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晋山阴侯史府君神道碑 唐 · 史嶷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六
若夫天定位。
地成形。
三光摇造化之基。
九土运阴阳之气。
出乎震。
见乎离。
建官凝体国之理。
多士郁经邦之化。
则有祥开白虎。
感骤帝而挺生。
迹焕苍龙。
应驰王而杰出。
圣人神道而设教。
贤哲思皇以熙绩
总天下之顺。
是资舟楫之用。
康天下之务。
多仗股肱之力。
故能经纶大造。
裁成于品汇之先。
左右中州
制宰于神明之表。
求之振古。
何代无其人哉。
公讳宪。
字景法
其先京兆杜陵人
十三世祖崇
后汉建武中封溧阳侯
子孙因家焉。
今为县人也。
自大电含枢。
三百年之盛德。
流虹贯日。
七十载之宏图。
凭天宠以宏业。
被龙光而锡允。
众仲称官有世功。
太史则周之天官
延陵曰周多君子。
大夫则卫之司直
竟宁之畴嗣也。
伏青蒲而谏之。
建武懋功也。
丹阳而国之。
陆海摛其颖烈。
三江派其遥绪。
东南之美。
复在于斯。
高祖光。
字伯朗
中书侍郎
侍中
魏称通事
周美有常。
莫非其人。
藻蔚于皇涣。
皆称其职。
骈蕃于帝猷。
曾祖雅。
字叔安
散骑常侍
尚德怀道而当朝。
居官体诚而奉上。
祖辉。
字季明
晋积石将军。
乘师誓众。
仗钺捍城。
蒲类之为盟。
同贰师之列号。
父俦。
字伯伦
豫章太守
国以诤臣为基。
人以良吏为本。
以兴其理。
多资驭俗之能。
在位惟良。
是曰真宫之选。
天遗以文。
月悬其字。
故贤哉令闻。
是称百代之宗。
卓彼英姿。
独冠千人之表。
枝条磊砢而多节。
涯涘深沈而莫际。
金坚玉润。
岳镇泉渟。
吉甫降神。
咸颂国桢之美。
茂先为赋。
即推王佐之才。
藏器于身。
俟时而动。
静其节。
高其事。
在幽而阐。
自然公辅之资。
用晦而明。
终负朝廷之誉。
江东草昧。
晋主休明。
人未安业
帝明俾乂。
皇华昭赞。
待以殊荣。
固辞以疾。
再不应命。
制书责让。
起为尚书左民郎。
荀慈明之好学。
初不就徵。
谢安石之贞德。
从嘉召。
联荣锦帐。
肃事丹墀。
逶迤建礼之门。
赞奏明光之府。
斯言复睹。
时闻彦辅之谈。
故事将遗。
屡发文章之对。
建安太守
广熙故郡。
罗平旧俗。
上当牛女之野。
下带龙川之坰。
百越南垂。
旁通于比景
左瞰。
近接于居风。
地实贸迁。
人惟标准。
秦汉以还。
号为难肃
公下车风行。
宏道信理。
文翁之临蜀郡
政教多奇。
子翼之莅颍川
恩威大举。
用能决讼断辞。
兴利除害。
劝勤治民。
举善黜恶。
庶绩其乂。
缉熙以
烈虎称歌。
既表仁和之盛。
游麟入瑞。
爰旌礼训之隆。
朝廷嘉之。
累增赏异。
封山阴县
锡以山川。
加之绂冕。
丹书白马。
以为利建之仪。
玉佩金章。
用表诚封之命。
方当入调鼎餗。
光践台阶。
虽忻郑鹿之祥。
忽起虞鸿之疾。
春秋七十有二。
薨于会稽郡
追赠江州刺史
生也有涯。
多屈宰衡之望。
殁而不朽。
用伸追赠之章。
昔以晋永和八年归葬于旧原土山之乾。
坏山左转。
洮水长流。
齐太公五代
不忘周壤。
宣尼之四友。
我则殷人。
燕之往观。
从若斧者。
吴所习礼。
不至泉焉。
茫茫古阡。
寂寂幽陇。
时更晋宋。
代历陈隋。
随武子之谋身。
九原可作
蔺相如之立事。
千载犹生。
其盛烈也如彼。
其遗风也如此。
孙中散大夫太子洗马宏文馆学士江州刺史元道文林郎叔豪。
参训质疑。
遵仪克选。
忠临畏道。
业擅长衢。
嗣孙义谦宝俊君逸等。
价重南金。
美踰东箭。
敦行不怠。
在家必闻。
未能州县之劳。
深体丘园之逸。
以为家声世业。
若被于管弦。
相质披文。
未宣于金石。
畴资故实。
爰命小人。
虽仁不让师。
而意非称物。
潘黄门之藻思。
敬述源流。
谢康乐之才华。
恭陈祖德。
后贤校理
犹知幼妇之辞。
深谷为陵。
当阳之字。
铭曰。
伊昔有熊。
道德资始。
名烈五帝。
泽流千祀。
文舍伯邑。
武兴太史
官有世功。
春秋所祀。
卫尉畴嗣。
孝成以康。
将军绩。
光武其昌。
事列盟府。
功书太常
源分陆海。
派别三江
懿彼侍中
飞缨殿内。
为王之伯。
熙帝之载。
左貂右蝉。
切问近对。
八舍攸履。
七车不昧。
散骑帝友。
朝夕进规。
奉兴肃事。
赞道攸宜。
有济之论。
浚之仪。
献替之美。
复在于斯。
桓桓积石。
允文允武。
外擅爪牙。
内为心膂。
气逸南仲。
才高邵虎。
作师之贞。
爰誓其旅。
豫章太守
人之领袖
如玉之贞。
之茂。
共理天下。
是资时秀。
良二千石
抑非虚授。
惟君挺生。
才术纵横。
黄裳元吉
白贲永贞
荆岩植润。
汉水腾明。
是谓家宝。
膺兹国桢。
英英学艺。
为郎满岁。
紫帐趋荣。
青缣沐惠。
王谭练习。
郑泰才计。
持实有章。
大猷无替。
悠悠广熙
南海之湄。
言典斯郡。
远予将之。
变其风俗。
镇以宣慈。
人斯攸赖。
不忍欺
列郡之政。
兹焉为盛。
开国承家。
大君有命。
山川光锡。
圭组辉映。
是曰懋功
往哉惟敬。
重此台望。
期诸栋隆。
初忻郑鹿。
奄叹虞鸿。
麟伤孔子
马思滕公
死而可作。
善始令终。
言式其墓。
坏山之路。
如斧载形。
广轮为度。
委郁松槚。
苍茫草露。
万古同心。
千春罢曙。
猗欤云允。
世岂乏贤。
不忘其本。
愿述其先。
陆家茂德。
潘氏流泉。
家声懿范。
日月俱悬。
送沈侯之京 唐 · 牟融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悠悠旌旆出东楼,特出仙郎上帝州
刘旻才高能富国,萧何人杰足封侯。
关河弱柳垂金缕,水驿青帘拂画楼。
欲尽故人尊酒意,春风江上暂停舟。
麻姑洞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四
繁阳麻姑洞。
即三十四化之第一。
阳平之别名也。
繁水之阳。
因以为名。
本际经云。
天师张道陵所游太上说经之处。
成都府新都县南陵江十五里。
众山连接。
孤峰特起是也。
神武皇帝潜龙之时。
光化二年己未五月四日丙申
山土摧落。
洞门自开。
县吏时康乡所由杨靖道士守真等以事申府云。
自洞门开后。
每日有百姓往来者。
府差县典杨泽画工任从同往检覆。
画图申上。
称把灯烛入洞看检。
其第一门对北。
高二尺。
阔三尺五寸。
入至第二门。
约五尺以来。
第二洞门方一尺六寸。
入内并是黑处。
长一丈二尺。
阔六尺。
有石窟两处。
在东畔并西南有洞门两路。
南畔一路。
圆阔一尺六寸。
入内长一丈二尺。
阔一丈。
高四尺。
南畔有窟三处。
西畔两路。
入内通绕门。
圆阔一丈七尺。
内各阔五尺。
高六尺以来。
门相去一丈。
门屋一所。
高五尺。
阔四尺。
从内往来。
有刻枓栱㼧瓦。
约山作石日月。
兼作日字月字。
隔子房一所。
阔二尺五寸。
高一尺五寸。
刻枓栱㼧瓦。
石灶一所。
高一尺。
阔一尺五寸。
门阔五寸。
石窟三处。
各阔七尺。
又西入洞门。
圆阔一尺七寸。
弯曲入。
向南门屋一所。
高六尺。
阔四尺。
从内往来。
有石枓栱㼧瓦。
又有灶模两所。
共一床。
高一尺。
阔二尺三寸。
门阔八尺。
有石枓栱。
西北角又有一门。
方一尺六寸。
四方二丈以来。
南畔西畔北畔各窟一所。
南角又有一洞。
圆阔一尺六寸以来。
将灯烛近前。
有黑气出。
灯火即灭。
更入不得。
其洞连接繁阳本山。
相去三里以来。
其山据诸乡张生张赟等状称。
繁阳是古迹山。
每准敕祭祀。
其洞亦是元有。
往往闭塞。
元和中
南康王韦皋莅蜀。
洞忽开。
时人咸云。
洞门开。
即年丰物贱。
寻又闭塞。
至是复开。
其后果丰稔。
其洞本名麻姑洞
侧有麻姑宅基。
盖修道之所也。
西川青羊宫碑铭 唐 · 乐朋龟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四
