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法性”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招隐寺绚公房 盛唐 · 綦毋潜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开士度人久,空岩(一作山)花雾深。
徒知燕坐处,不见有为心。
兰若门对壑,田家路隔林。
还言證(一作澄)法性,归去比黄金。
西方净土变画赞738年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法身无对。非东西也。净土无所。离空有也。若依佛慧。既洗涤于六尘。未舍法求。厌如幻于三有。故大雄以不思议力。开方便门。我心犹疑。未认宝藏。商人既倦。且息化城。究境达于无生。因地从于有相。西方净土变者。左常侍御史中丞崔公夫人李氏奉为亡考故某官中祥之所作也。夫人门为士族之先。道为梵行之首。大师继踵。望尘而理印。命妇盈朝。闻风而素履。心王自在。万有皆如。顶法真空。一乘不立。以示见故。菩萨为胜鬘夫人。同解脱因。天女赞维摩长者。陟岵何至。哀哀缞绖。顺有漏法。泣血以居。念罔极恩。灭性非报。惟兹十力所护。岂与百身之赎。不宝缨络。资于绘素。图极乐国。象无上乐法王安详。圣众围绕。湛然不动。疑过于往来。寂尔无闻。若离于言说。林分宝树。七重绕于香城。衣奉天花。六时散于金地。迦陵欲语。曼陁未落。众善普会。诸相具美。于是竭诚稽首。陨涕焚香。愿立功德。以备梯航。得彼佛身。常以慈悲为女。存乎法性。还在菩提之家。偈曰。
稽首十方大导师。能于一法见多法。
以种种相导偫生。其心本来无所动。
稽首无边法性海。功德无量不思议。
于已不色等无碍。不住有无亦不舍。
我今深达真实空。知此色相体清净。
愿以西方为导首。往生极乐自在。
宋故明州延庆明智法师碑铭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
释迦世尊鹤林灭度,法付声闻则维迦叶,其付菩萨则有文殊,领受言教则在阿难。
既有是三,孰可阙一?
迦叶之后,二十四传至于师子,或曰二十八传至于达磨。
达磨在梁武时,始来东度,于六度中特以禅名。
达磨壁观,人谓七年,我知何日。
虽曰顿示,有渐方便。
初传《楞伽》,后五六叶则尚《金刚》。
既而南北分宗,荡然同异。
在迦叶传十有三世曰龙树大士,所著大论,译传东度。
北齐时慧文禅师一见證入,以传陈南岳慧思禅师,九十日而證。
再传隋天台智者顗天师,十有四日而證。
于是乎备六度,融万法,定而三止,慧而三观。
质其宗焉,一言之曰具,二言之曰法性
离数而有三千,即经而专观心。
经之宗曰《法华》,则《华严》、《阿含》、《方等》、《般若》,终于《涅槃》,众皆为《法华》,其为迦叶、文殊、阿难,皆吾祖师。
天台实传章安灌顶,章安缙云智成,缙云东阳慧威东阳左溪玄朗左溪为达磨宗者二十年,乃自东阳荆溪湛然。
荆溪而后,智者之言毕载于书,智者之言悉归乎正。
其为一大时教,不可得而加已。
荆溪天台行满广修传物外,外传梁元琇传周清竦传有宋义寂
以上皆在天台
晚传四明义通,通传知礼,是谓四明尊者,亦曰四明法智
禀生知之上,思义于童子之时,其于天台之门,犹诸荆溪
于时斯教特盛,异同亦多,其人往往龙象重望,未易柔服
或始同而终异,或始异而卒同。
一言之辩,勤乎十返,往来江山,绵亘岁时,非苟合者。
如事理总别者,三千具造,不观真心,惟观阴入,至今称四明尊者云。
时有大禅德在雪窦,相与亦倾尽,具传广智尚贤
广智初得于《净名》,最深乎性相,审知佛法为境。
其传神智鉴文。
神智破众溃以澄法智之海,炎慧炬以缉广智之明者。
其载三智之美,可传而不可朽者,有永嘉继忠
其师神智而贤明智中立姓陈氏明州鄞人,父荣。
