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慈明语录序 宋 · 李延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
禅宗八代至江西马大师,分枝列派,大盛于天下。
师门既广,学者益众,□非之论既失,权巧之机遂张。
将绝异端,必从正见。
所以南泉赵州截断于众流,黄檗临济迥超于三世。
为师不易,求人更难。
的乳相投,兴化忽逢于南院
灵苗益秀,风穴乃会于首山
方今河东有昭,湖南有圆,昭即玉振于首山,圆乃珠生于汾水。
希代至宝,应用以何穷;
末劫真灯,分光而莫尽。
噫!
人皆谓海为百谷王,龙为万物首。
殊不知归塘泄于大方之外,罔测波澜;
金翅吞于巨腹之中,安能变化?
今览圆师之语录,亦犹是焉,谨而序之。
时天圣五年丁卯十月一日序。
按:《湘山事状全集》卷八,崇祯刻本。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八 南宋 · 释月涧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
即心即佛,狐狸恋窟。
非心非佛,当机放出辽天鹘。
马大师等闲向虚空里抛个题目,经今五七百年,更无一人描写得著(提纲)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八十三 南宋 · 释月涧
 押尤韵
水盈万壑,叶落三秋。
渔板一声飞野鸭,长空极目思悠悠。
堪笑当年马大师,无端杻著百丈鼻,直至如今痛不休。
偈颂一百零一首 其八十七 南宋 · 释慧性
 押语韵
不与万法为侣,咬定牙关错举。
西江吸尽铁船浮,活提狞龙和角煮。
倒骑佛殿出三门,翻手为云覆手雨(举僧问马大师: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师云:问处如毒龙搅海,答处似猛虎靠山。然虽电激星驰,未免总在门外。且道门里人如何话会,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三十三 南宋 · 释绍昙
 押支韵
出匣神锋莹鸊鹈,将军珍袭已多时。
相承不是屠龙手,只作三文补履锥(举僧问马大师: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马师云:我今日劳倦,不能为汝说,问取智藏去。僧问智藏,藏云:我今日头痛,不能为汝说,问取海兄去。僧问海,海云:我到这里却不会。僧回举似马大师,师云:头白,海头黑。)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六十一 南宋 · 释绍昙
川僧素无头脑,步步引人入草。
忽惊野鸭群飞,便把鼻头捏扭。
哭不成哭,笑不成笑。
只因家富小儿娇,七世门风都坏了(举马大师同百丈游山次,见野鸭子飞过,师云:是什么?丈云:野鸭子。师云:什么处去也?丈云:飞过去。师遂扭丈鼻头,丈忍痛失声。师云:你道飞过去,因什么在这里?丈悟去,后归在寮中,或时笑,或时哭,云云。)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五十三 南宋 · 释绍昙
 押萧韵
厮扑场中作断交,拳来趯去不相饶。
谁知用尽平生力,却傍被人夺锦标(举马大师驰书到径山,国一开书,见一圆相,遂于圆相中著一点,封回国师闻云:钦师犹被马师惑。)
其十 南梁 · 菩提达摩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心里能藏事(能藏者怀,则怀信也。),说向汉江(说向者,说法也。汉江滨者,马大师汉州人也。马大师求佛心印,让和尚说向道一也。)
湖波探水月(湖波者,曹溪也。探水月者,得也。让大师六祖身边得传心印。),将照二三人(二三者,六。让大师传法弟子六人,言六人者,一道一得心,二智远得眼,三常浩得眉,四神照得鼻,五坦然得耳,六严峻得耳,是为六人也。)
其十一 南梁 · 菩提达摩
 押虞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领得弥勒珍勤(从《天圣广灯录》改)(领得者,马大师让大师处领语也。),离乡日日敷(离乡者,南方也。日日者,昌字也。敷者,演也。马大师归至洪州南昌寺,敷演大教是也。)
移梁来(《天圣广灯录》作「来梁移」)近路(移梁者,梁都也。近路者,洪州观察使姓路,遂请大师虔州南康县,移入洪州开元寺,故言来近路。),余算脚天徒(馀者,我字也。从马大师二十年外,契道者千万,遍行天下,故言脚天徒。)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五十七 南宋 · 释师范
 押词韵第二部
语是谤,寂是诳。
拟即乖,动即丧。
明眼人,难近傍。
绝尘情,忘伎俩。
江西马大师南岳让和尚
江给事少明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七、《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六、《径山志》卷八
人生一世,百年光阴,能有几许?
