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和杨掾月蚀篇1078年 北宋 · 徐积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
元丰之元岁戊午,斗柄斜指西南维。
月行赤道日南陆,营丘分野星虚危。
昨夕既望复今夕,盛若不损盈不亏。
安知变起在顷刻,突如有物侵其肌。
其始色变甚苍黄,须臾赤黑相合离。
良久烟焰极薰燎,一团白玉烧为灰。
黄琮苍璧不可辨,枯株死兔将安归。
孰乌其吻吞巨皿,孰丹其汗流墨池
如食非食始为薄,有物无物不可知。
虾蟆何物敢张口,麒麟何故敢争斗。
是何星曜敢侵犯,自是其形不可久。
君不见对月数眉毛,须臾引臂不见手。
嗟吁天上之神物,乃有如此事。
所蔽至甚不可解,凶而家室亡而身。
不然借使幸而免,后世讥笑遭恶名。
君不见汉朝贾生文有馀,其心大勇其才疏。
当时如必用其术,纷纷不免危其躯。
晁错堂堂蔽于刻,公孙规规蔽于谀。
谷永之才蔽权势,有若鹰犬供指呼。
霍光虽贤亦有蔽,何不早去显与冯子都
刘歆致位为国师,岂若扬雄久以为大夫
蔽于太高李膺辈,蔽于已甚陈蕃徒。
窦武不断蔽可痛,柬之不忍蔽可吁。
王允所蔽在无权,荀彧所蔽不早图。
萧瑀(原作禹,据康熙本改,四库本作张禹之蔽入于佞,王衍之蔽失之虚。
牛李虽奇蔽朋党,机云虽俊蔽附趋。
王导蔽怨杀周顗,遂良蔽诬杀刘洎
崔浩蔽强杀其身,所蔽若此甚可畏。
我爱安世真朴忠,匿名远世归至公。
有私见求坚不许,以私求谢绝不通。
诸葛武侯将相,心迹皎然无所枉。
有罪至亲而必诛,有功虽雠而必赏。
谢安知婿王国宝,不以身蔽能辨早。
人心自是说而服,不顾四肢与肝脑。
苻坚之师号百万,一战而北若摧槁。
我吟此篇不足录,却忆唐衢忠义哭。
古人今人何择焉,大抵人心蔽多欲。
月之所蔽惟须臾,须臾蔽去明如初。
人之所蔽何太甚,至于终身不悟不可除。
月乎月乎,明哉明哉。
善去其蔽,何速之如。
君子法之,所以改过。
贤者法之,所以知非。
勇决之徒,所以奋发。
感慨之徒,所以嘘欷。
我虽老且病,龊龊无所为。
犹能对月吟歌诗,安得慷慨之士如桓伊,把笛为予吹。
刘洎褚遂良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历代名贤确论》卷七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太宗征辽,留定州太子,谓曰:「安危之机,所寄尤重」。
对曰:「大臣有愆,臣即行诛」。
太宗戒曰:「臣不密则失身,卿性疏健,宜戒之,以保终吉」。
及征辽还,上在道不康,褚遂良曰:「圣体可忧」。
遂良诬奏曰:「洎云正当辅少主,行伊、霍事」。
乃赐自尽,而论者谓遂良陷杀,后亦流贬,盖其报应。
然观为性不甚周慎,当有此言,非遂良诬之也。
何以明之?
因争飞白书,不顾陛帘之分,辄登御床,又对太宗尚欲亲诛大臣,而太宗戒以不密,至是见上不豫,忽发伊、霍之言,固必有之。
遂良不肯立武氏,贬死爱州
则天临朝之际,之子诉理其父之冤,必不言其父之失,复李义府辈左右之故,史臣从而书其子之言,以为遂良所诬,此乃必然之理。
遂良有可责者,止可奏于上,令削其官爵,不可不救而令赐死也,兹可罪也。
请对便殿疏 五代 · 卢文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臣近蒙召对。
面奉天旨。
凡军国庶事。
利害可否。
卿等位居辅弼。
并合尽言。
臣等仰承诏谕。
退自省循。
时遇休明。
名叨辅弼。
才器不能经纶庶务。
智术不能康济大猷。
致陛下宵旰于丕图。
忧勤于治道。
有腼面目。
待罪岩廊。
尚沐宸慈。
犹宽册免。
莫不兢心自励。
俛首深惟。
愿竭愚鄙之諴。
少副昭回之鉴。
臣闻古先哲王。
乐闻己过。
道涂立诽谤之木。
门庭树告善之旌。
从谏如流。
闻议能服。
祈以卜年长久。
享祚无穷。
陛下自缵邦家。
克敦慈俭。
守先皇仁政。
遵列圣彝章。
人乐和平。
政皆画一。
天无祲沴之象。
地无变怪之妖。
日月无爽于亏盈。
星纬不差于缠次。
襞谏纸者无词可措。
持皂囊者无过可规。
凡百庶寮。
奉职不暇。
臣伏览贞观故事。
魏徵马周之章疏。
王圭刘洎之奏论。
或讲贯古今。
或铺陈政术。
皆万代之长策。
非一介之狂言。
苟异经谋。
何名献纳。
臣等伏计宸算图度者。
必以岭峤未平。
岛夷犹梗。
巴梁恃险。
井络缠妖。
鲜卑尚挠于边陲。
将帅未施于方略
臣等以为非独人谋未至。
亦恐天意使然。
声教苟孚。
廓清何晚。
臣略以前事明之。
何者。
即如汉高
前代之英主也。
一剑初奋于彭城
五年方诛于项籍
南平英布
北捍匈奴
解白登之围。
柏人之难。
凡十馀年亲当矢石。
乃混车书。
