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李一斋 明 · 李良国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一斋先生集附录
当代南中老,先王眷遇臣。
道传千载学,惠施小城民。
寿富多男子,仁贤大德人。
林泉休万事,挥泪远伤神掌苑署别提李良国
宋明仲 明 · 郑𥖝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颐庵先生遗稿卷之十二附录二
早年胸次郁峥嵘,有此襟怀有此生。
卖卜君平初弃世,观鱼惠子已忘形。
寒灯竟夕吹孤愤,夜雨何时话道情。
莫怪老夫长龃龉,病弓元自不施檠。
屏风赋 西汉 · 淮南王安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二
惟兹屏风,出自幽谷。
根深枝茂,号为乔木。
孤生陋弱,畏金强族。
移根易土,委伏沟渎。
飘飘危殆,靡安措足。
思在蓬蒿,林有朴𣙙。
然常无缘,悲愁酸毒。
天启我心,遭遇微禄。
中郎缮理,收拾捐朴。
大匠攻之,刻雕削斫。
表虽剥裂,心实贞悫。
等化器类,庇荫尊屋。
列在左右,近君头足。
赖蒙成济,其恩弘笃。
惠施遇,分好沾渥。
不逢仁人,永为枯木(《艺文类聚》六十九、《初学记》二十五、《御览》七百一。)
应间 其二 东汉 · 张衡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四
有间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于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
朝有所闻,则夕行之。
立功立事,式昭德音。
是故伊尹使君,而民处唐、虞,彼岂虚言而已哉?
必旌厥素尔。
咎单巫咸,实守王家,申伯樊仲,实干周邦,服衮而朝,介圭作瑞。
厥迹不朽,垂烈后昆,不亦丕欤!
且学非以要利,而富贵萃之。
贵以行令,富以施惠,惠施令行,故《易》称以「大业」。
质以文美,实由华兴,器赖雕饰为好,人以舆服为荣。
吾子性德体道,笃信安仁,约己博艺,无贤不钻,以思世路,斯何远矣!
曩滞日官,今又原之。
虽老氏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需。
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徒经思天衢,内昭独智,固合理民之式也?
故尝见谤于鄙儒。
深厉浅揭,随时为义,可贪于支离,而习其孤技邪?
参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已垂翅而还故栖,盍亦调其机而铦诸?
昔有文王,自求多福。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曷若卑体屈己,美言以相克?
鸣于乔木,乃金声玉振之。
用后勋,雪前吝,婞很不柔,以意谁靳也」。
应之曰:「是何观同而见异也?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是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
天爵高悬,得之在命或不速而自怀,或羡旃而不臻,求之无益,故智得偭而不思。
阽身以徼幸,固贪夫之所为,未得而豫丧也。
枉尺直寻,议者讥之,盈欲亏志,孰云非羞?
于心有猜,则簋飧馔餔犹不屑餐,旌瞀以之。
意之无疑,则兼金盈百而不嫌辞,孟轲以之。
士或解裋褐而袭黼黻,或委锸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输力致庸,受必有阶。
浑元初基,灵轨未纪,吉凶分错,人用朣朦。
黄帝为斯深惨。
有风后者,是焉亮之,察三辰于上,迹祸福乎下,经纬历数,然后天步有常,则风后之为也。
少昊清阳之末,实或乱德,人神杂扰,不可方物,重、黎又相颛顼而申理之,日月即次,则重、黎之为也。
人各有能,因艺受任,鸟师别名,四叔三正,官无二业,事不并济。
昼长则宵短,日南则景北。
天且不堪兼,况以人该之。
夫玄龙,迎夏则陵云而奋鳞,乐时也;
涉冬则淈泥而潜蟠,避害也。
公旦道行,故制典礼,以尹天下,惧教诲之不从,有人之不理。
仲尼不遇,故论《六经》,以俟来辟,耻一物之不知,有事之无范。
所考不齐,如何可一?
战国交争,戎车竞驱,君若缀旒,人无所丽烛武县缒而秦伯退师,鲁连系箭而聊城弛柝。
从往则合,横来则离,安危无常,要在说夫
咸以得人为枭,失士为尤。
樊哙披帷,入见高祖
高祖踞洗,以对郦生
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
故能同心戮力,勤恤人隐,奄受区夏,遂定帝位,皆谋臣之由也。
故一介之策,各有攸建,子长谍之,烂然有第。
夫女魃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
溽暑至而鹑火栖,寒冰冱而鼋鼍蛰。
今也皇泽宣洽,海外混同,万方亿丑,并质共剂,若修成之不暇,尚何功之可立!
立事有三,言为下列
下列且不可庶矣,奚冀其二哉!
于兹缙绅如云,儒士成林,及津者风摅,失涂者幽僻,遭遇难要,趋偶为幸世易俗异,事势桀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
冒愧逞愿,必无仁以继之,有道者所不履也。
越王勾践事此,故厥绪不永,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
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
虽有犀舟劲楫,犹人涉卬否,有须者也。
姑亦奉顺敦笃,守以忠信,得之不休,不获不吝。
不见是而不惛,居下位而不忧,允上德之常服焉。
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孔甲且不足慕,焉称殷彭及周聃!
与世殊技,固孤是求。
子忧朱泙曼之无所用,吾恨轮扁之无所教也。
子睹木雕独飞,悯我垂翅故栖,吾感去蛙附鸱,悲尔先笑而后号也。
斐豹以弊督燔书,礼至以掖国作铭;
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萦带全城
贯高端辞显义,苏武以秃节效贞;
蒲且以飞矰逞巧,詹何以沈钧致精;
弈秋以棋局取誉,王豹以清讴流声。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
悯《三坟》之既颓,惜《八索》之不理。
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
且韫椟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
曾不慊夫晋、楚,敢告诚于知己(《后汉·张衡传》)」。
临淄侯 东汉末 · 杨修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一、文选卷四十
修死罪死罪。
不侍数日,若弥年载
岂由爱顾之隆,使系仰之情深邪!
损辱嘉命,蔚矣其文,诵读反覆,虽讽雅颂,不复过此。
仲宣之擅汉表,陈氏之跨冀域,徐刘之显青豫,应生之发魏国,斯皆然矣。
至于脩者,听采风声,仰德不暇,自周章于省览,何遑高视哉?
伏惟君侯,少长贵盛,体发旦之资,有圣善之教。
远近观者,徒谓能宣昭懿德,光赞大业而已;
不复谓能兼览传记,留思文章。
今乃含王超陈,度越数子矣。
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非夫体通性达,受之自然,其孰能至于此乎?
又尝亲见执事,握牍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借书于手,曾不斯须少留思虑。
仲尼日月,无得踰焉,脩之仰望,殆如此矣。
是以对鹖而辞,作暑赋弥日而不献,见西施之容,归增其貌者也。
伏想执事,不知其然,猥受顾锡,教使刊定
春秋之成,莫能损益;
吕氏淮南,字直千金
然而弟子钳口,市人拱手者,圣贤卓荦,固所以殊绝凡庸也。
今之赋颂,古诗之流,不更孔公,风雅无别耳。
脩家子云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若此仲山周旦之俦,为皆有愆邪!
