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譜錄類
雜家類
釋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定州人。跂陀见而奇之。留出家。聪慧无双。时号为圣沙弥。南齐任僧官。后为僧统。甚有文章。行世也)
唯 僧稠 得跋陀之道。锡杖解虎。袈裟护难
(稠禅师。在王屋山。见二虎斗。以锡杖解之。各去也。高齐陆脩静等。奏与 (第 0611a 页)
唯 僧稠 得跋陀之道。锡杖解虎。袈裟护难
(稠禅师。在王屋山。见二虎斗。以锡杖解之。各去也。高齐陆脩静等。奏与 (第 0611a 页)
就讲说。
远近咸听。叹其宿习。因斯躬劝。从学者众矣(出续高僧传)。
*** 宣帝
○帝即位。尝谒 僧稠 禅师。稠床坐不迎。其徒劝
迎者。稠曰。昔优填王。怀恶心来。宾头卢尊者下床。行
七步迎之。七日后。王失 (第 0127b 页)
远近咸听。叹其宿习。因斯躬劝。从学者众矣(出续高僧传)。
*** 宣帝
○帝即位。尝谒 僧稠 禅师。稠床坐不迎。其徒劝
迎者。稠曰。昔优填王。怀恶心来。宾头卢尊者下床。行
七步迎之。七日后。王失 (第 0127b 页)
。而易之以蔬面酒果。可谓违古而道。奉黍稷荐明水。是亦三代之祀法也。乌在乎牲
牢腥臭之物哉)齐宣帝(从 僧稠 禅师受菩萨戒。永不食肉。尽停五坊鹰犬。伤生之具。及境内屠杀)
隋文帝(三年。诏天下正五九。并六斋日。 (第 0154a 页)
牢腥臭之物哉)齐宣帝(从 僧稠 禅师受菩萨戒。永不食肉。尽停五坊鹰犬。伤生之具。及境内屠杀)
隋文帝(三年。诏天下正五九。并六斋日。 (第 0154a 页)
常寄居之。梦神
人告曰。君非凡流。此石库中有圣书。受之者为下界
主。不然为帝王师。常曰。此非吾好。昔 僧稠 不顾仙经。
其卷自亡。吾惟以涅槃为乐耳。神人叹服。
** 阖门拒子
唐从谏。南阳人。壮岁出家。顿 …… (第 0355c 页)
因耳。愿公此言。岂独觉世俗之迷。抑万代沙门释子
之良药也。
** 说法悟主
(北) 齐僧稠。 昌黎人。年二十八。投钜鹿实公出家。齐文宣
徵之不就。躬造焉。扶接入内。稠为论三界本空国土
亦尔。世相 …… (第 0359c 页)
不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巳。衣钵卧具盈屋三间。不
以介意。兴为货之。造寺城南云。
** 驾不迎送 齐僧稠。 文宣帝常率羽卫至寺。稠宴坐小房。了不迎
送。弟子谏之。稠曰。昔宾头卢迎王七步。致七年失国。
吾诚德之 (第 0362a 页)
人告曰。君非凡流。此石库中有圣书。受之者为下界
主。不然为帝王师。常曰。此非吾好。昔 僧稠 不顾仙经。
其卷自亡。吾惟以涅槃为乐耳。神人叹服。
** 阖门拒子
唐从谏。南阳人。壮岁出家。顿 …… (第 0355c 页)
因耳。愿公此言。岂独觉世俗之迷。抑万代沙门释子
之良药也。
** 说法悟主
(北) 齐僧稠。 昌黎人。年二十八。投钜鹿实公出家。齐文宣
徵之不就。躬造焉。扶接入内。稠为论三界本空国土
亦尔。世相 …… (第 0359c 页)
不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巳。衣钵卧具盈屋三间。不
