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咏怀 其二 明 · 杨应奎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海岱会集卷三
汤汤黄河水,来自昆崙山
万折始东下,迅流逐惊湍。
日夜奔赴海,何时复西还。
龙门岂不险,砥柱岂不艰。
泛泛中流楫,溯洄良独难。
过时终有悔,乘势称明贤
壮士中夜心,感慨伤肺肝。
咏怀三十四首 其十七 明 · 王廷陈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梦泽集卷三
达士志慷慨,贪夫思保全。
有身则有患,消散固其然。
伏波甘马革,庄周快乌鸢。
用意非一趣,大要归明贤
愚者闇桑榆,郁郁坐自煎。
思虑损眠食,恐惧怀冰渊。
蹙遫向宾客,劻勷终岁年。
多图寡攸成,繁辞累其愆。
展转不获纾,赍恨寱重泉。
木槿荣一朝,日夕用长叹。
祝枝山太白诗卷后二首黄姬水跋。) 其一 乙巳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一
明贤晋法初谁得,但有枝山与雅宜。
迦叶一花拈笑后,如何只许定灵知。
铃山龙泉 元末明初 · 刘基
 押阳韵
兹山近南服,胜迹冠朱方。
石骨入海眼,地脉通混茫。
金精孕清淑,水德融嘉祥。
寒含六月冰,润浃九里长。
鲸腮狎猎起,虎只呿呀张。
发窦既窈窕,流渠遂汪洋。
洞彻莹玉鉴,锵鸣合宫商。
静含玄机妙,动见大智藏
养德君子类,膏物农夫望。
野僧向我言,其功殊匪常。
饮之祛百邪,能使俗虑忘。
漱咽入灵府,喉舌生清香。
爽淅动毛发,飘忽凌风翔
何当扬湛冽,尽洗贪浊肠。
待帖诗邀诸友和作乙卯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十七
晋法留真楷,化度碑第一。
况传唐拓本,不减欧墨笔。
郁家安家记,吾早窥之悉。
何啻亲披玩,梦尝临髣髴。
宋褾摺叠工,隃麋玉坚㮚。
二十有一番,附以十五跋。
鲁斋后村本,装宋南渡日。
尚恐未及此,秘箧谁与匹。
追慕三十年,颇喜双眼豁。
章藻墨池堂,钩勒所从出。
数纸古香在,一片真神骨。
已胜弇州三,何论东里帙。
持量世楮墨,高悬俨钟律。
潘宁蒋衡书,黑蚁不胜诘。
近闻弇州藏,新充陆家物。
陆君为双钩,寄来肖豪发。
吾斋此墨缘,率更遗衣钵。
壁绘书楼图,神往嵩阳阙。
那复陇望蜀,妄意磁引铁。
无如翰墨精,真宰自回斡。
郁安所传闻,忽来入吾室。
按图验纸番,廿二到卅七。
元迹十三家,次第数甲乙。
明贤仅跋二,何人帖同割。
思之复思之,暂失岂终失。
前有西涯题,玉箸篆奇崛。
春草陈家堂,印记犹未佚。
彦廉节母儿,南陔白华洁。
当时诸名士,笔洒肝肠热。
此帖应恋此,印文红瑟瑟。
金陵宣城庐,赞叹非笔舌。
首自卢疏斋,次即赵松雪。
是幅尤天然,神光霅尔帅。
与帖相顾眄,影定胶在漆。
宁能不归来,几载忍饥渴。
矧托吾斋本,合同宛记莂。
二本不觌面,此诺何时毕。
诸贤责久要,日星以为质。
岂吾私言欤,神听理可必。
龟著信不欺,告我曰归吉。
更烦诸友诗,焚香彻芬苾。
此跋且迟装,日日虔斋祓。
梧门六月九日与诸君诗龛小集之作己未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十三
今夏溽雨烦,微疴掩蓬户。
忽忆西涯句,雅集画图补。
驰思天一涯,墨卿莲府
惟与金生别,惓焉北郭伫。
墨迹披新城,乐府怨湘楚。
呜呼论世难,世远心逾苦。
喜得诗龛篇,镜里设身处。
往者如可作,谁与量萟圃。
新城虽韵胜,格调仍所祖。
明贤矜节槩,格调即规矩。
不有谠言执,焉作诗教主。
知人乃尚友,对案接千古。
去年咏所遗,此郁待君吐。
未及金生论,重跋新城语。
倚风一笑,尔我襟遥贮。
袅空诗龛云,濛濛瓣香炷(予斋有渔洋西涯乐府手稿,渔洋集所未刊也。)
贺运使司封 宋 · 金君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六、《金氏文集》卷下
伏自某官宠分使节,来慰斯民,凛然清声,固已风翔于壤制;
闻者交忭,居尝日望于辉光。
时惟狱事之繁,遂缺邮书之献。
苛礼之废,明贤所容,气序犹清,旬宣多暇。
伏惟阴德来辅,哲躬安休。
恭以某官义峻而仁温,行高而德钜,暂兹外委,以畅远猷。
馈千里之粮,利不害义;
按百城之治,威以济宽。
上方图贤,议者悦德。
即膺骑召,入侍天光。
某自视孤危,窃祈荫映。
无阶瞻拜,惟日倾依。
皇太子释奠诗 南梁 · 何胤
四言诗
灵象既分,神皇握枢。
其降曰命,有书有图。
化彰礼乐,教光典谟。
五经夤序,七纬重敷。(一章)