原夫八十一天。
比太上之半寿。
六百万岁。
元始之初年
道渺邈以难穷。
体希夷而莫究。
在无象无形之内。
居太初太易之前。
龙汉之劫再成。
凤纪之文未立。
藏萌芽于浩素。
隐根干于庞鸿。
二神赑屃以俱来。
凿开造化。
三气氤氲而互进。
朴散胚浑。
元黄流而未凝。
清浊分而乍结。
日月星辰之内。
化出灵宫。
川源山岳之中。
变成洞府。
则知道为万气之祖。
德为百物之宗。
以二仪两曜为子孙。
以五行四象为枝叶。
当其洪肇先启。
紫极后成。
仰其高而弥高。
考其上而无上。
八公皓首。
当时之未有乾坤。
九老白眉。
厥后而初生天地。
探至真之理。
臻大道之元
列仙之境界延洪。
上士之齿龄逾远。
以六千春为两月。
尚叹浮生。
以七万岁为二年。
仍嗟短景。
智者见之谓之智。
仁者见之谓之仁。
和光而众曜皆惭。
挫锐而攒鍭尽碎。
元珠匪颣。
真璞无瑕。
学而知之者为中。
生而知之者为上。
三君五老。
睹兆人如醯鸡。
七圣九皇。
视百姓为刍狗。
煦千古而冰释。
成众善而泉流。
至明若蒙。
蒙间而万物俱照。
大巧若拙。
拙中而万事皆成。
为于不为。
用于无用。
黜口爽于五味。
杜耳聪于八音。
忘象忘言。
易脱一时之屣。
无关无楗。
难开众妙之门
九万灵仙。
聚集于一毛之孔。
三千儒术。
荒芜于独角之端。
故知道儒二门。
经纶一揆。
立清净为理。
体虚无为师。
以上天为大车之轮。
以列宿为大车之辐。
驾之以乾马之马。
挽之以坤牛之牛。
搬运无为之功。
覆载自然之道。
光而不曜
养正于蒙昧之中。
简而能廉。
修真于仄陋之内。
不可得而疏矣。
离之而匪遥。
不可得而亲焉。
用之而逾远。
不可退而让。
不可进而求。
被褐怀玉之人。
美之又美。
罔象求珠之士。
斯焉取斯。
世界而入壶中
维摩方丈之室。
缩地形而藏术内。
掩悉达王舍
有道之根。
修作立天之址。
无名之朴。
标为镇化之元
三千威仪。
恭谨于文风之教。
五百戒行。
肃清于释氏之门。
张天为弓。
调之以阴阳寒暑。
直道如矢。
激之以春夏秋冬。
一夫用之而无馀。
兆人用之而不竭。
日窟月窟。
隐身而曾作穴居。
南溟北溟
遁迹而聊游水府。
桃源蓬岛
从古有而今存。
槐市杏坛
见朝荣而暮落。
仙图秘密。
五千载而三传。
圣道灵长。
百万年而一代。
容易而学之者。
似纽石以为绳。
侮慢而求之者。
如钻冰而待火。
绝巧弃利。
显微阐幽。
坎离震兑之宫。
宫内而咸居羽客。
东西南北之斗。
斗中而皆住真仙。
身驾德车。
轮转于混茫之外。
手持寿柄。
指挥于开辟之前。
寂尔无营。
澹然自得。
化其不化。
则万化而皆成。
生其不生。
则偫生而尽遂。
虚怀待物。
旷意承时。
泰山于秋毫之中。
秋毫仍大。
纳昆崙于黍米之内。
黍米犹宽。
大象无形。
五岳空空而立也。
大信不约。
四时默默而行焉。
真宗之教皆成。
不宰之功益著。
太上金阙元元天皇大帝
则我巨唐之高祖
按国语曰。
周平王七载洎于秦。
至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即三十六代之圣孙。
赫赫日苗。
布荫于普天之下。
明明国叶。
垂芳于率土之滨。
当其幽原既开。
九气陶蒸而未已。
元化大阐。
六虚流转而勿休。
不二之教门。
稽真一之宗本。
浩风吹海。
三回之重作飞尘。
劫火销山。
五度之却为平地。
先逍遥于青运。
青运既周。
后汨没于赤明。
赤明复毕。
九十九万亿岁。
贮在弹丸。
五千五百重天。
藏于卵壳。
殷高宗御极之际。
周文王演易之初。
神光流入于琼胎。
瑞彩结成于金骨。
不坼不副。
诞弥于八十馀龄。
降瑞降祥。
过期于二万馀昼。
足蹈不灭之理。
手握长生之文。
包乾裹坤。
把日捉月。
额列参午。
圆穹。
耳开三门
鼻立双柱。
白血紫脑。
苍肝青脾
项引三十五光。
齿含四十八贝。
七色青莲而随步。
千年白鹿以呈休。
桑田变双桧不彫。
江河枯而九井不竭。
苦县赖乡之里。
灵迹长存。
陈国涡泉之滨。
神踪不泯。
七百弟子。
指扶桑为故林。
九五帝君。
开日宫为旧馆。
详其元始。
稽彼厥初。
俯窥溟涬之前。
下视浑沦之后。
随机设教。
作九古之楷模。
应变无方。
为百王之轨范。
若乃岁起摄提。
肇开气象。
一十三圣之践祚。
万八千年之应图。
我太上圣祖应运降迹。
与天皇为师。
上清下浊之初开。
相离未远。
六合八纮之乍坼。
相去未遥。
正方圆上下之形。
定洪荒朴略之状。
川新融而水仍晦。
山始结而石未坚。
天上白榆
初生历历。
月中丹桂
乍出依依。
配四海于四神。
付五行于五帝。
是时乾象犹低。
坤形仍薄。
立极定位。
敷化建功。
我太上圣祖屑迹下降。
与地皇为师。
分配刚柔。
制定寒暑。
地增博厚。
天益高明。
圣力难穷。
神功靡测。
万木甲坼。
万草勾萌。
羽族毛偫。
区别于兑离之位。
介虫鳞类。
支分于坎震之宫。
四溟之水皆空。
未生鱼鳖。
五岳之形俱静。
未吐云霞。
已逾清海之年。
又离清海之岁。
二圣既理。
四表生光。
我太上圣祖博施济众。
与人皇为师。
三百六十之川。
初分血脉。
万一千五百之策。
乍配偶奇。
三壬三乙之神。
离胎于水木。
六丙六辛之将。
出孕于火风。
一百五十六代。
四万五千馀年。
始称通元天师
再号金阙帝君。
三名盘古先生
洎乎庖羲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以道宏济。
降迹为师。
仰观圆盖之文。
俯察方舆之理。
教之以画八卦。
指之以分三才。
助之以造书契之文。
制之以代结绳之政。
典坟自我而出。
经籍自我而生。
以佃以渔。
盖取明离之象。
一索再索。
用乎出震之功。
凤凰呈瑞于帝庭。
龙马负图于河洛。
享国一万八千岁矣。
洎乎连山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救时屈已。
下为帝师
付之以五运。
分之以四时。
助之以正万机。
明之以辨百谷。
变饮血茹毛之化。
移蒉桴土鼓之音。
毁穴焚巢。
上栋下宇。
范金合土。
燔黍擘豚。
制耒耜以济兆人。
作陶冶以利万物。
天雨粟以呈瑞。
地芸稼而彰稔。
农食嘉谷
山出器车。
洎乎有熊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隐身于崆峒之中。
放心于杳冥之外。
帝乃亲降辇路。
礼展师资。
能抠衣以趋隅。
遂屈膝而问道。
当是时也。
榆罔凌虐。
蚩尤作乱。
化鱼鳖为兵士。
以助王师。
变云雾为神祇。
潜扶军阵。
能弭兵于鹿。
致偃戈于阪泉。
东游青邱之乡。
北到洪堤之境。
受丹经于王屋
登苍冥于鼎湖
屈轶既生。
蓂荚复出。
若非大道。
孰可致斯。
洎乎金天氏之王天下也。
承姬水之源。
熊山之录。
告天类帝。
缵绪守文。
我太上圣祖乘九龙之辇。
降以为师。
号太极先生
说庄敬之典。
教之以顺时迎气。
昭配神明。
禋于六宗。
秩于偫望。
乾乾翼翼。
得礼之宜。
羽族呈休。
命之以鸟官为理。
分布九鳸。
以统八司。
景合璧以表灵。
凤衔图而示贶。
悉由至道。
彰此帝模。
逮至高阳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教之以解纷塞兑。
治国安民。
涤荡九黎。
陟明八凯
有龙野紫髯之凶丑。
有蛇身赤发之巨魁。
力拔不周。
首触山碎。
天低西北。
致日月之西行。
地亚东南。
使江海而东注。
追呼六甲。
役御百灵。
训之以微言之经。
教之以大顺之道。
乘元虬之迅驾。
或适幽陵。
御素螭以遐游。
或臻蟠木。
观吾仙
万年而一度开花。
睹我灵爪。
四劫而一回结实。
及乎高辛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敷道布化。
