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宋竹溪先生吴公传 宋 · 葛邲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八
公讳俨,字益恭,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明州鄞县
三十二年恩升修职郎隆兴元年获强盗,改承事郎
乾道二年差知饶州安仁县四年宣教郎
淳熙元年奉议郎通判邕州
五年承议郎,被召上殿,除知州广南西路安抚都监提举钦廉等州盗贼公事、沿边溪洞都巡检使提点买马事。
亲老丐祠,主管台州崇道观
六年朝奉郎十年致其事。
淳熙十年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
公天资雄浑,学该体用,高远而不为迂,切近而不为陋,上下数千年间,世变升降,制度因革,灿然若指诸掌,出入诸子百家,天官稗说,靡不洞究,发为文辞,每一引笔,若飘风骤雨,不可止遏。
公英迈慷慨,忠义激烈,虽穷居厄处,抱膝长吟,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隆兴天子锐意北向,效奇献策者无算,公独怃然曰:「是碌碌者,钓取爵位耳。
使吾得当一面,提精兵数万,必擒颉利,以报天子」!
盖公平日之志也。
公之才足以佐理天下,而不得居卿相之位;
公之气足以并吞胡虏,而不得任鈇钺之寄;
公之节足以挥斥奸慝,而不得纲维国之风宪
公之文足以磨光云汉,而不得黼藻国之纶綍;
公之命固有所制,然孝尽于亲,道信于友,名尊于身,孰得而制哉!
观文殿大学士广陵郡葛邲(《吴文肃公文集》附录,明万历刻本。又见《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一。)
磨:《宋元学案补遗》作「麾」。
书先公赐谥敕牒后嘉泰三年三月 宋 · 吴洪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二、《台州金石录》卷七、光绪《仙居县志》卷二一
先公少师葬之明年,诸孤请易名于朝,诏下博考功议,赐谥「康肃」。
诸孤祗承,告于墓下,将镵诸石,不幸伯氏津、二弟洎、深即世,迟叙颠末,识之左方。
洪等□念先公平生大节,唯以企慕古人为心,忠□□□形于爱君忧国者,自韦布时已挺挺不诡随。
大学□□,人以豪吴称之。
二圣北狩,先公有「中秋对月忆君□」之诗,闻者许以忠义。
少君宗公泽有时望,慷慨恢复,赍志而殁,先公哭之哀,作诗数百言,人尤传诵。
初尉乐城丞相永嘉,时与游从。
逮历馆阁而秦方枋用,先公独退嘿若素昧然,竟以□□者三十年。
绍兴之季岁,始由言路上从班□□□□渊鼎贵,又与陈公俊卿避而远之,一时□□语得士者必□陈、吴。
凡所上奏,鲠直危切,大要以脩身正心敬天仁民为本。
至于趣视师以力进讨,留驻跸以励诸将,表节义以振风俗,前后所论,切中事机,虽触上下之忌讳,犯臣子之难言,而忠义□激,不暇身谋,盖得于天性不可渝者如此。
若乃立功藩绩,几浃吴楚,此人皆知之。
其出处终始□□太常考功之议,洪等又以闻诸侍旁者,因纪其实,申诏后昆,咸勉于奋,以毋负义方,以归报上赐焉。
嘉泰三年三月□日,男朝请郎通判绍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赐绯鱼袋沃,奉直大夫、前知绍兴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仙居县开国男食邑五百户敬志。
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李公墓志铭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一、《西山文集》卷四二、《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五、《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一
宝文阁待制李公既没,其孤洪宗为书赴某于西山精舍,且请铭。
某曰仆非能铭者也,矧方俨然在衰绖中,敢辞。
洪宗书再至,援昔人故事以请甚力,某滋不敢当。
顾念昔者假守温陵时,公与故宝谟阁直学士杨公炳、今显谟阁直学士傅公伯成,以法从耆德居里社,年皆垂八十矣,泉人号三大老,岁时宴集,庞眉华发,奕奕相照,若图画中人。
某以后进从之游,盖相与欢甚。
洛阳之别,意各黯然,视公色尤若眷眷者。
江西来归,公数以书问生死,今才几时而遽不起乎,则为潸焉出涕。
而公之言行事迹,傅公实状之,某虽不能铭,然赖傅公之文,足以传信行远,用不复固辞。
盖公生中原名族,能以文学政事世其家,而清白廉介之节,终其身不少变,世之称公者以是而已。
至于立朝正色,能言人之所不敢言,则世或未之知也。
开禧初元,公自湖北召对,首论建事立政,必广询博采,以尽下情。
因言朝廷政令之更变者数事,且曰此特其小者尔,有大此者,苟不谋于众而遽欲革焉,人言未同,人心未一,殆恐发之易而收之艰。
韩侂胄用事久,欲弄兵倖胜,以固其权,人情汹惧。
邓友龙辈以从臾傅会据要路,异论者辄斥,帷幄近臣,噤不敢发一语。
公新从远方来,顾抗论如此,识者韪其忠。
迨进贰版曹,又以居献纳之地,有大利害辄尽言于朝,亡所避。
既兵败于外,邓友龙以首事生衅、苏师旦以谋将纳贿,皆坐逐。
公以为犹在善地,未足塞责,移书侂胄,乞敷奏,显正其罪。
且谓圣上宽仁,若未忍即加诛戮,亦宜更议远窜,以解天下之愤。
侂胄虽勉绌二人以逭谤,而意常庇之不衰,故士大夫以公言为难。
权臣虽不怿,然惮公之辞直,弗敢怒也。
更化后,迄如公言。
呜呼,公其可谓刚正笃实之士矣!
