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卷 天下郡县目一卷(朱梁时/人作)坤元
录抄二十卷 巨鳌记六卷 元魏诸州记二十一卷
世界记五卷(释 僧/祐 撰)隋诸郡土俗物产一百五十一卷
方物志二十卷(许善/心撰)京兆方物志二十卷 剑南方
物略图赞一卷( (第 2b 页)
录抄二十卷 巨鳌记六卷 元魏诸州记二十一卷
世界记五卷(释 僧/祐 撰)隋诸郡土俗物产一百五十一卷
方物志二十卷(许善/心撰)京兆方物志二十卷 剑南方
物略图赞一卷( (第 2b 页)
释家(傅记录塔寺义论议赞诠述录章钞/ 目 音 颂 语) (仪律/)
名僧传三十卷(释宝/唱撰)高僧传十四卷(梁释 僧/祐 撰)江东名德
传三卷(释法/进撰)法师传十卷(王巾/撰)众僧传二十卷(裴子/野撰)萨 (第 39a 页)
婆多部传五卷(释 僧/祐 撰)尼传二卷(皎法/师撰)比邱尼传四卷(释/宝)
(唱/撰)高僧传六卷(虞孝/恭撰)名僧录十五卷(裴 …… (第 39b 页)
三乘入道记一卷 大小乘观门十卷(僧元/恽撰)破胡集
一卷(会昌沙汰/佛法诏𠡠)
右论议(六十四部一/百七十五卷)
法苑集十五卷(梁释 僧/祐 撰)弘明集十四卷 (第 43a 页)
(僧祐/ 撰)内典博要
三十卷(虞孝/恭撰)经论纂要十卷(骆子/义撰)广弘明集三十卷(唐/僧)
(道宣/撰)法 (第 43a 页)
名僧传三十卷(释宝/唱撰)高僧传十四卷(梁释 僧/祐 撰)江东名德
传三卷(释法/进撰)法师传十卷(王巾/撰)众僧传二十卷(裴子/野撰)萨 (第 39a 页)
婆多部传五卷(释 僧/祐 撰)尼传二卷(皎法/师撰)比邱尼传四卷(释/宝)
(唱/撰)高僧传六卷(虞孝/恭撰)名僧录十五卷(裴 …… (第 39b 页)
三乘入道记一卷 大小乘观门十卷(僧元/恽撰)破胡集
一卷(会昌沙汰/佛法诏𠡠)
右论议(六十四部一/百七十五卷)
法苑集十五卷(梁释 僧/祐 撰)弘明集十四卷 (第 43a 页)
(僧祐/ 撰)内典博要
三十卷(虞孝/恭撰)经论纂要十卷(骆子/义撰)广弘明集三十卷(唐/僧)
(道宣/撰)法 (第 43a 页)
凡箴铭一种七部六十一卷
碑碣
碑集十卷(谢庄/集)释氏碑文三十卷(梁元/帝集)诸寺碑文四十
六卷(释 僧/祐 集)杂碑二十二卷 碑文三十卷(晋将作大/匠陈协集)碑
文十卷(车灌/集)蜀国碑文集八卷(唐刘赞集唐人 (第 29a 页)
碑碣
碑集十卷(谢庄/集)释氏碑文三十卷(梁元/帝集)诸寺碑文四十
六卷(释 僧/祐 集)杂碑二十二卷 碑文三十卷(晋将作大/匠陈协集)碑
文十卷(车灌/集)蜀国碑文集八卷(唐刘赞集唐人 (第 29a 页)
褚渊(长子贲父贲弟蓁炤渊弟澄/ 渊从 弟炤 弟炫)王俭(俭弟逊僧/俭叔父)
(虔僧僧虔子慈从僧虔从/子 祐 僧祐 子融)柳世隆 王晏(子德元/ 晏弟)
(诩弟晏从/父 思远)徐孝嗣 王琨 张敬儿 王敬则 (第 1a 页)
(虔僧僧虔子慈从僧虔从/子 祐 僧祐 子融)柳世隆 王晏(子德元/ 晏弟)
(诩弟晏从/父 思远)徐孝嗣 王琨 张敬儿 王敬则 (第 1a 页)
