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孝經類
別史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禪宗部類
普怒,遣人追晔。晔还拜对曰:亡母顾命之言,敢受不请擅行之罚。普心异之,遂不责也。
《襄阳耆旧传》:吴 李衡
字叔平,襄阳人,习竺以女英习配之。汉末为丹阳太守,衡每欲治家事,英习不听。后密遣客十人往武陵龙阳泛洲
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盖宣庙徇葬宫妃也。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 李衡
、赵福、张璧、汪宾诸家,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
徒、平章事刘元佐卒。癸酉,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奏请,有当道闲员官吏,增其俸禄,从之。己亥,以湖南观察使 李衡
为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襄州军乱,掠府库民财殆尽,都将徐诚斩其乱首杨清潭,方止。丙子,以荆南节度使樊
 在西门内四望亭。明天启元年敕建,祀高邦佐陈辅尧。
广陵五先生祠 在府城西门外十里平山上。旧祀胡瑗、 李衡
、王居正,后增祀李树敏、沈珠。三烈女祠 在瓜洲镇,明嘉靖六年巡按御史王鼎、江都知县刘良卿以嵩山寺隙地
坊,今入为府第。
沈约台 在府治西南五里福光寺有台,即古樟树下一丘者是。刘禹锡书怀诗云:沈约台榭故, 李衡
虚落存。贺奇曰:或疑沈约何以至吾郡,且以名台。按《宋书》:沈林子字敬士,约之父也,讨郭亮之于府北七里 ……齿大江,汉马援穿此,以避酷暑。水从中出,石瘦而穿云,懒而宿轻舟,东逝,吞吐相续。
橘洲点黄 橘洲,为 李衡
种柑处,残篱剩棘中,尚有遗株。每秋晚冬寒,累累黄垂,经霜饱雾,胎玉孕珠,秋冬续职黄点残墟。
鼎港浮碧
来或有之林。木非培植,弗克大似士大夫立名节也。堂常味其言中进士,历官集贤殿,修撰乞归,有文集十卷。 李衡
按《江南通志》:衡字彦平,居昆山,少博学能文。绍兴中进士,授吴江主簿部使者,怙势侵民,衡不忍,以敲扑
 金铉
  史迁       李延兴
  何淑       解开
  黎仲基      邵亨贞
   李衡       
赵璧
  尚士行      凌云翰
  滕克恭      李叔允
  张鼒       刘醇
  孙
心利济,使海内人少他不得,则天亦自然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
吴芾云与其得罪于百姓,不如得罪于上官。 李衡
云:与其进而负于君,不若退而合于道。二公南宋人也。合之可作出处铭。
名利坏人,三尺童子皆知之。但好利
其道顺也。顺故为君子。二君而者。其道逆也。逆则为小人。其故其德。行以是而知也。所引横渠梵生前张横渠说 李衡
义海撮要震坎艮阳卦也。以一奇为主。故多阴。巽阴卦也。以一耦为主。故多阳。所因之故也。成卦之所主不同则
君子言动与求皆以其道。乃完善也。不然。则取场而凶矣所引横渠先生曰。白云郭氏曰。见前张横渠说。郭雍解。 李衡
义海撮要益之上九。不能致一者也。此四卦者。申精义也。龚当。员益下。损知之。未尝复行之。其即能改过。而 ……位。万物之所以育。凡以此也。中庸解所引横渠先生曰。始陈上下交以下。及白云郭氏曰。见前张横渠说。郭雍解 李衡
义海撮要精义则足以致一。若损之六三是也。龚损之时。损下以益于君。若三四二。以三阴上进。其志不一。必损
易使倾。惧以终始。其要元咎之道也。正象所引横渠先生曰。刚柔错杂以下。及白云郭氏曰。见前张横渠说郭雍解 李衡
义海撮要其道甚大。百物不废者。近之于身。远之于物。微之于无知。幽之于无形。皆在所取也。惧以终始。则有
下之志其有不通者哉。易说所引横渠先生曰。龟山。杨氏曰。白云郭氏曰。见前张横渠说。杨龟山经说。郭雍解。 李衡
义海撮要凡人之情。思虑不广。惟止一身一家。惟君子能推仁义忠恕之道以及天下。人莫不欲安。君子扶而不危。
感合和于中亦感而后动动而有行与夫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者异矣。是以初为防微终为失道。亦见圣人之情也 李衡
义海撮要六二之动者直方之德而后可见也因物之性而生之是直也成物之形而不易。是其方也介 直方大者正直之道
必引其类。将以合君子之类。并天下之力以济其道于泰。不然。小人以朋比而强。君子以寡助而弱。亦何由泰哉。 李衡
义海撮要乾。刚直之德。能屈其刚而俯于下。用柔也。又复其道而顺焉故以柔明其象。此高明柔克者也。牧。贤人
三艰贞臣道非君道。并易说。所引横渠先生曰。龟山杨氏曰。白云郭氏曰。见前张横渠说。杨龟山经说。郭雍解。 李衡
义海撮要天地复则不交而否矣。胡。泰否与乾坤异者。以其变于中也。此九三知几存义。与乾之九三同其象焉。牧
说之大。天地不能违而况于民乎。故曰民劝矣哉。此再合两体兼伏爻而言兑也。在卦气为秋分。故太玄准之以沈。 李衡
义海撮要彖曰。兑。说也。止说。之大。民劝矣哉。天之所𦔳者顺也。人之所𦔳者信也。柔外为顺。刚中为信
以避地,多游焉。唐世名臣谪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孙,或当时仕宦遭乱不得还者,皆客岭表。王定保、倪曙、刘浚、 李衡
、周杰、杨洞潜、赵光裔之徒,隐皆招礼之。定保容管巡官,曙唐太学博士,浚崇望之子,以避乱往;衡德裕之孙
  山入牖以垂青,云缭廊而界碧。书带之草满阶,锦文之花交桓;广四壁为墨庄,拓数椽作经苑。停车问字,扬子云(扬、杨同祖;见杨修书)阁外之亭;馈肉捧槃,杨遵彦竹边之舍:斯拙友课读之斋也。林木绮疏于圃外,田塍绣错于图中。清流通,碧水鸣舂;鱼机在藻,鹤柴依松。徐勉则穿池架树, 李衡
则种橘成庄。绿蕉荫宇,紫桂环墙。人在永丰之巷,谷藏不涸之仓。杨仪、杨颙之先畴,洄分上下;知至、知温之 (第 140 页)
参议。又移右副承旨。戊申。拜骊州牧使。己酉。拜判决事。移拜左副承旨。又移户曹参议。冬。知江陵府。监司 李衡
佐迎击见罢。壬子。知岘山府。值大旱。祷雨。辄应。民皆异之。军器失火。延烧公廨。不烦民力。缮补修整。监 (第 501H 页)
公得棺材付海船。公笑曰。宰襄阳者。必入襄阳木耶。不听。又以语公之子。曰。大人之所不欲。有不敢为。道伯 李衡
佐闻之曰。不独父贤。乃其子亦贤子也。有以廉白誉公者。谢曰。终身资而 (第 54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