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颂六十二首 其四 唐 · 道世
押庚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三山羽化竟无成,五热殷忧徒自萦。
并入繁(一作「樊」)笼处尘馆,何如寂虑出危城。
镜智圆规光且净,月行驰轮皎复晴。
侧径崎岖尔回辙,通庄达老岂同征(见同书卷四《入道部》。)。
东京大敬爱寺大證禅师碑 唐 · 王缙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醴泉涌而蠲疾。宝炬然而破暗。莲花无染而独净。夜光不系而自得。其惟上智乎。夫上智之身。曲随世界。上智之心。密游圣境。或宿植德本。乘愿复来。或意生人间。用宏开示。非慧见孰能知之。大德号昙真姓边。陈留开封人也。厥初为孩。禀知特异。亦既有识。用晦如愚。家有耕桑未尝问。乡有学校未尝顾。则曰处丰屋何如方丈。驰良马何如振锡。圭组耀世。不如被褐。金玉满堂。不如虚白。食珍者岂睹饭来香积。听乐者岂闻梵唱云何。战既胜矣。出门绝迹。潜嵩少间。专于读诵。年至二十。遂适太原。受声闻戒。习根本律。性甚聪敏。博涉经论。时同学者。仰之为师。久而叹曰。大圣要道。存乎解脱。不入其门。非佛之子。乃损落枝叶。澄清泉源。诣长老大照。醒迷解缚。开心地如毛头。扫意尘于色界。从此日益。唯师能知于四威仪之中。无一刹那有怠。不住以至于大寂。无作以至于恒用。我止无所。虚空未为广。我照能遍。日月未为明。震雷破山。闻不闻等。烈风拔树。见不见等。是身无主。与四大假合。方寸无生。于一切离相。犹以为未出心量。弥勤深入。大照既没。又寻广德大师。一见而拱手。再见而分座。问之于了。荅之以默。俱诣等妙。𠯳合自他。梵衲之行。楞伽之心。密契久矣。广德又谢。学徒嗷嗷。相顾靡依。来求于我。嗣续前教。皆以实归。出宅诸子。俾称所乘。渡河三兽。自止于分。天宝季年。禄山作逆。陷我洛阳。乱兵蜂螫。大德澹然。独在本处。天龙潜卫于左右。豺狼仰瞻而赞叹。施财献供。终朝盈门。于善恶等以慈。于苦厄人以忍。言说不㝵。无畏故也。动静皆如。自在故也。度众无边。大愿力也。依报无量。迈种福也。夫修行之有宗旨。如水木之有本源。始自达摩。传付慧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宏忍。忍传大通。大通传大照。大照传广德。广德传大师。一一授香。一一摩顶。相承如嫡。密付法印。惟圣智所證。非思议能测也。大德既舍眷属。窃为沙弥。身不顾名。志在成道。声称浸远。归向如林。天宝八年。缁侣领袖举以上闻。乃蒙正度。初隶东都卫国寺。旋为敬爱寺请充大德。迁彼与住此。有缘非无因。地杂人天之会。法如云雨之施。众有尘劳之悟。寺盈河润之福。今学与其进。当学起其信。善诱不倦。得师则喜。利往者导之以捷。睹奥者辨之以正。深在定者戒于贪。悟所觉者使之远。视彼来学。如庵摩勒果。冀其出世。如优昙钵花。齐我者稀。故我贵矣。宝应二年正月十四日。趺坐如生。薪尽火灭。年六十。夏四十。哀缠门人。悲及尘众。树为之变色。兽为之失声。栋折航沈。佛土萧索。其年九月。葬于嵩岳寺之北阜。大历二年。有司奏谥。上闻恻然。乃赐号曰大證禅师。缙尝官登封。因学于大照。又与广德素为知友。大德弟子正顺。即十哲之一也。视缙犹父。心用感焉。以诸因缘。为之强述。铭曰。
上德不德。兴慈运悲。现于浊界。俯为人师。以我无思。破彼尽思。尔方厌俗。我则随时。由多分别。妄生垢净。根不缘废。象岂染镜。法不可著。空即是病。无得之得。绝圣而圣。文字非文字。言语非言语。云何以解脱。云何而语汝。随宜说方便。究竟非我与。舍利依嵩山。寂寥松柏所。