予故表而出之,以示当世云。
公讳訦,字诚之,系出唐郇王祎。
郇王十一世至汉宰相涛,仕本朝为兵部尚书,又四世至驾部郎中、赠太子少傅讳景山
子六人,曰昭玘,元祐间起居舍人
其季曰瑑,则公之曾祖公也。
世居济之钜野
建炎中文肃公避地于泉,因家焉,今为晋江人
国朝以文治天下,方全盛时,名臣辈出,率由文学选。
元祐内相眉山苏公为天下宗师,中丞高邮孙公亦时伟人,右史游苏公之门而悟作文之法于孙公,渊源所渐,至文肃公宣和间颛内外制,文名盛天下。
建炎中兴,虽由忠力位执政,一时大诏令尚出其手,故李氏号文章家。
公逮事文肃公,然尚幼,于诸从兄弟年相若者,已独崭然见头角。
大中公既以疾不仕,望其子甚切。
公早慧,知奉承大中意,日勤于呫哔。
年寖长,益务博览书史,采摭前文人所造语及奇字险韵,备作文之料具,日矻矻不休。
其为文下笔辄千言,赋诗,他人方储思,已成篇矣。
年十三,用文肃公休致恩补承务郎
既冠,监潭州南岳庙
会朝廷始严铨试法,中之,调兴化军仙游丞。
年虽少,已有能声,诸台多委以事。
主管南外睦宗院,时有以南外宗鬻酒之弊闻于朝,更选任前度支郎赵公不敌宗正,革去掊敛积蠹。
宗室女有年长未嫁者,悉择所配,令有所归。
公多所建白,史文惠当轴陈正献梁文靖咸以书荐公可用,将以二令处公。
公以亲养不乐远去,求通判漳州以归。
漳旧号闽中道院,为倅者又多以迫为嫌,事非部使者所诿,漫不可否。
公悉心以佐其长,钜细无所隐。
时剧寇沈师既平,而他盗相挻于邻壤,公被帅檄为防备,郡以无警。
忠定赵公以其事闻,且乞用公知汀州,事虽不果行,而当路由是益知公才,遂擢知黄州
孝庙临御,久益励精,边郡尤不轻畀。
宰相初以公姓名闻,上问如何人,宰相以有吏能对,可之。
公既对,首论边郡数易之弊,乞仿汉制令郡守兼领武事,遵祖宗久任边将之法,上意甚悦。
将赴郡,赵公时再帅闽,谓公曰:「黄边江,贾舶至,困于重征而舟无所泊,多以风涛坏,盍求所以为泊舟之所」。
公至,首访利病,会岁饥,遂以官钱募饥民,开内澳六百丈,民不告病而商客以济,治以最闻,部使者交荐。
任满奏事,乞于冬水落时,凡沿江沙浅处增置守备。
光宗开纳,询问甚悉,公奏对亦详,遂至移刻。
玉音谕:「卿退条具以闻」。
公复条上。
闻者谓将用矣,会宰相留公丐罢,待命于郊,公对虽称旨,无将顺上意者,以公知潭州
未上,丁太中公忧,服阕,知袁州,为政如在黄时。
江西号粳稻之乡,然民无贮蓄,一遇俭岁,常平所储既鲜,又必关白使者,待其符下,每患不及事。
公撙用度,凡厨传苞苴等事一切不为,既有馀则储米,几二万斛,名之曰州济仓,春夏籴贵则发以粜,秋冬收成复积之,如常平法。
朝廷知公治行,用为夔路提点刑狱
未几,除转运判官
蜀四路惟夔最崎岖山峡间,民贫窭然,水耕火耨,官茍无扰,亦仅仅足。
公约束郡县,省追胥,理冤枉,禁苛暴,一切以静治,人用率服。
置司夔,于属郡有鬻盐之利,岁计取足,羡钱犹多,吏或不良,以羡为市。
公悉以代上供之虚,桩补纲运之隐没,几二十万缗。
荆湖北路,兵衅将启,调度多属之王人,而外计实任转输之责,公选用属吏,钩考稽隐,计事无乏。
会摄总饟,前使者盗用库钱二万缗充馈赂,至以买妾,将为欺隐于官文书,未及而死,吏皆惧累。
公以其死也,不欲暴其事,密闻于当路,以其缗为应副其丧事而已,人以公为长者。
召对,除吏部郎,迁大理少卿,寻迁卿。
会诏狱辞所连有当权及时宰所仇者,欲因中伤之,公无所观望,案上复却,弗顾也,卒获其平。
廷尉三年,每狱上,虽以情法酌其轻重为当,必白于庙堂,曰:「有司但知守法,朝廷当从宽典。
若有司欲骫法,是恩归于己而怨归于上,朝廷欲尽法而行,则又人无所措手足矣」。
其言委曲而不激,故多施行。
寺修断例,久而未就,公乞颛命编修官,且立程限。
又以例四万馀,汎然无统,难于遍阅。
