也。
故分命仲叔注云。
官名。
盖春为秩宗
夏为司马。
秋为士。
冬为共工
司徒
六官之名见也。
郑元分阴阳为四时者。
非谓时无四时官。
始分阴阳为四时。
但分高辛时重犁之天地官
使兼主四时耳。
而云仲叔
故云掌天地者其曰伯乎。
若然。
尧典云。
伯禹司空
四时官不数之者。
郑云
初尧冬官共工
舜举治水
尧知其有圣德必成功。
故改命司空
以官名宠异之。
非常官也。
至禹登百秩之任。
司空之职。
共工与虞。
故曰垂作共工
益作朕虞是也。
按尧典又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郑注
尧末时。
羲和之子皆死。
庶绩多阙而官废。
当此之时。
驩兜共工
更相荐举。
下又
帝曰四岳。
汤汤洪水。
有能俾乂。
郑云
四岳四时之官。
主四岳之事。
羲和之时。
主四岳者谓之四伯
至其死。
分岳事置八伯。
皆王官。
其八伯。
驩兜共工放齐𩨬四人而已。
其馀四人。
无文可知。
按周官
唐虞稽古。
建官惟百。
内有百揆四岳。
则四岳之外。
更有百揆之官者。
但尧初天官
至尧试舜天官之任。
谓之百揆。
即真之后。
为之。
天官也。
尚书
惟元祀巡狩四岳八伯。
舜格文祖之年。
尧始以羲和六卿
春夏秋冬者并掌方岳之事。
是为四岳。
出则为伯。
其后稍死。
驩兜共工求代。
乃置八伯。
元祀者。
除尧丧。
即真之年。
九州言八伯者。
据畿外八州。
郑云
畿内不置伯。
乡遂之吏主之。
按明堂位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
郑注
有虞氏官盖六十。
夏百二十。
殷二百四十。
周三百六十。
不得如此记也。
昏义
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郑云
盖夏制依此差限。
故不从记文。
但虞官六十。
唐则未闻。
道同。
或皆六十。
并属官言之。
则皆有百。
成王周官
唐虞建官惟百也。
若然。
高阳以前。
官名略言于上。
至于帝喾官号。
略依高阳
不可具悉。
其唐虞之官。
惟四岳百揆与六卿
又尧典有典乐纳言之职。
至于馀官。
未闻其号。
夏官百有二十。
公卿大夫元士。
具列其数。
殷官二百四十。
虽未具显。
案下曲礼
六大五官六府六工之等。
郑皆殷法。
至于属官之号。
亦蔑焉。
案昏义
三公九卿者。
六卿三孤而言九。
三公又下兼六卿
故书传
司徒公司马公司空公各兼二卿。
按顾命。
太保冢宰
毕公领司马。
毛公司空
别有芮伯司徒
丹伯为宗伯
卫侯为司寇
周时三公
各兼一卿之职。
与古异矣。
但周监二代。
郁郁乎文。
所以象天立官。
而官益备。
此则官号沿革。
粗而言也。
王勃集序682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大矣哉。文之时义也。
有天文焉。察时以观其变。
有人文焉。立言以重其范。
历年滋久。递为文质。
应运以发其明。因人以通其粹。
仲尼既没。游夏光洙泗之风。
屈平自沈唐宋宏汨罗之迹。
文儒于焉异术。词赋所以殊源
逮秦氏燔书。斯文天丧
汉皇改运。此道不还。
蔚兴。已亏于雅颂。
曹王杰起。更失于风骚。
僶俛大猷。未忝前载。
洎乎奋发。孙许相因。
继之以。申之以
梁魏偫材。周隋众制。
或苟求虫篆。未尽力于邱坟。
或独徇波澜。不寻源于礼乐。
会时沿革。循古抑扬。
多守律以自全。罕非常而制物。
其有飞驰倏忽。倜傥纷纶。
鼓动包四海之名。变化成一家之体。
蹈前贤之未识。探先圣之不言。
经籍为心。得王何逸契
风云入思。叶张左于神交。
故能使六合殊材。并推心于意匠
八方好事。咸受气于文枢。
出轨躅而骧首。驰光芒而动俗。
非君之博物。孰能致于此乎。
君讳字子安
太原祁人也。其先出自有周。
浚启文明之裔。隐乎炎汉。
宏宣高尚之风。晋室南迁。
家声布于淮海。宋臣北徙。
德胜于河汾。宏材继出。
达人间峙。祖父通。
秀才高第。蜀郡司户书佐王侍读
大业末。退讲艺于龙门
其卒也。门人谥之曰文中子
闻风睹奥。起予道唯。
揣摩三古。开阐八风。
始摈落于邹韩。终激扬于荀孟。
父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阯六合二县令
齐州长史。抑惟邦彦。
是曰人宗。绝六艺以成能。
兼百行而为德。司马谈之晚岁。
思宏授史之功。扬子云之暮年。
遂起参元之叹。君之生也。
舍章是托。神何由降。
星辰奇伟之精。明何由出。
家国贤才之运。性非外奖
智乃自然。孝本乎未名。
人应乎初识。器业之敏。
先乎就傅。九岁读颜氏汉书。
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
成乎期月。悬然天得。
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
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
立谈可见。居难则易。
在塞咸。于术无所滞。
于词无所假。幼有钧衡之略。
独负舟航之用。年十有四。
时誉斯归。太常伯刘公巡行风俗。
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
因加表荐。对策高第。