母朱初梦日入怀而生,夜不三浴啼不止。
初与群儿戏,儿辈怖之。
因使出家,才九岁,授经不再读。
嘉祐八年,试开封府得度。
治平元年受具足戒。
延庆智广智广异之,曰:「年少新学,能辨析如此」。
广智卒,遂师神智甚力。
熙宁中,神智开帏设问,凡二百馀人,无有出师右者。
延庆首座,代神智讲。
神智自谓不如。
去,礼天台智者塔,遂谒温州,周旋者二年。
将归,曰:「行必绍法智之席,予有私焉。
尝梦摩利、韦陀二天,幸为位于延庆忏堂」。
居有间,神智去延庆,师固辞不果,非特符忠之言,实慰远迩士众之望,二天位焉,后众道场咸取以为法。
元祐间高丽佑世僧统义天者,聪明瑰伟之士,初为嘉兴源公而来,才际海岸,见师升堂,闻未尝闻,咨嗟失色,且叹曰:「中国果有人焉」。
既而义接谈,辩者累夕,倾其所学,欲折其锋,竟不得毫发。
主客杨次公多之,为师作真赞,以师为玉池莲中之人。
盖师每以净土法门诱进学者,欲使人人知释迦有净土,弥陀来秽土。
他时所志于心者,一日必瞩于目。
乃依《十六观经》而出视之,为弥陀大象以临池,周之以十六观寮。
池莲凫雏,天风翱翔,观士槁坐,人音断绝。
一涉其境,道心百倍,宁论信与不信,固自疑其身非圣非凡。
其费巨万,而施者却之愈来,工度累岁年,而落成不周岁。
任其役者曰僧介然,不劳不矜,若未尝有所事。
盖是境也,古未之有,今不知何为而有。
既二浙之所无,则天下之所无。
唐支硎山遵公所建法华道场,其能胜此者,有兵部刘尚书晏等所请敕号尔。
师一日辞去,众留之不可,虽太守亦不得强,且曰:「待六十岁再来」。
居隐学山栖真寺。
众方从之卒业,会僧职须才,复不能舍师,太守躬驾者五六。
出住宝云,实其祖师通公之道场。
宝云颓圮,无一全椽,师复新之。
咸曰师前日隆其三世之居,今又兴其四祖之宅,孰谓像法之末哉!
先是伽蓝神腹中得愿文一纸,后更百年,肉身菩萨重兴此地,师复退白云山,视隐学山为远,殆绝人迹。
众以师之来居,为之筑庵像宝云院,凡四年,亦无一日不讲。
至止观不思议境,叹曰:「吾道极此矣,有不思议境,则有不思议心」。
为作《不思议境辩正》。
又指五章之裂大纲曰:「寄果明因,以解成行。
举佛摄生,全生是佛」。
作《止观裂纲指归释疑》。
太守俾令佐请师出住西山资教院,辞之。
又请住延庆,不得辞,时六十岁。
之道业日厉于前,四众依归,亦视前为盛。
政和四年甲午四月辛亥,师谓侍者法维曰:「吾尝疾病,今闻异香,吾意甚适」。
乃召十六观寮长忏人出曰:「吾今与汝辈诀别」。
各默坐久之。
明日又告法维曰:「异香载闻」。
悉召其徒至曰:「各宜修进,再相见于诸佛会中」。
趺坐面西而逝。
越三日掩龛,颜色如生。
享年六十九岁,塔在南城崇法院祖塔之东。
师首度弟子十有四人,禀法弟子、领徒传道者百馀人,其往来登门者不啻万人。
佛事中所谓岁忏者,行于江浙,盛于温、明,明之盛又在延庆
师率其徒数百馀人,七昼夜行道坐禅,岁复增盛。
其在岁忏外,又择其徒法华忏者十年,一日,忏终禅观中见大舟一,众欲乘之不可,师独以往来,自是慧解一发。
其讲《法华玄义文句》、《止观》、《净名》、《金光明经》凡数十过。
师身不及中人,而望之凛然。
其言平居殆不胜出口,而讲雄毅,耸听折心。
或退接于室中,屈辩申谈,云兴泉涌,不足为喻。
具与儒生言,则反质之曰:「此道在孔子如何?
此语在《诗》、《书》如何」?
儒生不能对。
师与申言之曰:「无乃其若是乎」?
盖师于周、孔、老、庄之书亦无不究观,翰墨诗章皆出人上。
其诵《法华经》,平生以万数,诸佛号不在数中。
所著述曰《蛣蜣示迷》、《裂网指归释疑》、《不思议境辩正》各一卷,《南岳止观科》二卷,又有《诸经题义》、《诸文问答》、《门人授辞》、《杂文义》四种,未就卷第。
师晚在延庆,为众置田数十顷,曰:「愿以有限之田,为无尽之供」。
连年为俱僧大佛会中,曰:「不作因,焉得果」?
