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排闷1186年4月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老去知心少,流尘锁断弦。
尊空问字酒,囊罄作碑钱。
扫叶供朝爨和泥补漏船。
胸中元浩浩,白眼望青天。
湖州杼山皎然 唐 · 僧福琳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释皎然
名昼
姓谢氏
长城人
康乐侯十世孙也。
幼负异才。
性与道合。
初脱羁绊。
渐加削染。
登戒于灵隐戒坛
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
特所留心。
于篇什中。
吟咏情性。
所谓造其微矣。
文章俊丽。
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
后博访名山法席。
罕不登听者。
其兼攻并进。
子史经书。
各臻其极。
凡所游历。
京师则公相敦重。
诸郡则邦伯所钦。
莫非始以诗句牵劝。
令入佛智。
行化之意。
本在乎兹。
及中年谒诸禅祖。
了心地法门。
与武邱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
故时谚曰。
霅之
能清秀。
贞元初
居于东溪草堂。
欲屏息诗道。
非禅者之意。
而自悔之曰。
借使有宣尼之博识。
胥臣之多闻。
终朝目前。
矜道侈义。
适足以扰我真性。
岂若孤松片云。
禅座相对。
无言而道合。
至静而性同哉。
吾将入杼峰
与松云为偶。
所著诗式及诸文笔。
并寝而不纪。
因顾笔砚曰。
我疲尔役。
尔困我愚。
数十年间。
了无所得。
况汝是外物。
何累于人哉。
住既无心。
去亦无我。
将放汝各归本性。
使物自物。
不关于予。
岂不乐乎。
遂命弟子黜焉。
至五年五月
会前御史中丞李洪河北负谴。
再移为湖守。
初相见。
未交一言。
恍若神合。
素知公精于佛理。
因请益焉。
先问宗源。
次及心印。
公笑而后答。
他日言及诗式。
具陈以宿昔之志。
公曰不然。
因命门人检出草本。
一览而叹曰。
早年会见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
三子所论。
殊不及此。
奈何学小乘见。
以宿志为辞耶。
遂举邑中词人吴季德
梁常侍均之后。
其文有家风。
予器而重之。
陆鸿渐为莫逆之交。
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十馀卷。
好为五杂俎篇。
用意奇险。
实不忝江南谢之远裔矣。
清净其志。
高迈其心。
浮名薄利。
所不能啖。
唯事林峦。
道者游。
故终身无惰色。
又兴冥斋。
盖循燋面然故事。
施鬼神食也。
旧居州兴国寺
起意自捐衣囊施之。
尝有军吏沈钊。
德清人也。
从州出。
乘马到骆驼桥
月色皎如。
见数人盛饰衣冠。
钊怪问之。
如何到此。
曰。
项王兴国寺然公修冥斋。
在此伺耳。
钊翌日往覆。
果是鬼物矣。
又长城赳胥钱沛行役。
泊舟吕山南。
见数十百人行。
并提食器。
负束帛。
怡然语笑而过。
问其故。
云赴师斋来。
颜鲁公为刺郡。
早事交游。
而加崇重焉。
以贞元年终山寺。
有集十卷。
于頔序集。
贞元八年正月
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
天下荣之。
观其文也。
亹亹而不厌。
合律乎清壮。
亦一代伟才焉。
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季德李𦹛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
或簪组。
或布衣。
与之交结。
必高吟乐道。
道其同者。
则然始定交哉。
故著儒释交游传。
及内典类聚。
共四十卷。
号呶子十卷
时贵流布。
元和四年