下济为师。
谭黄庭之妙言。
隐日遁月。
绿图之嘉号。
迁邑移城。
制九州之名。
六英之乐。
封勾芒以佐苍帝。
敕蓐收以翼白方。
岱岳而印金泥。
照寰区而开玉镜。
饮大活之井。
不夜之乡。
燔青鸾之膏。
充下仙之次馔。
擘黄骐之脯。
为上客之珍羞。
逮至陶唐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暂垂至理。
下降为师。
讲元德之经。
道巳匡于元化。
应丹灵之瑞。
名冀列于丹邱。
和煦清风。
不作鸣条之响。
雍熙黄发。
时闻击壤之声。
庖厨之肉脯自生。
胾肴失味。
山谷之醴泉潜涌。
曲檗无功。
达四聪以辟四门
立五事而敷五教。
鹿裘以食粝馔。
端拱于土阶。
挂鹤氅而饮流霞。
凝思于瑶圃。
有虞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谭无为之理。
讲离合之经。
三苗克悛。
四罪咸服。
百揆时序。
五典慎徽
怀明神之珠。
昭华之玉。
眉与发等。
表践祚之嘉祥。
寿与天齐。
彰延龄之景福。
甄一十六相。
用二十五臣。
致百辟以协和。
如鱼在水。
感兆人之归凑。
如蚁慕膻。
化灵气为天书。
何劳笔力。
结卿云为宝殿。
不假人工。
夏后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克匡王道。
爰作帝师
谭德戒之经。
行为国之法。
栉沐风雨。
刊槎山林。
九年理水之功。
为四载勤王之业。
卑宫陋室。
尽力于沟洫之时。
褴服缕衣。
饰身于黻冕之礼。
导马颊而奔流竹箭。
龙门而迅激桃花
救兆庶而皆免为鱼。
济陆土而永非成海。
胸罗玉斗。
挂天文之在躬。
手展瑶图。
悬国命之由已。
故知大道者三教之冠冕。
上德者百圣之宗元
成汤氏之王天下也。
我太上圣祖权离左极。
下为王师。
说长生之经。
体自然之道。
去三面之网。
开一目之罗。
兽远逝而莫萦。
禽高翔而不罥。
引万方而罪己。
六事以责躬。
话之以八素七真。
讲之以六虚十诀。
千岁桃花之蜜。
味掩朱浆。
九垓薤叶之蔬。
滋沾红露。
乘三光而电转。
驾六气以烟腾。
窥海渎如涓涔。
视嵩衡如茧栗。
餐风饮露。
跨空摄虚。
以十洲为少游之宫。
以六极为暂别之馆。
驱徭中士
役试上仙。
素发一茎。
悬起万斤之石。
绿筠数尺。
变成百丈之龙。
得之者七祖超升。
失之者一身迷误。
必在坚修慎习。
弃苦忘辛。
可以陶冶二仪。
埏填九土。
青羊肆者。
按本纪则太上元元大帝第二降生之所。
殷道否闭。
周德凌夷。
陆海沸腾。
百川振动。
山鸣谷吼。
雨啸风号。
历藏史以同尘。
弃柱下而隐迹。
东离魏阙。
西度函关
乘青牛宛转之车。
驾白凤逍遥之辇。
徐甲执御。
从仙帝以爰来。
尹喜占风。
道君之必至。
暂别而三千甲子。
曾作赤童。
相逢而八百年龄。
永依
潜传妙诀。
暗付微言。
重为千日之期。
再结一时之会。
暂朝元始。
却上天中之天。
永奉宗师。
重归象外之象。
开寒灵之丹殿。
登众宝之琼台
坐紫金之床。
凭碧琳之机。
太清仙伯。
仗星光锦文之旗。
太极仙翁。
执月华命神之节。
皆拜手稽首。
以心观心。
于是敕青帝之青童。
化羊于蜀国
乘紫云于紫府。
降瑞于王宫。
将停不嗄之声。
须及来斯之乳。
闻喜至。
顿止婴啼。
爰初从赤子之声。
却变白头之士。
顷刻而身馀十尺。
须臾而面放五光。
头戴七曜玲珑之冠。
肩垂九色离罗之帔。
卫士逾亿。
从仙成偫。
感十方之众真。
遍满寥廓。
应八表之瑞气。
充塞虚空。
香散九微之烟。
花飞六出之雪。
将离蜀土。
化胡风。
远适流沙。
长移犷俗。
及身毒罽宾之国。
教头陀阿柱之王。
恣刚强愎戾之心。
起烹焚錾刺之意。
巨锜然汤以沸地。
我则入之如凉泉
积薪烈火以连天。
我则坐之如绀雾。
挟白挺者观如蓬草。
持赤刃者视若铅刀。
四天之兵众俱来。
声喧霆霹。
万里之神威共护。
力转山河。
八十一种之獯戎。
皆归清化
二千馀国之犷悍。
永革昏风。
俗既变矣。
道既成矣。
分身作佛。
济如来千劫之功。
降迹为师。
救王者万机之务。
至若铜浑测运。
玉历推祯。
天七五而一三。
及九乃满。
地八六而二四。
到十乃盈。
变通阳九之灾。
穷研百六之数。
宓羲轩昊之代。
无以免斯。
高辛唐虞之朝。
不能避此。
粤以广明元祀。
岁在上章。
月当大蜡。
巨猾开衅于天邑。
渠魁俶扰于国步。
兵缠九野。
偫臣咸议于省方。
蛇起陆风。
四岳齐迎于巡狩。
长鲸呀口。
闻欱沣吐镐之声。
封豕横牙。
冲列刃攒鍭之队。
牛蛇未搏。
食吾黎庶之膏。
象蚁未除。
穴我楼台之地。
尘蒙华盖。
盗梗天衢。
九龙齐驾于云舆。
玉轮西转。
万乘同回于坤轴。
金阙南开。
涉水则波神捧舟。
登陆则地祇扈跸。
太元城内。
化出行宫。
濯锦江边。
权安正殿。
执玉帛者数盈万国
列鹓鹭者位满千官。
鸡林之郡来朝。
鳌山解缆。
鹤拓之城入贡。
象驾来王。
当戎夷率服之辰。
诚文轨混同之日。
苗人未格。
方资益赞之谋。
扈氏延诛。
正赖允师之力。
熊韬豹韬之将。
俯立军功。
龙角羊角之山。
可追圣瑞。
二十八化。
犹乘白鹤而来。
一百六灾。
必跨苍虬而救。
潜扶宗社。
幽赞子孙。
赤光照灼于庭台。
太平显兆。
紫气晶莹于筱。
元吉尤彰。
稽彼变通。
明兹感应。
寻其灵迹。
果获宝砖。
上有古篆。
文曰太上平中和灾。
于是验其六字。
表此百祥。
击之即声类鸣璆。
观之则状如宏璧。
历周秦魏汉之代。
玉篆仍新。
经晋宋梁隋之朝。
银钩不故。
藏诸韫椟。
秘其缄縢。
克盛皇猷。
显标青史。
岁代绵邈。
疆井变移。
旧址苔封。
古坛芜没。
仙乡故里。
半落俗家。
真境馀风。
惟残瓦砾。
枯松夜月。
稀闻元鹤之声。
暮草秋烟。
空听莎鸡之响。
当时云洞
多隐狐狸。
昔日芝田。
尽生禾黍。
遐追灵迹。
显验休祯。
皇帝特下明诏。
创造灵宫。
恩赐内外。
行用库钱二百万。
爰徵班匠。
乃速厥功。
于是木神选材。
九层重构。
地祇献土。
百堵俱兴。
水伯进泉以为池。
山灵走石而作础。
巍峨云阁。
乍似化成。
岌嶪霞堂。
初疑涌出。
檐张羽翼。
栋压虹蜺。
粉壁霜凝。
丹楹火亘。
窗笼倒景。
户辟长霄。
塑像新成。
仪形乍降。
神情欲语。
似讲五千之文。
意貌将行。
远化十方之士。
金炉芬馥。
宝伞回旋。
乍睹出槛之羊。
犹疑跪乳。
初观如练之马。
尚虑嘶风。
庭剪蓬茅。
重生瑶草。
园除槿。
再吐琼花
冈阜崔嵬。
楼台显敞。
齐东溟圆峤之殿。
抗西极化人之宫。
剑阁之灵威。
尽归行在。
簇峨嵋之秀气。
半入都城
烟粘碧坛。
风引清磬。
故得五老下降。
四真俱来。
画地而成其江湖。
撮土而作其山岳。
坐致风雨。
可以倒洛倾河。
立起云烟。
可以反昼作夜。
化草木以成军旅。
变士马以成丛林。
如斯出师。
岂惟百胜。
如斯伐叛。
何啻七擒
是以天灾流行。
尽彼盈虚之理。
历数倚伏。
禀其否泰之宜。
左慈呼召于神兵。
鞭笞偫盗。
许逊指挥力士
剪荡狂妖。
所以阴骘兆人。
弥纶万里。
祁瞒丹水
累陈馘告之功。
牧野昆阳
累献遗俘之捷。
戈甲耀乎八水。
营垒塞乎四郊。
阵势云横。
军声雷动。
血洒空而骤雨赤。
沙涨野而飘云黄。
困兽摧牙。
长蛇畏尾。
效鄾人之宵溃。
观楚幕以昼空。
德均而义士致身。
气直而王师难老。
度日而长鸣金鼓。
曾不告劳。
终年而不解铁衣。
未尝言苦。
既而凤城光复。
龙德昭明。
枉矢当弦。
穿月之功奚用。
长竿在手。
撞天之势何为。
遂至修鲵脱泉。
狂兕入匣。
师道运末。
断领于赤心之徒。
禄山数穷。
劈腹于苍头之辈。
况逆巢干纪。
悖气凌空。
鸣蝼蝈七百馀龄。
聚豺狼数十万众。
伤残九土。
凌犯二京。
盖因祝天网以缓诛。
布仁风而宽戮。
遂偷生之五载。