太宗文皇帝
本朝之圣祖也。
自起义太原
佐命高祖
乃定江南之草窃。
殄陇右之陆梁。
突厥于便桥。
擒公祏于京口
凡十馀年栉风沐雨。
命将出师。
方得华裔向风。
寰区无挠。
伏念陛下爰从践祚。
才历一期。
虽乃圣乃神。
不下于汉高文祖。
而且耕且战。
更详于人事天时。
武王一举荡平。
句践十年教战。
若治兵之至要。
御众之大端。
攻必取而守有馀。
战必胜而卒无怠。
发号出令。
保大定功。
俾军戍咸惮于机权。
部校皆存于信义
驱之可以蹈汤火。
使之可以为虫沙。
此则圣谋悬料于彀中。
神策己包于术内。
何假刍荛小辈。
草野凡生。
持蠡妄测于沧溟。
侧管强窥于穹昊。
不量事体。
虚费莠言。
故论语载仲尼治卫。
必也正名。
言顺事行。
勿容苟且。
名言之际。
圣哲攸艰。
况在凡常。
岂宜容易。
思出其位。
古人所非。
臣等谬处台衡。
奉行制敕。
但缘事理。
互有区分。
军戎不在于职司
钱谷非关于局分。
苟陈异见。
即类侵官。
况才不济时。
识非经远。
因五日起居之例。
两班旅见之时。
略获对扬。
兼承顾问。
此际卫士周环于阶陛。
庶臣罗列于殿庭。
四面聚观。
十手所指。
臣等苟欲伸愚短。
此时安敢敷陈。
韩非昔惧于说难。
孟子亦忧于言责。
臣窃惟本朝故事。
肃宗初平寇难。
再复寰瀛。
颇经涉于艰难。
尤勤劳于委任。
每正衙奏事。
则泛咨访于偫臣。
及便殿询谋。
则独对扬于四辅
上元元年后。
于长安东置延英殿。
宰臣如有奏议。
圣旨或有特宣。
皆于前一日上闻。
及对御之时。
只奉冕旒。
旁无侍卫
献可替否。
得曲尽于讨论。
舍短从长。
故无虞于漏泄。
君臣之际。
情理坦然。
伏望圣慈俯循故事。
或有事关军国。
谋而否臧。
未果决于圣怀。
要询访于臣辈。
则请依延英故事。
前一日传宣。
或臣等有所听闻。
切关利害。
天形文字。
须面敷扬。
臣等亦依故事。
前一日请开延英。
当君臣奏言之时。
祇请机要臣寮。
侍立左右。
兼乞稍霁严颜
恕臣荒拙。
虽乏鹰鹯之效。
庶尽葵藿之心。
恭惟陛下睿略纵横。
天机沉邃。
臣等以愚智而干圣智。
以凡情而测圣情。
如萤爝比耀于乌蟾。
畎浍争流于江海。
然而天覆地载。
君义臣行。
持禄取容。
即见议于物论。
有犯无隐。
虑不惬于圣怀。
既显奉德音。
俾令奏对。
合披愚。
先渎宸聪。
五哀诗 其四 唐中书令褚遂良1128年8月 宋 · 李纲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
贞观萃群英,实为太平基
褚公侍书,遂以鲠亮知。
谏疏屡献纳,对扬竭论思。
翩如丹山凤,来为箫韶仪。
飞鸟自依人,此言已堪嗤。
更云谮刘洎,厥理尤足疑。
贤者虽已矣,可以此心推。
薰莸难共器,枭鸾不同栖。
故令敬宗辈,污染成瑕疵。
我观永徽间,武氏盗政机。
祸端始床笫,几使国祚移。
当时河南公,力诤伏丹墀。
顿首愿还笏,丐(原作正,据道光本改)身田里归。
义气动人主,回天初庶几。
鄙哉英公绩,一言遂成非。
坐令牝鸡晨,啄丧靡有遗。
元勋顾命老,远窜湘江湄。
茫然不复召,讵忆抱颈(道光本作头)时。
卑湿所不堪,须发尽成丝。
至今潭府帖,志士生长悲。
駮落郭峻赵保雍等及第诏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
比者以近年贡举。颇是因循。
频诏有司。精加试练。
所冀去留无滥。优劣昭然。
昨据贡院奏。今年新及第进士等所试文字。
颇有否臧。爰命词臣
再令考覆。庶泾渭之不杂。
免玉石之相参。其刘垣单贻庆李颂徐纬张觐等。
诗赋稍优。宜放及第。
王汾据其文字。亦未精当。
念以顷曾駮落。特与成名。
熊若谷陈保衡皆是远人。深可嗟念。
亦放及第。郭峻赵保雍杨丹安元度张昉董咸则杜思道等。
未甚苦辛。并从退黜。
更宜修进。以俟将来。
贡院右谏议大夫刘涛。选士不当。
有失用心。可责授右赞善大夫
俾令省过。以戒当官。
请以旧法用人疏 五代至宋初 · 张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四、全宋文卷九、《宋史》卷二六三《张昭传》、《全唐文》卷八六四
唐初刘洎、马周起于徒步,太宗擢用为相。
其后柳璨、朱朴方居下僚,昭宗亦加大用。
此四士者,受知于明主;
太宗用之而国兴,昭宗用之而国亡,士之难知如此。
臣愿陛下存旧法而用人,当以此四士为鉴戒。
谢赐御书诗表1087年9月16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三、《古俪府》卷三、《唐宋元名表》卷上之二、《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二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轼言:今月十五日,赐宴东宫,伏蒙圣恩,差中使就赐臣御书诗一首者。
