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宋 · 释宇昭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涧底分贞干,宁将麈尾同。
坐闲长滴翠,话次忽生风。
影落孤灯外,声寒静室中。
有谁知此意,林下石丛丛。
两松 明 · 孙承恩
两松谁移来,眼底生突兀。
故人知我意,惠与百金值。
其高馀二寻,其荫可数席。
根柯大如盎,谓是两世物。
当其初移时,至费百夫力。
舁载劳车舟,经从破垣壁。
我初疑其艰,不任迁徙厄。
培根致其深,壅土致其密。
其上维长绠,其下镇巨石。
迩来当炎熇,高架障赤日。
园丁苦奔命,灌溉靡敢佚。
初时逮今兹,蓂荚亦屡易。
天泽与人为,并至两无失。
生意微发舒,濯濯吐嫩碧。
已见抽新芽,相将结佳实。
幽胜增草堂,磊落压群植。
浮生靡长世,贞干乃阅历。
讵知百年后,谁主亦谁客。
大观眇宇宙,玄悟等空色。
因歌两松诗,一笑聊自释。
枯树吟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四
大木生穷谷,斧斤未一至。
萌芽经千岁,十围岂容易。
一朝变枯木,阳和亦秋思。
永辞风雨吟,不假枝叶媚。
众中见标格,骨立托天地。
日月哀古心,霜雪得馀气
世人怜婆娑,良工识大器。
虽谢岩阿姿,既遂栋梁志。
用之可百年,谁谓无生意。
庙堂天下材,贞干宁久弃。
甲戌六月二十一日欧阳文忠公生日同人集什刹海酒楼设祀观荷赋诗得看字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未雨先以风,荷声翻曲院
雨洗日脚出,登楼客鱼贯。
宾主六十人,陈朱式群彦。
焚香菱藕间,清酒在几案。
画像见清高,古香挹文翰(是日,傅沅叔宋本欧集携至见示。)
吾爱六一翁,忠亮贞干
文章起久衰,风度靖骁悍。
圣主得贤臣,亦岂免谪窜。
至诚格天心,终使奸佞惮。
于今九百载,遗风犹未涣。
眼见新法行,遂斲国脉断。
公殁五十年,南渡亡国半。
仓猝弃河北,君臣相扼腕。
二帝竟北狩,此恨千载罕。
兹土沦犬羊,有史弗忍按。
嗟余生不辰,烽火习已惯。
诸夏久无君,全生戎马畔。
戊戌倡维新,继者绳满汉。
遂令问鼎人,投骨亘弋篡。
骄胡敢卧榻,以我坐涂炭。
东行劫让帝,孰以资卫捍。
是有蒙尘痛,岂曰中兴赞。
胡尘满长城,时日曷可玩。
赵宋将毋同,再见靖康难。
所羡公及身,未睹钟簴换。
有赋哀江南,北来但泪汗。
移樽水西楼,衣冠已彫散。
登高见宫墙,明瑟连西苑。
群木乱鸣蝉,斜晖照清宴。
风物总不殊,当欢发清叹。
高柳气如沐,当楼张翠幔。
绿重不可掀,山色下楼看。
何如醉翁记,夕阳人散乱(蒯若木携宋拓东坡书《醉翁亭记》示客。)
代挽太炎先生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对联 出处:江山万里楼联钞
黄巾犹重经师,汉末儒林有高密
为来者预培贞干,凌烟位业肇王通。
沈节妇侍御钦华大母也 明 · 余继登
矗矗山上石,青青石上
托根既以异,贞干凌苍穹。
不随春色荣,肯随秋风靡。
春去秋来自岁年,年年劲节常如此。
吁嗟乎,沈母之操无乃是。
结发事良人,夙夜奉姑嫜。
灿灿红罗襦,上结双鸳鸯。
殷勤不惜理藻,此生自分能偕老。
人事从来错迕多,连理摧残何太蚤。
上有垂白亲,下有呱呱子。