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
就影堂伤悼弥久。
遗题曰。
道安已返无何乡
慧远来过旧草堂。
余亦当时及门者。
共吟佳句一焚香。
其遗德后贤所慕者。
相继有焉。
沙门鉴虚上人归越序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八
至人不在方。实相无所住。
沙门鉴虚所以顺理而随世也。适游皇都
谈天于重云之殿。今也于归。
将休于沃洲之山。泛然无事。
独与道俱。遇物成不迁之论。
閒吟有定后之作。可谓远也矣。
曩予师来。业天台之道。
石门之游。尔来已十数年。
长松飞泉。寝寐吟想。
送子于往。情如之何。
东南高僧有普门元浩。予甚深之友也。
相遇之际。幸说鄙夫扰扰俗状。
且当澡灌心垢。再期于无何之乡。
侍御史御史中丞尚书户部侍郎李公墓志铭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
公讳史鱼
字某
赵郡平棘人也。
下邑大经元孙。
皇朝襄州录事参军元晖曾孙。
涟水丞藻之孙。
青州司法参军和州刺史万总之子。
其先干木藩
武安霸赵。
司隶盛于东京
持书别为西祖。
载在纪牒。
于家有光。
下邑至于和州
四世无违。
克生俊德。
公天姿俊迈。
少负英气。
清明博厚。
虚受特达。
行本于孝友。
业成于文章。
开元中以多才应诏
解褐授秘书省正字
时海内和平。
士有不由文学而进。
谈者所耻。
公以盛名冠甲科。
偫辈仰之。
如鸿鹄轩在霄际矣。
秩满。
调补河南参军长安监察御史
宰相李林甫当国怙权。
稍锄去异己者。
公外不附离。
内不慑惮。
竟为所阴中。
莱阳丞。
累移至朝邑
下车周月。
而颂声作。
上方锐意武功。
宠厚边将。
拜公殿中侍御史
安禄山范阳军事。
河北首乱。
公胁在围中。
危冠正词。
诮让元恶。
势迫难夺。
望重见容。
朝廷雅知公忠。
侍御史
封常清幽州行军司马
隔于凶盗。
诏不下达。
公与张休独孤问俗密结壮侠。
志图博浪之举。
閒遣表章。
请固河潼之守。
帝用深叹。
吾谋未行。
会虏将能人性元浩拥师河上。
公诡请劳抚。
因以大义谕之。
能亦知复。
翻然向顺。
裂贼左臂。
繄公之力。
是岁至德一年也。
相国平原镐以状闻。
复授侍御史御史中丞
河南节度参谋河北招谕使。
中朝方倚公以重任。
戎镇又咨公以成务。
公谓委身蹈难非节。
违乱归政非公。
叨恩受禄非义。
僶俛从政
吾何以安。
假公事东至江淮
上元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遇疾终于扬州官舍。
春秋五十六。
藁葬于禅智佛寺之侧。
贞元元年
嗣子竦。
以谷口扈从之勋。
朝廷推恩。
追赠公尚书户部侍郎
五年岁次丁巳某月日。
始归窆于某乡某原。
上距捐馆凡二十有九年。
不得吉卜。
且难。
是以缓。
夫人河东郡裴氏。
河州刺史某之女。
吏部尚书宽之侄。
以礼佐君子。
降年不永。
春秋若干。
天宝二载终于洛阳
至是祔焉。
传称有明德若不当世。
其后必有达人。
惟公含章挺生。
好是正直。
蹈难全德。
终焉允臧。
盖道与其仁。
神辅其志。
宜乎其有后也。
竦以文艺吏事。
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天子以为才任方镇。
左散骑常侍鄂州军州事领都团练观察使
长才厚位。
而寿不至。
士友痛之。
竦弟伫。
长安
亦早卒。
最少曰俟。
纯懿而文。
克奉家业。
咨于从祖父殿中侍御史皋鱼
爰卜兆域。
以宁神宅。
皋鱼于天伦之閒。
有知己之道。
泣叙美行。
俾予志之。
其文曰。
时之晏。
卿云烂。
鸾凤于飞上清汉。
吾道行年路方半。
时之昏。
沴气繁。
鲸鲵荡海横中原。
侧身西望不敢言。
忠莫渝兮计独存。
奋辞感激牧东藩。
雷雨作解草木蕃。
一随逝水空游魂。
播清徽与茂。
烈。
永延辉兮垂后昆。
心印铭序 唐 · 陈谏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安定梁肃字敬之。学止观法门于沙门元浩