公白屋起家,历尽清要,此是世间第一等受福底人。
能知惭愧,回心向道,学出世间脱生死法,又是世间第一等讨便宜底人。
须是急著手脚,冷却面皮,不得受人差排,自家理会本命元辰,教去处分明,便是世间出世间一个了事底大丈夫也。
承连日去与参政道话,甚善甚善。
此公歇得驰求心,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差别异路。
觑见古人脚手,不被古人方便文字所罗笼。
山僧见渠如此,所以更不曾与之说一字,恐钝置他。
直候渠将来,自要与山僧说话,方始共渠眉毛厮结理会在。
不只恁么便休,学道人若驰求心不歇,纵与之眉毛厮结理会,何益之有?
正是痴狂外边走耳。
古人云:「亲近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但频与参政说话,至祷至祷,不可将古人垂示言教胡乱穿凿。
马大师遇南岳和尚说法云:「譬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
马师闻之,言下知归。
这几句儿言语,诸方多少说法,如雷如霆,如云如雨底,理会不得。
错下名言,随语生解。
见与舟峰书尾,杜撰解注,山僧读之,不觉绝倒,可与说如来禅、祖师禅底,一状领过,一道行遣也。
来颂子细看过,却胜得前日两颂。
自此可已之,颂来颂去,有甚了期,如参政相似。
渠岂是不会做颂,何故都无一字,乃识法者惧耳。
间或露一毛头,自然抓著山僧痒处。
如《出山相颂》云「到处逢人蓦而欺」之语,可与丛林作点眼药。
公异日自见矣,不必山僧注破也。
某近见公顿然改变,为此事甚力,故作此书,不觉缕缕。
示廓然居士(谢机宜)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
学世间法,全仗口议心思;
学出世间法,用口议心思则远矣。
佛不云乎?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心意识」。
盖心意识乃思量分别之窟宅也。
决欲荷担此段大事因缘,请猛著精彩,把这个来为先锋去为殿后底生死魔根一刀斫断,便是彻头时节。
正当恁么时,方用得口议心思著。
何以故?
第八识既除,则生死魔无处栖泊;
生死魔无栖泊处,则思量分别底浑是般若妙智,更无毫发许为我作障。
所以道观法先后,以智分别,是非审定,不违法印。
得到这个田地了,尽作聪明,尽说道理,皆是大寂灭、大究竟、大解脱境界,更非他物。
盘山云「全心即佛,全佛即人」,是也。
未得如是,直须行住坐卧勿令心意识得其便,久久纯熟,自然不著用力排遣矣。
思之。
庞居士一日在草庵中独坐,蓦地云:「难,难,十硕油麻树上摊」。
庞婆闻得,接声云:「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
女子灵照云:「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
妙喜曰:此三人同行不同步,同得不同失。
若以心意识抟量卜度,非独不见三人落著处,十二时中亦自昧却自己本地风光,不见本来面目,未免被难易不难易牵挽,不得自在。
欲得自在,请将此三人道底作一句看,妙喜已是拖泥带水下注脚了也。
古德有言:「但办肯心,必不相赚」。
只恐当人信不及,于日用应缘处被外境所夺,不能纯一做工夫,则成间断。
当间断时,未免方寸扰扰。
正扰扰时,却是个好底时节。
佛言「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便是这个道理也。
这个道理说似人不得,唯證悟者举起便知落处。
梁武帝问达磨:「朕造寺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
达磨曰:「无功德」。
曰:「云何无功德」?
达磨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之随形,虽有而非实」。
曰:「如何是真功德」?
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始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答曰:「廓然无圣」。
曰:「对朕者谁」?