君侯忘圣贤之显迹,述鄙宗之过言,窃以为未之思也。
若乃不忘经国之大美,流千载之英声,铭功景钟,书名竹帛,斯自雅量,素所畜也,岂与文章相妨害哉?
辄受所惠,窃备矇瞍诵咏而已,敢望惠施以忝庄氏?
季绪璅璅,何足以云。
反荅造次,不能宣备。
脩死罪死罪。
咏怀 其三十九 曹魏 · 阮籍
 押支韵
贵贱在天命,穷达自有时。
婉娈佞邪子,随利来相欺。
孤思损惠施,但为谗夫蚩。
鹡〔鸰〕鸣云中,载飞靡所期。
焉知倾侧士,一旦不可持。
琴赋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七、文选卷十八
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丽则丽矣,然未尽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览其旨趣,亦未达礼乐之情也。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故缀叙所怀,以为之赋。其辞曰:
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
重壤以诞载兮,参辰极而高骧。
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
郁纷纭以独茂兮,飞英蕤于昊苍。
夕纳景于虞渊兮,旦晞干于九阳
经千载以待价兮,寂神跱而永康
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纡隐深,磪嵬岑嵓。
互岭巉岩,岞崿岖崟。
丹崖崄巇,青壁万寻。
若乃重巘增起,偃蹇云覆,邈隆崇以极壮,崛巍巍而特秀
蒸灵液以播云,据神渊而吐溜
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触岩抵隈,郁怒彪休
汹涌腾薄,夺沫扬涛。
瀄汩澎湃,蜿蟺相纠。
放肆大川,济乎中州
安回徐迈,寂尔长浮。
乎洋洋萦抱山丘。
详观区土之所产毓,奥宇之所宝殖。
珍怪琅玕,瑶瑾翕赩。
丛集累积,奂衍于其侧。
若乃春兰被其东,沙棠殖其西。
涓子宅其阳,玉醴涌其前。
玄云荫其上,翔鸾集其巅。
清露润其肤,惠风流其间。
竦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
夫所以经营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丽,而足思愿爱乐矣。
于是遁世之士,荣期绮季之畴,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
周旋永望,邈若凌飞
邪睨昆崙,俯阚海湄。
苍梧迢递,临回江威夷
悟时俗之多累,仰箕山之馀辉。
羡斯岳之弘敞,慷慨以忘归。
舒放而远览,接轩辕遗音
慕老童于騩隅,钦泰容之高吟。
顾兹梧而兴虑,思假物以托心
乃斲孙枝,准量所任。
至人摅思,制为雅琴。
乃使离子督墨,匠石奋斤。
夔襄荐法,般倕骋神
锼会裛厕,朗密调均
华绘彫琢,布藻垂文。
错以犀象,籍以翠绿。
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
爰有龙凤之象,古人之形。
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华容灼爚,发采扬明。
何其丽也!
伶伦比律,田连操张
进御君子,新声憀亮
何其伟也!
及其初调,则角羽俱起,宫徵相證。
参发并趣,上下累应。
踸踔磥硌,美声将兴。
固以和昶而足耽矣。
尔乃理正声,奏妙曲。
扬《白雪》,发清角。
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粲奕奕而高逝,驰岌岌以相属。
沛腾遌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
状若崇山,又象流波。
浩兮汤汤,郁兮峨峨。
怫㥜烦冤,纡馀婆娑。
陵纵播逸,霍濩纷葩
检容授节,应变合度。
兢名擅业,安轨徐步。
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显媚以送终,飘馀响乎泰素。
若乃高轩飞观,广夏闲房;
冬夜肃清,朗月垂光
新衣翠粲,缨徽流芳。
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触𢱧如志,唯意所拟。
初涉渌水,中奏清徵。
雅昶唐尧,终咏微子
宽明弘润,优游躇跱。
拊弦安歌,新声代起。
歌曰:凌扶摇兮憩瀛洲,要列子兮为好仇。
餐沆瀣兮带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
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
激清响以赴会,何弦歌之绸缪!
于是曲引向阑,众音将歇。
改韵易调,奇弄乃发。
和颜,攘皓腕,飞纤指以驰骛,纷㒊譶以流漫。
或徘徊顾慕,拥郁抑按
盘桓毓养,从容秘玩。
闼尔奋逸,风骇云乱。
牢落凌厉,布濩半散
丰融披离,斐韡奂烂
英声发越,采采粲粲。
或间声错糅,状若诡赴。
双美并进,骈驰翼驱。
初若将乖,后卒同趣
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
或相凌而不乱,或相离而不殊。
时劫掎以慷慨,或怨㜘而踌躇。
忽飘飖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或参谭繁促,复叠攒仄
从横骆驿,奔遁相逼。
拊嗟累赞,间不容息。
瑰艳奇伟,殚不可识。
若乃闲舒都雅,洪纤有宜。
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温柔以怡怿,婉顺叙而委蛇。
或乘险投会,邀隙趋危。
嘤若离鹍鸣清池,翼若游鸿翔曾崖。
纷文斐尾,慊縿离纚。
微风馀音,靡靡猗猗。
或搂𢱧擽捋,缥缭潎冽。
轻行浮弹,明婳𥉻慧。
疾而不速,留而不滞。
翩绵飘邈,微音迅逝。
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
迫而察之,若众葩敷荣曜春风。
丰赡多姿,又善始而令终
嗟姣妙以弘丽,何变态之无穷!
若夫三春之初,丽服以时。
乃携友生,以遨以嬉。
涉兰圃,登重基。
长林,翳华芝。
临清流,赋新诗。
嘉鱼龙之逸豫,乐百卉之荣滋
重华之遗操,慨远慕而长思
若乃华堂曲宴,密友近宾。
兰肴兼御,旨酒清醇。
进《南荆》,发《西秦》。
绍《陵阳》,度《巴人》。
变用杂而并起,竦众听而骇神
料殊功而比操,岂笙籥之能伦?
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
《飞龙》《鹿鸣》,《鹍鸡》游弦
更唱迭奏,声若自然。
流楚窈窕,惩躁雪烦
下逮谣俗,蔡氏五曲。
王昭楚妃,千里别鹤。
犹有一切承间簉乏,亦有可观者焉。
然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
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
非夫放达者,不能与之无𠫤;
非夫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
若论其体势,详其风声。
器和故响逸,张急故声清。
间辽故音庳,弦长故徽鸣。
性絜静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
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矣。
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悽,愀怆伤心。
含哀懊咿,不能自禁。
康乐者闻之,则欨愉欢释,抃舞踊溢
留连澜漫,嗢噱终日。
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悆,淑穆玄真
恬虚乐古,弃事遗身
是以伯夷以之廉,颜回以之仁,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
惠施以之辩给万石以之讷慎
其馀触类而长所致非一。
同归殊途,或文或质。
揔中和以统物,咸日用而不失。
其感人动物,盖亦弘矣!