拜为朝散郎沛王之初建国也。
博选奇士。徵为侍读
奉教撰平台钞略十篇。书就。
赐帛五十匹。先鸣楚馆。
孤峙齐宫。乘忌侧目。
应刘失步。临秀不容。
寻反初服。远游江汉
登降岷峨。观精气之会昌
玩灵奇之肸蚃。考文章之迹。
徵造作之程。神机若助。
日新其业。西南洪笔。
咸出其词。每有一文。
海内惊瞻。所制九陇县孔子庙堂碑文。
宏伟绝人。稀代为宝。
正平之作。不能夺也。
咸亨之初。乃参时选。
三府交辟。遇疾辞焉。
友人陆季。友时为虢州司法
盛称宏农药物。乃求补虢州参军
坐免岁馀。寻复旧职。
弃官沈迹。就养于交阯焉。
长卿坐废于时。君山不合于朝。
岂无媒也。其惟命乎。
富贵比于浮云。光阴踰于尺璧。
著撰之志。自此居多。
观览旧章。翾翔偫艺。
随方渗漉。于何不尽。
在乎词翰。倍所用心。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
争搆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
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
卢照邻人间才杰。览清规而辍九攻。
知音与之矣。知已从之矣。
于是鼓舞其心。发泄其用。
八纮驰骋于思绪。万代出没于毫端。
契将往而必融。防未来而先制。
动摇文律。宫商有奔命之劳。
沃荡词源。河海无息肩之地。
以兹伟鉴。取其雄伯。
壮而不虚。刚而能润。
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大则用之以时。小则施之有序。
徒纵横以取势。非鼓怒以为资。
长风一振。众萌自偃。
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
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
积年绮碎。一朝清廓。
翰苑豁如。词林增峻。
反诸宏博。君之力焉。
矫枉过正。文之权也。
后进之士。翕然景慕。
久倦樊笼。咸思自释。
近则面受而心服。远则言发而响应。
教之者逾于激电。传之者速于置邮
得其片言。而忽焉高视。
假其一气。则邈矣孤骞。
窃形骸者。既昭发于枢机。
吸精微者。亦潜附于声律。
虽雅才之变例。诚壮思之雄宗也。
妙异之徒。别为纵诞。
专求怪说。争发大言。
乾坤日月张其文。山河鬼神走其思。
长句以增其滞。客气以广其灵。
已逾江南之风。渐成河朔之制。
谬称相述。罕识其源。
扣纯粹之精机。未投足而先逝。
览奔放之偏节。已滞心而忘返。
乃相循于跼步。岂见习于通方。
信谲不同。非墨翟之过。
重增其放。岂庄周之失。
唱高罕属。既知之矣。
以文罪我。其可得乎。
君以为摛藻雕章。研几之馀事。
知来藏往。探赜之所宗。
随时以发。其唯应便。
稽古以成。其殆察微。
循紫宫于北门。幽求圣律。
访元扈于都洛。响像天人。
每览韦编。思宏大易。
周流穷乎八索。变动该乎四营。
为之发挥。以成注解。
尝因夜梦。有称孔夫子而谓之曰。
易有太极。子其勉之。
寤而循环。思过半矣。
于是穷蓍蔡以像告。考爻彖以情言。
既乘理而得元。亦研精而徇道。
虞仲翔之尽思。徒见三爻。
韩康之成功。仅踰两系。
君之所注。见光前古。
与夫发天地之秘藏。知鬼神之情状者。
合其心矣。君又以幽赞神明。
非杼轴于人事。经营训导
优游于圣作。于是编次论语。
各以偫分。穷源造极。
为之古训。仰贯一以知归。
体二而致远。为言式序
大义昭然。文中子之居龙门也。
睹隋室之将散。知吾道之未行。
叹凤之远图。宗获麟之遗制。
裁成大典。以赞孔门。
讨论汉魏。迄于晋代
删其诏命。为百篇以续书。
甄正乐府。取其雅奥。
三百篇以续诗。又自晋太始元年
至隋开皇九年平陈之岁。褎贬行事。
述元经以法春秋。门人薛收窃慕。
同为元经之传。未就而殁。
君思崇祖德。光宣奥义。
续薛氏之遗传。制诗书之众序。
包举艺文。克融前烈。
陈偫禀太邱之训。时不逮焉。
孔伋司寇之文。彼何功矣。
诗书之序。并冠于篇。
元经之传。未终其业。
命不与我。有涯先谢。
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
不改其乐。颜氏斯殂。
养空而浮。贾生终逝。
呜呼。天道何哉。
所注周易。穷乎晋卦。
又注黄帝八十一难。幸就其功。
撰合论十篇。见行于代。
君平属文。岁时不倦。
缀其存者。才数百篇。
嗟乎促龄。材气未尽。
殁而不朽。君子贵焉。
兄勔及勮。磊落词韵
铿鍧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
弟助及勋。总括前藻
网罗偫思。亦一时之健笔焉。
友爱之至。人伦所及。
永言存殁。何痛如之。
援翰纪文。咸所未忍。
盖以投分相期。非宏词说。
潸然揽涕。究而序之。
分为二十卷。具诸篇目。
三都盛作。恨不序于生前。
七志良书。空撰得于身后。
神其不远。道或存焉。
黄门侍郎卢思道710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有齐黄门侍郎范阳卢公讳思道
字子行涿州人也。
其先姜姓。世胙东海
别为卢氏。家于北燕
自汉世中郎将植至侍中阳乌徵君之子。禀天灵杰。
承家令轨清明虚受。
磊落标奇。言不诡随。
