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五經總義類
小學類
四書類
春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類書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盖必体立而后用有以行。人若无体。何自而有手足之运动乎。邵子用先体后之说似有欠。
太极之体。固在用先。而天地之体则立于用后。盖太极理也。理必有本体而可以流行。天地物也。必有为物之材具运行于有物之先。然后始乃凝聚成物而体以之立矣。人之手足。亦先有为手为足之具运行于有手有足之前。然后手足乃成体矣。 邵说
的确可无议。
 为物之具运行于有物之前。是天命之流行而生万物者。抑物既生而后要起行底。是为用也。
(第 214H 页)
刚坎为少柔。太阴之上加一奇一耦则艮为少刚坤仍为太柔。此少阳太阴二象之分为地四象也。如此则颇觉齐整。而 邵说
乃如彼。意者直以日月星辰火水石土。分配象类而言欤。朱子答袁机仲书。又以乾兑艮坤为天四象。离震巽坎为地 …… (第 257H 页)
可晓。且后天之为文王所定。见于何书。而邵子之言若是丁宁也。抑贤者有所考耶。
乾坤四十八兑离以下云云。 邵说
见于何条。卒卒未考可恨。世之学者云云一条。其义本无难晓。何为而举示之。略无所论也。亦可讶。
答全圣 (第 257L 页)
若如周程说得活云云。两说虽不可偏废。抑有轻重于其间。固未可专以南说为非而斥之。必先知周程之本意。而以 邵说
参互。然后其说周遍圆活。无少渗漏处。而义仲诸公。专以 (第 64H 页)
邵说
为是。不知周说之有。此弘所以不得不详辨者也。何者。 (第 64H 页)
邵说
只言子半午中。而不及于朝夕。周说只举一夜一昼为言。而不知子午之半在其中矣。以周程本意论之。高明所举之 (第 64H 页)
则日入于地。而目无所见。此三数不行者。所以比于三时也。故生物之数亦然。非数之不行也。有数而不见也。此 邵先生说
也。盖声阳也。阳数十而三数不行也。)元城刘 (第 541L 页)
是理邪。孔子顺犹知不出二十年。天下尽为秦。其谓以夫子之圣神。不识天下大势于数十百年之前乎。前辈颇不以 邵说
为然。独鹤林罗景纶之言曰。圣人若取其悔过则作誓之后。彭衙令狐之师。贪愤愈甚。乌在其真悔过也。况二百馀 (第 212H 页)
之类。)变。变而后成易。易其后天乎。
一曰生。横图之序也。二曰配。圆图之冲也。三曰流。流行之位也。朱 邵说
已详矣。四曰倒。何谓也。系辞曰参伍以变。遂成天地之文。朱子谓揲蓍之法。夫蓍之用。亦卦之变也。凡卦之互 (第 670H 页)
 

东翼曰朱子云心比性则微有迹。心之于性。所差者些子。又安谓东西相对。彼此角立之。截然而异乎。愚有所笃信者。邵子曰心为太极。而朱子书之于启蒙。若不是太极。则朱子奚取于此。
邵子所谓心为太极者。前已言之。而邵子诗曰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一者太极也。天之造化。人之经纶。皆从太极心上发挥出来云也。其意有可以默会。岂真以心与太极为无别乎。邵子曰心者性之郛郭也。心与太极。其将为性之郛郭乎。大抵邵子之学。恍惚高妙。论理处异于程朱之说。若不得其意。亦难骤语。舍程朱许多明白论心说。而必取 邵说
者何也。
 李敏哲曰三代之时。已有小学书否。
今其全书云者。恐自三代已有其书。然小学大学。俱是教人之 (第 451L 页)
。盖外之也。故不知易从象数中出来。可胜叹哉。及夫朱夫子出。始知所谓先天之学。来自仲尼。作为启蒙。专用 邵说。
曰非某之说。乃康节之说。非康节之说。乃孔子之说。然后易学始明于世。)
七月二十八日夜梦。见亡友长文冲 (第 78L 页)
 下教曰明道知加一倍法而旋忘之者何也。
