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杨文发将趍行朝辄用所惠诗次韵一首赠别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欲赠初无金错刀,待凭巧冶铸豪曹。
公家勋业麒麟上,国史声名泰华高。
已见郎君如玉树,便为名士读离骚。
甄逢他日惊人去,标目须经大手褒忠襄公大节震耀天下,而行状未能详。昔甄逢能标目(原作自,据四库本改)其先人甄济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于天子,赫然惊人,然止能不污贼而已,其事至微,史臣犹特书之。今文发以神道庙碑俱未立,欲徒步有请于朝,当得大手笔张阐其事,故篇末激之。)
起居郎姚勔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制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九、《净德集》卷八
敕:二帝三王之制,坦明雅奥,邈乎不可复也。
汉之训词,号为深厚,亦足嘉焉。
有唐之盛,间得名儒,典司诏诰,如苏、李、常、杨、贾、许辈,皆以大手笔相高一时。
至于发明人主之意,该切事物之情,形于笔端,感动天下,则陆贽无以加,而封敖亦有得焉。
我思古人,极慎兹选,考以清议,咨于老成。
以尔具官某,性质之美,学问之富,积于中然后发于外,知所重故能有所轻。
早怀禄仕之情,中有山林之兴,起而复用,尤见其实。
伏蒲以力谏,执笔而直书,俾代予言,必称其任。
夫辞以体要为尚,庶几助风化之纯;
官以侍从为称,不可忘论思之益。
敬服朕命,往惟懋哉!
华阳集序 北宋 · 许光凝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二、《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六
大观二年正月甲寅,有诏故相岐国王公之家,以《文集》来上。
臣仲修等表言曰:「先臣圭以文翰被遇四朝,辅相神考十有六年。
晚膺顾托,首陈上自有子之言,以定储议,不敢自以为功。
既没一纪之馀,仇怨攘功,架以奇祸。
哲宗皇帝睿明,阖门得以全度。
洎陛下嗣守大位,予其爵秩,禄其子孙。
臣等虽万死,岂足以仰报圣泽之万一。
兹承睿旨宣取先臣遗稿,臣等被命,感泣不自胜。
谨序次成一百卷,缮写以进。
唯陛下哀怜先帝之旧臣,明其诬谤,而显其馀勋,以示天下。
不胜幸甚」。
上览奏恻然,展读嘉叹。
既又除罪籍,还赠谥,复绘像,畀其遗恩如故。
夫贤者之处世,所可贵于天下者,不过事业文章而已。
然鲜或兼之。
绛侯有诛吕之功,而贻少文之诮;
博陆有立宣之绩,而被不学之议。
则事业非不著也。
相如以凌云之赋,游金门而无闻;
宗元擅作者之称,均司马而贬死。
则文章非不工也。
岐国王公,弱冠登甲科,不出都城,致位宰相
熙宁元丰之际,翊戴圣主,比隆尧舜
盖自嘉祐之初,与欧阳永叔、蔡君谟更直北门,声名振于一时,学者尤所师慕。
每一篇出,四方传诵之。
后虽当轴处中,朝廷有大典册,必命公为之。
则事业文章,可谓兼之矣。
公少登显涂,未尝迁谪。
故平生著述,多代言应制之文,而无放逐无聊感愤之作。
仁宗尝称公文有体,英宗尝谓辅臣学士王圭能草制。
神考每有圣作,多令公视草。
尝奉述高康王卫王碑,天语称以「真大手笔」。
进仁、英二帝纪,批诏以比班、马。
公薨垂三十年,后进之士闻公名,想见其风采,思欲诵其遗文而不可得。
今家集既奏御,且镂板以传世,将使天下来世知公之受眷累朝,为时宗工,与古之作者并驾而齐驱。
若乃忠精结于上心,谋谟著于廊庙,载在信史,播在公议,此不复书。
谨序。
盛童子遗稿序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三、《佩韦斋文集》卷一二
余往读邢氏子《秋风辞》,爱其雄深窈眇,神会天出,然以时考之,居实曾未冠也。
天假之年,闳之以问学,磨之以世故,虽比良迁、董,兼丽卿、云,直易易耳。
禀命不融,其所成就竟如是而止,谈者悯焉。
然犹幸而苏、黄二老交口称引,故其名声卒振响于世。
是则蚤慧而夭,固居实之不幸,而其遇二老以昌其诗,抑又居实之大幸也。
钱唐仁熟,亦庶几蚤慧者。
未龆龀,从海陵陈君登父游。
登父,吾友也,每访余,仁熟辄撰杖屦于其侧,色夷气清,足踧踖不敢纵。
扣所习诗书古史,叉手朗诵,有异常儿。
余尝谓盛氏有子矣。
逮少长,学为古律诗,援笔辄就,时有不经人道语。
年十三,病肠结,一夕而死。
嗟乎,何蚤慧而遽夭也!
居实之夭,或谓其父有以致之。
恕诚倾覆者,如仁熟之父,则非有号位势力,足以谁何当世,溷迹廛市之间,经营什伯,恂恂唯谨,且不为诡伪浮薄之行。
天畀以子,不旋踵而夺之去,神理固有不容诘者矣。
九龄而失童乌,百万而贸王悦,彼岂子云、茂弘之过哉!
景星庆云,须臾变灭,沈海之珊瑚,韫石之璞玉,取以为器,其坚久固,往往不木石逮也。
然则蚤慧而夭,亦何足深怪邪!
虽然,居实之夭,藉二老而名彰;
仁熟之诗,固未得为居实比。
加以数岁,未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童心黄吻,纷纷厌人,如是子者,乃不幸短命以死,则其父其师亦恶能无戚戚于此!
悼其夭而哀之,取其可传者而寿之,意必择能言之士,足以传于今而信于后者。
登父访余,乃以其诗属余而为之序。
噫,余何人哉,而能使是子之不泯乎?
不过明天之命物者,以纾其父之悲,以释其师之憾,而以祛夫世俗之惑而已。
若夫序之而使其诗之不泯,当世自有大手笔如二老在,登父其亟图之,庶仁熟之不死也。
先大夫薛公圹铭景定元年七月 南宋 · 薛阐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五、光绪《奉化县志》卷三五
先君朝散大夫、新通判扬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赐绯姓薛讳师曾字与参,世为明之鄞人,明今升庆元府
曾祖讳朋龟,朝奉大夫、知衡州,赠正议大夫
妣王氏,硕人
祖讳居实朝请大夫、直秘阁淮东安抚、知扬州,赠中大夫
妣朱氏,太令人。
考讳扬祖,朝奉大夫刑部郎中、赠中奉大夫
妣蒋氏、汪氏,并恭人
先君生于庆元丙辰三月十二日酉时
嘉定十三年以刑郎致仕恩补将仕郎
十五年吏部铨,调绍兴府上虞县
十六年修职郎
十七年,今上登极恩,循从事郎。
宝庆二年,循文林郎
三年儒林郎,调处州录事参军
丁内艰,服阕,调徽州岩寺镇
绍定三年承直郎
端平改元,监行在榷货务门。
淳祐元年,特差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
三年,以考举及格改通直郎、知常无锡县
五年,封奉议郎
八年,监行在左藏西库;
十年,转承议郎六月,转朝奉郎
十一年,通判台州,改平江镇江九江,皆不赴;
十二年,封朝散郎
宝祐改元,充行在点检酒所主管文字;
二年,转朝请郎
三年,主管建康府崇禧观;
四年,转朝奉大夫
五年,通判扬州
六年,封朝散大夫,及瓜,而以病告,至九月十九日酉时卒于正寝,享年六十有三。
呜呼痛哉!