行不苟合。游必英俊。
门无尘杂。至于求已励学。
探道睹奥。思若泉涌。
文若春华。精微入虚无。
变化合飞动。斯固非学徒竭才仰钻之所逮也。
事齐历散骑侍郎。以文翰直中书
中废复进。至给事黄门侍郎
待诏文林馆武平末
天子总兵禦寇。太子监国晋阳
公留综宫朝。兼典枢密
及皇舆败绩于外。而百寮荡析于内。
公节义独存。侍从趣邺。
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
入周除御正上士。定省归郡。
郡人祖英伯作难。公胁在其旅。
幽都既平。玉石将燎。
赖元帅宇文公举。以旧有令闻引谒。
因命草露板立就。骇其丽。
异其敏。释于齐斧之下。
揖于偫士之上。除掌教上士
隋高祖丞相也。迁武阳太守
以母老乞解职。优诏许之。
后复徵为散骑侍郎。奏内史郎事。
隋开皇六年。春秋五十有二。
终于长安。反葬故里。
凡更臣三代。易官十七。
再降一免。二去职。
八平除。擢迁者四而已。
公处屯安贞。赋诗颓饮。
视得失蔑如也。临难无慑。
在黜无愠。危不去主。
仕不违亲。休明有宾礼之盛。
颠覆无沦胥之祸。其大雅者欤。
夫礼仪损益。公能言之。
故与熊安生详定齐礼。三坟五典
公能读之。故与薛道衡侍学储后。
公国华人望。光照邻邦。
故所居之朝。应对宾客
修词抗议。允执其中。
故青琐黄缣。异代咸掌。
大名之下。岂诬也哉。
仲尼之后。世载文学
鲁有游夏。楚有屈宋。
汉兴王扬。后汉有班张
魏有曹王应刘。晋有张左孙郭。
宋齐有。梁陈有任王徐庾。
北齐有温邢卢薛。皆应世翰林之秀者也。
吟咏性情。纪述事业。
润色王道。发挥圣门。
天下之人。谓之文伯
于戏。国有校。
家有塾。禄位以劝。
风雅犹存。然千数百年。
偫心相尚。竟称者若斯之鲜矣。
才难不其然乎。然则飞黄虚骋。
百辔遗路。鹪䳟天运。
万翼无阶。文士擅名当时。
垂声后代。亦云乎才力之绝众故尔。
开皇以来百三十馀载。天赞唐德。
生此多士。公之元孙曰藏用。
济美文馆。重禄黄门
永惟衣冠子孙。邑里多改。
先人封树。岁久将平。
乃假词菲才。刊石表隧。
庶乎涉齐地者。不薪柳惠之陇。
过邢山者。无惑子产之墓。
至矣乎。卢氏之子。
其用心也远矣。铭曰。
彧彧黄门。实天生德。
才盖一世。荣闻四国。
文王既没。文在人宏。
公为宗匠。当朝与能。
龙跃春霁。凤鸣朝升。
或颂或变。或雅或承。
理以神合。声以妙徵。
高视睢涣。与君代兴。
人之云亡。十有一纪。
斯文未丧。施于孙子。
新作丰碑。德音不巳。
侍中右光禄大夫本州大中正西平靖侯颜公大宗771年11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公讳含。
字宏都
琅琊临沂人
其先出于邾。
颜公子友封于郳。
是为小邾子。
附庸。
居于邹邑
因以命氏。
孔门达者八人。
曰路回辛骄祖哙仆何。
次有丁阖叔子率躅。
秦有贞。
汉有肆异安乐。
魏有斐盛。
盛字叔台。
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
始自琅琊
代传恭孝。
故号所居为孝悌里。
生钦。
字公若
明韩诗礼易尚书
多所通说。
学者宗之。
大中大夫东莞广陵太守葛绎贞子
生默。
字静伯
汝阴太守护军将军
生公
少有操行。
以孝闻。
兄畿。
咸宁中死。
托梦当复生。
发棺而气息甚微。
阖家营视。
母妻不能无倦。
公乃绝弃人事。
躬亲侍养。
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
次嫂樊氏失明。
须髯蛇胆。
寻求不得。
忽有青衣童子持囊授公。
乃蛇胆也。
寻出户。
化成青鸟飞去。
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
元帝过江。
丞相祭酒
东宫初建。
公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
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
封西平县侯
侍中
吴郡太守
公所历简而有恩。
明而能断。
然以威风御下。
王导叹曰。
颜公在事。
吴人敛手矣。
未之官。
复为侍中国子祭酒光禄勋
以年老逊位。
成帝美其素行。
就加右光禄大夫
门施行马。
赐床帐被褥。
大官四时致膳。
固辞不受。
时论者欲为王导降礼。
冯怀以问于公。
公曰。
吾闻伐国不问仁人。
向冯祖思问佞于我。
我有邪德乎。
或论少正卯盗蹠恶孰深。
公曰。
隐伏之奸。
非圣不诛。
众咸服焉。
郭璞尝欲为公筮。
公曰。
自有性命。
无劳蓍龟。
桓温求婚。
以其盛满不许。
因诫子孙曰。
自今任官不可过二千石
婚姻勿贪世家。
或问偫士优劣。
答曰。
周伯仁之正。
邓伯道之清。
卞望之之节。
馀则吾不知。
致仕二十馀年。
年九十二薨。
谥曰靖
三子髦谦约。
并有声誉。
公丧在殡。
而邻家失火。
髦与二弟抱柩号叫。
熛焰垂至。
忽尔顿绝。
时人以为孝感
事见晋书。
髦子君道。
少纂家业。
惇于学行。
仪状严整。
风貌端美。
桓公见而叹曰。
颜侍中廊庙之望也。
尚书郎大中正给事黄门侍郎
以父老不就。
给事中晋陵临川太守侍中本州大中正
加秩中二千石光禄勋西平定侯
事具约孙延之集。
生綝。
字文和
骑都尉
袭西平侯
生靖之。
字茂宗
