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宿平邱希白江亭 明 · 沈彦光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渔村集卷之三
动者皆然静者谁,林泉无主但蓬茨。
一江风月双清夜,半榻琴书独对时。
路迥东西人鲜少,山连杨广树参差。
百年住卜归休地,未脱尘缘鬓已丝。
白马篇 南齐 · 孔稚圭
押词韵第十一部
骥子跼且鸣,铁阵与云平。
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
少年斗猛气,怒发为君征。
雄戟摩白日,长剑断流星。
早出飞狐塞,晚泊楼烦城。
虏骑四山合,胡尘千里惊。
嘶笳振地响,吹角沸天声。
左碎呼韩阵,右破休屠兵。
横行绝漠表,饮马瀚海清。
陇树枯无色,沙草不常青。
勒石燕然道,凯归长安亭。
县官知我健,四海谁不倾。
但使强胡灭,何须甲第成。
当今丈夫志,独为上古英(○《乐府诗集》六十三。《诗纪》六十二。○逯案。乐府所载原有两篇。然细审第二篇。乃北朝人作。文苑英华又明作隋炀帝作。今移入隋诗。)。
遗书临海镇将解拔国述放生池 南北朝末隋初 · 释智顗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二
贫道少怀静志,愿屏嚣尘,微悟苦空,得从闲旷。是以去西陕之旧里,将领门徒,游憩天台,十有二载。但此山溪接江源,连亘海际,鱼捕沪业,交横塞水。杀戮既多,煮炙无限。非直夭伤物命,有足悲者;亦是公私去来,频遭没溺。以此死亡,不可称数。贫道不惟虚薄,愿言拯济。仍率励山僧,货衣资什物,就土民孔玄达等,买兹沪业,永作放生之池,变此鱼梁,翻成法流之水。故临海内史计尚儿,敬法心重,仍请讲说《金光明经》至流水品。檀越羊公贺等,闻斯妙句,咸舍沪业,凡五十五所。遂使水陆沾濡,人虫荷泽。盖闻雨花满室,答长者之恩;明珠照夜,报隋侯之德。斯固植妙行于前修,播芳风于未代。福不康捐,善无虚失。仍以此事,表白前陈。敕云:此江若无乌贼珍味,宜依所请,永为福池。国子祭酒徐孝克,宿植德本,才地兼美,闻斯积善,请树高碑,冀此洪基,与岳同固,愿兹胜业,将日月俱全。昔陈氏江东,地不过数千里,犹若此慕善忘怀。仰惟皇帝陛下,秉金轮而御八表,握宝镜以临四民,风雨顺时,马牛内向,信以道高尧舜,德迈轩羲,加复躬行十善,等赤子于群分,自运四弘,总下生而普济。且不麛不卵,著自外书;救蚁救鱼,闻之内典。岂富有天下,而吝惜一江源;恩洽宇内,而独隔数百里?改莲花之池,兴烧煮之业,使军民恣其伤杀,水族婴其酸楚,身首分离,骨肉糜溃。以贫道意度皇帝之心,岂其然乎?但晋王殿下,道贯今古。允文允武,二南未足比其功;多材多艺,两献无以齐其德。茂绩振于山西,英声驰于江左。管准海之地,化吴会之民。不以贫道不肖,曲垂礼接。躬非世范,谬荷人师,具述事源,爰降符命。在所恭承,莫敢违越。假令别有严使,的奉敕符,毁所树之碑,复民沪业者,贫道即振锡披衣,担簦蹑履,远游京辇,诣阙上书,殒首碎身,以全物命。况今上旨,总使江南收捕海族,而江溪山水,不出海鱼,披省符文,事不相涉。特由在斯,苟欲是非,毁坏放生,兴残害业。当今太平之世,路不拾遗。若恣军民收罗采捕,则是夺人现财,公行劫盗。若以至尊欲令军民丰沃,不许放生者,去贫道西游,路经岳州,刺史王宣武,仍结香火,禀受大乘。而彼地民不事农桑,专行杀捕之业。学士昙揵请讲,遂即停留。一州五县,咸舍其业,凡一千馀所。以事表台,降敕开许。