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饮马长城窟行 曹魏 · 曹丕
押麌韵
浮舟横大江,讨彼犯荆虏。
武将齐贯錍,征人伐金鼓。
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
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类聚》四十一。《乐府诗集》三十八。《诗纪》十二。又《书钞》百二十五作魏明帝武平谓歌诗。引弩、五二韵。)。
青青河畔草 五代 · 李从谦
押皓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王孙归不归,翠色和春老(宋胡宿《文恭集》卷三六《宋故左龙武卫大将军李公墓志铭》引。)。
送显忠上人归吴郡 北宋 · 胡宿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风随处起,振锡不留行。
却背嵩云去,迎看淮月生。
禅通少林默,诗得杼(《吴郡志》作苧)山清。
几夕岩窗下,忘眠听瀑声(以上《文恭集》卷二)。
挽庄惠皇太后词 其二 北宋 · 胡宿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晓引禁城西,凝笳怨不归。
月消三让魄,劫尽六铢衣。
巩树寒无色,嵩云惨欲霏。
濯龙门外路,车马更依依(以上清抄本《文恭集》卷二 原编次在《金山寺》和《齐国大长公主挽词》之间,修《四库全书》时删除)。
函谷关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引用典故:白马先生论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
望气竟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
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
符命已归如掌地,一丸曾误隗王东(原校:隗王,今《宋诗纪事》刊本作隗生,考《后汉书·隗嚣传》:长陵人王元为大将军,说嚣曰: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即胡宿诗句所本,刊作隗生者误,附识于此)。
按:以上《文恭集》卷三
送张待诏知越州(《会稽掇英总集》题作送张待制知越)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长安厩吏驭花骢,竹使遥分浙水东。
远势早推贤相子(自注:太傅三当国柄,公常远嫌避事。),任诚真有古人风。
稽山一镇居封内(自注:四镇之山,会稽其一。),阿阁三休耸禁中。
长乐钟声偏怨别,何时同谒建章宫(原校:《永乐大典》载胡宿《寄会稽张待制》诗,惟末二句与此异,云:不及临沧陪置酒,忆君千里寄书筒。其前六句及小注并与此同,今弗复存,附识于此)。
淮南发运赵邢州被诏归阙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一双白璧
天台封诏紫泥馨,马首前瞻北斗城。
人在函关先望气,帝于京兆最知名。
一区东第趋晨近,数刻西厢接昼荣。
正是两宫裁化日,百金双璧拜虞卿(以上《文恭集》卷四)。
寄会稽张待制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长安厩吏跃花骢,竹马遥分浙水东。
远势早推贤相子,任诚真有古人风。
稽山一镇居封内(自注:四镇之山,会稽其一。),阿阁三休耸禁中。
不及临沧陪置酒,忆君千里寄书筒(清抄本《文恭集》卷三 原编次在《九日山阳驿作》之后,因与卷四《送张待诏知越州》前三联同,修《四库全书》时删除)。
函谷关 北宋 · 胡宿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寂寞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谓鸡鸣得放回(以上《文恭集》卷六)。
夫人閤端午帖子 其十 北宋 · 胡宿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彩艾相传禳故气,香茅竞爱结灵芳。
炎洲正觉仙游盛,化国偏知日景长(以上《文恭集》卷二八)。
早秋 北宋 · 胡宿
五言排律 押尤韵
金商才换暑,云叶早惊秋。