同里厉氏,封宜人,先五年殁,葬于奉化县忠义乡双谷山之原。
子男二:阐,将仕郎
次岩,幼为先伯父儒林后。
女一,顺之,适外甥太学待省进士杨应翔。
孙男二:登秀,辰秀。
孙女一,谦之。
阐不孝,将以景定庚申七月壬辰奉柩合宜人厉氏之兆,方请铭当世大手笔
葬日薄,先摭世系、历官岁月,臧诸圹。
孤哀子阐泣血谨识。
表弟大中大夫集英殿修撰、知太平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节制屯戍军马、鄞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高衡孙填讳,陈洪刊。
杨元光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四、《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八
穷阎扫轨,面壁而已。
乃蒙元光遗书累纸,执礼甚恭,如见所畏。
达观一视,非世俗所能量也。
四明去就何如不?
一行作吏,便有束带折腰之叹。
即庆新渥,慰此驰颂。
哀词奉呈,先公潜德,当属大手笔发挥幽光,以副盛意。
鄙文聊致区区一哀耳。
一读置之可也。
信安郡王孟少傅(一九)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二、《内简尺牍》卷一
秦国志文,非某所堪任。
藉令大手笔四门助教永州司马在世,亦非今人所尚,况如某者!
执事矫群庸,猥以见属,遂黾勉塞命,又不知能副重意否?
但学佛不宜详说,恐涉酸馅气,害于文体,更望省察。
诚斋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探汤绝笔见心期,诗格诚斋不厌卑。
惯以纤新娱俗眼,还将狡狯出偏师
拔奇却有惊人技,白战曾无寸铁持。
堪羡虞公身死日,堂堂博得一联诗(予最喜诚斋《挽虞丞相》二句:「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真大手笔,向来无人拈出。)
上勾龙舍人小简(五)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八
伏承某官以燕、许大手笔为明主所知,岂胜忻沃之情?
而川陆修阻,思欲拥彗门墙,有不可得。
岩瞻景仰,苐深结约。
送删定侄归南安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五、《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一
惟山川清和淑灵,秀绝之气旁礴委积于天地之间,常为一时高材胜士、骚人墨客揽取以为文章翰墨之用。
唐李太白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一泉之旁,一山之阻,神林鬼冢,魑魅之穴,猿狖所家,鱼龙所宫,往往游焉。
故其为诗,疏荡有奇气。
张燕公大手笔擅天下,左官岳阳而诗益清婉,人以为得江山之助。
某族兄参政公之子曰大雅,自少时已有能诗声,句出惊人,无一词常谈陈腐之语。
参政公谪泉南,再徙江右,而置家于温之永嘉,于是稍出而涉世,周走数千里外,踰闽峤,溯剑川,并潮阳南海之涯,出庾岭下。
已乃沿章贡庐陵,道临淦水以望丰城,繇抚、信、衢、严入于吴中
少留锡山冢舍,航漕渠,瞰浙江之涛,窥禹穴,径剡溪,循天台路以还。
五六年辙迹半天下,山行野宿,登高望远,慨然想见古人而尚交于千载。
胸中浩浩焉,与曩者异矣。
一日,尽橐所为诗数百篇出而示余,清新绮丽,姿态横生,如烟云之吐吞,草木之华滋,山水之奇秀,閒见曾出,靡有定态,信乎所谓得江山之助者也。
参政兄以文儒宿学命一世,跻显仕,为时宗工,至是阖门却埽,焚弃笔砚,不复为文。
乃有子嗣守家学而润泽之,学成行尊,议论日新,峣峣荦荦立乎圣贤之徒,遂亢吾宗。
余三复其诗,嗟叹不足。
将行矣,乃遣之以言,俾持归以为亲寿。
翰林莫公内外制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
政和二年春徽宗进士于廷,今翰林学士莫公擢第一,年二十有二矣。
居亡几,公之皇考少卿公以兵部外郎从卿贰奏事殿上,公是日亦以除官入谢,父子在廷。
徽宗望见公,顾谓少卿曰:「某,朕所亲擢,条奏数千言,俊迈过人,老于文学者皆不逮,而人物秀整亦可喜,卿可谓能教子矣」。
嘉叹久之。
少卿顿首谢。
公既自以布衣发策魁天下,视天子为知己,挺立󲦤绅间益自重,澹然无所谐。
已乃登册府,尚符玺,为柱下史
且大用矣,宰相终以不附己出公于外,而少卿亦下世。
更六七年,召还,为国子司业、试中书舍人,入翰林学士
诏令坦明,一时巨公以文章自名如王履道、翟公巽者,皆叹异之。
余一日遇公,公出《内外制》凡若干篇,属余为之叙。
孔子曰:「辞达而已矣」。
世固有心能知之而不能传之以言,口能传之而不能应之以手。
心能知之,口能传之,而手又能应之,夫是之谓辞达。
自唐以来,常、杨、燕、许之伦号称大手笔者,固不乏人,若夫得于心,应于手,朝出九重,暮行万里,风动草偃,山鸣谷应,人人晓然,如推置赤心于其腹中者,惟陆宣公一人为然。
公学力雄赡,思致远发,落笔千言,坌然涌出,若有所相。
自宣和讫靖康,大典册多出公手,四方传诵,号为称职。
余尝见宣和閒词臣草从官书命,莫有中上意者,制词往往多自中出。
徽宗进二婕妤,会公当制,是夕御札趣进告甚急。
翌日,对辅臣称善,有「词垣得人」之语。
已而选用从臣押皇子生日赐物,上曰:「无逾某矣」。
遂命公。
翰林故事,以学士二员分直,朝廷有大除拜,过二制而上,则并召二员者,谓之双宣
公尝以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一夕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欲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宣制之日,公适入对,渊圣嘉叹久之。
才数日,宸笔下中书,命公为翰林学士
初欲抑公而更进,于是惭沮失色。
某之仕与公并时,而公为先达。
去国二十年,每读公书,而先朝文物之盛炳然在目,叙事详实,不侈不浮,盖孔子所谓辞达者,遂论次以为公书首。
曾公卷文集序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五、《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六
南丰曾氏,太平兴国中谏议大夫密国公讳致尧者,以文章有大名,著《仙凫书》、《西陲要纪》、《中台志》等书百八十馀卷藏于家。
欧阳文忠公铭其碑。
有子曰太常博士鲁国公讳易占,能传父学,著时议数十万言,皆当世要务。
献之朝,行次南京,遇疾卒,不果上。
荆国王文公志其墓。
生六子,多知名,而三人尤称于天下:曰中书舍人巩,以文儒道德为学者宗,号南丰先生
右丞相布,以正言直道历事三朝,有勋有劳,在受遗之籍,谥文肃
翰林学士肇,高文硕学,出处大节与先生齐名,谥文昭
皆有文集行于世。
今宝文公丞相第四子也,讳纡字公卷
年甫八岁,南丰先生授以韩吏部诗,一览而诵。
先生喜曰:「曾氏代不乏人矣」。
既冠,学成。
文昭读其文,大惊曰:「文才出于天分,省学问之半」。
于是吏部尚书彭公汝砺、翰林学士邓公温伯举试制策。
未几科废,不果召。
公时少年,以大臣子积习名教,无一点贵游骄吝之气。
属文辞,落笔千言,指事析理,命物托论,證据古今,出入经史,俊壮豪健如走阪丸,如建瓴水,疏畅条达无间断,无艰难辛苦之态。
一时老师宿学、名人巨公,交口誉叹,谓公他日必以大手笔继文肃、文昭之后。
徽宗践祚,改元建中靖国,文肃拜右丞相,悉召陈瓘、邹浩、龚夬等为台谏官,而蔡京尝朋附邢恕,诬诋宣仁太后,为大奸慝,不去,必乱天下,首斥去之。
居亡几,入相,兴大狱,故怨,公父子皆抵罪,徙置湖海。
之世二十五年,而曾氏子孙无一人仕于朝。
死,朝廷稍进公守方州,刺一路。
且出为世用矣,而李光诬奏公为真州通判时聘籍中一妓为妾,知楚州时交中贵人冒锡带之宠,又免所居官去。
久之,公移书宰相,有云:「内府兼金,何曾入梦?