故左溪大师碑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百亿三昧。无非度门。于觉照中。而得自在。过去大士。时惟左溪。傅氏之子。法号元朗。字惠明。其先北地泥阳人。汉魏大族。随晋南度。家于义乌。今为东阳义乌人也。自江夏太守极梁居士翕。贤达相承。世谓居士为诸佛化身。杳不可测。左溪即居士六代孙。梵行之门。宜生上德。母葛氏。梦天降灵瑞。而娠左溪。心静体安。及于乳育。生九年矣。辞家入道。兼综偫言曰。此法门之畎浍也。如意年中薙度。隶义乌清泰寺。寻光州岸律师受具戒。就会稽印宗禅师商律部。重山深林。怖畏之地。独处岩穴。凡三十年。宴居左溪。因以为号。每言泉石可以洗昏蒙。云松可以遗身世。吾以此始。亦以此终。于所居之方。建立精舍。约而不陋。跪忏其间。如来诸大弟子。皆菩萨僧。大迦叶之头陀。舍利佛之智慧。罗喉罗之密行。须菩提之解空。由此四者。皆最上乘。同趣异名。分流合体。舍利佛先佛灭度。佛以心法付大迦叶。此后相承。凡二十九世。至梁魏间。有菩萨僧菩提达摩禅师。传楞伽法。八世至东京圣善寺宏正禅师。今北宗是也。又达摩六世至大通禅师。大通又授大智禅师。降及长安山北寺融禅师。盖北宗之一源也。又达摩五世至璨禅师。璨又授能禅师。今南宗是也。又达摩四世至信禅师。信又授融禅师。住牛头山。今径山禅师承其后也。至梁陈间。有慧文禅师学龙树法。授惠思大师。南岳祖师是也。思传智者大师。天台法门是也。智者传灌顶大师。灌顶传缙云威大师。缙云传东阳威大师。左溪是也。又宏景禅师得天台法。居荆州当阳。传真禅师。俗谓兰若和尚是也。左溪所传。止观为本。祇树园内。常闻此经。然灯佛前。无有少法。因字以诠义。因义以明理。因理以同如。定慧双修。空有皆舍。此其略也。菩萨或以性海度。或以普门化。香象至底。弥楼最高。其馀幽赞不知。充满法界。夫知上法易行。上法难修。上法易證。上法难明。谓左溪为有。则实无所行。谓左溪为无。则妙有常住。视听之表巍巍。左溪因恭禅师重研心法。唯十八种物行头陀教。厥后奉东阳威大师。得最上乘。诠第一义。现声闻像。宏大觉心。大无可名也。偏袒跪膝。奉观音上圣。愿生兜率天。亲近弥勒。殚罄衣钵。严具尊仪。焚香稽首。则舍利降。灵光发。寺非正阳。屋宇凋落。殿移则像毁。财匮则力艰。左溪锡杖指挥。工人听命。如从旧贯。俨若天成。心不离定中。口不尝药味。耄期之岁。同于壮龄。告门人曰。吾六印道圆。万行无碍。戒为心本。汝等师之。天宝十三载九月十六日就灭。春秋八十二。僧夏六十一。四辈号恸。如慕如疑。香花幢幡。雷动山谷。乡人或梦左溪居宝阁第四重者。寤告其邻。与之梦协。兜率天者。第四天也。愿力所届。广度人天。既荼毗已。门人分舍利。起塔于左溪之西源。遵相法也。城邑之人。愿获亲近。分半舍利。起塔于州之东原。申永慕也。左溪僻在深山。衣弊食绝。布纸而衣。掬泉而斋。如缯纩之温。均滑甘之饱。诵经则翔禽下听。洗钵则腾猿跪捧。宴坐一室。如法界之乐。萧然一院。等他方之游。或问曰。万行皆空。云何苦行。对曰。本无苦乐。妄习为因。众生妄除。我苦随尽。又问曰。山水自利。如聚落何。对曰。名香挺根于海岸。如来成道于雪山。未闻笼中。比大辽廓。至若旱蛙跃流。瞽犬能视。雷云兴而猎者舍弓矢。鳞介绝而渔者坏罾梁。举其倬然。曷可殚载。弟子衢州龙邱九嵓寺僧道宾越州法华寺僧法源僧神邕本州灵隐寺僧元净栖嵓寺僧法开苏州报恩寺僧道尊。皆菩萨僧。开左溪之秘藏。常州福业寺僧守真杭州灵曜寺僧法澄灵隐寺僧法真明州天宝寺僧道源净安寺僧惠从本州开元寺僧清辨。纯得醍醐。饱左溪之道味。入室弟子本州开元寺僧行宣常州妙乐寺僧湛然。见如来性。专左溪之法门。新罗僧法融理应英纯。理应归国。化行东表。宏左溪之妙愿。菩萨戒弟子傅礼王光福等。菩萨惠芽。沾左溪之一雨。清辨禅师等荷担遗烈。见请斯文。铭曰。