于时也,金石寝声,匏竹屏气。
王豹辍讴,狄牙丧味。
天吴踊跃于重渊,王乔披云下坠
舞鸑鷟于庭阶游女飘焉而来萃。
感天地以致和,况蚑行之众类。
嘉斯器之懿茂,咏兹文以自慰
服御而不厌,信古今之所贵。
乱曰:愔愔琴德,不可测兮。
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良质美手,遇今世兮。
纷纶翕响,冠众艺兮。
识音者希,孰能珍兮。
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称藩姚兴议 西晋 · 张华
 出处:全晋文
若使侵掠吴边,必成领怨。
此既能往,彼亦能来,兵连祸结,非国之福也。
孙权重黎庶之命,屈己以臣魏;
惠施惜爱子之头,舍志以尊齐。
况陛下慈德在秦,方寸崩乱,宜暂降大号,以申至孝之情。
权变之道,典谟所许。
韩范智能回物,辨足倾人,昔与姚兴俱为太子中舍人,可遗将命,降号脩和。
所谓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也(《晋书·载纪·慕容超传》,又《十六国春秋》六十四。)
注墨辨叙 西晋 · 鲁胜
 出处:全晋文
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也。
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事不成」。
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别名显于世
孟子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
荀卿庄周等皆非毁名家,而不能易其论也。
名必有形,察形莫如别色,故有坚白之辩。
名必有分明,分明莫如有无,故有无序之辩。
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是名两可
同而有异,异而有同,是之谓辩同异。
至同无不同,至异无不异,是谓辩同辩异。
同异生是非,是非生吉凶,取辩于一物而原极天下之污隆,名之至也。
邓析秦时名家者,世有篇籍,率颇难知,后学莫复传习,于今五百馀岁,遂亡绝。
《墨辩》有上下《经》,《经》各有《说》,凡四篇,与其书众篇连第,故独存。
今引说就经,各附其章,疑者阙之。
又采诸众杂集为《刑》《名》二篇,略解指归,以俟君下。
其或兴微继绝者,亦有乐乎此也(《晋书·隐逸鲁胜传》)
袁子正 其十七 明赏罚 西晋 · 袁准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五
夫干禄者,唯利所在,智足以取当世,而不能日月不违仁。
当其用智以御世,贤者有不如也。
圣人明于此道。
故张仁义以开天下之门,抑情伪以塞天下之户,相赏罚以随之。
赏足荣而罚可畏,智者知荣辱之必至,是故劝善之心生,而不轨之奸息。
赏一人而天下知所从,罚一人而天下知所避,明开塞之路,使百姓晓然知轨疏(旧校云:「疏」疑「迹」)之所由,是以贤者不忧,知者不惧,干禄者不邪。
是故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天下尽为仁,明法之谓。
死者,人之所甚恶也。
杀人者,仁人之所不忍也。
人之于利欲,有犯死罪而为之。
先王制肉刑,断人之体,彻膳去乐,咨嗟而行之者,不得已也。
刑不断则不威,避亲贵是法日弊,如是则奸不禁,而犯罪者多,惠施一人之身,而伤天下生也。
圣人计之于利害,故行之不疑,是故刑杀者,乃爱人之心也。
涕泣而行之。
故天下明其仁也。
虽贵重不得免,故天下知其断也。
仁见故民不怨,立断下不犯,圣王之所以禁奸也。
先王制为八议赦宥之差,断之以三槐九棘之听,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全正义也。
而后断之,仁心如此之厚,故至刑可为也(已上十七篇,并见《群书治要》)
正诬论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有异人者,诬佛曰尹文子有神通者,悯彼胡狄,胡狄父子聚麀,贪婪忍害,昧利无耻,侵害不厌,奢裂群生,不可逊让厉,不可谈议喻,故具诸事云云,又令得道弟子变化云云。
又禁其杀生,断其婚姻,使无子孙,伐胡之术,孰良于此云云。
正曰,诬者既云无佛,复云文子有神通,复云有得道弟子,能变化恢廓,尽神妙之理,此真有胸无心之语也。
夫尹文子即老子弟子,老子即佛弟子也,故其经云:“闻道竺乾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绵绵”。
竺乾者,天竺也。
泥洹者梵语,晋言无为也。
若佛不先老子,何得称先生
老子不先尹文,何故请《道德》之经邪?
以此推之,佛故文子之祖宗,众圣之元始也,安有弟子神化而师不能乎?
且夫圣之宰世,必以道莅之,远人不服,则绥以文德,不得已而用兵耳,将以除暴止戈,拯济群生,行小杀以息大杀者也。
故春秋之世,诸侯征伐,动仗正顺,敌国有畔,必鸣鼓以彰其过,总义兵以临罪人,不以暗昧而行诛也。
故服则柔而抚之,不苟淫刑极武;
胜则以丧礼居之,杀则以悲哀泣之,是以深贬诱执,大杜绝灭之原。
若怀恶而讨不义,假道以成其暴,皆经传变文,讥贬累见。
故会宋之盟,抑楚而先晋者,疾衷甲之诈,以崇咀信之美也。
夫敌之怨惠,不及后嗣,恶止其身,四重罪不滥,此百王之明制,经国之令典也。
至于季末之将,佳兵之徒,患道薄德衰,始任诈力,竞以谲诡之计,济残贼之心,野战则肆锋极杀,屠城则尽坑无遗,故白起刎首于杜邮,董卓屠身于宫门,君子知其必亡,举世哀其灰戮。
兵之弊也,遂至于此,此为可痛心而长叹者矣。
何有圣人而欲大纵阴毒,剪绝黎元者哉?
十室容贤,而况万里之广,重华生于东夷,文命出乎西羌,圣哲所兴,岂有常地?
或发音于此,默化于彼,形教万方,而理运不差。
原夫佛之所以夷迹中岳,而曜奇西域者,盖有至趣,不可得而缕陈矣。
岂有圣人疾敌之强,而其欲覆灭,使无孑遗哉?
此何异气厉殷流,不蠲良淑,纵火中原,兰莸俱焚,之虐,犹将不然乎?
纵令胡国信多恶逆,以暴易暴,又非权通之旨也。
引此为辞,适足肆谤言,眩愚竖,岂允情合义,有心之难乎?
又诬云,尹文子欺之天有三十二重云云,又妄牵《楼炭经》云:诸天之宫,广长二十四万里,面开百门,门广万里云云。
正曰:佛经说天地境界,高下阶级,悉条贯部分,叙而有章,而诬者或附著生长,枉造伪说;
或颠倒淆乱,不得要实
何有二十四万里之地,而容四百万里之门乎?
以一事覆之,足明其错谬者多矣。
臧获牧竖,犹将知其不然,况有识乎?
欲以见博,只露其愚焉。
又诬云:佛亦周遍五道,备犯众过,行凶恶犹得佛,此非怖为恶者之法也。
又计生民,善者少而恶者多。
恶人死辄充六畜,尔则开辟至今,足为久矣。
今畜宜居十分之九,而人种已应希矣。
正曰:诚如所言,佛亦曾为恶耳。
今所以得佛者,改恶从善故也。
若长恶不悛,迷而后遂往,则长夜受苦,轮转五道,而无解脱之由矣。
今以其能掘众恶之栽,灭三毒之炉,修五戒之善,尽十德之美,行之累劫,倦而不已,晓了本际,畅三世空,故能解生死之虚,外无为之场耳。
计天下昆虫之数,不可称计,人本之在九州之内,若毫末之在马体,十分之九,岂可言哉?