师之所为,必兼本迹,而后得之。
至于音声之馀,咒诵之功,除民疾,却鬼魅,救旱灾者,则人莫得而言矣。
师之高弟曰法中等,以说之顷岁宦游四明,庶几知师者,乃以法维状师行实,走东里求说之为之碑,义不得为辞。
伏念智者之为智也,异哉!
龙藏之传,身而觏之,固宜毕载。
而三观之外复著乎《圆觉》,四行之成就著乎《楞严》,智者言之于隋,其经译之于唐,虽欲不信,其可得乎?
所谓灵山亲闻者,此亦其躅与?
是故其教东及于日本,西返乎天竺,未之与亢也已。
或曰教外别传,不知教无等等,何外之有?
传授圆成,何外之有?
韶国师者,故自斥之。
当绝语言,不知此方以何为佛事?
或曰不立文字,不知文字非真亦非妄,乃以何者为文字?
尝求乎其人矣。
前乎智者而导其教者,曰梁傅大士北齐稠禅师
后来推极智者之教而尊之者,曰南山律师
其馀达磨法门义同赞者曰皎然禅师,晚则韶、寿二禅师
其密弘而取證者永嘉禅师,虽异涂而不敢不赞者曰贤首藏师,或叛去而窃用其意者曰华严观师,有公而异同,而意自有所在曰慈恩基师
唯是圭峰密弘用其言,而妄相排斥,专以四禅八定次第之学,何异儿戏以侮耆德。
唐谏议大夫杜正伦尝作《天台教记》,惜其不传。
善乎梁肃之言曰:「佛法以天台司南」。
李华左溪言曰:「祗树园内,常闻此经,燃灯佛前,无有少法」。
柳子厚为无姓和尚言曰:「佛道愈远,异端竞起,惟天台得其传」。
又于永州龙兴净土院书《天台十疑论》于墙宇,使观者起信。
又为龙安禅师言曰:「传道益微,言禅最病。
今之空空愚夫纵傲自我者,皆诬禅以乱其教,冒乎嚚昏,放乎淫荒。
吾将合焉,马鸣、龙树之道也」。
唯是明智,其生既晚,异端益肆,积德于躬,无辩于彼,将自屈伏。
我言则光,顾予何者,辄与斯事?
窃少闻大道于圆照禅师
且有言曰:「他日勉读经教」。
其后三十年果得明智四明,视彼暗證禅魔禅鬼定文字法师乘坏驴车,无以正之,则不敢不自勉。
谨为明智序禅教之本末,而为之铭曰:
佛道译,圣言弥彰。
祸人以惧,仁人以昌。
有来达磨,壁观而止。
传失其序,竛竮之子。
前是龙树,五百年馀。
传乎迦叶,承乎文殊。
著论既,阿难所集。
我道已圆,佛乘之一。
慧文禅师,龙树崔嵬。
邃乎南岳,焕乎天台
惟我天台,法华三昧。
昔在灵山,雨华同会。
荆溪四明,先后有声。
一念三千,克一圆乘。
山外山众,孰如三智。
立公昭昭,三德而四。
既隆父席,亦兴祖基
百界千如,非我而谁?
宝舟,独乘而上。
岂我敢私,诸佛所向。
待绝灭绝,其然胡然?
秽土不除,净土现前。
法华净名,金光明观。
所未及者,涅槃缘断。
儒生之来,有文可载。
宴默何居,白云油海。
异端久出,矧我所逢。
我不尔辩,冰泮于风。
蛊神疠鬼,咸知尊事。
虽曰盲俗,岂不思致。
异香既闻,我将以归。
其归有所,涕泗孰依?
