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育王堪笑翁 南宋 · 郑清之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问讯瞿昙比丘灵山何似雪山头。
笑翁底事真堪笑,面似靴皮笑未休。
笑翁和尚语录 南宋 · 释普济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一、大川普济禅师语录
前佛后佛,挝涂毒鼓。
笑翁一笑,起死学者。
如稻麻竹苇,若有一语随流截流,此录即是魔说。
笑翁和尚淳祐八年三月 南宋 · 张即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阿育王山志》卷八
维淳祐八年岁次戊申三月己酉朔二十六日甲戌奉直大夫赐紫金鱼袋张即之,谨以薰茗,致祭圆寂王堂笑翁禅师之灵曰:师之道德,渊淳山则。
赞之毁之,皆不可得。
师今云亡,哲人其萎。
事关丛林,非我所知。
忆我与师,兄弟莫拟。
阅三十年,一日相似。
师住南山,我添周行,扁舟绝江。
明发西陵,师亦至止。
其载而归,翠岩之趾。
高风劲节,从容可观。
芬纳堂中,朝游暮还。
我孰世味,山深林密。
粗有乐地,繄师之力。
帝念遗老,尺一飞来。
起废鄮峰,俞往钦哉。
去我五年,相望二舍。
不见兼旬,我心夙夜
半间亡恙,尚拟相从。
何物二竖,乃贼其躬。
旨哉遗言,斯世良药。
不鄙谓余,亦有所托。
遗像山立,英气如存。
嬉笑怒骂,不复可闻。
平生益友,今焉已矣。
拜手几前,老泪如洗。
笑翁和尚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六、《无文印》卷一九
即日季冬谨时,恭惟尊候万福。
八月末烳知客东归座下,尝拜一书。
比客自东州来者,乃云未彻,信乎否耶?
和尚住山五年,中兴再造之烈,玉几未足为高矣。
然土木之兴建无穷,精力之应酬有限,似闻故疾作楚,屡废寝食,岂非思虑营为过度,故致此耶!
罢役养气,以延寿考,承为大法宗盟,此天下衲子之望。
近闻新刻吕惠卿丞相所作《大觉塔铭》,重道尊师,可为后世法。
第或者谓东坡有灵,未必肯之耳。
盖大觉言行,《宸奎阁记》足以尽之。
当熙、丰沿革之际,二公道不相侔,甚于水火,一薰一莸,万世犹有臭也。
亦尝与寺丞商略之乎?
石既刻矣,已无如之何,因笔姑及之耳。
某处此粗安,惟是不得归省,又且时闻尊位不安,不得躬拜床下,甚切怏怏。
拜状草恶,伏乞尊照。
育王笑翁禅师行状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四、《无文印》卷四
师讳妙堪号笑翁,俗隶庆元慈溪之毛氏。
广颡平顶,骨清气豪。
十岁能诵《金刚经》。
从野道钦受释氏学,登庆元三年具足戒,入讲肆习《天台止观》。
久而舍去,依金山息庵观,求离文字法。
三年还京,参松源岳灵隐,不契。
时天童无用全妙喜竹篦陶冶学者,径造其庐。
无用问曰:「行脚僧?
游山僧」?
曰:「行脚僧」。
无用曰:「如何是行脚事」?
师以坐具便摵。
无用曰:「此僧敢来者里捋虎须」!