并除恶于一时。
蚩尤之冢既成。
坚埋铁额。
长狄之喉已断。
永戢雕戈。
立此神功。
实资道力。
我太上金阙元元天皇大帝为天地父母。
帝王宗师。
历教三皇。
皆万八千岁。
候乎四气交会。
五运合同。
国位永付于子孙。
圣祚上齐于日月。
克绍万八千之岁矣。
高祖神尧皇帝应天受命。
历数在躬。
以乡观乡。
去仙乡之无远。
上德不德。
增帝德以弥高。
辍九尺之班符。
封山印海。
追八景之仙辂。
辗雾盘云。
负扆垂旒。
当阳阐化。
太宗文武皇帝握乾阐坤。
修文偃武
大礼无体。
百礼而尽执根元。
大音希声。
一声而振动金鼓。
天锡勇智。
絷虎豹如束刍。
神助皇威。
跧蛟螭如结蚓。
还真返素。
游艺依仁。
以无绳为绳。
缚六雄与五霸。
以不器为器。
笼四海与九州。
然后争于不争。
则战争而永息。
欲于不欲。
则嗜欲而长消。
方士众臻。
真公来格。
安期异状。
大若匏瓜。
园客之茧殊形。
磊如盆盎。
垂衣一百五十代。
享国一万八千年。
伏惟圣神聪睿仁哲明孝皇帝陛下克绍丕图。
统兹大业。
心悬寿镜。
身享福庭。
帝道中兴。
国根深固。
永保神器。
长正皇纲。
虎牙将军
领八千之勇士
龙头元帅
提百万之精兵。
永以镇定区中。
永以削平天下。
巨鳌毙而形躯塞海
长鲸戮而鬐鬣插天。
或炙或焚。
尽千山之木。
以烹以饪。
竭五湖之泉。
紫焰腥膻。
青萍膏血。
祅日堕落。
孛星陨坠。
苍旻开豁。
黑气消亡。
献巨逆之三颅。
告行朝之九庙。
耀武威于英代。
立京观于神州。
岁越大椿。
年逾巨浸。
天眷北顾。
备法驾以返尧庭。
帝泽东流。
乘仙舆而怀魏阙。
集偫牧以颁瑞。
朝诸侯于明堂。
摭逸搜沈。
兴灭继绝。
八龙云篆。
降禹稷之天书。
二武圣文。
商周之帝德。
中阶平而国泰。
德正而时雍。
宝祚之神功。
由太上之圣力。
端拱垂衣。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剑南西川节度使太尉中书令颍川郡王陈敬瑄
夏日高悬。
吐赫曦之可畏。
德星永聚。
实祥瑞以明标。
遥辟龟城
远迎龙驾。
献璿玑以酌大化。
如转碧天。
移蓬莱以作行宫。
似离沧海。
郭琪扇摇于行伍。
阡能搔动于山林。
韩秀升聚蚊为雷。
阳师古积萤斗日。
生擒者有同缚鼠。
诛戮者无异刲羊。
舞百兽于庭前。
堪标玉牒。
役五丁于麾下。
可碎铁山
文翁武侯之才。
萧猷浚之策。
未可与俦。
昔韦南康镇成都
二十馀载。
郭汾阳为辅弼。
二纪在朝。
比其勋庸。
量其惠化。
则请留九闺之储。
一裘之岁。
未为多矣。
耀陈氏剑南之政。
裴度淮西之功。
具载典彝。
永光勋绩。
行在都指挥使左神策军中尉十军军容田令孜
昆冈玉柱。
独力扶天。
大华金莲
张心捧日
佐圣而出。
为国而生。
有逾千越万之才。
有闻一知十之智。
暧然和气。
助青帝发生之仁。
卓尔高情。
仰素王垂训之道。
观帝符而五贼皆见。
握人镜而万象难逃。
聪可听其无声。
明可察其未眹。
弼时立德。
开国承家。
赏罚无私。
九土之诸侯怀惠。
恩威普度。
十军之将帅归心。
克已推诚。
虔心奉道。
古原层构。
敬之而无异丹台。
旧贯规绳。
仰之而如升白日。
礼无上之帝主。
事威仪之法王
神兽八千。
冲犀象如蝼蚁。
天丁三亿。
转海岳如萍蓬。
尚父之成功。
身居第一。
汉酂侯之著绩。
才独无双。
镂鼎铭钟。
纪勋颂德。
左仆射平章事萧遘
器业绝伦。
神秀贯古。
笔海压淮湖之浪。
学山凌衡霍之峰。
天植国桢。
文滋相业。
一匡皇化
八秉洪钧。
函丈之间。
布奇兵之亿万。
跬步之内。
安率土之蒸黎。
黄鹤频鸣。
召公之可控。
青牛不喘。
邴吉以难知。
吏部尚书平章事韦昭度
宗庙重器。
社稷令臣。
当昴位以星悬。
镇台阶而山立。
蕴圭璋特达之德。
植松贞固之心。
穷训典以立心。
正风正雅。
调盐以味道。
肥国肥家。
仲父上公
空就九三之位。
大临梼戭
虚垂二八之名。
兵部尚书平章事裴澈
泽马表瑞。
天骥呈祥。
雄节贯时。
清风涤俗。
银汉横空而高朗。
玉绳垂象之英华。
学川则四渎波澜。
书林则五松烟雨。
正气凛于朝野。
直道贯于羊肠。
自辍职瀛洲。
登庸昭代。
重持傅说舟楫
再秉皋陶钧衡
皆磨智刃而裁莽腰。
尽淬文锋而刳卓腹。
飞龙使杨复恭
甲门华冑。
鼎族令名。
三教精通。
九流澄澈。
体物则左张却立。
缘情则推先。
论昆仲而八龙掀鬐。
谈经史而五鹿折角
秉枢衡于累代。
贯名氏于百家。
吴季札之仙姿。
孔文子之敏惠。
青山蕴玉。
发偫岫以光辉。
绿水怀珠。
起一川之晶彩。
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苗允礼。
四渎比位。
五星炳灵。
清掩玉壶
轻金诺
智圆若月。
长垂助日之光。
辩注如川。
每凑为王之海。
秉气正直。
执心温恭。
王佐宏才。
帝臣重器。
当轴而身回地纪。
持枢而手正天文。
宿禀道门。
素钦直教。
信言不美。
常行质奏之词。
法语可尊。
每契和平之理。
枢密使骠骑大将军李顺融
三杰挺生。
千山发秀。
元礼龙门之峻。
庆及令孙。
少君鹤驾之高。
福兹灵叶。
掌万机之密务。
济一国之黎人。
公清而水镜含虚。
正直而朱绳让美。
博学则邱坟著绩。
操觚则锦绣成文。
实腹守真
弃百虑于襟怀之外。
虚心待物。
纳八荒于方寸之间。
监军使骠骑大将军兼三川制置都监刘景宣。
景宿呈祥。
卿云布彩。
风骨俊迈。
才量宏深。
淮南王之琼林。
骖鸾不远。
河上公友。
跨鹤非遥。
赞护克勤。
勋庸永著。
左街威仪明道大师尹嗣元。
大仙灵苗。
高族茂叶。
太上元元之上足。
文始真君之哲孙。
七岁悟道。
十三逢师。
紫玉之骨将成。
终游阆苑。
黄书之文已究。
即上朱陵
道士李无为。
国源清派。
天叶芳阴。
真诀千里。
穷研咸达。
仙经万卷。
讽览无遗。
皆同在师门。
结为道友。
三天凤玺。
化灵㤅以成书。
一粒龙丹。
驻童颜而度劫。
星冠月帔。
上礼于元皇
虹辔云舆。
前朝于大帝。
金蚕五斛。
暗吐仙丝。
琼节一双。
遥迎真侣。
自昔忠臣明主。
咸理国以升天。
应历运以救时。
苏生灵而毕绩。
少昊颛顼
皆上紫微之宫。
君奭太公。
俱乘碧霞之辇。
其宫室牖户。
台榭池塘。
似云雾之结成。
如丹青之写出。
七十二之福地。
三十六之洞天
神仙之窟宅相连。
青城为户牖。
真境之风烟不杂。
嶓冢为坛台。
可以济渡四迷。
开宏七部
仙衣非制而自有。
岂假纫针。
仙车不驾而自行。
曾无辙迹。
九重天上。
白玉为京。
千雉城中。
黄金作殿。
披衮服而身挂日月。
戴冕旒而坐镇乾坤。
天纲正而四气和。
国步而三元序。
手执长生之柄。
制定白驹。
心藏要道之根。
乘赤鲤
况乎代变时迁。
绵历于三千馀岁。
建邦立国。
峥嵘于四万馀年。
门巷新成。
人烟渐炽。
当时阛阓。
髣髴如存。
今日宫庭。
精新尤盛。
七色凤辇。
驾幸仍频。
九班龙舆。
巡礼弥敬。
太虚天馆。
常开不夜之门。
天极福堂。
永对长春之景。
气连碧落。
光掩赤城
臣职忝禁林。
身叨词客。
涉儒海而素浅。
渡文河而不深。
董仲舒五彩之蛟。
稀来笔下。
杨子云三清之鴳。
少到毫端。
愧无黄绢之才。
难纪紫烟之瑞。
词曰。
洪源肇开。
浩劫无际。
恍惚大道。
希夷象帝
太初既隐。
太始来继。
元黄在壳。
清浊未蜕。
天地之前。
亿千万岁。
山比我久。
如电之逝。
海比我大。
如丝之细。
与释比较。
空门永闭。
与儒并功。
章甫无势。
昭德塞违。
解纷挫锐。
设教随机。
应变无滞。
三皇益明。
五帝增睿。
率土皆泰。
偫生咸济。
楼观发轫。
函关挂轊。
罽宾阐化。
身毒布惠。
无状之状。
无声之声。
去莫可送。
来莫可迎。
强字之字。
强名之名。
太虚之上。
黄金为城。
杳冥之外。
白玉作京。
焕赫六极。
牢笼八纮。
万国同酌。
百壑咸倾。
莫得而竭。
莫得而盈。