若徒流罪误有出入,有司处断虽或过差,未至相远。
至于当死而生、生而死,其相去殊绝。
请以大辟案分为十,其七编丽死比而获生者,以示好生之仁;
其三编附生比而论死者,以存止杀之意。
前此未有以为言,自公发之,号称职。
未几,权户部侍郎
方时多事,调度百出,公尽心于其职。
部旧有总辖司,以钩考五子司钱物出入之数,知其虚实,后废,公请复置之。
吏率恶其害己,郎官有不快意者中于言事官,遂以论罢。
朝廷知其诬,不半岁授祠禄,再阅月起帅广西
江西李元励未平,连湖广数路皆警,公分遣兵戍,措置寨栅,谕集土丁,据守险要,盗不能犯。
其治郡一以宽厚廉靖为本,而积年逋寇,设为方略,督责悉擒,连岁大稔,边徼无事。
集英殿修撰,继升宝谟阁待制,且因任焉。
公力求出外,遂以敷文阁待制知建宁府
建俗剽悍,轻于杀人。
有斗者,公责旁人谕解其争,且明长少上下之分,俾知有礼。
方楮券称提之令下,部使者奉行过当,或计物力科买,或责兑券之家,日约以若干钱,或欲尽官帑所蓄兑于民,以昂其贾。
公以民既遍受其害,官亦将空虚,多尼不即行。
或谗诸朝,谓公害称提之政,然闽中自更币后,为政者争事苛急,而告讦之俗兴,编民贸易小不如法,辄坐黥隶没入,由是畏楮如毒虺,得之者惟恐推去不速也。
自公下车,行其所无事,然后人视楮为可用,无复前时疑畏之患,要为有功于称提者,而朝廷未之知也。
因公丐罢,命进职三等,奉万寿祠以归。
既退居于家,始买地临河,更宅劣可居,筑楼东偏,扁其下曰「臞庵」。
对河为圃,手植花竹,日徜徉其间。
性不饮,客至,赋诗奕棋而已。
祠帙满,告老,上命复畀祠者再。
嘉定十三年十月八日甲子,以疾卒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七,积阶太中大夫,职宝文阁待制,爵陇西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致仕进通议大夫
遗奏闻,赠宣奉大夫
曾祖瑑,故朝请大夫,赠少师
妣仲氏,赠镇国夫人
孔氏,赠郓国夫人
祖邴,资政殿学士左中大夫,累赠太师谥文肃
妣任氏,赠鲁国夫人
考紃,承议郎,累赠太中大夫
妣陈氏,赠硕人
公娶陈氏,再曾氏,并赠硕人
子二人:长庆宗,迪功郎,早世;
次洪宗,承务郎,前监福州岭口仓。
女五人,进士谢汝嘉承奉郎湖州归安县丞梁侹、迪功郎前监台州黄岩盐场子厚迪功郎福州左司理参军傅齐、进士诸葛琰,其婿也。
孙男三人:龛,迪功郎、新兴化军莆田县主簿
集孙、寿孙,尚幼。
洪宗以是年十二月十六日壬申,奉公柩归于南安县上塘村之原,从治命也。
有《文藁》七十卷、《续通鉴长编分类》三十八卷、《谈丛》七卷,藏于家。
初,公其家世文儒,少年励志,欲由科第进,诸兄弟方以文争胜不相下,伯父万如先生缜独爱公,授以手所校《西汉书》,曰:此予平日所用心,子侄非好学不以畀也。
公朝夕读,益从师友学为举子文,三预漕荐,一为榜首。
再试礼部,不第,遂弃去不复为,而剸以他著撰及吏能取知诸公。
其学问虽不颛名一家,独谓二程先生发明圣道之传,盖汉以来儒者所不及。
实生于黄,遂于黄立祠,且求朱文公先生之文以记之,推原本始,以示学者趋向。
居官不为诡激,而可以惠利者无不为。
其大者固已大书深刻,其小者若漳之建庵宇,给閒田,以便往来,黄之创瓴屋,居戍兵,以省科扰,袁之宽过税,优行商,以免寇害,在夔在,建营丛冢,以葬流尸,筑铨馆以待寒士,架舆梁以利病涉,积羡钱以赈无告,治道路以便行旅,蠲逋税以宽民力,不可殚书。
性疏通易直,所至不求官吏短长,部使者有所施为,可行则行,不可行亦以书顺导之使知悟,贤者多乐从之,执己见者间以取怒。
守黄日,转运使者严伪钱之禁,公谓私钱与官钱杂用已久,一旦骤严禁,公私折阅多,人情不安,在边郡为非便。