嗟哉夫子心,九原应不死。
夫君死兮何敢生,夫心不死何敢死。
朝供菽水暮和丸,一旦红颜为君毁。
有儿作赋能凌云,自言持此报夫君。
平原未竟生前志,长吉忽修地下文。
独抚遗孙心最苦,指点遗经泪如雨。
凉月娟娟照素帏,严霜片片栖寒杼。
黄鹄歌成倍惨然,夜夜愁闻绿树鹃。
幽谷倏回白日照,玺书赢得君王怜。
六十年前相永诀,记得托孤言更切。
儿今有子已高骞,鹄立中朝称俊杰。
豸服归来称寿觞,北堂大母年方耋。
赭然颜上丹,犹是盈盈双眼血。
皭然心上冰,飞作萧萧双鬓雪。
三春桃李竞妍华,后彫惟有贞松节。
吁嗟乎,石可泐,可折,沈母之名不可灭。
赋得日暖万年枝(用枝字八韵) 清 · 戴亨
五言排律 押支韵
曈昽升大地,晻暧茂芳枝。
旭景融贞干,苍髯耀赤墀。
栽培蒙厚土,精彩发明时
纤翳无亏曜,倾阳早若
敷荣堪献寿,劲节复能持。
已受离光照,还思夜露滋。
豫章欣有托,梁栋自多资。
樗栎虽凡陋,流辉幸不遗。
安履山房赠舅氏启孙二首 其一 明 · 张元凯
 押词韵第七部
黄鹄恣冥翮,寒松挺贞干
纵尔寡谐合,允为明哲叹。
舅氏甘隐沦,幽栖抱璀璨。
冒枕白云多,隐几青山乱。
岩扉暮霭浮,风树空音散。
流坎任所止,豕鹿聊为伴。
不苦扬雄吃,而爱长卿慢。
原阡竭心力,愚谷安昏旦。
翻嫌鹿门叟,累彼妻孥爨。
杂诗二十首 其十一 明 · 张元凯
 押阳韵
玄霜凋碧草,熙阳媚红芳。
地道顺天施,不违物理常。
蛾眉对尊酒,螓首临镜光。
䌽树栖鸑鷟,绿波荡鸳鸯。
荣华销逝景,娱乐安久长。
南山孤生,结根丹崖傍。
贞干回造化,叶叶生馨香。
愿借黄鹄翼,与之同颉颃。
陈盐法利弊疏 五代 · 李知损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八
臣以前承御札。
许进言者直书其阙。
况臣在谏司。
不敢避事。
臣近闻众议云。
国家将变盐法。
有司即欲宣行。
窃以诸道所粜卖盐。
令逐处更添一倍。
州司量其屋宇均配。
城内户人。
每岁勒两限俵盐。
随二税纳价。
言之虽易。
作之极难。
此法若行。
甚非稳便。
然则历代变法。
先取其益国利人。
前王开基。
本在于安时恤物。
设国无所益。
人不聊生。
斯乃害时之理昭然。
变法之功何有。
今添配盐货。
资困弊者有二。
作败乱者有三。
何则。
念寰海烝民。
属梁朝季运。
困之以兵革。
重之以科徭。
几经宗社改更。
刑法变换。
地经百战。
往年之事力都无。
室告九空。
到处之乡村未复。
于州城众户。
所在贫乏者多。
臣频曾守职藩方。
莫不详观利病。
且常年城内居户。
例于屋税请盐。
比其徵纳之时。
备见艰难之状。
以至须劳鞭朴。
尚有逋悬。
况所请之数甚微。
应督之期犹失。
若以逐州场院盐货。
于合卖数增倍俵之。
以税钱均摊。
则贫富高低而不等。
以屋宇纽配。
则盈虚剩少以难齐。
于功罕全。
与物为病。
其资困弊者一也。
处州府
必委官吏行之。
官虽强明。
而吏藏奸倖。
斯盖必然之理。
可得而知。
傥官乏能名。
吏多欺诈。
则力不足者。
重伤于增配。
家已给者。
却获其轻均。
是则率百姓而困国家。
虐贫穷而由胥吏。
其资困弊者二也。
且诸州粜盐收利。
省司差官置场。
所掌者国家之利权。
安得假厚薄而辄废。
所立者国家之法制。
岂可沿轻重而滥施。
使四方之人。
何以取则。
闻一朝之令。
孰不见疑。
散利权于诸州。
变盐法于天下。
俵给不均而民弊。
徵催不便而民逃。
国无利而丧权。