浅而行者。
长居利贞。
深而行者。
永致太平。
凛凛烈气。
化作天丁。
郁郁劲草。
变为神兵。
火刀电耀。
霜剑虹明。
戮封豕。
瓜剖长鲸。
地古风变。
俗阜时清。
年代绵邈。
岁月峥嵘。
新宫是建。
永观厥成。
赫赫高祖
明明圣孙。
开凿造化。
刳剔胚浑。
把捉日月。
包裹乾坤。
鸾跄凤跱。
虎步龙蹲。
鸟卵之中。
可纳穹旻。
黍粒之内。
能藏昆崙。
尘波澄澈。
智浪渊沦。
迷罗自解。
莹镜难昏。
万象俱尽。
惟道独存。
三教争长。
惟道独尊。
心藏五贼。
国静九门
逢逢谏鼓
汛汛衢樽。
五方入贡。
八表争奔。
车徒川骛。
租赋云屯。
巍峨玉皇。
焕赫金箓。
灵宫八海。
水府四渎。
尧汤宝位。
舜禹天禄。
巨寇枭殄。
神州克复。
去召千神。
来臻百福。
天转碧轮。
地旋黄毂。
献玉十珏。
贡金九牧。
寒暑运行。
祯祥倚伏。
害蛟毙刃。
兕殪镞。
轩镜在握。
殷绳当木。
琼台九层。
银蚕五斛。
手指青牛。
骑白鹿
洞启括苍
天开王屋
皇根国叶。
帝宗天族。
明堂端拱。
元臣启沃。
四海万方。
无思不服。
九虬夭矫。
双凤回旋。
鹤驾清汉。
鸾骖紫烟。
累行盈百。
积功满千。
丹琼楼高。
上接九天。
碧玉坛峻。
下降八仙。
犬吠蓬岛
龙耕芝田。
地有谦道。
东走众川。
人居上德。
南御偫贤。
大活之井。
长生之泉。
延洪圣祚。
万八千年。
涅不缁
乌非染黑。
然于自然。
得于自得。
何以发蒙。
内辨其惑。
何以开悟。
中修其式。
如车指南。
似星拱北
隐见无常。
变化不测。
大象难包。
二仪益塞。
大智难展。
六合陋仄。
长生之柄。
永寿之域。
朝服刀圭。
暮生羽翼。
庙献三颅。
风清万国。
灵观新构。
偫仙来格。
琼宫宝台。
玉书金策。
丰碑岳立。
巨龟鳌逼。
词惟颂美。
文匪诞饰。
鸾鹤翘蹲。
龙蛇腾掷。
紫气氤氲。
赤光歙赩。
七圣握图。
九皇执敕。
梵宇无光。
儒宫失色。
端冕明堂。
垂旒御极。
运齐三五。
庆延万亿。
开辟寰宇。
咸仰道德。
永致中兴。
皆从帝力。
刘崇都官郎中 唐 · 薛廷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七
敕。
具官刘崇彝。
朕听政之暇。
耽玩偫书。
每读考槃之诗。
常轸遗逸之虑。
访于舆论。
得尔彝。
闻其常抱业试于有司。
才优数奇。
十上不第。
言行修整。
文学该通。
儒雅之声。
著于洛下
而以尔令弟。
秉予大钧。
鸿飞冥冥
不近贤路。
从军试吏。
亦曰彊名。
荀徇尔私。
其如公议。
是用陟居华省。
宠以郎曹
典制六官之重。
伏奏青蒲之上。
畴尔夙志。
予恩不轻。
凡百未申。
宜体朕乐善兴能之意。
无患不知也。
可。
慕容彦超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二
朕与卿久叙兄弟。比无嫌隙。
自前岁奔逃之后。寻时慰纳如初。
察忧疑则推以赤心。邀信誓则指之白日
留男不归大职。欲巳只在旧藩。
动必依从。断无疑阻。
何故执心不定。率意而行。
聚草寇于城中。修战具于衙内。
发言不逊。举事无常。
差遣元随。主持镇务。
恣令残害。任便诛求。
率配之名。三四十件。
抢拾事力。赡养奸凶。
一境生灵。不胜其苦。
南则结连淮寇。北则勾唤刘崇
早者差都押牙郑麟口奏敷陈。乞移藩阃
朕推心嘉纳。回诏允俞。
昨上表请赴阙廷。朕亦一从卿意。
复成欺侮。翻有指名。
兼更伪诈郓州书题。点染齐王勋德。
且非奇计。何必如斯。
近者东面诸侯。相继奏报。
称卿差点管内人户。团并义营。
欲议发军。攻取邻道。
众情不服。阖境波逃。
其百姓皆并力同心。杀却元随镇将
例各将家回避。散投外界潜藏。
或则保聚山林。就便构置寨栴。
惧卿挟雠屠害。不保朝昏。
悬望官军。救护为主。
朕为人父母。能不痛心。
吊伐之行。盖不获巳。
今差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等部领马步大军。问卿情状。
卿若能改心知过。束身归朝。
当许全生。待之如旧。
朕或违信。是谓自欺。
卿若拒张。便令攻取。
今更飞此诏。始末指陈。
冀卿静虑深思。庶几转祸为福。
言尽于此。卿其图之。
宣谕晋绛慈隰诸州军民敕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三
朕早事刘氏。共立汉朝
高祖寝疾既危。朕与扬州史宏肇。
于御床之前。同受顾托。
嗣君既立。叛乱继兴
朕讨平河中。克宁关内。
敢言劳苦。贵保宗祧。
自镇邺都。复当戎寄。
忘食废寝。夜思昼行。
固护边疆。训齐师旅。
忧时忧国。尽节尽忠。
不期群小连谋。蔽惑幼主。
忽于内殿。并害大臣。
朕方在外藩。亦遭谗搆。
密降宣命。潜遣行诛。
诸将知此无辜。乞除君侧之恶。
遂与将士。同赴阙廷。
凶竖计穷。迫害幼主。
朕遂奏太后。请立刘赟
比候到京。方议册立。
便值河北告急。契丹内侵。
遂领大军。径赴救援。
澶州起程。北去辎重。
相次先行。旗队才移。
军情忽变。喊声动地。
事势莫知。攒集戈矛。
请朕为主。逃脱无地。
扶拥入京。内外臣僚。
藩岳侯伯。表章继至。
推戴益坚。勉副群情。
寻登大位。照临之内。
罔不倾心。不谓北京留守刘崇
显有包藏。辄萌僭窃。
散飞文字。诳惑人民。
骚动一方。酷虐万姓。
差点丁壮。率掠货财。
杀戮无辜。诛剥难状。
刘崇自居藩镇。唯务贪求。
刻削军都。增添税赋。
千里之内。民不聊生。
今则又作猖狂。更加暴虐。
谓人情可以诈取。谓天命可以僭求。
颠越如斯。不亡何待。
朕方辑宁区宇。拯救黔黎。
见举大军。往平微孽。
爰念河东管界。皆是朕之生灵。
被此凶残。深怀轸恻。
即候收复城垒。当议减放税租。
内外军民。并与洗涤。
更在沿边藩镇。明宣朕怀。
接界户人。勿令侵扰。
其边界城池。巳令修戢。
要辨奸细。切须堤防。
安抚生民。以副朕意。
慕容彦超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三
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
不知恩信。
辄恣凶狂。
北则勾唤刘崇
南则结连淮寇。
劫掠邻县。
邀截路行。
差补元随。
主持镇务。
一向残害生聚。
百般诛敛货财。
赡养奸凶。
图谋悖乱。
割剥之苦。
所不忍闻。
朕每为含容。
欲全终始。
近据东西诸处申奏。
慕容彦超遍于管内抽点乡军。
人户不伏追差。
逐处杀劫镇将
又惧挟雠屠害。
悉是逃窜山林。
言念众多。
尽能忠孝。
嗟我赤子。
遇此乱臣。
方当寒冻之时。
可想艰辛之状。
须行吊伐。
以救孤危。
今差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统领大军。
往彼问罪。
指挥告报诸军。
兖州界。
并不得下路村舍。
斫伐桑枣。
驱虏牛驴。
毁拆舍屋。
发掘坟墓。
如有犯者。
便行军令。
候至城下。
曹英散行指挥安抚人户。
兼勒诸县依旧勾当公事
仍差使臣兖州四面边界招唤百姓。
令著营养。
如有恶党接便为非者。
即就彼处断。
其人户不得更于堡塞团集。
仍勒县镇官员。
节级明具朝廷指挥告报。
劝课农桑。
无失春计。
兼自前有兖州管内人户。
慕容彦超迫虏诳惑诱引。
见在州城内者。
及有元在兖州充职人等。
必是逐人各有骨肉房亲在城。
今官中一切不问。
令州县倍加安抚。
勿纵节级所繇衷私恐吓。
若有全家并在兖州城内者。
或有庄田店宅
及诸般物产。
如元有人勾当
勒一切仍旧。
若无人主张。
即委邻人较看守。
勿信任人妄有占据。
及毁拆斫伐。
候收复城池。
分付本主。
一夫作乱。
万姓何辜。
兴言疚怀。
伤叹无巳。
故兹告谕。
各令闻知。
宣慰麟州刺史杨仲训敕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四