漕怒,以公为纵盗铸,公恬不恤,已而漕竟以此罢。
广西地旷且远,吏鲜奉法,杨公方时将漕,性廉介不可干以私,而嫉恶太过,发摘多,官吏重足而立。
公以臭味之同相与厚,然意以为治道去太甚,遐方僻壤,士大夫一遭按治,至有全家流落不能归者,亦当时有纵舍,由是未尝以小过按吏也。
建宁,卒以与使者议不合而去。
盖其志在于惠养小民,全安下吏而已,利害则不问焉。
文肃公薨,未谥,淳熙中,近臣言及叱苗刘事,孝宗嘉叹,特令定谥。
事下奉常奉常采《谥法》「应事有功」,定谥文敏
公谓建炎叱折凶渠,褒诏具在,叶谋复辟,忠烈峣然,岂曰应事,既登朝,请改之,遂更用奉常考功之议,易敏以肃。
又以文肃公遗藁久未流布,惧岁月逾远,易于散逸,锓木于黄,朱文公实为之序。
墓隧之碑未立,谒于周益公,公既铭之而复亲为之书。
文肃公虽寓于泉,以其左僻,有意洪饶之居,公买田筑室于豫章,俾次子居之,名其堂曰成志,而身归温陵奉坟墓。
凡子孙所以显扬先烈而继其志者,靡不竭尽其力,可谓能孝矣。
家居守俭约,不以一事紊官府。
任子恩,既官其子及长孙,遂于诸妷中择好学而文者亢宗奏之,然后官其外孙曾孙。
文肃公居泉,仅有埭田,岁租千斛,五房共之,至公悉推所当有以予贫者。
宗族及外姻之婚嫁死丧,多随力赒济之,所以奉养则泊如也。
年踰六十,即制衣衾棺敛之具,前五年卜吉壤,营寿藏,命之曰乐丘,时造焉。
秋九月属疾,己卯晨起,曳杖逍遥于门,见者谓其良已。
后九日,子侄环侍,命坐,语如平时。
诸侄退,甫及门,已溘然而逝,闻者伤惜之。
惟李氏自乐静先生以昌言直道入元祐党籍,厥后代有显人,至公上承累世绪业,遂历清贯,为天子侍从之臣,斯亦荣矣。
然使公平生所历或少自畔于先训,虽袭紫传龟,显融奕奕,以之衒俗可也,岂昔人所谓不朽者哉!
教衰俗圮,士大夫出身名阀,妄自菲薄以污辱其先者为不少矣,故某于公重有感也。
若是,予焉得不铭!
铭曰:
维古之人,世德是贵。
爰暨末流,以禄相侈。
抑抑李公,奋于名家。
一节初终,如玉不瑕。
昔在沧州,清醇亮直。
亦有云龛,毅然正色。
元祐大论,建炎忠勋。
奕叶相望,郁乎清芬。
公曰艰哉,曷继前烈!
纫兰,漱芳濯洁。
退然其容,山泽之臞。
义激于中,可敌万夫。
噫嗟柄臣,盗弄戈甲。
公独从容,遏其芽檗。
惟恢首衅,惟冀鬻官。
可使斯人,善地是安。
言虽莫售,闻者增气。
大化既更,迄如公议。
逆逆龙鳞,撄之匪难。
料虎之头,厥惟孔艰。
人谓公荣,簪笔持橐。
孰知公心,优繇一壑。
容膝之隘,视犹广居。
之东,所晒者书。
荡节鱼符,汉淮岭蜀。
有田一廛,泰然自足。
世教日沦,夷祖蹠孙。
谁如李公,不辱其门!
乐哉斯丘,公斯自卜。
郁郁佳城,芃芃松柏。
铭以昭之,过者必肃。
竹洲文集序淳祐七年十月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五、《竹坡类稿》卷一、《竹洲集》卷首、《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一
尚论人物,当自其世观之。
建、绍、乾、淳间,人才项背相望,于斯为盛。
吾郡竹洲先生吴公气盖一时,名声大振,事业亦隽伟,大略见于龙川陈公赠言。
其文章则雄深古雅,蔚有先汉风,非若世之务艰险以为奇,事雕镌以为新也。
士及门径,指授作文,皆有法度,往往多为闻人。
端明程公亦已铺陈而摛张之,不知此皆先生之细耳。
先生张南轩诸儒先交,渐磨薰陶,文行兼备,而尤孝于亲。
姑取一事评之。
方自永宁郡终更对,孝皇奇之,即日擢守邕筦,且促趋成,骎骎乡用矣。
以亲老迎养弗便,愿寻香火之缘。
爰即所居葺园池亭馆,日具壶觞,招致其亲所素相好者,徜徉其中,以为亲娱。
时作歌诗,父子自相属和,将终吾身焉。
夫人生莫乐于得君,今一言寤主,立命往镇南邦,非乐欤?
