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润州江宁县瓦棺寺维摩诘画像碑 唐 · 黄元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六
夫魁北藏枢。秉三奇于紫掖。
昆西运轴。森万族于黄舆。
方领圆冠。棹九流而宗学海。
霓裳羽服。乘六甲而下仙岩
虽辰像微茫。不能味甘陈之识。
陬维窅邈。不能探章亥之功。
仁义与礼乐可遵。未出死生之境。
昏默与清虚可尚。才居天地之先。
且造化以六合为功。圣人以二门分教。
岂夫百千万劫。量其远近。
三十七品。语其功业者哉。
况性相之微。不可以名言得。
虚有之妙。不可以智力知。
三千之净土无边。八万之法门虚受。
能住不思义解脱者也。维摩诘者。
华言净名居士也。没于妙喜之国。
生于毗邪之域。大仙那提之子。
常修梵行。世号白衣居士焉
故总妙圆明。现身方丈。
无起无住。不去不来。
空色空而取真空。灭生灭而求寂灭。
或归之于无物。或得之于默然。
邪正于是路殊。语言由其道断。
居士真宗也。若乃家室不离而教传缁服。
子回向而身为白衣。让金之尊。
未即如来之位。晦玉毫之相。
空留长者之名。亦犹百谷之王。
以下莫能大。六虚之相。
居高而自卑。居士之洪谦也。
若乃移外方之诸佛。一室规乎四天。
对乐世之众生。一劫成乎七日。
毛孔之内。鼓大海之波涛。
芥子之中。郁须弥之巘崿。
掷世界于恒沙之外。不觉不知。
摄高堂于大会之前。同瞻同仰。
岚风动地。口吸莫以为难。
猛火燃天。腹贮但闻其一。
居士之神通也。若乃偫邪作梗。
诸恶延灾。众生茹焚溺之悲。
含识迫伤夷之患。由是骋自在之力。
纵无碍之威。破烦恼而击悭贪。
斩毒蛇而擒醉象。朦幢暂建。
面缚四魔。智剑才挥。
心降六贼。故使波旬振詟。
不能变帝释之容。外道摧残。
不能窃真如之业。居士之威力也。
若乃非相成光乎是相。故见于威仪。
无言假道于有言。方形于问答。
宏乞食之理。须菩提但觉茫然。
闻宴坐之谈。舍利佛不能加报。
摩诃迦叶息言于二乘。大目揵连吞声于四众。
亦由明镜内鉴。照之而不疲。
洪钟外发。扣之而必应。
是以五百弟子。同称我不堪任。
二千门人。尽得无生法忍。
居士灵辨也。若乃智总大雄。
心行菩萨。虽人我无相。
以拯救为怀。忧本无忧。
忧凡俗之忧。病本无病。
病众生之病。富室贫里。
等资其福田。酒肆淫房。
广谈其善诱。则知去重昏之小翳。
惠日而无私。□中根之大茎。
沾法雨而同润。居士之慈悲也。
若乃前际后际。无昧于因缘。
成时化时。不违于本愿。
光严悟矣。行念其道场。
新学豁然。坐知其宿命。
晨持乳钵。未息粗言。
中设饭盂。普均香气。
有疾菩萨。忧恼于是并除。
犯律比邱。疑悔由其倾盖。
居士之利益也。若乃恭承父训。
事方便以崇严。瞻望母仪。
奉智度而资受。结齐肩于法喜
坐咏宜家。期上足于尘劳。
行同入室。因风起对。
共赏慈悲。他日趋庭。
独推诚实。知识慕善。
道品所有居先。伴侣求真。
度法由其见托。居士之宗党也。
若乃上栋下宇。空寂为轮奂之资。
净服名衣。惭愧入裁缝之用。
开八正之路。则众马交驰。
坐四禅之床。则身心不动
智惠之果。秋垂无漏之林。
净妙之花。春发总持之苑。