民积困而失业。
其作败乱者一也。
所在之处。
多有土盐。
或煎而食之。
或藏而货之。
流行既深。
紊乱非细。
如无告讦。
莫得追寻。
若配俵之权。
凭于官吏。
诫严之法。
委自藩方。
则民渐困以何辜。
国转虚而何利。
其作败乱者二也。
天下盐铁。
国家大权。
当重慎于弛张。
助国家之经费。
喻河流之不竭。
同岳镇以无倾。
盖转运所引。
行之如水。
禁严其固。
挺之若山。
岂可缘支用而绝本源。
为迫切而摧重大。
权衡一失。
整顿甚难。
利害再思。
明极易。
是则民有害而可救。
国无利而何图。
其作败乱者三也。
困弊败乱。
愿陛下细而思之。
审而行之。
恐不宜以为常事而不轸圣虑也。
大凡钱谷之利。
祇以聚敛为能。
至于度支之司。
唯以济办为效。
殊不知人心小失。
所忧之事非常。
王道大行。
所悦之方盖远。
臣窃虑有司以配盐事件。
敷奏圣聪。
必云百姓赊得食盐
半年然后纳价。
国家随其二税头段。
徵得盐钱。
场院既免迁延。
官典更无逋欠。
民获其济。
国有所资。
臣请诘之。
以解前说。
且百姓穷困。
十八九焉。
或市肆经营。
取锥刀宜利。
至于日食盐酪。
办即买之。
偶或无钱。
不妨淡食。
今以半年盐味。
配给贫民。
请归其家。
殆非所济。
当俵盐之日。
己不欣欢。
及纳价之时。
可量困踬。
复有税租甚大。
舍屋颇多。
骨肉替零。
家事牢落。
官中以户门而须配。
本人惧条法以难辞。
剩请官盐。
莫之为用。
都徵省债。
无足可偿。
以此通民。
何州不有。
以此编户。
何处不空。
则是百姓因之逃亡
盐铁固所亏失。
省司指本州本使。
不管流移。
州司追邻人保人。
须令摊配。
如此则己伤残而重困。
未逋逃而复驱。
益国济民。
其利安在。
蠹时害政。
不亦多乎。
所司或对曰。
自古理民。
有利则有害。
当今赡国。
不敛则不充。
谏官祇以忧民为词。
不知经国之务。
臣请再诘。
以證斯言。
夫国家取利之方。
王者安民之道。
虽或甚利于国。
微损于民。
圣君尚以割股啖腹而为言。
本固邦宁而垂诫。
何况有甚害于物。
而小益于时者乎。
必欲粜卖盐钱。
须要倍于往日。
唯宜减落盐价。
慎选场官
示谕诸州。
峻整公法。
凡经半课利。
但令逐处较量。
比及周正。
必期集事。
如粜卖倍于元数。
课租济于朝廷。
则必授以殊资。
别委主之重务。
如或所卖不及于元数。
所资不济于朝廷。
则必显示断惩。
永更不令任使。
既盐价极轻。
而盐法甚重。
则民间不犯。
而货易自通。
州府以公家在心。
场院以贞干为事。
自然国有其利。
民无所伤。
与夫配百姓而失经费之资。
其利害悬于天壤矣。
伏惟皇帝陛下每忧勤庶政。
尝咨访偫臣。
当明君求谏之秋。
是微列得言之日。
李仲宾墨竹四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绝句 押肴韵
乾坤各各变三爻,坎兑相依似泰交。
认得易中甘节卦,箨龙贞干写烟梢。
安陆郡景逵检校司空太府少卿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九、全宋文卷一七、《徐公文集》卷八、《全唐文》卷八七九
敕:夫太上立德,其次亲亲,能兼之者鲜矣。
惟是具美,属于我朝。
某孝友资身,贞干为质,守枢机而无悔,居富贵而不骄,蔼然善声,成此嘉器。
朕肇袭丕业,广覃庆恩,矧有名臣,近在宗属,是用假以空土,列于亚卿,仍进崇阶,并示优宠。
于戏!