自是岳州,频降祥瑞,使君宣武,旌赏倍常。至尊神智高明,有感皆应,岂容为军民口味,夺人善业?县尉此启,恐成僻见。且江溪狭小,不及岳州一基之地,又止有杂鱼,本无海族。至尊以晋王殿下,有文武奇才,故遍加委任,江南诸州,事无大小,皆由决判。今若不得注言王教不听者,则是是非由于县,裁断不关晋王。如此之言,岂可闻于王耳?且大王亲有符旨,开许放生,何容在所,私行雍遏?贫道辞还幽谷,有二因缘:一为大王功德,治葺旧寺;二为案行江溪,修营福会,共诸檀越,远建菩提,爰被存亡,庄严□□。永愿一人有庆,保盘石之基;使十千之鱼,恣相望之乐。贫道至止已久,频荷优任,供给资须,人功影响,每思往彼,未展来游,逖听所闻,颇传惠化。境有三异之德,民谣五裤之歌。飧味高风,诚深随喜。但君临稍毕,旋反非赊,唯希善始令终,以全嘉誉,攀辕卧辙,无愧昔贤。贫道反覆九思,徘徊三省,北方人士,寿长有福,岂非慈心少害,感此妙龄,东海民庶多夭殇,渔猎所以短命?贫窭乃是世间现见,可为鉴诫者也。今若断三归之命,养五阴之身,斯则废净土之花业,起无边之重过。事既反常,恐非养生之术。馀州镇防,不边江海,既处高源,采捕无地,未闻亡身他境,带病还乡。岂复必须水族,以资身命?直令采捕,尚乃非宜。况有毁他放生,以给军士。明府在镇清严,远近称叹。一钱不纳,一犊方留。哙参养鹄,卒获宝珠;孔愉放龟,终佩金印。檀越若不逆晋王符旨,不乖贫道之言,则是再洒法流,奉宣帝道。有德必酬,无善不报。玉佩雕弓,不求自至;金印紫绶,应念便来。今遣弟子普明赍旧事往简,但明府总此邦之务,执一镇之兵机,有教必行,如风靡草。愿以贫道此书,宣示百姓,训诲军民,使遵九言之教,无为始祸,改十恶之心,永符元吉。事事信人□具。不复委陈。沙门智顗白(《释藏》起字四号,《国清百录》四)。
为敬肃考状 南北朝末隋初 · 薛道衡
出处:全隋文卷十九
心如铁石,老而弥笃(《隋书·循吏柳检传》。肃,河东蒲坂人,仕隋,有吏绩。大业中,迁颍川郡赞务,朝东都。炀帝令道衡为天下郡官之状,称肃曰。)。
祭淮文 南北朝末隋初 · 薛道衡
出处:全隋文卷十九
元帅晋王谨以清涤制币太牢之奠,敬祭于东渎大淮之灵:盖圣德应期,神功宰物;上齐七政,下括四海。自晋人丧道,彝伦攸斁,天隔内外,地毁东南,三吴成危乱之邦,百越为逋逃之薮。皇帝肇开鼎业,光有神器,图出龟龙,镜悬金玉,忧劳庶绩,无忘寤寐,言念苍生,情深矜养。河源、海外,莫不来庭;冒顿、呼韩,岁时拜谒。伪陈蕞尔,尚阻声教。妖贼叔宝,僭窃遗绪,毒流江左,冤结人神。上轸皇情,义申吊伐。猥蒙朝寄,抚宁淮甸。仰惟导源桐柏,长迈蓬莱。标四渎而引百川,擅五林而含七德。庶凭流恶之灵,克成除暴之举。使水陆旌旗,所向无前;吴会君长,束手归服。谨申荐礼,惟神尚飨(《初学记》六)。
祭江文 南北朝末隋初 · 薛道衡
出处:全隋文卷十九
维开皇九年,行军元帅、晋王谨以太牢之奠,敬祭南渎大江之神:仰惟灵性包平智,德擅灵长,上膺东井,下纪南国,引双流而分九派,长四渎而纳百川。自晋永嘉,乾灵落纲,蕞尔吴越,僭伪相承。陈贼叔宝,世济其凶,氓庶为其涂炭,人神所以怨愤。忝司九伐,清彼一方,分命将士,乘流南渡,仰凭灵祐,咸蒙利涉。今申命苍兕,躬总精锐,直趋金陵,行登石首,庶蛟螭窜于洲渚,帷盖静于波涛,江表克平,海内清泰。谨申礼荐,惟神尚享(《初学记》六)。
七庙议 南北朝末隋初 · 许善心
出处:全隋文卷十五
