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言集议郊禘配 北魏 · 元端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
谨案《礼记·祭法》,有虞氏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
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
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
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宗武王
郑玄注云:「郊祖宗,谓祭礼以配食也。
有虞氏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用有德者。
自夏以下,稍用其姓代之」。
是故周人以后稷为始祖,文武为二祧。
讫于周世,配祭不毁。
案《礼》,喾虽无庙,配食禘祭。
谨详圣朝以太祖道武皇帝配圜丘,道穆皇后刘氏配方泽;
太宗明元皇帝配上帝,明密皇后杜氏配地祗;
又以显祖献文皇帝配雩祀。
太宗明元皇帝之庙既毁,上帝地祇,配祭有式。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庙配事重,不敢专决。
请召群官,集议以闻(《魏书·礼志》二。熙平二年三月太常少卿元端上言。)
孝庄帝高祖为伯考表 北魏 · 元彧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八
创业,香街有太上之庙;
光武中兴,南顿舂陵之寝。
元帝之于光武,疏为绝服,犹尚身奉子道,入继太宗
高祖之于圣躬,亲实犹子。
陛下既纂洪绪,岂宜加伯考之名?
汉宣之继孝昭,斯乃上后叔祖,岂忘宗承考妣,盖以大义斯夺。
及金德将兴,宣王受寄,自兹而降,世秉威权。
景王意存毁冕,文王心规裂冠,虽祭则魏主,而权归晋室,昆之与季,实倾曹氏。
子元宣王冢胤,文王成其大业。
故晋武继文祖宣,景王有伯考之称。
以今类古,恐或非俦。
又臣子一例,义彰旧典,禘祫失序,著讥前经。
高祖德溢寰中,道超无外。
虽勋格宇宙,犹曾奉贽称臣。
穆皇后禀德坤元,复将配享乾位,此乃君臣并筵,嫂叔同室,历观坟籍,未有其事(《魏书·临淮王谭附传》。庄帝追崇武宜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表谏。)
穆皇后哀册文 隋末唐初 · 李百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三
维贞观九年岁次癸未冬十月辛丑朔二日壬寅
穆皇后梓宫启自寿安陵
将祔于献陵。
其日。
至尊亲奉奠于太安宫。
乃使兼太尉某设祖于行宫。
礼也。
龙攒夙启。
翟辂朝陈。
方祇靖德
圆魄虚神。
哀子嗣皇帝讳。
攀弓剑而长号。
想袆褕之弗御。
痛异宫之隔礼。
切分心于穷虑。
二南风化。
万古徽音。
式昭史册。
如玉如金。
其词曰。
元功肸蚃。
景福氤氲。
将开枢电。
且应黄云。
曰惟基命。
昭德性。
配天不失。
复夏无竞。
门德丕承。
华宗递兴。
皇家汉氏。
祥发庆膺。
冥符世冑。
并会休徵。
帝妃北渚。
圣母东陵。
秘景阴陵
含章嫔则。
柔顺宏范。
幽闲毓德。
率礼无违。
尊师罔忒。
言昭图史。
声芳邦国。
帝录将启。
天妹言归。
涂山表贶。
渭汭增晖。
外求才淑。
内鉴几微。
蘩夕牖。
丝枲中闱。
琴瑟匪谐。
冰霜惭洁。
道叶离明。
贞符兑悦。
潜德勿用。
内教爰设。
世罕交泰。
时亏地节。
膺期集祉。
含和履正。
华渚降祥。
高禖诞圣。
潜著轩象。
未彰灵命。