行为民则,尔其勿忘;
爱克厥威,朕不敢尚。
服我多训,永扬令图。
唐故文水县王氏夫人墓铭968年8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七、全宋文卷三二、《徐公文集》卷一七、《全唐文》卷八八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夫人讳畹字国香
其先太原人,今为庐江人也。
祖潜,左司郎中,赠太府卿
考坦,礼部郎中
皆以贞干纯懿,见称于时。
夫人丽窈窕之容,秉明慧之性,幼失所恃,事继亲以孝闻,在家不违于姆师,移天不失于妇顺。
初,先姑之治家也,严而有惠,通而得礼。
夫人观形禀教,莫不率循,故三十馀年,门风家法,凛然如旧。
性尚静退,不乐世喧。
始愚之在要职也,夫人忧形于色;
及其居贬所,反欣然忘贫。
此其所以为异也。
虽门族素盛,而世涂多故,禄赐所入,赒给无遗,丰约同之,亲疏如一。
至于浣濯之俭,组紃之勤,蘩藻尽敬,儒玄励操,环佩中节,始终不渝。
少善秦声,长亦舍弃,每晨兴,诵《五千言》而已。
享年五十,戊辰岁八月一日终于京师舜泽里之官舍。
其年十月二十三日,归窆于西山洪崖乡鸾冈里,从先姑大茔,礼也。
有子曰夷直,女曰神华、林华。
呜呼!
愚常以体道委命为怀,而情之所钟,不知其恸,衔涕秉笔,庶不泯其声尘焉。
铭曰:
缑岭之灵,生此淑人
洪崖之滨,寄此新坟。
生与道俱,没与仙邻。
悠悠精爽,岂或为尘!
呜呼!
吾信积善之必尔,故摅恨于斯文。
唐朝散大夫尚书水部郎中崔君墓志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
公讳致尧字用之
其先清河人也。
周室大风,肇洪源于公望;
汉庭明月,抗忠节于季圭
德厚流光,谋孙翼子,冠盖之盛,莫之与京。
高祖翼亮,有唐四至丞相
曾祖蠡,不仕。
祖浔,吏部员外郎
考亿,建州建阳
值天下乱,因而家焉,今为建安人也。
君少而不羁,长而好学,介然如石,非礼不行,乡曲之名,籍甚于世。
季唐嗣业,博采时才,君以卿族之秀,献书求试,补江州彭泽滁州清流主簿,改建州浦城军判官
所至有声,应用不暇,再为建州将乐
其地岩险,其民犷悍,寇攘亡匿,率以为常。
君厉以严明,信其刑赏,污俗咸革,比户安居。
遂获贞干之称,又迁纪纲之任,改常州录事参军
连考善最,擢拜殿中丞,迁虞部员外郎
郡国之政,多使案治,忘身徇节,绰有能名。
无何,都下兵,群师入援,以君为水部郎中,实掌军馈。
既而,时运告谢,宗社沦胥,诸侯之师,莫不卷甲,君与其部将南趋建安,中涂众溃,遂没于难,春秋若干。
呜呼!
兴亡之数,圣贤安能免?
忠义之节,颠沛必于是。
不然,何以见伯夷首阳之风,王蠋布衣之操也?
夫人吴氏,克有妇德,能缉素风,藐是流离,不坠门阀。
子宪、实、定等,皆禀庭训,咸修词业。
宪在旧国,以进士擢第,入朝为颍州沈丘
从州里之举,皇上临轩亲试,又擢高科,为随州观察推官
所谓善人必有馀庆。
某年月日,宪等始备大葬之礼,号奉灵柩,窆于某州县乡里之原,礼也。
素熟君行学,因铭墓焉。
铭曰:
呜呼崔君,百世清芬。
忘身徇国,斯为贞臣
种德垂训,斯为庆门。
芁芁故园,峨峨高坟。
没而不朽,用勒斯文。
按:《徐公文集》卷三○
小黄杨赋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九、《毗陵集》卷一五、《南宋文范》卷一
余几案间有黄杨生拳石杯水间,有年数矣,蔚茂可爱,喜而赋之。
维黄杨之挺生,表奇姿于弱植。
蟠霜根之数寸,竦贞干之盈尺。
濡两掬之清泉,占一拳之怪石。
揽以苍翠之雕珉,培以光明之啐砾。