玉斝金尊,霈若云天之泽;
宝章宸翰,焕乎奎壁之文。
喜溢心颜,光生怀袖。
臣轼诚感诚惧,顿首顿首。
伏念臣猥缘末技,获玷清流。
早岁数奇,已老江湖之上;
馀生何幸,得依日月之光。
入侍燕閒,与闻讲学。
卒恒荣之业,因人而成;
刘洎之床,则臣岂敢。
夫何珍赐,亦及微躯。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道本生知,才惟天纵。
文不数于游、夏,书已逼于钟、王。
心慕手追,陋文皇之曲学;
笔纵字大,笑宋武之未工。
知臣遭遇之难,欲以显荣其老。
镂之金石,庶传玩于人人;
付与子孙,俾输忠于世世。
臣无任。
乞郡劄子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三、二五
元祐三年十月十七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劄子奏:臣近以左臂不仁,两目昏暗,有失仪旷职之忧,坚乞一郡。
伏蒙圣慈降诏不允,遣使存问,赐告养疾。
恩礼之重,万死莫酬。
以臣子大义言之,病未及死,皆当勉强,虽有失仪旷职之罚,亦不当辞。
然臣终未敢起就职事者,实亦有故。
言之则触忤权要,得罪不轻。
不言则欺罔君父,诛罚尤大。
故卒言之。
臣闻之《易》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
又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以此知事君之义,虽以报国为先,而报国之道,当以安身为本。
若上下相忌,身自不安,则危亡是忧,国何由报。
恭惟陛下践祚之始,收臣于九死之馀。
半年之间,擢臣为两制之首。
方将致命,岂敢告劳。
特以臣拙于谋身,锐于报国,致使台谏,例为怨仇。
臣与故相司马光,虽贤愚不同,而交契最厚。
既大用,臣亦骤迁,在于人情,岂肯异论。
但以所建差役一事,臣实以为未便,不免力争,而台谏诸人,皆希合意,以求进用,及既殁,则又妄意陛下以为主光之言,结党横身,以排异议,有言不便,约共攻之。
曾不知至诚为民,本不求人希合,而陛下虚心无我,亦岂有所主哉!
其后又因刑部侍郎范百禄门下侍郎韩维争议刑名,欲守祖宗故事,不敢以疑法杀人,而谏官吕陶又论专权用事。
臣本蜀人,与此两人实是知旧。
因此,韩氏之党一例疾臣,指为川党。
御史赵挺之,在元丰末通判德州,而著作黄庭坚方监本州德安镇,挺之希合提举官杨景棻,意欲于本镇行市易法,而庭坚以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若行市易,必致星散,公文往来,士人传笑。
其后挺之以大臣荐,召试馆职,臣实对众言,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
挺之妻父郭槩为西蜀提刑时,本路提举官韩玠违法虐民,朝旨委槩体量,而槩附会隐庇,臣弟辙为谏官,劾奏其事,、槩并行黜责。
以此挺之疾臣,尤出死力。
臣二年之中,四遭口语,发策草麻,皆谓之诽谤。
未出省榜,先言其失士。
以至臣所荐士,例加诬蔑,所言利害,不许相度。
近日王觌胡宗愈指臣为党,孙觉丁骘云是臣亲家。
臣与此两人有何干涉,而于意外巧构曲成,以积臣罪。
使臣桡椎于十夫之手,而使陛下投抒于三至之言。
中外之人,具晓此意,谓臣若不早去,必致倾危。
臣非不知圣主天纵聪明,察臣无罪。
但以台谏气焰,震动朝廷,上自执政大臣,次及侍从百官,外至司守令,皆畏避其锋,奉行其意,意所欲去,势无复全。
天下知之,独陛下深居法宫之中,无由知耳。
臣窃观三代以下,号称明主,莫如汉宣帝、唐太宗。
宣帝盖宽饶太宗刘洎,皆信用谗言,死非其罪,至今哀之。
宣帝初知盖宽饶忠直不畏强禦,自候、司马擢为太中大夫司隶校尉,不可谓不知之深矣。
盖宽饶上书有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
当时谗人乃谓宽饶欲求禅位。
宣帝不察,致使宽饶自刭北阙下。
太宗信用刘洎,言无不从,尝比之魏文贞公,亦不可谓不知之深矣。
太宗征辽患痈,泣曰:「圣体不康,甚可忧惧」。
当时谗人,乃谓欲行伊、霍之事。
太宗不察,赐自尽。
二主非不明也。
二臣之受知,非不深也。
恃明主之深知,不避谗人积毁,以致身首异处,为天下笑。
今臣自度受知于陛下,不过如盖宽饶之于汉宣帝刘洎之于唐太宗也。
而谗臣者,乃十倍于当时,虽陛下明哲宽仁,度越二主,然臣亦岂敢恃此不去,以卒蹈二臣之覆辙哉!