答曰:「不识」。
不契,达磨遂渡江之魏。
如今要见真功德,不用别求,只向不识处荐取。
若透得此二字,一生参学事毕。
祖师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真实契此心者,内不见有能證之人,外不见有所證之法,祖师说个转处与随流皆为迷。
此心向外取證之者,赴个程限耳。
佛说一大藏教,大喻三千,小喻八百,只是说程限底文字而已。
若谓如来实有恁么事,则是谤佛法僧。
心火炽然,熠熠不息,贪欲瞋恚痴,继之如钩锁连环,相续不断。
若无猛烈志气,日月浸久,不觉被五阴魔所摄持。
若能一念缘起无生,不离贪欲瞋恚痴,倒用魔王印,驱诸魔侣以为护法善神,且非彊为,法如是故。
故《净名》云:「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
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增上慢谓大阐提败善根非器众生,不信有佛乘,生死岸头可凭可仗者。
如此辈人虽不信,然亦于平等法无所欠少。
庞居士马大师云:「如水无筋骨,能胜万斛舟时如何」?
祖云:「我这里无水亦无舟,更说甚么筋骨」?
居士于言下顿息诸缘,遂回南岳,见石头和尚
一日石头问居士:「自见老僧后,日用事作么生」?
居士云:「若问某甲日用事,直是无开口处」。
头云:「知子恁么,方始问子」。
居士遂述一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
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这个是俗士中参禅样子,决欲究竟此事,请依老法式。
彼既丈夫,我宁不尔,不可忽,勉之勉之。
永宁郡夫人郑两府宅)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四、《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二、《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第三六页
既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决欲亲近善知识,孜孜矻矻不舍昼夜,常以生死二字贴在额头上,里饭里坐时卧时,指挥奴仆时,干办家事时,喜时怒时,行时住时,酬酢宾客时,不得放舍。
常常恰似方寸中有一件紧急未了底事碍塞,决欲要除屏去教净尽,方有少分相应也。
若见宗师说时,方始著急理会,不说时又却放缓,则是无决定之志,要得生死根株断,则无有是处。
此事不在男之与女、僧之与俗,若于宗师一言之下,啐地折、嚗地断,便是彻头处也。
佛说火宅喻,直是为众生开方便门,示真实相,痛的的地。
其中有言: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
谓众生根器狭劣,无决定志,恋著生死尘劳,于尘劳中头出头没,于三界火宅不能舍离,故设种种方便,令众生舍方便,直出火宅,露地而坐。
此是释迦老子彻底老婆心。
凡看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当见月亡指,切不得泥在言语中。
若于语上寻玄妙,言中求奇特,落处如此做工夫,则失方便矣。
妙喜从来无实法与人,直是据款结案,将平生悟得底,开口见胆,明白直说与人。
有信得及底,依而行之,虽乍闻说,似难承当,若当人无始时来种得般若种子,才闻举著,便两眉卓竖,眼睛定动矣。
老僧顷年初住此山,常州许宅有个无著道人法名妙总,三十岁便打硬修行,遍见诸方尊宿,皆蒙印可。
然渠真实畏生死苦故,要真实理会本命元辰下落去处,特来山中度夏。
时同夏者一千七百衲子冯济川少卿亦在此山不动轩随众。
一日因老僧升座,举药山和尚初参石头,问石头云:「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亦妍穷,曾闻南方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乞师指示」。
石头云:「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
药山不契,石头云:「尔往江西问取马大师去」。
药山依教到马大师处,如前问。
马大师曰:「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
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不是」。
药山于言下大悟,更无伎俩可呈,但低头礼拜而已。
马大师曰:「子见个甚么道理,便礼拜」?
山曰:「某在石头和尚处,如蚊子上铁牛相似」。
马大师然之。
是时升座才再提撕,无著于言下忽然省悟,下座后亦不来通消息。
冯济川老僧后上方丈,云:「某甲理会得」。
老僧问伊:「居士如何」?
济川云:「恁么也不得,苏嚧娑婆诃;
不恁么也不得,吽哩娑婆诃;
恁么不恁么总不得,苏嚧吽哩娑婆诃」。
老僧亦不向他道是,亦不向他道不是,却以济川语举似无著
无著云:「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老僧见他语异,亦不问他,却举岩头婆子话问之。
无著遂作一偈云:「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桡舞棹别宫商。
云山海月俱抛弃,赢得庄周蝶梦长」。
老僧亦休去。
后一年济川疑他不实,得得自平江无著
到他船中问:「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只这一个也不消得,便弃在江中。
老师言道人理会得,且如何会」?
无著云:「已上供通并是诣实」。
济川大惊。
又尝到室中,老僧问他:「古人不出方丈,为甚么却去庄上吃油糍」?
