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吹箫出峡图 元末明初 · 王冕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六 行旅类、明诗纪事 甲签·卷十八
巅崖峭绝撑碧空,倒挂老松如老龙。
奔流落峡喷白雪,石角险过百丈洪。
我昔放舟从此出,牵柁失势气欲折。
春风回首三十年,至今认得山头月。
草堂清晨看图画,画里之人閒似我。
波涛汹涌都不知,横箫自向船中坐。
酒壶茶具船上头,江山满眼随处游。
安得更唤元丹丘,相携共上黄鹤楼
入春峡。途中用农翁韵简伯己未 清 · 南有容
 押删韵 出处:䨓渊集卷之四
我昔浮青翰,迢递出江关
仙人丹丘子,相识碧云间。
遗我白玉笙,期我宿三山
岂无遗世心,霞扃逝同攀。
故人在汉中,一日肠九还。
蹰躇未言归,猿鹤笑我顽。
天寒蛟龙蛰,愿子莫垂纶。
曷不从我逝,沧浪涤尘颜。
临风怀德音,明月照清湾。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743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擘两山 麻姑搔背 荣光休气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一作流)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元丹丘731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颍阳元丹丘淮阳738年 盛唐 · 李白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
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
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
尝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
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
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
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
精魄渐芜秽,衰老相凭因。
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
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
万事难并立,百年犹崇晨
别尔东南去,悠悠多悲辛。
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已矣归去来,白云飞天津
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736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
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
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
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
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
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
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
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
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
高凤石门山元丹丘751年秋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
苍厓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
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731年 盛唐 · 李白
 押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
白久在庐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岩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兼书共游,因有此赠。
引用典故:禹凿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沈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禹凿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颖,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鍊金药
元丹丘颍阳山居 盛唐 · 李白
 押文韵
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白从之游,故有此作。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一作终)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华山 金 · 赵秉文
 押尤韵
我从秦川来,历遍终南游。
暮行华阴道,清快明双眸。
东风一夜翻作恶,尘埃咫尺迷岩幽。
山神戏人亦薄相,一杯未尽阴霾收。
但见两岸巨壁列剑戟,流泉夹道鸣琳璆。
希夷石室绿萝合,金仙鹤驾空悠悠。
石门忽断一峰出,婆娑石上为迟留。
上方可望不可到,崖倾路绝令人愁。
十盘九折羊角上,青柯平上得少休。
三峰壁立五千仞,其下无趾傍无俦。
巨灵仙掌在霄汉,银河飞下青云头。
或云奇胜最高顶,脚力未易穷冥搜。
苍龙岭瘦莓苔滑,嵌空石磴谁雕锼。
每怜风自四山而下不见底,惟闻松声万壑寒飕飕。
扪参历井上绝顶,下视尘世区中囚。
酒酣苍茫瞰无际,块视五岳九州。
南望汉中山,簪如碧玉抽。
况复秦宫与汉阙,飘然聚散风中沤。
上有明皇玉女之洞天,二十八宿环且周。
又有千岁之玉莲,开花十丈如舟。
五鬣不朽之长松,流膏入地盘蛟虬
采根食实可羽化,方瞳绿发三千秋。
时闻笙箫明月夜,軿羽盖来瀛洲。
乾坤不老青山色,日月万古无停辀。
君且为我挽回六龙辔,我亦为君倒却黄河流。
终期汗漫游八表,乘风更觅元丹丘
西城观水 金 · 赵沨
西山秋水来天地,巨野横流浩无际。
长风蹙浪鳞甲生,两角斜分半山际。
缭堤北去接飞桥,鼓鼙汹汹翻惊涛。
中流突兀玉山起,直疑河伯驱灵鳌。
冷光摇荡秋云白,浑似梦中游震泽。
隔林我欲唤渔郎,孤帆忽如过鸟翼。
安得酒船常拍浮,四时甘味置两头。
何人与我同此乐,颍阳试觅元丹丘
古月一篇为裕之 金 · 李汾
古月天不收,敌君三万秋。
天孙弄明镜,光涌云间流。
忆昔放逐江南州,金陵女儿歌棹讴。
草裹乌纱巾,散著紫绮裘。
酒酣把玉笛,直欲扪参历井、骑斗牛。
醉中呼儿摇双舟,吾欲乘流下石头。
起来茫茫视八极,万里只有元丹丘
丹丘子,游人间,风尘何为往复还。
玉华山人近招我,九日朝帝苍梧山
龙山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押尤韵
曩予魏大梁,得交此州雷与刘。
自闻两公誇南山,每恨南海北海风马牛
老龙面目今日始一见,更信造物工雕锼。
是时山雨晴,平田绿油油。
并山凉气多,况得通深幽。
山泉谷口出迎客,石罅戛击琳琅球。
蜿蜒入微行,渐觉藤萝罥衣树打头。
恶木拉飒栖,直干比指稠。
石门无风白日静,自是林响寒飕飕。
一峰忽当眼,仰看看不休。
一峰一峰千百峰,虽欲一一顾揖知无由。
金城偃蹇不得上,瑶瓮回合如相留。
苔花万锦石,丹碧烂不收。
天关守虎豹,武库开戈矛。
小山随起随偃仆,独立千仞绝顶缥缈之飞楼。
百花冈头藉草坐,潇洒正直
亭亭妙高台,玉斧何年修?