大火宵中散,清光日下浮。
凉心遗翠簟,远梦绕沧洲。
蕙圃残香薄,筠溪碧荫稠。
小窗聊寄傲,虚阁镇端忧。
带眼浑移尽,还同沈隐侯(以上《文恭集》卷五)。
谢御书飞白扇子歌 北宋 · 胡宿
圣皇多才复多艺,包牺徒云造书契。
坦然制作侔日星,焕有文章贲天地。
太宗飞白入于神,玉堂四字标奇势。
宝跗一学造其精,圣祖神孙知善继。
万几馀力表全能,三纪体仁成至治。
金壶贮墨奉严禋,往年大揭明堂门。
素龙鳞角俨欲举,白凤翅翼行将翻。
八会辽邈不可见,六书细碎何足论。
仁慈原庙多珍榜,河汉黼黻辉朝昏。
天公常敕六丁护,在在处处祥烟屯。
迩英叨籍侍清切,浴兰每岁逢佳节。
鲛人海底织冰绡,宫工天上裁纨雪。
弥纶宝箑已珍华,泛洒神毫益精绝。
纷如薄雾翳灵芝,淡若轻云拂初日。
免令常侍登御床,就降王人颁睿札。
玉玺封题光姓名,孤臣拜手欢且荣。
旸炎扇暍昭慈眷,夙夜安民彰圣情。
九门才传妙墨出,三殿已觉薰风生。
标章有愧参鸿硕,视草无能裨圣明。
短歌莫尽形容美,微志聊依颂叹声(以上《文恭集》卷一)。
枢密使王某亲侄孙廷年给事中参知政事刘某亲孙男子雅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刘某亲孙男焘并可守秘校制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
敕:国家诞辰,故事,推恩迩列,法得任于门子,礼特优于政弼。以尔等年妙志美,体安节和,本诸惠训之深,稔于宵雅之肄,宜有官簿,用寘京司。祗我恩章,勉于学力(《文恭集》卷一九。又见《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九。)。
「礼特」句:右引作「庆用延于世赏」。
赐梁适特授依前行尚书礼部侍郎知郑州仍改赐功臣制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
门下:褫机政之烦,均屏翰之逸。左右修辅,盖陟恪之久劳;内外肆勤,在眷毗之一体。爰正庭号,用告朝伦。具官梁适,局致夷通,性业开爽,入我英彀之选,参于櫜从之华。召自复门,侍于迩阁,预赞书于明命,备进读于丘坟。嘉谟纳于论思,敏用彰于强济。向图制阃之效,擢贰本兵之司,职典枢机,地亲帷幄。亟参闻于政道,遄敷燮于辰阶。出入五年,周旋二府,苛慝比作,变异重仍,啧有烦言,达于予听。曾淑声之莫建,在清议之弗平,屡上封章,求还印绶。朕思全进退之礼,务崇始卒之恩,参录旧勤,尚仍前秩。以春官亚旅之重,莅黄图右壤之雄,临长郑人,颁录汉诏。于戏!台宰之职,任国之纲维;寰辅之邦,陪京之襟带。往服兹命,尚体至恩(《文恭集》卷二二。又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五,《永乐大典》卷一三五○六。)。
复门:《宋宰辅编年录》作「北门」。
论杨怀敏不当除内侍都知奏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
敕入内内侍、昭宣使、眉州防禦使杨怀敏除入内内侍副都知,臣当草词者。臣闻昔怀敏先任入内内侍省副都知,管干皇城司公事,宿卫不谨,致逆徒窃变,震惊宫闱。向非宗庙社稷之灵,陛下乘舆几殆。及逆徒既获,又不生致,规灭奸人之口。天下之议,罪在怀敏、杨景宗二人而已。臣每念此事,痛心扼腕。陛下仁圣,不忍加重诛,止解内职,令居外任。今因奏事,忽有此命。若再复内侍名职,且赴本任,是不久将复入内侍省之职也。若再居内省,则宿卫之变复未可知。兼条制:内臣都知、副都知之职,有过降充外任,更不许再居旧职。所以防一切之微,诚深远之法制也。伏望陛下令有司检详旧制,追寝今命。法制一坏,复之良难。有此违碍,臣不敢草制。其中书送到词头一道,臣辄封还。伏候进止(《文恭集》卷七。又见《国朝诸臣奏议》卷六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二。)。
诚:原无,据右引补。
论除授宿卫帅臣奏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