宣城太守司徒咨议御史中丞
生腾之。
字宏道
善草隶书。
有风格。
治书御史度支校尉巴陵太守
生炳之。
字叔豹
以能书称。
奉朝请辅国江夏王参军
生见远。
字见远
方正不合于俗。
梁书云。
博学有志行。
齐治书御史
俄兼中丞
正色立朝。
有当官之称。
高祖受禅。
不食。
发愤恸哭而绝。
武帝恨之曰。
我自应天从人。
何预天下人事。
颜见远乃至于此。
生协。
字子和
湘东王记室
梁书有传。
生之推。
字介
北齐中书舍人给事黄门侍郎平原太守
尝著观我生赋云。
白下以流涟。
靖侯巳下七叶坟茔皆在故也。
生思鲁悯楚。
集序思鲁自作。
事见本传。
入隋。
生游秦。
思鲁字孔归。
博学善属文。
尤工诂训。
司经校书长宁王侍读东宫学士
尝与刘臻讲论经义。
屈服焉。
高祖入关。
率男师古相时勤礼育德奉迎于长春宫。
仪同王记室
国史温大雅传云。
大雅在隋。
与思鲁俱在东宫
弟彦博与悯楚同直内史省
彦公与游秦并典校秘阁
二家兄弟。
各为一时人物之盛。
少时学业。
颜氏为优。
其后职位。
温氏为盛。
勤礼字敬
幼而朗悟。
识量宏远。
工于篆籀。
尤精诂训。
秘阁司经
史籍多所刊定。
校书郎著作郎
与兄师古相时俱以文学为崇贤宏文馆学士
太宗使萧钧赞曰。
依仁服义。
怀文守一。
履道自居。
下帏终日。
德彰素里。
行成兰室。
鹤钥驰誉。
龙楼委质。
著作郎
生昭甫。
字周卿
少聪颖。
而善工篆隶草书。
与内弟殷仲容齐名。
而劲利过之。
特为伯父师古所赏。
凡所注释。
必令参定焉。
为天皇曹王侍读曹王属。
有献古鼎篆书二十馀字。
举朝莫能读。
昭甫尽识之。
华州刺史
真卿表谢。
批答曰。
卿之乃祖。
尝为硕儒。
既高倚相之能。
遂有臧孙之后。
不坠其业。
在卿之门。
二子元孙惟贞。
元孙字聿修
聪锐举进士
考功郎刘奇特标榜之。
太子舍人
专掌令画。
玄宗赞之曰。
孔子亚圣。
鲁国称贤。
翰墨之妙。
莫之与先。
累至滁沂濠三州刺史
秘书监
五子。
春卿
明经拔萃。
蜀县
茂才偃师丞。
杲卿。
字昕
山太守
禄山反。
土门
卫尉卿中丞
赠太子太保
谥曰忠节
曜卿
工草隶五言。
文学崇文馆淄川司马。
旭卿。
善草书。
允山令。
茂曾
笃行。
颇好诂训。
犍为司马。
惟贞字叔坚
有德行词学。
尤善草隶。
屡登甲科。
太子文学王友
赠太子少保
事具陆据神道碑。
七子。
阙疑。
孝友仁让。
专精诗传。
杭州参军
允南
孝悌聪锐。
工为诗判。
屡入高等。
春卿杲卿曜卿同日为侍郎席建侯所赏。
左补阙
真卿殿中侍御史
正至。
同拱法座蹈舞。
而衣袂相接者三。
允南侍宴诗云。
谁言百人会
兄弟也沾陪。
累迁司封郎中国子司业金乡男
乔卿
仁友精晋史。
有吏道。
富平
真长
清直举明经
幼舆
仁和有酝藉。
班汉
左卫率府兵曹
真卿
进士校书郎
举文词秀逸。
醴泉
清白名闻。
长安
三院御史兵部员外郎
以平原太守禄山
凡五为侍郎右丞
三为尚书
四为御史大夫
七为刺史
二为节度采访观察使
鲁郡
允臧。
友悌有吏干。
制举县令
延昌
拜监察。
郭子仪朔方衣资使。
迁殿中太子中允江陵少尹
再兼侍御史
荆南节度行军司马
公子谦。
安城太守
约。
零陵太守
孙纶。
廷尉
熙。
散骑常侍
显。
军司马
曾孙系之。
益州刺史
延之。
金紫光禄大夫
劭之。
军司马
根。
晋安太守
元孙希之。
新安太守
师伯
仆射
师仲。
中书郎
浚。
吏部尚书
测。
临淮太守
㚟。
五兵尚书
微之
散骑常侍
僧度
给事中
僧超。
徐州刺史
来孙幼明
征虏记室
昆孙积。
中书郎
翻。
广州刺史
仍孙誓。
交州刺史
挺。
山阳太守
云孙之仪。
御正中大夫新野公。
之善。
侍读
十代孙昶。
宁仁
悯楚。
侍御史
游秦。
度支郎中廉州刺史
见循吏传。
班汉决疑。
颐。
汝南侯侍读
十一代孙千里。
工书。
王主簿
师古。
秘书监文崇贤学士
相时。
礼部侍郎天册学士
育德。
太子通事舍人
司经局校定经史。
利仁。
秘书郎
有意。
沔州刺史
博古。
博学。
延陵丞。
十二代孙中和。
渝州刺史
扬庭。
王侍读
光庭。
博学注后汉书。
涉令。
趋庭。
职方郎中吉州刺史
欣期。
著作郎
益期。
详正学士
敬仲
仁孝。
吏部郎中平昌男。
康成
进士太子舍人崇文馆学士
希庄
进士银青和州刺史
日损。
应制高第大基
嘉宾。
少有俊才。
十三代孙大智。
并州录事参军
隐朝。
进士拔萃河北
匡朝。
工五言。
朐山
元淑
邻几。
景灵。
校书郎
同寅。
明经
升庠。
有词学。
富阳
恭敏。
有德行。
明汉书。
武功
知微。
制举伊阙丞。
十四代孙温之。
有志行。
举方正司门郎中
澄之。
澹之。
明经
晃。
有清节。
饶阳司士
抱。
范县
允济。
好属文。
榆次
振。
高陵丞。
搢。
援。
挺。
据。
揆。
撰。
明经
挺有词理。
万年尉。
式宣。
清修。
进士殿中侍御史
茂齐
淳谨。
汉州司法
舒。
俊才。
制举长安
说。
明经有才器。
渭南丞。
顺。
孝悌。
进士评事
胜。
进士左补阙
怡。
好为诗。
浑。
博涉有文。
太子通事舍人
方侨。
进士宫门丞
十五代孙逸。
好文。
武康
鏻。
长安广成将军
泉明。
孝义
佐父开土门
彭州司马
季明
子干
诩。
沛。
颇。
及外孙沈盈
禄山反死难。
并赠五品官。
翙。
敦敏。
通义
觌。
绵州参军
颢。
西令。
慈明。
都水
颖。
河南府功曹校书郎
颋。
孝。
明经