麟州刺史杨仲训及军州将吏职员等。据夏州节度使李彝殷奏。
得汝等状称。刘崇拒命圣朝。
坚其逆垒。今被部族侵迫。
乞垂救解。兼巳称大朝正朔。
并门逆命。边郡无归。
值妖孽之胁从。致朝贡之阻绝。
今则蕃部兵民。助我讨违。
汝等哀告蕃邻。欲谋归向。
备睹变通之意。特用宏纳之仁。
宜示抚安。用奖忠顺。
指挥州府及诸蕃部。不令进攻。
汝等便宜明宣朝旨。告谕军民。
应是通河东道路口岸。画时遣人守禦
不得通人来往。凡有公事。
一一奏取朝廷指挥。其官员将校职掌。
一切依旧。仍分析名衔申奏。
当议等第加恩。兼之酬赏。
兖州大赦文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四
在昔哲王承天育物。莫不内修庶政。
外抚诸侯。推诚以待人。
人皆自信。虚巳以驭下。
下无弗从。是以车书大同。
革兵不试。动植遂和平之性。
蒸黎绝愁叹之声。朕以眇躬。
猥承大统。侧微自效。
从军旅之中。亿兆所推。
获托王公之上。涉道斯浅。
于德未章。致其毒螫之凶。
为我生灵之患。逆贼慕容彦超
舆台贱类。阘茸微人。
历郡牧而至藩侯。扇贪风而彰恶迹。
洎予临驭。无閒绥怀。
而乃颠越不恭。奸邪是恣。
北则结连戎虏。南则臣事淮夷。
每与刘崇。潜通人使。
剖割万姓。伤残乃杼轴其空。
盗横一州。严酷如炉炭之上。
招呼亡命。剽劫邻封。
缮甲治兵。深沟高垒。
既显悖违之状。须兴讨伐之师。
朕昨暂御戎车。来巡军寨。
睹貔貅之贾勇。愤蛇豕以为妖。
咸请先登。不容假息。
士怒未泄。逆垒俄平。
盗泉巳涸其源流。恶草尽除其滋蔓。
班师振旅。六军方乐于凯旋。
荡秽涤瑕。一境宜覃于霈泽。
可赦兖州管内。取五月二十七日见禁罪人。
及未发觉者。大辟以下并赦除。
元凶流毒。同党济奸。
国有常刑。皆合显戮。
特示好生之道。猥宽连坐之诛。
应曾与慕容彦超同恶之人。逃避潜藏者。
并与释放。仰于所在。
自出陈首。百日不首者。
获罪如初。应巳伏诛逆党人等。
于诸处有骨肉者。先巳指挥放罪招安
尚虑本身抵法之后。却有惊疑。
宜令所在州县。明行告谕。
并释放不问。兖州城幕职
及州县官吏军府将校
令并放罪。其衙前州使两院职役人本城军都。
并敕仍旧。自慕容彦超违背巳来。
乡州山寨豪强人等。接便为非。
却掠掳杀。今因收复。
并与洗涤。一切不问。
外诸军将士等。勇于为主。
奋不顾身。所有没于王事者。
各等第给布绢。仍以本人半分衣粮与本家一年。
有亲子者。官中并与收录安排。
军使都头以上。皆与赠官职。
贼据一城。民残四境。
或撤毁其墙屋。或蹂躏其田畴。
槩于徵取供军。点集应役。
并宜矜恤。俾渐苏舒。
兖州城内。所有徵取今年屋税。
及蚕食盐铁诸杂税物。并与除放。
城外官军下寨处。四面去州城五里内。
所毁今年夏税苗子蚕食盐铁。并诸杂沿徵钱物。
并与除放。五里外十里内。
除放今年夏苗子。三分中减放一分。
兖州城内百姓。被慕容彦超闭门巳来。
无辜杀害者。宜令本州存恤其家。
其被杀官员。宜令本州官具录奏闻。
当行恩泽。所有被毁拆却舍屋极多。
及收城之时。延火烧爇。
官中给赐材木。盖造。
攻取城池。须资力役。
既临矢石。或致丧亡。
致人殁身。在朕深念。
诸州差别人夫内。有遭矢石身死者。
宜令逐州县分析姓名闻奏。官中各给绢三匹。
以省库物充。仍放下三年诸杂差遣
勒本县给与文帖。其部领人夫州县官等。
到城下施功者。据劳役日月等第加减选。
莱芜监所抽点到诸县义军。巳各指挥放散。
今后更不得管系名额。其权充都将节级者。
亦不得此后于乡村内更有称呼。于戏。
夏为长嬴。劳军民以从役。
圣职教化。用干戈而剪凶。
惟予不明。增愧于是。
尚赖穹旻之祐。渐期寰海之安。
告尔鲁人。咸体兹意。
亲征刘崇御札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朕自遘闵凶。再经晦朔。
山陵巳卜。日月有期。
未忘荼蓼之情。岂愿干戈之役。
河东刘崇。幸灾乐祸。
安忍阻兵。乘我大丧。
犯予边境。勾引蕃寇。
抽率乡兵。杀害生灵。
觊觎州县。朕为万姓之父母。
守先帝之基扃。闻此侵陵。
难以启处。所宜顺天地不容之意。
从骁雄共愤之心。亲御甲兵。
往宁边鄙。务清患难。
敢避驱驰。凡在众多。
当体兹意。取此月十一日亲率大军。
河阳路亲征。伫平妖孽。
永泰寰区。应沿路排当。
并不得差遣百姓。科配州县。
及于人户处借索劫掠。远近节度刺史
并不得辄离治所。求赴朝觐。
诸司各宜应奉公事者。即仰从驾。
诸无事者。不在扈随。
务从省要。免至劳烦。
故兹札示。想宜知悉。
刘崇赦文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昨者刘崇纵肆毒螫。勾引蕃戎。
困我生民。深入泽潞。
朕所以泣辞神御。亲总甲兵。
抑荼蓼之哀怀。殄豺狼之凶党。
诚赖元穹垂祐。将士输忠。
大剪寇雠。寻清原野。
览贼寇经繇之地。深切悯伤。
当城池围闭之时。良资捍禦。
适因驻跸。宜示特恩
潞州诸县。取今月二十七日巳前见禁罪人。
除死罪外。并宜与释放。
当州数县。昨经贼军伤残处。
人户所徵今年夏税斛斗钱帛。三分与放一分。
内有村坊。元不遭贼寇残伤者。
不在蠲放之限。潞州昨经围闭。
将校职员。同力守禦
兼以大驾驻跸。迎奉无阙。
应在城将校官吏职员。宜令本州具名衔以闻。
各加恩泽。昨杀戮贼军之处。
四面山谷閒。尸首绝多。
宜令逐处官吏。差人收敛埋瘗。
勿令暴露。逐处坟墓。
曾被贼军发掘者。指挥掩闭。
河东契丹败散兵士。其中有潜窜山谷閒者。
并令招唤。不得辄有伤害。
如是义军百姓。便可放归本家。
若是军人及诸色人。并监送至驾前。
各与稳便安排。辽沁二州。
新属潞州。久陷贼境。
深可悯伤。委本道节度使倍加安抚。
所有刘崇烦苛事件。并与蠲放。
宰相等上尊号表 吴越 · 裴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九
光庭等言。臣闻惟天为大。
圣人合其德。知微其神。
至人契其道。德应者天锡其命。
尊者帝受其名。伏惟陛下克享天心。
诞承丕命。仁育万类。
道光四表。功业见乎变。
祯符应乎时。往者国步多艰。
克清内难。皇天眷祐。
受命文宗。允协圣谟。
肇修人纪。不易日月。
再造乾坤。此陛下之神武也。
若乃钦明上古。允恭克让。
缀学设教。定礼创历。
章施五采。克谐八音。
缉熙之教成。肃雍之德备。
此陛下之圣文也。若郊祀天地。
文之经也。敬事神祗。
文之德也。柔远能迩。
文之化也。登封告成。
文之表也。非大圣则不能合其典谟。
非至神则不能制其通变。故功成者不可不表。
德至者不可不崇。是以百辟禺望。
三灵乃眷。将谓鸿名尚阙。
大典未敷。臣等昧死上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陛下将以首出千古。表正万邦。
伏愿守神器之至公。违鸣谦之小节。
微名不可以深拒。大典不可以固违。
则乃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凡在含生。不胜大庆。
臣等区区。敢以固请。
谏伐河东乾德元年十二月 后唐至宋初 · 范质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右编》卷二三
臣气疾发动,近将两月,不面天颜,攀恋圣慈,深负忧责。
臣今有刍荛,上闻睿听,内量僭越,甘伏罪谴。
后来臣虽疾病在假,伏闻陛下有亲征河东之意,半月已来显然,外议皆云必行,固无改易。
臣切料河东刘钧潞州奔败之后,乃数年遭天军讨荡,即日困蹙;
兼肘腋之间,自有翻变,契丹削弱,不能援助。
銮舆若到城下攻取,少时必是成功。
然须十分之中,七八分则料其必取,三二分料其未得。
未得者何?