故天地之性,以人为贵,荣期所以自得认三乐,达贵贱之分明也。
今更不复自赖于人类,不丑恶于畜生,以刍水为甘膳,以羁络为非谪,安则为之,无所多难也。
又诬云,有《无灵下经》。
《无灵下经》,妖怪之书耳,非三坟五典训诰之言也,通才达儒所未究览也。
三曾五祖之言,又似解奏之文,此殆不诘,而虚妄自露矣。
今且聊复应之。
凡俗人常谓人死则灭,无灵无鬼。
然则无灵则无天曹,无鬼则无所收也。
若子孙奉佛,而乃追谴祖先,祖先或是贤人君子,平生之时,未必与子孙同事,而天曹便收伐之,令之尸,罗枉戮之痛,仁慈祖考,加虐毒于贵体,此岂聪明正直之神乎?
若其非也,则狐貉魍魉淫厉之鬼,何能反制仁贤之灵,而困禁戒之人乎?
以此为诬,鄙丑书矣。
又诬云,道人聚敛百姓,大构塔寺,华饰奢侈,糜费而无益云云。
正曰:夫教有深浅,适时应物,悉已备于首论矣,请复伸之。
夫恭俭之心,莫过,而山龙华虫,黼黻絺绣;
故《传》曰:“锡鸾和铃,昭其声也;
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故王者之居,必金门玉陛,灵台凤阙,将使异乎凡庶,令贵贱有章也。
夫人情从所睹而兴感,故闻鼓鼙之音,睹羽麾之象,则思将帅之臣;
听琴瑟之声,观庠序之仪,则思朝廷之臣。
迁地易观,则情貌俱变,令悠悠之徒,见形而不及道者,莫不贵崇高而忽仄陋,是以诸奉佛者,仰慕遗迹,思存仿佛,故铭列图像,致其虔肃。
割损珍玩,以增崇灵庙;
上士游之,则忘其踬筌,取诸远味;
下士游之,则美其华藻,玩其炳蔚;
先悦其耳目,渐率以义方,三涂汲引,莫有遗迹,犹器之取水,随量多少。
唯穿底无当,乃不受耳。
又专诬以祸福为佛所作,可谓无不解矣,聊复释之。
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行之由己,而理玄应耳。
佛与,但共明忠孝信顺,从之者吉,背之者凶,示其渡水之方,则使资舟楫,不能令步涉而得济也。
其谓诲人之法,救厄死之术,亦犹神农唱粒食以充饥虚,黄帝垂衣裳以御寒暑。
若闭口而望饱,裸袒以求温,不能强与之也。
扁鹊之所以称良医者,以其应疾投药,不失其宜耳,不责其令有不死之民也。
扁鹊有云,吾能令当生者不死,不能令当死者必生也。
若夫为子则不孝,为臣则不忠乎,守膏肓而不悟,进良药而不御,而受祸临死之日,更多咎圣人,深恨良医,非徒东走,其势投井矣。
又诬云,沙门之在京洛者多矣,而未曾闻能令主上延年益寿,上不能调和阴阳,使年丰民富,消蓄却疫,克静祸乱云云,下不能休粮绝粒,呼吸清醇,扶命度厄,长生久视云云。
正曰:不然。
庄周有云,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无奈何,审期分之不可迁也。
若令性命可以智德求之者,则发、旦二子,足令文父致千龄矣。
颜子死则称天丧子,惜之至也,无以延之耳。
且阴阳数度,期运所当,百六之极,有时而臻。
故尧有滔天之洪,汤有赤地之蓄,涿鹿有漂橹之血,坂泉有横野之尸,何不坐而消之,救其未然邪?
且夫熊经鸟曳,导引吐纳,辍黍稷而御英蕊,吸风露以代糇粮,俟此而寿,有待之伦也。
斯则有时可夭,不能无穷者也。
沙门之视,若未孩之儿耳,方将抗志于二仪之表,延祚不死之乡,岂能屑心营近,与涓彭争长哉!
难者苟欲骋饰非之辩,立距谏之强,言无节奏,义无宫商。
嗟夫,北里之乱雅,恶绿之夺黄也,其馀噪之音,曾无纪网,一遵先师不答之章。
又诬云,汉末有笮融者,合兵依徐州刺史陶谦使之督运,而融先事佛,遂断盗官运,以自利入,大起佛寺云云,行人悉酒食云云,后为刘繇所攻见杀云云。
正曰,此难不待绳约而自缚也。
夫佛教率以慈仁不杀忠信不愆廉贞不盗为首。
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迩者凶”。
而融阻兵安忍,结附寇逆,犯杀一也。
受人使命,取不报主,犯欺二也。
断割官物,以自利入,犯盗三也。
佛经云不以酒为惠施,而融纵之,犯酒四也。
诸戒尽犯,则动之死地矣。
譬犹吏人,解印脱冠,而横道肆暴,五尺之童,皆能制之矣。
笮氏不得其死,适足助明为恶者之获殃耳。
又诬云,石崇奉佛亦至,而不免族诛云云。
正曰:石崇之为人,余所悉也。
憍盈耽酒,放僭无度,多藏厚敛,不恤茕独。
论才则有一割之利,计德则尽无取焉。
虽托名事佛,而了无禁戒,即如世人貌清心秽,色厉内荏,口咏,而行偶桀蹠,自贻伊祸,又谁之咎乎?
又诬曰,周仲智奉佛亦精进,而竟复不蒙其福云云。
正曰:寻斯言,似乎幸人之灾,非通言也。
仲智虽有好道之意,然意未受戒为弟子也。
论其率情亮直,具涉炜上,自是可才,而有强梁之累,未合道家婴儿之旨矣。
以此而遇忌胜之雄,丧败理耳。
纵如难者之言,精进而遭害者有矣,此何异颜项夙夭,馁死,比千尽忠而陷割心之祸,申生笃孝而致雉经之痛?
若此之比,不可胜言。
孔子曰:“仁者寿,义者昌”。
而复有不免,固知宿命之证,至矣信矣。
又诬云,事佛之家,乐死恶生,属纩待绝之日,皆以为福禄之来,而无哀感之容云云。
正曰:难者得无隐心而居物,不然,何言之逆乎?
夫佛经自谓得道者,能玄同彼我,浑齐短修,涉生死之变,泯然无概;
步祸福之地,而夷心不怛,乐天知命安时处顺耳。
其未体之者,哀死慎终之心,乃所以增其笃也,故有大悲宏誓之义。
雠人之丧,犹如哀矜,以德报怨,不念旧恶,况乎骨肉之痛,情隆自然者,而可以无哀感之心者哉?