且二臣之死,天下后世,皆言二主信谗邪而害忠良,以为圣德之累。
使此二臣者,识几畏渐,先事求去,岂不身名俱泰,臣主两全哉!
臣纵不自爱,独不念一旦得罪之后,使天下后世有以议吾君乎?
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
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乃复作为诗文,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
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因此言臣诽谤,臣遂得罪。
然犹有近似者,以讽谏为诽谤也。
今臣草麻词,有云「民亦劳止」,而赵挺之以为诽谤先帝,则是以白为黑,以西为东,殊无近似者。
臣以此知挺之崄毒甚于李定、舒亶、何正臣,而臣之被谗甚于盖宽饶、刘也。
古人有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臣欲依违茍且,雷同众人,则内愧本心,上负明主。
若不改其操,知无不言,则怨仇交攻,不死即废。
伏望圣慈念为臣之不易,哀臣处此之至难,始终保全,措之不争之地,特赐指麾,检会前奏,早赐施行。
臣无任感恩知罪,祈天请命,激切战恐之至。
取进止。
〔贴黄〕郭槩人材凡猥,众所共和,既以附会小人得罪,近复擢为监司者,盖畏挺之之口,欲以茍悦其意。
正如向时王岩叟在言路时,擢用其父荀龙知澶州、妻父梁焘谏议,天下知其为岩叟也。
〔又贴黄〕臣所举自代人黄庭坚、欧阳棐,十科人王巩,制科人秦观,皆诬以过恶,了无事实,臣又曾建言乞行给田募役法,吕大防、范纯仁皆深以为便。
方行下相度,而台谏争言其不可,更不得相度。
至今臣每见大防、纯仁,皆咨嗟太息,惜此法之不行,但畏台谏不敢行下耳。
〔又贴黄〕中外臣寮畏避台谏,附会其言,以欺朝廷者,皆有实状。
但以事不关臣,故不敢一一奏陈耳。
〔又贴黄〕陛下若谓臣此言狂妄,即乞付外核实其事,显加黜责。
若以为然即乞留中省览,臣当别具劄子乞郡付外施行。
滕甫西夏108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七、《黄氏日钞》卷六二、《鹤林玉露》乙编卷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大学衍义补》卷一四九、一五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臣幼无学术,老不读书。
每欲披竭愚忠,上补圣明万一,而肝肺枯涸,卒无可言。
近者因病求医,偶悟一事,推之有政,似可施行,惟陛下财幸。
臣近患积聚,医云:据病,当下,一月而愈。
若不下,半年而愈。
然中年以后,一下一衰,积衰之患,终身之忧也。
臣私计之,终不以一月之快,而易终身之忧。
遂用其言,以善药磨治半年而愈,初不伤气,体力益完。
因悟近日臣僚献言欲用兵西方,皆是医人欲下一月而愈者也。
其势亦未必不成,然终非臣子深爱君父欲出万全之道也。
以陛下圣明,将贤士勇,何往不克,而臣尚以为非万全者。
俗言彭祖观井,自系大木之上,以车轮覆井,而后敢观。
此言虽鄙而切于事。
陛下爱民忧国,非特如彭祖之爱身。
而兵者凶器,动有存亡,其陷人可畏,有甚于井。
故臣愿陛下之用兵,如彭祖观井,然后为得也。
臣窃观善用兵者,莫如曹操
其破灭袁氏,最有巧思。
请试为陛下论之。
袁绍以十倍之众,大败于官渡,仅以身免。
歛兵不追者,何也?
所以缓而乱其国也。
归国益骄,忠贤就戮,嫡庶并争,不及八年,而袁氏无遗种矣。
向使急之,既未可以一举荡灭,若惧而修政,用田丰而立袁谭,则成败未可知也。
其后北征乌丸,讨袁尚、袁熙,、熙走辽东,或劝遂平之。
曰:「彼素畏等。
吾今急之则合,缓之则自相图。
其势然也」。
遂引兵还。
曰:「吾方使公孙康斩送其首」。
已而果然。
者,可谓巧于灭国矣。
灭国,大事也。
不可以速。
譬如小儿之毁齿,以渐摇撼之,则齿脱而小儿不知。
若不以渐,一拔而得齿,则毁齿可以杀儿。
故臣愿陛下之取西夏,如曹操之取袁氏也。
方元昊强时,谋臣猛将,尽其智力,十年而不敢近。
今者主弱臣强,其国内乱。
陛下使偏师一出,已斩名王,虏伪公主,筑兰、会等州,此真千载一时,天以此贼授陛下之也。
兵法有之:同舟而遇风,则吴越相救,如左右手。
今秉常虽为母族所篡,以意度之,其世家大族,亦未肯俯首连臂为此族用也。
今乃合而为一,坚壁清野以抗王师,如左右手。
此正同舟遇风之势也,法当缓之。
今天威已震,臣愿陛下选用大臣宿将素为贼所畏服者,使兼帅五路。
聚重兵境上,号称百万,蒐乘补卒,牛酒日至。
金鼓之声,闻于数百里间,外为必讨之势,而实不出境。
多出金帛,遣间使辩士离坏其党与。
且下令曰:「尺土吾不爱,一民吾不有也。
其有能以地与众降者,即以封之。
有敢攘其地、掠其人者,皆斩」。
不出一年,必有权均力敌内自相疑者。
人情不远,各欲求全,及王师之未出,争为先降,以邀重赏。
陛下因而分裂之,即用其酋豪,命以爵秩,棋布错峙,务使相仇,如汉封呼韩邪西域故事。
不过于要害处筑一城,屯数千人,置一将以护诸部,可使数百年面内保境,不烦城守馈运,岂非万全之至计哉?