臣窃以殿前马步军等帅臣,统陛下爪牙之兵,为陛下心腹之佐,宿卫宫省,拱扈宸极。凡所进任,固先出于圣意,然后参访大臣,公议既同,方可除授。近来内外臣僚,多举武臣管军,此非臣下轻可论荐。汉宣帝时,丞相黄霸荐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太尉,帝使尚书召霸曰:「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霸为丞相,荐高为太尉,以职事言之,未为过举,犹见诘责如此,岂非以太尉掌武之官耶?陆贾有言:「将相相和则权不分,权不分则士豫附,士豫附则国家安」。以此而言,宿卫帅臣,当选谨厚朴忠之人,以总禁旅。不宜轻用论荐,以收私恩。或任非其才,则开隙生事。国之利器,所宜慎重(《文恭集》卷八。又见《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五。)。
「受」、「对」二字原脱,据《汉书》卷八九《黄霸传》补。
首楞严经吴兴集解序(〔一〕 嘉祐四年七月)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卷首
夫经者,传道之器,复性之路。妙有之韫,固息于名言;解脱之说,弗离于文字。因心以会道,见月而遣指。圣者有作,明者能述,微言之绪,继继不绝焉。《大佛顶首楞严经》者,迦文转物之机,庆喜开权之教,实第一之义谛,不二之法门也。原夫真心常住,本体无生。三界缘兴,始由于妄念;一精体变,遂汩于前尘。色相外冥,心目随转,涅槃迷而生死作,菩提昧而烦恼兴,流为众生,溺于浊劫。如来哀其然也,为说斯经,近取诸身,诱致于性。除攀援之妄,七处而推其心;破封执之迷,八还以研其赜。以至飞光左右,宝手开和。显真性不动之妙,展观智无涯之照。洞诸根之幻妄,识自心之广大。则是经也,以三摩提为根力,以六入为藏性,真如常遍,妙用在前。无法而弗圆,无入而非道。所谓證金刚三味、超妙严之一门者,不其然乎?当是时,佛尚住世,人未去圣。室罗筏之会,千二百五十人,皆是大阿罗汉,妙堪遗嘱,故佛与之说法,其言简,其旨明,直破咎根,不存枝叶。而阿难詶诘,犹多悲泪。《系辞》云:「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乃知大权起教,不为佛世众生,正忧五浊末世耳。先是唐神龙初,制止宣译,宰相房融为之润文,笔高语奇,音旨清畅,冥契佛志,绰同神会。乃知大经因缘,岂偶然哉!宋长水大士子璿,解行高妙,名称普闻,特禀圆机,振发大教,为之注解,王丞相冠其篇。福唐可度,亦复胜流,尝笺了义,夏英公序其首。吴兴大士仁岳,辩才无碍,多闻第一。道力全于正定,智性了于真空。栖神斯文,入佛正解,多历年所,广集言诠。有若资中、兴福、孤山、槜李、真际诸家之文,即正经之说,傅致其上,仍以地著,各以义解,独于己说,标为「私谓」。总成十卷,题曰《集解》,莫不文义璀璨,华梵宣明。亦犹室中千灯,多光互入;堂下六乐,正声相通。鼓吹大经,藻火圆教。噫!佛灭后仅二千年,经至于唐,又四百年,而教始兴于宋。神僧大士,精文密旨,续佛慧命,为世导师,津梁未来,药石病者,法施功德,岂有涯哉!后之济彼岸、入法界者,当以此解为舟楫、为门户云。嘉祐己亥七月十一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左司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判馆事、兼判尚书礼部、提举在京诸司库务、上骑都尉、安定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胡宿撰。
回天台梵才大师书 其一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宋景文集》卷五○
惠新诗,格力老雄,不任钦伏。偶答《秋兴》十章,并邀翰长胡武平同作,聊助道斋清讽。此乃掉战,公更当出师否?噱噱。诗序中有「公资能诗」,今石刻乃「公资于能诗」,若添「于」字,不成语,切冀灭去。
辞定策迁官奏(治平元年闰五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四、《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一、《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七、《古文渊鉴》四四