登高览元化,快如鹰脱鞲。
山灵故为作开阖,巧与诗境供冥搜。
白云何许来?纤丝弄轻柔。
蓬莱作雾涌,飘飘与烟浮。
玉衣仙人鞭素虬,翕忽变化令人愁。
须臾视六合,浩荡不可求。
初疑陶轮比运甓,今悟夜壑真藏舟。
劫石拂未穷,杞国浪自忧。
断鳌立极万万古,争遣起灭如浮沤。
快哉万里风,一扫天四周。
谁言太始再开辟,日驭本自无停辀。
举手谢山灵,就无清凉毫相非神羞。
贱子贪名山,客刺已屡投。
黄华挂镜台,天坛避秦沟。
太山神明观,二室汗漫游
胸中隐然复有此大物,便可挥斥八极隘九州。
玉峰有佳招,绝唱须一酬。
为君探囊掷下珊瑚钩,白云相望空悠悠。
异时华表见老鹤,姓字莫忘元丹丘
重述陵阳子明传赞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七、《紫微集》卷三三
昔之称为配名字者,必以氏。
有以官者,如司马、中行;
有以国者,如邢、、毛、祭;
有以所居者,如东门、东里之类。
后世则一以其族。
陵阳子明,其亦以所居为氏者乎。
陵阳籍属,时历春秋,或楚或吴。
嬴秦改宰,隶于宛陵
西汉因之,东汉则以隶丹阳,晋则以隶宣城
晋人避杜后讳,易为广阳
宋氏以降,县遂废治。
陵阳,实山名也。
初,县之得名因此山,而山之名因子明显,故历世史家治地理,释者皆引子明以證焉。
唐天宝间明皇神仙道家之事,访海内名山福地,郡上其事于朝,而仙坛始以宫创。
夫世数既远,碑碣无存,田父謏儒传闻失实,故旧以子明为吴人,或以为晋人,非也。
子明终始之迹,固已详于《列仙传》矣,道书之藏有《陵阳明经》,毋虑数千言,大抵皆养气修真之语。
西都一时文豪如司马长卿,尝捃摭其事,以赋大人之辞。
应劭辈复引之,以释「列缺倒景」之语。
而曰吴人、晋人,何其辽邈也!
质之《广韵》注与夫《九域志》,其姓氏之与为邑宰而庙祠者,皆契今闻。
始,子明生于沛国铚乡,自少好服六气之精。
春食朝霞,朝霞,日初出赤黄气也;
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气也。
取四时与天地玄黄之气,呼吸吐纳,以练至和。
尝曰:「吾闻陵阳丹丘子成仙之地,故求为之宰」。
清谈终日,县务自理,雅好栖息岩窦,故邑人谓之
君常渔钓于涎溪,策为马,浮游水中。
踞磻石,忽获白鱼,鳞鬣异常,就手即毙,剖之得方书,教其服食之法。
子明曰:「噫,吾事济矣」!