南齐
傅琰字季圭北地灵州人也曾祖弘仁宋武帝之外弟
以中表历显官位太常卿祖劭字彦先员外散骑侍郎
父 僧祐 山阴令有能名琰美姿仪仕宋为武康令迁山
阴令并著能名二县皆谓之傅圣赐爵新亭侯元徽中
迁尚书左丞母丧邻家 (第 29a 页)
傅琰字季圭北地灵州人也曾祖弘仁宋武帝之外弟
以中表历显官位太常卿祖劭字彦先员外散骑侍郎
父 僧祐 山阴令有能名琰美姿仪仕宋为武康令迁山
阴令并著能名二县皆谓之傅圣赐爵新亭侯元徽中
迁尚书左丞母丧邻家 (第 29a 页)
具事杂仪行于世
刘协字彦和东莞莒人也祖灵真宋司空秀之之弟父
尚越骑校尉协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 僧
祐 与之居处积十馀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
序之定林寺藏经乃协所定也天监初起家奉朝请累 (第 24a 页)
刘协字彦和东莞莒人也祖灵真宋司空秀之之弟父
尚越骑校尉协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 僧
祐 与之居处积十馀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
序之定林寺藏经乃协所定也天监初起家奉朝请累 (第 24a 页)
晁氏曰皇朝僧道成集杂录释典旁求书傅分门
编次成二十类天禧三年书成
弘明集十四卷
晁氏曰梁释 僧祐 纂 (第 10b 页)
僧祐 居钟山定林寺号右律
师采前代胜士书记文述有益于释教者
广弘明集三十卷
晁氏曰唐僧释道宣撰道宣 …… (第 10b 页)
中原自周魏以来重老轻佛因采辑自古文章下
逮齐隋发明其道者以广 僧祐 之书分归正辩惑
佛德法义僧行慈恻诚功启福灭罪统归等十门
林间录四卷
晁氏曰皇朝僧德洪撰记高僧 …… (第 11a 页)
陈氏曰僧宗杲语其徒道谦所录张魏公序之
禅宗颂古联珠集一卷
陈氏曰僧法应编
释迦氏谱十卷
晁氏曰唐释 僧祐 (第 19a 页)
僧祐 以释迦谱记杂见于经
论览者难通因纂成五卷又取内外族姓及弟子
名氏附于后 (第 19a 页)
编次成二十类天禧三年书成
弘明集十四卷
晁氏曰梁释 僧祐 纂 (第 10b 页)
僧祐 居钟山定林寺号右律
师采前代胜士书记文述有益于释教者
广弘明集三十卷
晁氏曰唐僧释道宣撰道宣 …… (第 10b 页)
中原自周魏以来重老轻佛因采辑自古文章下
逮齐隋发明其道者以广 僧祐 之书分归正辩惑
佛德法义僧行慈恻诚功启福灭罪统归等十门
林间录四卷
晁氏曰皇朝僧德洪撰记高僧 …… (第 11a 页)
陈氏曰僧宗杲语其徒道谦所录张魏公序之
禅宗颂古联珠集一卷
陈氏曰僧法应编
释迦氏谱十卷
晁氏曰唐释 僧祐 (第 19a 页)
僧祐 以释迦谱记杂见于经
论览者难通因纂成五卷又取内外族姓及弟子
名氏附于后 (第 19a 页)
而/不遂曰庄) 三月魏慕容白曜进围东阳(白曜既得/历城始进)
(围东阳用郦/范之计也)上以崔道固兄子 僧祐 为辅国将军将兵