臣愿陛下断之于中,深虑而远计之。
夫人臣自为计与为人主计不同。
人臣非攘地效首虏,无以为功;
为陛下计,惟天下安、社稷固否耳。
陛下神圣冠古,动容举意,皆是功德。
但能措太山之安,与天地等寿,则竹帛不可胜纪,而尧、舜、禹、汤不足过也。
议者不知出此,争欲急于功名,履危犯难,以劳圣虑,臣窃不取。
古人有言:「省功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刘洎唐太宗曰:「皇天以不言为贵,圣人以不言为德。
老子称大辩若讷,庄子言至道无文。
且多记则损心,多言则耗气,心气内损,形神外劳,初虽不觉,后必为累。
须为社稷自爱」。
人臣爱君,未有如之深至者也。
臣窃慕之。
虽谪守在外,不当妄言,然自念旧臣,譬之老马,虽筋力已衰,不堪致远,而经涉险阻,粗识道路,惟陛下哀悯其愚而怜其意。
不胜幸甚。
滕甫辩谤乞郡状1084年1月6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七、《文章类选》卷一五、《文编》卷一五、《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一、《名世文宗》卷二七、《经世八编》卷一五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臣闻人情不问贤愚,莫不畏天而严父。
然而疾痛则呼父,穷窘则号天,盖情发于中,言无所择。
岂以号呼之故,谓无严畏之心。
人臣之所患,不止于疾痛,而所忧有甚于穷窘,若不号呼于君父,更将趋赴于何人?
伏望圣慈,少加怜察中谢。)
臣本无学术,亦无材能,惟有忠义之心,生而自许。
昔季孙有言:「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
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臣虽不肖,允蹈斯言。
信道直前,谓人如己。
既蒙深知于圣主,肯复借父于众人!
任其蠢愚,积成仇怨。
一自离去左右,十有二年,浸润之言,何所不有。
至谓臣阴党反者,故纵罪人,若快斯言,死未塞责。
窃伏思宣帝,汉之英主也。
以片言而诛杨恽
太宗,唐之兴王也,以单词而杀刘洎
自古忠臣烈士,遭时得君而不免于祸者,何可胜数。
而臣独蒙皇帝陛下始终照察,爱惜保全,则陛下圣度已过于宣帝太宗,而臣之遭逢,亦古人所未有。
日月在上,更何忧虞。
但念世之憎臣者多,而臣之赋命至薄,积毁消骨,巧言铄金,市虎成于三人,投杼起于屡至,傥因疑似,复致人言,至时虽欲自明,陛下亦难屡赦。
是以及今无事之日,少陈危苦之词。
王导,乃王敦之弟也,而不害其为元臣。
崔造源休之甥也,而不废其为宰相
臣与反者,义同路人。
独于宽大之朝,为臣终身之累,亦可悲矣。
凡今游宦之士,稍与贵近之人有葭莩之亲,半面之旧,则所至便蒙异待,人亦不敢交攻。
况臣受知于陛下中兴之初,效力于众人未遇之日,而乃毁訾不忌,践踏无严,臣何足言,有辱天眷。
此臣所以涕泣而自伤者也。
今臣既安善地,又忝清班,非敢别有侥求,更思录用。
但患难之后,积忧伤心,风波之间,怖畏成疾。
敢望陛下悯馀生之无几,究前日之异恩。
或乞移臣淮浙间一小郡,稍近坟墓,渐谋归休。
异日复得以枯朽之馀,仰瞻天日之表,然后退伏田野,自称老臣,追叙始终之遭逢,以托乡邻之父老,区区志愿,永毕于斯。
伏愿陛下怜其志、察其愚而赦其罪,臣无任感恩知罪激切屏营之至。
李方叔1082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群书考索》续集卷一五、《唐史论断》附录、《记纂渊海》卷四八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轼顿首,先辈李君足下:别后递中得二书,皆未果答。
专人来,又辱长笺,且审比日孝履无恙,感慰深矣。
惠示古赋近诗,词气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
但微伤冗,后当稍收敛之,今未可也。
足下之文,正如川之方增,当极其所至,霜降水落,自见涯涘,然不可不知也。
录示孙之翰《唐论》。
仆不识之翰,今见此书,凛然得其为人。
至论褚遂良不谮刘洎太子瑛之废缘张说张巡之败缘房琯李光弼不当图史思明宣宗有小善而无人君大略,皆《旧史》所不及。
议论英发,暗与人意合者甚多。
又读欧阳文忠公《志》文、司马君实跋尾,益复慨然。
然足下欲仆别书此文入石,以为之翰不朽之托,何也?