禅悦为味。讵假珍羞。
解脱充浆。宁思玉液。
奏法音之乐。则丝竹藏声。
烧异品之香。则旃檀罢郁。
居士之游处也。于是随意所转。
觉路遐通。应缘而摄。
梁津尅济。恢勇猛之志。
则火□生莲。广□虚之因。
则水中现月。法本希有。
若都优昙之花。道之将行。
大备贝多之叶。举阎浮之国土。
礼敬忘疲。想毗耶之人天。
声尘不朽。居士之遗迹也。
得其道者。则三乘弟子。
称多闻。行其法者。
则七种学人。莫不爱乐。
是致四天赞仰而无暇。十地攀接而无阶。
王者资而九有清。偫生闻而六念作。
虽骊龙改地。共尊金粟之仪。
水土迁行。长奉宝台之供。
我国家神明造物。圣政调时。
涤瑕秽而玉镜清。刬浇讹而撝大朴。
牢笼七十七代。郁映万八千年。
率土之滨。罔有弗韪。
普天之下。共惟帝臣。
京坻积而铜爵鸣。钟鼓和而玉羊现。
将益四生之福。爰开十善之因。
精舍广祇陁之园。列郡扬净名之教。
万姓资其分别。八方畅其休明。
天地平成。于是乎汲引。
江宁县瓦棺寺变相者。晋虎头将军顾恺之所画也。
尔其上缠珠斗。下控金陵
六代为天子之都。三分入王孙之国。
礼让流行之地。英灵诞秀之乡。
鹫岩分虎踞之山。雁塔枕龙盘之水。
总幽閒与形胜。则瓦棺之寺焉。
昔有晋庄严净域。时梵侣以规模虽广。
雕饰未周。永念粹华。
每疚怀于须达。共成圆满。
而假力于檀那。凡厥施财。
莫匪鸣刹。顾君乃连扣资数百。
笇逾千万。大众眙愕。
不知其然。君习气精微。
洗心闲雅。虽缨弁混俗。
而缋素通神。乃白缁徒。
令其粉壁。于是登月殿。
掩云扉。考东汉之图。
西域之变。妙思运则冥会。
能事毕则功成。神光谢而昼夜明。
圣容开而道俗睹。振动世界。
谓弥勒菩萨下兜率之天。照耀虚空。
若多宝如来踊耆阇之地。由是士女骈比。
拥路争趋。车马轩轰。
倾都盛集。玉贝交献。
须臾而宝藏忽盈。青凫乱飞。
俄尔而铜山崛起。纳缯帛者继踵。
施衣布者架肩。当鸣刹而虽则可惊。
不崇朝而过其本数。非夫精义入神者。
孰能与于此乎。虽江山寂寥。
居处缅邈。年移代改。
留侯过隙之驹。郭是人非。
丁令辽城之鹤。由是观其道场妙矣。
谓应供而来仪。床枕俨然。
疑有怀于问疾。目若将视。
眉如忽嚬。口无言而似言。
鬓不动而疑动。岂丹青之所叹咏相好之有灵哉。
顶礼者肃如在之心。瞻仰者发归依之念。
信受演说之旨。大布于人天。
住持负荷之规。实存于牧宰。
刺史琛。怀轨物之量。
韫不伐之才。五服当列土之荣。
千里负专城之寄。移风易俗。
频垂董相之帷。揖道归真。
再拥文侯之彗。长史薛宏。
以仁贤雅望。迂德于仲举之舆。
司马成景贺。以卿相高才。
屈迹于士元之骥。俱游六艺。
籯金而常满。共逢三朋。
揽衣珠而永悟。县令陆彦恭。
风神俊迈。境宇恬虚。
虽驯雉巳彰。实割鸡焉用。
风亭月牖。还开见宝之词。
石冷泉清。颇恣分襟之赏。
修菩萨之行。则仰之弥高。
现宰官之身。则威而不猛。
相门出相。兹焉在兹。
伫闻抟击鹏衢。栖迟凤沼。
岂徒播兹风化。奏彼弦歌而已哉。
丞郑孝义。逸气飞腾。
英怀倜傥。擢命世之标干。
舍人之符彩。我之自出。
凤楼鸣五色之雏。家之积善。
牛渚降九派之族。宏才博学。
再阅康成之门。爱客好贤。
重睹当时之驿。朋友推其令誉。
人吏偃其高风。历州县而暂劳。
献盐梅而讵远。主簿于植。
才艺早著。水镜长悬。