以介意。兴为货之。造寺城南云。
** 驾不迎送 齐僧稠。 文宣帝常率羽卫至寺。稠宴坐小房。了不迎
送。弟子谏之。稠曰。昔宾头卢迎王七步。致七年失国。
吾诚德之 (第 0362a 页)
。字子进。高姓。欢第二子。文襄母弟。天保元年
诏高僧法常入内讲涅槃经。拜为国师(国师始此)。二年诏 僧稠 入内敬受禅道。因从受菩萨戒法。稠留禁中四
十馀日。敕于邺城建云门寺以居之。又诏置昭玄十
统。以沙门法 (第 0392c 页)
诏高僧法常入内讲涅槃经。拜为国师(国师始此)。二年诏 僧稠 入内敬受禅道。因从受菩萨戒法。稠留禁中四
十馀日。敕于邺城建云门寺以居之。又诏置昭玄十
统。以沙门法 (第 0392c 页)
标题
* 卷上
* 摩腾入汉 僧会来吴
* 慧则石瓮 宝意铜壶 僧稠 被谤 慧思遭诬
* 法喜画马 保志画乌
* 僧瑜双桐 邵硕只履
* 慧满息火 植相唾水 …… (第 0226b 页)
重施以铜唾壶。高
二尺许常在床前。忽有盗去。意乃取坐席一领空卷
咒上。经三夕还见壶在于席上。 僧稠 被谤 慧思遭诬 (第 0227c 页)
僧稠 者。情度淳直孝信知名。徵为大学博士。后乃出
家大习禅观。住邺西龙山云门寺。齐文宣帝诏请入
京供养钦重 (第 0227c 页)
* 卷上
* 摩腾入汉 僧会来吴
* 慧则石瓮 宝意铜壶 僧稠 被谤 慧思遭诬
* 法喜画马 保志画乌
* 僧瑜双桐 邵硕只履
* 慧满息火 植相唾水 …… (第 0226b 页)
重施以铜唾壶。高
二尺许常在床前。忽有盗去。意乃取坐席一领空卷
咒上。经三夕还见壶在于席上。 僧稠 被谤 慧思遭诬 (第 0227c 页)
僧稠 者。情度淳直孝信知名。徵为大学博士。后乃出
家大习禅观。住邺西龙山云门寺。齐文宣帝诏请入
京供养钦重 (第 0227c 页)
问能出家不光曰固其本怀耳
遂度之(前传云四月八日往少林者应今许后十三岁方出家也)又令弟子道
房度沙门 僧稠 此化行东夏唯此二贤得道之记
谅有深拟言稠禅师得道者传曰 (第 0226c 页)
僧稠 姓孙元出
昌黎末居钜鹿之瘿陶焉幼学世典备通经史徵
为大学博士讲解坟索声盖朝廷将处观国羽仪
庙廷道机潜 (第 0226c 页)
遂度之(前传云四月八日往少林者应今许后十三岁方出家也)又令弟子道
房度沙门 僧稠 此化行东夏唯此二贤得道之记
谅有深拟言稠禅师得道者传曰 (第 0226c 页)
僧稠 姓孙元出
昌黎末居钜鹿之瘿陶焉幼学世典备通经史徵
为大学博士讲解坟索声盖朝廷将处观国羽仪
庙廷道机潜 (第 0226c 页)
净心。说法无碍者。是得佛智慧。绍
佛家业。弘佛道而报佛恩者。故可说。乐大乘而不
受馀经一偈者。若法常 僧稠 之不受仙书之类。是
纯餐甘露。唯味醍醐者。故可说。如人下。喻人求法
之专。当如康僧会之求舍利也。不受 (第 0733a 页)
佛家业。弘佛道而报佛恩者。故可说。乐大乘而不
受馀经一偈者。若法常 僧稠 之不受仙书之类。是
纯餐甘露。唯味醍醐者。故可说。如人下。喻人求法
之专。当如康僧会之求舍利也。不受 (第 0733a 页)
记王曰由僧起迎七步之故却后七日必失王位
王于后时即如所记他国兵来捉王七年锁脚囚
禁齐朝邺西龙山云门寺 僧稠 禅师从道房禅师
受行止观又依涅槃圣行四念处法后诣赵州道
明禅师受十六特胜于时魏朝孝明皇帝夙承令
德前 (第 0302c 页)