磁石凑金。澄流见月。法与心起。缘随定设。众生未度。我为舟筏。将如赵代。岂望荆越。趋道云何。知之在行。殈烦恼●8B6D。归寂灭城。不住之住。无生之生。兜率天乐。徘徊下迎。潺湲左溪。东入苍海。青松白日。人亡地在。四辈尽哀。时乎不待。颂德空岭。劫尘无改。
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八
大历丁巳岁夏四月。有唐文宗常州刺史独孤公薨于位。秋九月既葬。门下士安定梁肃。咨谋先达。稽览故志。以公茂德映乎当世。美化加乎百姓。若发扬秀气。磅礡古训。则在乎斯文。斯文之盛。不可以莫之纪也。于是缀其遗草三百篇为二十卷。以示后嗣。乃系其辞曰。夫大者天道。其次人文。在昔圣王以之经纬百度。臣下以之弼成五教。德又下衰。则怨刺形于歌咏。讽议彰乎史册。故道德仁义。非文不明。礼乐刑政。非文不立。文之兴废。视世之治乱。文之高下。视才之厚薄。唐兴。接前代浇醨之后。承文章颠坠之运。王风下扇。旧俗稍革(一作作者迭起)。不及百年。文体反正。其后时寖和溢。而文亦随之。天宝中作者数人。颇节之以礼。洎公为之。于是操道德为根本。总礼乐为冠带。以易之精义。诗之雅兴。春秋之褒贬。属之于辞。故其文宽而。直而婉。辩而不华。博厚而高明。论人无虚美。比事为实录。天下凛然。复睹两汉之遗风。善乎中书舍人崔公祐甫之言也。曰常州之文。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其或列于碑颂。流于咏歌。峻如嵩华。浩如江河。若赞尧舜禹汤之命。为诰为典。为谟为训。人皆许之。而不吾试。论道之位。宜而不陟。诚哉。公讳及。字至之。秘书监府君之中(一作第四)子。道与之粹。天授之德。聪明博达。刚毅正直。中行独复。动静可则。孝弟(一作仁厚)积为行本。文艺成乎馀力。凡立言必忠孝大伦。王霸大略。权正大义。古今大体。其中虽波腾雷动。起伏万变。而殊流会归。同志于道。故于赋远游颂啸台。见公放怀大观。超迈流俗。于仙掌函谷二铭延陵论八阵图记。见公识探神化。智合权道。于议郊祀配天之礼吕諲卢弈之谥。见公阐明典训。综覈名实。若夫述圣道以扬儒风。则陈留郡文宣王庙碑福州新学碑。美成功以旌善人。则张平原颂李常侍姚尚书严庶子韦给事韦颖叔墓铭郑氏孝行记李睢阳杨怀州碑。纂世德以贻后昆。则先秘书监灵表。陈黄老之义。于是有对策文。演释氏之奥。于是有镜智禅师碑。论文变之损益。于是有李遐叔集序。称物状以怡情性(一作称物状之美而畅其情性)。于是有琅琊溪述卢氏竹亭记。抒久要于存殁之閒。则祭贾尚书相里侍郎元郎中(一作员外)李叔子文。其馀纪物叙事。一篇一咏。皆足以追踪往烈。裁正狂。噫。天其以述作之柄授夫子乎。不然。则吾党安得遭遇乎斯文也。初公视肃以友。肃仰公犹师。每申之话言。必先道德(一作德礼)而后文学。且曰。后世虽有作者。六籍其不可及已。荀孟朴而少文。屈宋华而无根。有以取正。其贾生史迁班孟坚云尔。唯子可与共学。当视斯文。庶乎成名。肃承其言。大发蒙惑。今则已矣。知我者其谁哉。遂衔涕为叙。俾来者于是观夫子之志。若立身行道。始终出处。皆载易名之状。故不备之此篇。
六祖坛经序 北宋 · 郎简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