夫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恐畴己之深也。
逆情违道,于斯见矣(《弘明集》一,载此文于《牟子理惑论》后,无撰人名。案:称石崇周嵩,则撰人在明帝后也。)
奉法要 东晋 · 郗超
 出处:全晋文
三自归者,归佛,归十二部经,归比丘僧;
过去、现在、当来三世十方佛,三世十方经法,三世十方僧。
每礼拜,忏悔皆当至心归命,并慈念一切众生。
愿令悉得度脱。
外国音称“南无”,汉曰“归命”;
佛者汉音曰“觉”,僧者汉音曰“众”。
五戒,一者不杀,不得教人杀,常当坚持尽形寿,二者不盗,不得教人盗,常当坚持尽形寿,三者不淫,不得教人淫,常当坚持尽形寿,四者不欺,不得教人欺,常当坚持尽形寿;
五者不饮酒,不得以酒为惠施,常当坚持尽形寿。
若以酒为药,当推其轻重,要于不可致醉。
有三十六失经教,以为深戒:不杀则长寿,不盗则长泰,不淫则清净,不欺则人常敬信,不醉则神理明治。
已行五戒,便修岁三月六斋。
岁三斋者,正月一日十五日五月一日十五日九月一日十五日
月六斋者,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凡斋日,皆当鱼肉不御,迎中而食,既中之后,甘香美味,一不得尝,洗心念道,归命三尊;
悔过自责行,四等心;
远离房室,不著六欲。
不得鞭挝骂詈,乘驾牛马,带持兵仗。
妇人则兼去香花脂粉之饰,端心正意,务存柔顺。
斋者普为先亡见在知识亲属并及一切众生,皆当因此至诚,玄想感发。
心既感发则终免罪苦。
是以忠孝之士,务加勉励,良以兼拯之功,非徒在已故也。
斋日唯得专惟玄观,讲诵法言,若不能行空,当习六思念。
六思念者,念佛,念经,念僧,念施,念戒,念天。
何谓念天?
十善四等为应天行,又要当称力所及,勉济众生。
十善者,身不犯杀盗淫,意不嫉恚痴,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
何谓不杀?
常当矜悯一切蠕动之类,虽在困急,终不害彼利己。
凡众生危难,皆当尽心营救,随其水陆,各令得所。
疑有为己杀者,皆不当受。
何谓为盗?
凡取非己有,不问小大,及莅官不清,皆谓之盗。
何谓为淫?
一切诸著,普谓之淫,施之色欲,非正匹偶,皆不得犯;
又私窃不公,亦兼盗罪。
所谓嫉者,谓妒忌也。
见人之善,见人有德,皆当代之欢喜,不得有争竞憎嫉之心。
所谓恚者,心怀忿恨,藏结于内。
所谓痴者,不信大法,疑昧经道。
何谓妄言?
以无为有,虚造无端。
何谓绮语?
文饰巧言,华而不实。
何谓两舌?
背向异辞,对此说彼。
何谓恶口?
谓骂詈也。
或云口说不善之事,令人承以为罪,亦为恶口。
凡此十事,皆不得暂起心念,是为十善,亦为十戒。
五戒检形,十善防心,事有疏密,故报有轻重。
凡在有方之境,总谓三戒。
三戒之内,凡有五道:一曰天,二曰人,三曰畜生,四曰饿鬼,五曰地狱。
全五戒,则人相备;
具十善则生天堂。
全一戒者,则亦得为人。
人有高卑,或寿夭不同,皆由戒有多少。
反十善者,谓之十恶。
十恶毕犯,则入地狱,抵探强梁,不受忠谏。
及毒心内盛,徇私欺绐,则或坠畜生,或生蛇虺;
悭贪专利,常苦不足,则坠饿鬼。
其罪差轻少,而多阴私,情不公亮,皆坠鬼神,虽受微福,不免苦痛,此谓三涂,亦谓三恶道。
色痛痒思想生死识,谓之五阴。
凡一切外物有形可见者为色,失之则忧恼为痛,得之则欢喜为痒;
未至逆念为思,过去追忆为想;
心念始起为生,想过意识灭为死,曾关于心戢而不忘为识。
识者,经历累劫,犹萌之于怀,虽昧其所由,而滞于根,潜结始自毫厘,终成渊岳。
是以学者务慎所习,五盖一曰贪淫,二曰瞋恚,三曰愚痴,四曰邪见,五曰调戏。
别而言之,求欲为贪,耽著为淫,外发为瞋,内结为恚,系于缚著,触理倒惑为愚痴。
生死因缘,痴为本,一切诸著,皆始于痴;
地狱苦酷,多由于恚。
《经》云:卒斗杀人,其罪尚轻;
怀毒阴谋,则累劫弥结,无解脱之期。
六情一名六衰,亦曰六欲,谓目受色,耳受声,鼻受香,舌受味,身受细滑,心受识;
识者,即上所谓识阴者也。
五阴六欲,盖生死之原本,罪苦之所由。
消御之方,皆具载众经。
《经》云:心作天,心作人,心作地狱,心作畜生,乃至得道者,也亦心也。
凡虑发乎心,皆念念受报。
虽事未及形,而幽对冥构。
夫情念圆速,倏忽无间,机动毫端,遂充宇宙;
罪福形道,靡不由之,吉凶悔吝,定于俄顷。
是以行道之人,每慎独于心,防微虑始,以至理为城池,常领本以御末,不以事形未著,而轻起心念;
岂唯言出乎室,千里应之,莫见乎隐,所慎在形哉?
异出《十二门经》云:“人有善,恒当掩之,有恶宜令彰露”。
夫君子之心,无适无莫,过而无悔,当不自得。
宜其任行藏于所遇,岂有心于隐显?
然则教之所施,其在常近乎?
原夫天理之于罪福,外泄则愈轻,内结则弥重;
既迹著于人事,必有损于冥应。
且伐善施劳,有生之大情,匿非文过,品物之所同。
善著则迹彰,迹彰则誉集。
苟情系沮劝,而誉集于外,藏吝之心,必盈乎内。
且人之君子,犹天之小人,况乎仁德未至,而名浮于实,获戾幽冥,固必然矣。
夫苟非备德,安有不周,坦而公之,则与事而散。
若负理之心铭之怀抱而外修情恳,以免人尤;
收集俗誉,大诬天理,自然之舋,得不愈重乎?
是以庄生亦云:“为不善于幽昧之中,鬼神得而诛之”。
且人之情也,不愧于理,而愧乎物。
愆著则毁至,毁至而耻生。
情存近复,则弊不至积;
恃其不彰,则终莫悛革。
加以天舋内充,而惧其外显,则幽虑万端,巧防弥密,穷年所存,唯此之务。
天殃物累,终必顿集,盖由不防萌,谋始而匿,非扬善故也。
《正斋经》云:“但得说人百善,不得说人一恶”。
说人之善,善心便生,说人之恶,便起忿意。
意始虽微,渐相资积。
是以一善生巨亿万善,一恶生巨亿万恶。
古人云:“兵家之兴,不过三世”。
陈平亦云:“我多阴谋,子孙不昌”。
引以为教,诚足以有弘。
然齐、楚享遗嗣于累叶,靡显报于后昆,既已著之于事验,不俟推理而后明也。
且鲧殛禹兴,魣鲋异形,四罪不及,百代通典。
哲王御世,犹无淫滥,况乎自然玄应不以情者,而令罪福错受,善恶无彰,其诬理也,固亦深矣。
且秦制收帑之刑,犹以犯者为主;
主婴其罚,然后责及其馀,若亹不当身,而殃延亲属,以兹制法,岂唯圣典之所不容?
