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凤山时思寺宁无为讲师所藏嘉定己巳历后 元末明初 · 王逢
 出处:梧溪集卷五
前朝统天历一本,宁师装潢藏益谨。
陵墟社屋垂百年,恩泽在人元未泯。
当年君臣苟安计,士马逡巡略无气。
谠言幸斥侂胄党,儒林争睹文公谥。
牢落乾坤又此时,衣冠不竞曷胜悲。
春颁凤纪难再得,泚笔龙池写秋色。
重开僧史略序 北宋 · 释法道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僧史略》下
佛书所载,地狱、鬼、畜、北俱卢州、长寿天、佛前佛后、生便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不信毁谤佛法僧者名八难处,又曰八无暇。
盖生其处者,障难深重,无暇修心,不知正法,长劫驱驱,轮回不息故也。
是知世聪俗慧,不达佛书,则理昧正真,事同盲聩。
矜伐衒耀,自为己能,沮善诋僧,佛所不救,生遭贬谪,死入阿鼻,违逆皇天,招延世乱,皆此辈也。
致乱皆因蠹善,具载佛书。
本朝王内翰禹偁生平著述,排诋释氏,虽唐韩退之、吾宋欧永叔,佛书所谓「天魔波旬阐提外道」无以加也。
间遇英杰之僧,亦心重之。
余尝读王公禹偁文集,有赠僧录通慧宁公诗,曰:「诏僧史浙江滨,万卷书中老一身。
赴阙尚骑支遁,援毫应待仲尼麟。
溟濛雪彩松窗晓,狼籍苔花竹院春。
还许幽斋暂相访,便令陶令满衣尘」。
其意窃比彭泽远法师故事而自高之也。
欧阳文忠公亦录王内翰、宁僧录元夜观灯嘲谑之言,有「秦郑不爱未坑」之语。
王又述宁之墓志,则有心慕诚服之意,叙宁有文集一百七十卷,见行于世。
王之毁僧破佛,蜂虿枭獍,吠尧弹凤,天下皆知矣,独于通慧友爱相师,赋诗述铭以褒美之,何也?
通慧学行才识,兼类相求,自相友爱耳。
且世谛文章,未知其高下,其于学佛明心,博通大教,王必不及也。
且夫释氏横阔胜大之言,包罗法界,洞彻邻虚,断惑出缠,冥真会圣,永抛轮转,长挹爱河,出万劫之迷津,脱四魔之见网,历劫灾而不坏,与虚空而并存,与夫世文实霄壤矣。
佛之利见也,应大机则重重华藏,刹刹分形;
接小凡则丈六化身,三千界主。
所以宣尼推为至圣,老氏尊之竺乾,吾师号佛,觉一切民也。
溥天慈父,覆育群伦,超出世间之大圣人也。
孔、老二圣岂妄推之?
盖见善不及,守雌保弱,不敢为天下先之志也。
本朝驸马都尉李度题寺咏佛诗曰:「仲尼推至圣,老氏称古皇。
天上及天下,应更无比量」。
勒碑于相国寺之东庑别院。
盖佛者流光于混元之前,列影向太虚之始,慈云法雨,润泽群生,千圣乐推,万灵欣奉,宜乎宣尼、伯阳闻风而悦,慕德而归命焉。
唐李商隐赞曰:「吾儒之师,曰鲁仲尼
仲尼师聃,龙吾不知。
聃师竺乾,善入无为。
稽首正觉,吾师吾师」。
懿哉儒言,知佛者也!
经不云乎:除摩利支山不产旃檀木,好语皆生佛法中。
佛未出时,世谛幻法,皆无名字。
佛之设教,统应群机,撮要而言,不出乎真俗二谛。
其真也,诠妙理之格言,究死生之出要;
其济俗也,奖善罚恶,罪福报应。
至于治世之书,亦诸佛之遗化也。
故经曰:一切世间安民济物,皆是诸佛。
法灭尽后,有婆罗门采什佛书,安置己典,传于后世,大千国土,各有典彝,在天竺则四韦陀,此土则五经三史之书也。
故曰一切法者,皆是佛法,岂徒言哉!
如今黄冠剽窃佛经,撰成己教,外道经书,半偷佛法,识者尽知矣。
宁师内外博通,真俗双究。
所集《物类相感志》,至于微术小伎,亦尽取之,盖欲学佛遍知一切法也。
崇宁四年,敕加命号,曰「东京左街僧录史馆编修、圆明通慧大师」,以旌其学行。
师之所著,唯《大宋高僧传》三十卷与《僧史略》三卷,奉敕入藏颁行外,馀多湮没兵火之中。
得斯藏本,佛法事理,来历纪纲,舍此书而弗知也。
茍斯文之坠地,顾大法之将沉,由是敢率同袍,兴心内护。
爰有两街僧录鉴义临安府前后政僧官禅讲,同出长财,命工镂板,附藏流通。
因写王诗、欧公之录以示方来,使知世智辩聪之流有时而信焉。
三教之贤圣,理归一揆,则八无暇之沉沦尚可救也。
故为序之。
绍兴十四年甲子四月己巳如来诞圣日,传西天三藏法、特赐宝觉圆通法济大师法道序。
与山主宁师乡友帖 北宋 · 释道潜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四、《停云馆帖》卷六
道潜顿首:前日伏承宠石,深荷厚意。
累日多故,未克走一上谢,殊切愧悚。
暑雨连绵,不识近来法候何如,奉惟燕坐清胜。
倾念朝夕,稍后当卜拜见,姑勒此少布左右。
不宣。
道潜再拜山主宁师乡友。
晦日。
(原作迎,据冯本改)居厚弟(原作第,据冯本改)二首 其一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少日鱼同队,中年雁失群。
宁师楚胜舍,不羡洛机云。
春梦池草,冰衔汉閤人(原缺,据冯本补)
向来麾节处,尽说小冯君
八音歌赠别赵子雍𪛌之二首 其二 宋 · 程俱
金张珥汉貂,况乃出天派。
石渠重儒冠,武弁聊复戴。
丝麻宜自任,粗使有管蒯。
竹简书汗青,高吟当人籁。
匏虽贵中虚,植固须本大。
土耕戒莽卤,道耕恶疵累。
革带勿佩韦,赠子弦作佩。
木强虽过中,宁师伯夷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