奄御云衣。
俄飞天镜。
呜呼哀哉。
受终抚运。
驭极乘乾。
物思厚德。
政阙承天。
瑶尊委奠。
金屋虚筵。
嗟故剑之无托。
叹房乐之徒悬。
呜呼哀哉。
宸驾上仙。
玉几垂裕。
率土遏密。
同轨毕赴。
栎阳之神宇。
指原陵之封树。
悼虞妃之不从。
遵周典而迁祔。
呜呼哀哉。
苍茫昭世。
冥漠神心。
庭幽寂。
隧路凝深。
俨龙辒而未进。
切凤吹之哀吟。
水滔滔而不息。
日黯黯而将沈。
百神惊而元兆邃。
万国恸而寒山阴
晦重云于毕陌。
结微霜于谷林。
呜呼哀哉。
极寰宇之仪训。
播英声于先后。
惟皇运之天长。
配灵昆而地久。
流凯风于椒掖
白露于陵阜。
轶任姒之高踪。
迈嵩华而不朽。
呜呼哀哉。
大唐兰陵长公主 初唐 · 李义府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阙十一字)(阙五十四字)覆餗缅怀千□□□□乎若乃润柔范于椒庭。
□□□□□□包四德而由巳。
总六行以立身。
腾润质于方流。
耀清辉于□魏(阙二十字)兰陵长公主兼之矣。
公主讳淑
字丽贞
陇西狄道人也。
高祖武皇帝之孙。
太宗文皇帝之第十九女也。
原夫电影流枢。
瑶华袭月。
十枝分叶。
五潢疏派。
帝子光于□叶。
□□降于□陵。
□亦焕彼缇油。
悬诸日月。
公主禀中和之正气。
陶上质之粹灵。
履冰泉以表洁。
霜柏以含贞。
首无金翠之饰。
耳绝丝桐之声。
共梁妻而比行。
与莱妇而齐名。
况乃婉顺幽闲。
端凝淑美。
擢春葩于兰籍。
皎秋月于芝田。
神鉴详明。
风徽韶美。
仁为性道。
岂资冥助。
孝实天经。
因心必极。
虽左姬之含华挻秀。
谢媛之毓德扬芬。
式镜前芳。
流风讵远。
九龄读易。
穷谦损之微言。
□岁学书。
钟张之妙迹。
文皇帝爱既缠心。
特流□□贞观十年乃下诏曰。
第十九女。
理识幽闲。
质性柔顺。
幼娴礼训。
夙镜诗文。
汤沐之典。
抑有恒规。
封兰陵郡公主
食邑三千户。
荣宠之锡。
虽冠公宫。
撝挹之情。
常怀□□而彤□未降。
紫罽□停。
妙选高门。
方从下嫁。
天子永言舅氏。
情深渭阳
载穆彝章。
用崇姻戚。
驸马都尉庆州诸军事使持节庆州刺史扶风窦怀悊。
即太穆皇后之孙。
银青光禄大夫少府监上柱国德素之子。
洁澄澜之万顷。
飞辩箭以浮□擢贞□于千寻。
耸□□以拂日。
譬良金之百鍊。
喻华灯之九光。
践孝资忠。
履仁基信。
泛虚舟而独往。
鉴止水而忘归。
出总褰帷。
政均黄赵。
入司交戟。
任切钩陈。
业峻籯金。
□班家之十纪。
勋□□□□□宗之五碑。
射枝逸技。
贯七札而称妙。
挥毫雅制。
标六义而含章。
搏劲翮于南溟。
骋逸足于西海
中阳纂历。
舂陵应图。
或庆发黄云。
祥浮紫气。
或家藏金穴。
瑞表□□皆声尘□□□□荒□我有馀庆。
奕代椒房
婴则望重西京
融乃名高东汉
克复其始。
远属华宗
故知德祖太尉之孙。
既传芳于杨敞
元成丞相之子。
亦绚美于韦贤
□地清华。
佥论□□窦□之□属□□□□□比夫远□独映前修。
公主义叶三从。
归百两
宾敬之礼。
必表于闺庭。
喜愠之容。
不形于造次。
敦睦亲于娣姒。
竭蒸孝于舅姑。
言应礼经。
动合规矩。
皇明嗣极。
载笃周亲。
永徽元年别拜长公主
仍加封五十户
恩崇汤沐。
宠茂辎軿。
公主深诫骄侈。
常安俭薄。
前后锡赉。
莫不固辞。
皆理为情申。
文非貌请。
诚宜凭斯积庆。
享彼遐龄。
而与善徒欺。
辅仁多爽。
春秋卌二。
显庆三年八月八日□疾薨于雍州万年县之平乐里第。
反魂之香。
空留□被。
□箫之□终辞凤台
奉诏。
窦氏既是大外家。
情礼稍异。
特宜陪葬昭陵
即以其年岁次巳未十月甲辰朔廿九日□□迁窆于□陵□□十里安乐原。
礼也。
圣上哀深同气。
特降殊私。
赗襚所须。
务存优厚。
吊祭之礼。
有异常伦。
仍敕卫尉卿阎立行光禄卿殷令名副监护丧事。
特给鼓吹。
送墓往还。
公主妙质柔明。
雅识详润。
兰成性。
琬璧为心。