固亦申韩之所必去矣。
是以《泥洹经》云:“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善是获福,恶自受殃”。
至矣哉斯言!
允心应理。
然原夫世教之兴,岂不以情受所存不止乎己?
所及弥广,则诫惧愈深。
是以韬理实于韫椟。
每申近以敛粗,进无亏于惩劝,而有适于物宜,有怀之流,宜略其事而喻,深领幽旨。
若乃守文而不通其变,徇教而不达教情,以之处心循理,不亦外乎?
夫罪福之于逆顺,固必应而无差者也。
苟昧斯道,则邪正无位,寄心无准矣。
至于考之当年,信漫而少徵,理无愆违,而事不恒著,岂得不归诸宿缘、推之来世邪?
是以有心于理者,审影响之难诬,废事证而冥寄,达天网之宏疏;
故期之于靡漏,悟运往之无间,混万劫于一朝,括三世而玄同,要终归于必至,岂以显昧改心、淹远革虑哉?
此最始信之根主,而业心所深期也。
《十二门经》云:“有时自计,我端正好,便当自念,身中无所有,但有肝肠脾肺、骨血屎溺,有何等好?
复观他人身中恶露皆如是”。
若悭贪意起,当念财物珍宝生不持来、死不俱去,而流迁变化,朝夕难保;
身不久存,物无常主。
宜及当年施恩行惠,赡乏以财,救疾以药,终日欣欣,务存营济
若瞋恚意起,当深生平等,兼护十戒。
差摩竭云:“菩萨所行,忍辱为大。
若骂詈者,嘿而不报;
若挝捶者,受而不校;
若瞋怒者,慈心向之,若谤毁者,不念其恶”。
法句又云:“受辱心如地,行忍如门阃,地及门阃,盖取其藏垢纳污,终日受践也”。
《成具经》曰:“彼以四过加已,则觉知口之失也。
报以善言和语,至诚不饰”。
四过者,上之所谓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也。
夫彼以恶来,我以善应,苟心非木石,理无不感。
但患处之不恒,弘之不积耳。
苟能每事思忍,则悔吝消于见世,福报显于将来。
《贤者德经》云:“心所不安,未常加物,即近而言,则忠恕之道;
推而极之,四等之义”。
四等者何?
慈、悲、喜、护也。
何谓为慈?
悯伤众生,等一切,推已恕彼,愿令普安,爱及昆虫,情无同异。
何谓为悲?
博爱兼拯,雨泪恻心,要令实功潜著,不直有心而已。
何谓为喜?
欢悦柔软,施而无悔。
何谓为爱护?
随其方便,触类善救,津梁会通,务存弘济。
能行四等,三界极尊,但未能冥心无兆,则有数必终。
是以《本起经》云:“诸天虽乐,福尽亦丧,贵极而无道,与地狱对门”。
《成具》又云:“福者有若有尽,有烦劳有往还”。
《泥洹经》曰:“五道无安,唯无为快”。
经称行道者先当舍世八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闻善不喜,闻恶不惧;
信心天固,沮劝无以动其志;
理根于中,外物不能干其虑。
且当年所遇,必由宿缘;
宿缘玄运,信同四时,其来不可御,其去不能止,固当顺而安之,悦而毕之。
精勤增道习,期诸妄心,形报既废,乃获大安耳。
夫理本于心,而报彰于事,犹形正则影直,声和而响顺,此自然玄应,孰有为之者哉!
然则契心神道,固宜期之通理,务存远大,虚中正己,而无希外助;
不可接以卑渎,要以情求:此乃厝怀之关键,学者所宜思也。
或谓心念必报,理同影响,但当求己而已,固无事于幽冥。
原经教之设,盖所以悟夫求己,然求己之方、非教莫悟。
悟因乎教,则功由神道;
欣感发中,必形于事;
亦由咏歌不足,系以手舞。
然则奉而尊之,盖理所不必须,而情所不能废。
宜纵己身体教旨,忘怀欣想,将以己引物,自周乎众,所以固新涉之志,而令寄怀有拟。
《经》云:“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
遇此诸苦,则宜深惟缘对,兼觉魔伪,开以达观,弘以等心。
且区区一生,有同过隙,所遇虽殊,终归枯朽,得失少多,固不足计。
该以数涂,则此心自息,又苟未入道,则休戚迭用。
聚散去来,贤愚同致。
是以经云,安则有危,得则有丧,合会有离,生则有死,盖自然之常势,必至之定期。
推而安之,则无往不夷。
维摩诘》云;
“一切诸法,从意生形,然则兆动于始,事应乎末;
念起而有,虑息则无;
意之所安,则触遇而夷;
情之所阂,则无往不滞。
因此而言,滞之所由,在我而不在物也”。
若乃惧生于心,则舋乘于外;
外舋既乘,内惧愈结。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是以经称丈夫畏时非人得其便,诚能住心以理。
天关内固,则人鬼罔间,缘对自息,万有无以缨,众邪不能袭。
四非常:一曰无常,二曰苦,三曰空,四曰非身,少长殊形陵谷易处,谓之无常,盛衰相袭,欣极必悲,谓之为苦,一切万有,终归于无谓之为空,神无常宅,迁化靡停,谓之非身。
《经》称处惑乐之地,觉必苦之对,盖推代谢于往复,审乐往则哀来;
故居安虑危,夕惕荣观。
若夫深于苦者谓之见谛,达有心则有滞,有滞则苦存,虽贵极人天,地兼崇高,所乘愈重,矜著弥深,情之所乐,于理愈苦。
故《经》云:“三界皆苦,无可乐者”。
又云:“五道众生,共在一大狱中,苟心系乎有,则罪福同贯。
故总谓三界为一大狱。
佛问诸弟子:“何谓无常”?
一人曰:“一日不可保,是为无常”。
佛言:“非佛弟子”?
一人曰:“食顷不可保,是为无常”。
佛言:“非佛弟子”。
一人曰:“出息不报,便就后世,是为无常”。
佛言:“真佛弟子”。
夫无常显证,日陈于前,而万代同归,终莫之悟,无瞬息之安。
永世之计,惧不在交,则每事殆懈。
以之进德,则功无复篑;
以之治心,则堕其所习。
是以有道之士,指寸阴而惜逝,恒自强于鞭后,业与时竞,惟日不足,则乱念无因而生,缘对靡由而起。
六度,一曰施,二曰戒,三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一心,六曰智慧。
积而能散,润济众生,施也。
谨守十善,闭邪以诚,戒也。
犯而不校,常善下人,忍辱也。
勤行所习,夙夜匪懈,精进也。
专心守意,以约敛众,一心也。
凡此五事,行以有心,谓之俗度;
领以兼忘,谓之道慧。
《本起经》云:“九十六种道术,各信所事,皆乐生安,孰知其惑夫欣得恶失、乐存哀亡?
盖弱丧之常滞,有生所感同。
然冥力潜谢非矜恋所留,对至而应,岂智用所制?