若大军三数月间在贼城下,料草不接,即须抽退。
虽无损军,势且虚困自家一二十州百姓,枉费朝廷事力。
近闻般运粮草才第一转,所在乡村甚有逃户。
盖是晋、绛、蒲、陕、汝、洛、怀、孟及沿山诸州人民,频年以来,秋夏不熟。
陛下八年令免供输,尚自逃走,若是更有差遣,自然难为驻足。
百姓般运艰难,更不一一敷陈。
又闻所般运粮草且至潞府、晋州,将来大驾到河东城下,三五十万粮草,潞府、晋州百姓无多,不知更差何人津置?
此事须挂宸衷,请陛下子细勘算军马粮草准备之数,必若有备,则更复何忧!
臣窃见七八处大藩方皆要害之处,即日并未有主帅,皆是儒士懦弱,权轻力小。
若是四方无事之时,大驾不离京阙,则必无忧虑。
若是兵戈稍动,烽烟未弭之间,须忧凶豪不逞之徒生心冀望。
缘此辈无识无知,不算道理,遇便即发,视死如闲;
万一有之,陛下出军在外,争得安心?
中间世宗亲征河东之时,近畿小小兵士亦有奸谋者,赖尉氏兵马监押擒获。
事虽不大,人心可知,愿陛下稍挂宸衷。
臣窃见河东物力军势,百倍不及大朝,穷困危迫,日忧亡灭,乃是本分。
朝廷强盛,军马天下无敌,北至燕,东至海,南至五岭,西至陇右,百六七十州之地,无不慑服。
陛下即位四年,有此基址,以前开基创业之主,三五十年尚未如此,又何必须为河东六七州险阻穷困之地,虚躁圣怀?
更俟三二年,时岁稍熟,收拾粮草,诸事有备,贼界渐困,此时动未为迟晚。
臣窃料河东六七州孤危如是,不计几时,必无霸盛。
刘崇世宗即位之初,假契丹雄盛之力,全军南来,一战大败,将校军士,十分去九。
此天不助一也。
陛下初有天下,李筠方州之地归投河东,陛下才登太行,立平寇贼,刘钧苍忙奔走不暇,抛弃兵刃,甚于高平
此天不助者二也。
天意人事,不言可知。
即日尸居馀气,茍延岁月之命,必无与大朝争衡。
愿陛下以生灵为念,所贵资洪福,益圣寿,以社稷为重,端坐镇静,不轻举动,则天下幸甚。
臣位居上相,受国深恩,国家大事,动系安危,茍或不言,是辜天地。
惟陛下详察。
按:《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台湾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本。
龙卫军使司空刘崇禧谥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五
夫名实有伦。
在乎素履。
考功无籍。
莫得而书。
今据故吏洪隐纪其行事。
有司质以为谥。
惟崇禧一昨受推毂之命。
师次淮阴
终于王事。
服勤死众。
总于弗忘。
是谓夙夜就事。
受命不迁曰敬。
刘崇禧请谥曰敬
谨议。
请复乡饮礼书978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咸平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月日,乡贡进士田锡惶恐顿首,献书皇帝陛下。
臣闻圣人建大业,得大位,制礼以经邦国,作乐以和神人。
五礼行于朝廷,远方之民有终身不得观之者;
六乐奏于宗庙,远方之俗有终身不得闻之者。
于是制乡饮之礼,行乡校之间,俾人遍知,冀人易识。
盖其礼甚辨,其仪甚详,有祭献之仪,有俎爵之数,命乡人之贤者为主,延乡人之老者为宾。
揖让拜起皆有仪,升降进退必有位。
以金石之乐和其节,以《雅》《颂》之诗道其情。
自秦承周衰,汉迩秦乱,不能行之。
至后汉世祖行之,世祖之后复废。
西晋复之,西晋之后又废。
至皇唐用之,明著礼文,散颁郡国,咸俾长吏,以化黎元。
至开元中宣州刺史裴耀卿以为乡饮之仪,唯于贡士之日略得举用,其馀寝停,岂圣王化俗之心,岂良吏知礼之大?
于是拜章奏以上言,自恭勤而行礼。
月而习之,岁而行之,于是宣州耆老,宣庭寮吏,每闻歌《白华》之什,《华》之诗,《南陔》之篇,《由庚》之颂,言孝子养亲之道,述万物遂性之旨,观者皆踊跃,听者有感泣。
盖礼乐之感于外,而精诚之发于中也。
在唐之世,为唐之牧守,唐之世祚垂三百载,唐之牧守凡几千人,唯耀卿能于一郡之间,独奉先王之礼,犹化其俗,尚移其风。
以是知先王之礼不徒行,先王之乐不徒用,但后人行之不得其道,用之不知其微。
国家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以天地同和。
与天地,祭宗庙,祠山川,正齿胄,迨封册冠婚之礼,军旅宾客之容,陛下皆举百王之礼而行之,以六代之乐而明之,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矧国家括地三百州,拓土一万里,年谷屡稔,民风大和。
朝廷之礼既崇,而远方之民有未亲见之者;
朝廷之乐既备,而远方之俗有未亲闻之者。
愿陛下申明旧典,举行新命,颁乡饮之礼,修乡饮之仪。
使其观祭献之严,则知不忘报本矣;
藻之祀,则知所贵者诚矣;
见贤者为主,则知懋德者可尊矣;
视老者为宾,则知高年者可恭矣;
阅揖让拜起之式,则知谦恭撙节之可学矣;
见升降进退之容,则知折旋俯仰之可习矣;
闻《白华》、《南陔》之诗,则知孝于父母矣;
听雅音正声之奏,则悦于和乐矣。
月而习之,岁而行之,稔于礼而自熟,渍于道而弥深。
讦愎化为柔和,狠戾迁为贞顺,革恶归善,流邪复正,其何难哉!
盖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不觉自迁于无过之地,不觉自生于知耻之性。
既无过,又知耻,国家虽设刑,而无淫慝可刑矣;
朝廷虽设禁,而无过差可禁矣。
若是,则为父者以慈而为教也,为子者以孝而自守也,为兄者以友爱而自得也,为弟者以恭谨而自悦也,为夫者以和而有其室家也,为妇者以柔而事于舅姑也。
一家率之,一乡慕之,一邑化之,一郡荣之,一国兴之,天下同之,得非王者厉精于礼乐而致之,诸侯折节于礼乐而奉之?
若以为古之礼也不可复行,则世祖承盗莽之后而能行之,晋氏承曹魏之乱而能复之,太宗革隋季之淫而能用之
若以为俗之薄也难骤化之,则裴耀卿何以化之,宣州之民何以顺之?
是知千古绝迹,三代旷礼,犹可缮完补缉,损益裁酌,沿其俗、适其时而明之。
况贞观之风,开元之化,左顾不远,右眄可及,彝章不泯,令式斯在。
昔舜庭奏乐,而鸟兽率舞;
燕谷吹律,而草木遂萌;
文王行礼,而虞芮怀惭;
范宣让功,而栾黡知变。
夫金石至和,非有乐于鸟兽,而鸟兽自舞;
草木无情,非必应于律吕,而律吕能通;
西伯之仁,不以化虞芮,而争讼自息;
晋卿之让,不以矫栾黡,而汰虐自亡。
盖礼乐之进物也速,而谦让之服人也深。
况欲以宾主之礼以明之,以祭献之仪以示之,以金石之乐以歌之,以升降之度以化之,以揖让之容以导之,以尊贤之序以命之,以养老之道以喻之,人之心,物之性,得不优而柔之,而自趣之,感而慕之,而自化之?
