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小學類
孝經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傳記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正史類
政書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箦载肩负𢬵。暮夜间关来此弃。哀号数声泪淋沥。归掩柴荆邻寂寂。官家政令如文王。日月不为盆下光。乌伤行 王柏
诗惟皇降衷于下民。暴秦莫殄心之仁。孝哉颜氏一有感。毕逋衔土成丘茔。彼亦莫知其所以。自甘血觜含馀辛。志
祐间看详。许随韵通押。若有独音者。方从本音。今走字出处无独音。自合依今礼韵。随韵通押。此出益公集云。 王柏
正始音臧苟切。趍也。又臧候切。趍向。郑之秀精明韵曳兵而走。诗音奏。释行均龙龛乎鉴㞫俗道古又走字俗音走
秋要义》六十卷陈藻、林希逸
*《春秋三传正附论》十三卷
:右《春秋》类二百四十部,二千七百九十九卷。 ((王柏《
左氏正传》以下不著录二十三部,四百八十八卷))
孝经
*《古文孝经》一卷((凡二十二章))郑氏注
离之见,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渐观爻象。」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 王柏
既执贽为弟子,基谦抑不以师道自尊。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
  罗源营游击一员(驻罗源县治)、守备一员(驻罗源县治)、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千总一员、外委把总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战兵三十九名(外委额外在内)、步战兵二百四十名、守兵三百七十名,兵马三十九匹.一分防汛地,一分防台口、松山

墩兼辖五里渡、大穫、小穫、方家过河、泥田、边崎等塘汛,一分防鉴江汛兼辖虎尾、吉璧、三十六曲岭、石笏、铁香炉、西家坪、虎尾房等塘汛,一分防飞鸾地方兼辖飞鸾岭头、三源墩等塘汛、一分防西北两官路兼辖前岭、三层圣殿、王沙、叠石、半天、 王柏
门、西官路、白塔、鳌、应德等塘汛,一分防濂澳门兼辖下廪前洋、碧里泥港、陈洋、乌坑、瓯家等塘汛,一 (第 272 页)
  提督衔台湾镇总兵臣奎林、布政使衔按察使兼台湾道臣万钟杰跪奏为拿获首从凶盗、审明分别正法定拟、恭摺具奏事:据署台湾县详称:本年三月十七日,县属银锭山地方,有粤民刘孟隆等九人路经该地,被劫杀死事主钟宽伯,拒伤林虔芳等六人。该县当经会营勘验,现在设法严缉凶盗等情。臣等正饬严缉务获,又据凤山县张升吉详报:四月二十四日,粤民吕青搬眷回籍,路经潮州厝庄外被劫,缉犯未获等情。臣等当饬严缉务获去后。兹据台湾县仇赋苹比捕缉获番吁台、番文郁二犯。又据凤山县张升吉详报,会营先后缉获银锭山案内盗犯林盐、吴武、 王柏
、黄桃(即黄)、邓实、林权、柯耀、郑光赞等八犯。并据审明,郑光赞即系行劫吕青案内首盗。并又缉获许结 …… (第 372 页)
吁台允从。林权复纠李文、番文郁、柯耀、黄桃。番文郁转纠 王柏。
阿力转纠南仔。王伯转纠郑光赞。该犯郑光赞转纠郑赐入夥。郑赐转纠魏栋、陈锦、李文、吴武。该犯吴武转纠邓 …… (第 373 页)
,事主钟宽伯、林虔芳、林长宁、林长佾、林茂伯、刘廷亨、李文教、宋元宽、刘孟隆等九人分挑行李四担走至。 王柏
上前截劫,首先砍伤钟宽伯倒地。林虔芳、林长宁、林长佾、林茂伯、刘廷亨、李文教等喊捕。林权、郑光赞、番 (第 373 页)
缘日多。爱护庇覆。务除异己。如论语集注误引包咸及夏瑚商琏之说。张在中四书通證。阙此一条。以讳其误。又 王柏
所删国风三十二篇。许谦疑之。而吴师道反以为非。此类甚多。故其弊也党。自明正德嘉靖以来。主持太过。势有 (第 336H 页)
二家。佃安石客。下(一作卞)安石婿也。
诗说一卷。宋张耒。仅十二条。从宛邱集钞出。
诗疑二卷。宋金华 王柏
撰。一名诗辨说。竟欲删去野有死麇等三十一篇。而退何彼秾矣甘棠于王风。
文公诗传遗说六卷。宋朱鉴文公孙 (第 220L 页)
 唐艺文志。孔颖达,杨士勋,朱长才奉诏撰。马嘉运,王德韶,苏德融与隋德素覆审。四库全书总目。自刘向,刘韶,桓谭,班固。皆以春秋传出左丘明。左丘明受经于孔子。魏晋以来儒者更无异议。至唐赵匡。始谓左氏非丘明。盖欲攻传之不合经。必先攻作传之人非受经于孔子。与 王柏
欲攻毛诗。先攻 (第 244H 页)
。自孟子已疑武成。况其日月缪戾。事实错出。其改定者固也。洪范错简。苏轼,叶梦得,张九成,洪迈皆言之。 王柏
则并全经而移易。补缀之。曰。禹贡山水也。禹迹多在中州。而宋儒之训。在南渡之后。故往往于北条多误。考校 (第 266L 页)
释者。凡经文注疏家。务守前说。不敢自抒己见。而施氏乃能排击前人者。唐人之创见也。遂至于宋季。而郑樵, 王柏
之属。纷纷而起。拨弃旧说。至于改易经传而极矣。其源滥觞于此矣。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云。奉敕 (第 346H 页)
。颂则鬼神宗庙祭祀歌舞之乐。以此例推之。则所谓体制词气。以时以地。以所作之不同等说。皆有条而不紊矣。 (王柏)
诗之变者何其多。而正者何其少耶。是皆气化人事之自然。易之阳奇阴偶亦然。(薛瑄)
关雎之乱。以为风始 (第 404H 页)
  [许谦]
许谦。字益之。金华人。父觥。淳祐进士。谦生数岁而孤。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稍长。受业于金履祥。先是。何基学于黄干。传于王柏。履祥学于柏。而谦传履祥之学。世称为四贤。推原其统。接于朱熹云。荐之者章数十上。而终莫能致。隐居金华山。不出里闾四十年。浙东廉使王继学。尝访谦。称清气逼人