是以学者必归心化本,领观玄宗
玩之珍之,则众念自废,废则有忘,有忘则缘绝。
缘报既绝,然后入于无生。
既不受生故能不死。
是以《普耀经》云;
“无所从生,靡所不生;
于诸所生,而无所生”。
《泥洹经》云:“心识静休,则不死不生”。
心为种本,行为其地,报为结实;
犹如种植,各以其类时至而生,弗可遏也。
种十善戒善则受生之报,具于上章。
加种禅等四空,则贵极天道。
四空及禅,数经具载其义,从第一天至二十八天,随其事行,福转倍增。
种非常禅谛,背有著无则得罗汉泥洹,不忌有为,不系空观,遇理而冥,无执无寄,为无所种。
既无所种,故不受报,廓然玄废,则佛之泥洹。
泥洹者,汉曰“无为”,亦曰“灭度”。
维摩诘》曰:“彼六师者,说倚为道。
从是师者,为住诸见,为边际,为归八难,不得离生死道也。
虽玄心屡习,而介然微动,犹均被六师同滞一有。
况贪生倚想,执我捍化,虽复福逾山河,贵极三界,倚伏旋还,终坠罪苦,岂获宁神大造、泊然玄夷哉!
夫生必有情,天势率至,不宅于善,必在于恶。
是以始行道者,要必有寄;
寄之所因,必因乎有;
有之所资,必资乎烦。
是以《经》云:“欲于空中造立宫室,终不能成,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然则五度四等,未始可废,但当即其事用,而去其忮心。
归佛则解佛,无归于戒则无功于戒,则禅谛与五阴俱冥,未用与本观同尽;
虽复众行兼陈,固是空中行空耳。
或以为空则无行,行则非空。
既以有行,无乃失空乎?
夫空者,忘怀之称,非府宅之谓也。
无诚无矣,存无则滞封;
有诚有矣,两忘则玄解。
然则有无由乎方寸,而无系于外物。
器象虽陈于事用,感绝则理冥,岂灭有而后无?
偕损以至尽哉。
由此言之,有固非滞,滞有则背宗;
反流归根,任本则自畅。
是以开士深行,统以一贯;
达万象之常冥,乘所寓而玄领;
知来理之先空,恒得之于同致;
悟四色之无朕,顺本际而偕废,审众观之自然,故虽行而靡迹。
方等深经,每泯一三世,而未尝谓见在为有,则空中行空,旨斯见矣(《弘明集》十三)
贾逵曹休 东晋 · 习凿齿
 出处:全晋文
夫贤人者,外身虚己,内以下物。
嫌忌之名,何由而生乎?
有嫌忌之名者,必与物为对,存胜负于己身者也。
若以其私憾败国殄民,彼虽倾覆,于我何利?
我苟无利,乘之曷为?
以是称说,臧获之心耳。
今忍其私忿而急彼之忧,冒难犯危而免之于害,使功显于明君,惠施于百姓,身登于君子之涂,义愧于敌人之心,虽豺虎犹将不觉所复,案,有误字。
而况于曹休乎?
然则济彼之危,所以成我之胜,不计宿憾,所以服彼之心,公义既成,私利亦弘,可谓善争矣。
在于未能忘胜之流,不由于此而能济胜者,未之有也(《魏志·贾逵传》注)
求通亲亲表(《文选》作《求通亲亲表》)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六、文选卷三十七
臣植言:臣闻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
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
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
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天德之于万物,可谓弘广矣。
盖尧之为教,先亲后疏,自近及远。
其传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周之文王,亦崇厥化。
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是以雍雍穆穆,风人咏之。
周公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
传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
亲亲之义,寔在敦固
未有义而后其君,仁而遗其亲者也。
伏惟陛下咨帝唐钦明之德,体文王翼翼之仁,惠洽椒房,恩昭九亲,群后百僚,番休递上。
执政不废于公朝,下情得展于私室,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诚可谓恕己治人,推者矣。
至于臣者,人道绝绪,禁固明时,臣窃自伤也。
不敢乃望交气类,脩人事,叙人伦。
近且婚媾不通,兄弟永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
恩纪之违,甚于路人;
隔阂之异,殊于胡越。
今臣以一切之制,永无朝觐之望,至于注心皇极,结情紫闼,神明知之矣。
然天寔为之,谓之何哉!
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
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笃义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齐义于贵宗等惠百司
如此,则古人之所叹,风雅之所咏,复存于圣世矣。
臣伏自思惟,岂无锥刀之用。
及观陛下之所拔授,若臣为异姓,窃自料度,不后于朝士矣。
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绂驸马奉车,趣得一号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承荅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情至愿,不离于梦想者也。
远慕鹿鸣君臣之宴,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
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
葵藿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
臣窃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寔在陛下。
臣闻文子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唱言者,何也?
窃不愿于圣代使有不蒙施之物。
有不蒙施之物,必有惨毒之怀;
故柏舟有天只之怨,谷风有弃予之叹。
伊尹耻其君不为孟子曰: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其君者,不敬其君者也。
臣之愚蔽,固非虞伊。
至于欲使陛下崇光被时雍之美,宣缉熙章明之德者,是臣慺慺之诚,窃所独守
寔怀鹤立企伫之心,敢复陈闻者,冀陛下傥发天聪而垂神听也。
谢敕参解讲启 南梁 · 萧统
 出处:全梁文卷十九
臣某启:主书周昂奉宣敕旨,垂参臣今解讲。
伏以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遂以无庸,叨兹宣释。
将应让齿,反降教胄之恩;
允宜尚学,翻说经之诏。
窃以挟八威之策,则神物莫干;
九丹之华,则仙徒可役。
臣仰承皇威,训兹学侣,奉场圣旨,同晓群儒,鼓冶异师,陶钩久滞,方使惠施恧其短长,公孙罢其坚白。
王生挫辩,即尽神气;
法开受屈,永隐东峰
中使曲临,弥光函席