按《唐书》曰,后魏之末,有僧号达磨者,本天竺国王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自释迦文佛相传,有衣钵为记,以世相付受。达磨赍衣钵,航海而来,至梁,诣武帝。帝问以有为之事,达磨不说。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以其法传慧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惠能,而复出神秀。能于达磨,在中国为六世,故天下谓之《六祖法宝记》,盖六祖之所说其法也。其法乃生灵之大本。人焉,鬼神焉,万物焉,遂与其清明广大者,纷然而大异。六祖悯此,乃谕人,欲人自求之,即其心而返道也。然天下之言性命者多矣,若其言之之至详,理之之至当,推之之至悉,而释氏得之矣。若其示之之至直,趋之之至径,證之之至亲,而六祖之于释氏又其得之也。六祖于释氏教,可谓要乎至哉。今天子开善阁记,谓以本性證乎了义者,未有舍六祖之道而有能至于此者也。是则六祖者,乃三界之慈父,诸佛之善嗣欤!伟乎,惟至圣而能知至道也。然六祖之说,余素敬之。患其为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会沙门契嵩作《坛经赞》,因谓嵩师曰:「若能正之,吾为出财模印以广其传」。更二载,嵩果得曹溪古本校之,勒成三卷,璨然皆六祖之言,不复谬妄。乃命工镂板,以集其胜事。至和三年三月十九日序。
按:《坛经校释》附录,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
观音画赞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一
稽首补陀闻思修,千手千眼普供应。
世人两手及两眼,眼见手捉各随心。
多一手眼无用处,即与骈拇枝指等。
菩萨照用一时行,应以千心为主宰。
相彼方寸湛然地,不容二念那复千。
我谓菩萨如水月,一水一月同照曜。
方员大小虽不同,举手见月等无二。
我今续此妙色相,以为正念皈依处。
于一身心起多想,而作千手千眼见。
普愿大员镜智中,知我此念无间断。
所求皆应如谷声,请无不从亦如是。
按:《拙斋文集》卷一七。
赞三十六祖颂 其三十 南宋 · 释印肃
押词韵第十一部
精通无说说,本地亦无生。
无生花满地,本传无尽灯(第三十僧璨鉴智禅师)。
壬辰四月上旬,海内诗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为诗会焉。余忝随其后,身本皖人,虽珠玉在前,初无取乎默焉尔。爰赋百二十韵,贪多勿诮,亦聊以为山水吐气耳 当代 · 汪茂荣
茫茫开辟初,造化钟间气。
大山宫小山,腾踔萃奇丽。
孰为锡嘉名,霍也副经义(天柱山原名霍山,《尔雅》:“大山宫小山,霍。”)。
荏苒邃古下,潜玉鄙儇媚(天柱山又名潜山。)。
司命专千壑,仙真集百瑞。
孤峰擎天立,六龙堪系辔。
绛阙拂云开,大千荫空翠。
悠悠不计年,光精讵长閟?
吁嗟皖肇封,象德伯其类。
治绩冠春秋,名之庶无愧(潜为古皖国封地,皖伯治皖有德政,为崇其人,乃称境内主山天柱山为皖公山。)。
卓荦百世姿,及兹行颖异。
岂独震凡尘,并可回天意。
舳舻蔽江来,厥惟汉武帝。
登礼封南岳,镇国尊神器。
(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遗式南北朝,燔柴固绳继。
祀典重三公,舆图光遐裔。
维岳间降神,锡申风云际。
羽客及缁流,肥遁祛尘累。
卓锡开梵宇,栖真张鹤第。
盛极得无衰,非关干天忌。
大隋一四海,文明渐南被。
移封向衡阳,未始非国计(隋文帝始废霍山为名山,而诏定湖南衡山为南岳,南岳称号从此南移。)。
龂龂争正统,辩口肆无谓。
契阔名不居,酝酿功既济。
挂眼百代余,人文迭映蔚。
周武尝灭佛,唯斯未陵替。
教外有别传,法门开不二(天柱山为禅宗三祖僧璨弘法地。)。
东山廓堂庑,溯源此津逮。
一花开五叶,宗风猛而厉。
众生病为病,即心孰默契?