可畏。明日荐之。有录其举文至者。谦方讲说。目不一视。及门者甚众。独不授科举之文曰。此义利所由分也。卒年六十八。门人称白云先生。著有四书丛说,诗名物钞。
  [陈天端]
陈天端。字德修。临海人。侍郎公辅之后。咸淳进士。师事 王柏。
志洁行廉。为金华令。有能名。隐遁林壑。诗文极高。效陶渊明。只书甲子。
  [黄超然]
黄超然。字立道 (第 314L 页)
毛诗集解四十二卷。(宋李樗黄埙。)毛诗名物解二十卷。(宋蔡元度。)诗说一卷。(宋张耒。)诗疑二卷。 (宋王柏。
)诗传遗说六卷。(宋朱鉴。)逸斋诗补传三十卷。(宋人失名。)毛诗名物钞八卷。(元许谦。)诗经疑问七卷 (第 11L 页)
 炯庵曰。自长渊礼川之岸。距杭州之岸。只一水间之。统而言之。只此岸彼岸之人。此时恨不为海东青。朝发而夕次于潘生严生之屋也。湛轩胸中。泪将成涛。但不渗眼孔耳。不然则何能吐出梅酸檗苦语耶。余以为临别作极悽苦可也。四端之恻隐。七情之哀。政为此时准备耳。留积不泄。将何时用之。
湛轩曰。朱子集注。独于庸学论语。用功最深。而孟注

次之。于诗经则想是未经梳刷。如六义之不明。训诂之叠解。大旨之牵强。虽于鄙见。已有多小疑晦。但其破小序拘系之见。因文顺理活泼释去。无味之味。无声之声。固已动荡于吟咏之间。
 炯庵曰。宋史儒林传。 王柏
之言曰。诗三百五篇。岂尽定于夫子之手。所删之诗。或有存于闾庵(一作巷)浮薄之口乎。汉儒取以补亡。若如 (第 134L 页)
宇弘。桧水清风钦道懿。杏坛函丈早趍承。尊师恳恳诚弥笃。受业孜孜学益能。花紫田荆湛且乐。血斑 王柏
孝俱称。藏踪不是思清洁。没齿何曾慕显升。接物真醇无表襮。处身谦谨绝廉棱。才能本合岩廊贮。山野空教鬓发 (第 538H 页)
   前领相崔锡鼎。既纷乱经文。改换章句。言者迭出而攻之。其所自解者。初则以为一字不为移动。中则又引 王柏
诸人以自比。而稍服其纷改之实。末乃作一册子以进。条辨人言而广引背异于朱子者。以自文饰。其言之荒诞闪忽 …… (第 371H 页)
有本有末。而先其所当先。后其所当后。则修己治人之道。皆得其缓急轻重。而三纲领八条目之序。于斯举矣。自 王柏
以来。不知此义。乃辄随意移易。而先正臣李彦迪之见。未免同符。先正臣李滉所谓未见补传之益。适得破经之罪 …… (第 375L 页)
亦自欲阐明经义也。)况其心初出于好新求异。誇多斗靡。而非有意于经义者乎。(此非臣抑勒之说也。观其辄以 王柏
饶鲁自比而不欲尊信朱子。则其好新求异可知也。观其所引诸说。全不着题。而旁揽广援。以为眩乱之计。则其誇 (第 39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