人生莫乐于行志,生平慷慨,有志事功,是行也可以一展抱负,非乐欤?
先生不以结万乘为喜,而以得遂事亲之情为喜;
不以行吾志为快,而以得尽爱亲之道为快。
其自处于寂寞之滨,未尝有几微见于颜面。
是举天下之乐,无以易其娱亲之乐也。
殁五十有六年,当嘉熙三年,一夕见梦其曾孙资深曰:「内相公序吾文固美,而未及吾孝行,何耶」?
端明先生内相云耳,此其一念在孝,死犹不忘,岂徒乐以言语文字闻于世而已?
杜工部以世人误读其《八阵图》诗,亦见梦坡翁,亟自解说。
先生之见梦不在文词,而在孝行,不以语他人,而惟以语其云仍,贤于工部远矣。
是可不书,为文人才士者告哉?
圣天子方以文孝移风俗,资深既裒集遗文,囊封上进,以备乙览,而每见其父铉,每见必惓惓,属为书此梦焉,是真能世其家者,宜牵联得书云。
淳祐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后学吕午书。
兰皋集跋淳祐九年五月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五、《皕宋楼藏书志》卷九二
兰皋吴君元伦,以《吟编》三十首见示,予读之,如「萤光水上下,林影月高低」;
「箪瓢自钟鼎,风月即勋名」;
「草色迷幽径,禽声出晚山」;
「高峰明落日,危石响幽泉」,此五言之佳也。
「轻薄杨花芳草岸,凄凉杜宇夕阳山」,以咏晚春
「幽梦长随明月去,寸心难逐片云通」,以和友人见寄;
「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便说君」,以题林和靖墓。
此七言之奇也。
至《题友人幽居》、《小槛》、《秋窗》、《九日》,与《渔父》、《闻莺》等作,皆全篇有思致。
以三十首之诗,而句妙已如此,他可概见已。
始予每念竹洲先生以文章行义惊动一世,岂无有能继家声者?
近岁逢原以诗鸣,实先生曾孙。
兰皋先生之孙,吴氏世不乏季子矣。
虽然,「未说因风翻柳絮,须看和月上梅花」,非先生《雪》诗乎?
「人家深蔽树,野水阔浮空」,非先生弋阳道中》诗乎?
其《在郡城与客夜坐达旦》诗曰:「淡月微云对倚楼,无声河汉自西流。
高城忽起《梅花弄》,散作晴空万里」;
其《以乌纱巾饷客》诗曰:「落托乌纱垫角巾,已将清泚涤京尘。
请君便漉渊明,醉后从他雪满簪」。
词意清新,而豪气勃勃不可遏,直与坡、杜相周旋,一洗之寒瘦,真可畏而可仰也,敢为兰皋诵之。
淳祐九年五月望日,竹坡吕午书。
按:《兰皋集》附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进曾祖吴儆文集表 南宋 · 吴资深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九、《皕宋楼藏书志》卷八四、《新安文献志》卷四一、《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一
资深言:臣曾祖臣儆所著文集二十卷,缮写成帙,谨诣登闻检院投进者。
裒辑陈编,怅祖风之悠邈;
遭逢圣世,希宸渥之褒扬。
进渎阙庭,退忘鄙野,臣实惶实惧,顿首顿首。
臣窃以唐宗睹故笏,犹思魏徵之贤;
孝庙序遗文,诞锡苏轼之谥。
或眷求于数世,或褒表于再传。
伊人之怀,惟道所在。
臣伏念曾祖臣生而坎𡒄,志则激昂。
抱膝长吟,以而自许;
著书垂世,非则不谈。
才狭垓纮,气吞中外。
单于之颈,视表饵之策非疏;
淮南之谋,于社稷之臣为近。
挺若伟节,著于当时。
载观乾淳之间,实号人物之盛。
朱熹鸣于古歙,张栻显于长沙,浙左二吕之典刑,江西两陆之标致,靡不相友,咸与齐声。
故在胶庠则其行尊,历州县则其用显。
府台论荐,交章公车,旒扆叹嘉,兴思当宁。
虽怀才之甚远,竟赍志以莫施。
然礼乐彬彬,尚多河汾之弟子;
而日月炳炳,犹存屈氏之《离骚》。
傥待时而获彰,庶流芳之不泯。
恭惟皇帝陛下纲维治统,寤寐英贤。
钜鹿良将之名,思得复用;
读《上林》、《子虚》之赋,恨不同时。
盖尝振发潜光,褒录往哲,凡曰先臣之雅旧,皆蒙谥典之徽称
忍令太阳之华,尚遗枯骨;
独使九泉之恨,空结营魂!
臣陨涕潸然,缄书惕若,敢冀燕閒之赐览,特昭鸿霈以易名。
地下修文,死犹可作;
效身后之结草,义其敢忘?