之翰所立于世者,虽无欧阳公之文可也,而况欲托字画之工以求信于后世,不亦陋乎。
足下相待甚厚,而见誉过当,非所以为厚也。
近日士大夫皆有僭侈无涯之心,动辄欲人以周、孔誉己,自孟轲以下者,皆怃然不满也。
此风殆不可长。
又仆细思所以得患祸者,皆由名过其实,造物者所不能堪,与无功而受千钟者,其罪均也。
深不愿人造作言语,务相粉饰,以益其疾。
足下所与游者元聿,读其诗,知其为超然奇逸人也。
缘足下以得元君,为赐大矣。
《唐论》文字不少,过烦诸君写录,又以见足下所与游者,皆好学喜事,甚善!
甚善!
独所谓未得名世之士为志文则未葬者,恐于礼未安。
司徒文子问于子思:「丧服既除然后葬,其服何服」?
子思曰:「三年之丧,未葬,服不变,除何有焉」。
晋温峤以未葬不得调。
古之君子,有故不得已而未葬,则服不变,官不调。
今足下未葬,岂有不得已之事乎?
他日有名世者,既葬而表其墓,何患焉。
辱见厚,不敢不尽。
冬寒。
惟节哀自重。
扑此獠 清 · 洪亮吉
还笏起,血渍袍,帘中乃云扑此獠。
君不见,此獠扑杀罪亦当,仁师刘洎命合偿。
咏乌 初唐 · 李义府
五言绝句 押齐韵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如许(一作多少)树,不借一枝栖(《纪事》云:“义府初遇,以李大亮刘洎之荐,太宗召令咏乌云云。帝曰:‘与卿全树,何止一枝。’”)
刘洎自尽诏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
小人在列。为蠹则深。
巨猾当枢。怀恶必大。
侍中检校户部尚书清苑县开国男刘洎。出自闾伍。
言行罕称。于国无涓滴之劳。
在朕匪枌榆之旧。但以驱策稍久。
颇有吏能。擢于凡琐之閒。
收其鸣吠之用。超伦越品。
使居常伯。纡青袭紫。
摄职文昌。冀有葵藿之情。
知惭雨露之泽。兹朕行履。
小乖和豫。凡百在位。
忠孝缠心。每一引见。
涕泗交集。独容颜自若。
密图他志。今行御进状。
乃与人窃议。窥窬万一。
谋执朝衡。自处霍光之地。
窥弄兵甲。擅总伊尹之权。
猜忌大臣。拟皆夷戮。
朕亲加临问。初犹不承。
傍人执證。方始具伏。
此如可恕。孰不可容。
皇太子治春秋鼎盛。声溢震方。
汉昭之童幼。非周成之襁褓。
辄生负图之望。是有无君之心。
论其此罪。合从孥戮。
但以夙经任遇。不忍枭悬。
宜免家累。赐其自尽。
书唐氏六家书后1081年5月11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皇朝文鉴》卷一三一、《记纂渊海》卷四二、五○、《文编》卷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三六六、《珊瑚网·书录》卷二四上、《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九四、《佩文斋书画谱》卷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如观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
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释智永白」者,误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禅师书也。
云「谨此代申」,此乃唐末五代流俗之语耳,而书亦不工。
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高丽遣使购其书,高祖叹曰:「彼观其书,以为魁梧奇伟人也」。
此非知书者。
凡书象其为人。
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今观其书,劲崄刻厉,正称其貌耳。
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
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茍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河南固忠臣,但有谮杀刘洎一事,使人怏怏。
然余尝考其实,恐刘洎末年褊忿,实有伊、霍之语,非谮也。
若不然,马周明其无此语,太宗独诛而不问周,何哉?
此殆天后朝许、李所诬,而史官不能辨也。
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
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
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长安犹有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
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
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
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谓窃斧者乎,抑真尔也?
然至使人见其书而犹憎之,则其人可知矣。
余谪居黄州唐林夫湖口以书遗余,云:「吾家此六人书,子为我略评之而书其后」。
林夫之书过我远矣,而反求于予,何哉?