其未知也患不能知之。既知之患不能至之。
于是作心印铭。盖几杖盘盂座右之类。
取其自省也。其文自偫生至有无云云。
言未知也。自本则不然至终篇。
言其既知也。以既知之心。
印其未知。号曰心印铭
大抵与经论合而归于无相。庶乎哉。
谏获与敬之游。又尝闻浩公之言。
故序其所由然。著于铭之首云。
右补阙梁肃文集序 唐 · 崔恭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
叙曰。
皇甫士安志好閒放。
不荣轩冕。
导情适志。
作高士传。
赞记遗韵。
风猷尚在。
而公早从释氏。
义理生知。
结意为文。
志在于此。
言谈语笑。
常所切劘。
心在一乘。
故叙释氏最为精博。
皇甫士安之所素尚。
亦相放焉。
则今天台大师元浩之门弟子也。
抠衣捧席。
与余同焉。
故能知其景行。
收其制作。
编成二十轴以为儒林之纲纪云。
若夫明是非。
探得失。
乃作西伯称王议。
宗道德。
美功成。
作磻溪铭四皓钓台碑圯桥碑。
絜当世。
激清风。
作先贤赞独孤常州集序观讲论语序。
美艺文。
善章句。
李补阙集序隐士李君遗文序。
备教化。
彰讽咏。
中书侍郎太子太傅李公集序开国公包君集序。
总名实。
树遗风。
常州独孤公遗爱颂太常卿常山郡开国公崔公神道碑。
恶戎丑。
思康济。
作兵箴。
叙宗系。
思祖德。
作述初赋。
病流滥。
悦故居。
作过旧园赋。
明大道。
宗有德。
作受命宝赋。
其馀言志导情。
记会叙别。
总存诸集录。
归根复命。
一以贯之。
作心印铭。
住一乘。
明法体。
作三如来画赞。
知法要。
识权实。
天台山禅林寺碑。
达教源。
周境智。
荆溪大师碑。
大教之所由。
佛日之未忘。
盖尽于此矣。
若以神道设教。
化源旁济。
泗州开元寺僧伽和尚塔铭。
言僧事。
齐律仪。
过海和尚塔铭幽公碑铭。
释氏制作。
无以抗敌。
大法将灭。
人鲜知之。
唱和之者或寡矣。
故公之文章。
粹美深远。
无人能到。
此事可以俟于知音。
不可与薄俗者同世而论也。
余之仰止。
未尽其善。
盖释氏之鼓吹欤。
诸佛之影响欤。
余所不者。
道其穷欤。
常怀不言之叹。
杳冥之恨。
尔后之人。
识达希夷。
意通响象。
知我之言之不怍耳。
若以叙人伦。
正褒贬。
则人皆知之。
非独情至而称其制作也。
大约公之习尚。
敦古风。
阅传记。
硁硁然以此导引于人。
以为其常。
米盐细碎。
未常挂口。
故鲜通人事。
亦贤者之一病也。
夫子所谓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故无适时之用。
任使之勤。
余故以皇甫士安比之。
管夷吾诸葛亮
留心济世。
自谓栋梁。
则非公之所尚也。
所谓善古而不善今。
知贤而不知俗。
故论赞碑颂。
能言贤者之事。
不能言小人之称。
享年若干。
以某年月日。
终于长安某里。
朝廷尚德。
故以公为太子侍读
国尚实录。
故以公为史馆修撰
发诰令。
敷王猷。
故以公为翰林学士
三职齐署。
则公之处朝廷。
不为不达矣。
年过四十。
士林归崇。
比夫颜子黄叔度
不为不寿矣。
其碌碌者。
老于郎署
白首人世。
又何补哉。
于达者不可以夭寿之叹。
而病于促数焉。
公遗孤殁后而生。
今已成立。
则友朋之知臧孙之后。
存于此也。
敬宗搜访道士826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臣闻道之高者。
莫若广成元元。
人之圣者。
莫若轩黄孔子
昔轩黄问广成理身之要。
何以长久。
广成云。
无视无听。
抱神以静。
形将自正。
神将自清。
无劳子形。
无摇子精。
乃可长生。
慎守其一。
以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
吾形未尝衰。
又云。
得吾道者
上为皇而下为王。
元元语孔子云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态色与淫志