保氏述艺,乐正奠师。
良玉缘琢,务德由咨。
雅沿俗化,风移运迟。
道不云远,否终则夷。(二章)

下武增辉,烝哉体圣。
三极彝伦,九服骘政。
文以止戈,学以流镜。
国崇上庠,人思下竞。(三章)

昭昭储后,悊秀克明。
徽若稽古,体睿申情。
往行内洁,前言外清。
纡光隆业,让龈胶庭。(四章)

敷奥折文,悦书敦史。
六诗开滞,三易机理。
光耀程辉,华翻丽起。
尊圣明贤,释兹敬礼。(五章)

仪形初盥,容祗荐陈。
罍鬯清飨,俎实芳礼。
登歌奏阕,有司告神。
以介景福,庆无不臻。(六章)

祝史赞撤,敛圭轩燕。
笙镛列阶,展声宿县
舞节金石,歌依越练。
交袖折羽,流龠清殿。(七章)

傧仪接贽,相诏初筵。
峨峨台弁,灼灼藩蝉。
时英整笏,胄子端篇。
大观在上,于斯盛焉。(八章)

云行雨施,品物甄流。
敷荣散春,兰芬曜秋。
道洽虽均,蒙固难周。
进垂智效,退惭山丘(○文馆词林百六十。)(九章)