将骋骥于高门。先渐鸿于下位。
尉史惟清。以雍容儒雅。
门专秉直之风。以磊落才雄。
岩引乘箕之宿。则知龙驹千里
非黄绶之所羁。鹤鸣九皋
惟青天之是瞩。家裘不坠。
望台铉而相辉。堂构克隆。
公侯而必复。寺主昙影及徒众并诸寺大德等。
并法身挺秀。觉意圆明。
屈拔提之尊号。怀盛明之忍辱。
四十二之贤圣。接踵比肩。
一十八之□虚。心持目想。
勇猛精进。将亿耳而齐驱。
博达多闻。与阿难而并骛。
言论辨了。有类鹏
体性利根。更嘉鸯掘。
故能经行不倦。拯济忘疲。
模楷四流。笙簧二谛。
邑人左补阙冯宗右拾遗孙处元等。并资忠履孝。
抱义怀仁。凝大江之精灵。
郁高山之景行。莫不衡门育德。
华省驰声。或长揖九徵。
或光膺八命。所以东南蓄宝。
江左有人焉。既而道俗披诚。
宾僚托款。滥见推于相质。
远不让于当仁。弟子谬忝词场。
频擢桂林之秀。言瞻法宇。
早从祗树之游。睹泡影之皆虚。
悟声色之非实。虽心为形役。
而志与道俱。思惟必在于佛乘。
梦想无忘于梵行。观居士之迹。
不可思议。阅居士之言。
得未曾有。恨不亲承圣旨。
捧袂于不二之门。躬奉尊颜。
跪履于大千之界。托菩萨之下位。
共拂天花。接比邱之末行。
同窥圣果。昔赞舞鸾之化。
每有愿于揄扬。今从问鹏之游。
岂得默而无述。尔时欲重宣此义。
是以敢作铭云。其词曰。
元气浩浩。大匠存存。
锤鞴精粹。折托乾坤。
四生有劫。六趣无门。
爱流夕涨。尘飞昼昏(其一)
巍哉世雄。应期来现。
妙矣居士。随缘利见。
大庇生灵。遂荒台殿。
劫尘遐邈。恒沙法遍(其二)
空床寂寂。虚室闲闲。
文殊奄至。波旬遽还。
拔毛沃海。剖藏山。
地分珠柱。天润玉颜(其三)
智惠无边。威灵具足。
广延宝座。高蹈金粟
振动人天。津梁道俗。
火宅垂荫。幽徒炳烛(其四)
于赫有晋。像教斯传。
缋事□矣。灵仪在焉。
神光夕照。瑞相朝圆。
赩如电掣。皎若星悬(其五)
我皇垂拱。诞膺宝位。
控引四流。陶钧万类。
法阐妙有。灵通梦寐。
政事以和。物无不利(其六)
天阴南斗。地拥东吴
江山作固。台垒称都。
俗富英俊。人多给孤。
庄严结构。炳焕规模(其七)
瞻彼邦邑。媚兹寮寀。
化偃一同。声驰四海。
王常莹。松筠不改。
乃眷道场。肃焉如在(其八)
薄游净域。永念毗耶。
香如致饭。衣似持花。
嚬容示疾。启齿降邪。
室怀方丈。会想无遮(其九)
杳杳三界。茫茫九有。
瞻仰睟容。思惟受手。
式刊贞石。佥图不朽。
盛烈鸿名。天长地久(其十)
杜暹侍御史 唐 · 韩休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五
敕。朝议郎殿中侍御史杜暹
礼乐之器。直方效节。
通直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冯宗。文儒之业。
坚正在心。咸以清公。
副兹望实。风霜既肃。
台阁推美。持我邦宪。
载穆时谈。俾迁周史之能。
更奉楚冠之任。并可侍御史
河事议(一 元祐三年十月 北宋 · 赵瞻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五、《宋史》卷三四一《赵瞻传》
臣伏见大河为中国之患旧矣。
