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子标题
自古圣帝名贤画赞 其十一 袁盎文帝 北周 · 庾信
四言诗 押庚韵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一
千乘峻辙,六辔危行。
迹回坂,山斜柳城
龙渊地狭,华盖风惊。
贤臣揽辔,可谓忠贞(《初学记》十七,《文苑英华》七百八十)
西汉杂论二 其四 袁盎绛侯功臣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二
绛侯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目送之。
进曰:「丞相何如人也」?
上曰:「社稷臣」。
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云云。)
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太尉本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诛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云云。)
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右《袁盎传第十九》。
诸吕之诛也,少帝非孝惠子,大臣疑所立,以谓驷钧恶戾,薄氏君子长者,故定策迎代王。
太尉握兵奉玺,卒立孝文
汉之贤君,孝文一人而已矣,则太尉社稷臣而何?
吕后称制,势无刘氏。
戆如王陵,廷争不可;
智如陈平,依违未言。
当是而责太尉本兵柄,弗能正」,则吕后帝母,罪所不加,是产、禄不得而诛,大臣反受其咎,投鼠忌器,祸机一拨,当何如哉?
卒之吕后死,而禄、产诛,刘氏固安,社稷固定,太尉忠诚主兵之力也,则太尉社稷臣而何?
若非时危疑,社稷无主,平居讨乱,谓之功臣可也。
而勃择立孝文,谋深而虑远,终孝文既立,德尊而泽厚,岂特为汉贤君,隆四百年之业而已哉!
而后之人君,师其恭俭,几至刑措者,皆足以久安而长治,则勃之为社稷臣也多矣。
且盎非纯臣,亦策士也,阳抑勃,而阴助之,岂正论哉?
高帝尝曰:「周勃厚重少文,安刘氏者必勃也」。
高帝以其社稷遗勃已久矣。
扬雄亦曰:「绛侯勃之果,终之礼乐,可谓社稷之臣矣」。
,儒者,宜责大臣以礼乐,然圣人不作,礼乐终不得而兴,谓后世终无社稷臣,其可哉?
若勃以掌握嗣君而意得甚,孝文以德勃立己而礼之恭,臣主俱失,盎能抗论,使益庄而益畏,则盎得矣。
西汉杂论二 其五 袁盎赵谈晁错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二
常引大体慷慨。
宦者赵谈以数幸,常害患之。
兄子种为骑常侍,谏曰:「君众辱之,后虽恶君,上不复信」。
于是上朝东宫赵谈骖乘,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之馀共载」!
于是上笑,下赵谈
泣下车。
晁错御史大夫,使吏按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
吴楚反闻,谓丞史曰:「爰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
今果反,欲请治,宜知其计谋」。
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
今兵西乡,治之何益?
不宜有谋」。
犹与未决,人有告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愿至前,口对状。
入言,上乃召
入见,竟言吴所以反,独急斩以谢吴,吴可罢。
右《袁盎传第十九》。
同子骖乘,袁变色,天下后世以为美谈。
夫使诚实在于民,君则固,谠言也。
以患害己,用种微谋而发之,托公以济私,虽外若忠,其实诚不足道也。
始议削诸侯,盖曰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顾吴、楚实反,而以诛错为名何罪哉?
使为国计,斩一,信可无血刃而解吴、楚,虽非所以令诸侯,姑曰纾目前患,犹可也。
尝按己免为庶人,会欲复按,而窦婴又与有隙,事急投,由得对。
假正以遂奸,岂惟忠不足道,盖罪人也!
班固「虽不好学,亦善傅会。
仁心为质,引义慷慨」。
仁心,不足当也;
引义,时时至焉;
若曰「亦善傅会」,则之情也。
智能先事而谋,、错无所施,自以为得,而不足以免安陵郭门之祸,亦何为哉?
若止上不驰峻坂,却慎夫人坐,塞梁王求为嗣语,而班固与其数直谏,若此则
西汉杂论一 其十 淮南王袁盎劝诛丞相御史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一
乃遣长,载以缁车,令县次传。
袁盎谏曰(云云,):「臣恐其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
上曰:「吾特苦之耳,令复之(云云。)」。
淮南王乃不食而死。
上悲哭,谓袁盎曰:「吾不从公言,卒亡淮南王」。
曰:「愿陛下自宽」。
上曰:「为之奈何」?
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上即令丞相御史诸县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
右《淮南王传第十四》。
七国反,闻劝上以诛御史大夫晁错
当时皆尤,以为权首,而不甚罪,盖七国以诛错为名也。
淮南王反时,上以弟故曰赦之,群臣以法,故曰无赦。
而上自赦之,王不幸道死,大臣何罪?
乘隙以劝诛丞相御史
然则果乱人,喜权凌上者,非但不善而挤之也。
至终不得其死,岂不幸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