前溪五十生日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老学弥辉天纵之,智藏于密亦权奇。
床头杂说有新意,堂下流泉如令姿。
蛮榼合携千日酿,文楸还算几枰棋。
众生颠恚方交谪,待證公言作导师。
东昏侯罪恶令 南齐 · 文安王后
 出处:全齐文卷六
皇室受终,祖宗齐圣,太祖高皇帝肇基骏命,膺录受图,世祖武皇帝系明下武,高宗明皇帝重隆景业,咸降年不永,宫车系晏。
皇祚之重,允属储元
而禀质凶愚,发于稚齿。
爰自保姆,迄至成童,忍戾昏顽,触途必著。
高宗留心正嫡,立嫡惟长,辅以群才,间以贤戚,内外维持,冀免多难,未及期稔,便逞屠戮。
密戚近亲,元勋良辅,覆族歼门,旬月相系。
凡所任杖,尽慝穷奸,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身秉朝权,手断国命,诛戮无辜,纳其财产,睚眦之间,屠覆比屋。
身居元首,好是贱事,危冠短服,坐卧以之。
晨出夜反,无复已极,驱斥氓庶,巷无居人,老细奔遑,置身无所,东迈西屏,北出南驱,负疾舆尸,填街塞陌。
兴筑缮造,日夜不穷,晨构夕毁,朝穿墓塞,络以隋珠,方斯已陋,饰以璧珰,曾何足道。
时暑赫曦,流金铄石,移艺果,匪日伊夜,根未及植,叶已先枯,畚锸纷纭,勤倦无已。
散费国储,专事浮饰,逼夺民财,自近及远,兆庶恇恇,流窜道路。
府帑既竭,肆夺市道,工商稗贩,行号道泣。
屈此万乘,躬事角抵,昂首翘肩,逞能橦木,观者如堵,曾无怍容。
芳乐、华林,并立阛卖,踞肆鼓刀,手铨轻重。
干戈鼓噪,昏晓靡息,无戎而城,岂足云譬。
至于居丧淫宴之愆,三年载弄之丑,反道违常之衅,牝鸡晨鸣之慝,于事已细,故可得而略也。
罄楚、越之,未足以言,校辛、癸之君,岂或能匹。
征东将军忠武奋发,投袂万里,光奉明圣,翊成中兴。
乘胜席卷,扫清京邑,而群小靡识,婴城自固,缓戮稽诛,倏弥旬月,宜速剿定,宁我邦家。
可潜遗间介,密宣此旨,忠勇齐奋,遄加荡扑,放斥昏凶,卫送外第。
未亡人不幸,骤此百罹,感念存没,心焉如割。
奈何!
奈何(《南齐书·东昏侯纪》)
谋举沔南表 北魏 · 元嵩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八
萧宝卷骨肉相残,忠良先戮,臣下嚣然,莫不离背,君臣携贰,干戈日寻。
流闻宝卷雍州刺史萧衍兄懿于建业阻兵,与宝卷相持,荆郢二州刺史并是宝卷之弟,必有图衍之志。
臣若遣书相闻,迎其本谋,冀获同心,并力除
平衍之后,彼必旋师赴救丹阳,当不能复经营疆陲,全固襄沔。
臣之军威,已得临据,则沔南之地,可一举而收。
缘汉曜兵,示以威德,思归有道者则引而纳之,受疑告危者则援而接之。
总兵伫锐,观衅伺隙,若其零落之形已彰,怠懈之势已著,便可顺流摧锋,长驱席卷(《魏书·任城王附传》)
王德议 北魏 · 高闾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
帝王之作,百代可知,运代相承,书传可验。
虽祚命有长短,德政有优劣,至于受终严祖,殷荐上帝,其致一也。
故敢述其前载,举其大略。
臣闻居尊据极,允应明命者,莫不以中原为正统,神州为帝宅。
苟位当名全,化迹流洽,则不专以世数为与夺,善恶为是非。
尧舜禅揖,一身异尚;
魏、晋相代,少纪运殊。
桀、纣至虐,不废承历之叙;
厉、惠至昏,不阙周、晋之录。
计五德之论,始自汉刘,一时之议,三家致别。
张苍以汉为水德,贾谊、公孙臣以汉为土德,刘向以汉为火德。
以为水德者,正以尝有水溢之应,则不推运代相承之数矣。
以为土德者,则以亡秦继历,相即为次,不推顺逆之异也。
以为火德者,悬证赤帝斩蛇之符,弃秦之暴,越恶承善,不以世次为正也,故以承周为火德。
自兹厥后,乃以为常。
魏承汉,火生土,故魏为土德。
晋承魏,土生金,故晋为金德
赵承晋,金生水,故赵为水德。
赵,水生木,故燕为木德。
秦承燕,木生火,故秦为火德。
秦之未灭,皇魏未克神州,秦氏既亡,大魏称制玄朔。
平文之庙,始称太祖,以明受命之证,如周在岐之阳。
若继晋,晋亡已久;
若弃秦,则中原有寄。
推此而言,秦之理,事为明验。
故以魏秦,魏为土德,又五纬表验,黄星曜彩,考氏定实,合德轩辕土祖未,事为著矣。