谨案《礼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郑玄注曰:「此周制也。七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也。殷则六庙,契及汤,与二昭二穆也。夏则五庙,无太祖,禹与二昭二穆而已」。玄又据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立四庙。案郑玄义,天子唯立四亲庙,并始祖而为五。周以文、武为受命之祖,特立二祧,是为七庙。王肃注《礼记》:「尊者尊统上,卑者尊统下。故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其有殊功异德,非太祖而不毁,不在七庙之数」。案王肃以为天子七庙,是通百代之言,又据《王制》之文「天子七庙,诸侯一庙,大夫三庙」,降二为差。是则天子立四亲庙,又立高祖之父,高祖之祖,并太祖而为七。周有文、武、姜嫄,合为十庙。汉诸帝之庙各立,无迭毁之义,至元帝时,贡禹、匡衡之徒,始建其礼,以高帝为太祖,而立四亲庙,是为五庙。唯刘歆以为天子七庙,诸侯五庙,降杀以两之义。七者,其正法,可常数也,宗不在数内,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毁为数也。是以班固称,考论诸儒之议,刘歆博而笃矣。光武即位,建高庙于洛阳,乃立南顿君以上四庙,就祖宗而为七。至魏初,高堂隆为郑学,议立亲庙四,太祖武帝,犹在四亲之内,乃虚置太祖及二祧,以待后代。至景初间,乃依王肃,更立五世、六世祖,就四亲而为六庙。晋武受禅,博议宗祀,自文帝以上六世祖征西府君,而宣帝亦序于昭穆,未升太祖,故祭止六也。江左中兴,贺循知礼,至于寝庙之仪,皆依魏、晋旧事。宋武帝初受晋命为王,依诸侯立亲庙四。即位之后,增祠五世祖相国掾府君、六世祖右北平府君,止于六庙。逮身殁,主升从昭穆,犹太祖之位也。降及齐、梁,守而弗革,加崇迭毁,礼无违旧。臣等又案姬周自太祖已下,皆别立庙,至于禘祫,俱合食于太祖。是以炎汉之初,诸庙各立,岁时尝享,亦随处而祭,所用庙乐,皆象功德而歌舞焉。至光武乃总立一堂,而群主异室,斯则新承寇乱,欲从约省。自此以来,因循不变。伏惟高祖文皇帝,睿哲玄览,神武应期,受命开基,垂统圣嗣,当文明之运,定祖宗之礼。且损益不同,沿袭异趣,时王所制,可以垂法。自历代以来,杂用王、郑二义,若寻其指归,校以优劣,康成止论周代,非谓经通,子雍总贯皇王,事兼长远。今请依据古典,崇建七庙。受命之祖,宜别立庙祧,百代之后,为不毁之法。至于銮驾亲奉,申孝享于高庙,有司行事,竭诚敬于群主,俾夫规模可则,严祀易遵,表有功而彰明德,大复古而贵能变。臣又案周人立庙,亦无处置之文。据冢人处职而言之,先王居中,以昭穆为左右。阮忱撰《礼图》,亦从此议。汉京诸庙既远,又不序禘祫。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末(《隋书·礼仪志二》,大业元年,炀帝欲遵周法,营立七庙,诏有司详定其礼。礼部侍郎、摄太常少卿许善心,与博士褚亮等议,诏可。又略见《通典》四十七。)。
北乡古松树诗 隋 · 杨广
押侵韵
古松惟一树,森竦讵成林。
独留麈(文苑误作尘。)尾影(《初学记》作县。),犹横偃盖阴。
云来聚云色,风度杂风音。
孤生小庭里,尚表岁寒心(○《初学记》二十八作咏北乡北松树诗。文苑英华三百二十四。万花谷后三十八作隋炀帝诗。《诗纪》百二十。○周景式《庐山记》云。石门北岩即松林也。仰视之。离离如骈鹿尾。于寻阳望聚见之分明。)。
殇子铭 隋 · 杨广
四言诗 出处:全隋文卷六
世途若幻,生死如浮。
殇子何短,彭祖何修!