朝假宠于阳晖,夕蒙滋于露液。
受一气之独正,纷众叶之多碧。
已幸脱于泥涂,靡争妍于花实。
安微分而自足,贯四时而不易。
置之函丈之间,绰有山林之适。
明窗净几,阴敷研席。
昌阳之琐细,与草芥而匹敌;
诮巴苴之凡陋,望秋风而陨踣(二物皆植水中能生,故以为比。)
傲冰霜之凛冽,玩阴阳之消息。
配后凋于涧松,得全生于社栎。
虽蒙厄于闰馀,初不辞于屈抑。
已无心于梁栋之用矣,毋或纵寻斧以求狙猿之杙也。
大宋新修嵩岳天王庙碑铭(并序开宝六年十二月 唐末宋初 · 卢多逊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金石萃编》卷一二四、《嵩岳文志》卷六、乾隆《河南府志》卷八四、乾隆《登封县志》卷一一、《说嵩》卷二五
《广雅》称「山大而高」者嵩也,诗人谓「峻极于天」者岳也,名义昭著,布在文籍。
齐德泰华而独峙于中方,俯视河洛而助成其秀气。
惟神是宅,炳灵孔昭
太史璇玑察乾文,知其协星辰之定域;
阳城土圭测日景,知其居天地之正中。
万山四顾而来向,峭壁高耸而直立。
太室少室,左右之势通;
朝阳夕阳,东西之分正。
神仙秘洞府,则浮丘、子晋隐别馆于岩峦;
帝王会众神,则秦皇、汉武著古迹于坛庙。
眇观历代,厥有祭法,播在典故,垂诸礼文。
四簋六豋,崇其仪制
一祷三祀,著为彝章。
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平一六合,澄清四海。
精诚贯于白日,德教加于百姓。
凝旒顾问,侍臣预对,谓:「天设神府、阴主人事者何也」?
曰:「岳神也」。
「地迩王畿、位正中土者何也」?
曰:「嵩高也」。
嵩高何神也」?
曰:「中天王也」。
「中天之封何代也」?
曰:「唐玄宗天宝五载也」。
帝曰:「吁,我其念哉!
尝闻天垂玄鉴,神助阴骘。
合道则祐之,反是则祸之。
神以我为有道之君,故祈祷应;
神以我为求理之代,故风雨调;
神以我有爱民之心,故稼穑丰穰;
神以我有惠物之志,故烟尘扫荡。
我今虔意,思有报者。
夫祀事,恒典也,何以加焉;
封爵,旧制也,无以增焉。
将欲隆万人之瞻仰,莫若严绘塑;
必欲垂永世之崇重,莫若阐庙貌」。
乃命尽轮奂之美,先列于画图;
又命择贞干之臣,就护其力役。
厥功告毕,有司上言,复命勒铭贞珉,以尽纪录。
盛矣哉,圣人之德,冠古无伦!
以乾覆坤载为楷模,申之以周物;
以尧步舜骤为轨躅,益之以缓辔。
犹能不以运祚自大,而让德于元功;
不以治平自高,而推谢于神贶。
不以丰登开托骄其志,每志务乎允恭
不以祠祀斋庄邀其福,欲福臻于黎庶。
修建既备,瞻奉有所。
牲牢蠲洁,豋俎罗列,使四望之礼焕赫于典章;
绵彼岁月,垂诸碑碣,俾百王之道无逾于法则。
夫如是,则每言执大圭,登泰坛,柴燎一举而天神下降者,信矣。
则知岳神奉上天以安物,因我皇而昭应
惟仁是助,潜契宽恕之德;
惟明是赞,默协和平之道。
是故言必从,祈必应,泰吾国,安吾民者,岂徒然哉,盖人神交感之若是也。
上古称以待风雨,易之以宫室;
后世谓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
本以纯素,渐崇壮丽。
以至左平右墄,著为礼容;
范金合土,穷其华饰。
先王或留心祠祷,崇奉虚诞。
望仙作宫,遂极土木之费;
梦蛇立畤,大设庙堂之飨。
虽纪在方册,而无所取法。
今之建岳庙、奉岳神,大增其华而不在奢侈,曲尽其美而曾无劳役。
严殿宇,崇门垣,雕梁彩栋,连薨接庑,庭轩洞邃,瞻之肃然。
有以见我皇稽古守正,为民崇祀之心,形容于斯庙也。
不假探策,知神有延洪之贶;
不俟磨崖,知我有永久之法。
然而冠古立制,敷祐垂德,不有撰录,其何宣著!