仰戴殊慈,不知启处。
无任下情,谨奉启事谢闻。
谨启(《广弘明集》二十一)
石桥诗 南梁 · 萧纲
 押真韵
惠子临濠上秦王见海神。
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类聚》九。《诗纪》六十九。)
太傅盖公墓碑 隋末唐初 · 于志宁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五
窃以仰观俯察。
八卦于是列焉。
依类属形。
六籍所以生矣。
陈卑高之序。
定君臣之义。
建国辨方。
化民成俗。
学□□□□不大哉。
于是西河阐以儒风。
北海敷以至教。
四方挹其茂范。
百代禀其徽猷。
况蹈六行以扬名。
蕴九德以□□□□□□为人(阙十四字)正议大夫□□师矣。
公讳文达。
字艺成
冀州信都人也。
□□□□□高山以画九州。
营邱佐姬。
平牧野以开四履。
鸿伐成家。
拖青分社。
人物奕业。
高轨铭于景钟
英杰蝉联。
芳猷□□□□曾祖庆。
彭城王记室参军乐陵郡
碣宫建肇。
即预大房。
茅土始封。
遂居分竹。
祖延
安平王记曹从事(阙四字)
以腾芳。
骖驾魏国
冠应刘以骧首。
父永。
幽州蓟县令
德光驯雉。
化美去蝗。
仁声表于弦歌
政教彰于□□禀淳和之气。
淩峻极之精。
雅量淹通。
识度开济。
子昂之德行。
声动朝伦。
季圭之容仪。
光照邻国。
怀清贞而□□□重然诺而略兼金。
博极石渠
踰蔡雍之万卷。
学该藏室。
惠施五车
缛藻丽于雕龙。
雄辨析于非马。
入其室者。
如就芝兰。
游其门者。
若闻丝竹。
可谓照灼千祀。
笼盖一时者焉。
炀帝以当□握图。
大横纂历。
翘车以□英彦。
□□□以召硕儒。
公以经明行修。
孤标独秀。
大业三年同安博士
九年特敕除守国子助教
洎三灵改卜。
六乐□□□□言于瞽宗。
崇函丈于泮水。
武德九年国子助教
今上韬光藩服。
历试艰难。
虚左用伫奇才。
开馆以纡□□□□□辟来游府朝。
遂得文预题鞭。
恩参置醴
圣人嗣应宝历。
君临区宇。
业盛配天。
功齐造化。
循韶夏之旧规。
宏□□□□风以公学冠当时。
国子博士
曹志之笃行。
江统之高名。
未足连步成均。
比肩璧水。
十年诏授□□散□□□□谏议大夫国子博士如故。
怀匪躬之节。
抱忠公之心。
少翁之善言。
仿纪山之鲠直。
十一年从驾洛阳宫。
□□□□补宏文馆学士
游步铜驼。
待诏金马。
切问资以辨对。
近侍属于博文。
十二年诏授国子司业
左学右学
□□□□谋□上庠下庠。
官曹待以纲纪。
十三年诏授兼蜀王师。
匡正藩条。
刘实以多闻见重。
师范磐石。
孔演以行□□□□□古虽殊得人是一。
十六年丁毋忧。
居丧泣血。
至性逾于世公
负土成坟。
孝德甚于泰伯
诚可训时励俗。
作一□之□□立教宏风。
为偫寮之隐括。
于是逍遥誓诰。
每服止足之言。
组织典坟。
恒敦满盈之诫。
观阳元谢事。
意在抽簪。
□□□车情在解绶。
所以退居丘壑。
有终焉之心。
十八年诏授正议大夫崇贤馆学士
鹤□将启□□矫翼之□□□□开更招托乘之容。
公曳裾永福。
躧履承华。
侍公宴玉辂之前。
陪飞盖银榜之右。
岂谓峰颓东岳
圣人起奠楹之□□□西州
智士兴云亡之叹。
春秋六十有七。
雍州开化坊里第。
哀感宸极。
宫悬止于咸池。
悲动震方。
肃成辍于□□敕令赠物绢二百匹。
三百石。
丧事所颁。
率由官给。
即以其年十二月
归葬于旧茔。
礼也。
惟公英姿磊落。
□□□□□竦千寻。
量包万顷。
偶潘而称连璧。
对郭而号仙舟
学综偫书。
能兼众艺。
羽陵蠹简。
魏冢逸篇。
揣摩纵横之辞。
□□□□之术。
囊括往哲。
高视前修。
三豕之疑。
不假卜商之辨。
决二负之惑。
讵劳刘向之言。
鸿都于是推高。
曲台所以□□或陪黄屋。
或侍青宫。
方樗里之智囊。
镇南之武库。
故能保元吉于当世。
垂嘉声于后昆。
世子国子主簿宏式□□□□□追悲罔极之艰难。
对穷泉而长恸。
思陟岵而永怀。
恐暑往寒来。
□□□于延阁。
钟移律改。
□传坠于□□□此高碑。
以旌懿范。
乃为铭曰。
(上阙二十六字)层构。
奕奕崇基
诞此英贤。
是为人秀。
荐绅盛族。
膏梁华冑。
圭璧方温。
比茂。
七步才速。
百家学富。
贲帛招贤。
弓旌访士。
飞缨庠塾。
锵金阜市。
折角标奇。
重席□□王贾齐衡。
匡张隶齿。
平台骋步。
望□飞英。
誉隆徐邈
文高马卿。
从政琐闼。
作范维域。
兰芬松茂。
玉振金声
忽叹隙驹。
俄悲风烛。
未登台□遂编鬼箓。
薧里沈珠。
佳城瘗王。
四序难追。
百身何赎。
车转熊轼。
□列龙旂。
徘徊□卫。
蹢躅骖騑。
坟□□雾。
树曲□威。
铭斯炎琬。
播美腾辉。
自答 唐初 · 王绩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公子澹无为,非关怀□移。
老莱犹有(据李抄本补)妇,王霸岂无儿。
人世何劳隔,生涯故可知。
溪流无限水,树长自然枝。
竹林横□□,梧桐倚惠施
杨朱那早计,烦此泣途歧。
敕处分十道朝集使733年闰3月1日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十道及朝集使等。信赏以劝能。
刑罚以惩恶。谓之二柄。
所以一人。朕念彼黎元。
比遭水旱。而赋役不等。
浮惰相仍。且无缉宁。
渐用凋弊。所以慎择长吏
兼命使臣。宠数所加。
亦云不薄。智能自效。
岂是末图。政之殊尤。
永用虚伫。且郡县所理。
黎庶是切。善为政者。
防于未然。均其有无。
省其徭役。事事有豫。
早为之所。虽遭岁恶。
固亦人安。况在丰年。
不能招辑。遂使户多虚挂。
人苦均摊。务欲削除。
更成诡故。已逃者未必为削。
为奸者因此便除。一启其端。
岂胜其弊。向若州有明牧。
县有良宰。而精心缉理。
岂若是乎。卿等至州。
将朕此意。优柔慰勉。
各令用心。招抚流庸。
补缀居业。使免助逃之费。
是为救弊之先。此不存心。
更知何理。且刺史县令
专任不轻。自有非违。
将何率励。至如亲识游客。
凭恃威权。嘱托下寮。
摇动狱讼。或差遣不当。
致令损失。或处分有乖。
便至烦扰。兼有不肃诸吏。
唯只自谨一身。奸豪盗贼。
无所畏惧。是虚荣宠。
徒增禄秩。此而可容。
孰为尸旷。并委诸道条察。
具状奏闻。今甘泽以时。
农桑为重。不急之务。
先己勒停。宜更申明。
勿妨春事。诸处百姓。
贫寠者多。虽有陇亩。
或无牛力。劝率相助。
令其有秋。所系囚徒。
速令决断。无令冤滞。
致有妨夺。𩻴寡茕独。
征镇之家。倍须抚存。
勿有科唤。朕所悬爵秩。
惟待贤能。若政举一州。
惠施一县。使者廉问。
必以状闻。既能副于朕怀。
亦当待以不次。诚可复也。
岂食言哉。并即好去。
杂曲歌辞 悲歌行762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引用典故:上蔡公子 爱五湖 卜式 屈大夫 惠施 李将军
悲来乎,悲来乎!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
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
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来乎,悲来乎!
凤鸟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
秦家李斯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
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