俾参堂室中,常示以狗子无佛性话。
一日拟开口,无用以竹篦劈口便打,师应声□□云:「大荼毒鼓,轰天震地,转脑回头,横尸万里」。
无用颔之,曰:「是汝本有之事,吾不能以毫末加损若也」。
久之侍香,朝煅夕炼,遂竟其学。
辞去西游,历登诸老门,法无异味,遂回天童。
无用入灭,上首约翁久主报恩,致师分座。
太守程公请出世妙胜一香供无用,迁金文,移光孝。
乙亥大旱,祷雨州治,郡将以道居左偏,师谓释左道右,旧有成法,力争不可,退归雪窦,申明于朝,得旨仍旧乃已。
忠献史卫王以堂牒除台之报恩。
天台旧无律宗,师与大卿齐公议,合十寺为大刹,筑坛场,命负毗尼学者倡南山开遮持犯之法风励新学,至今为定制。
朝命徙虎丘,闽帅侍郎王公以雪峰来聘,事闻庙堂,不许。
王公移书,谓南方佛法不竞,暂借若人作兴之尔。
得旨乃行。
雪峰虽屋大众多,然僻介岭海,江湖之士鲜至,礼文法度视江浙有欠,师作新更始,不崇朝改观。
南中土狭民贫,公家视僧寺犹外府,雪鼓公参费以巨万,师请于朝,特旨蠲免。
地多虎,或暴人通衢,师率众凌晨行道,旦望设冥,厌禳驱逐,著为定式。
人父子相语曰:「微翁,吾其鬼矣」。
雪峰僧堂二,曰留香,曰众香。
师至,众集如海,更辟妙香处之,且斥南人所施金帛敞寮曰禅悦,以便宴息。
三年,卫王使来请开山大慈。
京师高原泉散席灵隐,诏领住持事。
灵隐虽擅山川之胜,而逼近屠沽,贻□林壑,师撤其庐,揭关飞来峰外以限喧寂。
近时住山道人凿山穴塔,多龟食形胜,师谓云居祐禅师所建三塔雅合古制,奏乞禅律户用其法。
明教坏塔卧永安荆棘间,几不免暴露,师斲石屋其上。
冷泉亭卒挟公家势,小不可意则为寺威福,师禀京兆去其籍。
飞来峰旧言有神倚峰为祟,岁时必享以牢醴,否则辄祸寺。
师言非浮屠氏法,设冥易之。
革非去谬,率多此类。
卫王以大慈完美,迫师东征,随其行者皆一时龙象。
师审法立度,去浮务约,虽大智复作,无以易之。
卫王薨于位,师叹曰:「法舟既沉,吾亦从此逝矣」。
庵居上,或往来天衣。
寺丞张公以翠山招致,不就,归隐雪峰
台州使君陈公遣使以瑞岩邀之于道,瑞岩主事师严明,欲寝匿符命,衲子与之致争,有禠衣裂面者。
师勉领寺事,逾月遂行。
无何,江心牒至,监丞史公强之,乃起。
师虽游刃小刹,持规挈矩,若俨临万众。
雅柏堂旧庐于荡阴,行将逸老。
净慈诏下,丐辞不允。
大参余公书来,谓不可重违君命,黾勉绝江。
明年,廷臣奏端、嘉以后牒廉僧众而免丁不加畴昔,欲增常制三之一,荆湖总臣又奏令僧道买紫衣师号,俾以衣号住持。
师以为审如是则千金之子皆可主法,吾道殆矣,奏疏殿陛,上书庙堂,其议遂寝。
诏徙天童,师以生母瞽而耄,侍右无子侄,力辞。
东归,栖迟翠岩□,斥田百亩归西寺,筑堂奉先世香火,岁七月望为忏摩法以赞冥福。
姑苏承天毗陵华藏、四明瑞岩聘命交至,皆坚卧不应。
育王虚席,有旨起师,再辞不许,乃奉诏。
表章大觉,祖述妙喜
方秩然有序,天童除书至,曰:「极弊大坏,天育犹伯仲,去此即彼,固非舍剧得閒,吾方有事于大觉之堂,委而之他,孰任其责哉」!
封章朝闻,俞音夕下。
师乃葺乃理,不徐不亟。
移书荆湖制使孟侯,得钱百万,不数年,内外更张几五之四。
师以育王望刹,表于东海,自昭陵而降,宸章奎画后先照临者三朝,而皇帝宝翰独未有,奏以为请,金榜玉章不逾时而下。
大觉塔铭,吕丞相惠卿所制,刻石东京净因,兵兴以来,东南学者多不之见。
师住山日,客有以墨本献,师即刻之山中。
大慧语要》板于径山者再燬于火,师以起废馀力,复刊行之。
痴绝冲退灵隐朝议士论咸徯师至,诏黄已行,为挟势力者易之。
戊申春京兆大资赵公书来,请再莅净慈。
师旧苦痹疾,至是增剧,作书谢之曰:「既老且病,不能复游人间世矣」。
通守永嘉曹公拉同僚徐公入山问疾,曹公谓:「师病久羸甚,盍致寺事。
当与侍郎颜公议,请于朝,用佛照故事,以东堂养老」。
曰:「去计已决,但待公为别,不敢闻命也」。
从容叙世契,移顷,命纸笔书遗表,作寺丞张公书,援山谷晦堂例,请主后事。
遗嘱数百言,通遗书谒佛事,入祖堂,开语录,建藏塔,丛林典故并不许讲。
书四句偈辞众云:「业镜高悬,七十二年。
一槌击碎,大道坦然」。
置笔与曹公诀别,右胁而逝。
其徒如所戒,后五日,用亡僧法茶毗。
僧众三诵无常偈,维那措火,薪尽火灭,灵骨不倾倚,端坐如生,五色舍利如珠如豆者毋虑千数。
士民淘沙洗泥,皆满所欲。
崇台数尺,夷为平地。
淳祐七年三月二十七日也。
师刚果强毅,公勤廉明,训徒说法几四十年,意小不合则脱屣而去,海内视其去留占丛林盛衰。
建议立论,非兼利天下不为。
宝、绍间,受知君相,以大法自负,论人无恕辞,厉士无恕法,多聚谤丛怒。
卫王薨,异时嫉胜己者或欲困之蒺藜,师不战不祈,卒无所施其术。
晚节末路,言益峻,行益危,道益著,昔之怒者欢以和,谤者信以服。
呜呼盛哉!