谨按语类论此事。亦疑其记录之误。而愚则以为忘之非怪也。盖明道平日。将康节易数。看作贱术。故虽以聪明。一推算。便知其法。然肚里先横却没紧要底

意思。故才知了。不复铭心而记有。此所以旋忘之也。且其所以知之者。似亦是依俙彷佛而已。若真个会得。犁然有契于心。则岂有旋忘之理乎。伊川亦然。与尧夫同居洛中三十年。未尝一言及于数字。故毕竟做得易传。殊失衬切。甚可恨也。朱子则不然。作为启蒙。一遵 邵说。
而曰此非某之说。乃康节之说。非康节之说。乃孔子之说。如此然后。方可谓真知加一倍法。亦可谓真知易矣。虽 (第 116L 页)
之。皆自观者之面南而坐而言之。要之皆左旋耳。未知然否。
答。非但观者。天地之左右。本自如此耳。
传。 邵说
谓阳交阴云云。谨按邵子本说。自两仪生四象而言则然矣。而至于阴交阳而生乾兑。阳交阴而生离震。柔交刚而生 (第 498H 页)
图。与下会世图之初中朔望通看。则周官岁年中朔之相齐。 邵说
复初子半之相通。朱子朔朝冬至之语。历家气朔分齐之法。无不相合。且会世图之初中易置。则甲子不易而自定。 (第 648H 页)
 按今之成人以下。集注以谓夫子之既答而复言。胡氏说及小注以谓子路之言。愚谓以此为夫子之言。则夫子必不以子路之所已能者重奖之。以此为子路之言。则必有夫子之再答。而今无所答。亦恐可疑。但集注既为夫子之言。则从集注说。无乃可乎。窃意此三者。乃子路之所能也。自意足以为成人而问成人于夫子。夫子既告以成人之道。而又曰今之所谓成人者不然。有此三者则亦可以为今世之成人也。此所以深抑子路。无自足于今之成人而进之古之成人也。如是看则恐不害为夫子之言。而上下文义可通。
召忽死之。管仲不死章。
 按夫子只言管仲之不死。而不言召忽之死。后章所言匹夫之经。指召忽之死。应 邵说
是也。仲与忽地同而生死异。一是则一非。而圣人既许管仲之不死。又以召忽之死。谓之匹夫之谅。则其予夺可知 (第 470L 页)
可学。钻研经传。沿溯闽洛。总会有要。惟敬入德。最力学庸。就正有录。大易玩理。是为活法。参稽周图。推衍 邵说。
四七有辨。斯文羽翼。进修切至。见理昭晢。大隐维屏。诗书万轴。曷荣绣剡。我乐布粝。明体适用。经济有策。 (第 556L 页)
之者。阴阳之溢也。然用数不过乎中也。朱子云此更宜思离当卯坎当酉。但以坤为子半可见矣。朱子此语非有疑于 邵说。
盖欲学者究得其所以然耳。蔡氏明阴阳之有渐。胡氏明用数之在中。所谓更宜思者。恐只如此。但以八卦分配十二 (第 345H 页)
邵戢之说。以为诸侯只当以始封之君为太祖。与先生议不合。以书难之。先生遂历引礼经及朱子说答之。又云纵使 邵说
十分是当。以朱子所论周先王时僻远。无纯臣之意者观之。则僻远之国。容有与内服不同。况在本朝今日必谨守侯 (第 337L 页)
事物之体用。落在下一边了。实遗却形而上冲漠无眹体用一源之妙矣。惟其滞见于形象之末。故谓象前无体。而引 邵说
以證之。殊不知邵子所谓无体者。只谓无形体耳。非谓无冲漠之体也。认体既不得该遍。则认用之不得该遍。不待 (第 413L 页)
欲向尘编求晚智。眼中花雾苦相欺。
杏坛芜没几千年。私淑诸贤亦已天。东海东滨可怜子。不聪喑默似寒蝉。 邵说
青天在眼前。零金朱笑觅垆边。莫言白发妨人学。卫武犹箴九十年。
美人何许隔天涯。梦里相逢玉帝家。独自觉 (第 116H 页)
事物之体用。落在下一边了。实遗却形而上冲漠无眹体用一源之妙矣。惟其滞见于形象之末。故谓象前无体。而引 邵说
以證之。殊不知邵子所谓无体者。只谓无形体耳。非谓无冲漠之体也。认体既不得该遍。则认用之不得该遍。不待 (第 229L 页)
堂堂。而不通文字。人谓没字碑。)
杏坛(在兖州府鲁城内宣圣庙前。) 邵说
青天在眼前(未详)
零金朱笑觅垆边((朱子答陈同父书)今乃无故弃舍自家光明宝藏。而奔走道路。向铁垆边 (第 440L 页)