淮南别乘,恐是前身」。
以斥光之妄,庙堂传笑,以为口实。
公文章固自守家法,而学诗以母夫人鲁国魏氏为师。
句法清丽,绝去刀尺,有古诗之风。
黄庭坚鲁直宜州,道出零陵,得公《江樾书事》二小诗,爱之,书团扇上,诸诗人莫能辨也。
呜呼!
公之文足以书典册,公之诗足以记雅颂,而卒不遇以死。
彼处从官大臣之列,而功德不足以堪之,姑为说以自者。
公虽不遇于世,亦何恨哉?
公中子忻,奉议郎兴化军通判,集公诗文为十卷,诒书先友孙某为之序。
宣和初,公倅京口,摄府事,郡有西楼,公撤而新之,为文记其成。
雄词桀句,殆与楼称。
余与坐客韩驹子苍、张忞处文舍人三读称叹。
其辨言章一启,乃与范丞相者,今皆不见于集中,则知公诗文遗落者尚多也。
公州里世次、历官行事,已有龙图阁直学士汪藻彦章识其葬,故不著。
东平集序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
观文殿学士东平吕公,以学政事被遇神宗皇帝熙宁元丰间,进居从官大臣之列,魁垒硕大,尊显三朝,十直殿庐,四易旄节,奇庞福艾,独殿诸老,享寿八十,薨于赐第,终始大节,具载国史,而平生所为赋、颂、铭、碑、制诰、册命、书奏、议论之数十万言藏于家,凡若干卷,号《东平公集》。
方是时也,海内乂安,二三大臣或操法令以断天下事,而稽古不至秦汉以上。
天子慨然振千岁积坏之蛊,以追迹二帝三王之治,尊经崇儒,宗王贱霸,张皇大中,不杂他道,一代弥文,炳炳煌煌,皆诗书礼乐仁义之实,而左右前后之臣非通经学古、鸿文大手笔、足以润色太平者,皆不能称其位。
公自远方召见,擢侍讲帷,掌内外制,繇三司使遂跻丞辅,魁名硕实,为世大儒,一时学士大夫慕其风声,奔走谈说,以不及为恐。
余读其书,然后知公遭遇之盛,所谓百世一君,千载一时,殆非偶然者也。
自六经之道熄,而百子各自为宗,怪奇可喜之论杂出于其间,而六代弦之器、雅颂之音,已不接于世俗之耳目。
张释之固无甚高论,文帝犹曰卑之;
秦孝公闻帝王之道,三日而无所见焉。
士中有所挟者,莫不欲夸见所长,驰骋一世,以就功名,而流落不遇,伏岩穴以死,无足怪者。
惟公亲逢圣主,明道术于绝学之后,续微言于将坠之馀,志合言行,应期而出,不数年遂参大政
谋谟讽议,劝讲论思,典册施诸朝廷,乐歌荐之郊庙。
扶衰救敝,尊主庇民之言;
丰财裕德,治兵禦戎之策。
弥缝政事之体不胶于古,推原道德之旨不悖于今。
声气相求,风动云兴,如龙吟虎啸,如凤鸣高冈之上也。
辞严义密,追古作者,如弹虞氏之琴,如鼓清庙之瑟,一唱而三叹也。
大音希声,震越煇煌,如钧天之奏,撞千石之钟,振万古之簴也。
公之文章用于当世,传于后觉。
此非所谓百世一君、千载一时者乎?
虽然,公以大臣践历中外四十年,尝一斥建安,再贬宣城,而辞气浩然,折而不衰,至一觞一咏,戏语弄翰,率然而作,未尝少贬以就俗。
根极理要,一本于经义,非玩志于文辞,以徇人耳目之观美而已也。
神宗称公性与道契为词宗,赐札一传,天下颂之,岂不信矣乎!
公之曾孙右通直郎靖,遭建炎兵火焚庐之祸,徙家晋陵,始从余游。
一日,出公遗稿,请余叙而识之。
某为书生时,诵习公文,知敬慕公,至于今老矣,傥得以姓名托于公文之次,岂非区区之愿也欤!
公所著书,又有《孝经、论语注解》、《周易大传》、《尚书、周礼义《、》毛诗集传》、《注老子道德经》、《庄子内篇》凡若干卷,皆不列于此,而《注庄子》方盛行于世。
公讳惠卿字吉甫,爵东平郡云。
浮溪集序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浮溪集·原序、《荆溪外纪》卷一五、嘉庆《宜兴县志》卷一○、道光《永州府志》卷九、同治《永州府志》卷九、《名臣言行录》别集卷七
显谟阁学士左太中大夫、知徽州汪公,自崇宁初太学诸生,策高第,校三馆秘书,尚符玺,再迁尚书郎,立柱下为右史,遂赞书命,入翰林学士
盖仕朝廷三十年,专以文学议论居儒官从臣之列。
所为诗文若干首传天下,号《浮溪集》,凡若干卷。
公以书属故人孙某为之序。
余曰:天下有能事而文章为难工,繇汉讫唐千有馀岁,一时大手笔作为文章,闳丽精深,杰然视天下而自立于不朽者,盖几人而已。
杜子美诗格力自天,雄跨百代,为古今诗人之冠,至他文辄不工,荀卿所谓艺之至者不两能,信矣!
夫道丧文弊,作者众矣,词句儇浅,益不逮前,其閒心竞力取,驰骋上下,欲一蹙以造古人之域,而择之不精,守之不固,殉名而媮,习鄙而陋,固不足与于斯文。
左太冲积十年之勤,仅成一赋;
刘伯伦以一《酒德颂》终其身,而一能之善,一语之工,亦遂列于作者之林而名后世。
今汪公之文,所谓闳丽精深,杰然视天下者也。
公平生无所嗜好,至读古圣贤之书,属为辞章,如啖土䏑、嗜昌歜,为一病。
寤寐千载,心慕手追,贯穿百氏,网罗旧闻,推原天地道德之旨,古今理乱兴坏得失之迹,而意有所适者,必寓之于此;
登高望远,属思千里,凡耳目之所接,杂然触于中而发于咏叹者,必寓之于此;
崎岖兵乱,潜深伏隩,悲歌慷慨,酣醉无聊而不平有动于心者,亦必寓之于此。
伎与道俱,习与空会,文从字顺,体质浑然,不见刻画,如金钟大镛,扣之辄应,愈扣而愈无穷,何其盛也!