乡饮之礼,化民导俗,夫如是之速也,愿陛下询公卿而复之,望陛下敕牧守而行之。
行之期年,则民知耻;
行之再岁,则民知教;
行之三载,则民知礼。
行之而不辍,用之而能久,则比屋可封之俗,不独帝尧之时也,圣代当复见矣。
闻乐而感之者,不独宣州有之也,天下当尽然也。
天下幸甚,海内幸甚!
惟陛下裁之。
臣不胜慺慺思理之诚,谨昧死奉书以闻。
臣锡诚惶诚恐,顿首再拜。
胡旦978年2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咸平集》卷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秀才先辈:人来得书,窃知宁适,慰悦之外,感荷良深。
兼蒙见招,俾与文会,良期美信,莫尚于兹,甚善甚善!
余念自出蜀至咸、镐间,今已六稔,再迁家,两遇权停贡举,羁旅中支离契阔,幽忧愁辛,大丈夫壮节殆亦销烁。
今吾子书中怜余家贫援寡,久住关辅,乃知我者也。
古人所重者交结,翼道佑德,激切奋发,何莫由斯。
吕布、袁遂为奔走之交,晋文介推为急难之友,垂在信史,有志者慕之。
余每自惟,无英才大略以为慷慨事,又无嘉辞优学以为君子儒,而吾子过听虚名,相厚之甚也。
往年得澶渊之书,前岁偶渭北之会,今春得夷门之信,适足见惠然相顾之情也。
《易》不云乎:君子定其交而后求。
《语》不云乎:君子以文会友
古乐府有《结客少年场》。
今三者君皆兼之,恭佩徽音,敢不勉信与学,以为奉交之职也。
古人云:易失者时,难得者知音。
余尝读《西汉书》,见高祖以英武取天下,而文帝以道德化海内,措刑不用几四十年。
于时最称俊才而年少者有贾谊,观其所上书真卿相才也。
然当宣室受釐之际,思鬼神事,诏问之,不觉膝之前席,然终不能大用,惜哉!
迨至有唐贞元长庆间,儒雅大备,洋洋乎可以兼周、汉也。
帝王好文,士君子以名节文藻相乐于升平之世,斯实天地会通之运也。
自数百载罕遇盛事,今锡与君偶斯时焉。
吕状元蒙正得第之后,有御制诗以赐之,闻两制中得与上倡和。
汉世祖以《外戚传》赐窦融,以《河渠书》赐王景唐太宗玄宗侍从臣以文赋相酬酢,今复睹之。
况吾子负倜傥之气,怀磊落之才,将来振海内之名,鼓天下之动,广视阔步于场屋,飞声走响于公卿,高掇荣名,若坐会稽,临沧海,投犗十二而钓取巨鳌也,孰不伟之!
然锡自得君书,三复窥绎,其中有云:「将来举公,有宋、李、赵三才子也。
君欲以文彩声称与之相较胜,亦犹洞庭震泽,幅员千里,吞纳江汉,虽飞涛骇湍,浮天沃日,得不委之?
壮哉,真场籍中燕魏豪侠也」!
君既不以余鄙陋浅近,许与为交游,若使各言其志,则余尝闻孟轲仲尼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也。
又曰:「至仁无敌」。
《礼》称颜子「得一善必拳拳服膺」。
《语》曰:「德不孤,必有邻」。
设使至艺如至仁,自然无敌;
德茍修,而众善必为己邻。
名载德而行,故君子金玉其名,砥砺其行,行茂而名荣,人莫得而胜之也,又何必肝胆楚越,而使人莫己胜也。
郭代公在国学,家寄三百万钱适至,为急难者告之,倾装以赠。
代公器局之名,从而得之。
王起知举,命白敏中疏贺报,甚而欲以状元待之。
白敏中曰:「一第何门不致,奈何轻我至交」?
斯则交友之情,从而见矣。
器局之名,当师范代公而求之;
交友之情,当企慕白敏中而修之,则何适而不为君子也?
吾子勉之。
暮春之月,必获命驾,会挹非晚,欣惬豫深。
谨奉书感谢,幸赐详察。
不宣。
京兆田锡再拜。
真宗答诏论边事咸平二年十二月 北宋 · 钱若水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国朝诸臣奏义》卷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东都事略》卷三五、《宋史》卷二六六《钱若水传》等
臣官忝贰卿,曾叨大用。
国家得失,臣合先言。
但以仲夏朝廷举兵以来,秋末犬戎钞边之后,凡有机事,臣莫得闻,是以不敢上言,恐成狂瞽。
今陛下躬擐甲胄,蒙犯霜雪,驻跸大名,已踰旬浃。
一日遍询舆论,明发德音,大率不过即今禦戎之策,将来安边之术耳。
唯兹二事,试为陛下言之。
臣闻孙武著书以伐谋为上,汉高将将以用法为先。
伐谋者何?
将帅料敌制胜也。
用法者何?
盖朝廷能赏罚不私也。
傅潜领数万雄师,闭门不出,坐看戎虏俘掠生民。
上则孤陛下委注之恩,下则挫陛下锐师之气。
此盖傅潜不能制胜,朝廷未能用法使然也。
军法:临阵不用命者斩。
若陛下明申重法,斩以徇,然后擢如杨延昭杨嗣者五七人,增其爵秩,分授兵柄,使各将万人,间以强弩,令分路讨除,孰敢不用命哉?
犬戎闻我将帅不用命,退则有死,岂不惧恻?
岂独思遁耶,亦来岁不敢犯边矣。
如此则不出半月,可以坐清边塞,然后銮辂还京,陛下威声,振四海矣。
臣尝读《五代史》,见周世宗即位之始,刘崇结犬戎,遣大将杨衮领骑数万,随高平
当时懦将樊爱能、何徽等临敌不战,世宗知之,翌日大陈宴会,斩爱能、徽等,拔偏将十馀人,令分兵击太原
刘崇闻之,股慄不敢出,犬戎即日而遁,是以兵威大振。
尔后收淮甸,下秦凤,平关南,如席卷耳。
以陛下睿圣神武,岂愧于周世宗乎?
此所谓即今禦戎之策也。
其将来安边之术,臣不敢广引前事,虑烦圣聪,止以近事言之。
太祖朝制最得其宜,止以郭进邢州李汉超在关南,何继筠在镇定,贺惟忠易州李谦溥隰州姚内斌庆州董遵诲通远军王彦升原州
然但得沿边巡检之名,不授行营部管之号,皆十馀年不易其任。
立功者厚加赏赉,其位皆不至观察使
位不高则朝廷易制,久不易则边事尽知。
然后授以圣谋,不令生事,来则掩杀,去则勿追。
所以十七年中北戎、西蕃不敢犯塞,以至屡遣戎使,先来乞和。
此皆布在耳目,陛下之所知也。
伏望遵太祖之故事,察下臣之愚衷,精择名臣,分理边埸。
罢部管之号,使其不相统临;
巡检之名,俾其递相救应。
如此,则出必击寇,入则守城,不数年间,可致边烽罢警矣。
颁编敕赦书德音诏咸平元年十二月丙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宋大诏令集》卷一五○、《玉海》卷六六
国家开创以来,诏令所下,年祀寖久,科条寔繁。
爰命有司,重定厥要,去其重复,分以部门,著为定规,允协中典。
宜下颁诸路,与律、令、格、式、《刑统》同行。
其雕造印板,委监馆阁书籍刘崇起管。
感事 北宋 · 石介
 押词韵第十七部
吾尝观中夏,地平如砥石。
幅员数万里,车马通辙迹。
帝宅居土中,紫垣辰极
长江断其南,绝塞经其北。
东海西流沙,天为限夷狄。
三代千馀年,天子虽务德
实以险为恃,四夷皆潜匿。
汉唐德稍衰,地胜岂殊昔。
暂来还亟去,不敢窥城壁。
石晋一失谋,六州沦胡域。
天地破扃鐍,山川无阻阨。
贻尔子孙患,固知非远策。
桓桓周世宗,三十纂
一岁破河东刘崇丧精魄。
再岁复秦凤,不庭自柔格。
三岁出南狩,王师拯焚溺
江北十四州,取之如卷席。
四岁征关南,曾不发一镝。
三州相继降,德声畅蛮貊。
李昪请臣妾,钱镠修贡职。
帝欲因兵锋,乘胜务深击。
直取幽州城,拓土开疆埸。
重收虎北口,复关闭寇贼。
是时战屡捷,六军气吞敌。
平吴如破竹,成功在顷刻。
惜哉志不就,暴疾生中夕。
帝宋承大宝,声名发丕赫。
全蜀献土地,举吴上图籍。
荆潭与瓯闽,助祭来匍匐。
开城纳江俘,御楼受晋馘。
区内一正朔,六州独割剔。
愤愤柳崇仪,才宏包
生长在河朔,耳目熟金革。
旗鼓朝治兵,酒肴夜结客。
握臂说心诚(石本作吐肝膈),倒囊推金帛。
客以豪杰士,遇侯颇感激。
往来达厥诚,生死愿效力。
万德纳我说,洞然绝嫌隙。
事成已有萌,侯去何云亟。
豪杰夜空回,帐中屡叹息。
我览此二事,天意终难测。
抚卷一感伤,两眼泪潸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