呜呼余子!
有逝无留,永为法种,长依法俦(《续高僧传》,十□法藏。炀帝进太尉时,第三子夭,瘗于济法寺。乃勒铭,因施寺僧法藏灵寿杖。)。
白马篇 隋 · 杨广
押阳韵
白马金贝(文苑作具。乐府同。)装,横行辽水傍。
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
山虚弓响彻,地迥(文苑作回。)角声长。
宛河推勇气,陇蜀(文苑作属。)擅威强。
轮台受降虏,高阙剪名王。
射熊入飞观,校猎下长杨。
英名(文苑作雄。)欺卫霍,智策蔑平良。
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
徵(乐府作微。)兵集(乐府作离。)蓟北,轻骑出渔阳。
进(乐府作集。)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
阵移龙势(文苑云。一作膝。)动,营开虎(文苑云。一作雁。)翼张。
冲冠(文苑云。一作寇。)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
转斗平华地(文苑云。一作丽。),追奔扫大(文苑、乐府作带。)方。
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功彰。
会令千载后,流誉满旗常(○文苑英华二百九。《乐府诗集》六十三作孔稚圭白马篇。《诗纪》百二十。○《诗纪》云。文苑英华作炀帝。乐府作孔稚圭。按诗中多叙征辽之事。当以英华为正。稚圭别有一篇。逯案。《诗纪》说是。诗中有岛夷语。亦证不为南朝人所作。)。
制 其五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四
父母听随子之官(二月壬戌。已上并《隋书·炀帝纪上》)。
制 其七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四
盗贼籍没其家(八月戊申。已上并《隋书·炀帝纪下》)。
答史祥手诏(仁寿四年)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四
昔岁劳公问罪河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据仓阻河,百姓胁从,人亦众矣。公竭诚奋勇,一举克定。《诗》不云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非英才大略,其孰能与于此邪!故聊示所怀,亦何谢也(《隋书·史祥传》,炀帝尝赐祥诗,祥上表辞谢帝降手诏。又《北史》六十一。)。
营东都诏(仁寿四年十一月癸丑)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四
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叙。若使天意不变,施化何以成四时,人事不易,为政何以厘万姓!《易》不云乎:「通其变,使民不倦」;「变则通,通则久」。「有德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朕又闻之,安安而能迁,民用丕变。是故姬邑两周,如武王之意,殷人五徙,成汤后之业。若不因人顺天,功业见乎变,爱人治国者可不谓然欤!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自古皇王,何尝不留意,所不都者盖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库,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我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怀、雒,日复一日,越暨于今。念兹在兹,兴言感哽!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今者汉王谅悖逆,毒被山东,遂使州县或沦非所。此由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加以并州移居复在河南。周迁殷人,意在于此。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人,因机顺动,今也其时。群司百辟,佥谐厥议。但成周墟塉,弗堪葺宇。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便即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也。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上栋下宇,足避风露,高台广厦,岂曰适形。故《传》云:「俭,德之共;侈,恶之大」。宣尼有云:「与其不逊也,宁俭」。岂谓瑶台琼室方为宫殿者乎,土阶采椽而非帝王者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有司明为条格,称朕意焉(《隋书·炀帝纪上》)。