公在馆阁时,方以文章为公卿大臣所推重,每一篇出,余独指其妙处,公亦喜为余出也。
后十五年,公以儒先宿学当大典册,秉太史笔,为天子视草,始大发于文。
深醇雅健,追配前作,学士大夫传诵,自海隅万里之远,莫不家有其书,所谓常、杨、燕、许诸人皆莫及也。
公诗自少作已有能名,及是与年俱老,兴微托远,得诗人之本意,览者当自知之。
鄱阳人讳藻,字彦章云。
参政兄内外制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九
尝闻世之君子当以功名事业传之天下后世,不得已而后见于言语文章,而为之空言。
何谓空言?
骚人墨客赋上林,诧云梦,夸雄斗丽,讽一而劝百,谓之空言可也;
俚儒俗学,譊譊然刻舟记遗而不切于事,谓之空言可也;
羁臣寓公登高望远,抚剑长歌,击缶而呼,乌乌以自鸣其不遇,亦谓之空言可也。
若夫鸿儒硕学之士,逢时遇主,擅大手笔布宣德音,涣为大号,四海震动,沛然如雷霆之发,疾风骤雨之至,故有穷荒绝徼、屈强不臣之虏,征诛所不能加者,传檄可定也;
跋扈枭雄、骄悍不轨之臣,法令所不能制者,折简可呼也。
载笔而往,奸臣贼子惧而受恶,固严于一剑之诛也;
赦令之行,武夫叛卒泣而悔过,固贤于百万之师也。
一字之褒如华衮,一言之感如挟纩,天威在颜,不违咫尺,而文章之功,盖侔于造物矣,谓之空言可乎?
参政公自幼学号神童,两著名籍于礼部,遂收其科,又举宏词为第一;
累践册府,再迁尚书郎,复入秘书少监
盖仕朝廷十五年,专以文字言语为官常,精深华妙,可荐郊庙,被之金石,而大臣莫能用。
绍兴初召见,独为上所识,遂擢右史,俄拜中书舍人,三入翰林学士
当是时,大憝未除,群盗相扳而起,四方多事,大驾蒙尘,凡上所以戡难定功、忧闵元元之意,一时代言之臣,惟公独当上意。
恻怛深厚,坦然著明,天下传颂以为口实。
参政为丞辅矣,朝廷有大典册,必命公为之,圣贤相遭,于是为盛。
某从公之子大雅得公所作《内外制》若干首,读之而叹曰:辞达而已矣。
夫人抒中心之所欲言,言有浮于其意、意有不尽于言者,辞不达也,况夫代言者道圣心难喻之情于四方万里之远,使人人晓然知吾君德意之所在。
如咽去鲠,口肠皆通,皆惟公之文为然。
无虚美,无溢恶,丰而不靡,约而不昧,一代之弥文,可为后世法,乃序而藏之。
宋故国子博士惠公墓表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四、《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九
吾州宜兴县湖洑山中有隐君子惠公彦达,享年八十五,以德齿之尊,号里长者
予与公弟彦光朝议同时擢名第,又与公犹子胜仲殿中同朝为御史,寅缘得从公游。
公沈毅有畦畛,寡言笑,不忮不求,犯而不校,以为常德,故人无愚良贵贱皆敬惮之。
有一子,中年得惑疾遂废,三孙未胜衣,公招聘师儒导之学,既冠昏,嶷嶷自立,有闻于时。
曰晔,用朝议公奏任,卒官右通直郎
曰迪,曰哲,相继中进士第
迪字懋吉,尤知名,三任中都官,至国子博士,自天子、大臣,皆论以为国器,不幸得疾不可治。
呜呼,悲夫!
懋吉少年时,治一室,读书其中,予过焉,赋小诗属之,懋吉和答,有「小屋牵萝补,高轩偃盖过」之句。
予读之叹惊,此奇作也。
已而受其贽,亹亹数千言,笔势澜翻,如行云流水,文从字顺,无琢肝肾、撚须鬣艰难辛苦之态。
予三复其言,加之数年,敛华摭实,必以大手笔擅天下。
既收科第,名闻烨然。
为州学官、国子师,行践要途为世用。
一旦溘然正昼而殒,讣闻,惊呼失声。
既葬而追伤不已,乃为文表墓上。
懋吉三荐至礼部,绍兴二十四年同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扬州高邮县主簿
未赴,近臣以其文行荐于朝,召见,差充临安府府学教授
岁满,升左从政郎大理司直、兼主簿
用举者改左宣教郎,除国子博士
懋吉在大理时,上书言:「画一之法,守之如金石,行之如四时,所以使吾人迁善远罪,徙义修慝之道也。
而本寺一司敕外,又有申明、比附、断例之属,无一定之制。
老奸宿赃,以狱为市,轻重高下,皆出其手,正条不可则入之申明,申明不可则入之比附,比附不可则入之断例。
有司虽知其非,属已著之令甲,无如之何矣。
臣以谓一司敕令、本寺正条,而申明、比附、断例等皆一时指挥,宜诏敕令所应本寺诸条格刊条笔削,合为一书颁之。
有司专一奉行,使老吏不得措其奸,百姓知所避就,天下幸甚」。
懋吉又因漏泄狱情一事,开封府条令罪至徒流,而大理法止于笞杖,不同如此。
廷尉天下之平,京师首善,四方万里之所归赴,而一罪有二法,若此类皆合刊正,定于一者也。
在国子时,当转对,奏言:「庆历中枢密副使韩琦疏言西戎屡乘战胜辄求通顺,实图休息。
国家以生灵为念,所获者实利,所屈者虚名。
彼不背盟,我则抚纳无倦;
彼若背德,我则攻守有备。
此和策之得也。
今陛下兼爱南北之民,屈己和戎,韩琦所论,正今日事。
臣闻备边莫大于择帅,莫先于久任。
天下之事固难为于仓猝之时,必定于閒暇之日;
亦难办于暂用之人,必成于久任练达之士。
艺祖皇帝命将守边,如郭进之在山西何继筠之在无棣董遵诲之在通远,皆久其官而责其成,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
太祖太宗之世,咸以功名始终,书之国史。
今日两淮、荆襄控制南北,宜择文武兼资如仁宗韩琦、范仲淹之贤;
既得其人,又当如艺祖任郭进之流,久于其任。
东晋时刘弘荆襄上流,课农桑,省刑罚,专督江汉,威行南服。
陶侃继之,四十一年,自南陵白帝数千里,路不拾遗。
所辟置,而羊祜所知。
三人者相继,而荆襄利害得于习知之素,故其成效章章如此。
使其暂去暂来,虽方叔、召虎不能为矣」。
上称善,下其书。
方议除官,已不及矣。
懋吉自幼学,已卓越有大志,不专治举子业,自六籍、百氏之书与《太史公记》无不读;
文词辩丽,诗律高雅,亦无不工。
而靖深端默,专务晦藏,不表襮以峙声名。
两任师儒之官,而有籍于学者朝去暮来如寄客。
懋吉据一席,诵说有法,督责课试无虚日,诸生靡然向化,不敢嬉宕,彬彬有可观者。
士风颓靡,文气骫骳,千人一律,懋吉因考礼部试,不专用有司尺度,或守朴学不事空言,不徇时好以投人耳目,皆被收采。
于是老于文学、屡试不售者,皆在选中,时称得人
尤工言治道,不为甚高难行之论,陈献便宜,酌古御今,皆合人情世务之要。
棘寺录罪人之橐,积累至若干则输之内帑主簿例合分受,懋吉弃弗取,其厉志又如此。
使天假之龄,发明利器,错诸事业,则高文大册可施诸朝廷,颂诗乐歌可荐诸郊庙;
垂法立宪,必能使三尺之书如持衡,天下无冤民而刑可错;
橐弓戢戈,必能使两地生灵保首领以终天年,而兵可寝。
噫!