遂登山依崖穴石,为炉灶之具。
尝登黄山,采五石脂以益烹炼。
五石者,盖丹砂、雄黄、矾石、磁石、曾青,《抱朴子》言之详矣。
三年丹成,七粒为服。
既而节值中元,唳鹤回翔,白龙就驭,子明遂飞腾霄汉间矣。
邑人骇惋,至今岁以是日而醮祠焉。
初,子明既至陵阳,家人仆妾一无与行,至夜常跨马归,旦而复在厅事,人初无知者。
其妻费氏,夜与二女皆嗜丹,喜笙簧。
子明丹成既服,馀刀圭以与之。
费因弄箫音而感白凤,驾而腾云。
二女得丹,亦化二凫,随父以为青童之侍。
子明讳伯玉,其弟子安讳伯乐,与兄同志,常远游,独好四明山,亦得仙人长年之术。
子明知子安欲来,化为黄鹤以邀之,遇于中涂。
顷之,子安驾白鹤而东归,子明驾白龙而西返,其居人递闻空中有弦歌之声,因名其地曰各道,名其乡曰望仙、曰弦歌。
旧传载唐人诗,有曰:「白龙已谢陵阳去,黄鹤时来唤子安」。
盖记其实也。
鱼腹之文,大要五字,至今黄冠者犹能传其刻画,略如符篆,而世俗不能晓。
方舆子云:子明所得书,乃鍊丹服饵之术也。
子明仙去,于今几千百年矣,丹台药灶犹有存者。
岁时,村落之人夜瞩山谷间五色光莹,或聚或散,或者以为丹之馀辉也。
台灶之下数百步,鏬石出泉甘冷,非众水比,而水旱不溢不涸。
郭璞《游仙诗》云「陵挹丹溜」,盖谓是也。
山之下有黄鹤池、白鹤墩、栖鹤林,而子明得鱼之处,峣然有石出于水中。
其立马坐钓之迹,宛若犹在也。
陵阳黄山相距不踰两舍,传者皆得其实,独误其时,兹故辨之,且为赞曰:
英朝华,蜉蝣夕殒。
百年人寿,欻若一瞬。
蛾眉伐性,醪醴腐肠。
紫清琼郁,金饭玉浆。
陵山之,子明游息。
六气呼吸,五指服食。
石灶金丹,术全九还。
白鱼荐方,黄鹤为骖。
功成三年,造化七粒。
龙骧瑶辔,驭登天日。
上朝玉帝,观化元元。
昆崙酬觞,洪岸拍肩。
仰跻倒景,俯瞰列缺。
凤箫一弄,凫童双接。
四明其来,弦歌空中。
龙鹤各返,丹霞晓风。
若木兔轮,蟠桃乌翼。
昏明代谢,自为今昔。
紫烟成岐,青云可梯。
何当脱缨,摄衣从之。
自和效颦一首1268年5月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未爱京师子真(原作贞,据冯本改),园池冷落户庭贫。
神仙疑是丹丘子,年纪高于绛县人
春去似催花送老,岁荒聊喜尝新。
晚知嵇阮非酣畅,名与杯中物孰亲。
登李白酒楼 清 · 梁佩兰
 出处:六莹堂集卷四
我登李白楼,欲饮李白酒。
不得见李白,饮酒亦无友。
古今世界如酒槽,不是成粕便成糟。
古来圣贤尽酒帝,不是大醒必大醉。
上呼李白白不闻,缥缈八极凌烟云。
此时想醉在天上,投壶玉女笑相向。
有唐之代无两人,气豪识旷风雅新。
布衣名姓动天子,金銮殿前赐学士
葡萄酒酌颇梨杯,妃子擎进胡为来。
夜郎一旦向西去,天不阗雷地冥雨。
当年权势攻饮狂,小鸟群笑孤凤凰。
白也沉湎非无意,醒来看人欲羞死。
孔巢父元丹丘,与尔饮酒在此楼。
任城令作东道主任城万家尽酒户。
至今酒楼高崔嵬,遗像重觉玉山颓
才人落魄好潇洒,痛饮即是痛哭者。
我欲渡河恨无梁,我欲升天恨无梯。
请起李白在千古,相与对饮成醉泥。
摘取天上日月星宿当酒钱,撑取地下江淮河汉当酒船。
更叱沧溟化酒泉,神龙吸海鲸吸川。
饮酒之外何有焉,饮酒之外何有焉。
柯敬仲 元 · 虞集
 押尤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十九 兰竹类
予先世居隆州州治之后山,石室翁守郡时,隆为陵州。州事简,时来就吾家,拾故纸背作竹木之属,所得颇多。吾幼时尚收得数纸,今亦亡之。丹丘生用文法作竹木,而坡石过之。近又以新意作墨花甚妙,从子悦有眉山学官之行,丘为作此,予爱而赋之。
昔者老可守陵州,守居北山吾故丘。
太守时来看山雨,每画纸背成沧洲。
老蒲松烟色过重,挥霍阴崖交剑矛。
百年离乱亡故物,敝箧江南谁复收。
新图筼筜枝叶脩,使我不乐思昔侯。
碧鸡祠前杜鹃叫,玉女井上丛篁幽。
棠梨树高青子落,碧花翠蔓萦牵牛。
扬雄无家不归老,蟏蛸蟋蟀寒相求。
丹丘先生东海客,何以见我空山秋。
萧条破墨作清润,残质刊落精英留。
陂陁重复分细草,山石萦纡生乱流。
眉山学官莫厌冷,言归故乡非远游。
石田茅屋傥可得,万里欲上东吴舟。
百花潭深濯新锦,持报以比珊瑚钩
丹丘 元 · 陈旅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十九 兰竹类
金章博士丹丘子,家住江南落木洲。
种得琅玕长百尺,看渠檐外拂高秋。
雅州蒙顶茶记 宋 · 王庠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六
自古本出巴蜀,晋孙参军楚作歌,尝言之矣。
唐陆羽著《茶经》,言当时出之郡四十有三,剑南则称彭、绵、蜀、邛、雅、泸、眉、汉。
及验于《唐志》,贡茶之郡止十有六,剑南道雅安一郡而已。
以天下奉一人,固必献其尤者,雅之冠蜀,固可知矣。
然鸿渐不推高雅品,何哉?