微臣职备禁署,目睹盛事,奉命叙述,文不逮意。
岂独使四海一统,汉臣传华岳之碑;
百堵九成,周史颂终南之庙?
敢用实录,而为铭云:
惟天保民,在乎岁功。
惟圣治民,畅乎时风。
奉天助圣兮,感而遂通。
昭昭岳神兮,镇于寰中。
备物有秩兮,祀事是崇。
所以古礼之垂文兮,五岳视三公
惟民戴君,尊乎宝位。
惟神祐君,伸乎大义。
爱民奉神兮,洁诚以祭。
皇皇圣王兮,重彼明祀。
昭以灵贶兮,显乎嘉瑞。
所以汉帝之告功兮,嵩山呼万岁。
三公兮,表崇重于荐神。
呼万岁兮,告延洪于圣人。
天地之中兮,嵩高磷磷。
寰海一统兮,景福无垠。
我之盛德兮,超彼前闻。
我之祈福兮,在于生民。
岂比夫献寿之声兮,标汉史而徒云。
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十二月辛巳朔日建。
开封府试人文化成天下赋(以「焕乎人文,化成天下」为韵。)977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咸平集》卷九、《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二七四、嘉庆《洪雅县志》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大哉至明之君,膺景运,集洪勋。
跻域中于皇极,化天下以人文。
时属升平,焕声明于礼乐;
道尊儒雅,发谟猷于典坟。
岂不以丕光大之远图,阐雍熙之至化?
金革斯偃,朝堂多暇。
遒人述职,方下采于诗声;
真宰经邦,亦耻言于强霸。
美哉!
文之为用也,至化攸先,明乎焕然。
比万汇流形于厚地,三辰垂象于穹天。
藻火衮裳,礼之文也,始饰容而有烂;
羽旄缀兆,乐之文也,将达节以相宣。
尧舜化民以仁,禹汤跻俗以义。
玄德以招著,见皇风之光被。
是以鲁史述汤之德也,则曰「齐圣广渊」;
《虞书》美尧之仁也,则曰「聪明文思」。
宜乎笾豆品数,车服采章;
成均掌庠序之齿列,瞽宗司金石之铿锵;
绘宗庙之彝器,炳日月于太常:皆文之于外者也。
黎民阅之以恭肃,靡不昭彰。
迨乎《易》之教也,厥旨精微;
《书》之训也,俾人贞干
《诗》之教也,致流俗之惇厚;
《春秋》之教也,惩贼臣之叛乱:斯乃文之于内者也。
万国化之中正,炳然明焕。
是知抚育中区,恭临宝图,纳生灵于富寿,致品汇于昭苏
亦犹挹水于器,而方圆自适;
以木从绳,而规模罔踰。
是以洋洋邹鲁之风,宜乎盛矣;
穆穆唐虞之化,猗欤焕乎。
今我后功格昊穹,泽流区夏;
复风俗于淳古,播咏歌于大雅;
悦灵台之偃伯,庆华阳之归马。
小臣幸与试于王庭,抃蹈于双阙之下。
木伯传 北宋 · 张咏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乖崖先生文集》卷六
木伯,字巨材
世称处豫章者为甲族,巨材其后也。
其先著姓于庖牺氏,佐青帝,籍发生之德,死而命神曰勾芒。
族散天下五分之一,鸿、黄氏识其贞且良,第擢用之,大济厥美,民到于今称之,曰:「若涉水之航兮,登山之梯兮。
宴兮依兮,无暴我长幼兮」。
克肖基构者,世不尝绝。
或云:火化已先,民知附赖。
故淳仁之后,鲜宇钩恶从,蒙弱幽郁,亦不败世教耳。
巨材得太和正气,生而雄奇。
始七岁,有凌云之姿,渐长,磊落见节干。
善吟啸风月,俊如鸾鹤麟凤者竞狎之。
加以性宽简重厚,纵燕雀辈流,接之泊如也。
汉天子将即明堂,议三代,岩野瑰秀,咸见徵用。
巨材随吏君见长安宫,百工佥曰:「伯也有栋梁之器,宜其重任、翼群材者也」。
进用,可上旨,寻封为大梁侯
出纳明命,于邦有光。
不显谏徼讦,不处君于不义。
或大事用,颇引周公法正之。
帝谓侍臣曰:「体天崇高,纂承鸿绪;
配地博厚,以朝万灵;
政声教本平乎中,扬溢乎天下,皆大梁侯之功也。
谀言不入,惉懘不作,熙熙然,朕心用平,又其功也」。
宴见以时,义必正色,望者若虹蜺架天,左右前后辉如也。
鸿笔厖老,颂帝功者户歌之。
一日,从容谓柱史曰:「吾辈委质圣朝,幸亦至矣;
耻下君于三王,今仅升矣。
徒以贞干,无怠于任。
过久不退,将群邪巨蠹疾我欤」?