此又未可晓也。
元丰四年五月十一日眉山苏轼书。
李义府 初唐 · 王义方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一
臣闻附下罔上。
圣主之所宜诛。
心狠貌恭。
明君之所必罚。
是以隐贼掩义。
不容唐帝之朝。
窃幸秉权。
终齿汉皇之剑。
中书侍郎参知政事李义府
善柔成性。
佞媚为姿。
昔事马周
分桃见宠。
后交刘洎
割袖承恩。
生其羽翼。
长其光价。
因缘际会。
遂阶通显。
不能尽忠端节
对扬王休。
策蹇励驾。
祇奉皇眷。
而反凭附城社。
蔽亏日月。
请托公行。
交游偫下。
贪冶容之好。
原有罪之淳于
恐漏泄其谋。
殒无辜之正义。
虽挟山超海之力。
望此犹轻。
回天转日之威。
方斯更劣。
此而可恕。
孰不可容。
金风戒节。
玉露启途。
霜简与秋典共清。
忠臣将鹰鹯并击。
请除君侧。
少答鸿私。
碎首玉阶。
庶明臣节。
伏请付法推断。
以申典宪。
陶谷参知政事下丞相一等之失 北宋 · 李沆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六九(第三册第二三六四页)
案唐故事,裴寂仆射知政事杜淹御史大夫参议朝政魏徵秘书监参豫朝政,萧瑀特进参议政事刘洎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刘幽求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然并宰相之任也。
高宗尝欲用郭待举参知政事,既而谓崔知温曰:「待举等历任尚浅,未可与卿等同名称」。
遂令于中书门下同承授进止平章事
以此言之,平章事亚于参知政事矣。
不能远引汉御史大夫亚相故事为对,翻以参知政事丞相下一等,失之矣。
议者惜之。
知人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一、《乐静集》卷二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五
知人者自信,知于人者信人。
道可以治天下则与之谋天下,道可以治一国则与之谋一国,器大者不拘之以苛细,器小者不责之以阔远,能者官其能,艺者食其艺。
使辨士不得以辞胜,才士不得以文乱,勇士不得以气激,智士不得以机合,贪士不得以利摩。
有德者居上,无德者居下,有功者进,无功者退。
量材而授官,按法而丽罪。
师旷之不可欺以声,离娄之不可欺以色。
言之所举,意以得之,貌之所见,情已察之。
奸良憸壬,毁誉是非,无以逃于我;
而陟降沮止,废置予夺,亦无不自乎我。
此知人自信者也。
内无主,外无学,好恶无别,取舍无择,故人观其倚而潜以应之。
倚于名高则谀说之徒至,倚于厚利则聚歛之徒至,倚于法术则刻核之徒至,倚于计数则谲变之徒至。
美言献于前,重禄馈于后,使夫喜功易进,挟捭阖之谋,试揣摩之术,排击于必争之途,哗噪于并趋之地。
前之既入,后则却之,昔之既获,今则攘之。
名器可以饵取,威福可以意移。
此知于人而信人者也。
知人之君使人畏上之知而不敢为也,故势重而威专;
知于人之君使人唯恐不为以自侈,故势轻而威夺。
凡此两者,治乱之所系,而人君之所察者也。
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
然则知人之本,未始不先乎知言也。
夫天下无事则欲言者息,天下有事则不能言者出,故以择人,以人责事,虽尧舜不能废也。
乎经大事,兴大利,举偏而补弊,革旧而造新,此必有趋变之功也。
乎明宪度,谨禁令,犯义者黜,犯刑者诛,此必有制法之功也。
乎节财用,阜通货贿,使公私无不足之患者,此必有富国之功也。
乎修车马,备器械,选将厉士,使敌人不敢加兵,此必有强国之功也。
乎稼穑有政,农功有时,竭人力,尽地利,此必有养人之功也。
乎明道德,达礼乐,人无贤不肖,才无愚智,学则成,不学则弃,此必有教人之功也。
然许人以可用,则不可用者无以知;
臆人以不能,则能者无以见。
故因而任之,使自事之;
因而与之,使自举之。
功当其事,事当其言者赏;
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者诛。
大臣不能为朋党之助,左右不能为先容之助,士大夫不能为游谈之助,贤不肖是非之迹循其后逐之而已穷矣。
故好诬者不能谮言,则不实之罪随之;
好匿者不能隐言,则不忠之罪随之;
好大者不能侈言,则惑众之罪随之;
好毁者不能谮言,则蔽贤之罪随之。
度其诚可,诚不可言则止,知其之不可罔,而名实之不可掩也。
昔者齐威王大夫即墨而毁言日至,使人视即墨,则田野辟,人民给;
大夫治阿而誉言日闻,使人视阿,则田野不辟,人民贫苦。
故召即墨大夫之万家,召阿大夫烹之堂下。
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而务尽其诚。
虽然,此知言者也。
持此以责人之功,未足以尽人之才,尽人之才惟圣能知之。
人之才于此于彼,各有所也,不害其所而用其所不能,则所者悦于见知,而所不者终不敢以非其才而自处。
唐太宗常谓高士廉临难不易节,而所乏者骨鲠;
出言可喜,而未尝一言及国家事;
杨师道自能无过,而懦不更事;
长孙无忌应对机敏,而攻战非所善;
岑文本敦厚而谋长经远,刘洎坚正而其有益,马周敏锐,褚遂良竭诚依人。
太宗知此数人之才而用之,数人者亦莫不尽心以应上。
使夫圣不足以通人,知不足以物,畴克之哉!
