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樂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書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正史類
別史類
時令類
雜史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法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密教部類
法華部類
太玄部
又岂得为吾之财乎
若商纣以自焚而起钜桥鹿台之财德宗以出走而
丰琼林大盈之积皆以身发财之效也(史记纣使 师涓 作新淫声
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财而盈钜桥之粟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
而诸侯有 (第 188a 页)
若商纣以自焚而起钜桥鹿台之财德宗以出走而
丰琼林大盈之积皆以身发财之效也(史记纣使 师涓 作新淫声
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财而盈钜桥之粟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
而诸侯有 (第 188a 页)
别为遗制遗闻合成遗事一类以资采考旧志俱无
一旧志方技附仙释后然晋之方技较他国特为奇古
如古董父刘累之豢龙师旷 师涓 之晓音律卜招父
桑田巫之占筮盖聂卫绾之击剑戏车郭璞之数学
内史叔服姑布子卿李淳风之相术扁鹊之为医 (第 13a 页)
一旧志方技附仙释后然晋之方技较他国特为奇古
如古董父刘累之豢龙师旷 师涓 之晓音律卜招父
桑田巫之占筮盖聂卫绾之击剑戏车郭璞之数学
内史叔服姑布子卿李淳风之相术扁鹊之为医 (第 13a 页)
徽料伤齐侯之臂履蒺藜以必夭孽闻石言而慨怨
讟知绛县老人纪年对周太子晋不寿止 师涓 亡国
之音鼓清徵清角之奏狐赵贤否之对公室惧卑之
言无不悉中淮南子曰师旷瞽而为太宰晋国无乱
政洪 (第 25b 页)
讟知绛县老人纪年对周太子晋不寿止 师涓 亡国
之音鼓清徵清角之奏狐赵贤否之对公室惧卑之
言无不悉中淮南子曰师旷瞽而为太宰晋国无乱
政洪 (第 25b 页)
同讨不庭齐侯畏晋师之众脱归夜旷告公曰鸟乌
之声乐齐师其遁果如其言楚人伐郑乃曰无害吾
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楚必无功既而果然 师涓 晋乐师吕氏春秋晋平公铸大钟工皆以为调矣
师旷曰不调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
为君耻之至于涓 (第 6b 页)
之声乐齐师其遁果如其言楚人伐郑乃曰无害吾
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楚必无功既而果然 师涓 晋乐师吕氏春秋晋平公铸大钟工皆以为调矣
师旷曰不调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
为君耻之至于涓 (第 6b 页)
师旷庙二首
草绿东原霁景浮杖藜閒步思悠悠杨侯城外烟村古
师旷祠前野水流遗俗不堪悲往事新诗聊复记曾游
当年冠盖俱尘土祇见残阳下故丘
衰草寒烟子野祠升堂拂藓读残碑知音迥出 师涓 右
典乐常怀晋悼时已辨哀吟传濮水还因规讽及祁奚 (第 23b 页)
草绿东原霁景浮杖藜閒步思悠悠杨侯城外烟村古
师旷祠前野水流遗俗不堪悲往事新诗聊复记曾游
当年冠盖俱尘土祇见残阳下故丘
衰草寒烟子野祠升堂拂藓读残碑知音迥出 师涓 右
典乐常怀晋悼时已辨哀吟传濮水还因规讽及祁奚 (第 23b 页)
琴者矣
大箜篌 小箜篌
刘熙释名曰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乐盖空国之
侯所存也后出桑间濮上 师涓 为晋平公鼓焉郑
卫分其地而有之因命淫乐为郑卫焉或谓汉武
使乐人侯晖作坎侯盖取其声坎坎以应乐节 (第 20b 页)
大箜篌 小箜篌
刘熙释名曰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乐盖空国之
侯所存也后出桑间濮上 师涓 为晋平公鼓焉郑
卫分其地而有之因命淫乐为郑卫焉或谓汉武
使乐人侯晖作坎侯盖取其声坎坎以应乐节 (第 20b 页)
也礼记所谓大司成疑即此官也乐师疑即乐正
也大胥大学长也小胥小学长也大师小师瞽矇
视瞭四官为一类若师挚师旷师冕 师涓 等是也
周制一命为下士二命中士三命上士四命下大
夫五命中大夫此大司乐为中大夫每官有正有 (第 14b 页)
也大胥大学长也小胥小学长也大师小师瞽矇
视瞭四官为一类若师挚师旷师冕 师涓 等是也
周制一命为下士二命中士三命上士四命下大
夫五命中大夫此大司乐为中大夫每官有正有 (第 14b 页)
是王求足欲天下殆哉
(甲/寅)八祀伐有苏(路史已姓国寰宇记/古苏城在济源西北)获妲己
王伐有苏氏得其美女妲己嬖之惟其言是听使 师
涓(一作/师延) 作朝歌北鄙之音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造鹿
台(广三里高千尺遗址/在今卫辉府淇县)为琼室玉门厚赋敛以实鹿 (第 37b 页)
(甲/寅)八祀伐有苏(路史已姓国寰宇记/古苏城在济源西北)获妲己
王伐有苏氏得其美女妲己嬖之惟其言是听使 师
涓(一作/师延) 作朝歌北鄙之音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造鹿
台(广三里高千尺遗址/在今卫辉府淇县)为琼室玉门厚赋敛以实鹿 (第 37b 页)
(九祀伐有苏获妲己以归○前编在八祀所列女传/妲己嬖幸于纣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 憎诛之)
于是使 师涓 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释名箜篌/师延所作)
(靡靡之乐也后出于桑间濮上之地盖空国之侯所存/也 (第 19a 页)
于是使 师涓 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释名箜篌/师延所作)
(靡靡之乐也后出于桑间濮上之地盖空国之侯所存/也 (第 19a 页)
韩非子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
设舍以宿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使人问左右尽
报弗闻乃召 师涓 而告之曰有鼓新声者使人问左右
尽弗闻其状似鬼神子为听而写之 (第 20a 页)
师涓 曰诺因静坐
抚琴而写 (第 20a 页)
师涓 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 …… (第 20a 页)
之灵公曰诺因复留宿明日而习之遂去之晋
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公曰有新声愿
请以示平公曰善乃召 师涓 令坐师旷之旁援琴抚之
未终师旷抚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平公曰此