天之降才,岂偶然耶?
岂人之委曲周旋,辅成其天者不至耶?
胡夺之遽而使中道夭耶!
享年五十四,以乾道三年七月丁酉卒。
曾祖智、赠右正议大夫
祖溥,即彦达也。
俊民,以君贵,赠右承事郎
妣沈氏,赠孺人
娶同郡胡氏,赠孺人
生六男子:端文、端智、端常、端方、端尚、端立。
二女:适右迪功郎荆湖北路提刑司干办公事沈纶,进士戴刊。
孙男女二人。
诸孤以其年十一月甲申合祔于县君山龙山玲珑山胡孺人之墓。
诗文之在藁者千馀篇,端文方以类诠次为书,未出也。
宜兴惠氏自正议公二子,二孙、二曾孙相踵起家,中科第,盖三世矣。
予始见懋吉与弟哲同举秋赋,联名并中,于时父、祖四老人皆无恙,里老惊观,有荣耀焉。
哲今为左从政郎、监行在点检酒库籴场。
连枝竞秀,如埙如篪,所谓莫逆。
懋吉之亡,拊诸孤,治葬送尤尽力。
而懋吉诸子已能传父学,籍籍有文名被荐送者。
懋吉怀奇不试,赍恨而没,造物之报,不在其身,又将见诸郎追取三世故物,兄弟升腾,以亢惠氏之宗云。
宋故显谟阁学士左太中大夫汪君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四、《浮溪文粹》附录、《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二、《翰苑新书》前集卷一○、《楚纪》卷五五、《骈语雕龙》卷二、《新安文献志》卷九四
建炎绍兴閒,大盗据中原,群恶啸亡命相聚为寇,于是环四海为盗区矣。
天子慨然仗一剑出入兵閒,禁暴除残,拯溺吊凶于戎马喋血之馀,以建中兴之烈。
当是时,显谟阁学士左太中大夫新安汪公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一时诏令往往多出公手。
凡上所以指授诸将、感厉战士、训饬在位、哀悯元元之意,具载诰命之文。
开示赤心,明白洞达,不出户窥牖,而天威咫尺,坐照万里,学士大夫传诵,以比陆宣公
居亡几何,权臣树党,除不附己者,公亦抵罪,斥居永州
积十二年,更四赦,不得还。
閒遇胜日,幅巾履,登西山,循钴鉧潭,入愚溪,并湘流,沈文以吊古人,而自肆于山水。
年益高,文益奇,诗益工,笔妙精深,与柳仪曹相望于数百载后,文章格力与之相上下,何其盛也!
公既没,诸孤护丧归葬,且致公治命,属余铭。
余与公游四十年,知公为审,乃序而志之,系以铭。
公讳藻,字彦章姓汪氏饶州德兴县人
曾祖震,太常丞,赠光禄卿
祖宗颜,尚书都官员外郎,赠中大夫
考谷,奉议郎,赠少傅
妣越国夫人、陈国夫人,皆陈氏。
公自童幼已卓越有大志,学举子业既成,得《春秋左氏》、《西汉书》读而好之,锐意欲与之并。
年甫冠,徒步游太学,有司第其文,屡出诸生上。
崇宁二年进士乙科
琼林锡宴,酒半,上方赐冰,状元霍公端友公表谢,授纸笔,立就,如素习,一坐叹惊。
婺州观察推官
方待次,除宣州州学教授丁少傅公忧。
忧除,官制行,授从事郎、荆南府掌书记,不赴,改江南西路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
代还,至京师,会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和进,喜事者集录为一大卷。
公适见之,拟和一章,属词用韵,句法清新,出众作之右,即日传布,诸公喜称之。
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改宣德郎
陈国夫人之丧,免丧,除秘书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再迁符宝郎,是岁政和八年也。
故相王黼顷与公为太学同舍生,不相中,比当国,黜公通判宣州
州将俗吏,公益不乐,上书请宫祠,得提点江州太平观。
寓家晋陵八年,终之世不用。
累转朝奉郎
公博学强记,自六经、百家、太史氏之籍,先儒笺疏、传注之书,兵家、族谱、方言、地志、星经、历法、佛老之众说,与夫万里海外蛮夷异域荒怪之序录,靡不记览。
山阴贺铸方回,知名士也,亦寓晋陵,聚书万馀卷。
公日从之游,多得所未见者。
凡伏腊衣食所须,尽以供笔札而录藏之。
其为词章,明于道德,达于世务,指事析理,引物托谕,驰骋古今,贯穿经传,该备众体,盖数十万言,自成一家。
公在江西徐俯师川、洪炎、洪刍有能诗声,自负无所屈,一日,师川见公诗于僧壁,唶曰:「此我辈人也」。
率二洪诣舍上谒。
既去,公曰:「骚人墨客,撚须琢句以鸣其不平耳,乌足尚已」。
至是数年,卒以大手笔称天下。
金华劝讲,石室䌷书,典册施之朝廷,乐歌荐之郊庙,鸿文硕学,暴耀一世,人知其名,家有其书。
而诗律高妙,兴寄深远,亦非近世诗人之所能及。
渊圣登极,召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旋改礼部,进太常少卿起居舍人
今上践祚,转朝请郎
召试中书舍人,赐三品服。
大驾狩维扬,诏中书后省潭州进士何烈,烈对策称「臣」,台疏论列非所宜言,公与滕康、卫肤敏三舍人俱罢。
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
明年,复召为中书舍人,擢给事中兵部侍郎侍讲直学士院
公草高丽答诏,上顾辅臣,称公得代言之体。
久之,丽人谢表至,上复称公。
真拜翰林学士,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绅荣之。
累转朝议大夫
公自登侍从,属时多故,感怀恩遇,凡所建请皆当世要务。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高位崇秩,子女玉帛,已极富贵之欲,而根据盘互,浸成外重之势。
陈所以待诸将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公策。
又言:「宣和诸臣交通贵倖,一时误恩,官有至银青光禄大夫者。
台谏极论,方就镌褫,诏墨未乾,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
盍依祖宗法,至中大夫而止」?