臣伏为今来恩命出于殊常,面辞者三,上文字奏免者再,于今未闻报可。此盖天听高邈,愚衷未达,不避烦渎,须至更尽区区。伏惟圣明曲赐垂纳,非独臣之幸也。臣窃闻制词叙述陛下即位时,以臣方在忧服,无可称道,乃取嘉祐中臣在中书日尝议建储,以此为效,而推今日之恩。此乃当直学士执笔之际不得其词,遂巧为之说,然迂远已甚矣。嘉祐中,臣虽曾泛议建储之事,仁宗尚秘其请,其于陛下,则如在茫昧杳冥之中,未见形象,安得如韩琦等后来功效之深切著明?假如取臣前议为劳,此特丝毫之微,何足加赏。今陛下录臣先帝时微劳,曷若报皇太后今日之大恩?恭惟先帝无子,立陛下为嗣,中外皆知当时尽出皇太后密谕,料陛下亦自知之。又窃闻陛下初立为皇子,召居禁中,其时先帝为左右奸人所喋,不无小惑。内外之人,以至陛下旧邸诸亲,无一人敢通信问者。陛下饮食悉皆阙供,皇太后亦不敢明然主之,但晓夕惶恐,百方为计,偷送食物之类者甚多。陛下岂不省之乎?洎先帝晏驾之夕,中外惶骇,皇太后立陛下于仓卒中,天位遂定。无何,三两日后,陛下以积忧成疾,天下万务无所禀决,大臣列奏,请皇太后权同听政,此决不是皇太后本意,盖不得已从大臣之请也。陛下才康复,皇太后即日还政,退居深宫,此天下之人有识无识尽知,皇太后始终无所负于陛下也。臣自去岁六月初被召还朝,充位枢府,凡百机务,先于陛下处奏定指挥,次至帘前关白而已,并无一字可否,一依先得圣旨,如此者凡近一年。此足见皇太后尽至公之心,不以尊且亲有所凌压,而辄生异同也。臣又思皇族中,于仁宗洎皇太后,校其亲疏,与陛下同者多矣,就众多中独取陛下为嗣,今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其为恩德,可与天地比其高大。陛下如何报答,则可以称副?而反于仁宗不能谨祭祀,于皇太后不能备孝养,此皆人子常分,尚多阙失,况敢更望他有所报乎!陛下向者服药,天下之人自不惊怪。今陛下清明刚健,专决万务,而祭祀孝养之阙,殊无增加,皆如故,朝廷臣僚始知陛下孝心果不至,非疾恙使之然也。臣实不谕圣意何缘而若此。若为仁宗尝有小惑,则陛下终不得立矣,是所惑不能害陛下大事。若为皇太后不当垂帘,则又元因陛下服药,从大臣之请,况复今来已尽还政于陛下矣,垂帘终不能分陛下之权也。臣潜料二大节当其时皆陛下所不乐者,不能不慊于心也。然今则二事已过,尽可释然,岂宜蓄怀为恨而终不可解耶?《谷风》所谓「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者也。此是刺周幽王诗,陛下岂可忽虞舜之大孝,慕幽王之乱风?臣甚为陛下痛惜之。皇太后垂帘日,尝谓臣与胡宿、吴奎曰:「无夫孤孀妇人,无所告诉」。臣等共闻此语,实为伤心。窃料中书亦闻其说。又向者窃闻先帝诸公主,陛下易其所居,以安己女,此知者尤甚动心,亦未尝闻陛下略加恩煦。恭惟先帝临御天下四十二年,仁恩德泽入人骨髓,以至遍及虫鱼草木。臣事先帝亦三十馀年,自布衣擢至首相,其恩德可谓至大,今日不忍见其孀后、幼女失所如此,而臣反坐享陛下迁宠,还得安乎?仁宗与皇太后于陛下有天地之恩,而尚未闻所以为报,臣于陛下不过有先时议论丝发之劳,何赏之可加?陛下忘天地之大恩,录丝发之小劳,可谓颠倒不思之甚也!大凡以仁恩道德感人者,其所感深;以爵位金帛感人者,其所感浅。深则人至死不忘,浅则人有时而移。惟愿陛下外则以仁恩道德训天下、结人心,内则以纯孝恭恪奉仁宗、事太后,则臣虽歠菽饮水,奔走陛下左右,以死无悔;茍未然也,陛下虽日加爵位金帛之宠,臣终不感恩,亦万无可受之理。臣又念天下事粗存祖宗法制,百官行之,万方奉之,况陛下方在谅阴,未烦圣虑。其所急而宜先者,惟是仁宗一后五女,所谓孤遗,而百官万方力不能及,其休戚只系于陛下一人之手者。切在陛下照恤之,恩怜之,则天道助,人情归,子子孙孙自然享福无穷矣。夫幽则有天道,明则有人情,陛下勿谓天冥冥而无所闻,人蚩蚩而无所知,遂不顾恩义,略无畏惮也。臣谓幽明之间,天人之道,昭然甚可畏也。自古盛明之君,未尝不钦天道,顺人情,则国祚长远;昏乱之主,未尝不逆天道,背人情,则国祚短促。祸福之来,疾如影响。陛下若都不以天道人情为急,而但务从己之所为,异日别致忧患,则非所以主持宗社之计也。恭闻陛下在藩邸时屏去声色杂伎艺,惟留心经史,遂博通古今之学,诚一代之英主也,而何独于仁宗、皇太后孝心有所不至如此之甚乎!臣赋性狂愚,不识忌讳,谨此辞免恩宠,妄进瞽说,惟圣慈矜容而纳其一二,不胜大幸。
送胡学士知湖州(原校:一本云送胡宿武平学士 庆历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十四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武平天下才,四十滞铅椠。
忽乘使君舟,归榜(一作艕)不可缆。
都门春渐动,柳色绿将暗。
挂帆千里风,水阔江滟滟。
吴兴水精宫,楼阁在寒鉴。
橘柚秋苞繁,乌程春瓮酽。
清谈越客醉,屡舞吴娘艳。
寄诗毋惮频(一作烦),以慰离居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