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禹碑歌 明 · 杨慎
禹碑在衡山绝顶韩文公诗云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科斗拳身倒披鸾漂凤泊挐虎螭事严迹閟鬼莫窥道士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连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详诗语始终公盖至其地矣未见其碑也所谓青字赤石之形模科斗鸾凤之点画述道士口语耳若见之矣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下哉迨宋朱张同游南岳访求复不获后晦翁著韩文考异遂谓衡山实无此碑反以韩诗为传闻之误云再考六一集古录赵明成金石录郑渔仲金石略之三家者古刻昈列无遗独不见所谓禹碑者则自昔好古名流得见是刻亦罕矣碧泉子得墨本于楚持以贶予予抚卷而叹曰嗟乎韩公所谓事严迹閟者信夫不然何三千馀年而完整无泐如此何昔之晦何今之显晦者何或翳之显者何或启之天寿珍物神饫吾嗜不必以生世太晚为恨也已作禹碑歌以纪之
神禹碑在岣嵝尖,祝融之峰凌朱炎
龙画傍分结搆古,螺书匾刻戈锋铦。
万八千丈不可上,仙扃灵钥幽仄潜。
昌黎南迁曾一过,纷披芙蓉搴水帘
天柱夜瞰星辰下,云堂朝见阳辉暹。
追寻夏载赤石峻,封埋古刻苍苔黏。
拳科倒薤形已近,鸾漂凤泊辞何纤。
墨本流传世应罕,青字名状人空瞻。
永叔明诚及浃漈,集古金石穷该兼。
昈列箴铭暨款识,横陈𪔆䵻和釜鬵。
胡为至宝反弃置,捃摭磨蚁捐乌蟾。
又闻朱张游岳麓,霁雪天风彯佩襜。
搜奇索秘迹欲遍,舂倡撞和诗无厌。
七目崎岖信有觌,一字膏馥宁忘拈。
非关嵽嵲阻登陟,定是藤葛笼窥觇。
好古予生嗟太晚,拜嘉君贶情深忺。
老眼增明若发覆,尺喙禁龂如施钳。
七十七字挐螭虎,三千馀岁丛蛇蚺。
忆昔乾坤漏息壤,荡析蒸庶依苓椮。
帝嗟怀襄咨文命,卿佐洚洞分忧惔。
洲并渚混没营窟,鸟迹兽迒交门檐。
朅来南云又北梦,直罄西被仍东渐。
黄熊三足变鲧服,白狐九尾歌庞袡。
后乘包湖受玉箓,前列温洛呈畴𪓘。
永奔窜舞那辞胝,平成天地犹垂谦。
华岳泰衡祗镇定,郁塞昏徙逃噣噞。
文章绚烂悬日月,风雷呵护环屏黔。
君不见周原石鼓半已泐,秦湫楚诅全皆歼。
此碑虽存岂易得,障有岚霭峰嵁岩。
跫音夐绝柱藜藿,吊影䫻瑟森櫹
湘娥遗佩冷斑竹,山鬼结旗零翠蔹。
造物精英忌泄露,祗恐羽化难留淹。
欲摹拓本镌崖壁,要使好事传缃缣。
著书重订琳琅谱,装帖新耀琼瑶签。
麝煤轻翰蝉趐榻,烦君再寄西飞鹣。
上党旧宫述圣颂723年3月 唐 · 张说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长治市上党旧宫
惟开元十有一祀正月。皇帝展义于河东。挟右太行。留宴上党。整兵耀武。入于太原。设都建颂。以崇王业。南辕汾脽。祈谷后土。天清日朗。神歆如荅。三月庚午。饮至长安。六军解严。四方和会。迩观法象。遐咏德泽。大虞巡之典修。美汉祠之礼举。人心翕而一变。神物效而无方。于是邠王臣守礼宁王臣宪申王臣撝岐王臣范薛王献书于内。开府仪同三司臣璟尚书臣晙臣象先臣颋御史大夫臣漼抗疏于外。佥曰陛下受天历数。稽圣典谟。道贯三灵。仁育万类。扫阴沴而睹日。开辟之功也。尊文考而御天。帝王之孝也。天以陛下为子。