庄敬自持。
温谦逮下。
聿修藻。
□奉宗祧。
有□□之□怀□□之操。
可以流芳鼎室。
垂训台庭。
茂麟趾于黄图。
龙门于赤县。
而星沈宝嫠。
月掩金娥
寂寂荒阶。
唯瞻茂草。
亭亭虚帐。
空见游尘。
岂直痛结冕旒。
悲深储贰而巳。
驸马安仁之永叹。
奉倩之伤神。
悼奔驷之难留。
泣藏舟之易□□□相费□□□以□□幼妇外孙□□碑而见托。
辄牵拙思。
乃作铭云。
其词曰。
赫赫皇猷。
昭昭帝族。
导源姜水。
分枝若木。
月浦资粹。
星津诞淑。
秀发云翘。
祥摛日谷(其一)
两仪演庆。
四像□辉。
承□丹掖。
□□黄扉
□慎无怠。
秪敬弗违。
礼崇举案。
慈流断机(其二)
秋窗望月。
春树临风。
裁箴作范。
草赋开蒙。
词温华瑾。
文艳雕虫。
铅芳罢饰。
紃组为(其三)(阙一字)
桂栋晨开。
梁昼敞。
光□□□香飘翠幌。
凤箫凝吹。
鱼轩叠响。
虹玉辉庭。
骊珠耀掌(其四)
粤有道人。
摽映搢绅。
日下驰誉。
席上称珍。
孔合成偶。
辅德为邻。
一调琴瑟。
载叶松筠(其五)
皎皎令姿。
盈盈淑哲。
匪唯侍君。
所期同穴。
□剑光沈。
□鸾□绝。
兰仪方秀
䔄芳遽折(其六)
女楼西顾。
娥台北临。
山烟漠漠。
陇日沈沈。
白杨行拱。
翠槚方深。
式刊贞笋
永播徽音(其七)
中和乐九章 总歌第九669年 初唐 · 卢照邻
 押阳韵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上圣祖及诸庙帝后尊号推恩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五
握乾图者。必禀于元命。
宗道本者。允属于强名。
是知顺物承天。谅通昭感之德。
报功尊祖。贵叶崇高之义。
朕祗丕业。恭临大宝。
何尝不宵衣涤虑。菲食斋心。
奉元圣之垂范。为苍生以祈福。
自顷昊穹眷命。至道降休。
玉芝再产。真容累见。
嘉应荐来。罔知攸答。
岂谓元记阴骘。秘牒混成。
悬徵造化之源。密纪仙灵之洞。
庆崇真箓。昭锡朕躬。
初验神传。竟彰天授。
幽深累迹。既殊于人代。
朴略奇象。固绝于名言。
缅觌皇图。钦承道宝
微旨有属。寅畏增深。
思申严敬之诚。以崇广大之业。
谨上元元皇帝号曰圣祖大道元元皇帝。仍以来月五日。
朕亲奉册礼。国家文祖神宗。
重熙累洽。无为之训垂祐。
清净之德在人。慎宁后昆。
累承大业。是用钦元符之景命。
归清庙之延祥。禀庆真源。
光昭圣烈。谨上高祖神尧皇帝尊谥曰高祖神尧大圣皇帝。
穆皇后窦氏尊谥曰太穆顺圣皇后太宗文武圣帝尊谥曰太宗文武大圣皇帝。
文德圣皇后长孙氏尊谥曰文德顺圣皇后高宗天皇大帝尊谥曰高宗天皇大圣皇帝。
大圣则天皇后武氏谥曰则天顺圣皇后中宗孝和皇帝尊谥曰中宗孝和大圣皇帝。
和思皇后赵氏尊谥曰和思顺圣皇后睿宗元真皇帝尊谥曰睿宗元真大圣皇帝。
昭成皇后窦氏尊谥曰昭成顺圣皇后。肃明皇后刘氏尊谥曰肃明顺圣皇后
庶彰祈精之感。降贻厥之元。
聿修诚□达孝思于罔极。更以来月五日。
太清宫前恭礼□宁王宪薛王业各赐物八百匹。忠王浚王洽鄂王滉光王涺等各赐物七百匹。
中书门下赐物五百匹。开府王毛仲赐物三百匹。
皇亲五等巳上。诸亲三等巳上。
及文武百寮各赐物有差。自古明王。
因心以待人。由己以施物。
故休戚共而忧乐同也。中书门下丞相尚书开府三司大将军父赠三品官。
九卿三监十二卫监门羽林军五省长官三府尹大都督府长史父各赠四品官。五品以上清官父各赠五品官。
凡所赠官。宜兼赠母邑号。
俾夫偫臣受荣。上延父母。
先帝遗泽。下及幽冥。
兴言及此。良多感叹。
偫臣一体。荣辱是同。
龙蛇之歌。古今作诫。
其唐元年两营立功官。三品以上与一子官。
四品以下选日优与进改。京兆府供顿。
免今年地税。诸道战亡人家。
仰州县存恤。不支济者。
量事赈给。诸军健儿。
别敕行人。各赐勋两转。