臣所缮写曾祖臣文集总为一十册,谨囊封随表上进以闻。
臣冒犯天威,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臣实惶实惧,顿首顿首,谨言
嘉熙二年十一月日,徽州布衣臣吴资深上表。
吴文肃公文集跋端平元年 南宋 · 罗任臣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六○、《吴文肃公文集》附、《皕宋楼藏书志》卷八四
文以气为主,盖其气以光大,则发于词华光焰万丈,有不可泯没者。
竹洲先生邕帅吴公,自蚤年与伯氏国录公以雄味正声鸣其文于庠序,独步一时。
及施之于政,皆光明隽伟,绝人远甚。
惜其所养如此,曾不得一日立朝,以摅所学。
任臣自幼知诵其文,则意气兴起。
犹恨生晚,不及趋隅执业,身亲而炙之也。
《竹洲集》近世始刊出,遂获尽观其全。
英伟豪特之气,尚峥嵘简策间,要皆本于道谊,确然有补于斯世,非外强中乾,哗世以取名者也。
昔人谓廉颇蔺相如死向千载,凛凛犹有生气,愚于竹洲先生亦云。
端平甲午南昌罗任臣谨跋。
竹洲重葺仁寿堂 宋末元初 · 吴锡畴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抗章当日勇辞荣,三咏循陔世念轻。
娱悦高堂仁者寿,壅培遗植圣之清
云涵翠葆添新荫,秋逼青琅戛旧声。
故址依然成栋宇,水心题扁尚晶明(自注:先文肃建以娱亲。)
金朋说碧岩集序 宋 · 程若庸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六七
在昔庆元初年,侂胄窃柄,引用同类,摈斥正人,而于子朱子嫉忌无已,肆谗诬伪学攻之,籍其朋友门徒以为逆党,罗网禁锢,大加贬窜。
犹不足以快其心,又下漕司,凡荐举改官,令上状牍,自陈非伪学之党,方得擢用。
呜呼!
斯时也世道如澜,仕路如燬,莫不缩首蹇裳,狂奔走,尽气出,脱于洪涛烈焰中,以为全身延年之计。
朱子门墙之徒,背叛逃窜,更名他师,甘为犬彘以图侥倖富贵者,比比而是。
孰谓增光吾道,无愧朱门,有如希傅金先生者乎!
是盖中流砥柱,百鍊之精金,一代殊绝之人物也。
金先生名朋说字希傅休宁之汪溪人。
生禀英敏特达,读父迪功郎良能《毛诗》,羁冠鼓箧,历游程直讲泰之吴邕州益恭之门,与邑俊朱权程卓许文蔚辈同学踔越,时称八达
寻领乡举,闻朱子讲学信州,奉父命往师之,晨夕侍侧,论辨义理,穷极精微。
朱子尝称:「希傅实吾乡博古君子,不当在弟子列,吾甚重也」。
先生淳熙丁未王容进士,释褐授临安府教授
启迪有方,士类翕化。
改除淮东宣抚司制干,赞画大政,军民便安。
鄱阳知县,劳徕抚字,听讼平徭,明经正学,课诸生,文风丕振江右。
朱子闻其恪守官箴,遗书言事君当官之道,策励厥终。
鄱阳政成,漕司课最,先生应荐,上状言幼习《诗经》,长从师朱熹及程氏遗书,向无作伪,乃浩然解职言归。
呜呼!
先生当此,知有道义而何有乎利禄,知有名节而何有乎显荣,知有吾师而何有乎权臣,知有建安门人而何有乎淳熙进士
充其浩然之气,诚足穷宇宙而孤高,超万人而杰出,是非天下大丈夫哉!