人奉陛下为君。万殊之福。斯应毕臻。三代之风。颂声咸作。今潞人怀代邸。咏泗亭。采圣崖。延元石。将表潜龙之馆。勒启圣之图。勤亦至矣。陛下推而不报。其何以下塞众望。上对神庥哉。臣闻天之所启。人之所戴。必凭睿圣元懿之德。元命贞符之纪。功业见乎变。德施加乎时。德厚者施溥。功元者应速。或阶晦以彰。或由难而昌。盖生其德之谓天。授其时之谓命。天有成命。其可没乎。陛下昔居是州也。紫云在天。神光照室。白鹿来扰。黄龙上升。陇出仙洞而神鱼跃。山开禅穴而灵钟韵。谣言合谶。巨迹引途。嘉李傍连。神蓍自起。当此时也。金石豫变。狱颂先归。政殷六府。人重五教。陶无窳器。渔有让泉。神而化之。人不知力。昔龙负图而大舜登。狼衔钩而后殷昌。元圭锡于夏禹。赤伏归于汉光。应运协符。希代称宝。未有穷祥极瑞。俶傥瑰异。如今之至者矣。若元贶集而不彰。则神心不悦。鸿业成而不赞。则祝告无闻。是掩天庥而盖圣德也。臣子之罪。将何解焉。愿听潞人。以扬丕烈。帝曰。往者中宗违代。国步维艰。天祚我唐。大命集于睿宗大圣真皇帝。朕畏天将命。不敢怠遑。其乾符坤珍。皆先圣之馀福。朕何力之有焉。然重违昆弟公卿之请。抑心敬从。无为虚美。重朕不德也。偫臣游圣。荡莫能名。约乎旧史。敢颂成绩。辞曰。
帝德广运,乃圣乃神。
天祚圣兮,唐虽旧邦。
其命维新,再受命兮。
帝初正人,降居上党
天下往兮,黄龙昼见。
攀天而上,九五象兮。
帝适于野,紫云之下。
求必在兮,帝寝于堂。
变龙有光,观者骇兮。
天迹星谣,木连立。
总神异兮,灵钟化穴。
缟鹿赤鱼,何诡异兮。
上天无声,托类附形。
觉悟人兮,圣皇斋栗。
在得戒失,昭事神兮。
皤皤潞老,乐我王道。
爱旧宫兮,赫赫颂功。
与天比崇,摅无穷兮。
泰山 盛唐 · 玄宗皇帝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一
朕宅帝位。十有四载。顾惟不德。懵于至道。任夫难任。安夫难安。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于大川。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宰衡庶尹。交修皇极。四海会同。五典敷畅。岁云嘉熟。人用大和。百辟佥谋。倡予封禅。谓孝莫大于严父。谓礼莫尊于告天。天符既至。人望既积。固请不巳。固辞不获。肆予与夫二三臣。稽虞典。绎汉制。张皇六师。震叠九宇。旌旗有列。士马无哗。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顺也。尔雅云。泰山东岳。周官曰。兖州之镇山。实惟天帝之孙。群灵之府。其方处万物之始。故称岱焉。其位居五岳之伯。故称宗焉。自昔王者。受命易姓。于是乎启天地。荐成功。序图录。纪氏号。朕统承先王。兹率厥典。实欲报元天之眷命。为苍生之祈福。岂敢高视千古。自比九皇哉。故设坛场于山下。受群方之助祭。躬封燎于山上。冀一献之通神。斯亦因高崇天。就广增地之义也。乃仲冬庚寅。有事东岳。类于上帝。配我高祖。在天之神。罔不毕降。粤翌日。禅于社首。侑我圣考。祀于皇祇。在地之神。罔不咸举。暨壬辰。觐群后。上公进曰。天子膺天符纳介福。群臣拜稽首千万岁。庆答欢同。陈诫以德。大浑叶度。彝伦攸叙。三事百揆。时乃之功。万物由庚。兆人允殖。列牧众宰。时乃之功。一二兄弟。笃行孝友。锡类万国。时惟休哉。我儒制礼。我史作乐。天地扰顺。时惟休哉。蛮夷戎狄。重译来贡。累圣之化。