故知人者始于试人之,而终于尽人之才。
凡此者出于圣王独见,非下之所能为也。
元宗皇帝纳谏疏 唐 · 吴兢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自古人臣。不谏则国危。
谏则身危。臣愚食陛下禄。
不敢避身危之祸。比见上封事者。
言有可采。但赐束帛而巳。
未尝蒙召见。被拔擢。
其忤旨。则朝堂决杖。
传送本州。或死于流贬。
由是臣下不敢进谏。古者设诽谤木。
欲闻已过。今封事谤木比也。
使所言是。有益于国。
使所言非。无累于朝。
陛下何遽加斥逐。以杜塞直言。
道路流传。相视怪愕
汉高帝周昌桀纣之对。晋武帝刘毅桓灵之讥。
况陛下豁达大度。不能容此狂直耶。
夫人主居尊极之位。颛生杀之权。
其为威严峻矣。开情抱
纳谏诤。下犹惧不敢尽。
奈何以为罪。且上有所失。
下必知之。故郑人欲毁乡校。
子产不听也。陛下初即位。
犹有褚无量张廷圭韩思复辛替否柳泽袁楚客数上疏争时政得失。自顷上封事。
往往得罪。谏者顿少。
是鹊巢覆而凤不至。理之然也。
臣诚恐天下骨鲠士。以谠言为戒。
挠直就曲。斲方为刓。
偷合苟容。不复能尽节忘身。
纳君于道矣。夫帝王之德。
莫盛于纳谏。故曰。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又曰。朝有讽谏。
犹发之有梳。猛虎在山林。
藜藿为之不采。忠谏之有益如此。
自古上圣之君。恐不闻已过。
故尧设谏鼓。禹拜昌言。
不肖之主。自谓圣智。
拒谏害忠。桀杀关龙逄而灭于汤。
杀王子比干而灭于周。此其验也。
夫与理同道罔不兴。与乱同道罔不亡。
人将疾。必先不甘鱼肉之味。
国将亡。必先不甘忠谏之说。
呜呼。惟陛下深鉴于兹哉。
隋炀帝骄矜自负。以为尧舜莫巳若。
而讳●憎谏。乃曰。
有谏我者。当时不杀。
后必杀之。大臣苏威欲开一言不敢发。
五月五日献古文尚书。以为讪巳。
即除名。萧瑀谏无伐辽。
出为河池郡董纯谏无幸江都
就狱赐死。自是蹇谔之士。
去而不顾。外虽有变。
朝臣钳口。不知也。
身死人手。子孙剿绝。
为天下笑。太宗皇帝好悦至言。
时有魏徵王圭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刘洎马周褚遂良杜正伦高季辅。咸以切谏。
引居要职。尝谓宰相曰。
自知者为难。如文人巧工。
自谓已长。若使达者大匠
诋诃商略。则辞拙迹见矣。
天下万机。一人听断。
虽甚忧劳。不能尽善。
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
如明鉴照形。美恶毕见。
当是时。有上书益于政者。
皆黏寝殿之壁。坐望卧观。
虽狂瞽逆意。终不以为忤。
故外事必闻。刑戮几措。
礼义大行。陛下何不遵此道。
与圣祖继美乎。夫以一人之意。
综万方之政。明有所不烛。
智有所不。上心未谕于下。
下情未达于上。伏惟以虚受人。
博览兼听。使深者不隐。
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
其能直言正谏。不避死亡之诛者。
特加宠荣。待以不次。
则失之东隅。冀得之矣。
真宗乞置东宫师保天禧元年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六○、《玉海》卷一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二
臣伏见皇太子光践承华,照临方内。
荐雷成象,正位于青宫;
五辂和铃,炳仪于清庙。
惟宾寮之具尔,独师保之阙如。
且夫师者,师法其规模;
保者,保安于德义。
茍旷厥任,未协前经,臣是以展转三思,揣摩群籍,冀有确论,上赞昌朝
粤自五帝选贤,三王授子,虽揖逊之或异,在训导以攸同。
虞舜之书则曰「教胄子」,姬周之典则曰「延冲人」,著于格言,莫重尊教。
虽然,服冕裘、陈卤簿,此可以庄礼容于外也;
至若就道德、敦孝恭,此可以发智理于内也。
伏愿陛下隆邦家之本,考沿袭之文,延揖公台,充备师傅,体二圣之基绪,副三灵之宅心。
人谋大同,知有尊于调护;
神器光属,亦共贯于守成。
又惟陛下颁列藩房,夙昭圣范,历试京邑之繁重,备尝稼穑之艰难。
虽勿用以居潜,已重晖而合照。
太宗皇帝英心奋断,大略制权,谓六传而可虚,俾庶务而从简。
皇太子适膺储位,方在妙龄,是宜设彼师臣,丰其礼数。
恢七教以兴之德业,广五行俱下之聪明。
春诵夏弦,遍遵行于故事;
左辅右弼,率永赖于正人。
臣谨按《汉书》,始元五年六月诏曰:「朕以眇身,护保宗庙,战战慄慄,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者。
是知保傅之重,不可不备也。
又伏睹唐贞观十七年散骑常侍刘洎以谓皇太子初立,宜尊贤重道,以昭圣德,遂上书论列,亦有宪章。
然而师傅之名,未闻沿革之制。
臣学识寡陋,罔测津涯。
伏乞陛下选载笔之洪儒,俾其检讨
秉钧元辅,计之长久。
庶使左右周储,赖旦、奭之耆德;
羽翼汉嗣,蹑园、绮之高踪。
上符宗社之灵,下副华夷之愿。
臣适当暮齿,尚玷周行。
请老归田,案《礼》经而愧晚;
封章言事表臣节之有终。
傥蒙宸鉴俯回,离明增耀,不独臣死生幸甚,抑亦使兆庶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