大理司直
頔。
奉礼郎
颀。
江陵
颂。
河中
顗。
凤翔参军
颉。
当阳主簿
愿。
千牛
顶。
武功丞。
颇。
工隶书。
太子洗马
颐。
颒。
京兆参军
翾。
岘。
颉。
颛。
须。
䪻。
頩。
枝。
并未仕。
通明
项城
韶。
有才气。
工诗策。
进士濮阳
明。
华阳
启。
温江
华阴
亚邱。
守道不仕。
其馀枝派繁衍。
不可具载。
于戏。
吾祖以志行纯粹。
感通神明。
贻谋子孙。
奕叶无改。
其后忠义孝悌。
文学才业。
布在青史。
粲然可知。
非夫德盛流光。
何能若是。
真卿小子。
惧不克荷。
顷自抚州代到。
获展旧山。
虽碑版沈沦。
而邱封俨在。
敢扬不朽之烈。
庶竭罔极之思。
铭曰。
铄吾祖。
渡江浦。
孝通神。
名轶古
凡七叶。
白下
本支分。
源流溥。
世忠义。
謺规矩。
毣鸾皇。
炳龙虎。
文雎涣。
学邹鲁。
赫才明。
振区宇。
亘今昔。
难悉数。
嗟末孙。
惭下武。
扬耿光。
愧无取。
丰碑立。
百世睹。
唐故通议大夫行嶭王友柱国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766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孔悝有彝鼎之铭。
陆机有祠堂之颂。
皆所以发挥祖德。
敷演家声。
故君子之观其铭也。
既美其所称。
又美其所为。
无而称之。
是诬也。
有而不述。
岂仁乎。
论而撰之。
敢不祗惧。
君讳惟贞。
字叔坚
其先出于颛顼之孙祝融
孙安为曹姓。
其裔邾武公
名夷甫
字颜
子友。
别封郳为小邾子。
遂以颜为氏。
多仕鲁为卿大夫。
孔门达者七十二人。
氏有八。
战国有率斶。
秦有贞。
汉有异肆安乐。
其后丧乱。
谱牒沦亡。
魏有斐盛。
字叔台
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
始自居于琅琊临沂孝悌里。
广陵太守给事中葛绎贞子讳钦
字公若
精韩诗礼易尚书
学者宗之。
汝阴太守护军袭葛绎子讳默。
字静伯
侍中光禄大夫西平靖侯讳含
字宏都
元帝过江。
巳下七叶。
葬在上元幕府山西
侍中光禄勋西平定侯讳髦
字君道
事具孝行传。
生州西曹骑都尉西平侯讳綝
字文和
宣城太守御史中丞讳靖之
字茂宗
巴陵太守度支校尉讳腾之
字宏道
善草隶书有风格。
梁武帝草书评云。
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
少行于代。
辅国江夏王参军讳炳之
字叔豹
以能书称。
生齐持书御史中丞讳见远
字见远
和帝被弑。
恸而绝
梁武深恨之。
事见梁周北齐书。
镇西记室参军讳协
字子和
感家门事。
义不求闻达。
元帝著怀旧诗以伤之。
撰晋仙传五篇。
日月灾异图两卷。
文集二十卷。
见梁书。
北齐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平原太守东宫学士讳之推
字介
著家训二十篇。
冤魂志三卷。
證俗字音五卷。
文集三十卷。
事具本传。
黄门兄之仪。
御正史中大夫麟趾学士。
隋文辅政。
不署矫诏。
索玺又拒之。
出为集州刺史新野公。
后朝朔望。
引之御榻曰。
见危授命。
临大节而不可夺。
古人所重。
何以加卿。
事具周书。
弟之善。
子孙见于后。
黄门生皇秦王记室讳思鲁
悯楚游秦小。
记室字孔归
君之曾祖也。
司经校书东宫学士
率子弟奉迎义旗于长春宫。
瓜州
仪同
博学善属文。
自为父集序。
国史称温大雅在隋。
与思鲁同东宫
彦博与悯楚直内史省
彦将时与游秦同典校秘阁
二家兄弟。
各为一时人物之选。
少时学业。
氏为优。
其后职位。
温氏为盛。
温氏谱亦载焉。
生勤礼。
字敬
君之祖也。
幼而朗悟。
识量宏远。
工于篆籀。
尤精诂训。
解褐校书郎
与两兄弟师古相时时为宏文崇贤学士
弟育德又于司经校定经史。
当代荣之。
太宗尝令师古赞崇贤学士
以兄弟。
特命萧钧赞之曰。
依仁服义。
怀文守一。
履道自居。
下帷终日。
德彰素里。
行成兰室。
鹤钥驰誉。
龙楼委质。
著作郎修国史夔府长史
虢州刺史
生昭甫敬仲殆庶无恤少连务滋辟强。
昭甫字周卿
君之父也。
幼而颖悟。
尤明诂训。
工篆籀草隶书。
内弟殷仲容齐名。
而劲利过之。
特为伯父师古所赏重。
每有著述。
必令参定。
尝得古鼎二十馀字。
举朝莫识。
尽能读之。
高宗侍读曹王属。
华州刺史
真卿表谢。
肃宗批答。
卿之乃祖。
当为硕儒。
既高倚相之能。
遂有臧孙之后。
不坠其业。
在卿之门。
生我伯父讳元孙暨君。
伯父聪颖绝伦。
尤工文翰。
进士
考功郎刘奇特标榜之。
由是名动海内。
累迁太子舍人
玄宗监国
专掌令画。
尝和游苑诗。
批云。
孔门称哲。
宋室闻贤。
翰墨云捷。
莫之与先。
历滁沂濠三州刺史
秘书监
君仁孝友悌。
少孤。
育舅殷仲容氏。
蒙教笔法。
家贫无纸笔。
与兄以黄土扫壁本石画而习之。
故特以草隶擅名。
天授元年
糊名考试。
判入高等。
以亲累授衢州参军
盈川杨炯信安桓彦范相得甚欢。
又选授洛州温县永昌二尉。
每选皆判入高科。
侍郎苏味道以所试示介众曰。
选人中乃有如此书判。
嗟叹久之。
遂代兄为长安太子文学
以清白五为察访使魏奉古等所荐。
五邸初开。
盛选僚属。
拜嶭王友柱国
伯姊御史大夫张知泰鲁郡夫人亡。
将葬。