朕何慕焉。五灵百宝。日来月集。会昌之运。朕何感焉。凡今而后。儆乃在位。一王度。齐象法。搉旧章。补缺政。存易。去烦苛。思立人极。乃见天则。于戏。天生蒸人。惟后时乂。能以美利利天下。事天明矣。地德载物。惟后时相。能以厚生生万人。事地察矣。天地明察。鬼神著矣。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予幼孙。克享上帝。惟帝时若。馨香其下。丕乃曰有唐氏文武之曾孙隆基。诞锡新命。缵戎旧业。永保天禄。子孙其承之。予小子敢对扬上帝之休命。则亦与百执事。尚绥兆人。将多于前功。而毖彼后患。一夫不获。万方其罪予。一人有终。上天其知我。朕惟宝行三德。曰慈俭谦。慈者覆无疆之言。俭者崇将来之训。自满者人损。自谦者天益。苟如是。则轨迹易循。基构易守。磨石壁。刻金记。后之人听词而见心。观末而知本。铭曰。
惟天生人,立君以理。
惟君受命,奉天为子。
代去不留,人来无巳。
德凉者灭,道高斯起。
赫赫高祖,明明太宗
爰革隋政,奄有万邦。
罄天张宇,尽地开封
武称有截,文表时邕。
高宗稽古,德施周溥。
茫茫九夷,削平一鼓。
礼备封禅,功齐舜禹。
岩岩岱宗,衎我神主。
中宗绍运,旧邦惟新。
睿宗继明,天下归仁
恭己南面,絪缊化醇。
告成之礼,留诸后人。
缅予小子,重基五圣。
匪功伐高,匪德矜盛。
钦若祀典,丕承永命。
至诚动天,福我万姓。
古封泰山,七十二君。
或禅奕奕,或禅云云。
其迹不见,其名可闻。
祗遹文祖,光昭旧勋。
方士虚诞,儒书龌龊。
佚后求仙,诬神检玉。
秦灾风雨,汉污编录。
德未合天,或承之辱。
道在观政,名非从欲。
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崇明寺佛顶尊胜陁罗尼幢颂750年冬 盛唐 · 李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
共工不触山。娲皇不补天。其鸿波汨汨流。伯禹不治水。万人其鱼乎。礼乐大坏。仲尼不作。王道其昏乎。而有功包阴阳。力掩造化。首出众圣。卓称大雄。彼三者之不足徵矣。粤有我西方金仙之垂范。觉旷劫之大梦。碎偫愚之重昏。寂然不动。湛而常存。使苦海静滔天之波。疑山灭炎昆之火。囊括天地。置之清凉。日月或坠。神通自在。不其伟欤。鲁郡崇明寺南门佛顶尊胜陁罗尼石幢者。盖此都之壮观。昔善住天子及千大天游于园观。又与天女游戏。受诸快乐。即于夜分中闻有声曰。善住天子七日灭后。当生七反畜生之身。于是如来授之吉祥真经。遂脱诸苦。盖之天徵为大法印。不可得而闻也。我唐高宗时。有𦋺宾桑门持入中土。犹日藏大宝。清园虚空。檀金净彩。人皆悦见。所以山东开士。举国而崇之。时有万商投珍。士女云会众布。蓄沓如陵。琢文石于他山。耸高标于列肆。镵珉错䌽。为鲸为螭。天人海怪。若叱若语。贝叶金言刊其上。荷花水物形其隅。良工草莱。献技而去。圣君垂拱南面。穆清而居。大明广运。无幽不烛。以天下所立兹幢。多临诸旗亭。喧嚣湫隘。本非经行围绕之所。乃颁下明诏。令移于宝坊。吁。百尺中标。矗若云断。委翳苔藓。周流星霜。俾龙象兴嗟。仰瞻无地。良可叹也。我太官广武伯陇西李公。先名琬。奉诏书改为辅。其从政也。肃而宽。仁而惠。五镇方牧。声闻于天帝。乃加剖竹于鲁。鲁道粲然可观。方将和阴阳于太阶。致吾君于尧舜。岂徒闭阁坐啸。鸿盘二千哉。乃再崇厥功。发挥象教。于是与长史卢公司马李公等。咸明明在公。绰绰有裕。韬大国之宝。钟元精之和。