尝谓善知识所以标准斯世,行为上,言次之。
数十年来,有言者不必有行,师独回首于万波横流之际,涉世处死,毫发无遗恨者,良以此也。
寿七十二,腊五十七。
度一姓子二百馀辈,得法自黄龙道详而次,皆有闻于时。
言行风旨纪于此者,盖存十一于千百,立言君子或有取焉。
笑翁余参政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五、《无文印》卷一二、《柳塘外集》卷四
公自草莱,一飞冲天
滚滚功名,逾三十年。
身在庙堂,心存佛寺。
观其规模,卫王是似。
出殿丰沛,遭时孔艰。
惠化傍宣,春在花间。
越人累累,白骨重肉。
如富郑公,作青州
皇皇衮衣,东归里门。
扶杖父老,咸告子孙。
今来相公,昔我邻舍。
尔贾于途,我耕于野。
罢争休讼,毋致甘棠。
恐妨相公,凊温萱堂。
天子曰都,东民已化。
盍归乎来,宰我天下!
玉音方至,奄息已灰。
山颓梁坏,畴能不哀?
何人,受知一世。
出幽归隐,曾无二致。
问其安否,访其衰迟。
易箦之后,何能念之!
瀹茗矢词,神交言外。
携手同游,大寂灭海。
笑翁祭母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五、《无文印》卷一二
呜呼!
开九帙之年华,赋一生之康健,母之愈于人者有此夫。
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于是二者,独不愈人,何哉?
某也不羁,出游忘返,置爱别离苦于度外,视生住异灭于一致,不惟以此自勉,且为他人勉矣。
是故梦断故乡,身游江海,不知孰为离,孰为合;
仁义道绝,恩爱情忘,不知孰为母,孰为子也。
虽然,升忉利天三月而后返者,盖未始忘情于是;
某之去净慈、却承天,庸可已乎!
噫,一沤灭而大海风休,片云生而太清容翳,虚伪不根,大率若此。
我将开广大圆照之镜,恢甚深寂灭之场,与吾母游乎其中,息乎其中,归复乎其中。
一生一死,间不容发,盖尝闻之矣;
列馔而祭,抚龛而恸,岂其所闻哉!
笑翁女孙祭祖母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五、《无文印》卷一二
吾家骨肉,陵灭欲无,祖母丁妲,哺我如雏。
岁晚天寒,萧条门户,燕雀过之,亦相惊顾。
方春之初,一妲复殂,更相为命,其祖母欤。
祖母病时,我疾亦革,连床相望,几至奄息。
默祷老天,愿我先之,代我祖母,寿登期颐。
老天谓何,竟夺祖母,虽有我身,亦安用许。
内无族党,外无懿亲,茕茕孑立,形影为邻。
岂无伯父,可依可倚,华发苍颜,相望千里。
言举襄事,翩然来思,云兴鸟逝,又将别离。
我有疾痛,其谁存抚;
我有急难,其谁扶护。
祖母往矣,我忧纷如,一恸永诀,呜呼天乎!
笑翁和尚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五、《无文印》卷一二
道鸣东南,逾四十祀。
大节实行,标准一世。
其节伊何,老松贞;
其行伊何,霜清雪明。
某也不敏,是则是效。
师尝语人,孺子可教。
十年吴越,朝从暮游。
好刚气直,师不我尤。
前年西皈,掩关茅屋。
书来谓我,宴安鸩毒。
乃命我仆,乃申我车,千里重来,小次中都
老墨淋漓,促之至再。
岂不欲往,车颠仆殆。
五峰春晚,客以病闻,曰既亟矣,载驰载奔。
展拜榻前,轩眉相视,曰子远来,乃见道义。
问安侍药,自恨后时,早料及此,亦岂许迟。
病为师忧,贫为师累,追念昔者,潸焉出涕。
我观诸老,夕阳已舂,师又往矣,其谁适从。
乌乎哀哉!
径山两浙笑翁和尚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五、《无文印》卷一二、《柳塘外集》卷四
呜呼!
道在丛林,名在天下,公论在衲子,藐焉后学,何敢睥睨其籓篱哉!
然观其进退出处,措注设施,则万人之杰,一世之师也。
忿教嫉邪,议论不恕,如雷霆无心于搏击,而有歉者适自婴之。
得谤大如屋,孰曰不宜!