数家占君不利临圹。
君哭而拒之曰。
岂有亡手足之痛。
牵拘忌而忍自绝乎。
弗从。
其年七月才生明。
遘疾而殁。
教义者隐而伤焉。
会稽贺知章陈郡殷践猷吴郡陆象先上谷寇泚河南源光裕博陵崔璩友善。
事具陆据所撰神道碑。
累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
真卿表谢。
肃宗批答云。
卿之先人。
德行优著。
学精百氏。
艺绝六书。
频擢甲科。
屡升循政。
曳裾王府。
名右
载笔春宫。
道高徐阮。
既而寿乖华发。
器纡青云
业载史臣。
庆传令子。
追存盛美。
褒赠崇班
且旌善于义方
俾扬名于有后。
濠州春卿杲卿曜卿旭卿茂曾
春卿工词翰。
倜傥有吏才。
苏颋茂才偃师丞。
杲卿文理清峻。
所居有声。
太常丞摄常山太守
禄山反。
擒其心手。
土门
卫尉卿中丞
城陷。
杲卿叱詈之。
遂被钩舌支解而终。
赠太子太保
谥曰忠节
真卿表谢。
肃宗批答云。
自羯胡猖狂。
入我河县
所在官吏。
多受迫胁。
卿兄以人臣大节。
独制横流。
或俘其谋主。
或斩其元恶。
当以救兵悬绝。
身陷贼廷。
旁若无人。
历数其罪。
手足寄于锋刃。
忠义形于颜色。
古所未有。
朕甚嘉之。
曜卿工诗书草隶。
十五以文学崇文馆
淄川司马。
旭卿善草书。
允山令。
茂曾好属文诂训。
仁厚绝众。
犍为司马。
君生阙疑允南乔卿真长幼舆真卿允臧。
阙疑仁孝有吏能。
精诗传。
善剖判。
杭州参军
允南仁孝有清识。
工诗。
人多诵其佳句。
善草隶。
春卿杲卿曜卿同日于铨庭为侍郎席建侯所赏。
达奚珣荐为左补阙
真卿时为殿中。
正至。
三拱法座舞蹈。
而衣袂相接者三。
允南赋诗云。
谁言百人会
兄弟也沾陪。
历殿中膳部司郎中国子司业金乡男
乔卿仁和有吏干。
富平
真长清直早世。
幼舆方雅有酝藉。
通班汉。
左清道率府兵曹
真卿早孤。
蒙伯父暨允南亲自教诲。
进士
校书
制举醴泉
陟清白长安
三院御史
四为大夫
六为尚书
再为采访节度
礼仪使光禄大夫鲁郡
允臧敦质孝悌。
有吏能。
制举延昌
监察充朔方衣资使殿中三为侍御史中允江陵少尹荆南行军。
濠州及君孙。
泉明。
佐父开土门
彭州司马
威明
邛州司马
季明
子干
沛。
翊。
颇。
诞。
及外孙博野沈盈卢逖。
并为逆胡所害。
各蒙赠五品京官。
浚。
好属文。
翘。
华。
正。
𩓥。
慈明。
都水使者
𩓥好五言。
校书
颋。
仁孝方正。
明经
大理司直
岭南营田判官
执丧九日不食。
颉。
河阳
顗。
凤翔参军
颇。
工小楷。
洗马
颃。
恭仁。
奉礼郎
并早丧逝。
纮。
方义主簿
暨觏。
并没蛮。
袭明。
微明。
德明。
未仕。
通明
获嘉
将明。
昌明
克明
崇文明经
卫密标榜之。
翙。
有德行文词。
华原主簿
准。
溧水
觌。
颇工文。
襄阳
觐。
有文行。
文进士
颢。
仁友清白。
常熟
封金乡男
颖。
清介勤学。
侍郎蒋洌赏其判。
京兆兵曹
袭金乡男
岫。
仁纯。
常熟主簿任城男。
颀。
浚仪
颂。
清源
顶。
干办
府法曹
愿。
长厚清白。
朝邑
頵。
左率仓曹
硕。
秘书正字
颒。
有吏干。
歙州录事参军曲阜男。
䪻。
好为诗。
富阳
禺。
好为文。
常州参军
并粗有所立。
之诸祖父偫从。
扬庭。
颐。
侍读
强学。
益期。
学士
中和
至诚。
敬仲
大智。
温之。
澄之。
澹之。
搢。
挺。
援。
撰。
温。
泳。
陵。
明经
康成
强学。
希庄
日损。
隐朝。
邻几。
知微。
舒。
说。
顺。
胜。
式宣。
韶。
进士
制举有意中和趋庭希庄刺史
利仁。
明天文。
欣期。
元淑
景灵。
校书
光庭。
注后汉书。
嘉宾。
千里。
升庠。
匡朝。
怡。
滔。
浑。
允济。
搢。
逸。
觌。
不器。
防。
有文词。
博古。
少连
恭敏。
惇学行。
敬仲温之以孝闻。
润。
有风义。
晃。
鏻。
邈。
迢。
以清白称。
其馀咸著官族
不获悉数。
洪惟累祖之耿光丕业。
有若子泉宏都之德行。
巴陵记室之书翰。
特进黄门之文章。
秘监华州之学识。
肇自鲁国
格于圣代。
纷纶盛美。
遂举集于
能述遵前人。
不敢失坠其志事。
以忝聿修
宜其克飨尊荣。
为清庙不祧之主。
真卿幸承遗训。
叨受国恩。
既受无疆之庥。
敢扬不朽之烈。
铭曰。
系我宗。
邾颜公。
子封郳。
鲁附庸。
孔圣
浴沂风
刺青徐。
给事中
护营
渡江枫。
侍兄疾。
感蛇童。
邻火断。
珥貂重。
施七叶。
传孝恭。
武骑都
尉司从。
便尺牍。
继鱼虫。
难。
愤而终。
记室
湘东
御正
凛移忠。
黄门
擅文雄。
三韶长。
东宫
穆叔
史牢笼。
华州
诂训通。
秘监
盛名鸿。
少保
文翰工。
莅畿赤。
五褒崇。
望苑
友桂丛。
三超赠。
储宫
流光盛。
庙貌融。
永不祧。
垂无穷。
朝议大夫华州刺史上柱国秘书监颜君神道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一
君讳元孙。
字聿修
京兆长安人
高祖讳之推
北齐给事黄门侍郎
待诏文林馆
曾祖讳思鲁
太子校书东宫学士皇朝秦王记室
祖讳勤礼。
著作郎崇贤宏文两馆学士
父讳昭甫。
高宗侍读曹王属。
华州刺史
俱以德业才名。
相望史册。
君即华州元子
少孤。
养于舅殷仲容家。
身长六尺二寸。
聪锐绝伦。
工词赋章奏。
有史才。
明吏事。
年十岁时。
叔父吏部郎中仲任府法曹