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告子者是已。
故轩皇发谓天之叹。
孔子兴犹龙之感。
前圣之道。
不其至乎。
伏惟文武大圣广孝皇帝陛下稽元祖之训。
修轩皇之术。
凝神閒馆。
物色异人。
将以觌冰雪之姿。
屈顺风之请。
恭惟圣感。
必降真仙。
若使广成元元。
混迹而至。
语陛下之道。
授陛下之言。
以臣度思。
无出于此。
臣所虑赴召者。
必怪迂之士。
苟合之徒。
使物淖冰。
以为小术。
衒耀邪僻。
蔽欺聪明。
文成五利。
无一可验。
臣所以三年之内。
四奉诏书。
未尝以一人塞诏。
实有所惧。
臣又闻前代帝王
虽好方士。
未有服其药者。
故汉书称黄金可成。
以为饮食器则益寿。
高宗刘道合
元宗朝孙甄生。
皆成黄金。
二祖俱不敢服。
盖以宗庙社稷之重。
不可轻易。
此事炳然。
具载国史。
以臣微见。
倘陛下睿虑精求。
必致真隐。
惟问保和之术。
不求药饵之功。
纵使必成黄金。
止可充于玩好。
则九庙灵鉴。
必当慰悦。
寰海兆庶。
谁不欢心。
臣思罄愚衷。
以裨元化。
辄陈恳款。
伏积兢惶。
廉州何使君挽诗二首 其二 南宋 · 张栻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忆昔湟江上,相逢意便倾。
胸中元浩荡,笔下更纵横。
士伏徐公德,人言景倩清。
定应乡里敬,枌社祭先生
崆峒山 明 · 杨巍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存家诗稿卷五
鼎湖龙去几千载,闻说轩辕尚有祠。
春草应荒问道处,晓烟犹似炼丹时。
谁登绝巘寻玄鹤,我梦阴崖采紫芝
若使长生真可得,山中早拜广成师
玉隆万寿云会堂记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三、琼琯白先生集、见光绪《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一五、道光《黄堂宫志》卷一一
昔余嘉定戊寅西山,与道士罗适庵胥晤良密,既而与彭玉隆作道院记,凡宫观冠偈之原,亦曰有可考矣。
兹焉胡止庵摄领宫事,复以云会堂见属,为文以记之。
有道之士,恨山不深,林不密,惟恐人闻其名。
若夫迹接缙绅,心交利禄,不预焉。
尝议之矣,砭世剂俗之道,未若铲声华,窆心迹,为人不可为,然后起人之敬,吾道赖以不朽也。
吁,有是哉!
道之为道,冲如,焕如,漠如秋,严如
大如天地,湛如虚空,未足以言道矣。
人学道者当如何?
巢居穴处,木食草衣,仆虎兕而吏猿猱,友麋獐而邻雉兔。
风餐芝术,雨卧烟霞,所养胎仙,所储气母。
俄而丹熟名香,道成行着,四方同心,一旦沓来,方欲拒之,弥久弗去。
或出力斩菅,以薪其炊,或发心刈,以庐其止。
执彗趋走,顿首后先。
凡可以效心竭力,弥月漫岁,觊有金篦刮膜之语,使获阶仙陌圣之程。
乌有所谓华宫殿、美饮馔、温毡凉榻、明窗净几、精巾簟、奇枕衾也?
玉隆云会堂久矣,方兹求记,姑以道家可语者告之,且使止庵槌鼓升堂,以声其众曰:汝黄冠师!
此堂现成,行住坐卧,受用此堂,折旋俯仰,如意自适。
汝能于此灰心泯虑,形如槁蘖,炼火还丹,脱胎神仙,则汝何殊于徐来勒、魏伯阳矣?
后之张用成、石得之无愧之也。
汝能于此修铅辨汞,择地结友,炼九转药,换骨飞仙,则汝何殊于旌阳尹、勾漏令矣?
后之徐抱黄、刘海蟾亦无愧矣。
如所否者,丁公纵姹女以晨逸,黄婆抱婴儿而夜奔,九城被围,五官受侮,泥丸崩裂,情海翻枯,六贼擅权于朱宫,三彭搆妖于黑域,劳人费贿,丧命失身。
汝又否乎,于此而琴,悟成连海水之鸣;
于此而棋,参王乔斧柯之旨。
更不然者,能如陶隐居役心禅那,陆修静留神莲社。
至若联石鼎而诮侯喜,下嵩阜而过昌黎,运六丁之兵而助诸葛孔明,出五解之书以授长孙无忌,犹贤乎哉。
否则,鹤辞竹林,鹿窜松壑,山灵抵掌,庙鬼闻惊,吾恐失汝为黄冠之义矣。
汝黄冠师盖亦知乎风符雨印,龙兵虎骑,济生度死,通真达灵,此所谓法。
噀蜂化鸽,诱蚁呼龟,飞剑斩星,投简扰龙,此所谓术。
该法术而言之,亦知斗杓为万法之功曹耶?