陵庙日时朔祭议819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徵事郎国子博士史馆修撰李翱等谨献议曰。国语曰。
王者日祭。礼记曰。
王立七庙。皆月祭之。
周礼不载日祭月祭。惟四时之祭。
礿祠蒸尝。汉朝皆杂而用之。
盖遭秦火。诗书礼经烬灭。
编残缺。汉乃求之。
先儒穿凿。各伸巳见。
皆托古圣贤之名。以信其语。
故其所记。各不同也。
古者庙有寝而不墓祭。秦汉始建寝庙于园陵而上食焉。
国家因之而不改。贞观开元礼。
并无宗庙日祭月祭之礼。盖以日祭月祭既巳行于陵寝矣。
故太庙之中。每岁五享六告而巳。
不然者。房玄龄魏徵之辈。
皆一代名臣。穷极经史。
岂不见国语礼记有日祭月祭之辞乎。斯足以明矣。
伏以太庙之享。笾豆牲牢。
三代之通礼。是贵诚之义也。
园寝之奠。改用常馔。
秦汉之权制。乃食味之道也。
今朔望上食于陵寝。修秦汉故事。
斯为可矣。若朔望上食于太庙。
岂非用常亵味而贵多品乎。且非礼所谓至敬不享味而贵气臭之义也。
传称屈到嗜芰。有疾。
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
及祭荐芰。屈建命去芰。
而用羊馈笾豆脯醢。君子是之。
言事祖考之义。当以礼为重。
不以其生存所嗜为献。盖明非食味也。
然则荐常馔于太庙。无乃与荐芰为比乎。
且非三代圣王之所行也。况祭器不设俎豆。
祭官不命三公执事者惟宫闱令宗正卿而巳。
谓之上食可也。安得以为祭乎。
且时享于太庙。有司摄事。
祝文曰。孝曾孙皇帝臣某。
谨遣太尉臣名。敢昭告于高祖神尧皇帝祖妣太穆皇后窦氏。
时维孟春。永怀罔极。
谨以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芗萁嘉蔬醴齐。敬修嘉荐时享。
以申追慕。尚飨
此祝词也。前享七日质明。
太尉誓百官于尚书省曰。某日时享于太庙。
各扬其职。不供其事。
国有常刑。凡陪享之官。
散斋四日。致斋三日。
然后乃可以为祭也。宗庙之礼。
非敢擅议。虽有知者。
其谁敢言。故六十馀年。
行之不废。今圣朝以弓矢既櫜。
礼乐为大。故下百僚。
使得详议。臣等以为贞观开元礼并无太庙上食之文。
以礼节情。罢之可也。
至若陵寝上食。采国语礼记日祭月祭之词。
因秦汉之制。修而存之。
以广孝道可也。如此则经义可据。
故事不遗。大礼既明。
永息异论。可以继二帝三王而为万代法。
与其黩礼越古。贵因循而惮改作。
犹天地之相远也。谨议。
乞不行春秋二时祭唐七圣帝殿奏大中祥符六年五月 北宋 · 孙奭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太常因革礼》卷八○
准敕,据内臣允中奏状,奉宣命于永兴军上唐七圣帝殿,朔日乞依降香,仍委令佐一员躬亲烧爇。
并乞依永兴军古圣帝陵庙例,春秋二时用中祠礼料,差官致祭,敕依者。
臣等以礼文参校,恐未平允。
谨案《礼记·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是故黄帝,至于周之文、武,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又曰:「毋轻议礼」。
今据圣朝享先代帝王礼文内,唐高祖皇帝,春秋二时祭享于辉州,本庙祝版,天子亲书。
太宗、明皇,并每年一享于京兆府同州本庙以仲春,祝版不亲书。
所有唐高宗、中宗、睿宗,并不在祭典。
今来朱允中奏,乞依永兴军古圣帝陵庙例,春秋二时,用中祠礼料,差官致祭
此则不守礼经,紊黩祀典,所谓轻议礼者也。
虽已降敕,命宜依旧。
缘国家时享宗庙,一日之中,只于太庙一处。
岂可唐朝庙貌,乃得一日之中两处致祭
又勘会七圣者,自高祖明皇六帝,并太穆皇后窦氏,是谓七圣。
今若一例春秋二时致祭,实乖礼典。
然圣意务在崇祠,而有司宁敢旷职?
伏闻《春秋传》曰:「守道不如守官」。
臣等忝备礼官,敢不慎守!