大梁侯去位,不以其礼,而汉亦中微。
呜呼!
钟莽之乱,谥号无存焉
史臣曰:木,非端木后也;
,非魏大梁也。
予闻其生而雄杰,德也;
藏器待时,智也;
继仁者之后,孝也;
处大位而不欹,节也;
与群材而立,义也;
朝会以,功也;
致君子三王,忠也。
大梁侯之德,与士师平。
虽老不知退,何累于全德耶?
宋故左屯卫大将军乐安郡孙公墓志铭996年十一月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河东先生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
东南出海上诸国,西度羌戎外,朔越胡沙绝寒之塞,老稚人称孙氏为富贵家,于今六十年矣。
他人富,但积谷积金,有宅有田;
榷藏畏诈,常如偷生;
见府县走役,曲屈言笑,谄奉罔暇,其止得念,有动即逼;
况贪夫贼官,赓践本所,犹彪视羔,啧啧牙爪。
孙氏处神都,临帝街,天子割遗公地,以大其居。
崇楼敞敞,戛切霄极;
重堂叠楹,周庑绘彩。
明妆列侍,珍肴捧筵,艳夺晴,奇殚殊物;
歌声乐章,宝车金马;
华林广园,芳秀如仙;
爱时选景,终岁竟日。
将相侯王,婚姻亲戚;
宰政尹京,听顺音旨;
群卿庶士,遵承意命;
名材逸贤,候门谒次;
求睹颜面,胜逢绮、季;
行游衢路,呵避后先。
是孙氏为富家,天下谁能与之也?
他人贵,但贪祈竞窃,叨冒抑夺;
勤恭惕易,便媚闲防;
思奉乃尊,思逊乃患;
持平失欺,持盈失倾;
克公畏私,竭诚惧邪;
一途获前,百歧却之;
寸言见称,幅辞攻之;
位崇切心,权极危事;
跌趾缓扶,踣肌即伤。
孙氏自周室抵宋朝高祖、世宗,父交子友;
燕吴讨击,畿甸饯迎;
礼深朋从,恩厚寮庶;
入宫数召,锡物加等。
迨我太祖,宠倍于前,从臣百千,陪幸其第。
躬伐汾晋,十旬未归;
往请一言,遽还京国;
溥天息役,匝地声歌。
今上圣皇,丕缵区夏,迎其爱女,册为贵妃
族属备官,禁掖列位;
深患亡忧,群疑罔干。
是孙氏为贵家,天下又谁能与之也?
呜呼!
汉与唐简册中,徵其比亦少焉。
居是富贵,其惟谁乎?
即故左屯卫大将军乐安郡讳守彬,字得之者也。
凡人聚百金之微,居九品之末,其行义必有可称者。
而公享此富贵,历两明朝,遇四圣帝,为亲为友,其德业量识,何烦言哉!
公自右领军,迁屯武骁卫,及今官,乃八命,为五将军也。
阶金紫,邑千户。
年七十有三,至道元年四月十五日薨,赠左金吾卫大将军
周高祖为友者公父,赠左监门率府率讳徽者也。
开辱公嗣子、西京作坊副使贞吉善。
西头供奉官贞干侍禁贞谅、奉职贞节、贞素,次子也。
二稚未立。
公女贵妃外,洎公女弟、女孙皆为公王家妇,以其众不录。
公夫人某氏,先亡。
至道二年十一月日,公葬京东某处。
铭曰:
富无比,贵无拟。
寿有年,嗣有子。
惟此焉,其足矣。
张九龄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七
学府高标。
士林贞干
论思之地。
亦既优閒。
弥纶之司。
聊从应务。
别当奖擢。
何乃谦撝。
所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