遣使巡省方俗诏(大业元年正月戊申)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四
昔者哲王之治天下也,其在爱民乎?既富而教,家给人足,故能风淳俗厚,远至迩安。治定功成,率由斯道。朕嗣膺宝历,抚育黎献,夙夜战兢,若临川谷。虽则聿遵先绪,弗敢失坠,永言政术,多有缺然。况以四海之远,兆民之众,未获亲临,问其疾苦。每虑幽仄莫举,冤屈不申,一物失所,乃伤和气,万方有罪,责在朕躬,所以寤寐增叹,而夕惕载怀者也。今既布政惟始,宜存宽大。可分遣使人,巡省方俗,宣扬风化,荐拔幽滞,申达幽枉。孝悌力田,给以优复。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量加振济。义夫节妇,旌表门闾。高年之老,加其版授,并依别条,赐以粟帛。笃疾之徒,给侍丁者,虽有侍养之名,曾无赒赡之实,明加检校,使得存养。若有名行显著,操履修洁,及学业才能,一艺可取,咸宜访采,将身入朝。所在州县,以礼发遣。其有蠹政害人,不便于时者,使还之日,具录奏闻(《隋书·炀帝纪上》)。
听民诣朝堂封奏诏(大业元年三月戊申)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四
听采舆颂,谋及庶民,故能审政刑之得失。是知昧旦思治,欲使幽枉必达,彝伦有章。而牧宰任称朝委,苟为徼幸以求考课,虚立殿最,不存治实,纲纪于是弗理,冤屈所以莫申。关河重阻,无由自达。朕故建立东京,躬亲存问。今将巡历淮海,观省风俗,眷求谠言,徒繁词翰,而乡校之内,阙尔无闻。恇然夕惕,用忘兴寝。其民下有知州县官人政治苛刻,侵害百姓,背公徇私,不便于民者,宜听诣朝堂封奏。庶乎四聪以达,天下无冤(《隋书·炀帝纪上》)。
劝学诏(大业元年闰七月丙子)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四
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而言绝义乖,多历年代,进德修业,其道浸微。汉采坑焚之馀,不绝如线,晋承板荡之运,扫地将尽。自时厥后,军国多虞,虽复黉宇时建,示同爱礼,函丈或陈,殆为虚器。遂使纡青拖紫,非以学优,制锦操刀,类多墙面。上陵下替,纲维靡立,雅缺道消,实由于此。朕纂承洪绪,思弘大训,将欲尊师重道,用阐厥繇,讲信修睦,敦奖名教。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谐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古,耽悦典坟,学行优敏,堪膺时务,所在采访,具以名闻,即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若研精经术,未愿进仕者,可依其艺业深浅,门荫高卑,虽未升朝,并量准给禄。庶夫恂恂善诱,不日成器,济济盈朝,何远之有!其国子等学,亦宜申明旧制,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隋书·炀帝纪上》)。
舋门子弟,听预宿卫近侍诏(大业初)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四
罪不及嗣,既弘至孝之道,恩由义断,以劝事君之节。故羊鲋从戮,弥见叔向之诚,季布立勋,无预丁公之祸,用能树声往代,贻范将来。朕虚己为政,思遵旧典,推心待物,每从宽政。六位成象,美厥含弘,一眚掩德,甚非谓也。诸犯罪被戮之门,期已下亲,仍令合仕,听预宿卫近侍之官(《隋书·刑法志》,开皇旧制,舋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炀帝乃下诏革前制。又见《通典》一百六十四。)。
旌先贤祠墓诏(大业二年五月乙卯)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四
旌表先哲,式存飨祀,所以优礼贤能,显彰遗爱。朕永鉴前修,尚想名德,何尝不兴叹九原,属怀千载。其自古已来贤人君子,有能树声立德、佐世匡时、博利殊功、有益于人者,并宜营立祠宇,以时致祭。坟垄之处,不得侵践。有司量为条式,称朕意焉(《隋书·炀帝纪上》)。
将北巡下诏(大业三年四月庚辰)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四
古者帝王观风问俗,皆所以忧勤兆庶,安集遐荒。自蕃夷内附,未遑亲抚,山东经乱,须加存恤。今欲安集河北,巡省赵、魏。所司依式(《隋书·炀帝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