今有旨下执政议复故道,兹事甚大,执论多所异同。
向自元丰四年小吴埽决,乃成新河,继决大吴,北流逾汛,逮今八年,沛然莫回。
议者争言利害,未有底止。
往岁王令图始欲挑澶州旧河塞大吴,故朝廷除令图澶州以经画其宜。
既而上议复欲就孙村口入故道,遂命李常、冯宗道行视其地,以为不可,寻即报罢。
复诏张问遍行河上,复言自第四铺塞北流,东开二十里,趋孙村口为便,事亦不行。
未几以顾临河北路都转运使,覆按其地,乃不用孙村口而欲凿鱼池,东行百里入故河,议亦寝格。
今日水官遂持孙村口之说,而直云分减北流,以杀水势,并计开修所用无虑梢木二千馀万,役夫三十万人,所费浩大,而河未可决回。
河决已久,终无定论,而遽兴工力,大集物料,臣窃忧之。
累同执政论此,乃议当先聚买梢草,积于合用之地,岁科常夫,渐次开治,限之三年,足用即并力凿口,因塞正流,使趋故道,则民力不乏,堤防有备,亦免下流垫溺之患。
又欲自中差两制中官河北都转运使遍行诸岸,不独执用孙村口一处,虑实详矣。
如此累年为之,尚恐河流未顺,不如人意之所度,盖亦无如之何。
兹外未有上策也。
或者谓兴作大利,不计民力及国费,则非臣之所敢闻也。
王者之用民,视之如伤,畏之如覆,惟微惟危。
尚惧颠沛,夫岂易言哉?
河北京东西累岁灾伤,大为赈济。
比日流民方复,而暴然驱役,一户工作,数人饷助,郊野草莽之外,聚数十万众,饥死逃亡,声闻不接。
茍或不幸雨雪风沙,无所蔽舍,则何可量耶!
所谓远防未及而近忧先至矣。
且夫役固亦常事,然常岁未有若是之大也。
臣故愿圣慈深察民隐,虑后患,姑从臣等已讲之义,天下幸甚。
咸淳辛未十二月初一日转对劄子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二、《陵阳先生集》卷八
臣一介疏贱,误玷周行,每窃惟念,自先臣子才以来,世受国恩,至深至厚,涓埃未报,日惧空官。
兹者皇帝陛下视朔前殿,诸门洞开,旦气清明,而臣以此时猥当转对,天光所临,其敢具文以塞故事?
臣尝伏读国史,窃观元祐三年五月一日苏轼转对,条陈三事。
其一条曰:「唐太宗司门令式云: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
祖宗之制,自两省两制近臣、六曹监长贰有所欲言,及典大藩镇、奉使一路,出入辞见,皆得奏事殿上。
其馀小臣布衣,亦时特赐召问。
非独以通下情、知外事,亦以考察群臣能否情伪,非苟而已。
伏望更与大臣商议,除台谏、开封知府已许上殿外,其馀臣僚,旧制许请间奏事及出入辞见许上殿者,皆复祖宗故事」。
元祐六年八月一日范百禄转对,亦条陈三事,其一条曰:「太祖皇帝建隆三年,诏『自今每五日内殿起居,翰林学士及文班常转官转对』。
既又命尚书省集官议其可者而行之。
真宗皇帝诏有司录转对章疏一本留守
祖宗之于转对,其勤且至如此。
今一岁之中,侍朝者有数,臣僚每次一员转对,不过十馀人。
借使人悉知而言,言皆见用,亦不过十数事耳。
望诏执事,审议转对之制,悉由太祖真宗旧章」。
二臣之言,大抵因转对以通下情、以广上意而已。
臣尝谨心考观元祐五六年间,大小之臣,类无不得其言者。
或入见上十事,或经筵陈三劄,此言及君德者也。
或议差役,或争回河,此言及政事者也。