又秦、赵及燕,虽非明圣,各正号赤县,统有中土,郊天祭地,肆类咸秩,明刑制礼,不失旧章。
奄岱逾河,境被淮汉。
非若龌龊边方,僭拟之属,远如孙权刘备,近若刘裕、道成,事系蛮夷,非关中夏
伏惟圣朝,德配天地,道被四海,承乾统历,功侔百王。
光格同于唐、虞,享祚流于周、汉,正位中境,奄有万方。
今若并弃三家,远承晋氏,则蔑中原正次之实。
存之无损于此,而有成于彼;
废之无益于今,而有伤于事。
臣愚以为宜从尚黄,定为土德。
又前代之君,明贤之史,皆因其可褒褒之,可贬贬之。
今议者偏据可绝之义,而不录可全之礼。
所论事大,垂之万叶。
宜并集中秘群儒,人人别议,择其所长,于理为悉(《魏书·礼志》一。太和十四年八月中书监高闾议,以为。)
百姓为东昏侯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有韵
南史曰:东昏侯又以阅武堂芳乐苑。穷奇极丽。当暑种树。大树合抱。亦皆移掘。插叶系华。取玩俄顷。又于苑中立店肆。模大市。日游市中。离所宝物与宫人阉竖共为裨贩。以潘妃市令。自为市吏录事。叉开渠立埭。躬自引船。埭上设店。坐而屠肉。于时百姓歌云。
阅武堂。种杨柳
至尊屠肉。藩妃酤酒(○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六朝事迹编类上。)
上表乞评议麟趾制母杀父条 东魏 · 窦瑗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四
臣在平州之日,蒙班《麟趾新制,即依朝命宣示,所部士庶忻仰,有若三章。
臣闻法象巍巍,乃大舜之事;
政道郁郁,亦隆周之轨。
故元首股肱,可否相济。
声教之闻,于此为证。
伏惟陛下应图临宇,握纪承天,克构洪基,会昌宝历,式张琴瑟,且调宫羽,去甚删泰,革弊迁浇,俾高祖之德不坠于地。
画一既歌,万国欢跃。
臣伏读至三公曹第六十六条,母杀其父,子不得告,告者死。
再三返覆之,未得其门。
何者?
案律,子孙告父母、祖父母者死。
汉宣云:子匿父母,孙匿大父母,皆勿论。
盖谓父母、祖父母,小者攘羊,甚者杀害之类,恩须相隐,律抑不言。
法理如是,足见其直。
未必指母杀父止子不言也。
若父杀母,乃是夫杀妻,母卑于父,此子不告是也。
而母杀父,不听子告,臣诚下愚,辄以为惑。
楚康王欲杀令尹子南,其子弃疾为王御士而上告焉。
对曰」:泄命重刑,臣不为也。
王遂杀子南
其徒曰:「行乎」?
曰:「吾与杀吾父,行将焉入」。
曰:「臣乎」?
曰:「杀父事仇,吾不忍」。
乃缢而死。
注云:弃疾自谓不告父为与杀,谓王为仇,皆非礼,《春秋》讥焉。
斯盖门外之治,以义断恩,知君杀父而子不告,是也。
母之于父,同在门内,恩无可掩,义无断割。
知母将杀,理应告父;
如其已杀,宜听告官。
今母杀父而子不告,便是知母而不知父。
识比野人,义近禽兽。
且母之于父,作合移天,既杀己之天,复杀子之天,二天顿毁,岂容顿默?
此母之罪,义在不赦。
下手之日,母恩即离,仍以母道不告,鄙臣所以致惑。
今圣化淳洽,穆如韶夏,食椹怀音,枭獍犹变,况承风禀教,识善知恶之民哉。
脱下愚不移,事在言外,如或有之,可临时议罪,何用豫制斯条,用为训诫。
诚恐千载以下,谈者喧哗,以明明大朝,有尊母卑父之论。
以臣管见,实所不取。
如在淳风厚俗,必欲行之。
且君、父一也。
父者子之天,被杀事重,宜附「父谋反大逆子得告」之条。
父一而已,至情可见。
窃惟圣主有作,明贤赞成,光国宁民,厥用为大,非下走顽蔽所能上测。
但受恩深重,辄献瞽言,傥蒙收察,乞付评议(《魏书·窦瑗传》)
阅武堂 清 · 洪亮吉
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妃酤酒。
阿兄来,盘马走,阿丈来,醉一斗。
宫中夜游谁敢毁,宰相巳作破面鬼东昏侯芳乐苑设店坐而屠肉百姓歌曰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东昏潘妃父为阿丈俞灵韵为阿兄沈昭略临死骂徐孝嗣日废昏立明古今令典宰相无才致有今日以瓯掷其面日使作破面鬼)
六事廉为本赋(先圣之贵,廉也如此。)1056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一、《历代赋汇》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事有六者,本归一焉。