无著云:「和尚妙总过,妙总方敢通消息」。
老僧向伊道:「我放尔过,尔试道看」。
无著云:「妙放和尚过」。
老僧云:「争奈油糍何」?
无著喝一喝便出去。
是时一众皆闻渠如此祗对。
看他才得一滴水,便解兴波作浪。
盖渠脱离世缘,早信得这一著子,及虽尝被邪师印破面门,却能退步,知非决定,以悟为则,故才见善知识提撕,便于言下千了百当。
永宁郡夫人曹氏善因,聪明灵利有智见,知有此段大事因缘,决定可以出生入死,不被世间尘劳中事牵绊,虽在富贵中而不被富贵所罗笼,亦要退步亲近善知识,决择生死大事,但未遇真知识激发耳。
属者在城中,因节使公请就渠庵园说法,善因闻老僧提持此段大事因缘,遂熏起种性,当下身心宁怗,虽未能十成透脱,已识得火宅尘劳中许多虚妄不实底事。
腊月三十日到来,恩爱也使不著,势力也使不著,财宝也使不著,性气也使不著,官职也使不著,富贵也使不著,眼光落地时,唯有平昔造善造恶两路境界,一一现前。
作恶多作善少,则随恶业流浪将去;
作恶少作善多,则随善业生人天十善之家去。
既知得这两路子皆属虚幻,然后发勇猛精进坚固不退之心,决欲超情离见透脱生死,腊月三十日,善恶两路拘执我不得。
既知有如是殊胜事,恐在火宅之中不能得,时时亲近善知识,故得得上径山住旬日,随众听法,滋浸善缘,发大誓愿,永不退转。
临行以此轴求指示,要在火宅中,时时以此自警自觉。
老僧嘉其志趣勇猛不与泛泛者同,故引无著道人一段入道因缘,令其见贤思齐。
他日妙喜社中出二无著,岂不为末世光明种子作大利益乎!
勉之勉之。
示妙道禅人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六、《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四
定光大师妙道问云门:「此心此性迷悟向背如何,乞省要处指示」。
云门良久不答。
妙道再问,云门笑曰:「若论省要处,则不可指示于人;
若可指示,则不省要矣」。
妙道曰:「岂无方便令学人趣向」?
云门曰:「若论方便,则心无迷悟,性无向背」。
但人立迷悟见,执向背解,欲明此心见此性,而此心此性即随人颠倒错乱,流入邪途,以故佛魔不辩,邪正不分。
盖不了此心此性之梦幻,妄立二种之名言,以向背迷悟为实,认此心此性为真。
殊不知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世间出世间但是假言说。
故《净名》云:「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又古德云:「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
又佛谓富楼那曰:「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如来藏即此心此性也,而佛权指色空相倾相夺为非,以妙明不灭不生为是。
此两段是药语,治迷悟二病,非佛定意也,为破执迷悟心性向背,为实法者之言耳。
不见金刚藏菩萨曰:「一切三世唯是言说,一切诸法于言说中无有依处,一切言说于诸法中亦无依处」。
苟迷悟见亡向背解绝,则此心洞明如皎日,此性宽廓等虚空,当人脚跟下放动地照彻十方,睹斯者尽證无生法忍。
到恁么时,自然与此心此性默默相契,方知昔本无迷,今本无悟,悟即迷,迷即悟,向即背,背即向,性即心,心即性,佛即魔,魔即佛。
一道清净平等,无有平等不平等者,皆吾心之常分,非假于他术。
既得恁么,亦是不得已而言之,不可便以为实。
若以为实,则又是不识方便,认定死语,重增虚妄,展转惑乱,无有了期。
到这里,无尔用心处,不若知是般事,拨置一边,却转头来看,马大师即心是佛、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赵州庭前柏树子,云门须弥山,大愚锯解秤锤,严阳尊者土块,汾阳莫妄想,俱胝竖指头,毕竟是何道理。
此乃云门方便也,妙道思之。
示中證居士郭知县仲堪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五、《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三
天台智者大师悟法华三昧,以空假中三观该摄一大藏教,无少无剩。
言空者无假无中无不空,言假者无空无中无不假,言中者无空无假无不中。
得斯旨者,获旋陀罗尼。
是知从上诸佛诸祖,莫不皆从此门證入。
大师證入时,因读《法华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乃见释迦老子灵山说此经俨然未散。
或者谓之表法,唯无尽居士张公,因阅《首楞严经》至「是人始获金刚心中」处,忽思智者当时所證,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非表法也。
尝谓余曰:「当真实證入时,全身住在金刚心中,李长者所谓『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智者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唯證是三昧者,不待引喻而自默默点头矣」。
众生境界差别不等,所见不同,互有得失。
除夙有灵骨,不被法缚不求法脱,于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舍方便而自證入,则亦不待和会差排,自然见月亡指矣。
昔药山和尚初发心求善知识时,到南岳石头和尚处,遂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亦妍穷承闻,南方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乞师指示」。
石头云:「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
药山闻而不领,良久无言。
石头云:「会么」?