荣兼半刺。道光列岳。才或大而用小。识无微而不通。政其有经。谈岂更仆。有律师道宗。心总偫妙。量包大千。日何莹而常明。天不言而自运。识岸浪注。元机清发。每口演金偈。舌摇电光。开关延敌。罕有当者。由万窍同号于一风。众流俱纳于溟海。若乃严饬佛事。规矩梵天。法堂郁以雾开。香楼岌乎岛峙。皆我公之缔构也。以天宝八载五月一日。示灭大寺。百城号天。四众泣血。焚香散花。扶榇卧辙。仙鹤数十。飞鸣中绝。非至德动天。深仁感物者。其孰能与于此乎。三纲等皆论穷弥天。惠湛清月。传千灯于智种。了万法于真空。不谋同心。克树圣迹。太官李公乃命门于南垣庙通衢。曾盘旧规。累构馀石。壮士加勇。力侔拔山。才击鼓以雷作。拖鸿縻而电掣。千人壮。万夫势。转辘轳于横梁。泯环合而无际。常六合之振动。崛九霄之峥嵘。非鬼神功。曷以臻此。况其清景烛物。香风动尘。偫形所沾。积苦都雪。粲星辰而增辉。挂文字而不灭。虽汉家金茎。伏波铜柱。拟兹陋矣。或日月圆满。方檀散华。清心讽持。诸佛称赞。夫如是。亦可以从一天至一天。开天宫之门。见偫圣之颜。巍巍功德。不可量也。其录事参军六曹英寮。及十一县官属。有宏才硕德。含香绣衣者。皆列名碑阴。此不具载。郡人都水使者宣道先生孙太冲。得真人紫蕊玉岌之书。能令太乙神自成还丹。以献于帝。帝服享万寿。与天同休。功成身退。谢病而去。不谓古之元通微妙之士欤。乃谓白曰。昔王文考观艺于鲁。骋雄辞于灵光。陆佐公知名在吴。铭双阙于盘石。吾子盍可美盛德。扬中和。恭承话言。敢不惟命。遂作颂曰。
揭高幢兮表天宫。嶷独出兮淩星虹。
神摐摐兮来空。仡扶倾乎苍穹。
西方大圣称大雄。横绝苦海舟偫蒙。
陁罗尼藏万法宗。善住天子获厥功。
明明李君牧东鲁。再新颓规扶众苦。
如大云王注法雨。邦人清凉喜聚舞。
扬鸿名兮振海浦。铭丰碑兮昭万古。
顺祀诗并序(案仁宗本纪庆历五年十月辛酉祔章献章懿于太庙与此相符)1046年 北宋 · 宋祁
四言诗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伏见去年七月壬寅诏书,章献明肃皇太后章懿皇太后,并祔真宗室,有司择日具仪以闻。其十月辛酉,皇帝步自文德殿,奉玉册玉宝至大庆庭中,再拜,以命丞相昌朝、臣执中曰:假尔节,其遂告于庙。臣昌朝等再拜受命。容卫焜煌,不哗不敖。款于奉慈,昭告如礼。然后奉章献明肃皇太后章懿皇太后木主,纳诸太庙。有司至孟月之飨,飨焉。已事。丞相率百官诣阁称贺。有诏大赦天下,释罪已责;赐群臣军校各有差。恭念盛德形容,所以告于神明者,宜有声诗颂叹,以播乐府。臣某被学已旧,受恩寖深,前日预闻朝廷末议,今兹摄事省闼,不当以斐然捍格,自弃诸儒之后,辄夙夜斋祓,撰诗一章。前侔《猗那》,后订《清庙》。刺取经谊,以辑其辞。又惟三代以来,娶止一姓,侄娣有序,势不相踰,故配食纳寝,止一后而已。由汉而下,尽革周制,继室诞圣,均极尊名。而诸儒拘挚,仍执故典。竞无实之偏论,破适世之至权。遂使汉祠别园,梁建小庙。碍礼不厌,抑感弗通。罔极之报,则笃于一情;以时之祭,则判为两祀。列辟未悟,庸可叹哉!且善教者不拘古以妨今,善礼者不后情以先物。唐明皇帝主于合祔,失于叙升,故一王之典,闇而不昭。先帝独启圣虑,顺跻二德,侑太宗之尊;陛下述遵前宪,寅奉二章,参文考之祏。然后天下之议,披聋发蔀,知前古之谬阙,当今之适宜,亲亲尊尊,粲然无惑。故诗之所陈,扬搉熟复,繁而不简,亦咏歌不足,不知舞之蹈之之义焉。臣某顿首以闻。
孰顺其祀,明明天子。
天子谦让,诏群臣其议。
