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志道”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用俎字韵呈樗年 北宋 · 蔡肇
 押词韵第四部
堕灶一言能破釜,魔界扫空成佛土。
钟山道场天所开,万壑千岩张集本作散)华雨。
白衣居士演真谛,江汉滔滔流去乳。
自从玉髻飞上天,妙缘谁救诸有苦。
我昔南行入定林,水鸟松风能妙语。
六时天乐䌽云飞,百丈寒江翠绡舞。
此地知君曾著力,雷作弹指开蛰户。
空山蕙帐盍思归,秋末晚菘行可俎。
吕郎中(隆礼)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九
令兄居仁,两得书为此事甚忙,然亦当著忙。
年已六十,从官又做了,更待如何?
若不早著忙,腊月三十日如何打叠得办?
闻左右迩来亦忙,只这著忙底,便是腊月三十日消息也。
如何是佛?
乾屎橛。
这里不透,与腊月三十日何异?
措大家一生钻故纸,是事要知。
博览群书,高谈阔论,孔子又如何,孟子又如何,庄子又如何,《周易》又如何,古今治乱又如何,被这些言语使得来七颠八倒。
诸子百家才闻人举著一字,便成卷念将去,以一事不知为耻。
及乎问著他自家屋里事,并无一人知者。
可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空来世上打一遭。
脱却这壳漏子,上天堂也不知,入地狱也不知,随其业力流入诸趣并不知。
若是别人家里事,细大无有不知者。
士大夫读得书多底无明多,读得书少底无明少,做得官小底人我小,做得官大底人我大。
自道我聪明灵利,及乎临秋毫利害,聪明也不见,灵利也不见,平生所读底书一字也使不著。
盖从上大人丘乙己时便错了也,只欲取富贵耳。
取得富贵底,又能有几人肯回头转脑向自己脚跟下推穷:我这取富贵底从何处来?
即今受富贵底,异日却向何处去?
既不知来处,又不知去处,便觉心头迷闷。
正迷闷时亦非他物,只就这里看个话头。
僧问云门:「如何是佛」?
门云:「乾屎橛」。
但举此话,忽然伎俩尽时便悟也。
切忌寻文字引證,胡乱抟量注解。
纵然注解得分明,说得有下落,尽是鬼家活计。
疑情不破,生死交加。
疑情若破,则生死心绝矣。
生死心绝,则佛见法见亡矣。
佛见法见尚亡,况复更起众生烦恼见耶!
但将迷闷底心移来乾屎橛上一抵抵住,怖生死底心、迷闷底心、思量分别底心、作聪明底心,自然不行也。
觉得不行时,莫怕落空,忽然向抵住处绝消息,不胜庆快。
平生得消息绝了,起佛见法见众生见,思量分别,作聪明,说道理,都不相妨。
日用四威仪中,但常放教荡荡地,静处闹处常以乾屎橛提撕,日往月来,水牯牛自纯熟矣。
第一不得向外面别起疑也,乾屎橛上疑破则恒河沙数疑一时破矣。
前此亦尝如此写与居仁,比赵景明来得书,书中再来问云:「不知离此别有下工夫处也无?
又如举手动足著衣吃饭,当如何体究?
为复只看话头,为复别有体究。
又平生一大疑事,至今未了,只如死后断灭不断灭,如何决定见得?
又不要引经论所说,不要指古人公案,只据目前直截分明,指示剖判断灭不断灭实处」。
观渠如此说话,返不如三家村省事汉,却无如许多粪壤,死也死得瞥脱。
分明向他道:「千疑万疑,只是一疑。
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
话头不破,则且就话头上与之厮崖。
若弃了话头,却去别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
又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思量卜度,但只著意就不可思量处思量。
心无所之,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
写得如此分晓了,又却更来忉忉怛怛地问,不知许多聪明知见向甚处去也!
不信道平生读底书,到这里一字也使不著。
而今不得已,更为他放些恶气息,若只恁么休去,却是妙喜被渠问了,更答不得也。
此书才到,便送与渠一看。
居仁自言「行年六十岁,此事未了」。
问渠未了底,为复是举手动足著衣吃饭底。
未了若是举手动足著衣吃饭底,又要如何了他?
殊不知只这欲了知决定见得死后断灭不断灭底,便是阎家老子面前吃铁棒底。
此疑不破,流浪生死,未有了期。
向渠道千疑万疑,只是一疑。
话头若破,死后断灭不断灭之疑,当下冰销瓦解矣。
更教直截分明,指示剖判断灭不断灭,如此见识与外道何异?