若庸蚤承父师之教,有志私淑朱学而未能,每闻先辈言朱门豪杰,窃景行于先生
先生从兄省元冲之子若洙从游有年,间请题先生之集。
若庸敬述先生任道之勇,以式当时而诏后世。
若夫生卒世履,别有志,可略也。
其词曰:世目程子洛党,乃有尹先生愤然告母,遁世长往。
世目朱子伪学,乃有金先生毅然免官,违世寂寞。
呜呼先生卫道宗盟。
闽关洛水永世式程。
邕州安抚吴公谥议 宋 · 洪芹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五、《南宋文录录》卷二一
古之端师名傅,如乡之老及大夫者,以德行教其乡,其教人之大伦五,所以范风俗甚厚。
汉之东学士大夫,间居教授,犹数百人,以故清节危行,熠耀乡里。
师道废久矣,明道景祐安定胡先生以仁义礼乐,教东南之士,士竞以明体适用为学,于时湖学最盛。
纯仁之直,温藻之渊,笃觉之纯明,公辅之简谅,以高第为名臣,讫元祐嘉赖之。
公博极群书而约之经,亲格世事而贯之理。
兄弟自相师友,又取正天下所谓有道者晦庵朱文公南轩张宣公东莱吕成公,极相爱敬。
公监邕州,有嘉政。
南轩以书告晦庵曰:「吴益恭忠义果断,缓急可仗,未见其匹」。
及召还,南轩孔子之刚、曾子之勇、南方之彊三章以别,又劳以书曰:「益恭才气事业,乌可掩抑,对扬忠言,必当上意」。
公尝记尊己堂,恳恳天爵人爵之辨,重哀世之茍得无耻者,晦庵读之,喜曰:「往者张荆州吕著作皆称邕州之才,今读其记文,又有以见其所存」。
盖公存乎德行,势荣利达,不与存焉。
初,公为太学举录,屏逻卒,重学馆体。
安仁,勤吏事如粗官。
倅邕,摄州事,以清德服夷落。
南轩经略岭右,遇事疑,必咨公,签邮往复,日至再三。
南轩以公治行转闻,得召陛对,条天下大计,忠虑深远,阜陵嘉奖甚,寖乡用矣。
公以亲老谒归,晨昏候起居膝下。
延亲所素相好者,从容觞咏,以为亲娱。
又时与来学者考德艺,商古今,分斋肄业,如湖学教法。
四方之隽从者如云,相与推尊曰竹洲先生
士及门,冠伦魁者,方公恬、汪公义端,其他明经通政术者甚众,大率竹洲先生之教也。
夫教者以仁义为教,学者以仁义为学,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者也。
阜陵以孝治天下,又得乾、淳诸老转相讲授,以教为人臣子者。
当时道谊风节之士,参错朝廷,州县间愚夫妇皆知忠君孝父,过江以来,天地纲常与国脉相延洪,以到于今,夫岂一朝夕故哉!
今天子躬圣德,建皇极,关洛大儒,厥既褒德,乾、淳诸老,以次易名,足以风四方矣。
谨按谥法:敏而好古曰文,刚德克就曰肃。
公博学有刚操,弃美仕养志,以得其亲,又推所学以淑天下士,非博于文、刚而无欲者,能之乎?
请以文肃为公谥。
谨议。
兰皋集跋咸淳十年二月 南宋 · 宇文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七、《兰皋集》卷末、《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五
余尝爱竹洲先生之为伟丈夫也,游戏翰墨,如戛玉铿金,迨慷慨论事,顾飘飘然有封狼居胥意。
盖其胸中义理磅礴郁积,举而措之事业,且无留连,文章特其土苴。
予来守是邦,尝恨老成之不可见,而见其孙兰皋,人与诗俱清者也,特未知视当世事还肯如竹洲先生规模布置否?
虽然,余观《兰皋诗集》,肮脏不遇之意多,卞和之璞固未尝献,非献而不售也。
呜呼,其珍毖之,竹洲之泽未艾也!
咸淳甲戌仲春华阳宇文十朋龟从父书于观风驿。
扑灯蛾 明 · 梁辰鱼
 出处:六十种曲 浣纱记 第五出
吴称俊豪。
四海播忠孝。
名遂又功成。
还认当时年少也
皤然一老。
镇终朝矜伐旧功劳。
没来由西征东讨。
真堪笑。
只怕祸机窃发命难逃。
元堂预衍元宵二十韵(有引) 明末清初 · 范景文
五言排律 押蒸韵
中秋之胜以月元宵则兼灯色光之撩人者此夕为最他节令不及也尽人一生止得百年除却稚老堪足揽结此趣者不过五六十耳而忧患病瘦阴雨薄蚀常又半之其得开口欢笑与月色灯光两相酬对盖亦无几矣余妄拟自四月九月皆作中秋曲台空林长桥短舫以待月自十月三月皆作元宵坐煖阁华堂耑理灯事一切艳荷香芳菊秀雪风水竹都借为此中妆缀昔人云一日当两日活百岁便是二百岁若此岁岁推衍何啻几百十遭所谓能转时而不为时转者也月必会会必诗主之者余与仁常而往来无常客经始则甲子仲冬望前一夕
何须元夕至,月好更张灯。
节令人能衍,心閒兴可乘。
留清删火树,悬照映壶冰。
时趁先斋夜,人招有发僧。