或言陕西地震,或言冬温不雪,或言日食六分之变,此言及灾异者也。
或十九疏论章惇,或十三疏论蔡确,或十疏论安焘,此言及小人者也。
或乞免浙西五谷力胜钱,或乞蠲放户部馀剩钱,或乞取常平敕令删为一书,且放秋成收籴斗斛,此言及民事者也。
或乞昭宝元庆历令,内侍省取先朝帐籍,比较近年用度之数,或言奉宸库已取珠子六十斤,户部已用金三千六百两,此言及节用者也。
禁中求乳母,则刘安世等言之,内中朱红车子乱行,则苏轼劾之,其言及宫闱者如此。
皇太后亲属向宗良邢州,则苏辙言之,皇太后亲属模断酒务少欠宫属钱均作七年送纳,则曾肇等言之,其言及戚畹者如此。
随龙冯宗道迁转,则王岩叟言之;
内批钱班干当牛羊司、刘言干当翰林司,则曾肇之。
宋用臣叙复中州刺史,则范祖禹以为官弃兴土木,不可以复用;
陈景元校黄本道书,则范祖禹又以为异端虚诞,不可以成宗
夫其一时更进迭谏,议论之有馀,并包兼容听受,已甚美,而臣、臣百禄,犹惓惓以复旧制、议转对为言,岂过计哉?
忠言利行,固不厌其多;
王道利宣,固不嫌其广也。
伏惟皇帝陛下作共即位,于今八年,凡其所建植施置,壹是皆以元祐为的,而听言一事,尤极谦隆。
初元诏书,尽复祖宗旧制。
间因臣僚避对,则又戒饬申严,导人使,固已无所壅蔽。
乃自比岁顿异,流传皆谓诸臣进言,稍有忤拂,圣意厌惮,玉色弗怡,或顾左右而言他,或视屋霤而不答。
人臣犯颜逆耳,本为难事,藉令未能施用,奈何更加阻伤,遂使循默成风,此岂盛世宜有?
我朝以立国,列圣相传,未尝罪一言者。
虽中更大拂乱、大伤败,而社稷之长久,终有赖于人言。
然则人言何负于国?
傥陛下不察,径销废之,志士忠臣宁不为之解体?
况外而边事孔繁,内而阴邪伺隙,日食不见,天且忘予,而入冬过燠,寒气未敛,其何以兴来岁
寇敚相挺,或能胜予,而丰岁且然,脱有水旱,其何以善其后?
惟有一线言脉,所当极意扶持。
今日果已尽如元祐,则听言之法,固当益循于元祐。
今日或未尽如元祐,则听言之法,尤当百倍于元祐。
陛下试取元祐诸臣之论奏,与夫愚臣前者之条陈,蠖护燕间,特赐观省,圣明之意,必将有槩于中。
其继自今,益恢圣听,毋疑其归过而责直,毋嫌其立异而要名。
凡有苦口之,率皆虚心以考。
其恳恻恂忱者,欣然容受;
其忠实有补者,则立见施行。
或者偶非其人,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当以人而废
或皆无可采,则川泽纳污,山薮藏疾,亦当容之而勿问。
庶几听言之美,一与元祐同符,天下幸甚。
臣于二臣,无能为役,特援转对之比,以写忧爱之私。
干冒天威,惟陛下幸赦。
孟和兼寄海盐冯宗 明末清初 · 谭元春
 押支韵 出处:岳归堂合集卷三
朝朝出门望,新与林生期。
意气附楚舟,非子当为谁。
相见不劳苦,问子今所为。
十日山烟满,九日湖风吹。
欢娱不可极,子又当别离。
家山远复远,子今何所之。
曰闻钟子北,亦遂从此辞。
南北无定情,临行人未知。
万里不告家,古人类如兹。
入京见冯子,为我视光仪。
人亦有至言,燕婉当凄而。
白门深风雪,黄河流冰澌。
良朋散四方,是予闭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