平生做许多之乎者也,要作何用?
渠既许多远地放这般恶气息来熏人,妙喜不可只恁么休去,亦放些恶气息,却去熏他则个。
渠教不要引经教及古人公案,只据目前直截分明,指示断灭不断灭实处。
志道禅师六祖:「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近十馀载,未明大意,愿师垂诲」。
曰:「汝何处未了」?
对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
曰:「汝作么生疑」?
对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
色身无常,有生有灭;
法身有常,无知无觉。
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未审是何身寂灭,何身受乐。
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是苦,苦不可言乐;
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
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
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
若不听更生,即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
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
何乐之有」?
祖师到这里,不能临济德山用事,遂放些气息还他,云:「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
据汝所解,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者,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
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
佛悯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
此乐无有受者,亦无有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
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此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吾今彊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闻偈,忽然大悟
只这一络索,便是直截分明指示居仁底指头子也。
居仁见此,若道犹是经论所说,尚指古人公案,若尚作如此见,入地狱如箭射(《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八。又见《径山志》卷八。)
此下原注云:「分疏不下」。
净慧禅院看经寮记 北宋 · 夏之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一、《重修琴川志》卷一三、《海虞文徵》卷一四
法达禅师诵《法华经》及三千部,而不悟佛知见;
智通禅师诵《楞伽经》约千馀遍,而不会三身四智。
又,江西志彻、南海志道禅师自从出家以来,皆览《涅槃经》,而不晓有常无常之义。
彼四禅者初未尝有所开悟,持诵既久,一见六祖,则于言下豁然意解,如梦者觉,如醉者醒,如迷涂失道之人不知所向,一旦得出邪径,而由正路。
大抵经意分明,人自迷背。
况人人性中本有此经,诸佛如来因以文字垂示后学,虽非即此以悟入,亦非舍此而后有得。
然则,寺院看经寮岂可无哉?
净慧禅院常熟练塘市,距邹氏所居百馀步。
其初施地创立院宇,继而抄《大藏经》,建藏殿、藏院、三门两庑,皆邹氏先世之力。
逮愬伯仲,造水陆功德堂,以续其后。
绍兴初,慨然复以大殿颓敝为虑,且先世尝欲新之未暇,乃相与出力,斥而大之。
成于五年七月,余顷寓居练塘,亲睹兹事,尝作文志其岁月矣。
然独未有众僧看经之所,为阙典,宪念诸昆蚤世,无与为力者。
十九年二月己未,恻然兴怀,又独力为寮及两序共二十馀间于藏殿之后。
明窗棐几,焕然一新,使其徒朝夕宴处于其间,展读讽诵,旷然见性明心。
他日不下四禅者,其为利益一切,岂浅浅哉!
比者,又得信公禅伯来主是刹,四方学者闻风奔凑席下,凡数百人,遂为一大丛林。
邦人信向,设伊蒲塞盛馔无虚日,亦一时盛事,岂不韪哉!
尝闻唐宣宗问宏辩禅师:「有人持经念佛,如何」?
对曰:「如来种种开读,皆为最上一乘。
如百川众流,莫不朝宗于海」。
又问:「师既会祖意,还礼佛转经否」?
对曰:「沙门释子礼佛转经,盖是住持常法」。
夫经者径也,不可一日无于天下也,审矣。
宪作斯寮,为沙门释子之利,岂徒为遮眼计?
未成之日,以书见告,既成并以图来示,丐余文以传久远。
余嘉宪之用心,教子侄皆入大学,又推其馀以及其邻僧。
余衰也久矣,废弃笔砚,不复为文,今日披图,喜而为书其本末以告来者。
是年九月十五日左朝请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夏之文记。
木兰花令 其一 秋忆 清 · 曹尔堪
 押词韵第八部
木瓜香遍钟山道,桂子倩人斜插帽。
歌摇朱雀桁前花,酒溅乌衣堂下草。

十年浪迹浮云杳,画槛生烟无客到。
沙家零落寇家贫,若个琵琶传贺老。
秋苑秋园 近现代 · 邱汝滨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乱馀名辈几人存,撰丈钟山道自尊。
弹指沧桑惊老眼,哀时文字有啼痕。
烹茶聚叶閒成课,瘦石寒花静不言。
旧学风流宁销歇,一星南极耿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