长史李孝逸闻君少俊。
请与相见。
座中试安石榴赋。
君默缀少顷。
郎中而从之。
君授翰立就。
不加点窜。
孝逸大惊。
尤善草隶。
仲容以能书为天下所宗。
人造请者笺盈几。
辄令代遣。
得者欣然。
莫之能辨。
进士
素未习尚书
六日而兼注必究。
省试九河铭高松赋。
故事。
举人就试。
朝官毕集。
考功郎刘奇乃先标榜君曰。
铭赋二首。
既丽且新。
时务五条。
词高理赡。
惜其帖经通六。
所以不(原本阙)屈从常第。
徒深悚怍。
由是名动天下。
解褐鼓城主簿
登封
与弟赠太子少保讳惟贞府君调选。
屡以高等同登甲科。
相代为长安
翰林伟之。
前是老吏好以婚田之不决者试新上官
君悉垛阶上。
研墨汁数(原本阙)操割凡百馀道。
不终夕而毕。
县令陇西李绾。
学士也。
(原本阙)骇。
小吏分手写之。
而通不给。
朝廷耸叹。
洛阳著作佐郎太子舍人
玄宗监国
独掌令诰。
当时以为纶言之最。
尝有命召。
或以次进(原本阙)
今日非也闻公唤长舍人来。
遂御小殿赐食。
因出诸家书迹数十卷。
曰。
闻公能书。
可为寡人定其真伪。
君分别以进上。
玄宗大悦。
因赐藤笺笔墨衣服等物。
尝和游苑诗。
御札八分批答云。
孔门入室。
鲁国称贤。
翰墨之妙。
莫之与先。
君一览无遗。
兼该故实。
韦安石宰相庶子
特相礼重。
宫务一以咨君。
事颇填委。
从驾至(原本阙)司直用事。
命坊官同游石瓮寺驻焉。
诸君有忌前者。
曰。
颜舍人必不行。
已而君辞以遽。
曰。
果尔何为妄请。
君默然。
玄宗登极。
同列皆迁中书舍人
君让范阳卢辅
俄为琚等所挤。
出为润州长史
滁州刺史
按察使王志愔以清白名闻。
沂州
志愔娶于颜馀庆。
以男求婚。
君拒之。
遂诬奏。
请降阶夺禄。
其初君与执事者。
因□官有忤。
至是憾焉。
遂黜归田里。
君屏私第。
傲然无闷者十年。
陈郡殷践猷上谷寇泚武功苏晋吴郡陆象先友善。
相见未尝不毕景。
起为濠州刺史
累加朝议大夫上柱国
中书令张嘉贞深相器重。
方引知制诰(原本阙)右职。
属罢相不行。
代到。
风疾停家。
开元二十年秋七月才生明。
薨于绛州翼城县之官舍。
子春卿任也。
明年
葬于东京鹞店东北高村原夫人新城县元氏故兆。
异穴而堋。
权也。
文集三十卷。
著干禄字书一卷。
并行于世。
续祖父涉令光庭注后汉书。
常山之陷也没焉。
广德二年春三月二十有二日制曰。
濠州刺史上柱国颜元孙
懿道淳茂。
宏材特达。
传经成业。
聚学为文。
清白著于家风。
问望光于铨选。
久膺扬历。
爰寄藩条。
政有其方。
绩宣其用。
未登大任。
遽迫流年。
九原不作。
郡邑存其遗爱。
二子象贤。
艰难立其名节。
忠能徇国。
孝在荣亲。
赠以儒官
扬其盛烈。
可赠秘书监
真卿表谢。
今上批答云。
卿之先伯。
当代词宗。
道蕴国经。
行推人表。
上宏祖德。
下奖门阀。
郑国不亡。
臧氏有后。
虽云雨之泽。
自叶流根。
然训诲之方。
因父见子。
永惟盛烈。
式宠代官。
不朽者名。
斯为极矣。
呜呼。
君有五子。
皆有才名。
春卿
聪锐无比。
早擅词赋。
尤工表檄。
倜傥有吏能。
急人之急。
明经拔萃。
蜀县
长史苏颋举茂才异等。
未试。
张敬忠节度判官
翼城丞。
与弟杲卿曜卿从父弟允南调选。
同日于铨庭为侍郎席建侯所赏。
偃师县
杲卿。
忠烈方正。
精敏有识。
累至魏州录事参军
清白名闻。
安禄山营田度支判官太常丞
摄常山太守
禄山反。
诛其土门使。
(原本阙)卫尉卿御史中丞
城陷诟詈。
为贼所屠害。
乾元中赠太子太保
谥曰忠节
曜卿
介直以信称。
勤学好属文。
工草隶书。
十五以文学崇文馆
每选集。
必为主司所赏。
历城淄川司马。
旭卿。
美姿仪。
善草书。
允山令。
茂曾
仁恕和厚。
口无择言。
颇属文词。
留心诂训。
嘉陵司马。
孙纮。
少好杂书。
疏财重义。
方义
鲜于仲通节度剑南
引为判官
同征閤罗凤。
没于蛮。
泉明。
颖悟孝义。
果锐娴于吏道。
安平
父敬保将开土门
使与长史袁履谦往来谋议。
左金吾兵曹
寻为贼所执。
举家见陷。
泉明到河北乞求赎。
先姑女而后巳子。
行路哀之。
东京收复。
泣血求父尸获焉。
时人以为孝感所致。
有能名。
崔光远所挤。
彭州司马
威明
太仆丞邛州司马
季明
惇敏有容止。
与君外孙卢逖同为贼所害。
左赞善
浚。
勤学好属文。
早卒。
子干
刚锐强力。
公刘果毅
弟沛。
同遇贼害。
都水使者
尚食奉御
翘。
入道。
诩。
与泉明子诞同质于禄山
皆被锯杀。
赞善
诞。
义王咨议
翙。
道义令。
觌。
汉州参军
靓。
盐亭
珝。
觏。
未仕。
曾孙证。
右内仓曹
讯。
兵曹
诏。
王参军
皆承谋翼。
不敢失坠。
惟君德盛才茂。
行周业广。
文可以经国。
道可以致君。
而坎壈盛明。
不登弼亮。
其时欤。
其命欤。
真卿越自婴孩。
特蒙奖异。
且兼师父之训。
岂独犹子之恩。
濡笔告哀。
不申万一。
铭曰。
琅琅世父。
明德是矩。
孝以仁亲。
忠期辅主。
周旋礼法。
精究训诂。
行楙圭璋。
文彪龙虎。
高标天府
震耀区宇。
前载(原本阙)千官歘睹。
王畿就列。
赤县斯伛。
杕华交辉。
洒翰如雨。
洛阳毗贰。
著作布武。
载笔龙楼。
□光龟组
元宗褎异。
□发俦伍。
不入掖垣
翻飞江浒。
淮沂其乂。
典宪斯侮。
望闬爰归。
优游不吐。
名公虚左。
濠上爰抚。
方俟同升。
遽愆多祜。
一麾屡黜。
百赎奚补。
翼子多方。