惟章献、章懿,遂祔先帝。
宜索而典,而古而今。
顺考攸宜,慰我孝心。
群臣稽首,不远厥成。
伊先猷是程,伊大孝是经。
匪祥符孰从,则莫我京。
三代庙寝,止一帝后。
汉制已迁,儒臣罔究。
礼缺不称,因朴趋陋。
亲靡祔尊,神挈斯祐。
帝曰俞哉,予奉二慈。
匪曰无典,实成训是依。
促灼尔龟,爰蕝尔仪。
琢金追玉,昭款信辞。
不敢先后,惟以顺跻。
孟冬十月,大飨其时。
朕不惮勤,于庭遣之。
吉日辛酉,帝自文德。
至于大庆,奉宝授册。
永怀劬劳,孝贯天极。
虞宾在位,百官承式。
显显太岁,惟册宝是将。
和鸾有容,龙旗孔扬。
既至于庙,是承是告。
奉迁后主,合侑文考
有主则止,有匹得行。
遂旅豆笾,以及芼牲。
明水太羹,有飶有澄。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考悦妣安,蠲我德音。
德音惟何,帝受纯嘏。
不专斯飨,用赦天下。
开释罪辜,赐逮九军。
一人作孝,庶邦蒙仁
礼非天作,托始于圣。
圣克正始,万世攸定。
作述交善,神人胥庆。
天谓皇帝,既付所覆。
帝克孝治,奉亲以侑。
其收丕祺,蕃衍后昆。
万有亿年,继继存存。
铜印诗乾隆辛卯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四
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奏进铜印一云巡卡台吉额尔逊特斯地鄂博间得之印方得三寸有十分寸之一厚十分寸之五三台递上各减二分有半上台方二寸有十分寸之六直纽高寸有十分寸之七纵寸有十分寸之三横十分寸之六其末微敛纵减分之二横半之通印之高二寸有十分寸之七重六十九两文曰太尉之印蒙古篆八叠文覆首右署太尉之印左署宣光元年十一月日中书礼部造凡十有七字皆汉文考之则元昭宗嗣位和林时所铸也(昭宗元顺帝太子阿育师利达拉史旧作爱猷识理达腊今译改事详诗注)元太尉官位尚书右丞相上秩正一品不常置印制无考宣光年号史亦不载乃今四百馀年忽得此于新屯垡壤中登之册府物之显晦以时诚有定数且因此而得考北元之纪年官制不终湮没无传足以补正史之阙盖亦有莫之为而为者乎因叙其事而系以诗
厄鲁久荡平,屯田辟耕畷。
掘土得铜印,将军呈京阙。
文曰太尉印,宣光年颁发。
正史虽无考,彝尊(朱)集可掇。
其书高丽后,昭宗年号揭高丽史载元顺帝子嗣立徙和林遣使至高丽宣光年号国人不允寻复告纪年天元辛祦遣人往贺立十一年而殂谥曰昭宗云云见朱彝尊集书高丽史后
数百岁月湮,隐现有时节。
北元国未亡,南宋难同列(元自顺帝出居应昌即称北元传及昭宗纪年命官典章犹备视宋末二王之流离海岛者不可同日而语乃宋史于是炳具载年号而元史则顺帝北迁以后即不复书其世系偏袒不公殊乖信史向于通鉴辑览曾论定之)
南人率左袒,正论谁衷折。
谦益(钱)瀛国公,其事益瞽说明宗北狩过阿尔斯地纳霍勒禄鲁氏生顺帝史文甚明及文宗下诏谓顺帝明宗子本嫉怨搆诬之辞风影无据钱谦益遂谓顺帝瀛国公明宗乞养之并携其母以归诡诞不经显兴史戾纪载家任情毁誉大都不足深信似此逞私肆诋则悖妄尤甚然谦益大节已隳其人不足齿于人类其邪说更安足论乎)
黄鹤楼赋并序 清 · 胡梦发
 出处:黄鹄山志卷五、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清代