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
官继条分,虽等差而立制;
吏功旌别,皆清慎以居先。
器尔众才,由吾先圣。
人各有能,我官其任。
人各有德,我目其行。
是故分为六事,悉本廉而作程。
用启庶官,俾厉节而为政。
善者善立事,能者能制宜。
或靖恭而不懈,或正直而不随。
法则不失,辨别不疑。
第其课兮,事区别矣;
举其要兮,廉一贯之。
蔽吏治之否臧,必旌美效;
为民极之介洁,斯作丕基。
所谓事者,各一人之攸能;
所谓贤者,通众贤之咸暨。
拟之网罟,先纲而后目;
况之布帛,先经而后纬。
冢宰处八法之末,厥执能分;
西京同大孝之科,于斯为贵。
乃知功废于贪,行成于廉。
茍务渎货,都忘属厌。
若是则善与能者为汗而为滥,恭且正者为诐而为憸。
法焉不能守节,辨焉不能明贤
故圣人恶彼败官,虽百能而莫赎;
上兹洁行,在六计以相兼。
此盖周公差次之,小宰分掌者。
考课则以是黜陟,大比则以为用舍。
彼六条四曰洁,晋法有所亏焉;
四善二为清,唐制未之得也。
曷曰独摽兹道,分贯其馀?
始于善而迄辨,皆以廉而为初。
念厥德之至贵,故他功之莫如。
譬夫五事冠于周家,闻之诗雅;
九畴统之皇极,载自箕书。
噫,绩效皆烦,清名至美。
故先责其立操,然后褒其善理。
是以古者之治,必简而明,其术由此。
西斋秋感二十首 其十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词韵第四部
木落雨淅沥,灯昏鼠窥觎。
早卧定不寐,鲁经略卷舒。
共姬一妇人,葬与嫁之初。
四十三年间,九见褒笔书。
傅母夜阙一,甘就焚如枯。
表此以愧彼,有躯不如无。
西子沼人国,改事遨五湖。
嗟嗟东昏侯,犹不失玉奴(自注:是夕读《公羊传》得之。(原缺,据清抄本补))
褚氏遗书跋嘉泰元年 南宋 · 丁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一、宋以前医籍考
右《褚澄遗书》一卷。
初得萧氏父子护其石,而其书始全;
继得僧义堪笔之纸,而其书始存;
今得刘继先锓之木,而其书始传,亦可谓多幸矣。
字彦道河南阳翟人宋武帝之甥,尚书左仆射湛之之子,卢江公主之夫,齐太宰侍中录尚书公渊之弟。
,自驸马都尉遍历清显
,至侍中、领右军将军
永明元年卒。
东昏侯其女为皇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实永元元年,去其卒时已七十年矣。
遗书题其赠官,岂萧广得其椁石,考之史传,而附题于前乎?
初,齐高帝爱子豫章王嶷江陵赴都,得疾日臻,忧形于色,乃大赦天下。
传杨淳秘方,召愈,喜甚,擢左民尚书以宠之。
其守吴郡也,民有李道念以公事至郡,遥见,谓曰:「汝有奇疾」。
道念曰:「某得冷疾五年矣」。
胗其脉,曰:「非冷也,由多食鸡子所致,可煮苏一斗服之」。
即吐物如升许,涎裹之动,抉涎出视,乃一鸡雏,翅距已具而能走。
曰:「未也,盍服其馀药」。
从之,凡吐十三枚,疾乃瘳。
其妙皆此类也。
是书幽𦕈简切,多前人所未发,而岂徒哉?
《问子篇》称建平王,当是澄之妻之侄景素
其生子六,即延龄、延年辈云。
嘉泰元年日南至甘泉寄士丁介跋。
按:《褚氏遗书》卷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水榭七夕同人咏齐穿针楼以题为韵各四绝句 其四 乙亥 清 · 王又曾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十二
往迹那将问女牛,琉璃青漆一齐休。
钩帘疏雨微云外,等是仙人十二楼(青漆,世祖楼名,即兴光楼,见《齐书》。「琉璃」,东昏侯语。)
崇受之苏斋写明人诗 其一 三首选二 清末 · 翁同龢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谁写明贤塞下词,九边月落雁飞时。
论诗不及嘉隆后,风格矜严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