小卮明绿玉,软缛拂青绫。
酿雪宵微暖,凝寒焰自澄。
水沈清雾散,墨晕烂霞蒸。
厌探春使,邀耐久朋。
形忘呼尔汝,语次戒除升。
觞政科条减,欢场伎俩增。
歌先神静妙,鼓尽气凭陵。
宗案疑难扫,诙言笑莫胜。
吟参东越唾,侬借北吴称
茗战分高下,骚坛叹废兴。
调排名士简,端坐酒人矜。
杞忧天坠,呼嵩祝日升(是日圣节)
醒多聊间睡,逊苦更嫌兢。
后约需花放,临高带雪登。
事皆离旧谱,诗并就新绳。
佳集无嫌数,中秋定可仍。
题烟云集绘册 其十五 滕昌祐筠笼络纬乾隆壬寅 清 · 弘历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
点画为草虫,吴人之所长(益州名画录谓昌祐其先本吴人
六月鸡鸣朱子豳诗注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按古今注莎鸡一名络纬又诗正义络纬鸣懒妇惊又张弼络纬词络纬不停声从昏直到明则今南方所称纺绩爣北方俗称蝈蝈者近是而蝈字见周礼蝈氏掌去蛙黾注曰齐鲁之间谓蛙为蝈又月令蝼蝈鸣注蛙也是与蝈蝈判然两物又检内廷所藏张照邹一桂画蝈蝈诗云响荅流黄催懒妇呼灯篱落戏儿童是亦以蝈蝈为络纬也若斯螽据蔡邕月令云螽类乳于土中深埋其卵又埤雅曰螽斯一母百子故诗有子孙众多之况则似蝗属至蟋蟀即今促织秋初生得寒乃鸣故诗云蟋蟀在堂岁聿云暮比之络纬与蝗形较小如云一物随时变化则小或能变大大焉能变小乎总之草木虫鱼古今南北吴称疏注家循名既纷而核实尤难因题络纬并及之),闺中懒妇忙。
覆以竹叶绿,笼以竹篾苍。
知为喜其音,知为警其凉。
循名既已纷,副实诚难详。
不如泯形声,随时赏景光。
龙神庙联 清 · 齐彦槐
对联 押阳韵 出处:楹联丛话
九土足农田,但期膏不下屯,霖雨遍敷天下望;
吴称泽国,更愿流无旁滥,江河长向地中行。
梅根居士初度日即事作丁卯 清 · 何绍基
 押麻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九
前日往观之华,略拾仓雅供搜爬。
名芙渠其茎茄,的薏密藕菡萏蕸。
赞为丽草波映霞,伯阳餐之寿久遐(郭氏赞云:「芙蓉丽草,一曰泽芝。泛叶云布,映波霞熙。伯阳是食,飨比灵期。」),歰不自寿昌其葩。
我诗突出淬镆铘,群彦继声相唔呀。
譝其净植脩且姱,祝荷期颐不可涯。
大晴十日暑更加,城头五夜鸣(时新募勇上城。),催出天上红日车。
淩晨早起展碧纱,喜闻打谷喧连枷,走寻精舍荷池洼。
梅根居士肇锡嘉,六十四铃犹童娃。
月前快泛天河槎,翩然两仙筠与霞(与郭筠仙刘霞仙同泛洞庭。),同浮浩渺穷谽谺。
啖吕仙枣君山道根弥壮坚萌芽。
猿叟厹蹯等鹿麚,五年以长发鬖髿。
三十馀载水母虾,切直劭勔忘蓬麻。
登堂介雅缺凫鲨,濂溪土物携些些,二客从我侪棻芭。
太守初归自三巴(周幼盦。),广文泐潭习趺跏吴称三。)
看我酒后挥龙蛇,猝不可识蝌与蜗。
倏忽峻坂驰骝骅,无可羁勒坠厥靫,掷笔一笑谁敢誇。
池边古梅微叹嗟,百年铁干千杈枒,年年独先众卉花。
春风不恃羯鼓挝,元气遥遥接羲娲。
岂宜旷无生日耶,愿附居士为随騧。
居士沈吟手百叉,同梅生日何疵瑕,后理则差。
请俟中榆管测葭,黄钟九德调笙琶。
初度取义奢,群芳听命无纷拿。
眼前夏木千章遮,想到枯林寒万鸦。
雪花如席整复斜,暗香攒破柴篱笆。
咀嚼冰蕤锵齿牙,炎歊脱去如落痂。
吁嗟名利众士罝,豪门弧辰开纛衙。
蝇营蚁附堆缨緺,锦障金杯斗纷哗。
何似野饮尊杯污,花前一醉差可夸。
耶梅耶宛一家,臭味定正不颇邪。
皆于居士瓜,介荷馀韵堪挦涂。
雷声虩虩风颬颬,欲雨不雨乃雨沙。
鹊惮填桥声楂楂,微禽避役如憎笯。
天孙娩婉双髻丫,万年乞巧盛笄珈。
或有馀巧容我赊,幸为砭刮诗症瘕。
何人剥啄门呕哑,又订后约笑口哆居士书来,云稍凉还想请客。)
荷池宜有小艇划,好随鸥鹭嬉鱼蛙,先呈短咏非揄揶。
吴称(德襄)所藏大兴徐氏尺牍册即送之赴城步广文任 其二 丁卯 清 · 何绍基
 押蒸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九
醴陵吴称三,澹静不模棱。
春明恣游目,古匫归行幐。
即此尺牍旧,姓名近可徵。
非吾丈人行,即其同志朋。
皆具渊雅才,或以经济称。
简札有奇致,未点廛市蝇。
殊胜佳想帖,通候费楮缯。
一官入穷僻,千里劳寝兴。
过从接琴樽,臭味无淄渑。
赠言愿益勉,古义勤服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