王于后时即如所记他国兵来捉王七年锁脚囚
禁齐朝邺西龙山云门寺 僧稠 禅师从道房禅师
受行止观又依涅槃圣行四念处法后诣赵州道
明禅师受十六特胜于时魏朝孝明皇帝夙承令
德前 (第 0302c 页)
王者周
武帝并北齐文宣帝高洋信谶纬云自古相传黑
者得也谓有黑相必得天下遂以衣物旗帜并皆
为黑用期谶也 僧稠 禅师身著黑衣所以疑之或
以高洋字与羔羊字声同即是黑也此乃高洋自
与谶符也或以隋高祖于周时大统七年生于 (第 0362a 页)
武帝并北齐文宣帝高洋信谶纬云自古相传黑
者得也谓有黑相必得天下遂以衣物旗帜并皆
为黑用期谶也 僧稠 禅师身著黑衣所以疑之或
以高洋字与羔羊字声同即是黑也此乃高洋自
与谶符也或以隋高祖于周时大统七年生于 (第 0362a 页)
推此为长,馀何足取?此而不绳,后将焉肃?在身官爵,宜从削夺。(《北史》二十四《王宪附传》。)
诏 释僧 稠(天保元年)
久闻风德,常思言遇。今敕定州,令师赴邺,教化群生,义无独善,希即荷锡,暂游承 ……委任常山王诏(三月甲寅)
军国事皆申晋阳,禀大丞相常山王规算。(《北齐书·废帝纪》。)
僧稠丧事诏(元年)
故大禅师,志力精苦,感果必然,栖心寂默,虚来实返,妙业玄风,事高缁素,运
诏 释僧 稠(天保元年)
久闻风德,常思言遇。今敕定州,令师赴邺,教化群生,义无独善,希即荷锡,暂游承 ……委任常山王诏(三月甲寅)
军国事皆申晋阳,禀大丞相常山王规算。(《北齐书·废帝纪》。)
僧稠丧事诏(元年)
故大禅师,志力精苦,感果必然,栖心寂默,虚来实返,妙业玄风,事高缁素,运
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北史·王传》:后因奏事,帝从容曰云云,不言是诏)
为 僧稠 起塔诏(皇建二年)
故大禅师德业高迥,三宝栋梁,灭尽化终,神游物外。可依中国之法,毗起塔,
为 僧稠 起塔诏(皇建二年)
故大禅师德业高迥,三宝栋梁,灭尽化终,神游物外。可依中国之法,毗起塔,
入荆州,神山忽风雷震吼。蛇虎乱围穆心泰,然一定七日蛇虎方隐。山神变形谢过,云是田伯王也。来请受戒。 僧稠
禅师王屋山修定,闻两虎交斗。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古松大士曾于松间,愿度众生饲虎之馀饭。弃掷林间化
古松大士曾于松间,愿度众生饲虎之馀饭。弃掷林间化
杖打头。声响清彻,既善声论,知堪法器。乃问能出家否。光曰:固其本怀耳。遂度之,又令弟子,道房度沙门, 僧稠
教其定业。自化行东夏惟此两贤得道记之。谛有深疑,年渐迟暮,不预僧伦委诸学徒自相成业。躬移寺外,别处零
顺 道凭
灵询 法上
道慎 昙衍
僧达 僧稠
道纪
神异典第一百三十八卷
僧部列传十四
北齐
昙显
按《续高僧传》:昙显,不知何许人。元魏季序 ……,官荣侥倖之。夫妄生朋,翼而达为国都。眇然无顾。昭元曹局曾不经临斯,乃圣达之所经实。世福之嘉相矣。 僧稠
按《续高僧传》: 僧稠, 姓孙,元出昌黎末,居钜鹿之瘿陶焉。性度纯懿,孝信知名而勤学世典。备通经史,徵为太学博士,讲解坟索,声
灵询 法上
道慎 昙衍
僧达 僧稠
道纪
神异典第一百三十八卷
僧部列传十四
北齐
昙显
按《续高僧传》:昙显,不知何许人。元魏季序 ……,官荣侥倖之。夫妄生朋,翼而达为国都。眇然无顾。昭元曹局曾不经临斯,乃圣达之所经实。世福之嘉相矣。 僧稠