道奚出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 …… (第 20b 页)
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
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平公曰寡
人所好者音也子其使遂之 师涓 鼓究之平公问师旷 …… (第 20b 页)
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平公癃病晋国赤地)
(释名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乐后出桑閒濮上之地盖/空国之侯所作也 师涓 为晋平公鼓焉郑卫分其地而)
(有之遂号郑卫/之音为淫乐)
国语平公说新声师旷曰公室其将卑乎君之明兆于 …… (第 22a 页)
听之皆以为调矣师
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为调矣师旷曰后世
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 师涓
而果知钟之不调也 (第 22b 页)
设舍以宿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使人问左右尽
报弗闻乃召 师涓 而告之曰有鼓新声者使人问左右
尽弗闻其状似鬼神子为听而写之 (第 20a 页)
师涓 曰诺因静坐
抚琴而写 (第 20a 页)
师涓 明日报曰臣得之矣而未习也请复 …… (第 20a 页)
之灵公曰诺因复留宿明日而习之遂去之晋
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公曰有新声愿
请以示平公曰善乃召 师涓 令坐师旷之旁援琴抚之
未终师旷抚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平公曰此
道奚出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 …… (第 20b 页)
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
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平公曰寡
人所好者音也子其使遂之 师涓 鼓究之平公问师旷 …… (第 20b 页)
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平公癃病晋国赤地)
(释名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乐后出桑閒濮上之地盖/空国之侯所作也 师涓 为晋平公鼓焉郑卫分其地而)
(有之遂号郑卫/之音为淫乐)
国语平公说新声师旷曰公室其将卑乎君之明兆于 …… (第 22a 页)
听之皆以为调矣师
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为调矣师旷曰后世
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 师涓
而果知钟之不调也 (第 22b 页)
(记乐记子夏对魏文侯曰郑音好滥淫志卫音趋数/烦志皆淫于色而害于德也注趋数音促速正义曰)
(郑卫之音即靡靡之乐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将乐器投濮水而死后晋国乐师 师)
(涓 过焉闻水中作此乐因听而写之既还为晋平公/鼓之师旷曰亡国之音也得此必于桑间濮上乎郑)
(玄曰濮水之上 (第 43b 页)
(郑卫之音即靡靡之乐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将乐器投濮水而死后晋国乐师 师)
(涓 过焉闻水中作此乐因听而写之既还为晋平公/鼓之师旷曰亡国之音也得此必于桑间濮上乎郑)
(玄曰濮水之上 (第 43b 页)
(公孙启北首而寝于庐门之外已为乌而集/于其上咮加于南门尾加于桐门俱左传)濮水
遗音(卫灵公将之晋舍于濮水之上夜半闻鼓琴/声问左右皆不闻乃召 师涓 问其故且曰其)
(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 (第 31b 页)
师涓 曰诺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 (第 31b 页)
(即去之晋见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即令 师涓 援琴鼓之)
(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听平公/曰何道云师旷曰师延所作也商纣为靡靡之乐) (第 32a 页)
(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而死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平公曰愿遂闻之 师涓 鼓而终之平)
(公曰此何声也师旷/曰此谓清商史记)息妫报蔡(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
(第 32a 页)
遗音(卫灵公将之晋舍于濮水之上夜半闻鼓琴/声问左右皆不闻乃召 师涓 问其故且曰其)
(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 (第 31b 页)
师涓 曰诺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 (第 31b 页)
(即去之晋见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即令 师涓 援琴鼓之)
(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听平公/曰何道云师旷曰师延所作也商纣为靡靡之乐) (第 32a 页)
(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而死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平公曰愿遂闻之 师涓 鼓而终之平)
(公曰此何声也师旷/曰此谓清商史记)息妫报蔡(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
(第 32a 页)
音许既反)师旷之调钟俟知音者之在后也(应劭曰晋/平公钟工)
(者以为调矣师旷曰臣窃听之知其不调也至于 师涓/ 而果知钟之不调是师旷欲善调之钟为后世之有知)
(音○宋祁曰注文平/公字下当有铸钟字)孔子作春秋几君子 (第 63a 页)
(者以为调矣师旷曰臣窃听之知其不调也至于 师涓/ 而果知钟之不调是师旷欲善调之钟为后世之有知)
(音○宋祁曰注文平/公字下当有铸钟字)孔子作春秋几君子 (第 6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