祖塔之东,琢此新石。
以告来者,永敬修德(《嵩山文集》卷二○。又见《四明尊者行录》,《宝云振古集》,《佛祖统纪》。)
智广:疑当作「广智」。
建中靖国续灯录付受次第 北宋 · 释惟白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七月十五日通进司投进劄子,当日蒙差阁子下杨太保日言传圣旨,就寺宣取《建中靖国续灯录》并《上皇帝书》。
佛国禅师望阙跪进。
续蒙差阁子下黄太保勉传圣旨,承受入内,上进御前。
至八月二十六日,蒙圣恩差降中使阁子下李太保敏,奉圣旨,就张敦礼宅,诏法云寺住持、佛国禅师惟白,赐《建中靖国续灯录》三十卷、目录三卷,仍赐御制御书序一轴,销金复帕等。
公主望阙受赐,仍与阖寺大众等迎引入寺,就法堂供养奉安讫。
即时升座,举扬般若,称谢圣恩,祀严圣寿,寻具语续并谢恩表,附中使李太保赍入内进呈。
是日,佛国禅师升堂语录。
师登座拈香云:「佛祖相传,经无量劫。
龙天护祐,遂有今时若也。
圣贤嗅著品类,闻知三十四心断结,五分法身顿圆,如今拈出,焚向炉中。
伏愿皇帝陛下道高尧舜,德迈羲轩。
七十二峰,耸为寿岳
百千巨海,流贯福河」。
次拈香云:「伏愿中宫皇后皇太妃、两宫皇后皇太子诸王天眷懋肃,宫闱声高,启颂崇显,三宝永赞,万机便敷」。
坐问:「帝泽霶流,御制文显扬祖道,赐禅门续灯,从此传千古,师将何法报皇恩」?
:「高提法印归皇化,大续真灯助帝明」。
僧曰:「若然者,今佛一言光古佛,开发九州禅悦心也」。
:「祇将一滴曹溪水,四海为霖报我皇」。
僧曰:「可谓是字字燕金满目,言言赵璧盈山」。
:「祇道得一半」。
僧曰:「遮一半,请禅师道」。
:「龙章并凤藻,玉画与金钩」。
僧曰:「箭锋相拄禅家用,鞭影齐施又若何」?
:「皇帝道了」。
僧曰:「恁么则少室因兹增道价,法云堂上转光辉」?
:「知恩报恩」。
问:「承师有言,唯凭一滴曹溪水,四海为霖报我皇。
祇如帝恩已降,祖道重彰,如何即是」?
:「三十年来罕逢此问」。
僧曰:「过去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龙出洞时片片,凤栖梧处叶青青」。
问:「承皇帝序『直指性宗,单传心印。
可得于眉睫,可荐于言前』,如何是直指性宗底句」?
:「作家君王,方恁么道」?
僧曰:「廓然全露真消息,恭览今朝御制文」。
:「一言妙契寰中旨,千古淳风特地清」。
问:「四海禅宗,今朝光显。
学人上来,师举唱」。
:「静为天地本,动合圣贤心」。
僧曰:「雷音一剖乾坤肃,御笔才挥万象明」。
:「五云生岳顶,一气镇寰中」。
僧曰:「寒松露滴澄潭月,秋菊新开万蕊香」。
:「知时别宜」。
问:「御书新降,帝泽初沾。
正当此时,师说法」。
:「圣文轻世宝,宸笔带天香」。
僧曰:「祖燄续时光灿灿,觉花开处叶重重」。
:「不妨道著」。
问:「清焚一炷玉炉烟,上祝吾皇寿万千。
佛燄祖灯从此盛,师高唱太平年」。
:「禅林生瑞气,梵刹起祥云」。
僧曰:「祝圣一句,又作么生」?