数千从海道救历城至不其闻历城已没遂降于魏(将/即)
(亮翻其音基/降户江翻)交州刺史 (第 18b 页)
(围东阳用郦/范之计也)上以崔道固兄子 僧祐 为辅国将军将兵
数千从海道救历城至不其闻历城已没遂降于魏(将/即)
(亮翻其音基/降户江翻)交州刺史 (第 18b 页)
傅琰(南齐书本传字秀圭北地灵州人在宋为诸暨/武康令除吴兴郡丞泰始六年迁山阴令山阴)
(东土大县难为长官父 僧祐 在县有称琰尤明察/又著能名其年爵新亭侯元徽初迁尚书右丞太)
(祖辅政以山阴狱讼烦积复以琰为山阴令 (第 7b 页)
(东土大县难为长官父 僧祐 在县有称琰尤明察/又著能名其年爵新亭侯元徽初迁尚书右丞太)
(祖辅政以山阴狱讼烦积复以琰为山阴令 (第 7b 页)
金山在府西七里大江中初名浮玉山风涛环绕
势若飞动岩洞泉石皆名胜也九域志云唐裴头
陀于此开山得金因赐今名然梁天监四年 僧祐
高宝志于金山修水陆会则金山之名当在唐前
又名伏牛山宋真宗梦游其山又改名龙游山旋
复故名其 (第 39a 页)
势若飞动岩洞泉石皆名胜也九域志云唐裴头
陀于此开山得金因赐今名然梁天监四年 僧祐
高宝志于金山修水陆会则金山之名当在唐前
又名伏牛山宋真宗梦游其山又改名龙游山旋
复故名其 (第 39a 页)
(县东北周围百馀里梁陆法和有异术隐于百里洲/即此相传县有九十九洲洲不满百故不出王者宋)
(文帝在藩忽生/一洲未几嗣位)
书法(再书移檄讨于是又一年矣然后遣僧辩使 僧祐 幸而取胜寻复令止纲目不没人之功)
(一一/书之)
梁王僧辩克郢州获侯景将宋子仙杀之考异(杀当/作 (第 54b 页)
(文帝在藩忽生/一洲未几嗣位)
书法(再书移檄讨于是又一年矣然后遣僧辩使 僧祐 幸而取胜寻复令止纲目不没人之功)
(一一/书之)
梁王僧辩克郢州获侯景将宋子仙杀之考异(杀当/作 (第 54b 页)
(梁湘东王绎此突书齐以/殊不可解姑识以俟质)
梁湘东王绎遣大都督王僧辩伐侯景次巴陵景攻之
不克六月绎使胡僧祐击景败之获其将任约景遁还
考异(伐击二字/皆当书讨)
不书讨为其不成讨也获贼将不诛 (僧祐 擒约送/江陵绎赦之)而
能讨贼者且下狱死(徐文盛一克武昌再败侯/景兵至是坐怨望下狱死)知讨
贼者 (第 36b 页)
梁湘东王绎遣大都督王僧辩伐侯景次巴陵景攻之
不克六月绎使胡僧祐击景败之获其将任约景遁还
考异(伐击二字/皆当书讨)
不书讨为其不成讨也获贼将不诛 (僧祐 擒约送/江陵绎赦之)而
能讨贼者且下狱死(徐文盛一克武昌再败侯/景兵至是坐怨望下狱死)知讨
贼者 (第 36b 页)
寿佛自尔舍家财凿岩造大像坐高五丈观音世智/立像高三丈五寸宋齐七帝造石佛千尊所谓千佛岭)
(高僧传云释 僧祐 性巧摄山/大像剡县石佛䓁并祐经始)
隆报宝乘禅寺即旧草堂寺在上元县钟山乡去城十
一里(齐周颙隐居之所 (第 50b 页)
(高僧传云释 僧祐 性巧摄山/大像剡县石佛䓁并祐经始)
隆报宝乘禅寺即旧草堂寺在上元县钟山乡去城十
一里(齐周颙隐居之所 (第 5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