荆公判舒州,丘壑自位置。
于时兴不浅,信有高士致。
涪翁山泽癯,结茅三祖寺。
却回俗士驾,清溪日莅止。
自许金华儿,石牛叱不起。
颊上为添毫,画手龙眠李(石牛洞在山谷寺西北,其石状如伏牛,故名。初,李伯时尝画鲁直坐石上,鲁直因自号山谷道人,并题诗石上。)。
西江承山谷,真源从此始。
仁者朱晦翁,乐山敦行谊。
生民立极功,望峰识经纬(朱熹《天柱峰》:“祗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
生心皆入诗,当时固容易。
间有摩崖存,馈贫指囷米;
龙舒大文脉,沾溉不一例。
桐城重宋学,考亭实先启。
论文张义法,近接八家轨。
诗学嗣涪皤,下开同光体。
斯文树南针,海内从披靡。
皖学终轩腾,今代犹未已(现代安庆属邑仍多一流大家。以人文领域为例,桐城有哲学家方东美,美学家朱光潜;怀宁有思想家陈独秀,书法家潘伯鹰;太湖有佛学家赵朴初;岳西有诗词家刘凤梧;潜山有小说家张恨水,史学家余英时。)。
雅俗顾兼容,何尝别泾渭。
乾隆致徽班,所关非微细。
同光十三绝,髯程莫与比。
国剧喧京师,渊源自皖水。
世间儿女情,则入黄梅戏。
宛转歌一曲,海外亦陶醉。
山水吐雄奇,种种见孤诣。
我昔望远尖(昔时每于夕照中遥见天柱峰,乡人所谓“望远尖”者,盖指此也。),髫龄即翘企。
迟回廿载前,方展游山履(余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始游天柱山。)。
发始马祖庵,巨石惊奇诡。
霹雳开混元,触境参妙理。
翠竹现真如,绿茶丛法喜(此处多竹林、茶树。)。
任运莫污染,悬流走宛委。
三峰压头颅(马祖三峰:天书、天蛙、降丹。),钦挹目为眯。
攀缘蹙苔壁,还效山猴技(山猴子,乃天柱山药农绰号也。)。
天梯相钩连,脱颖洞腹里。
入地孤掌平,植寮缚筐篚(山腹有茶亭一。)。
茶果俱不赀,饥渴信有以。
樵叟叙山经,那嫌语下俚。
啜茗眺山东(指东山诸峰。),不言有大美。
诸峰争出没,经天日巡礼。
俄而涨湿云,有车载奇鬼。
殷雷震耳聋,天坠欲忧杞。
织空雨如麻,骨立尘缨洗。
戛然风色净,兜罗云徙倚。
天外飞来石,雉卵差可拟。
忍负仰止心,贾勇庶可抵。
索途六月雪,滑易艰移跬。
及上振衣冈,万松排迤逦。
石泉积潺湲,一酌甘若醴。
破寂画眉音,直可砭里耳。
罡风中面寒,瑟缩战折齿。
顾视同游辈,流离渐琐尾。
势成衰而再,努力无不遂。
终拨神秘雾,入谷伊胡底(指神秘谷。)。
前洞后洞间,蛇行时张弛;
凸石圆石表,缘壁旋磨蚁。
窅然穿风隙,有时仅容己。
动辄生障碍,碰壁叵怨诽。
仰视一线天,皦然漏寸晷。
石罅松童童,岩花灿霞绮。
穿云百尺泉,堕地激如矢。
窾然洞天中,听水倚石几。
潇洒出尘想,两腋生风似。
腾身天池上,豁然赏精髓。
巉绝擎天柱,咫尺可把臂。
石笋片片动,云气层层紫。
向来千百峰,不中作仆婢。
欲往友赤松,肯弃世如屣?
别来自萦回,梦中长在彼。
不意二十载,又蹑名山趾。
风景或不殊,忝陪洵髦士。
逐队入缆车,机心役物使(新增缆车二处。)。
凌空旷无邻,摇摇七魂褫。
呼吸广莫风,托足云辔驶。
觌面何人斯,疑是广成子。
倾耳有希声,磅礴作变征。
掀簸升危巅,真救命如纸。
东道有好怀,惠然动食指(会议承办方于天池峰设茶点充饥,甚可感也。)。
果腹施施然,抚松拭目视。
一柱长峥嵘,群峰旧鼎峙。
二水界混茫(指潜水、皖水。),汩汩流清泚。
江山真无恙,人事多感喟。
日下近诡谲(近时日下颇多传闻。),何可识情伪。
家国亦立极,旨哉民为贵。
君子自任大,岂独为膴仕?
修己方治人,无耻之耻耻。
从来残民者,悉数入奸宄。
物我一体仁,胡能容贪鄙。
因结山水缘,庶几振叔季。
考盘乐在昔,陶成丈夫伟。
举君笔如椽,千钧书人字。
无负江山灵,息壤其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