药山云:「不会」。
石头云:「恐子缘不在此,往江西问取马大师去」。
药山依教直至江西见马师,以问石头话端依前问之。
马师曰:「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
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不是」。
药山闻马师语,便获金刚心中,更无奇特玄妙可通消息,但作礼而已。
马师知其已證入,亦无别道理传授,只向他道:「汝见个甚么便礼拜」?
药山亦无道理可以呈似马师,但云:「某在石头如蚊子上铁牛相似」。
马师亦无言语与之印可。
一日忽见,便问:「子近日见处如何」?
山曰:「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
马师曰:「子之所得可谓协于心体,布于四肢。
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
药山云:「某甲又是何人,敢言住山」?
马师云:「未有长行而不住,未有长住而不行,欲益无所益,欲为无所为,宜作舟航,无久住此」。
遂辞马师去住山。
此亦获金刚心中之效验者。
仲堪道友,妙喜与之素昧平昔,绍兴丙子冬,邂逅宛陵,一见风采,未语而心已许之。
尝过其舍,遂蒙倾倒,因而诘之,自言于中字法门而有趣向。
自尔每与对谈,未尝一语及世间事,古人隔江横趋时节亦有之矣。
为政不苛不察,而奸蠹为之胆落。
此亦證中字法门效验也。
别来恰九个月,忽专介以此轴来求道号,因思无尽张公之言,颇与仲堪所入门户略相似,故不觉引前葛藤,仍为立道号,曰「中證居士」。
中證之义,在吾佛则曰金刚心。
心至中曰忠,中无定方,见于行事,而利他自利,世出世间,了无遗恨矣。
中證不偏,而上下相应,如析旃檀,片片非别木。
非如他人说得盛水不漏,于行事时手足俱露。
如此等辈,欲入中字法门,大似掉棒打月,不亦难乎?
中證居士勉之。
妙喜异日忽地撞到面前,那时相见,更若守著这一字,则不中矣。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七 北宋 · 释正觉
 押词韵第八部
吸尽西江向汝道,马师不肯落荒草。
三千刹海一成秋,明月珊瑚冷相照(举庞居士马大师: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马师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八十八 北宋 · 释正觉
 押词韵第三部
经归藏,禅归海。
稽首归依,合掌顶戴。
王老师,超物外。
二十年前恁么来,而今去尽閒光彩(举马大师南泉、百丈、西堂玩月次,祖云:正恁么时如何?西堂云:正好供养。百丈云:正好修行。南泉拂袖便行。祖云经归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颂古 其八 南宋 · 释道颜
 押漾韵
胡乱三十年,不少盐与酱。
江西马大师南岳让和尚
,兼讯堂兄晓楼及应耕、云周、月峰来省消息 清 · 李树瀛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黄鹄山志卷十
飞雁高楼过影忙,晴川山色晓苍苍。
朦胧烟树迷金口,历乱风帆下汉阳
清磬一声黄叶寺,怀人千里白鸥乡。
茶棚酒幔添多少?又是清秋选佛场(选佛场:唐代然禅师初习儒,将入长安应举,途逢禅僧,谓选官不如“选佛”,“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天然改变初衷,出家习禅。后因以“选佛场”指开堂、设戒、度僧之地。亦泛指佛寺。)
按:本集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百三十 南宋 · 释广闻
云门以势欺人,雪窦抑强扶弱。
捡点将来,总是外道见解(举马大师云:一切语言,是提婆宗,以者个为主。云门云:好语,只是无人问我。时有僧问:如何是提婆宗?门云:西天九十六种,汝是最下种。雪窦云:赤幡被者僧夺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