论駮数人,国论以为允。
又言:「太上皇元符以来,至上建炎之元,并无日历,可谓阙典。
古者有国必有史,有史必有官。
汉法:太史公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
自唐至本朝,亦以宰相监总国之重事,愿留圣心」。
上欣纳。
翌日,辅臣请择所付,上曰:「无以易藻矣」。
寻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领日历如故,公蒐揽阙文,参稽众论,远至闽蜀数千里外,近在寓公寄客之家,或具公移,或通私书,旁搜博采,远近毕至。
分设科条,以类诠次,才十二三,移知抚州
岁馀,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
翰林侍读学士范冲疏言:「日历国之大典。
比诏汪藻纂集,更涉岁月,稍见功绪。
书未成而中止,积久散逸,后人益难措手矣。
今方就閒,可降诏令依旧纂集为一书,裨三朝文物著在方册,非小补也」。
于是有旨复命公,许辟官属二员,赐史馆修撰
餐钱辞不受。
书成,凡八百册,上之。
上遣使赐茶药二银合,进官二等,加中大夫,除显谟阁学士、知徽州
公前后典六州,先惠爱,重名教,有古循吏之迹。
唐颜鲁公尝为湖州刺史,公建言:「昔章圣皇帝幸亳,次睢阳,亲屈尊,临见双庙,旌巡、远异代之忠,以风厉天下。
颜真卿叱叛臣李希烈而死,庙食吴兴,距行殿不能百里,宜蒙褒异,以增忠臣义士之气」。
诏从之,赐号忠烈
诏下,公大治祠屋,书榜揭之。
郡有籍录朱勔窗户数十种,丹漆之光可鉴,寮吏请为州治楼观之饰,公曰:「吾葺鲁公,可用也」。
轮奂一新,州人大说。
徽州学舍敝小,方议改筑,公尝为文记镇江府学之成,州将程迈以白金致馈谢,公报曰:「比葺郡学,费无所从出,而饷金适至,已付诸生
今拜赐矣」。
又斥公帑之赢续之。
落成,为一方壮观。
左太中大夫
十二年,知泉州
殿前司大校蒐,选禁卒之伉健者,移州具资粮遣送,公曰:「州并海,宿兵数百,所以备非常」。
留不遣,驰奏驿闻。
大校怒,以语侵公,免符下,乃已。
移知宣州
阅月,改镇江府
镇江自经建炎之乱,岁输上供米率不如数,转运使按视,计仓粟之在存者尚负数万,尽扃钥而去。
军食不继,官吏忧窘,不知所出,而公适至,命破鐍给之。
诒书使者曰:「官军张颐待哺,米在廪中而不予之食。
群黔饥饿亡聊,虽锢南山犹有隙也。
辄以便宜开发,老守重得罪,不敢辞」。
会言者谗公而罢。
论奏不已,落职永州居住。
更七八年,感风痹,乞致仕,不许,竟卒于永州寓舍,实二十四年六月癸未也。
享年七十六。
积官至左太中大夫,爵新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实封一百户
公没后二年,诏复显谟阁学士,官其二子。
公性乐易,不事藩饰,以峙声名。
至居官任职,则矫矫然不轻为然诺者也。
不喜殖财利,荣贵三十年,无屋庐以居;
有田阳羡,亦不足以卒岁。
而嗜书学古,老且病,犹不去手。
大珰梁师成用事,小人朋附,目为隐相。
武人吴可者,师成许以能诗,至出入卧内。
公罢符宝,可过公,致师成意曰:「闻名久矣,幸不鄙过我,禁从可拱而俟也」。
公谢不往。
客曰:「吾曹望隐相之门如在天上,召而不往,何故」?
公曰:「若使我辈与可辈为伍耶」?
守湖日,朝廷和籴米六万馀斛,公视六县民力所堪,镌三之一,而上书自劾。
诏勿问。
居岁馀,户部被旨,降本钱复籴数万斛,岁适大稔,物估相当,如数而办。
例进一官,公曰:「吾尝以减籴待罪,幸蒙恩贷,今岂可复受赏耶」?
三辞,卒不拜。
海船次泉,阇婆国王附送龙脑数百两为公寿,公却之。
或曰:「异国之王,因舶商致方物,修故事,不可却也」。
公饬送公帑,一铢不取。
公于辞受类如此,亦以故,遂多龃龉于世。
始,公在太学,与王黼有纤芥,后入相,嫌恨不除,竟坐废斥,而言者指公为党,黜居永州,累赦不宥,卒厄于穷裔以死。
虽然,朝愠暮喜,乍贤乍佞,初若一鬨,然曾未转盼,已如潦水之归壑;
而高文大册,垂世传后,与古作者并列于图书之府,圣主亲揽,追录故侯,复还旧物。
得丧相除,孰与公多?
公之文,有《浮溪集》六十卷行于世,《后集》若干卷,《裔夷谋录》三卷,《青唐录》三卷,《古今雅俗字》四十四篇。
公尤工大小篆,得李斯、阳冰用笔意。
元配淑人赵氏,今配淑人庄氏,皆前卒,葬于常州宜兴县阳蔡后坞。
二十五年十二月乙酉,诸孤奉公之丧,合葬于二淑人之墓。
子八人:男曰恬,右从事郎
曰悟,右宣教郎、新差知婺州金华县丞
曰恪,右承事郎
曰憺,曰懔,曰憘,并右承务郎
曰愇,未仕。
女适右迪功郎庄圭。
孙男女十三人:男曰文举、岩举、皋举、伯举、贤举。
女适左奉议郎严康朝、进士庄霆、庄霈,馀尚幼。
新安汪氏之徙鄱阳,盖已久矣。
自曾祖至公,四世皆以儒学中进士第,而公遂以文章大显于时。
德兴田园悉推予其兄,以郊祀恩任其弟之子怡,而公子至今有未仕者。
元丰己未少傅公为泉之晋江丞,而公生后六十三年,公刺泉,入竟,恍然悲喜,太息曰:「城郭是矣」。
陈秀公生于镇江,后建镇江节,筑大第居焉;
泉实公始生之所,山川之灵,钟为人英,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铭曰:
赫赫我宋,崇雅右文
藩饰万物,如岁之
治具炳然,监于二代。
儒先酋酋,光明硕大。
伟欤汪公,德配先民!
学窥圣域,文媲皇坟。
芸省雠书,螭坳珥笔
论经石渠,坐五十席。
言西掖,视草北扉
涣发大号,雷动风驰。
持橐剖符,出使入侍。
今之名臣,古之循吏。
风流儒雅,慈惠之师。
六州之氓,途咏而思。
谁私党雠,乃谗乃逐。
投畀荒裔,一斥不复。
斗野之南,光气烛天。
埋藏不没,至宝在焉。
扰扰万生,趋死一轨。
百鍊之英,有化无死。
巍巍昂昂,命世之儒。
流传海内,公有遗书。
铭公于石,石磨可磷。
公名下磨,为万世准。
宋故永嘉郡太君刘氏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五
余尝读东坡先生《何公石桥》诗,反复其言,盖良二千石也,而不著其名。
久从先生他文字求之,亦不见所谓何公者。
绍兴九年,公之子宰,以母夫人状属余族婿毛兟来徵铭,又得御史中丞吴执中所为公墓文读之,然后知石桥者,故朝议大夫建安何公字讳及之守英州时所作也。
真阳之民病涉久矣,公梁石为桥,以便行者。
老幼阗道,争劝之趋。
桥成,壮丽甲于南海
州人画像祠公,如朱仲卿食于桐乡,至于今不废。
真阳在南方岭海外,数千里辟陋之国;
执中志公墓时,苏氏文章方遇禁锢,讳弗敢言,故士大夫莫有知者。
夫人刘氏,公同县人,年十八岁归。
公是时尚为进士,尝一夕梦大宫如王者之居,紫袍吏立殿上,问公乡县,公答曰昼锦乡。
吏曰:「汝乡非昼锦,即淡墨也」。
公寤,语夫人曰:「是何祥也」?