鄂渚黄鹤楼,《志》称费文伟乘黄鹤憩此,相传王子安回道人亦曾驻鹤。江山盘郁,栖真隐灵,其信然耶?或谓楼踞黄鹄矶上,鹄、鹤字音义相类,故名。抑何与前说戾也?要创始江左以前,观任昉《述异记》所载荀瑰事可见。爰自癸未劫灰飞荡后,则小搆仅存。今兹阏逢执徐(阏逢执徐:即甲辰年。)之岁,复灾。督府中丞奋兴率作,扩而新之,巍巍翼翼,恢旧观矣。家大人闻而叹曰:“有能为王子山乎?赋《鲁灵光》使中郎辍笔矣。”梦发唯唯,遂率狂瞽著赋。其辞曰:
洪惟井络含精(井络含精:长江之水由岷山而来。井,井宿的分野,此处专指岷山。),云汉流英。
溶溶沄沄,交带合襟(《通志》删此二句。)
三楚之都会,表鄂渚丰城
耸天地之奇峭,峙夹岸之㟪崚。
束洪渊于峻闑,象玄武之威神(《通志》删此二句。)
尔乃当山之首,面汉之阳。
铲崇冈而缮堞,冠隆阜而高骧。
石馀怒以水饮,黄鹄于中央。
越兹之肇启,溯灵迹其弥长(《通志》删此四句。)
羽客曾经税(税:通“脱”。解;脱;释放。)其云驭,高人则又觌(一作接)夫虹裳。
惟诡异纷其可悦,故列真从而徜徉。
或探怀中,或落梅城畔,或结如瓜,或掷若嵌,或石镜留书,或异香不散。
日至月游,风臻雾涣。
于是搆兹閒馆,基峻俯深。
景以地胜,地以仙灵。
钜观既燬,草创徒存。
鲁共之制蔑睹,楚望之实匪称。
蜚廉鲜而祝融作,柏梁灾而建章营柏梁灾而建章营:《三辅黄图·汉宫》:“武帝太初元年,柏梁殿灾。粤巫勇之曰:‘粤俗,有火灾即复大起屋,以厌胜之。’帝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宫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汉张衡《西京赋》:“梁既灾,越巫陈方,建章是经,用厌火祥。”)
时则督府张公、中丞刘公,九州作牧,万邦为宪。
英声震乎穷谷,仁恩霭乎春甸。
叔子谢其忠公,士行惭其机鉴。
乃萃宾寮,维藩维翰,相与览焉,感而再建尔。
其庀材也,荆山杞梓,蜀道樟,下衡湘,历岷江,以聚乎郭门之旁。
千夫吁𡁎而后作,五丁屃赑而始行。
削之旋纹簇锦,屑之郁烈芬芗。
莫不直将仞度,围假寻量。
其鸠工也,梓人之长,都料之匠,斧斤非任,引墨是尚。
审曲面势,具巧呈象。
模小图大,以规鼎创。
匠石辍技而咨嗟,后倕(倕:古代传说中的巧匠名。)含指而惆怅。
排修楹而特起,井干郁以崇跻。
陋觚棱之恒制,造员峤(员峤:神话中的仙山名。)之殊仪(《通志》自“于是搆兹閒馆”至“造员峤之殊仪”均删。)
极嵯峨以上锐,宇纭纡而闪施。
擢莲台与仙掌,象华盖之葳蕤。
游芬亘其龙矫,浮栋宛以虹绥。
侏儒踆居而拱负,虭蛥(虭蛥:古时传说中的龙属动物。常以其形象雕刻于古器物柱或塔的顶端。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二:“虭蛥,其形似龙而小,性好立险,故立于护朽上。”)蟠结而梁栖。
罘罳被绮而交蒂,藻井垂葩而倒披。
顾兔摩轮于锁闼,翔鸟拂羽于璇题。
枅栌累叠,榱桷截业。
修掞曲挍,粼比密接。
盘虚驾回,繁芒乱泽。
雕栭文楣,动即回惑。
蹁跹黄羽,盈壁绘列。
岂繄氋氃,招之可得。
躧层梯以百尺,扪危栏而上征。
行周流于复道,启朱鸟之窗扃。
奂重檐乎阁(一作棂)外,中寥廓而轮囷。
逼中天之丽彩,来万里之空青。
疏八风以洞达,势随摇而匪宁。
玩神明于峻极,畴缥缈而虞倾(《通志》删此二句。)
于是万井烟生,九衢尘骛。
金马(一作羊)入市,刀龟作布。
居比蜂联,行同蚁顾。
人分马寸,諠阗击互(《通志》删此二句。)
一往一来,孰知其故?