其朱允中所乞唐七圣帝,委令佐一员,躬亲烧香,望依前敕施行。
所乞春秋二时,用中祠礼料,差官致祭,伏乞不行,庶合礼意。
详定礼文二 其五 议罢朔望上食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全宋文卷一○八三
《旧唐书》:太常丞王泾上疏,请去太庙朔望上食,诏百官议。
议者以《开元礼》太庙每岁礿、祠、烝、尝、腊,凡五享。
天宝玄宗尚食每月朔望具馔,令宫闱令上食于太庙,后遂为常。
由是朔望不视朝,比之大祠。
李翱奏议曰:「《国语》曰『王者日祭』,《礼记》曰『王立七庙,皆月祭之』。
《周礼》不祭礿、祠、烝、尝。
汉朝皆杂而用之,盖遭秦火,诗书礼经烬灭,编残简缺,汉乃求之,先儒穿凿,各伸己见,皆托古圣贤之名,以信其语,故所记各不同也。
古者庙有寝而不墓祭,秦汉始建寝庙于园陵而上食焉。
国家因之而不改,《贞观》、《开元礼》并无宗庙日祭月祭之礼,盖以日祭月祭既已行于陵寝矣。
故大庙之中,每岁五飨六告而已。
不然者,房玄龄魏徵辈,皆一代名臣,穷极经史,岂不见《国语》、《礼记》有日祭月祭之辞乎?
斯足以明矣。
伏以太庙之飨,笾豆牲牢,三代之通礼,是贵诚之义也。
园陵之奠改用常馔,秦汉之权制,乃食味之道也。
今朔望上食于太庙,岂非用常亵味而贵多品乎?
且非《礼》所谓『至敬不享味,而贵气臭』之义也。
传称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
及祭,荐芰。
其子违命,去芰而用羊,馈笾豆脯醢。
君子是之,言事祖考之义,当以义为重,不以其生存所嗜为献,盖明非食味也。
然则荐常馔于太庙,无乃与芰为比乎?
且非三代圣王之所行也。
况祭器不陈俎豆,祭官不命三公执事者惟宫闱令宗正卿而已。
谓之上食也,安得以为祭乎?
且时享于太庙,有司摄事,祝文曰:『孝曾孙皇帝臣某,谨遣太尉臣名,敢昭告于高祖神尧皇帝、祖妣太穆皇后窦氏:时惟孟春,永怀罔极。
谨以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芗萁、嘉蔬、醴齐,敬修嘉荐时享,以伸追慕』。
此祝辞也。
前享七日,质明,太尉誓百官于尚书省曰:『某月某日时享于太庙,各扬其职。
不供其事,国有常刑』。
凡陪享之官,散斋四日,致斋三日,然后可以为祭也。
宗庙之礼,非敢擅议,虽有知者,其谁敢言?
故六十馀年,行之不废。
今圣朝以弓矢既櫜,礼乐为大,故下百僚,可得详议。
臣等以为《贞观》、《开元礼》并无太庙上食之文,以礼断情,罢之可也。
至若陵寝上食,采《国语》、《礼记》日祭月祭之祠,因秦汉之制,修而存之,以广孝道可也。
如此则经义可据,故事不遗,大礼既定,永息异论,可以继二帝三王而为万代法。
与其渎礼越古,贵因循而惮改作,犹天地之相远也」。
臣等看详:古者宗庙有时享月祭,而无月半祭,月半有祭者,非古礼也。
《记》曰:「春祠、夏礿、秋尝、冬烝」。
又曰:「远庙为祧,享尝乃止」。
此所谓时享也。
又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
又曰:「诸侯皮弁,听朔于太庙」。
而《左传》亦曰:「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
此所谓月祭也。
至于《仪礼》「月半奠,大夫以上则有之」,此所谓非古礼也。
然而五庙皆月祭,而祧止享尝者何也?
曰仁之行有亲疏,礼之施有隆杀,其义然也。
其止享尝而不与乎烝,则又加杀矣。
自秦汉以来,始建陵寝,而朔望上食已非古礼,唐天宝末因而举行于太庙,非礼甚矣!
本朝沿唐故,未暇釐正。
伏请翼祖宣祖时享止于秋尝,僖祖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时享外仍行朔祭,庙各一献,牲用特羊,以宗正丞行事。
其月半上食,伏请罢之(《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九。)
嘉荐:原在「醴齐」前,据〔一〕引李翱文移。
秋感 其四 清末至民国 · 金天羽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天北天南两战云,心摇万帐压青门。
军前倒曳崔邪利,马上生逃贺六浑
东晋衣冠名士贼,西园水竹老人村。
系铃虎项随宜解,仁兽驺虞有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