切有所疑而质之他书。
如范蜀公《东斋记》言雅安蒙顶绝异于他茶谱,李公内翰《图经》、雷史君太简轩录》皆言蒙顶上清峰不特冠蜀中,自最天下。
以寡敌众,则众者是,鸿渐之论非矣。
然又尝思之,鸿渐之鉴,非昧于也,其失盖亦有自。
按鸿渐生于开元二十一年,幼育于竟陵积禅师天宝中沧浪邑,后负书火门山至德初过江,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
上元辛丑岁,时年二十有九,自作传云有《茶经》三卷,则知《茶经》之作在江、湖间矣。
江湖之上,福建非远,尚言未详而往往得之,况蒙山僻在西之隅,则上清绝品,想鸿渐未尝得之也。
雅安肃宗乾元罢贡,而《沔城纪异记》云,代宗大历初,鸿渐自吴兴召至宫中,与积禅师烹茶,是时宫中已无蒙顶矣。
然当时岂独鸿渐不得之,如李谪仙、杜子美,困游流落为剑南羁客,无片章只句略誉蒙之美,岂非时人以天子委弃无用之物,不精其制造耶?
鸿渐之后四十馀年,长庆大和间,韦齐休佐使云南,过蒙山下,《行记》云「蜀茶尽出于此」。
李丞相德裕入蜀,得蒙沃于汤研之上,移时尽化,以验其真。
白乐天复有《琴诗》云:「琴里知闻惟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天下茶品多矣,乐天特言蒙山,是知后人叹幽振滞,稍稍升赏得为天下之最,决无疑也。
鸿渐《茶经》云:「生烂石沃土者上,紫者上,者上,叶卷而若始抽者上」。
第七篇复具言久服得仙之事。
今上清所出,皆备有四上之美,又其始生在春冬之交。
密云霏雪蔽覆,若有神物护持,故紫笋之英,岁得甚少,此亦秀气所钟,天自珍惜。
既末之,不特味甘色白,又其性温暖,久服不令人患冷,非他之比。
《茶谱》说蒙山遗事,昔有病僧遇一老人,教服上清,后得道青城山
此正与鸿渐载《神异记》,陶洪景《杂录》言丹丘子事相类,亦与李太白荆州玉泉真公服仙人掌事同。
但恨鸿渐非蜀人,既不得见其初生四上之美,又不详知病僧得仙之事耳。
乾元罢贡之后,蒙山不得入禁中,于今三百馀年。
本朝蔡君谟叹鸿渐不第建安之品,遂以建茶作为龙凤团以进。
欧公永叔称建团,宫嫔多缕金花于其上,虽宸恩殊锡亦所稀得,目建茶擅贵,而蜀茶益不振。
君谟闽人,未尝游剑外,故亦不知蒙顶紫笋本天下第一。
嗟乎!
蜀本西伯道化、文翁德教之国,惟其邈在西南数千里之外,故凡物不能自达而速显于时,韬光晦迹,岂止蒙山而已哉!
是可叹也。
月林谪归道中喜见群山 明 · 赵完璧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终日纷纷俗务中,出门喜见翠螺峰。
幽情久抱空斑鬓,胜槩长孤秪醉翁。
拟采紫芝休晚岁,便从白鹿仰高风。
同心欲拉丹丘子,又恐春雷起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