夫人曰:「公识之,此吉徵也」。
故试礼部第进士,率用淡墨书「礼部贡院」四大字于榜首揭之。
他日,公中选,顾见榜,大惊如梦者。
夫人明悟知事多类此。
大夫公仕三十年,行治劳烈称天下,一时大手笔传载其事,至今知有何公者,夫人与有助也。
夫人尝从公官四方,舅姑惮远不能从,比代还,即解装列堂上,尽出筐箧之实,陈之以奉其姑,姑屡却之,不听。
公既通籍,夫人以恩封蓬莱县君
至是,凡六更封号,辄不许,其视世富贵贫贱澹然,不知可择而取也。
政和二年,其子宰奏疏辞所授官,愿得一郡封其母为亲荣,诏从之,特封永嘉郡太君
呜呼!
夫人事舅姑、相其夫为贤妇矣,又卒有子上书纳禄,名动朝廷,天子宠嘉之。
玺书五色,玳首锦櫜,门巷聚观太息,为里中寿母,可谓贤也已。
七年十月某甲子,无疾而终,享年七十有七。
宣和二年十一月某甲子,诸孤以夫人祔于县之小梨山大夫公之墓。
五男子:曰定,曰察,曰宰,曰宿,曰寀。
三女皆嫁为士妻。
孙男女若干人。
铭曰:
矫矫何公,一德匪躬。
有古遗爱,循吏之风。
婉婉夫人,淑慎温恭。
来嫔君子,而大其宗。
钿轴金葩,雕车崇崇。
通都大邑,汤沐之封。
鹤发秀眉,纯漆点瞳。
七十七年,以华其终(《鸿庆居士文集》卷四○。)
字讳:《全集》卷六五、库本作「讳字」。
按此英州何公,《容斋三笔》卷一一称「何智甫」,郑侠西塘集》称「何智翁」,道光《广东通志》作「何智茂」。
此文似当作「何公讳××字及之」。
韬庵太傅以先世诰封属题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押支韵
我朝圣相承,群生浴重熙。
世臣近日月,稠叠雨露滋。
故事重翰林,清贵殊曹司
封赠皆极荣,匪计秩高卑。
太傅绍明德,生及中兴时
早抒大手笔,晚为帝者师。
感兹陵谷迁,弥深追远思。
紫诰炳鸾回,卷尾徵题词。
肃肃忠孝质,凛凛万代规。
世有受恩重,美新寿期颐。
旧雨附昌奴,自诡羊裘披。
公然肆谤诽,披猖无不为。
吠尧即尧犬,媚桀桀岂知。
视此等薰莸,相背万里驰。
分当鸟雀逐,义正春秋辞。
人皆有所生,令名傥思贻。
宋故翰林学士莫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四、《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八、《吴都文粹续集》卷四五
绍圣初,新宰相用事,首按元祐诸臣变更法度、和戎弃地之罪。
生者削籍,流窜岭海;
死者追贬,禁锢子孙。
不用赦除,以示永废。
已而蔡京当国,尽疏名氏,第为四等,立石朝堂号「奸党碑」。
嗟乎!
立法本以便民,当适变通之宜;
禦戎本以安边,欲纾战斗之祸。
而权臣修怨,建为绍述,胁制上下。
凡议论之臣,疆埸之吏,辄有一言议令便民,解仇安边,皆以「阴怀异意,动摇国事,沮坏先烈」,入元祐党。
以故士大夫避谗畏祸,便文自免。
蔡京之世二十六年,犹有险佞中伤,文致疑似,为害绍述,而触大罪者。
靖康之变,金人拥骑数万,长驱河朔,直犯京阙,于时台谏争请和戎,以备仓猝不测之难,皆斥废不用。
而二三狂生抗首大言,乘险徼幸,起于小吏,骤擢将相,试之一掷,卒至误国。
二帝蒙尘,中原陷没,亿万生灵,肝脑涂地,太上皇狩维扬,移跸临安
国步阽危,至此极矣。
而进取之士,尚循绍述之利,终以和戎为讳。
翰林莫公所以投閒置散,至于老死不用,固其理也。
靖康元年十一月粘罕河东来,顿兵州南青城
阿离不自河北来,顿兵州北刘家寺,遣使请渊圣会盟,复三关故地。
时公为翰林学士,为馆伴,又命防禦使高世赏副公报聘。
公抵粘罕帐中,或折以义理,或谕以逆顺,祸福甚辩。
凡四反,粘罕始改请宰相议和,亲王割地。
何㮚执政、宗室代行,粘罕大怒,不交一谈,攻围日急,驯致城陷。
始遣李若水、司马朴、王伦等告知,扈渊圣幸青城,予三镇外,又割河中府十数州。
粘罕置酒端诚殿,面约土地人民还南,宋尽敛城内金银犒军而去。
酒罢,渊圣还内,而富室大家占吝宝货,莫肯赴国家之急。
虏中移书皇帝,卜日再会。
何㮚入见请行。
群臣力争,谓金银不厌其意,故邀天子为质,且云卜日,设有期会,尚当辞行,虏情叵测,讵可再乎?
不听。
诘朝,渊圣再幸青城,群胡有献计者曰:「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废立之义,盖启于此矣。
于是宰执侍从、中贵人、卫士,悉分置诸寨,中外隔绝不相闻。
逾月,张邦昌冯澥、曹辅以下五十馀人,公亦在遣中得还。
邦昌进数从官于政地,日诣延和殿后驾玉轩会议,俟归师渡河,请昭慈太后御帘听政;
访大元帅所在,劝进践天子位,外廷无知者。
五月太上皇济州至,登至尊。
六月李纲入相,尽按邦昌共事者为伪命,入之法,除名。
公自述古殿直学士责授宁江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
建炎三年,遇恩北归。
议者论徽宗皇帝北迁,公与孙傅送虏檄十人之数,再徙韶州
公既就道,妻淑人刘氏诣阙讼冤,仍引少保高世则户部侍郎王俣等十数公为證。
朝廷下其问,验实如章。
其年八月,得旨改正自便,脱然无事矣,而言者终不置也。
呜呼噫嘻,命矣夫!