向非智识之高明,植立之径正,难乎免于今之时矣。
嗟夫!
嘉定遗老,十存二三,而师又长往。
有志之士不如凛,其众芳日无,群艾岁长,谓恶不必戒,善不必为。
此论一胜,朋千百而从之,圣人之道,其不大坏而极弊也几希。
簠簋五峰之苍翠,俎豆双涧之涟漪。
合万象兮配享,师庶几兮来仪。
笑翁和尚奉安先世祠祝文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六、《无文印》卷一三、《柳塘外集》卷四
为王父尸,职在冢嫡,大经大法,万世遵守也。
祭非其人,其鬼不食,反经合道,圣人有取焉。
天祸我家,宗师既斩,殽兰藉,于豆于登。
有斋季女,惧弗克任,郁彼西寺,敞厥祠宇,爰奉神灵,于焉奠居。
资冥致严,岁有定制,所以反经合道之大权,奉先追远之大孝也。
猗欤休哉!
尊严像设,足以正吾之视;
于烁鼓钟,足以正吾之听。
惟视惟听,乃正厥性。
夫如是则西日明边、大花深沼犹外物也,灵兮钦哉!
笑翁禅师行状 南宋 · 释大观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六、《阿育王山志》卷一一
师名妙堪号笑翁四明慈溪毛氏子。
生有道韵,顶相平满,额广伏犀
甫冠,锐欲超俗,父兄不夺其志,乃从邑之芦山院野庵道钦薙发受具戒。
使遍参,历依金山息庵观净慈肯堂充灵隐松源岳诸大老之门,未泮所疑。
时天童无用全禅师妙喜竹篦勘验来者,特卷裓东还,造丈室,用得之眉睫间,问曰:「汝游山僧耶」?
曰:「行脚僧」。
用曰:「作么生是行脚事」?
师以坐其一墄。
用笑曰:「此僧敢来捋虎须,且令参堂去」。
职师侍香激扬,维劄「尽无用之用」。
嘉定甲戌,妙胜虚席,制使程公覃帖请出世,一香为无用粘。
三年移金山
又三年移报恩。
宝庆乙酉,移虎邱。
明年,闽帅方岩王侍郎请主雪峰
绍定己丑,有诏主灵隐
三年,迁明之大慈开山,移翠岩。
淳祐壬寅,有诏主净慈。
育王久虚席,朝论念迦文真身所在,思能振起者,精择得师。
表辞一再,不许。
淳祐癸卯,领寺,夙弊尽洗,气象一新。
法堂最圮,会其费夥,上出内帑以赐,师倾钵塍,荆湖制帅孟无庵拱又以数万缗助,乃撤旧辟新。
其馀腐桡漫漶,乃葺乃涂。
师以寺昔被遇昭陵而下三朝皆有奎画之笔,今上独未有,乃奏请焉,金榜玉画,交映岩谷。
京兆大资赵公与筹奏以师再莅灵隐,党僧辈惮其严,借势沮之,师亦以痼疾恳辞曰:「既老且病,不能应世矣」。
通守永嘉曹公邰拉同寮徐公献子入山问疾,且谋与制使颜侍郎请于朝,用佛照故事,以东堂佚老。
师笑曰:「吾今日行矣,复何言」。
乃书偈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
一槌击碎,大道坦然」。
掷笔而逝,当淳祐戊申三月廿七日也。
寿七十二,腊五十七。
度弟子二百馀人。
嗣法黄龙道详、翠岩宗古、明因寿岳、连云惟枋、报恩德云、荐福道粲等。
当育王命下之日,师在翠岩,知事往白,涓刚礼仪,师曰:「汝姑去,俟吾报」。
一夕,叶舟从一行一力,昧爽松径,小休于亭,遣报寺曰:「老僧已至,但设堂供表礼足矣」。
太守有不悦于师,一日驺从入山,守绝不与师语,偕至舍利殿,忽问曰:「舍利在何处现」?
师以手指曰:「在此」。
俄绀珠金光发自所指处,一众欣悦,守改敬焉。
初育王有僧名超者,厚于财,死因致讼,财没军资库
至师已廿馀年,方营舍利殿轩,得旨以此充其费,而亡僧之名始脱官籍矣。
平居制行,冰檗长物亦不轻用,惟于补常住资,众缘倾倒,无靳色。
如斲石屋以覆明教嵩之窣堵,尊先哲也。
市田归里之宝严院,以助修期,报怙恃也。
至于重锓《妙喜语要》,补刊《大塔铭》,皆表章正宗而开导后学之事。
其涉世如用行,寓缘如云凝,不低颜以趋时,不屈法以顺人,其为人行事皆无用之用。
又以《语录》一编并刊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