:「近闻南岳僧来说,融顶万年倍高」。
师乃:「佛心量廓,明明洞照于十方;
祖意渊冲,杳杳冥通于三际。
少室而花开万朵,鹫峰而燄列千灯。
芬馥满于寰区,光华彻于沙界。
或调根而授法,或疏派以凿源。
耸干垂枝,腾光潜耀,统归于一致,分立于五宗。
所以天台智者指以一心,通乎三观。
莲华谈于一妙,薰风尽于九旬。
文句交罗,法性澄湛。
作两朝之师表,为千古之规模。
贤首国师,趣举一毫。
七处九会,齐彰剖折。
一尘百门,万行备足。
圆融具德相包容,启顿初心,便成正觉。
慈恩法主宝剑垂袖,悟彻于一心;
援笔临文,疏成于百本。
六释义而广明,三无性以澄辩。
橐籥人天,笙簧宗教
南山律师具三千威仪,持八万细行,演十诵妙旨,唱五分律文。
洞晓开遮,深明轨范。
布三番之羯磨,作四果之初因。
王臣瞻依,天人侍卫
达磨祖师单传佛印,直指人心。
自悟自明,自通自證。
潜光资于实行,密旨契于宗风。
十圣那知,三贤罔测。
临机而大用,固不拘于小慈。
抬眸则青嶂千重,拟思则万顷。
全体分付,觌面相呈。
德山一棒,则血溅星飞;
临济一喝,则风生霞散。
云门顾鉴,分明函盖,乾坤雪岭,提撕便见。
光辉日月,赵州翠。
桃花,拂握龟毛。
头头指示,仗横兔角;
物物全提,轮动般若。
神锋八万,宁静磨砻;
智慧宝剑,四海宴清。
迥超心识之端,透出语言之表。
由斯海明珠,光光而满目;
形山大宝,涌涌而现前。
放去全机,拈来受用。
然虽如是,正当今日如是话会。
窃思佛法付授,国王嘱以威德护持,使之流布沙界。
恭惟皇帝陛下聪明文思,为三千大千之尊;
睿哲英諆,作百亿四洲之主。
是真菩萨现为明君,故能顿悟佛心,顿明祖意,顿圆知见,顿性源。
运大等慈,不忘授记,降圣文于觉苑,洒宸翰于禅河,诏行《续灯》,助明国祚。
非谓释门一时之幸,实为禅宗万古之光。
瞻望天庭,不胜感荷。
以此举扬,上延睿算。
伏愿皇帝陛下智若日月,灯佛洞照大千;
寿如山海,慧王永延长劫」。
师复:「恭承圣序:『箭锋相拄,鞭影齐施。
直指性宗,单传心印。
可得于眉睫,可荐于言前』。
诸禅德若此消息,出在威音王佛已前,超过释迦老子一著。
明眼高人,同为證明。
伏惟珍重(」(《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三○,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九套第二册。以上王晓波校点)
)/「师」二字,据原校补。
首楞严经义海序乾道元年 南宋 · 释咸辉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
《首楞严经》,如来世尊最后垂范也。
鞠其指归,在乎「徵心」、「辨见」两门。
辨见,则恐人认妄觉所明,便同吾不见处之真见。
徵心,则使渠离前尘影事,见自己性觉妙明之本心。
悟此心而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
得真见而父母生身犹彼十方虚空吹一微尘。
尘物直下两忘,心境自然双泯。
无上宝觉,圆明真净,在于是矣。
隋智者大师西竺有性宗楞严,昼夜西向作礼,遂宗法华作止观。
止观即此经中妙奢摩他毗婆舍那一义耳。
此经旨趣渊赜,不可名言,故云此法亦缘。
非得法性,又云如何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
皆是离于见闻觉知,绝乎修證行解。
逮文殊禀命,料拣圆通,则曰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信知此法还假闻思,修三慧,相须而作,庶几尽證反闻自闻之道。
善哉,微尘诸佛,涅槃妙门,在明悟而已矣。
余初读《楞严》,即依月禅师标指,及得长水义疏,则知月亦师长水也。
长水亲蒙记莂,荷负教乘,发扬无上顶法妙旨,悲愿宏广,悟解详明,学海澜翻,锋词辨利,大文七科,括尽《楞严》大要。
随文疏决,真俗镕融,会色归空,教兼圆顿。
俾学者即疏證经,如得门而入屋,不遭枝岐,达佛知见。
月公依长水义疏,标指要义,宗眼明白,见彻法源,直截撷掇,不务名相,皆前辈禅讲中圭璋也。
小子修习既久,取疏义标指,科行线路,合经而集之,兼采吴兴岳师集解,名曰《楞严义海》。
经传震旦,将五百年,义海中诸圣师师承不同,或各以智證,递递铨衡
以事相观之,互有得失;
以理性质之,正是相与抑扬圣教,洗荡物情。
华严文殊问明,涅槃纯陀答难,皆此意也。
余乃宗徒,而于此二初无适莫,故综而收之。
恭请姑苏神照讲师较證其文,照师著语发明处凡数段,谓「姑苏曰」者是也。
总三十万言,分三十卷,手自书写,入版流通,聊以弊文记其缘起云尔。
时钜宋乾道乙酉福唐灵凤兰若禀释迦遗教比丘咸辉谨序。
按:《首楞严经义海》卷首,日本弘教书院大藏经吕字号第四册。又见《大佛顶首楞严经解蒙钞》(续藏经第一编第二十一套第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