公莫氏,讳俦字寿朋
其先吴兴人,徙钱塘,又徙平江,今为平江吴县人也。
曾祖延正;
祖渊,左侍禁,赠通奉大夫
考卞,中元祐四年进士甲科,以文行为当世大人所器,尤为故相郑公达夫知,枢密院张公宾老所厚。
尚书郎卫尉少卿、直秘阁、知河中府,以公贵,赠正奉大夫
太淑人朱氏。
公为儿时,英妙秀发,不类童子,诵书日千馀言,操笔为文,不由师授,自中律吕。
年十八,补太学生
一年升内舍,二年升上舍
四年,当政和三年,大比试廷中,徽宗皇帝擢为第一,授承事郎
越日,特奏名第一人适与公同姓名,徽宗曰:「非其伦也,名实混矣」。
命去偏旁名寿。
比公入谢,会正奉公以兵部外郎从卿士奏事殿上,上顾见公,谓正奉曰:「俦年少耳,草数千言,文词赡丽,皆切当世之务,遂为诸儒冠,卿可谓善教子矣」。
嘉叹久之,授议礼局检讨官
四年,除秘书省校书郎
五年,除符宝郎,迁起居郎、兼国史编修官,且召试矣。
公自以起于书生,遭逢千载之遇,慷慨感发,孤立一意,不问权贵人所舍,视天子为知己;
而大臣怼公不附己,移太常少卿
台臣承望风旨,又奏斥公罪,为提点南京鸿庆宫。
宣和二年丁正奉公忧,忧除,除光禄少卿,进国子司业
六年,召试中书舍人,赐服三品、同修国史
公善属文,敏而工。
先时词臣草后宫书命,莫有中上意者,制词往往多自中出。
徽宫进二婕妤,公当制,仍命即日进告。
告入,对辅臣有「词垣得人」之语。
靖康初,除给事中、兼侍读直学士院
宰相吴敏伺公入直,并下六制,欲因是以危公。
公秉一炬,解衣却坐,一挥而就,醇深典丽,各得其体。
渊圣嘉其敏妙,会公入对,褒誉甚宠,除吏部尚书
朝士闻之曰:「宰相以己望人,欲抑之而更进,可发一大笑也」。
俄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积官至朝议大夫,爵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未几,国有大故,公亦得罪去矣。
公自曲江还次临川,闻疏山老僧善清者以禅学知名,枉道造其庐,见之曰:「此身一堕世网,才脱兵火中,又落炎方瘴疠之地,吾知其无以死矣。
愿闻第一义,冀有以善吾死也」。
欣然肯之。
它日,听清语,若有契于心者,遂从之不去。
予时亦被罪奏临川道,夜抵其居,握手相劳苦,且问所以相淹留之故。
公曰:「心迹之辩,固敢望于世之君子;
而谗愬朋兴,变乱事实,吠声之众,并为一谈,虽家置一喙,终日号鸣大吒,谁复见省?
惟有回心向道,归依佛僧,舍旧图新,以卒馀齿。
而兄弟妻孥之在吴中者,亦拨弃不拟道矣」。
公又曰:「虏人始议置署路允迪允迪不从,粘罕诟怒,拘留军中。
京城父老以张邦昌为请,允迪得纵去。
邦昌既以僭悖诛死,而允迪大节宜见褒显,以王黼客,遂不录。
邦昌吕好问门下侍郎,同时共政者皆坐伪命,除名籍,窜斥岭外;
好问蔡攸客、本中之父,更进尚书右丞
百官合为二状诣军前,乞以土地人民还赵氏,如初约。
御史台秦桧为首,尚书省梅执礼为首。
论功诵言于朝,位宰相
执礼虽已死,宜蒙褒赠,亦以客置不问。
虏人以劫寨欲覆我军,结余都欲灭我国,归咎渊圣,以至废辱;
而靖康将相建此议误社稷者,皆以富贵福禄哀荣终始。
若群臣偶以一眚挂吏议,至终身不齿。
既以为功,功同有不赏者;
既以为罪,罪同有不罚者。
处白善否,一出于爱憎;
东西黑白,变色易位,非予一夫之休戚也」。
佛灯荧荧,相视喟然,危坐竟夕,达晓遂别。
公兄儗,字谦仲,孝友过人,尝为敕令所删定官
自公去国,亦弃官不仕,徙寓华亭,筑屋居焉。
有女弟,适高氏而寡,馆之舍旁。
连遣数夫抵临川趣公还。
营一第夹河相望,度一梁跨其上,以便往来。
幼弟俱宦游四方,代期至,则从旁僦舍以俟。
四人者集处一堂,一味之甘,未尝独享。
兄先弟从,如埙如篪,举熙熙然。
如是十五年,谦仲下世,公杜门却埽,晨起诵佛书,退舍读传记,著诗文。
又十年,田园之入不足以卒岁,宾客之奉、晨夕之须,随所有无,澹然自足,未尝营一毛头之利。
弟俱卧疾昆山丞舍,公驰小舟冒大暑往省。
财过旬,公亦遇疾而归,卧起如常日,无甚苦。
忽一旦,自兴于榻,召家人至前,以后事属其子同者,端坐而逝,容貌如生。
里巷姻族奔走惊呼,瞻望出涕,真所谓有以善吾死者。
是岁隆兴二年七月十五日也。
享年七十六。
有《内外制》二十四卷,《四六集》十卷,《真一居士集》五十卷,《道教科仪》三卷,《方外三集》二卷,《辨诬證误录》一卷,藏于家。
公事亲孝,心意几微,辄逆得之。
仲弟佋蚤世,太淑人哭之过时而悲;
生子未绝乳,而母氏亦改适,太淑人鞠养护视,至胜衣犹不去侧。
公遇郊恩当任子,首以名闻,命下,太淑人喜甚,由是悼念少衰。
太学,与同舍生刘畤善,畤议以从妹归公,方卜日致书币,而公廷唱中首选。
畤踧缩不敢复议,公闻之曰:「吾亲之命,有前诺矣」。
今配淑人是也。
其后淑人鼓院上书称冤,名动朝廷,公得旨改正,除罪籍,还中州,殆不偶然也。
淑人既没,公自为文识其事,内之圹中,葬湖州长兴县嘉瑞乡大坞之原。
生二男子:曰初大,将仕郎,蚤卒;
曰同,能传父学,尝效张籍《哭韩吏部》赋诗百韵,纪次公行事之实,词句温丽有家法。
四女:适右宣教郎仲言右文林郎董邻、右从事郎张涛右迪功郎徐璞。
孙男曰岐、曰道。
曾孙男女二人。
其孤同等以其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合祔于刘氏淑人之墓。
公有治命,属予铭。
铭曰:
翰林初载,文中之虎。
踽踽群趋,御于帝所。
奏篇甫上,褰旒一睹。
大手笔,可配燕许。
擢冠儒科,鹏鶱鹄举。
历井扪参,视天尺五。
独步一时,声震海寓。
亟践荣路,径跻册府
虫篆鸟迹,汗简编蒲。
尽读平生,未见之书。
入尚符玺,广内宝储。
龙文龟画,河洛之图。
北门西掖,时惟俞。
演纶视草,汝言代予。
思如涌泉,沛然莫禦。
一挥六制,噫欠之馀。
说而向,将贰政涂。
大厦遽颠,一柱莫扶。
汉厄三七,炎正中圮。
两地兴戎,云扰糜沸。
将相误朝,天地崩坠。
一死何逃,巢覆卵毁。
独屏閒处,待终而已。
遇疾不药,但饬后事。
笑言未卒,趺坐而逝。
死生之变,亦已大矣。
容貌如生,不见小异。
铭以著之,钦于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