按《续高僧传》: 僧稠, 姓孙,元出昌黎末,居钜鹿之瘿陶焉。性度纯懿,孝信知名而勤学世典。备通经史,徵为太学博士,讲解坟索,声
昙询
按《续高僧传》:昙询,姓杨氏,弘农华阴人。后迁宅于河东郡焉,弱年乐道,久滞樊笼。年二十二方舍俗事,远访岩隐游。至白鹿山北霖落泉寺,逢昙准禅师而蒙剃发,又经一载,进受具戒。谨摄自修,宗禀心学,而专志决烈。同侣先之圆备戒律,又诵法华。初夏既登还,师定业承 僧稠 据于苍谷。遂往问律,稠亦定山郢匠。询以声光所被遥,相挹敬住。既异林精融理极思展言造。每因致隔,但为路
按《续高僧传》:昙询,姓杨氏,弘农华阴人。后迁宅于河东郡焉,弱年乐道,久滞樊笼。年二十二方舍俗事,远访岩隐游。至白鹿山北霖落泉寺,逢昙准禅师而蒙剃发,又经一载,进受具戒。谨摄自修,宗禀心学,而专志决烈。同侣先之圆备戒律,又诵法华。初夏既登还,师定业承 僧稠 据于苍谷。遂往问律,稠亦定山郢匠。询以声光所被遥,相挹敬住。既异林精融理极思展言造。每因致隔,但为路
僧邕
按《续高僧传》:僧邕郭氏,太原介休人。祖宪荆州刺史,父韶博陵太守,邕神识沉静,冥符上德,世传儒业,齿胄上庠。年十有三违亲入道于邺西云门寺,依止 僧稠 而出家焉。 稠公 禅慧通灵,戒行标异,即授禅法数日便诣。稠抚邕谓诸门人曰:五停四念将尽此生矣。仍往林虑山中栖托定门,游
按《续高僧传》:僧邕郭氏,太原介休人。祖宪荆州刺史,父韶博陵太守,邕神识沉静,冥符上德,世传儒业,齿胄上庠。年十有三违亲入道于邺西云门寺,依止 僧稠 而出家焉。 稠公 禅慧通灵,戒行标异,即授禅法数日便诣。稠抚邕谓诸门人曰:五停四念将尽此生矣。仍往林虑山中栖托定门,游
因话及石库中圣书悬记既往将来之事,受之者为地下主,不然为帝王之师傅矣。常谓之曰:石库之书非吾所好,昔 僧稠
不顾仙经,其卷自亡。吾以涅槃为乐,厥寿何止。与天偕老耶。神曰:此地灵府,俗气之人辄难居此,立致变怪。
道怤
按《宋高僧传》:道怤,俗姓陈,永嘉人也。丱总之年,性殊常准,而恶腥血之气。亲党强啖以枯鱼,且虞呕哕。求出家于开元寺。具戒已,游闽入楚,言参问善知识,要决了生死根源。见临川曹山寂公,大有徵诘,若昙询之问 僧稠 也。终顿息疑于雪峰,闽中谓之小怤布纳。时太原同名,年腊之高故。暨回浙,住越州鉴清院。时皮光业者,日休
按《宋高僧传》:道怤,俗姓陈,永嘉人也。丱总之年,性殊常准,而恶腥血之气。亲党强啖以枯鱼,且虞呕哕。求出家于开元寺。具戒已,游闽入楚,言参问善知识,要决了生死根源。见临川曹山寂公,大有徵诘,若昙询之问 僧稠 也。终顿息疑于雪峰,闽中谓之小怤布纳。时太原同名,年腊之高故。暨回浙,住越州鉴清院。时皮光业者,日休
开姓孟。
白足和尚名昙如。
元高姓魏。
僧旻姓孙。
法云姓周。
智藏姓顾。
慧超姓廉。
慧约姓娄。 僧稠 姓孙。
僧达姓李。
三军法司姓尉迟。
忠国师姓冉。
圭峰姓何。
怀素姓钱。
宣律师姓钱。
智永智果俱
白足和尚名昙如。
元高姓魏。
僧旻姓孙。
法云姓周。
智藏姓顾。
慧超姓廉。
慧约姓娄。 僧稠 姓孙。
僧达姓李。
三军法司姓尉迟。
忠国师姓冉。
圭峰姓何。
怀素姓钱。
宣律师姓钱。
智永智果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