天罡为万术之媒师耶?
法术之妙,不过乎是,得之则可以馘洪都之毒虬,絷博罗之黠虎,起白骨于芳草,束黄魂于苍郊,天𮫤效奴,石妖请罪,岳祗乞命,井女献珍。
汝黄冠师生当末世,弗遇匠师,何如且究三洞四辅之书,七元六甲之法。
于此而上,可凭扶摇,泛汗漫,三龙四虎,朝屯暮蒙,五龟二蛇,昼姤夜复,六月而息,三冬以成。
彼有烟瓢雨笠,重趼四方,云衲风巾,裹粮千里,为何事哉!
不如吾言,定应沽利名,钓荣遇者也,或贻怒于其师资,或取侮于亲邻。
不得已而曰:吾为方外之游。
每到枫村水馆,烟屿风房,有米无盐,冲寒冒热,未免有去国怀乡之思,则其寻师访道之志浅矣。
入此堂者,人不愧汝,汝不自愧乎?
知有此堂,有利有害,有损有益乎?
何以言之?
及其卧酣,睡蛇蚀心;
及其坐稳,梦蝶萦昼。
至于静处,心路生云,所以素餐,性根受蠹。
曾不思星冠月帔,神仙中人雾阁云窗,风尘表物。
昔之在天不能为神仙,堕而为人;
今复不能为人,则将堕而为鬼,长夜万苦,去天几尘?
又复不能为鬼,则散而为万趣之殊,吾不知矣。
主此堂者、居此堂者,能调碧玉之弦,能吟碧云之章。
朗咏步虚,清磬摇空。
闭光垂帘,金花聚鼎。
讲究玄牝,知天地根,握擒阴阳,炼日月髓。
燃灯于海底,镂冰于火中。
黄帝之金砂,得广成之黄舆,辨张正一之明窗尘,饮吕纯阳之刀圭,授魏华存之一匕。
如是则餐青饮绿,若节昭昭,衣紫曳黄,清姿济济,圣胎圆热,道果馨甜,则有所谓火铃赍诏于柏庭,大帝降经于玉局矣。
葛仙翁曰: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
近年而言,百岁之内有升举、有尸解、有坐脱、有立亡者居多,可不勉旃!
抑又思之,内蕴至美,外示污狂,人皆怪之,此堂亦不可以处之也。
所以者何?
为规仪人心、药石后进而设,又奚庸汝所谓狂且怪而败群哉?
余旧闻老子之道,今日观之,正所谓道德有负于初心,聪明不及于前时。
尚能以所授于师,为有力于学者告。
寓怀其二十一 明 · 王世贞
 押词韵第三部
步出城西门,踟蹰中不夷。
道逢一仙长,自称广成师
授我一丸药,令我杜德机
揽镜朱颜凋,隤然废威仪。
禽游无惊翼,兽逐鲜辟蹄。
良玉岂不珍,在璞全光辉。
惜哉和氏子,三刖乃其宜。
拟古七十首 其五十九 沈詹事佺期访道 明 · 王世贞
 押词韵第十七部
玄天泄至秘,大地输真宅。
言访赤城居,试探黄庭策。
黄庭何其妙,幽阙守玄魄。
赤城信矣高,灵仙寄神迹。
鸾軿夜分至,凤管空中适。
眉掞芙蓉青,颜欺舜华白。
归霞散衣桁,流水澄巾帻。
泠然驭风来,倏尔凌云息。
劳役悲在今,夷犹叹夙昔。
因牵絓原网,遂铩冲霄翮。
愁云幕远近,欲火煎日夕。
隐隐移少年,沈沈散精液。
敬谢广成师,为我示天则。
竦辔昆崙颠,扬舲弱毛泽
沧桑坐经变,濛汜何虞迫。
火枣幸有馀,乞师知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