国门荡荡,目无遗遘。
渺众山其已卑(一作毕),彼陁陂焉足数。
可以推大别,䠞晴川,淩八极,傲(一作轶)三山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荡心胸,生羽翰,御风行,善泠然(一作“泠然善”)
释人寰之憔悴,挹灏气而孤骞。
若夫江流浩浩,终古不息。
一望金沙,两辨赤壁
夏浦峥嵘之洲,白虎连凤鸣之溆。
无风犹浪,触石逾激。
江妃水母,驰川后与渊客。
沈冥昼晦,磕磅霹雳。
孟婆(孟婆:传说中的风神。)怒吼,澎濞浡潏。
玉马骏奔,白鹭竦立。
凭栏(一作槛)睋射,胆魄惏慄。
悲贾客之颠危,讶舟师之利疾。
固已吞云梦于胸中,不必观广陵之秋汐。
是以惟三上,登有千绪。
物与时迁,情因景会。
至若光风骀荡,杜若兰薰。
芳洲草绿,不为王孙。
嗟祢生之才调,意何有乎众宾?
讵倜傥之致咎,擅一赋而流声。
衣沾鹦鹉,路指凤凰。
江山清壮,台观琳琅。
霞景灭没于丹楯,云物蒙绕于华珰。
凭高极远,载阴载阳。
斜辉鸦背而低度,馀烟木末而悠飏。
汰蠛蠓之游氛,希鸾鹄之骖翔。
及夫璧月流天,金波滉砌,瑶星逾迩,银河乍溢。
半空飘铃铎之声,隔浦响渔舟之笛。
将神旷乎尘外,抑事符于天际。
足使仲宣罢登,岳阳辞记。
寂瑶台之笙鹤,咽秦之凤吹。
于斯时也,墨妙笔精之士,吴吟郢调之徒,怀紫霞之逸志,侣白云以遨游。
方乘兴而胜赏,遂远目以销忧。
携雅朋而酌醴,揽胜概而扬讴。
始淋漓于四壁,终輘轹夫千秋。
(一作繄)青莲之阁笔,何崔颢之难俦?
雄气毕广,心裁径幽。
逦翠微来金,容礼紫关开。
黄粱而欲寤,玉笛杳而还猜。
瞻遗象之髣髴,闻步虚乎啴谐。
庶其旦暮遇之,而曰弃妻子如敝屣哉?
阻蓬莱于弱水,想昆崙之五城。
谅斯城之无让,故数驾夫胎禽。
虽神明其必眷,候人谋而始兴
所以二公之经营也,时既丰矣,民既和矣,于焉大作,孰不悦喜?
费徒取夫禄糈,役无骚乎闾里。
既飙合而雷奔,亦山集而川委。
材不露而加袤,朴不示而咸镂。
惬人情以改为,曾何伤乎侈靡(《通志》自“阻蓬莱于弱水”至“何伤乎侈靡”均删。)
三湘七泽三湘七泽:指湖南湖北地区。三湘: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七泽:相传古时楚有七处湖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之称首,五方名胜之观止
是故望之若云垂,仰之如霞起。
熊熊光耀,纷不可理。
罔象慑而潜形,奇相詟而顺轨。
洵凭墉之钜镇,扼江汉而为纪。
楚国之雄风,扇诸侯之盛美。
王勃赋而骋才,吉甫燕而受祉。
并霄壤兮齐终,奋弱管兮联拟。
乱曰:元气溟濛,方外遐踪,有丹邱兮。
仙飞鹤舞,朝唫夕酤,于此兮。
邦君孔嘉,修废增华,美风猷兮。
崔嵬巃嵷,天临地涌,与神谋兮。
金碧焜煌,激景江光,眩曷瘳兮。
穿穹上出,瞵眴恍惚,纷相缪兮。
养素含精,吐纳玄英,乃许游兮。
旷怀高寄,四海无匹,俨清都兮。
隐隐真真,静正群生,猗君侯兮。
矗乎闳峙,奠我大国,永无忧兮(《通志》自“王勃赋而骋才”至“永无忧兮”均删。“盖三湘七泽之称首,而五方名胜之观止也”二句,接入“扇诸侯之盛美”为结尾。)
[注]:作于清圣祖康熙四年(1665)左右。
黄鹄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