教忠则膴。
吁嗟太保
为国干橹。
取义舍生。
悲今迈古。
皇恩自叶。
超赠秘府
存殁哀荣。
幽明赫昈。
真卿追痛。
衔恤靡怙。
牵缀铭功。
恨非覼缕。
工部侍郎李公集序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八
易曰。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然则唐虞赓歌。
殷周雅颂。美文之盛也。
厥后四夷交侵。诸侯征伐。
文王之道将坠地。于是仲尼删诗述易作春秋。
而叙帝王之书。三代文章。
炳然可观。洎骚人怨靡。
扬马诡丽。班张
曹王。扬波扇飙。
大变风雅。宋齐梁隋。
荡而不返。昔延陵听乐。
知诸侯之兴亡。览数代述作。
固足验夫理乱之源也。皇唐绍周继汉。
颂声大作。神龙中兴
朝称多士。济济儒术。
焕乎文章。则我李公。
杰立当代。于戏。
斯文将丧久矣。习郑卫者。
难与言咸頀之节。被毡裘者。
难与议周公之服。而公当颓靡之中。
振洋洋之声。可谓深见之道。
宣尼之旨。鲜哉希矣。
观作者之意。得易之变。
知书之达。究诗之微。
极春秋之褒贬。可谓孔门之弟。
洙泗遗徒。至其逸韵。
扬波扇飙。餔糟啜醨。
时有婉丽之什。浮艳之句。
皆牵于诏旨。迫于时事。
然亦言近而兴深。语细而讽大。
罔有不含六经之奥义。览者其知夫子之墙乎。
至先大夫与公有皮鲍之知。公嗣子吏部侍郎季卿与至有声誉之好。
德业度量。弱岁闻之于趋庭。
文学编简。中年得之于吏部
所见异辞。所传异文。
敢不序焉。夫其游夏之文学
不备颜子之德行。许郭之机览。
未闻班张之赞述。而公文与行协。
识与才并。是故大名震于当代。
德庆流于后叶。不其伟欤。
伊尹有言 唐末 · 罗隐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五
唐虞氏以传授得天下。而犹用和仲
以酝酿风俗。堙洪水。
服四罪。然后垂衣裳而已。
百姓饮食而已。亦时之未漓。
非天独生唐虞之能理也。及商汤氏以鸣条誓。
放桀于南巢。揖逊既异。
浑朴亦坏。伊尹太甲
太甲。则臣下有权。
始于是矣。而曰耻君之不及
鸣呼。商汤氏之取。
非唐虞氏之取也。商汤氏之时。
非唐虞氏之时也。商汤氏之百姓。
非唐虞氏之百姓也。商汤氏之臣。
非唐虞氏之和仲也。伊尹不耻其身不及和仲
而耻君之不及。在致君之诚则极矣。
而励己之事何如耳。惜哉。
座主侍郎1024年3月8日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宋景文集》卷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三月八日,门生宋祁谨斋沐献书座主侍郎:数日前,入侍郎坐,伏蒙以《汝阴诗笔》一编俾之䌷览,捧戴震汗,罔识所寘。
亦既返穷庑,隐危几,振衣三薰,正冠一沐,然后徐绎篇次,寖求指归。
炜乎其采也,沨乎其大也。
洞庭之奏,始闻而惧;
章台之观,三休乃跻。
适然得肉以大嚼,杳然御风以忘返。
飘飘凌云气,乃游天地间;
肃肃入宗庙,但见礼乐器,不足喻也。
甚幸甚幸。
窃惟吟咏之作,神明攸系。
内导情性,旁概谣俗。
造端以讽天下之事,变义以戛万物之蕴。
音之急缓,随政之上下。
大抵三百篇,皆有为为之,非徒尔耳。
后虽体判五种,时经三变,音制弥婉,体裁益致,以浮声切响相镇,以彫章缛采相矜。
然而大方之家,往往披华于之林,收实乎曹王之囿,窒其流宕,归之雅正。
是以垂虹蜺,骑日月,而不为怪;
泰山吞云梦,而不为广;
螓首,状佩玉,而不为丽;
兴蜩螗,比朴樕,而不为烦;
道治世,语幽国,而不为佞且怨。
灵均以来,未有不睹斯奥而能垂名不朽者也。
自唐德有荡,人文寖微。
巷委其歌,披扇成俗。
执古者过尧以入貉,徇今者袭鲁而成鱼。
讪怒则咄咄逼人,幽忧则跕跕堕水。
摘句则骛离朱𧩶诟之索,限局则均折杨皇荂之谣。
衰微及国,无闻焉耳。
至于幽人苾刍,遁世长往,短章悴句,时时投曲,然皆哇咬鷇音,局趣猿韵,不足论也。
伏惟侍郎明公禀道至明,为人先觉,虑含蓍蔡之吉,言埤金玉之度。
三入秘禁,亲逢圣期。
且以席间谈笑经大猷,以笔端肤寸润天下。
赞累盛之布度,操斯文而主盟。
而乃念雅颂之沦,轸风流之弊,渡成枳,众雌靡雄,下垂百年者杳默遗响。
于是倡始多士,作为连章。
钩深缔情,上薄于粹古;
促节入律,下偶乎当世。
震枹鼓以竦介士,运斗杓以准四时。
复而不厌,茂而有间。
使味之栩然骇其理胜,览之又亹然恐乎卷尽。
及夫盛气注射,英辞鼓动,思泉流唇,云纸落手,诸儒愿喙长而不克诵,小史惧腕废而不及书,此又精入于神,不可得而闻也。
与夫订锦襄之品,诧簟袍之夺,赋韵竞病,咀父膏腴,一何区区哉!
祁被蒙奖怜,擢厕荣伍,不以鞭箠之使,俾与杖履之游。
手探秘笥,面命成矩。
导以真人之謦欬,洒其屯膏之钝昏。
徒一孤生,而再受大赐,其何况如之!
且慕有道者折角以效巾;
太傅者,掩鼻而成咏。
况其亲接音旨,密漱灵润
窃用感发,自忘顽愚,谨亦搜次旧诗,得五十首,具稿执献。
刘琨卢谌以二诗,不能晓,乃以常体酬报。
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轻渎宗工,伏地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